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与化学核心素养研究

合集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化学试题研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化学试题研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化学试题研究池哲海(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㊀363000)摘㊀要:核心素养背景下ꎬ高考化学试题转变了以往单纯知识考查的模式ꎬ将学科知识融合到生产生活㊁学科素养中ꎬ通过新情境的应用来体现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ꎬ要求学生能够创新性地应用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问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试题分析框架ꎬ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考化学试题从生活生产实际的试题情境创设ꎬ学科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拓展ꎬ问题与情境设计的创新意识激发等方面对高考试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关键词:核心素养ꎻ试题研究ꎻ高考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0)33-0076-02收稿日期:2020-08-25作者简介:池哲海(1986.5-)ꎬ男ꎬ福建省三明尤溪人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当下ꎬ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出台ꎬ使得高考逐渐从重视知识立意转变为注重能力立意ꎬ再转变到注重素养立意上来.在核心素养下ꎬ化学的高考试题不仅能促进新课改的开展ꎬ而且还能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ꎬ以促使核心素养得到高效落实.根据对高考试题的分析显示ꎬ高考化学的试题更注重与实际生活与生产相联系ꎬ注重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相联系ꎬ通过知识点的覆盖面增大ꎬ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查ꎬ并通过实际问题与情境的设计ꎬ从而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的意识.因此ꎬ想要使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得到有效提升ꎬ化学教师就需对核心素养各模块的要求进行明确ꎬ对教学广度与深度实施统筹规划ꎬ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ꎬ从而使学生形成学科的关键能力.㊀㊀一㊁核心素养下的试题分析框架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由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㊁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㊁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㊁ 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㊁ 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等五个维度组成的ꎬ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本质和学生化学学科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情境ꎬ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思考ꎬ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考试题有效贴合了化学学科的关键知识和必备能力ꎬ对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它势必要求教师对核心素养下的高考试题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ꎬ如图1.图1㊀㊀二㊁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化学试题研究1.基于生产生活实际的试题情境创设具体㊁真实的情境通常是学生自身的学科素养培养㊁发展与测试的最佳载体.试题情境创设与实际生活㊁生产相联系ꎬ并注重传统文化ꎬ呈现出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ꎬ以呈现出 有价值㊁真实性 的时候ꎬ促进学生自身化学学科的视野拓展ꎬ以促使学生自身学科自豪感得到有效增强.例如ꎬ在2019年全国卷的化学试题7中ꎬ其提及到 秦始皇兵马俑 ㊁ 瓷器 ꎬ且在全国卷Ⅱ中的11题中也提及到 春蚕到死丝方尽ꎬ蜡炬成灰泪始干 等等ꎬ这都展示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关的情境材料ꎬ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关注到文化当中的科学元素ꎬ而且还能实现古代的科学精神与科技文明的继承与弘扬.同时ꎬ全国卷Ⅰ化学7题结合新冠病毒ꎬ以国家卫健委提出能够灭活病毒的过氧乙酸㊁乙醚㊁含氯消毒剂㊁酒精(75%乙醇)为背景ꎬ考查学生基础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ꎻ28题中提及到我国67的化学人员在Science当中发表出 沉积于α-MoC上的单层金原子对于水煤气低温的催化反应 和水煤气的转换相关ꎻ在35题中提及到化学的研究团队中于Nature中发表出 双相纳米的结构实现高强度的镁合金 当中MgCu2的微小晶粒ꎬ其中充分呈现出最新的创新成果ꎬ呈现出化学工作者位于科研与工业上的贡献.