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解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低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
医务人员防护
穿戴防护用品,如隔离衣、手 套、口罩等,严格执行手卫生 规范。
患者隔离与防护
根据患者病情和感染情况,采 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接触隔 离、飞沫隔离等。
医疗器械与用品管理
对医疗器械和用品进行严格清 洗、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无
菌状态。
新生儿室、产房等特殊区域管理要求
新生儿室管理要求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手卫生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 物,提高患者免疫力等。
重要性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可能引发医疗 纠纷和医疗事故。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医 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02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
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灭菌方法选择及效果监测
灭菌方法
根据器械类型、使用场合和灭菌 要求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如高 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化学浸
泡灭菌等。
效果监测
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方法对 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确保灭菌效果 达到规定标准。
注意事项
灭菌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维护和操作 规范,确保灭菌效果和安全。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要求
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目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 • 重点部门感染防控措施 •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管理 • 手卫生与职业防护策略 • 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策略 • 监测报告与持续改进计划制定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 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 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务人员防护
穿戴防护用品,如隔离衣、手 套、口罩等,严格执行手卫生 规范。
患者隔离与防护
根据患者病情和感染情况,采 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接触隔 离、飞沫隔离等。
医疗器械与用品管理
对医疗器械和用品进行严格清 洗、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无
菌状态。
新生儿室、产房等特殊区域管理要求
新生儿室管理要求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手卫生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 物,提高患者免疫力等。
重要性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可能引发医疗 纠纷和医疗事故。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医 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02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
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灭菌方法选择及效果监测
灭菌方法
根据器械类型、使用场合和灭菌 要求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如高 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化学浸
泡灭菌等。
效果监测
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方法对 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确保灭菌效果 达到规定标准。
注意事项
灭菌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维护和操作 规范,确保灭菌效果和安全。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要求
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目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 • 重点部门感染防控措施 •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管理 • 手卫生与职业防护策略 • 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策略 • 监测报告与持续改进计划制定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 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 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解读PPT课件

.
23
8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
8.2 个人防护用品的选用
8.2.1 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选用个人防护用品(手套、外科口罩、医
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隔离衣和防护服等),见附录B,
并符合WS/T 311的要求。 8a3.)112执工.2行作使;人用员应个掌人握防个护人用防品2中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门急诊大厅挂号和缴费窗口候诊区普通诊室心电图室超声科和其他功能检查室等区域3高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采血室换药室穿刺室注射室耳鼻喉科诊室妇科诊室感染性疾病诊室肠道门诊发热门急诊门急诊手术室口腔科血透室内镜室等85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852卫生间环境及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人员在开始清洁消毒前应穿戴好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
19
7 预检分诊
7.5 预检、分诊点(处)应配备体温计(枪)、手卫生设施与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等,以便随时取用。 7.6 医师接诊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有关的流行 病学史、职业史,结合患者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 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
15
6 监测与报告
6.2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医疗机构门急诊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的症候群相似的医疗保健相
关感染病例时,应参照WS/T 524(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的要求及 时开展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 措施。
.
16
6 监测与报告
6.3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报告
用于抽取动静脉血液、其他体液或注射药物的无针或有针的装置,通 过内在的设计使其在使用后能屏蔽锐器,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WS/T 511-2016,定义3.4]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PPT课件

3
1、范围 • 本标准制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
培训、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基 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医疗废物处置等。 •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门急诊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4
2、规范引用文件
•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 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 WS/T 511—2016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 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 WS/T 524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原卫生部 2003年 •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原卫生部 2003年 •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原卫生部 2009年 •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原卫生部 2005年
