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同步作业课件:22寓言二则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寓言二则 语文S版(2016)(共15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寓言二则 语文S版(2016)(共15张PPT)

. . . .
.
.
课文精读
耕:耕田的人,农民。 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露出地面的树根。 颈:脖子。 释: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 耒:古代耕田用的农具。 冀:希望的意思。
大家学了这篇古文,你们有什么启发呢?
我得到的启发是:不主动去争取永远都得不 到。 靠运气得到想要的东西的几率是万分之一 , 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
学完了两篇寓言,宋国农夫和南郭先生有什么 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两个人的共同点在于都想不劳而获。
两个人的不同点在于宋国农夫死守教条,不知变通,
想着不劳而获;南郭先生什么本事也没有,就想不
劳而获混饭吃。
拓展延伸
选择一个续写故事:
1.宋国农夫没能再得到兔子, 回到家中…… 2.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自读 检 测
读一读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希冀( jì ) 宣布( xuān ) . 吹竽( yú ) 南郭( guō ) . . 植株( zhū ) . 颈项( jǐng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自读 检 测
读一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守株待兔 折颈
反复
南郭先生
.
.
齐宣王
.
. .
. .
初读感知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则寓言, 分别讲了怎样的故事?
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chǔ)
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yuè)之,廪(lǐn)食
以数(shù)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hào) 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 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公开课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寓言二则》 (共14张PPT)

(公开课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寓言二则》 (共14张PPT)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8/ 262021 /8/26A ugust 26,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 1/8/26 2021/8/ 262021 /8/262 021/8/2 6
谢谢大家
2021/8/15
15
2021/8/15
12
(2)选择正确的关联词,填入文中括号内。 不仅……而且…… 因为……所以…… (3)找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画上“ ”。 (4)文中列举了哪两个事例?从这两个事例中,你明 白了什么道理? _文__中__列__举__了__陈__尧__咨__箭__射__得__准__和__卖__油__翁__倒__油__手__法__熟__练__两_件 _事__。__我__明__白__了__干__任__何__事__情__都__是__熟__能__生__巧__。___________
~~~~~~~~~~~~~~~~~~~~~~~~~~~~~~~~~~~~~~~~~~~~~~~~~~~~~~~~~
勺里的油倒空了,铜~~钱~~上~~~却~~一~~~点~~油~~~也~~没沾上。老翁说:“干任何事情都 是熟能生巧。”
2021/8/15
11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写序号) ①熟能生巧( C ) A.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 B.(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 C.熟练。 ②不以为然( A ) A.对,不错。 B.然而。 C.如此,这样,那样。
2021/8/15
1
1.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他挨(āi ·√
ái)着妹妹,听妈妈·讲√寓(yù
yú)言故事。
(2)强盗(dǎo dào)听到警报声,丢下人质溜(liū liú)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9寓言二则苏教版共38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9寓言二则苏教版共38张PPT

第一部分(第1小节)写鹬啄蚌的肉,蚌夹住 鹬的嘴。
第二部分(第2-3小节)写鹬蚌针锋相对,至 死不让。
第三部分(第4小节)写渔夫轻松地捉住了鹬 和蚌。
整体感知
同学们在朗读这篇课文时,要特别 注意读出鹬蚌相争时互不相让的心情。
点击朗读课文
精读细研 原因
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 上晒太阳。有只鹬看见了,
思考
找出描写鹬、河蚌动作的词
语,体会他们是怎么互不相
让的。
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 肉。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
鹬啄蚌,蚌夹鹬。
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看见了,
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
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动作描写
“猛地”“伸到”“急忙”“合上”“牢 牢”“夹住”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疑惑、不明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他的儿子很纳闷,第 二天跑到田边一看, 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思考
禾苗为什么会枯死?
农夫违背了禾苗的 成长规律。


农夫的办法为什么失败了?你从中体会到
了什么?
因为农夫急于求成,违背了禾苗成长的规 律,人为地帮助成长,反而欲速则不达。
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 “揠苗助长”这样的事?
狐假虎威 掩耳盗铃 相信你还能说出
更多这样的寓言 故事,试一试吧!
随堂练习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鹬蚌(相争) 渔翁( 得利) 筋疲(力尽 ) ( 喜笑)颜开 (兴致)勃勃 揠苗(助长)
2.比一比,再组词。
寓(寓言) 拔(拔河) 则( 一则) 疲( 疲)劳 遇(遇到) 拨(拨开) 侧( 侧面) 披( 披着)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三)介绍《韩非子》。(展示课件第四屏) 二、学习《守株待兔》 (一)(展示课件第五屏)多种形式读文,把句子 读准、读通,读出节奏、停顿。
寓言故事大多短小精悍,更重
2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2 寓言二则
1. 师范读后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 指名读,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3.(展示课件第六屏)教师范读并辅以手势打节 奏,指导学生朗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停顿。
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
(四)爷爷的芦笛声想告诉强强什么?
段,演示大海狂怒的图片和
(展示课件第七屏):
声音,调动学生视听功能,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 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句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
(五)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海 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学生入
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 情入景地聆听着,充分感受
请大家一起学习《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
答案吧!
