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三、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及作用 1.性质:是由封建地主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2.作用 (1)进步性 ①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是 俄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和近代化的发展。 (2)局限性:改革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农民仍然要受到 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
编后语
折叠课件作用 ①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②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③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④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对于课件理论、技术上都刚起步的老师来说,POWERPOINT是个最佳的选择。因为操作上非常简单,大部分人半天就可以基本掌握。所以,就可以花
单元整合
一、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目的 1.背景 (1)19世纪中期,农奴的处境不断恶化,农民骚动愈来愈多。 (2)19世纪中期,农奴制度阻碍了俄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 俄国社会的落后。 (3)19世纪中期,要求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新思潮不断萌动。 (4)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全面暴露了农奴制的危机,引发了俄国 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 2.目的: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 国威望。 二、农奴制改革的措施
2019/10/18
4
谢谢欣赏!2019/10/18 Nhomakorabea5
心思在如何在课件中贯彻案例的设计意图上、如何增强课件的实效性上,既是技术上的进步,也是理论上的深化,通过几个相关案例的制作,课件的概 念就会入心入脑了。 折叠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 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10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 展的必然趋势。
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人教版选修一)

材料1:农奴的主要膳食为卷心菜汤、黑麦面包、 小麦或小米制成的粥。他们的住房狭小,常常只有 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的小屋。 ——当时俄国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 材料2: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 奴与马的广告。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 竟与马匹同列。 材料3:农奴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 农奴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 无限期追捕…… ——«法律大全》 以上材料反映了俄国农奴制下农奴的什么处境? 1)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 2)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 3)处于社会最底层,处境恶劣 。
1)材料中,“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为什么会被处死? 发动武装起义,试图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 2)赫尔岑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位怎样的人物?他的基本主张 与十二月党人有何相同之处? 是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他的主张是无条件 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相同点: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反对沙 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 3)从材料可以看出十二月党人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唤醒了俄国民众,鼓舞了更多的人为废 除农奴制度进行斗争。
B、承担各种义务
C、服从地主关于
份地的决定
•付清赎金前,须服劳役,付代役租, 不能随意离开赎地
(3)加强村社对农民的控制
5. 对“二一九”法令的评价:
性质: 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
进步性:
改革。
①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利于工业革 命的发展;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 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③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过渡转变。
③发展很不平衡。
(二)政治近代化 1、措施
①政治体制上,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 建立了富农和工商资产阶级可以进入的自 治机构; ②司法制度上,废除按等级审判制度,建立 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PPT课件

(2)农奴制下的阶级关系 ①地主占有_土__地___和农奴,公开出售农奴,甚至用农奴作为贷 款抵押。 ②农奴被迫为领主无偿劳动后才耕种自己的份地,承担沉重 _赋__税___。 ③农奴受到严格管理,还要为沙皇政府服兵役。
2.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 (1)表现 ①19 世纪 40 年代,俄国的__棉__纺__织__业__中出现了机器工厂。 ②俄国处于_工__场__手__工__业___阶段,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明显落后 于英法等国,__交__通__运__输__业__与英法等差得很远。 (2)原因:农奴制使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_自__由__劳__动__力___、工 业投资和国内市场。 (3)后果:废除_农__奴__制___的呼声日益高涨。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 1 课 19 世纪中叶的俄国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简述 1861 年俄国农 奴制改革 的历史背 景。
1.了解俄国农奴制发展的概况,俄国新思潮的 代表人物与主张、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重 点) 2.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的束缚。(重点) 3.认识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社会背景。 (难点)
主题一 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一 ①农奴的主要膳食为卷心菜汤、黑麦面包、小麦或小 米制成的粥。他们的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 的小屋。
——当时俄国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 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永远不 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
——《法律大全》
4.影响 (1)俄国的_国__际__地__位___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俄军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__财__力__,激化了阶级矛盾。 (3)迫使亚历山大二世走上_自__上__而__下___的改革道路。 [深度点拨] 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局部的国际性战争,对俄国 而言战败是必然的,其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难以抗 衡英、法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争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了俄 国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

军事上:
影响
可能性:
性质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 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 且也毫无裨益,无论在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 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 死刑。
他为什么这样评论农奴制,你对农奴制
有什么看法?