22
5、宣教和培训
• 5.1 门急诊工作人员的培训 • 5.1.1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并依据工
作人员岗位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培训。
23
5、宣教和培训
24
5、宣教和培训
25
5、宣教和培训
• 5.1.2 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 • a) 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特点; • b)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 • c) 基本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如手卫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 规范(2018版)
门诊部 2020.5.21
1
前言
• 制定规范依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2、《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1、范围 • 本标准制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
培训、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基 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医疗废物处置等。 •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门急诊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4
2、规范引用文件
•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 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 WS/T 511—2016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 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 WS/T 524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原卫生部 2003年 •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原卫生部 2003年 •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原卫生部 2009年 •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原卫生部 2005年
22
5、宣教和培训
• 5.1 门急诊工作人员的培训 • 5.1.1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并依据工
作人员岗位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培训。
23
5、宣教和培训
24
5、宣教和培训
25
5、宣教和培训
• 5.1.2 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 • a) 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特点; • b)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 • c) 基本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如手卫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 规范(2018版)
门诊部 2020.5.21
1
前言
• 制定规范依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2、《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课件

c) 基本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如手卫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个 人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和使用等标准预防措施以及清洁消毒的方法和频率 、医疗废物管理等;并依据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及时更新;
d) 有疫情发生时,培训内容应包括相应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及技能 ; e) 对兼职人员培训还应包括手卫生依从性观察、医疗保健相关感 5染.1病.3例培监训测应、符多合重以耐下药要菌求管:理等。 a) 新到门急诊工作的人员均应参加岗前培训; b) 在岗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每年至少一次,并做好记录; c) 根据传染病疫情发生情况,在岗人员应及时接受针对性培训。 5.1.4 培训效果评估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宜每次培训后进行考核或考查; b) 形式包括现场抽问、填写考卷、现场操作等。
4、管理要求
4.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1.1 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 门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小组及其人员的职责并落 实。小组由门急诊负责人担任组长,人员应包括医师和护士 ,小组成员为本区域内相对固定人员,应至少配备医院感染 管理兼职人员一名。
4.1.2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依据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特点和门急 诊医疗工作实际,制定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其要求见附 录 A)、计划、措施和流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4.2.2应掌握并遵循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流程
4.2.3注射、穿刺、治疗、换药、手术、清创等无菌诊疗操作时 ,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3设备设施 4.3.1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应配备合格、充足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相 关的设施和物品
5、 宣教和培训
5.1门急诊工作人员的培训 5.1.1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并依据工作人员岗位 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培训。 5.1.2 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 a) 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特点; b)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
d) 有疫情发生时,培训内容应包括相应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及技能 ; e) 对兼职人员培训还应包括手卫生依从性观察、医疗保健相关感 5染.1病.3例培监训测应、符多合重以耐下药要菌求管:理等。 a) 新到门急诊工作的人员均应参加岗前培训; b) 在岗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每年至少一次,并做好记录; c) 根据传染病疫情发生情况,在岗人员应及时接受针对性培训。 5.1.4 培训效果评估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宜每次培训后进行考核或考查; b) 形式包括现场抽问、填写考卷、现场操作等。
4、管理要求
4.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1.1 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 门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小组及其人员的职责并落 实。小组由门急诊负责人担任组长,人员应包括医师和护士 ,小组成员为本区域内相对固定人员,应至少配备医院感染 管理兼职人员一名。
4.1.2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依据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特点和门急 诊医疗工作实际,制定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其要求见附 录 A)、计划、措施和流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4.2.2应掌握并遵循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流程
4.2.3注射、穿刺、治疗、换药、手术、清创等无菌诊疗操作时 ,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3设备设施 4.3.1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应配备合格、充足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相 关的设施和物品
5、 宣教和培训
5.1门急诊工作人员的培训 5.1.1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并依据工作人员岗位 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培训。 5.1.2 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 a) 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特点; b)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PPT课件

