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36)

合集下载

2016年湖北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相见欢

2016年湖北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相见欢

2016年湖北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相见欢湖北教师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提供湖北教师招聘笔试、面试资料。

湖北教师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提供湖北教师考试笔试、面试资料,希望广大考生都能取得良好成绩,能够进入自己理想的岗位!!!第三十五首相见欢【年代】:唐【作者】:李煜【作品】:相见欢【内容】: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作者小传】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后主本有集,已失传。

现存词四十四首。

【注释】[1]此词的词牌亦有作“乌夜啼”。

[2]谢:凋谢。

[3]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4]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page]“寂寞”句意思说:种着梧桐的寂静庭院被秋色所笼罩。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37)第三十七首浣溪沙【年代】:宋【作者】:晏殊【内容】: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小传】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注释】[《浣溪沙》]唐时教坊曲名。

“沙”或作“纱”。

这首词写春暮引起的年华流逝的伤感。

[一曲新词酒一杯]白居易《长安道》:“艳歌一曲酒一杯。

”这里化用其意,指边饮酒,边听曲,作自我排遣。

[香径]形容花间小路。

[徘徊]来回走动。

【导读】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

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意境却虚涵深广,能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

上阕内容是,触景生情,感慨岁月流逝,年华易去。

首句写悠闲的诗酒生活,继而由眼前的景物引起今昔的联想,产生了时光与年华易去难留的淡淡愁思,于是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感叹。

下阕借写伤春的惆怅,抒发自我排遣的心情。

面对花残燕归的景象,伤春叹老之情更为浓烈。

“无可奈何”写主观情感;“花落”、“燕归”写令人伤感的客观规律。

最后以“小园香径独徘徊”作结,形象鲜明。

人物惆怅不安、孤独寂寞的情状跃然纸上,达到了以形显情的效果。

[page] 作者善于描写眼前景物引起的刹那间感受。

全词写得淡雅自然,俏丽隽永,音节谐畅,如珠转玉盘。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整巧妙,含蓄流利,被后人称为天然奇偶。

【今译】唱一曲新词我饮一杯酒,去年独酌也是这时候。

初中语文教师证考试必背古诗词

初中语文教师证考试必背古诗词

初中语文教师证考试必背古诗词初中语文教师证考试中,古诗词是考察教师文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必背古诗词,这些诗词不仅在考试中经常出现,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素材。

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 《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 《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些古诗词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包括抒情、咏史、写景、哲理等,它们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教师在备考时,不仅要熟记这些诗词,更要理解其内涵和艺术特色,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知识点:中学必背古诗词(题破山寺后禅院)

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知识点:中学必背古诗词(题破山寺后禅院)

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知识点:中学必背古诗词(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
【年代】:唐
【作者】:常建
【内容】: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作者小传】
常建,生卒年不详,开元进士,曾任盱眙尉。

仕途失意,后隐居鄂州武昌。

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

也有部分边塞诗。

有《常建集》。

常建小传(录自《唐才子传》):
建,长安人。

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登科。

大历中,授盱眙尉。

仕颇不如意,遂放浪琴酒,往来太白、紫阁诸峰,有肥遯之志。

尝采药仙谷中,遇女子,遍体毛绿。

自言是秦时宫人,之入山来,食松叶,遂不饥寒。

因授建微旨,所养非常。

后寓鄂渚,招王昌龄、张偾同隐,获大名当时。

集一卷,今传。

古称高才而无贵仕,诚哉是言。

曩刘桢死于文学,鲍照卒于参军,今建亦沦于一尉,悲夫!建属思既精,词亦警觉,“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

“旨远”、“兴僻”,“能沦意表”,
可谓“一倡而三叹”矣。

教师资格证高中必背的古诗词

教师资格证高中必背的古诗词

教师资格证高中必背的古诗词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高中必背的古诗词是考察教师对文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必背古诗词,教师在备考时应重点掌握:
1. 《诗经》中的《关雎》、《蒹葭》等篇章,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深远。

2. 《楚辞》中的《离骚》、《九歌》等,展示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浪漫主义精神。

3. 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以其豪放洒脱、想象丰富著称。

4. 杜甫的《春望》、《登高》、《登楼》等,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5.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凉州词》等,以简练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著称。

6. 王维的《使至塞上》、《过香积寺》等,展现了其山水田园诗的清新与宁静。

7. 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等,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批判闻名。

8. 苏轼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表现了作者的豪放与哲思。

9.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充满了激昂的爱国情怀。

10. 李清照的《如梦令》、《声声慢》等,以其婉约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著称。

这些古诗词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是教师在教学中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资源。

教师在备考时应深入理解每首诗词的背
景、内容、形式和艺术特色,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准确传达给学生。

