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及效果评价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及效果评价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及效果评价研究主题:脑卒中(Stroke)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的主题是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及效果评价。
通过系统分析康复护理的内容和方法,并使用案例分析等方法,评估不同康复护理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价。
1. 文献综述:进行文献综述,系统归纳总结过去相关研究的成果和进展。
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和文献,收集并整理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及效果评价相关的研究。
其中包括了康复护理的内容、康复方法、康复计划的制定等方面的研究。
2. 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部分,我们将选择不同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和记录他们的康复过程,分析康复护理的效果。
我们将选择具有不同程度脑卒中的患者,并按照康复护理计划进行干预。
通过定期跟踪和记录,观察患者的康复过程、康复效果以及康复护理的影响因素。
3. 效果评价:在效果评价部分,我们将使用评估工具和方法评估康复护理的效果。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FIM(功能独立程度测量)评估、Barthel指数评估和生活质量评估等。
通过比较患者在康复前后的评估结果,分析康复护理对患者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案例分析和结果呈现:以下是一个案例分析的示例:病例1:该病例为65岁的男性,患有中度脑卒中。
在康复护理团队的协助下,进行了康复护理干预,包括日常生活自理训练、功能锻炼、语言康复等。
在经过3个月的康复护理后,患者的FIM评分由康复前的45分提高到65分,Barthel指数由康复前的50分提高到80分,生活质量评分从3分提高到7分。
病例2:该病例为50岁的女性,患有轻度脑卒中。
在康复护理团队的指导下,进行了个性化康复护理,包括平衡训练、肌力锻炼和认知训练。
经过3个月的康复护理后,患者的FIM评分由康复前的70分提高到85分,Barthel指数由康复前的75分提高到90分,生活质量评分从6分提高到8分。
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1 1 一般资料 .
急性脑卒中患者 7 ,均为起病 7 h内人 院,符合 19 8例 2 95年全
国第 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 的诊 断标 准,并 经过 C T或
MR检查 证 实。按 神 经功 能 缺损程 度 积分 分 为轻 型 ( 0—1 5 分) 、中型 ( 6~ O分 ) 1 3 、重型 ( 1— 5分 ) 8例 患者按随 3 4 。7
用 B r e 指数评分。结果 a hl t
选取我 院 7 例脑卒 中 8
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康 复组在采用常规 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介入康复护理 ( 包括肢体功能锻炼、理疗 ) ,
经护理 3个月后 两组 患者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 高,康复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O0 ) P< .5 。结论
2 1 两组治疗前后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比较 日常生 活活动能 .
力 以 B r e 指数为评定标准 。治疗前 ,两组 B r e 指数无 ah l t J at l h
显著性差异 ( 00 ) P> . 5 。治疗后 ,两组 B r e 指数有 一定程 a hl t 度 的改善 ,但康复组改善 的程度明显好 于对 照组 ( 0 0 ) P< .5 。 在治疗效果中 ,治疗前 康复组 Br e 指 数 ( 78 a hl t 2 . 5±1.9 , 4 0 ) 对照组 B r e指数 (9 4 1. 7 ,两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a hl t 2 .5± 32 )
7 6岁 ,平均 5 . ;基底核区梗死 2 ,脑 叶梗死 4例 , 52岁 5例
小脑梗死 2例 ,脑干梗死 1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4例 。神 例 经功能缺损程度 积分 :康复组中轻型 1 ,中型 2 例 ,重型 8例 1 3例 ,平均 积分 ( 05±16 2. . )分 ;对照组轻型 1 ,中型 1 6例 8
脑卒中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脑卒中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指发生在脑血管中的急性疾病,其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
对脑卒中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观察指标、观察方法以及护理要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病情观察指标1. 生命体征观察: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基本指标的观察。
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可能会波动较大,需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的使用。
脑卒中后常常伴有心律失常,因此脉搏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
2. 神经系统观察:脑卒中通常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因此需要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肢体活动、言语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特别关注瘫痪、失语、偏瘫等症状的出现。
3. 疼痛观察:部分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头痛、肢体疼痛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观察病人的疼痛发作情况,以便采取合适的止痛措施。
4. 消化系统观察:由于脑卒中可能会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等问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饮食情况、食欲变化、吞咽功能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病人获得足够的营养。
二、病情观察方法1. 日常观察:护理人员应每天定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等情况,并记录下来,以便于医务人员进行病情评估。
