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历史

合集下载

必修2历史知识点

必修2历史知识点

必修2历史知识点1.人类社会的演化和早期文明-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发展出农业和定居生活。

-古代文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黄河流域、古代希腊和罗马等文明的兴起。

-宗教文化:多神教、一神教、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出现。

2.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建立与发展-夏、商、周的建立与灭亡: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在夏朝灭亡后建立,周朝在商朝灭亡后建立。

-农业生产关系的发展:奴隶制、封建制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度的建立。

-儒家文化的兴起: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扮演重要角色。

3.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分裂的战国时代出现了一系列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墨子、老子等。

-百家争鸣: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出现,包括儒家、墨家和道家等。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统一措施,包括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

-秦朝的思想压制:焚书坑儒事件是秦朝对异议者进行打压的重要事件。

-兵马俑的发现:出土的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陪葬品的珍贵遗址。

4.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古代的贸易网络,通过陆地和海上连接东西方。

-西域文化的传播:佛教和印度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科技的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传入世界。

-大航海时代:欧洲通过航海发现新大陆,与亚洲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5.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鸦片战争:中国在与英国的战争中失败,导致许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开放政策: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经济和开放政策,迅速发展经济。

这些历史知识点只是必修2历史的一部分,但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思考历史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影响,以促进我们的个人和社会发展。

中国历史以2开头的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以2开头的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以2开头的历史故事
一、周公吐哺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封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他曾两次辅佐武王伐纣,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制礼乐,天下大治。

据说他“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周公也成为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典范。

二、管鲍之交
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叔牙的朋友之情。

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后,公子纠死,管仲被囚禁了起来。

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

后管仲在齐国为相掌政,鲍叔牙甘居管仲之下,情谊不减。

后来,管仲助齐桓公成为霸主。

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三、秦晋之好
春秋时,秦晋两国曾多次通婚。

晋献公曾将女儿嫁给秦穆公。

后献公妃子骊姬为乱,迫害献公之子申生、重耳。

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流亡到秦国时,秦穆公将自己的女儿文嬴并同宗四女嫁给了重耳。

公元前636年,穆公帮助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成就了“秦晋之好”。

四、楚王问鼎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而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

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五、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指春秋时期五次诸侯会盟的盟主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一说指齐桓公、晋襄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指战国时期的七个最强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

高一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点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1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①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④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

(直接原因)2.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首先开始的领域:棉纺织业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

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1)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形成过程:世界市场进程时间推动因素主要途径初具雏形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炮舰开路行不平等贸易最终形成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瓜分世界(2)初步形成的标志: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中国的“门户开放”。

九年级下历史2课知识点

九年级下历史2课知识点

九年级下历史2课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我们了解过去、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九年级下学期的历史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和总结这些知识点吧。

一、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1. 秦朝的统一:秦国是战国时期的七雄之一,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外交手段,最终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

统一后,秦始皇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式的君主专制国家。

2. 秦始皇的政策:秦始皇以"焚书坑儒"、项羽之歌、统一法律、辟谷、修筑万里长城等政策著称。

他的统一政策紧密团结了全国的统治力量,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二、汉朝的兴起和汉武帝1. 汉朝的兴起:秦朝灭亡后,刘邦建立了汉朝,史称西汉,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汉朝的统治时间长达四个多世纪,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汉武帝的政策:汉武帝是汉朝最杰出的皇帝,他推行了铸币、开拓丝绸之路、设立郡县制、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的政策,为汉朝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三、东汉末年的动荡和三国时期1. 火烧连营、草船借箭:东汉末年,群雄纷起,国内动荡不安。

其中,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组成联盟,以火烧连营和草船借箭的战术,战胜了曹操,从而奠定了三国时期的基础。

2. 三国鼎立: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国分别是蜀汉、魏国和吴国。

在这个时期,诸葛亮、曹操、孙权等人才辈出,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四、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和北魏的统一1. 南北朝时期的分裂:随着西晋的灭亡,中国分裂为南北两个朝代,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北周六个朝代。