因为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 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它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
落后的农奴制
1855年2月18日午夜, 尼古拉一世命令给莫斯 科、基辅和华沙分别发 去如下文字的电报: “皇帝正在死去,并向 所有的人道永别。”
沙皇尼古拉一世承受不 了沉重打击服毒自杀了!
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必要性: 农奴制激化矛盾,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政治上:农奴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国内
封建社会
性质
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必要性: 农奴制激化矛盾,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政治上:农奴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国内
1861
阶级矛盾尖锐,农奴的反抗斗争越来
年
俄
国
农 原因
奴
制
改 革
内容
越多,严重威胁沙皇的专制统治。 经济上:
快速浏览教材,从政治、
经思济想、上:思想和军事四方面归纳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必要性: 农奴制激化矛盾,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政治上:农奴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国内
1861
阶级矛盾尖锐,农奴的反抗斗争越来
年
俄
国
农 原因
奴
制
改 革
内容
人教版选修一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共32张PPT)

材料六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 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 无论在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 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材料七
国家 பைடு நூலகம்国
枪支 滑膛枪
战舰 木帆船
运输工具 牛车马车
运输通道 泥路
军用物资 缺乏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 内矛盾激化
归纳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政治: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农奴反抗使沙皇专 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统治危机)。 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使 俄国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根本原因)
思想: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一、改革的酝酿(改革的准备)
1.改革的目的: 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大国威望
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条 原则: 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 使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 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 不能被破坏。
2.改革的酝酿过程 ①个人决心:亚历山大二世决心改革 ②借鉴历史:尼古拉一世改革的经验教训 ③大造舆论:报纸讨论,化解阻力 ④组织措施:秘密委员会→农民事务委员会→各地 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 ⑤形成方案:三套方案(农业地区、工商业发达地 区、 草原地区: →改革法案 3.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原因:触到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 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弊端, 导致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直接原因)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 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 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 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 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 1.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2.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题: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学习目标】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难点】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基础梳理】1.俄国农奴制: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俄国农奴制的基本特点:(1)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农奴制的领地必然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和闭关自守的整体,同外界很少联系。
(2)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是这种经济制度的条件。
(3)技术的极端低劣和停滞是上述经济制度的前提和后果。
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性质上,是沙皇政府主持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结果上,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目的上,为化解矛盾,增强国力,维护专制统治;效果上,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性,保存下来的农奴制残余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内容上,焦点围绕如何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农民如何获得自由和土地。
3.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总体而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较西欧、美国仍然落后。
俄国不具备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主要通过政府部门推行不均衡发展战略而使某些部门获得有限发展,于是工业经济的资源配置处于人为的扭曲状态,数量扩大和速度提高的背后是经济效益的低下;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的依赖十分明显。
长期内部积累的缺乏,使俄国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十分明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是工业发展布局的不平衡,二是工业部门发展的不平衡,三是企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4.19世纪80年代以后的俄国:政治上,新沙皇中止了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国内政治动乱,工农斗争此起彼伏;经济上,农业危机;国际上,对日战争的失败。
这一切都暴露了专制制度的腐朽,从而加速了1905年革命的到来。
历史选修一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 3、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 、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 军事管理体制。 军事管理体制。 • 4、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 、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 西方书籍。 西方书籍。
三、评价
• 1、性质: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 、性质: 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它是沙皇以国家的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 而下的改革, 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 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 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农民 缴纳的大量的赎金), ),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 缴纳的大量的赎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 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 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转折点。 的转折点。
小结: 小结: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 • • • • • 一.背景 国际背景:( :(2 国内背景: (1)国际背景:(2)国内背景: 二.内容 颁布“二一九法令” 解放农奴。 (1)颁布“二一九法令”,解放农奴。 进行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改革。 (2)进行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改革。 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 (3)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 军事管理体制。 军事管理体制。 • (4)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 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 西方书籍。 西方书籍。 • 三.评价(1)性质。(2)对俄国近代化进程 评价( 性质。( 。(2 的影响。( 。(3 局限性。 的影响。(3)局限性。
C
• 6.( 模拟)俄国 .(08模拟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 .( 模拟) 年改革有利于资本 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 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 行的残酷掠夺” 这主要是指( 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 •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 •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 •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 • D.农民成为商品 .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改革

局限性
财产限制;地 方和城市的实 权仍然掌握在 行政官僚手里
体现了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的原则
农村仍按旧制度 审理案件,农民 受到不公正待遇
加强了军事力量
促进了西方资产阶 级思想在俄国的传 播
概念解读——近代化 近代化是指从传统的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 业宗法社会逐渐向商品经济发达的现代工业法 制社会转型的过程。具体来说包括下列主要内 容: 经济领域:工业化、全球化 政治结构:民主化、法制化 社会结构:城市化、都市化 思想观念:理性化、科学化 俄国的近代化指俄国由封建农 奴制社会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转 型。
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 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 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 把手指砍掉——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任务1:你认为亚历山大二世做出了什么抉择
?