2. 定向观察:通过询问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肢体活动情况等,了解其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3. 专业检查: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医务人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神经系统检查,如CT扫描、MRI等,以明确病因和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
三、护理要点1. 生命体征监测与控制:脑卒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常常较大,护理人员应定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等指标,并根据医嘱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的使用。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电监测。
2. 床位护理:脑卒中病人常常卧床休息,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压疮的发生。
注意维持适宜的体位,防止肢体僵硬、肌肉萎缩等。
3. 心理支持:脑卒中患者在身体和精神上都会受到较大的打击,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倾听患者的心声,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临床观察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临床观察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许多临床观察研究得以展开。
本文将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相关的临床研究成果。
一、脑卒中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脑卒中发作后,患者往往面临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的问题。
这一方面是由于脑背部受损引起的运动功能受限,导致患者活动受限;另一方面,脑卒中还会影响到患者的认知、言语和情绪,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困难。
这些问题对患者和家庭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都带来了沉重打击。
二、物理康复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临床观察结论显示,物理康复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物理康复包括康复训练、运动疗法和物理治疗等多种形式。
研究发现,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肌肉力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同时,运动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和乐观情绪。
物理治疗则通过按摩、温热疗法等手段,缓解患者的身体不适,提高生活的舒适度。
三、心理护理对生活质量的改善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情绪和认知障碍。
心理护理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临床观察显示,脑卒中患者通过接受心理咨询、认知疗法等形式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同时,患者可以通过心理护理更好地适应康复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增强对疾病的战胜信心。
四、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患者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属的关心和照顾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康复生活,缓解其心理压力。
此外,社会的支持网络,如志愿者组织、社区康复中心等,也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交流和互助的平台。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五、药物治疗对生活质量的改善除了物理康复、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外,药物治疗也是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效地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使疾病所造成的生理上,精神上的残疾,尽可能地康复到较好的水平。
方法:对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于第30天后进行bathel指数评分。
结果:观察组的bathel指数评分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
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技术,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7-02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的损害。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并趋向年轻化。
近几年统计,我国脑卒中的致死率,致残率高于西方国家,全国脑卒中发病人数逾越150万人,致残率约86.5%,随着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使各种后遗症的恢复率明显的提高,研究表明,脑功能恢复在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最快,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自信心。
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我科对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为常规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第30天后进行bathel 指数评分。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1.2.1对照组:患者病情在恢复期,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疾病不再进展后给予康复护理。
1.2.1.1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由于在短时间内从健康变成疾病状态,心理上往往不易接受。
加上偏瘫在床,需别人照顾,特别是担心以后生活不能自理,给家人带来麻烦而出现心理障碍,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学会控制和调节自身情绪,促进身体早日恢复,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能配合护理工作,也促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观察

