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PPT课件

(2)农奴制下的阶级关系 ①地主占有_土__地___和农奴,公开出售农奴,甚至用农奴作为贷 款抵押。 ②农奴被迫为领主无偿劳动后才耕种自己的份地,承担沉重 _赋__税___。 ③农奴受到严格管理,还要为沙皇政府服兵役。
2.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 (1)表现 ①19 世纪 40 年代,俄国的__棉__纺__织__业__中出现了机器工厂。 ②俄国处于_工__场__手__工__业___阶段,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明显落后 于英法等国,__交__通__运__输__业__与英法等差得很远。 (2)原因:农奴制使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_自__由__劳__动__力___、工 业投资和国内市场。 (3)后果:废除_农__奴__制___的呼声日益高涨。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 1 课 19 世纪中叶的俄国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简述 1861 年俄国农 奴制改革 的历史背 景。
1.了解俄国农奴制发展的概况,俄国新思潮的 代表人物与主张、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重 点) 2.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的束缚。(重点) 3.认识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社会背景。 (难点)
主题一 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一 ①农奴的主要膳食为卷心菜汤、黑麦面包、小麦或小 米制成的粥。他们的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 的小屋。
——当时俄国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 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永远不 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
——《法律大全》
4.影响 (1)俄国的_国__际__地__位___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俄军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__财__力__,激化了阶级矛盾。 (3)迫使亚历山大二世走上_自__上__而__下___的改革道路。 [深度点拨] 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局部的国际性战争,对俄国 而言战败是必然的,其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难以抗 衡英、法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争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了俄 国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恩格斯《俄国沙皇政 府的对外政策》
二、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解放 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政治上: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经济上:农民需赎买份地,承担临时义务
三、农奴制改革的意义和局限
1.性质:
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作用:
促进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经济的
彼得一世继位时的俄国版图(部分)
波罗的海 (18世纪)
(18世纪与普、奥)
(瑞典,彼得大帝时)
三次瓜 分波兰
莫斯科公国
西伯利亚、(16世纪) 中亚、中国(19世纪)
(20世纪初,2200万平方公里,地跨欧亚)
(土耳其,叶卡特林娜二世时)
黑海 (18世纪)
一、19世纪中叶的俄国
1.俄国的农奴制度及其严重危机
由于在莫斯科南部没有铁路,马拉的供应车不得不穿过数百 英里的干草原,…通过海路,在3个星期内可以把联军及增援部 队从法国和英格兰调到克里米亚,而来自莫斯科的俄国部队有时 则要花3个月时间才能到达前线。…“在战争开始时贮存了100万 件枪炮;(在1855年末)只留下9万件。在1656门野战炮中,只 有253门可用。”
发展
1861-1891年的俄国经济状况(单位:万吨)
1861年 1891年 增长率
生铁年产量 32
煤年产量
37
石油年产量 0.2
棉花消费量 4.2
100 212.5%
623 1583%
431 215400%
15
257%
19世纪90年代的经济高涨…促使许多新的垄断 组织形成并巩固起来。当时虽然只有三十个左右辛 迪加,但它们控制了重要的工业部门,如1902年成 立的金属销售辛迪加掌握了全国冶金工业的80%, 1904年成立的车厢制造厂辛迪加几乎完全垄断了火 车车厢的销售。
二、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解放 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政治上: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经济上:农民需赎买份地,承担临时义务
三、农奴制改革的意义和局限
1.性质:
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作用:
促进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经济的
彼得一世继位时的俄国版图(部分)
波罗的海 (18世纪)
(18世纪与普、奥)
(瑞典,彼得大帝时)
三次瓜 分波兰
莫斯科公国
西伯利亚、(16世纪) 中亚、中国(19世纪)
(20世纪初,2200万平方公里,地跨欧亚)
(土耳其,叶卡特林娜二世时)
黑海 (18世纪)
一、19世纪中叶的俄国
1.俄国的农奴制度及其严重危机
由于在莫斯科南部没有铁路,马拉的供应车不得不穿过数百 英里的干草原,…通过海路,在3个星期内可以把联军及增援部 队从法国和英格兰调到克里米亚,而来自莫斯科的俄国部队有时 则要花3个月时间才能到达前线。…“在战争开始时贮存了100万 件枪炮;(在1855年末)只留下9万件。在1656门野战炮中,只 有253门可用。”
发展
1861-1891年的俄国经济状况(单位:万吨)
1861年 1891年 增长率
生铁年产量 32
煤年产量
37
石油年产量 0.2
棉花消费量 4.2
100 212.5%
623 1583%
431 215400%
15
257%
19世纪90年代的经济高涨…促使许多新的垄断 组织形成并巩固起来。当时虽然只有三十个左右辛 迪加,但它们控制了重要的工业部门,如1902年成 立的金属销售辛迪加掌握了全国冶金工业的80%, 1904年成立的车厢制造厂辛迪加几乎完全垄断了火 车车厢的销售。
186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33
巩固练习 A、进行平缓的改革 B、农民有条件的获得解放 C、农奴“赎买”份地 3、对于农奴制,赫尔岑等知识分 子的态度是: • D、农民无条件的获得土地
• • • •
• 4、俄国知识分子在克里米亚战争前说:我们不是 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导致引文所说“失败” 的根源在于( ) • A、俄国盲目自大 B、俄国的农奴制 • C、俄国的对外扩张 D、西方国家完成现代化 • 5、俄国克里米亚战争战败所引起的连锁反应不包 括( ) • A、俄国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 B、经济上的落后导致军事上的失败 • C、国内人民起义不断 • D、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6、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7、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在废除农奴制改革前说:“与 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 农民。”这表明其改革的目的是 A.给农民以自由的权利 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维护封建生产方式 D.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3.局限性:
不彻底性: A.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仍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B.农民仍受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很大 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掠夺性:赎金高于地价几倍,“解放”后 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地 主的盘剥和奴役
1。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木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2。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B。是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下被迫实施的 C.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D.由于赎金太高,农奴没有得到份地 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C A。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前欧 C.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
巩固练习 A、进行平缓的改革 B、农民有条件的获得解放 C、农奴“赎买”份地 3、对于农奴制,赫尔岑等知识分 子的态度是: • D、农民无条件的获得土地
• • • •
• 4、俄国知识分子在克里米亚战争前说:我们不是 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导致引文所说“失败” 的根源在于( ) • A、俄国盲目自大 B、俄国的农奴制 • C、俄国的对外扩张 D、西方国家完成现代化 • 5、俄国克里米亚战争战败所引起的连锁反应不包 括( ) • A、俄国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 B、经济上的落后导致军事上的失败 • C、国内人民起义不断 • D、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6、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7、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在废除农奴制改革前说:“与 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 农民。”这表明其改革的目的是 A.给农民以自由的权利 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维护封建生产方式 D.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3.局限性:
不彻底性: A.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仍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B.农民仍受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很大 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掠夺性:赎金高于地价几倍,“解放”后 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地 主的盘剥和奴役
1。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木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2。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B。是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下被迫实施的 C.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D.由于赎金太高,农奴没有得到份地 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C A。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前欧 C.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

新思潮(十二月党人起义\俄国知识分子的争论)
军事上:
影响
可能性:
性质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 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 且也毫无裨益,无论在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 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 死刑。
他为什么这样评论农奴制,你对农奴制
有什么看法?
因为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 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它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
落后的农奴制
1855年2月18日午夜, 尼古拉一世命令给莫斯 科、基辅和华沙分别发 去如下文字的电报: “皇帝正在死去,并向 所有的人道永别。”
沙皇尼古拉一世承受不 了沉重打击服毒自杀了!
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必要性: 农奴制激化矛盾,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政治上:农奴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国内
封建社会
性质
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必要性: 农奴制激化矛盾,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政治上:农奴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国内
1861
阶级矛盾尖锐,农奴的反抗斗争越来
年
俄
国
农 原因
奴
制
改 革
内容
越多,严重威胁沙皇的专制统治。 经济上:
快速浏览教材,从政治、
经思济想、上:思想和军事四方面归纳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必要性: 农奴制激化矛盾,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政治上:农奴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国内
1861
阶级矛盾尖锐,农奴的反抗斗争越来
年
俄
国
农 原因
奴
制
改 革
内容
军事上:
影响
可能性:
性质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 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 且也毫无裨益,无论在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 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 死刑。
他为什么这样评论农奴制,你对农奴制
有什么看法?