任务2:亚历山大二世的智囊团为当时风雨飘摇的俄
国制订了三个改革方案:
方案一:解放农奴,但不对其进行土地的分配 方案二:解放农奴,让农奴无偿获得他们一直所经营 的土地 方案三:解放农奴,让农奴有偿获得一定的土地
阶级矛盾激化
新 思 潮 涌 动
政 治
思想 战因 败
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1855年2月18日午夜,尼古拉一世 命令给莫斯科、基辅和华沙分别 发去如下文字的电报:“皇帝正 在死去,并向所有的人道永别。”
沙皇尼古拉一世承受不了沉重打 击服毒自杀了!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 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 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 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 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沙皇 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学习目标】简述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 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难点】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基础梳理】经济: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具体而言:( 1)市场——农奴遭受严重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 2)劳动力——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其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
(3)农奴制的实行,加强了贵族地主的势力,增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障碍。
政治:农奴制的存在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农奴起义频繁,威胁沙皇的封建专背景制统治。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思想:新思潮的涌动。
具体而言:( 1)19 世纪初,参加对拿破仑帝国战争的一些青年军官到西欧国家,感受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回国后即要求废除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
( 2)19 世纪中期,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争论,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个人: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1.吸取教训: 19 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如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等)曾不同程度地意识到农奴制的弊端,试图有所改革,但遭到了封建地主的竭力阻挠,最后都不了了之。
亚历山大二世吸取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2.宣传思想: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于地主的阻过程力;3.成立组织: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条件成熟后公开化并改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4.推行改革: 1861 年俄历二月,主持国务会议通过改革法案。
1.“解放”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时间—— 1861 年俄历二月十九日(公历 3 月 3 日)措施——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经济上:农奴可通过赎买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地内容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
组织上:为了管理农民还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组织——“村社”。
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2.司法改革:措施——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实行公开陪审制度、律师制和陪审制。
3.地方自治改革:措施——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城市建立城市杜马。
4.军事改革: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5.教育改革: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1.对国家:农奴制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促进了俄国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思想方面的近代化。
具体表现为:经济——农奴制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资本主义农业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政治——政治体制方面上较深层的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法制化的气息。
军事——提高了军队素质,增强了战斗力,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教育——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思想——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结果国人看到了差距,继续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2.对农民:改革具有不彻底性、掠夺性和欺骗性,改革前后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实质性改进,相反还受到了来自于资本主义的新的压迫。
具体而言: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封建剥削方式在农村继续保留;农民缴纳的赎金高出改革前地价的两三倍,“解放” 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农民所得的份地不仅贫瘠和耕作不便且数量要少,为维持生计,不得不重新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3.对社会:旧的矛盾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新的矛盾又不断出现(如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资本主义发展与传统农业的矛盾等等),各种新旧矛盾交织激化,俄国仍面临民主革命任务。
4.对亚历山大二世: 1881 年 3 月,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改革措施中止。
【重点难点】1.俄国农奴制: 15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俄国农奴制的基本特点:( 1)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农奴制的领地必然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和闭关自守的整体,同外界很少联系。
( 2)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是这种经济制度的条件。
(3)技术的极端低劣和停滞是上述经济制度的前提和后果。