实用 医技杂志 2 0 1 3 年 1 O 月第 2 0 卷第 1 O 期
J o u m ̄o f P r a c t i c 8 l M e d i c a l T e c h n i q u e 8 , O c t o b e r 2 0 1 3 , V o 1 . 2 O , N o . 1 0
同时设法 丰富和充实患者的精神文化 生活 。 1 . 4 康复疗效评价
本研究 通过对患者进行早期 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训 练 ,
取得 良好 的效果 。所以 , 我们建议 对于初次脑卒 中患者 , 只要
病情允许 , 就可 以进行康复护理干预 , 以提高患者的 日常 生活 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 , 降低该病的致残率 , 缓解家庭和社会 医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临床资料
1 . 5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 P S S 1 3 ; 0统计 软件 , 计量 资料 以 互 表示 , 比较采
用 t 检验 , 以P <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 1 2组患者治 疗后 B a r t h e l 指数评分 比较 : 见表 1 , 差异有
龄、 梗 死面积 、 出血量 、 合并症 等方 面差 异均无 统计 学 意义
( 尸 > O . 0 5 ) 。
2 . 2 2组患者治疗后 F u g l — m e y e r 运动功能评分 比较 : 见表 2 ,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O . 0 5 ) 。
表2 2 组 患者治疗后 F u g l — me y e r 运动功能评分 比较 ( ; )
疗。
配合治疗 , 提高疗效[ t l 。康复护理尽早介入 , 促进血液 、 淋 巴循 环, 刺激肢体感受器调节新陈代谢及神经营养功能 , 预防肌 肉
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

r u. go p MBIs o e ewe n t r u s f < . 5 a tt t al ini c n e at r h e t n .Co c u in Th e a ii to u sn c r s b t e wog o p P 0 0 1 d sai i l sg f a c f et a me t h sc y i et r ? n l so er h b l a in n r i g t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1 0 0年 1 月下 第 2卷 第 3 1 3期
No e e 2 0 Vo. No3 v mb r 01 1 2 .3
l 0・5
J u n l f i aTrd to a h n s d c n n o ma in o r a n a iin C i e eMe i i eI f r t o Ch l o
go p’ ainsrc ie h h blain n rig Th e o ey cn i o h ru Sp t t e ev dter a itt u sn . ercv r o dt no teADL b t e h wogo p so s re n o e e i o i f ewe ntet u swa bev da dc m— r
teS c n e pe s si l nNe in i , i u n6 1 0 , ia h e o dP o l’ Hopt Oa gC t Sc a 4 3 Chn ai y h 0
【 b t c】 Obet eT net a ecncl f c ads nf ac fh ea ittnn r n ae t wt ppey A sr t a jc v oivsgt t l ia eet n i icneo erhbl i us gt pt ns i a ol . i i eh i f gi t i o a i o i h x
脑卒中患者75例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者出现不 良身体反应则应及 时与 主治 医师联 系 , 进行处理 。
例, 有效 9 例, 无 效 7例 , 有效 率为 7 8 . 1 %; 偏瘫 2例 , 头晕 1
例, 其他 1 例, 不 良反应发生率 为 1 2 . 5 %。治疗组 正常生 活能 力评分 >8 5分 3 7例 。显效 3 O例 , 有效 1 2例 , 无效 1例 , 有 效 率为 9 7 . 7 %; 偏瘫 1 例, 头晕 1 例, 不 良反应发 生率为 4 . 7 %, 2
・
临 床 研 究
・
脑 卒 中患 者 7 5例康 复 护 理 的效 果 观 察
靳芹, 宋 月兰
【 摘 要】 目的 对脑卒 中康复护理 的措施和效果进行分 析 , 以更 好地指导 护理应用 。 方法 选择我 院神 经内
科2 0 0 9年 8月 一 2 0 1 1年 8月脑卒 中患者 7 5例 , 分为对 照组 3 2 例, 行传统护理方法进行 医治 ; 治疗组 4 3例 , 行康 复护 理进行医治 。将 2组患者护理后正常生活 能力评分 、 四肢运动 功能改 善情况 、 护理 有效率 及并发症 概率进行 对 比分 析。结果 治疗 组正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 , 四肢运 动功能改善 优于对 照组 , 护理有 效率高 于对 照组 , 并发症 概 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 中患者护理 , 患者病症恢 复较好 , 正 率小于对照组患者 , 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常生活能力评分较高 , 有效 率较高。
【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 脑卒中康复护理 ; 临床研究 【 中图分类号】 R 4 7 3 .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3 2 9 6 ( 2 0 1 3 ) 0 5 B- 0 1 2 3 - 0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表 1 可以看出,护理前,2 组患者的平均 NIHSS 、 Fugl-Meyer 评分及 Barthel 指数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 NIHSS 评分低于对 照组(P<0.05) ,平均 Fugl-Meyer 评分及 Barthel 指数均 高于对照组(P<0.05) 。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过程,而系 统化康复护理正是从影响患者康复的生理、心理、环境及功 能四个层面出发,为患者提供全面、完整、完善的护理干预 措施, 以提高康复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本研究中,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系统 化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 功能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且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效果高 于对照组。因此,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系统化康复 护理方案能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效 果,进而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青艳 . 脑卒中患者偏瘫恢复期的康复护理研究 [J]. 中 国社区医师,2015,31(06) :118,120.