因为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 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它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
落后的农奴制
1855年2月18日午夜, 尼古拉一世命令给莫斯 科、基辅和华沙分别发 去如下文字的电报: “皇帝正在死去,并向 所有的人道永别。”
沙皇尼古拉一世承受不 了沉重打击服毒自杀了!
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必要性: 农奴制激化矛盾,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政治上:农奴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国内
封建社会
性质
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必要性: 农奴制激化矛盾,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政治上:农奴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国内
1861
阶级矛盾尖锐,农奴的反抗斗争越来
年
俄
国
农 原因
奴
制
改 革
内容
越多,严重威胁沙皇的专制统治。 经济上:
快速浏览教材,从政治、
经思济想、上:思想和军事四方面归纳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必要性: 农奴制激化矛盾,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政治上:农奴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国内
1861
阶级矛盾尖锐,农奴的反抗斗争越来
年
俄
国
农 原因
奴
制
改 革
内容
人教版选修1历史课件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二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阅读课本P98页学习延伸,回答问题。
1、材料一是十分否定改革,材料二是充分肯定改革。
2、材料三认为“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的原因:
(1)存在严重的封建残余。
(2)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仍然被 束缚在土地上。
(3)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农民缴 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B 工商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金; C 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奴土地,但农奴要服劳役。
拟定了改革法案
思考:
从改革的酝酿过程来看,俄国的农奴制 改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
一、改革的酝酿(改革的准备)
1.目的: 2. 准备工作:
3.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原因:触到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
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以上材料节选自《俄国社会经济史》
阅读下列材料,
分析回答“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
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 部结构的改变,那就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 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 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 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三、进步与局限(评价)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统治危机
(2)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4)军事上,农奴制导致克里米亚战争惨败 (直接原因)
尼古拉一世
1855年,沙皇尼古拉 一世自杀而死,新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继位。
阅读下列材料,
分析回答“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
材料一: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人教版选修一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共32张PPT)

材料六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 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 无论在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 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材料七
国家 பைடு நூலகம்国
枪支 滑膛枪
战舰 木帆船
运输工具 牛车马车
运输通道 泥路
军用物资 缺乏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 内矛盾激化
归纳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政治: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农奴反抗使沙皇专 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统治危机)。 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使 俄国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根本原因)
思想: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一、改革的酝酿(改革的准备)
1.改革的目的: 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大国威望
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条 原则: 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 使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 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 不能被破坏。
2.改革的酝酿过程 ①个人决心:亚历山大二世决心改革 ②借鉴历史:尼古拉一世改革的经验教训 ③大造舆论:报纸讨论,化解阻力 ④组织措施:秘密委员会→农民事务委员会→各地 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 ⑤形成方案:三套方案(农业地区、工商业发达地 区、 草原地区: →改革法案 3.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原因:触到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 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弊端, 导致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直接原因)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 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 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 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 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 1.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2.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一、奴制改革的背景
①政治上,农奴制使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主要)。
②经济上,农奴制使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差距很大(根本)
③思想上,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斗争与新思潮。
④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直接)。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