2. 北魏的统一:北魏是南北朝时期最为强大的北方政权,统一了北方地区,并奠定了后来的隋朝和唐朝的基础。

五、隋朝和唐朝的兴起1. 隋朝的建立: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短暂而重要的一个朝代,由隋文帝杨坚建立。

隋朝的最著名成就是修建了丝绸之路和大运河。

2. 唐朝的兴起:隋朝灭亡后,唐朝由李渊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

中国历史第二册

中国历史第二册

中国历史第二册一、隋唐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熟记P2,隋运河图)。

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

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

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

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

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进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世界历史第二册

世界历史第二册

《世界历史》第二册世界近代史(续)一、知识结构世界近代史分为三条基本线索: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民族解放运动史。

(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主要涵盖资本主义的形成、确立和发展。

《世界历史》第二册讲述了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到德意志、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发展—2、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具体表现)(第二次工业革命)3、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美、德后来居上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英、法相对缓慢(原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泛途径日本开始崛起俄国有所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辛迪加、卡特尔、托拉斯)→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三国同盟(德、奥、意)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军事侵略团三国协约(英、法、俄)1、开始:1914、7 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扩军备战→第一次世界大战2、战线西:1914马恩河、1916凡尔登索姆河(萨拉热窝事件)东:南:3、结束:1918年德国投降(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包含了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1864年在伦敦成产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成产,这是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20世纪初列宁主义在与修正主义作斗争中诞生。

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1864、9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马恩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伦敦圣马丁堂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无产阶级1889、7、14和资产阶级矛盾激烈第一国际(“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欧美各国成产了社会主义政党和组巴黎反“修正主义”的斗争德:伯恩施坦倍倍尔.卢森堡(左派)1903、8——8月俄国社会民主党代表大会→布尔什维克党(列宁主义诞生)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1870、9资产阶级共和派政权建立普鲁士军逼进巴黎→1871、3、18革命→巴黎公社(第一个无(蒙马特尔.棱蒙)1871、3、28产阶级政权)→保卫公社的战斗(意义)1871、4——1871、5(三)民族解放运动史亚洲:1857——1859年的民族起义1905——1908年印度民族运动的高涨1905——1911年伊朗资产阶级革命1908——1909年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非洲:1881年苏丹马赫迪大起义1895——1896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拉美:1910——1917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知识结构:开始:密拉特士兵发动印度民族起义中心城市:德里印(1857——1859)领导:士兵度英雄:占西女王反失败:各自为战;封建王公动摇投敌英领导:1885年成立的国大党(资产阶级和地主利益)罢人、罢市、示威游行、抵制英货印度民族运动高涨运动提出“自治”(左派提拉克)(1905——1908)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伊朗资产阶级革命(1905——1911)反对英国、俄国将其沦为半殖民地。

初二历史下册历史时间轴-初2下历史时间轴

初二历史下册历史时间轴-初2下历史时间轴

1949.09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1958年,大跃进开始。

各地成立人民公社1976年,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令狐采学1949.1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6.10 粉碎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1950.06 朝鲜内战爆发1966年,文革开始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1950-10 彭德怀带领志愿军入朝1967.01 一月革命(夺权)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50 《土地改革法》1967.02 二月逆流(保卫真理)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51.09 西藏解放,大陆统一1971.09.13林彪1982,《中华人民令狐采学创作令狐采学创作叛逃,坠机温都尔汗 共和国宪法》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1982年,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53.07抗美援朝胜利1985年,城市改革开始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 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1953年底,鞍钢大型轧钢厂三大工程建成1987年,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953春,农业合作化开始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49 1950 51 52 53 54 1955 56 57 58 1960 61 62 63 64 65 1966 67 68 69 1970 7172 73 74 75 76 77 78 79 19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19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 1984年,开放14个澳门1956年,第一架喷气式 沿海城市。