·176· 2015 年 8 月
医药卫生
临床护理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郭军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济困医院康复医学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方案及效果。方法:将 78 者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行系统化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 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 照组(P<0.05) ,平均 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 Barthel 指数(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系统化康复护理方案能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进而更好的改善患 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5608(2015)08-0176-01 脑卒中是以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为基础病理而引 发的一组脑血管疾病, 具有发病率高、 致残率高等显著特点; 临床上,于脑卒中早期予以患者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对提高 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 78 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 39 例 患者行系统化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 2014 年 2 月~2015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78 例脑 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颅脑 CT 或 MR 检查确诊。 其中, 男 45 例, 女 33 例; 年龄 45~75 岁, 平均 (62.34±5.56) 岁;脑出血 29 例,脑梗死 49 例;所有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 的偏瘫。随机将本组 78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2 组, 各组 39 例病例。在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及偏瘫病情等 方面, 2 组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 39 例患者行常规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脑卒中相 关知识介绍、饮食指导、注意事项交代、用药指导及肢体功 能锻炼简单介绍。 观察组 39 例患者行系统化康复护理,即在常规康复护 理的基础上还予以患者如下护理干预措施: 1.2.1 重视心理支持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及与其家属的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的 心理特征和需求,针对存在焦虑、悲观、抑郁、烦躁等负性 心理的患者,予以积极的心理支持;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 脑卒中病情造成的威胁,引导患者正确、理性对待疾病,树 立疾病康复的信心; 同时, 安排取得良好康复效果的患者现身 说法,以鼓励、激励患者提高疾病康复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 1.2.2 务实生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反射能力严重下降,康复护理中,加强患者 呼吸道的护理,及时清除口腔中呕吐物、分泌物,指导患者 练习有效咳痰的方法,严格防止呼吸道堵塞引发窒息而加重 病情;同时,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勤换床单、被褥,以预防 褥疮并发症的发生;密切记录患者的排便情况,叮嘱患者多 喝水,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通便药物, 以泌尿系统感染及便秘。 1.2.3 提供舒适环境 安静、舒适的环境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 的作用;康复护理中,加强患者病房环境的护理,保证室内 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严格避免喧哗、吵闹、 噪声等不良应激源对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刺激; 另外, 严格限 制患者家属的陪护时间及人数,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 1.2.4 完善功能康复锻炼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瘫痪程度及机体耐受力为患者制定完 善的功能康复锻炼计划。良肢体位摆放:于偏瘫早期予以患 者床上良肢体位摆放对预防肢体痉挛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 护理中,依次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良肢位、患侧卧位良肢位、 健侧卧位良肢位,以预防肩后缩下沉、前壁旋前、肘关节屈 曲等不良痉挛姿势,初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关节功能的 被动和主动锻炼: 重点进行肩关节、 肘关节、 腕关节、 手指、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伸、屈、外旋、外展、内收等关 节被动锻炼, 并逐步由被动锻炼过度到主动锻炼; 起坐锻炼: 主要包括在帮助下坐起锻炼、自己坐起锻炼和平衡锻炼三个 阶段;行走锻炼:主要包括站立锻炼、摆动锻炼及综合步态 练习;日常生活能力锻炼:即鼓励患者自行练习穿脱衣裤、刷 牙、洗脸、吃饭、入厕等动作,以逐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于 2 组患者康复护理前后,分别评价患者的如下指标: (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 表(NIHSS)评分量表评价,评分越低,提示患者神经功能 [1] 恢复效果越好 ; (2)肢体运动功能,采用 Fugl-Meyer 评分 法评价,评分越高,提示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越好; (3 )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 Barthel 指数评价,评分越高,即患者 [2] 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 1.4 统计学方法 采 用 SPSS20.0 统 计 软 件 , 计 量 检 测 数 据 标 准 差 用 ( x s )表示,组间两均数比较用 t 检验,以 P<0.05 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 1 2 组患者护理前后 NIHSS 、 Fugl-Meyer 评分及 Barthel 指数对比分析( x s )
指标 NIHSS Fugl-Meyer Barthel 时间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39) 27.72±5.67 12.02±3.09 20.78±5.49 38.55±9.09 18.10±5.13 38.91±8.43 对照组(n=39) 27.59±5.82 18.35±4.12 21.02±6.15 30.66±8.52 18.95±5.27 28.88±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