16
清 洗
去除有机微生物最好用酶洗,如无酶
用无菌水,蒸馏水尽量冲洗。如既无 酶又无无菌水、蒸馏水,就尽量流水 冲洗、漂洗,但漂洗干净后不能带水 珠。器械不干净不能打包。
17
消毒、灭菌方法
热力灭菌法 紫外线消毒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臭氧 液体化学消毒 消毒灭菌: 提倡使用物理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各类人员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护理部 吴 方
1
要
求
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医院各类人员接 受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并作为在
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 或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 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 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 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 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3
说
明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 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 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 (除外浓毒血症迁徒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 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 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8
三、常见的医院感染
2、 尿路感染 病人在入院时没有尿路感染的症状,而在其 住院期间48小时后出现症状(发热、排尿困难 等),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虽无症状,但尿 标本中的白细胞在10个/ml以上,细菌多于 105/ml,都可判为尿路感染。我国统计,尿 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0.8%~ 31.7%, 66%~8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导尿管 的使用有关。
清 洗
去除有机微生物最好用酶洗,如无酶
用无菌水,蒸馏水尽量冲洗。如既无 酶又无无菌水、蒸馏水,就尽量流水 冲洗、漂洗,但漂洗干净后不能带水 珠。器械不干净不能打包。
17
消毒、灭菌方法
热力灭菌法 紫外线消毒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臭氧 液体化学消毒 消毒灭菌: 提倡使用物理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各类人员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护理部 吴 方
1
要
求
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医院各类人员接 受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并作为在
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 或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 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 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 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 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3
说
明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 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 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 (除外浓毒血症迁徒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 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 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8
三、常见的医院感染
2、 尿路感染 病人在入院时没有尿路感染的症状,而在其 住院期间48小时后出现症状(发热、排尿困难 等),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虽无症状,但尿 标本中的白细胞在10个/ml以上,细菌多于 105/ml,都可判为尿路感染。我国统计,尿 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0.8%~ 31.7%, 66%~8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导尿管 的使用有关。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PPT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
范
汇报人:顾钰
日期:2018年6月 日
目录
1 范围 3 术语和定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管理要求
5 宣教和培训 7 预检分诊 9 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
6 监测与报告 8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 10 医疗废物处置
1
1.范围
(门、急诊)
2
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宣教和培训、 监测与报告
医疗保健相关感
呼吸道感染患者
染
佩戴医用外科口
术 患者或就诊者在
罩、在咳嗽或打
诊断、治疗和预
喷嚏时用纸巾盖
语 住口鼻、接触呼
和
防等医疗保健活
吸道分泌物后实
动中所获得的感 染。
施手卫生,并与 其他人保持1m以 上距离的一组措
施。
安全注射
对接受注射者无
定 害,使实施注射 义 操作的医护人员
不暴露于可避免 的危险,注射后 的废弃物不对环 境和他人造成危
医疗废物桶及生活垃圾桶的放 置
标识醒目、清晰
放置生活垃圾桶或 医疗废物桶的区域
01 02 03 04 05
门急诊公共区域及 普通诊室
应放置生活垃圾桶
特殊科室 如采血室、注射室等 患者可能丢弃医疗废物 的区域应放置医疗废物桶
门急诊换药室、采血室、 注射室、感染性疾病科诊 室、外科诊室等可能进行 诊疗操作的房间应放置医 疗废物桶
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 作。
02
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
03 点
开展传染病的预检
04
建立相应的预检分诊制 度
01
7.预检分诊
预检、分诊点(处)应配
05
备体温计(枪)、手卫生 设施与用品、个人防护用
范
汇报人:顾钰
日期:2018年6月 日
目录
1 范围 3 术语和定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管理要求
5 宣教和培训 7 预检分诊 9 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
6 监测与报告 8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 10 医疗废物处置
1
1.范围
(门、急诊)
2
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宣教和培训、 监测与报告
医疗保健相关感
呼吸道感染患者
染
佩戴医用外科口
术 患者或就诊者在
罩、在咳嗽或打
诊断、治疗和预
喷嚏时用纸巾盖
语 住口鼻、接触呼
和
防等医疗保健活
吸道分泌物后实
动中所获得的感 染。
施手卫生,并与 其他人保持1m以 上距离的一组措
施。
安全注射
对接受注射者无
定 害,使实施注射 义 操作的医护人员
不暴露于可避免 的危险,注射后 的废弃物不对环 境和他人造成危
医疗废物桶及生活垃圾桶的放 置
标识醒目、清晰
放置生活垃圾桶或 医疗废物桶的区域
01 02 03 04 05
门急诊公共区域及 普通诊室
应放置生活垃圾桶
特殊科室 如采血室、注射室等 患者可能丢弃医疗废物 的区域应放置医疗废物桶
门急诊换药室、采血室、 注射室、感染性疾病科诊 室、外科诊室等可能进行 诊疗操作的房间应放置医 疗废物桶
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 作。
02
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
03 点
开展传染病的预检
04
建立相应的预检分诊制 度
01
7.预检分诊
预检、分诊点(处)应配
05
备体温计(枪)、手卫生 设施与用品、个人防护用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要点PPT课件

门急诊医院感染 管理要点
一、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特点与基本要求
1、特点:
门急诊是是医院的窗口,具有人员流动最多的区域,是健 康人群和的不同疾病患者之间接触最多、最集中的场所, 就诊者病情各异所患基础病、体质、年龄、就诊目的、病 情急重等都各有不同。大量的门急诊工作量是发生医院感 染的危险因素,门急诊已成为目前医院感染的重要隐患之 一,做好门急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行、 门急诊就诊和治疗的关键。
18
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 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 目镜。 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 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19