①外部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促使俄国进行改革。
②内部原因——俄国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积累、要求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民族愿望。
六、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①促进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推动了政治、司法、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e落后的政治体制严重地阻挠经济体制的彻底解体和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七、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
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统治方法开始传入俄国,俄国人看到了俄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愿望强烈,出现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③不彻底性: 牲农民利益发展资本主义,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
b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c资本主义经济掌握,仍是封建君主专制
②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③加强了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④司法改革: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
⑤建立西式军事管理体系
⑥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五、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成功原因
一、奴制改革的背景
①政治上,农奴制使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主要)。
②经济上,农奴制使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差距很大(根本)
③思想上,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斗争与新思潮。
④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直接)。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
①外部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促使俄国进行改革。
②内部原因——俄国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积累、要求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民族愿望。
六、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①促进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推动了政治、司法、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e落后的政治体制严重地阻挠经济体制的彻底解体和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七、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
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统治方法开始传入俄国,俄国人看到了俄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愿望强烈,出现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③不彻底性: 牲农民利益发展资本主义,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
b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c资本主义经济掌握,仍是封建君主专制
②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③加强了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④司法改革: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
⑤建立西式军事管理体系
⑥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五、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成功原因
历史选修一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 3、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 、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 军事管理体制。 军事管理体制。 • 4、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 、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 西方书籍。 西方书籍。
三、评价
• 1、性质: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 、性质: 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它是沙皇以国家的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 而下的改革, 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 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 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农民 缴纳的大量的赎金), ),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 缴纳的大量的赎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 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 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转折点。 的转折点。
小结: 小结: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 • • • • • 一.背景 国际背景:( :(2 国内背景: (1)国际背景:(2)国内背景: 二.内容 颁布“二一九法令” 解放农奴。 (1)颁布“二一九法令”,解放农奴。 进行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改革。 (2)进行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改革。 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 (3)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 军事管理体制。 军事管理体制。 • (4)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 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 西方书籍。 西方书籍。 • 三.评价(1)性质。(2)对俄国近代化进程 评价( 性质。( 。(2 的影响。( 。(3 局限性。 的影响。(3)局限性。
C
• 6.( 模拟)俄国 .(08模拟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 .( 模拟) 年改革有利于资本 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 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 行的残酷掠夺” 这主要是指( 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 •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 •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 •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 • D.农民成为商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危机 (1)19世纪中期,农奴反抗斗争不断,农 奴制危机加剧。 (2)俄国工业步履维艰 特点:发展缓慢、落后。 表现:①仍然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 ②蒸汽动力很少。 ③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远远落 后于英法。 原因:农奴制度的严重阻碍