大秦天烟青 1997.7飞机研制成功 , 沈阳一机床建成投产连南,上宁温福广湛北。

香港回归长春一汽造出第一辆汽车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1997,中1956年,手工业改造。

中共八大召开。

上海浦东开放区共十五大(1950.10-1953.07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1992,南巡讲话抗美援朝1954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开始。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章第五课 开辟新航路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章第五课 开辟新航路
45
拓展与延伸之一:
郑和下西洋与迪亚士、哥伦布航行的 目的、性质 、影响方面有什么不同?
46
郑和下西洋 目的
迪亚士、哥伦布航行
1扬国威 2获得外国 的珍宝特产 3加强与 海外诸国的联系等
1、掠夺财富;2、 扩张领土,占有市场 3、传播基督教等
经济行为;资· 义的海 政治行为贡赐贸易 性质 外殖民 国力不堪重负 造成亚、非、拉美 消 的长期贫困落后 极 远洋航海业衰落
影 响 积 极
加强了中国与亚 非国家的交流
欧洲: 世界:世界市场雏形 开始出现
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西方资· 义正在兴起,资· 义发展迅 47 速;中国封建制度衰落,资· 义发展缓慢
拓展与延伸之二:
15世纪中国的造船业、航海业比 欧洲更发达,为什么不是中国人首先 进行这样的地理大发现? 西方资 `义正在兴起
22
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条件不包括:
C
A.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 B.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C.《马可、波罗游记》的流传 D.西、葡专制王室的支持
23
高考链接
(2007广东卷)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 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 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28
达.伽马
麦哲伦
北美洲
1492-1493 太 大
南美洲
欧 洲