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性质上,是沙皇政府主持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结果上,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目的上,为化解矛盾,增强国力,维护专制统治;效果上,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性,保存下来的农奴制残余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内容上,焦点围绕如何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农民如何获得自由和土地。
3.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总体而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较西欧、美国仍然落后。
俄国不具备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主要通过政府部门推行不均衡发展战略而使某些部门获得有限发展,于是工业经济的资源配置处于人为的扭曲状态,数量扩大和速度提高的背后是经济效益的低下;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的依赖十分明显。
长期内部积累的缺乏,使俄国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十分明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是工业发展布局的不平衡,二是工业部门发展的不平衡,三是企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4.19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俄国:政治上,新沙皇中止了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国内政治动乱,工农斗争此起彼伏;经济上,农业危机;国际上, 对日战争的失败。
这一切都暴露了专制制度的腐朽,从而加速了1905 年革命的到来。
之后是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改革导致社会矛盾愈发激烈,民众已经失去对沙皇政府的信任,此时俄国又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时的沙皇俄国已处于革命的前夜。
5.俄国的现代化之路:① 1861 年农奴制改革,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启了现代化之路② 1905 年革命,在政治上改变了之前绝对君主制的状况,沙皇必须遵守法律,但另一方面,真正的君主立宪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1905 年以后俄国的政治体制是介于绝对君主制和立宪君主制之间的一种中间类型。
经济上,国家经济持续高涨③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封建君主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④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
政权宣布废除土地私有制,建立苏维埃代表会议,这一切开始了俄国现代化道路的新选择。
【课堂检测】1.恩格斯在 19 世纪中期论述一场战争的影响时说:“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 ,,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这一“觉醒”指的是A.开始认识到封建农奴制的腐朽落后B.开始认识到沙皇专制政体的腐败落后C. 开始认识到军事制度建设的迟滞落后D.开始人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2.19 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这样预测时局:“,, 自那时(注:指1815 年)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而我们却停滞不前。
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造成俄国“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A.遭受西欧国家的侵略B.俄国农奴制的阻碍C.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D.机器工业极其落后3. 1824 年,俄国十二月党人认为,“把人当作东西一样转让、抵押、赠送和继承,任凭自己的专横霸道” ,“乃是最可耻的、违背人性和自然规律”的丑恶事情。
这表明A. 解放农奴已成为社会共识B.农奴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 启蒙思想已经传播到俄国D.俄国资产阶级力量已发展壮大4.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该评价A. 客观的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B. 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C.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D.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5.农奴制改革后,莫斯科州农民卡瓦廖夫可以①自由结婚、经商和打官司②以优惠价格购买地主的土地③自由外出务工和游历④购买土地,经营资本主义农业A.①②④ B .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6. 1861 年 2 月 1 日,亚历山大二世在主持国务会议开幕式时宣布:“诸位请相信,凡是为了保障地主的利益能够做的一切,都已经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此言表明A. 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农奴制基础B.废除农奴制的同时维护了地主利益C. 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D.农奴并没有在政治上获得人身自由7.以下是 19 世纪 60~ 70 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你从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时间企业数工人数(人)产值(千卢布)1860 年991160079541879 年1874200051937A.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B.农奴制改革推动了工业的发展C.俄国逐步实现了现代化D.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8.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能证明这一结论的依据有①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②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③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④通过改革俄国建立起了资产阶级专政A.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列宁指出“ 1861 年诞生了 1905 年”其真正含义是A.1905 年革命是在 1861 年不断高涨的农民革命潮流中发生的B.18 61 年改革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成为1905 年革命的根源C.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1905 年革命准备了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D.1905年革命是在 1861 年改革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发生的【感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