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 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 理。 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 当分开,布局合理,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口腔诊 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15
负责感染疾病患者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患 者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身 份证号码等。 帮助、指导呼吸道发热患者戴口罩,并引导患者 到指定地点候诊。
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对就诊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的卫生宣传教育。
16
(二)口腔科 1、基本要求 制定并落实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各项规章制 度,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责任制,确保消毒工。
9
门诊的感染问题主要有: 门诊急诊分诊能力差,工作区域划分不严格,有 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
诊疗面积小,诊室放置诊疗床、桌、椅所剩空间 狭小,无法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对手卫生制度 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医疗废物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
一、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特点与基本要求
1、特点:
门急诊是是医院的窗口,具有人员流动最多的区域,是健 康人群和的不同疾病患者之间接触最多、最集中的场所, 就诊者病情各异所患基础病、体质、年龄、就诊目的、病 情急重等都各有不同。大量的门急诊工作量是发生医院感 染的危险因素,门急诊已成为目前医院感染的重要隐患之 一,做好门急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行、 门急诊就诊和治疗的关键。
18
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 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 目镜。 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 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19
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 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 理。 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 当分开,布局合理,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口腔诊 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15
负责感染疾病患者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患 者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身 份证号码等。 帮助、指导呼吸道发热患者戴口罩,并引导患者 到指定地点候诊。
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对就诊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的卫生宣传教育。
16
(二)口腔科 1、基本要求 制定并落实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各项规章制 度,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责任制,确保消毒工。
9
门诊的感染问题主要有: 门诊急诊分诊能力差,工作区域划分不严格,有 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
诊疗面积小,诊室放置诊疗床、桌、椅所剩空间 狭小,无法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对手卫生制度 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医疗废物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
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02
医院感染管理需要全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形成全员参与 的防控体系。
03
医院感染管理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各项措施 的有效执行。
04
医院感染管理需要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建议
01
02
03
04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 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分 工明确、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
病等。
感染原因
医院环境因素
医院内设施不完善、清 洁卫生不达标、通风不
良等。
医务人员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
病原体因素
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 防护措施不到位、手卫
生不严格等。
患者免疫力低下、基础 疾病严重、长期住院等。
病原微生物的变异、耐 药性的产生等。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
03
制措施
清洁和消毒
清洁和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 施之一,可以有效减少病菌的传播和 感染。
手卫生的方法包括洗手、手消毒等,需要使用符合标准 的洗手液和手消毒剂,并遵循正确的洗手方法。
手卫生的对象包括医护人员、患者、探视者等,需要加 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手卫生意识。
手卫生的效果评估可以通过细菌培养等方法进行,以确 保手卫生的质量和效果。
隔离和防护
隔离和防护是预防医院感染的 重要措施之一,可以有效减少
病菌的传播和感染。
隔离和防护的对象包括确诊患 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等 ,需要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
措施。
隔离和防护的方法包括呼吸道 隔离、接触隔离、消化道隔离 等,需要根据不同对象和情况 选择合适的方法。
隔离和防护的效果评估需要定 期进行,以确保隔离和防护的 质是预防医院感染的 重要措施之一,可以有效减少抗 菌药物的使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医院感染管理需要全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形成全员参与 的防控体系。
03
医院感染管理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各项措施 的有效执行。
04
医院感染管理需要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建议
01
02
03
04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 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分 工明确、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
病等。
感染原因
医院环境因素
医院内设施不完善、清 洁卫生不达标、通风不
良等。
医务人员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
病原体因素
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 防护措施不到位、手卫
生不严格等。
患者免疫力低下、基础 疾病严重、长期住院等。
病原微生物的变异、耐 药性的产生等。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
03
制措施
清洁和消毒
清洁和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 施之一,可以有效减少病菌的传播和 感染。
手卫生的方法包括洗手、手消毒等,需要使用符合标准 的洗手液和手消毒剂,并遵循正确的洗手方法。
手卫生的对象包括医护人员、患者、探视者等,需要加 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手卫生意识。
手卫生的效果评估可以通过细菌培养等方法进行,以确 保手卫生的质量和效果。
隔离和防护
隔离和防护是预防医院感染的 重要措施之一,可以有效减少
病菌的传播和感染。
隔离和防护的对象包括确诊患 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等 ,需要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
措施。
隔离和防护的方法包括呼吸道 隔离、接触隔离、消化道隔离 等,需要根据不同对象和情况 选择合适的方法。
隔离和防护的效果评估需要定 期进行,以确保隔离和防护的 质是预防医院感染的 重要措施之一,可以有效减少抗 菌药物的使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5
6 监测与报告
6.2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医疗机构门急诊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的症候群相似的医疗保健相
关感染病例时,应参照WS/T 524(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的要求及 时开展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 措施。
.