同时,教师还应掌握诗词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理解古诗词的美。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4)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4)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4)第四首陌上桑年代:汉出自:汉乐府内容: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注释】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

本诗写一个采桑女子斥责“使君”调戏的故事,塑造了勤劳美丽,泼辣坚贞而智慧,不畏权贵,能言善道的古代妇女形象;揭露了“使君”的丑恶和愚蠢;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人们的荒淫和无耻。

乐府:汉代掌管音乐手官署;后来这个官署采集或创作的诗歌叫做“乐府”或“乐府诗”;再以后,成为一种特殊风格的诗体,即可以入乐的诗歌。

[我]我们的省称,这句用的是作者的口吻。

[好女]古代指美女。

[罗敷]古代美女名,汉代文学作品常用来作女子的名字。

[喜蚕桑]善于采桑羭养蚕。

喜,一本作“善”。

蚕桑在这里作动词。

[青丝为笼系]青色的丝绳作为系篮子的绳子。

[倭(wō)堕髻(jì)]一种发式的名称,当时很流行,发髻偏在一旁,呈欲堕之状。

[明月珠]宝珠名称。

[缃绮(xiāng qǐ)]缃:浅黄色。

绮:有花纹的纺织品。

[襦(rú)]短袄。

[行(xíng)者]过路人。

[下担捋(lǚ)髭(zī)须]这句描写行路人放下担子,摸着胡须,注视美丽的罗敷。

下担:放下担子。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第四十五首过零丁洋【年代】:宋【作者】:文天祥【内容】: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者小传】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

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

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

能诗,前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平庸,后期多表现爱国精神之作。

存词不多,笔触有力,感情强烈,表现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震憾人心。

有《文山先生全集》。

【注释】[零丁洋]在广东中山县南。

南宋帝昺祥兴元年(1278)十月二十六日,文天祥在五坡岭(在今广东海丰县北)被元军所俘。

元将张弘范随即又去追击在崖山(在今广东新会县南海中)的帝昺,强迫文天祥随船同往。

这首诗就是他经过零丁洋时写的。

第二年正月间,张弘范一再强迫文天祥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南宋将领张世杰。

文天祥就将这首诗给张弘范看,张弘范自知无望,作罢。

[“辛苦”句]是说起用以来历尽千辛万苦。

[起一经]因通晓《易》、《书》、《诗》、《礼》《春秋》一经之一而被起用,此指他考中进士被朝廷起用。

[“干戈”句]是说四年来经历了多次抗元的战斗。

[寥落]荒凉冷落(一说指战斗稀疏)。

[四周星]四年。

文天祥于帝显德元年(1275)起兵勤王,于帝昺祥兴元年(1278)被俘,前后共四年。

[惶恐滩]江西赣州市北章水、贡水合流处到万安县界赣江中有十八滩,其中之一为惶恐滩。

文天祥于宋端示景炎二年(1277)在空坑(今江西吉水县附近)被元军打败,曾从这一带退往福建汀州(今福建长汀县)。

[零丁]孤单,没有依靠。

[留取]留得。

[汗青]史册。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编必背50篇古诗词文言文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编必背50篇古诗词文言文

《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
(36)
第三十七首浣溪沙
【年代】:宋
【作者】:晏殊
【内容】: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小传】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注释】
[《浣溪沙》]唐时教坊曲名。

“沙”或作“纱”。

这首词写春暮引起的年华流逝的伤感。

[一曲新词酒一杯]白居易《长安道》:“艳歌一曲酒一杯。

”这里化用其意,指边饮酒,边听曲,作自我排遣。

[香径]形容花间小路。

[徘徊]来回走动。

【导读】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

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意境却虚涵深广,能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

上阕内容是,触景生情,感慨岁月流逝,年华易去。

首句写悠闲的诗酒生活,继而由眼前的景物引起今昔的联想,产生了时光与年华易去难留的淡淡愁思,于是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感叹。

下阕借写伤春的惆怅,抒发自我排遣的心情。

面对花残燕归的景象,伤春叹老之情更为浓烈。

“无可奈何”写主观情感;“花落”、“燕归”写令人伤感的客观规律。

最后以“小园香径独徘徊”作结,形象鲜明。

人物惆怅不安、孤独寂寞的情状跃然纸上,达到了以形显情的效果。

[page]
作者善于描写眼前景物引起的刹那间感受。

全词写得淡雅自然,俏丽隽永,音节谐畅,如珠转玉盘。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整巧妙,含蓄流利,被后人称为天然奇偶。

【今译】
唱一曲新词我饮一杯酒,去年独酌也是这时候。

天气亭台倒没变,那落山的太阳怎能回头?
早春的鲜花总要凋谢,南去的燕子还能回来。

时光和年华易去难留啊,不由我踱入小园独自徘徊。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考试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