通过真实的情境创设ꎬ不仅呈现出古代的辉煌成就ꎬ呈现出我国的雄厚科技实力ꎬ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以及文化认同感得到有效增强ꎬ从而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化学知识对于社会进步㊁国家发展的贡献ꎬ并使学生充分理解到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对于化学试题的评析及其价值ꎬ并促使学生更加热爱化学知识ꎬ甚至将化学学习当做学生未来发展的事业ꎬ并促使化学学科实现繁荣发展.2.基于学科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拓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方法与思想ꎬ对试题实施分析与评价ꎬ最终实现知识的拓展.例如ꎬ2019年的全国卷Ⅰ当中的第8题ꎬ通常需学生进行官能团的识别ꎬ依据教材当中的各种类型的有机物性质ꎬ对试题中的化合物性质实施推断ꎬ以此对学生对于化学语言及其应用㊁化学方法及其分析的能力进行考查ꎻ在27题中提及的考点为: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㊁油脂水解㊁H2S气体吸收和防倒吸等装置选择㊁Fe3+水解㊁氧化还原的反应㊁信息化的化学式书写㊁物质结晶的过程㊁化学计算等ꎬ以此对学生的化学语言以及应用㊁化学分析与方法㊁化学实验与探究等各项能力进行培养.在全国卷Ⅱ中的28题提及到 从茶叶当中提取咖啡因 ꎬ通常要求学生明确了解到相关流程图ꎬ并推测出流程中各试剂㊁各步骤的作用ꎬ并对化学实验的基础及有机物性质进行考查的同时ꎬ注重对学生的实验操作与探究㊁接受与整合信息的相关能力进行测试.2020年的全国1第10题ꎬ以[Rh(CO2)I2]催化甲醇羰基化的实际反应过程为背景ꎬ对学生相关化学知识进行测试.由此可知ꎬ高考化学的试题需立足于化学知识ꎬ明确考查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ꎬ以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同时ꎬ呈现出高考能力的立意价值.3.基于问题与情境设计的创新意识激发基于真实生活生产而设置的问题情境是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考化学试题的新特点ꎬ在考查化学知识与原理的过程中融入相关的实际情境ꎬ更能够考查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基于问题与情境的高考化学试题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2019年的全国卷Ⅰ中的12题提及到氨合成工业的生产中高能耗问题ꎬ以此对生物燃料的电池原理的合成氨进行创造性利用ꎬ以实现能耗的降低ꎬ以及氨转化率的提高ꎻ在27题中提及到通过废铁屑对硫酸铁铵制备的实验流程的情境ꎬ其不仅需呈现出化学实验的特征ꎬ而且还能满足节约资源㊁变废为宝的理念.同时ꎬ在全国卷中Ⅲ13题中ꎬ化学科学家通过三维多孔的海绵状Zn(3D-Zn)可高效的沉积ZnO特点设置试题背景ꎻ第28题中提及到工业生产当中氯气的实际需求量与氯气氢的具体产出量快速增长的问题ꎬ化学科学家积极主动的研究把氯化氢转变成氯气新技术ꎬ通过传统化电解氯气的回收氯气的技术上ꎬ大胆的运用碳基电极材料ꎬ通过电化学原理的运用ꎬ设计出新方案.化学试题将结构合理㊁复杂程度不同的相关问题作为基础ꎬ把化学知识的技能㊁学科素养㊁关键能力等进行有机结合ꎬ并通过有意义㊁真实的情境创设ꎬ调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与兴趣ꎬ并使学生积极关注环境保护㊁资源利用和人们生活与发展的关系ꎬ从而呈现出化学学科在社会中的价值ꎬ从而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意识得到有效发展.综上所述ꎬ核心素养下ꎬ高中化学高考试题立意于学生学科素养ꎬ从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为载体ꎬ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ꎬ情感与态度.高考更注重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测试的宗旨ꎬ并从实际问题㊁真实情境㊁必备知识㊁关键能力等各角度ꎬ对学科素养下的试题框架进行分析.教师要根据全国卷的化学试题中隐含的核心素养以及水平等级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究ꎬ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㊀㊀参考文献:[1]吴新建ꎬ张贤金ꎬ叶燕珠.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试题测量目标分析及启示 以2019年全国高考Ⅰ卷部分化学试题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ꎬ2020ꎬ41(17):31-34.[2]曾昭成.基于核心素养评价等级的分析与对策 以2019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Ⅱ)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ꎬ2020(05):147.[3]崔璨ꎬ王后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试题评析 以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ꎬ2020(04):10-16.[4]杨媛ꎬ孙歌阳ꎬ孔霞ꎬ曹思.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9ꎬ14(03):41-44.[5]陶勇ꎬ王后雄.基于课程标准的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分析与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ꎬ2019(09):45-51.[责任编辑:季春阳]77。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分析了当前新高考对中学化学教育的要求,探讨了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强调了培养中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加强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性。