3.板书课题:爷爷的芦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
1. 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 新
词。自学生字和新词。
2. 以小组的形式,学生交流生字和新词。
3. 检测生字和新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 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2.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
教师的配乐读给学生思考的空 间,只有想得充分,学生才能表述 丰富。
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用不同方式呈现个性感悟,深入质疑。
1.你从寓言中知道了什么? 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 学习收获呈现出来,师生评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 画画、用自己的话描述、表演、列提纲等形式汇报收 获)

2018年秋新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22 寓言二则

2018年秋新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22 寓言二则

22 寓言二则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4.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

多媒体课件。

一揭示课文题目1.板书课文题目。

理解“寓言”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3.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两则寓言,故事情节很生动。

读了课文后,同学们一定会从中懂得一些深刻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2)小组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集体认读生字、新词。

s hǒu zhūdài tùlěiér shǒu zhūjìfùdétù守株待兔耒而守株冀复得兔(4)理解词语的意思。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树桩。

触:抵,撞到。

走:跑。

折:折断。

颈:脖子因:副词。

于是,就。

释:放下,释放。

耒(lěi):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古代称犁上的木把。

冀(jì):希望,希冀。

复:又,再。

得:得到。

为:被,表示被动。

身:自己。

笑:笑柄三理解寓言的意思1.小组交流,借助词语的意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3.对照课本上的译文纠正自己说得不够准确的地方。

四朗读译文,了解大致内容1.朗读译文。

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2.说说这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五朗读译文,了解大致内容1.课件出示译文。

有个宋国人在耕作,田里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跑过,撞到树桩,折断脖子死掉了。

这个人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

他没能再得到兔子,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语文S版】2019年三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二则》课件

【语文S版】2019年三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二则》课件
2020/12/12
畅所欲言
看着坐在树桩 旁边的种田人, 你们想对他说 什么?
2020/12/12
课文总结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想要得 到收获,就要主动努力地去争取。
2020/12/12
拓展延伸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 有类似“守株待兔”的事呢?
宣王说 之, 廪食 以数百人
同”悦”官府给他的 拿、用
粮食 、供俸。
廪食以数百人 倒装句,状语后置,应为“以数百 人廪食”,译为“用数百人的口粮 来供养他。”
2020/12/12
2020/12/12
宣王死,湣王立。 好一一听之。
2020/12/12
继承王位 (hao)喜欢
2020/12/12Leabharlann 2020/12/12生字我会写
2020/12/12
2020/12/12
2020/12/12
2020/12/12
2020/12/12
2020/12/12
生字我会认
2020/12/12
多音字
2020/12/12
守株待兔
2020/12/12
整体感知 读课文,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 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020/12/12
那只兔子是怎样撞在树桩上的? 找到这一段读一读。
2020/12/12
2020/12/12
忽然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在树桩上。
从“忽然”和“窜”这两个词可以 看出什么?
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
2020/12/12
那个种田人看到撞死的兔子是怎 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呢?
2020/12/12
2020/12/12
课后作业 我国文学宝库中有很多寓言 故事,回家找一找,讲给同学听。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寓言二则 课后作业 (共21张PPT)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寓言二则 课后作业 (共21张PPT)

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quān( 圈
juàn(
)圆圈 de( 得
)羊圈 dé(
)觉得 得)到
2.请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养羊的人一共丢了几只羊呢?丢了羊前后的表现有
什么不同?
_______两__只__。__第__一__次__丢__了__羊__时__想__,__羊__已__经__丢__了__,__不__用__修
“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他没有接受邻 居的好心劝告。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 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叼走了一只羊。这 位牧民很后悔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 施(cuò shī)。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上 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从此,这个牧民的 羊就再也没有被狼叼走过。
二、延伸阅读 ___亡__羊__补__牢____
从前有一个牧(mù)民,养了几十只羊。他白天放牧, 晚上就把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 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 圈破了个窟窿(kū long),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 去,把一只羊叼(diāo)走了。邻居劝(quàn)告他说: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dǔ)上那个窟窿吧。”他 说: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1年7 月5日 星期一2 021/7/ 52021/ 7/52021 /7/5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7月 2021/7 /52021 /7/5202 1/7/57 /5/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7/ 52021/ 7/5July 5, 2021

部编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寓言二则》优质课件

部编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寓言二则》优质课件

22 寓言二则
二、小练笔。
如果你是农夫的家人或朋友,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提示:从课文中给我们的启示谈一谈。
字词听写
22 寓言二则
自相矛盾
【战国】《韩非子》
22 寓言二则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 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 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的尊称。
22 寓言二则
22 寓言二则
22 寓言二则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o dù n má mò yù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 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2 寓言二则
多音字

自相矛盾
xiāng
长相
xià ng
22 寓言二则
我会写
识字游戏 小苗儿长出来了

莫 坚



22 寓言二则
整体感知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 的盾,说:“ 。 我的盾牌坚固得什么东西都刺不进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长矛锋利的 “ 什么都能刺进去。”有的人问他:“用你的长矛 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呢?”那个人被问得哑口 无言。
22 寓言二则
看图猜成语
守 株 待 兔
22 寓言二则
道理
故事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两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吧!
22 寓言二则
第一课时
自 相 矛 盾
22 寓言二则
韩 非 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人 。 杰出 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韩非子》由后人收集整理韩非所 著的文章而得。其中记载了大量的脍炙 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 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 “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 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启迪了人们的 智慧,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