(3)反对农奴制的新思潮:十二月党人和 知识分子激进派 基本主张:都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 农奴制 产生背景:都受西方社会进步影响 不 同 点:主要活动内容不同。 十二月党人为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 治,废除农奴制而发动武装起义。 知识分子激进派活动主要是集中在 对革命思想的宣传上。
课标内容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 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 化进程的影响。
一、背景: 1、俄国农奴制建立 • 15、16世纪,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建立过程中, 随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农奴制开始形成。 • 17世纪中期正式建立。 2、农奴制下的社会关系 (1)封建地主拥有土地和农奴。 (2)农奴是封建地主的私有财产,可随便处 理,生活悲惨。 (3)自由农民耕种公地,向国家纳税、不准 离开土地。
四、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1、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原因: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自由劳动 力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表现: ① 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成为 俄国农业主要组成部分 ②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 机器工厂的过渡,产量大幅增加 特点:落后于西欧;对外国资本严重依赖; 发展不平衡
2、推动政治缓慢变革 目的: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 需要,以维护其统治 主要措施: 政治体制改革:设立选举产生的城市 和地方自治机构,但有财产限制 司法制度改革:废除等级审理制,实 行公开审理制,但农村照旧 军事、教育:略 反映的问题:农奴制改革实际上动摇了封 建统治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影响:推动了俄国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 级君主制的转变; 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步伐
从彼得大帝之后,俄罗斯迅速扩大,从周边国家攫取了大领土, 人口也在半个世纪里扩大了一倍。但当时的国家即有资本主义 的工业和商业,又存在着封建农奴制度。直到1861年俄罗斯沙 皇才自上而下的废除了农奴制,从此俄罗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初,俄罗斯在日俄战争中失 败,使国内产生各种危机。1905年工人和平请愿被镇压,全国 抗议浪潮此起彼伏,埋下了革命的种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在1917年1月俄罗斯沙皇被推翻。 当时俄罗斯出现了工农苏维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同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水兵和陆军士 兵在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苏联。并在很 短的时间发展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但在以后的经济建设中,苏联犯了许多错误,在与西方的经 济竞赛中逐步落伍,引起苏联人民不满,1991年苏联解体,俄 罗斯联邦正式成立。
3、推动矛盾向深层次发展——亚历山大二
世遇刺
原因:改革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表现:农民贫困,反抗斗争不断; 民粹派 基本主张: 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 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 否认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活动:到农村发动农民革命 被镇压 暗杀亚历山大二世
总人口的83%是俄罗斯族人,此外还有乌克兰人、 白俄罗斯人等。人口中大多数是东斯拉夫语系民族。 另外在西伯利亚、北高加索为中心住着100多种少 数民族。 东斯拉夫族从公元4-8世纪在第聂波河中、上游, 伏尔加河上游为中心发展。从第9世纪开始进入诺 曼家族的统治时期,这个时期以基辅为中心,以罗 斯为国名。
(4)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俄国发动战争目的: ①扩大地在中海和西亚的势力 ②转移国内矛盾 俄国失败原因: 英、法势力强大、先进; 俄国政府腐败、社会落后 对俄国国内影响:加剧了农奴制危机, 推动了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二、改革: 1、改革的酝酿 (1)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局势动荡 国外:国际地位下降 (2)特点:缓慢而谨慎 (3)表现:通过舆论减轻阻力;先秘密 后公开;成立委员会 (4)原因:阻力大;借鉴以前改革失败 教训 (5)结果:通过了改革法案
在公元9世纪60年代,拜占庭基督教(即东正教)进 入古罗斯地区,直到公元988年正式将东正教确立为 国教。东正教给古代罗斯带来了文字、绘画、建筑 艺术和音乐。东正教促进古罗斯的大公们建立了封 建君主制。苏联解体后,东正教全面恢复。另外俄 罗斯还有伊斯兰教和佛教等其它宗教。
到1236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远征欧洲, 首先征服了罗斯全 境和波兰、匈亚利。从1240年起到1480年是蒙古人统治的金帐 汗国,致使俄罗斯经济文化远落后于欧洲西部。 在1147年成立的莫斯科公国(其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塑像目前 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在十四到十五世纪逐渐强大并领导其它 公国摆脱蒙古人的统治,此后俄罗斯逐渐向外扩张。十七世纪 彼得大帝执政后,俄罗斯首次定名为俄罗斯帝国,彼得大帝是 俄罗斯历史上思想最开放、最富于改革精神的帝王(有趣的是 这时我国是著名的康熙大帝的时代)。为了俄罗斯的强大,他 用军队从瑞典人手里夺取了现彼得堡一带地区,并开始俄罗斯 的欧洲化。不仅在科学技术和教育领域,而且在服装和社会风 尚方面学习西欧,致使今天圣彼得堡人仍被俄罗斯人认为是最 讲文明和最欧洲化的城市。1712年,彼得大帝从莫斯科迁都到 圣彼得堡。使之成为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并且和 后来的皇位继承人陆续在彼得堡建立了大批俄罗斯最早的大学。 其中有俄罗斯的第一所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1724年),俄 罗斯国立师范大学(1797年)等。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国土 地跨欧亚大陆,有很长的边境与我国国境相接, 全国总面积为1700多平方公里。由于地大所以资 源极其丰富,其石油贮藏量名列世界前茅,其森林 资源总面积与我国国土总面积几乎相等。 人口 1.46亿,但人口总数呈下降趋势,且速度较快,已 经成为俄罗斯的一个重要问题。 气候 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夏季凉爽短暂,冬 季严寒漫长。其欧洲部分1-2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 10度以内,西伯利亚平均气温为零下20-35度左右。来自2、内容: “二一九法令”
①政治上: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②经济上:土地仍旧归地主所有,农民可获 得块份地; 农民需缴纳高额赎金赎买份地 ③组织管理: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④时限安排:规定前两年是改革过渡期
三、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 1、进步性: 表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解放了 农村生产力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影响:俄国历史上重要转折点,促进了俄 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局限: 表现:农民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实际上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原因:①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②目的是 巩固沙皇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