结论指出,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中学化学教育要与时俱进,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视,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新高考、中学化学、核心素养、教育要求、思维能力、实验操作、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教育任务、综合素养、时俱进1. 引言1.1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化学素养的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和实践。

在新高考要求下,中学化学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应当包括对化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文献查找和科学分析能力。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加强中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从小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在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掌握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养,让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新者。

中学化学教育要与时俱进,适应新高考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 正文2.1 当前新高考对中学化学教育的要求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化学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而非仅仅是传统的知识灌输。

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高考要求中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化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化学教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探讨的焦点之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核心素养的理念逐渐被引入到高中化学教学中。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基础性、综合性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这些素养不仅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也是他们在高考和未来工作生活中所需要的。

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素养培养的现象。

教师们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进行研究,探讨如何融入核心素养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并且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

这也是本研究的背景所在。

通过对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养水平,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通过分析核心素养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探讨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影响,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师角色变化的探讨,进一步深化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理解,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学生素养培养策略,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综合提升,为未来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将为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水平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首先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层面,通过引入核心素养理念,倡导综合能力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探究,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浙江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渗透核心素养教学的探究

浙江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渗透核心素养教学的探究

浙江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渗透核心素养教学的探究1. 引言1.1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高中化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学科之一,具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

通过化学学习,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将来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高中化学是联系生活的纽带,化学知识贯穿着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

了解化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化学教学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需求。

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素质。

1.2 核心素养教学的意义核心素养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等多种方面的综合能力。

这些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具有创造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优秀人才。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可以促进他们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取和利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核心素养教学融入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还可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这对于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转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浙江新高考的改革背景首先是教育政策的调整。

作为全国首批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浙江省在教育领域一直走在前列。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作者:于志强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45期摘要:与众所周知的“素养”不同,学科“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它既强调了学生的个人素养、家国情怀,也突出体现了自主发展和创新实践等。

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另一方面也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采取有效的培养策略,对中学化学核心素养进行培养非常关键,基于此,本文展开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中学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为了彻底贯彻落实教学任务,适应现代社会激烈的人才竞争,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工作非常关键,教师要在理解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有序的展开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实现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一、中学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在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过程中,化学核心素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不仅体现在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工作上,也体现在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总体发展上。

通过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既能够掌握相关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以及试验方法等,也能够受到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品格熏陶,从而实现化学思维素养、综合创新素养、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正确价值观的突破。

[1]二、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1.扎根实际,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为培养中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确保学生在具备扎实的基础化学知识后,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给学生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解决化学问题,实现对化学知识的有效利用。

[2]例如,在化学平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由于在这一课题下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强,所以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对相关的化学规律进行挖掘,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出发,了解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

浅析核心素养下的化学高考热点题

浅析核心素养下的化学高考热点题

查,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我国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
果纳入试题中,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STSE;工艺流程;电化学
一、体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STSE题
高考化学试题选材大量来自于实际应用情境,内容函盖医
药、材料、能源、生活与日用品、化工环境与环保、现代技术
等领域,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不但注重了对
新进展;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④新成果:诺贝尔奖、高新科技等。
二、体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电化学题
电化学的内容是历年高考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以选择题
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内容有: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名称及根据
总反应方程式书写各电极反应式;根据电解时电极变化判断电
极材料或电解质种类;根据反应式进行计算、与电解池及电镀
力,体现化学为生产、生活、社会、环境服务的基本理念。
若想本题保证得分,需准确、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不
能死记硬背,做到分类识记,并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注意理
解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关注细节,搜集最新与中学化学知
识密切的化学事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化学与传统文化
①经典史籍中的化学成就和化学史。认真阅读题干中的文
②环境保护新进展: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处理(上
海垃圾分类)等,废旧电池对水源和土壤的污染,绿色化学在
工农业生产中的导向作用
消毒(84消毒、过氧乙酸、CI0 等)水的杀菌消毒(Cl 、
2
2
漂白粉等) 水的净化化(明矾、 Na Fe0 等) 24
③新材与新能源: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符
合材料等,新型燃料电池、高能録色电池;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研究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为例

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研究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为例

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研究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研究,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这一核心素养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测评日益受到重视。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作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和分析化学现象。