16
6 监测与报告
6.3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门急诊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
4
3 术语和定义
3.1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患者或就诊者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疗保健活动中所获得的感
染。 3.2 呼吸道卫生 respiratory hygiene
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 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 离的一组措施。
规范等及时更新;
d) 有疫情发生时,培训内容应包括相应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及技能;
e) 对兼职人员培训还应包括手卫生依从性观察、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
例监测、多重耐药菌管理等。
.
12
5 宣传和培训
5.1 门急诊工作人员的培训
5.1.3 培训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新到门急诊工作的人员均应参加岗前培训; b) 在岗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每年至少一次,并做好记录; c) 根据传染病疫情发生情况,在岗人员应及时接受针对性培训。
.
9
4 管理要求
附录A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
4.1 医院感ab染))管门门理急急诊诊制医医度院院感感染染管管理理制小度组;及其职责;
4.1.2 门急c诊)医门院急诊感医染疗管保理健小相组关感应染依病据例医报疗告保制度健;相关感染特点和门急诊
d)门急诊医务人员培训制度;
医疗工作实e际),医制务人定员门手急卫诊生医制院度;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其要求见附录A)、
.
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监测与报告
6.1 监测内容与频率
6.1.1 可根据WS/T 312的要求,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设计并开展医疗保健相关感 染病例的综合监测和目标监测,如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 6.1.2 宜定期开展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至少每季度一次。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方 法宜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手卫生技术参考手册》执行。 6.1.3 应按照GB 15982、WS/T 367、 WS/T 368和WS/T 512等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
5.1.1 门急诊c)医院基感本染的感管染理预小防组与应控每制年措制施定,培如训手卫计生划、,血并源依性据病工原作体人职员业岗防护位、特点
开展有针对性个培人训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和使用等标准预防措施以及清洁消毒的方法和
5.1.2
频率、医疗废物管理等;并依据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
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
6.3.1 发现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应遵照本机构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报 告制度进行报告。 6.3.2 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出现感染症状,应遵照本机构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 病例报告制度及时报告。 6.3.3 应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和WS/T 524(医院感染暴发 控制指南)的要求及时报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暴发和疑似暴发病例。
5.1.4 培训效果评估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宜每次培训后进行考核或考查;
b) 形式包括现场抽问、填写考卷、现场操作等。
.
13
5 宣传和培训
5.2 患者和家属、陪同人员的宣教
5.2.1 可利用折页、宣传画、宣传海报、宣传视频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 5.2.2 宣教内容宜包括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和医疗废物的范围等。 5.2.3 对确诊或疑似经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进行正确使用口罩的培训; 对确诊或疑似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宣教相应的隔离措施。 5.2.4 宜对留置透析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等侵入性装置 的患者和家属宣教相应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
17
7 预检分诊
7.1 建立预检分诊制度。 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规定, 根据本机构的服务特性建立相应的预检分诊制度。 7.2 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医疗机构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卫生行政部
用于抽取动静脉血液、其他体液或注射药物的无针或有针的装置,通 过内在的设计使其在使用后能屏蔽锐器,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WS/T 511-2016,定义3.4]
.
8
4 管理要求
4.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1.1 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门急诊 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小组及其人员的职责并落实。小组由门急 诊负责人担任组长,人员应包括医师和护士,小组成员为本区域内相 对固定人员,应至少配备医院感染管理兼职人员一名。
计划、措施f和)流门程急诊,清开洁展和医消院毒感制度染;管理工作。
g)门急诊预检分制度;
h)门急诊隔离制度;
i)门急诊个人防护制度;
j)门急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k)门急诊职业暴露报告处置制度。
.
10
4 管理要求
.
11
5 宣传和培a)训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特点;
5.1 门急诊b工) 作医院人感员染的管培理相训关制度;
.
5
3.2 呼吸道卫生 respiratory hygiene
.
6
>1m
.
7
3 术语和定义
3.3 安全注射safe injection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使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
险,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 3.4 安全注射装置safety-engineered devices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 感染管理规范》 重点解读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院 王庆丰
.
1
.
2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管 3 术语和定义 4 管理要求 5 宣教和培训 6 监测与报告 7 预检分诊 8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 9 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 10 医疗废物处置
.
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部、室)(以下简称门急诊) 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和培训、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预防和 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医疗废物处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