宏观辨识是指学生能够观察、描述和解释宏观世界中的化学变化,而微观探析则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化学反应背后的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等)的变化规律。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对高中生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这一核心素养上的表现进行测评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当前国内外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结合高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测评工具和方法,对高中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

根据测评结果,分析高中生在这一核心素养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概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化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

这些素养在化学学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它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育中,通过实验教学、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素养。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试题评析——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为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试题评析——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为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试题评析——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为例随着中国高考的改革,学科核心素养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形成的关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价值观的核心素养。

高考化学试题的出题也逐渐趋向于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文将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为例,对其中的试题进行评析,探讨其是否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首先,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在题目设计上注重灵活性,突出学科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试题中的“表4中列出了一些能反映酸和碱性的物质的pH值和颜色变化,根据表格中pH值的变化及其颜色变化分别判断这些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

”这道题既考察了学生对pH值和酸碱性的理解,又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通过这样的题目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其次,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跨学科的融合。

试题中经常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点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最新科技的综合应用。

例如,试题中的“下列关于荧光材料的描述错误的是”这道题以荧光材料为例,既考察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掌握,又涉及到物理、光学等学科知识。

通过跨学科的融合,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再次,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注重实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试题中常常设置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的问题,要求学生对实际操作进行推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例如,试题中的“将0.5mol/L的硫酸铜溶液依次滴加至含有数滴浓盐酸的培养皿中,会发生下列哪种变化”这道题考察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观察和推理能力,以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通过这样的题目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实践能力,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最后,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三:钠、碱脱硫法
钠、碱脱硫法是用NaOH/Na2CO3吸收烟气中的SO2,得到Na2SO3和NaHSO3,发 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____N_a_2_S_O_3_+__H__2O______、Na2CO3+ SO2===____N__a_2S_O__3_+__C_O__2_____、Na2SO3+SO2+H2O===____2_N__a_H_S_O__3______。
方法四:钠钙双碱脱硫法 先利用烧碱吸收SO2,再利用熟石灰浆液进行再生,再生后的NaOH碱液可循环使 用,反应原理如下: ①吸收反应:2NaOH+SO2===Na2SO3+H2O、 2Na2SO3+O2===2Na2SO4。 ②再生反应:Na2SO3+Ca(OH)2===CaSO3↓+2NaOH、Na2SO4+ Ca(OH)2===CaSO4↓+2NaOH。
_____2_C__a_O_+__2_S_O__2_+__O_2_=_=△_=_=_=_2_C__a_S_O_4________。
方法二:氨水脱硫法
氨水脱硫法采用喷雾吸收法,雾化的氨水与烟气中的SO2直接接触吸收SO2,其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SO2+H2O===_____(N__H_4_)_2S__O_3_____、2(NH4)2SO3+ O2===_____2_(N__H_4_)_2S_O__4_______(或生成 ___N__H_4_H__S_O_3____,然后进一步氧化)。
知识网络
一、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1. 能通过观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二、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1. 能认识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预测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 化。 2. 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 3. 随着滴加物质量的不断增加,微粒种类在发生质的变化;用不同符号来表征微 粒时,曲线的变化趋势虽然不同,但是只要温度不变,曲线上任意一点体现出的平衡 常数K是不变的。 4. 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
[脱硝] (1) 常见的污染类型 ①光化学烟雾: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 生的一种有毒的烟雾。 ②酸雨: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 ③破坏臭氧层:NOx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2) 常见的NOx尾气处理方法 ① 碱液吸收法 2NO2+2NaOH===_____N__a_N_O__3+__N__a_N_O__2+__H__2_O____________ NO2+NO+2NaOH===_____2_N_a_N__O_2_+__H__2O________ 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一般 适合工业尾气中NOx的处理。 ②催化转化: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 NO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 理。
五、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 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权衡利弊, 勇于承担责任。
绿色化学——脱硫与脱硝 [脱硫] 方法一:钙基固硫法 为防治酸雨,工业上常用生石灰和含硫的煤混合后燃烧,燃烧时二氧化硫、生石 灰、O2共同反应生成硫酸钙,从而使硫转移到煤渣中,反应原理为CaO+SO2==△=== CaSO3、2CaSO3+O2==△===2CaSO4,总反应方程式为
三、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 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 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认识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多种模型 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 四、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 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 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