非洲
1498
太平洋
大洋洲

西 1487-1488
印度洋


好望角
1519-1522
迪亚士
哥伦布
29
开辟新航路
时间 人物 国别 航线 支持者 葡萄牙 王室 西班牙 王室 葡萄牙 王室 欧洲-非洲 1487--1488 迪 亚 士 葡萄牙 好望角 1492 哥伦布 意大利 欧洲-美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纠问式诉讼(inquisitorial procedure)→封建制 纠问式诉讼( ) 封建制 1.含义:案件的审理不公开进行,不允许当事人在法庭上辩论,判决 .含义:案件的审理不公开进行,不允许当事人在法庭上辩论, 主要以审讯被告人的书面记录或者被告人的供词为根据的诉讼方式, 主要以审讯被告人的书面记录或者被告人的供词为根据的诉讼方式,也 称为书面审理或间接审理主义。 称为书面审理或间接审理主义。 2 .特点 1)司法机关主动追究犯罪; )司法机关主动追究犯罪; 2)实行有罪推定,被告人是追诉客体; )实行有罪推定,被告人是追诉客体; 3)奉行口供中心主义,刑讯逼供合法化; )奉行口供中心主义,刑讯逼供合法化; 4)法庭审理不公开进行,也不允许辩论; )法庭审理不公开进行,也不允许辩论; 5)实行法定(形式)证据制度。 )实行法定(形式)证据制度。 3 .利弊 1)国家追究犯罪的能力得到提升; )国家追究犯罪的能力得到提升; 2)民主性不复存在。 )民主性不复存在。
(五)英美法系的刑事诉讼法基本特点 1)侦查活动强调嫌疑人权利的保障,赋予其对抗侦查机关的 )侦查活动强调嫌疑人权利的保障, 权利; 权利; 2)起诉机关拥有较大的起诉酌处权→辩诉交易等; )起诉机关拥有较大的起诉酌处权 辩诉交易等 辩诉交易等; 3)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 )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 4)庭审程序实行交叉询问的方式,由双方当事人推进,法官 )庭审程序实行交叉询问的方式,由双方当事人推进, 居中裁判; 居中裁判; 5)定罪与量刑程序分离→arraignment(提审); )定罪与量刑程序分离 (提审) 定罪:由陪审团作出: 定罪:由陪审团作出:verdict of guilty/verdict of not guilty; ; 量刑:由法官作出: 量刑:由法官作出:sentence; ; 6)实行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beyond reasonable doubt) )实行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 )
4)保留了免予起诉制度:酌定不起诉; )保留了免予起诉制度:酌定不起诉; 5)保留了合议庭的庭外调查权:A158; )保留了合议庭的庭外调查权: ; 6)没有实质性触动审判委员会制度; )没有实质性触动审判委员会制度; 7)书证中心主义的倾向没有彻底改变:未能确立直接言词原则或 )书证中心主义的倾向没有彻底改变: 传闻规则; 传闻规则; 8)庭审的虚化色彩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庭审的虚化色彩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9)没有触动两审终审制度; )没有触动两审终审制度; 10)保留了检察机关的抗诉权; )保留了检察机关的抗诉权; 11)保留了人民法院主动提起再审的权力; )保留了人民法院主动提起再审的权力; 12)没有确立一事不再理和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没有确立一事不再理和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13)没有启动执行程序的改革。 )没有启动执行程序的改革。
5)《唐律》规定了捕亡、斗讼和断狱等篇规定了刑事诉讼 ) 唐律》规定了捕亡、 制度,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刑事诉讼制度已经臻于成熟; 制度,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刑事诉讼制度已经臻于成熟; 6)宋代时勘验检查臻于完善,元、明、清时正式入律; )宋代时勘验检查臻于完善, 清时正式入律; 7)汉以后刑讯成形,唐代定型; )汉以后刑讯成形,唐代定型;
(三)近代以来西方刑事诉讼制度的共同特征 1)诉讼结构上实行诉、审分离,贯彻“不告不理” )诉讼结构上实行诉、审分离,贯彻“不告不理” 原则; 原则; 2)实行无罪推定原则 ) 3)确认被告人的主体地位及辩护权; )确认被告人的主体地位及辩护权; 4)贯彻审判独立、审判公开及直接、言词原则等; )贯彻审判独立、审判公开及直接、言词原则等; 5)实行证据裁判原则和“自由心证”制度。 )实行证据裁判原则和“自由心证”制度。
(六)当代西方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趋势 1.成文法与判例法的融合趋势 . 2.实体真实与正当程序的兼顾 . 3.证据规则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 4.诉讼程序的分流和特别程序的发展 . (七)混合式诉讼结构:日本、意大利模式(以日本为例) 混合式诉讼结构:日本、意大利模式(以日本为例) 1 .侦查采职权主义方式,但比职权主义更强调保障犯嫌权 侦查采职权主义方式, 利; 2 .起诉采当事人主义方式,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 起诉采当事人主义方式,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 3 .审判采对抗制方式,但基本程序与职权主义相似(开庭 审判采对抗制方式,但基本程序与职权主义相似( 程序、调查证据程序、辩论和判决程序),不实行陪审制。 程序、调查证据程序、辩论和判决程序),不实行陪审制。 ),不实行陪审制
(四)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诉讼法基本特点: 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诉讼法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 1)警察、检察官和其他有侦查权的官员依职权主动追 )警察、 究犯罪,侦查、预审不公开进行; 究犯罪,侦查、预审不公开进行; 2)追诉模式上采公诉为主,自诉为辅; )追诉模式上采公诉为主,自诉为辅; 3)实行案卷移送制度; )实行案卷移送制度; 4)法官在庭审程序中起主导和指挥的作用; )法官在庭审程序中起主导和指挥的作用; 5)庭审程序一般分为法庭调查和辩论两个阶段; )庭审程序一般分为法庭调查和辩论两个阶段 6)实行内心确信的证明标准(inner conviction / inner belief); ) ); 7)确立了上诉和法律救济程序(三审终审制)。 )确立了上诉和法律救济程序(三审终审制)。
唐律规定,刑讯工具为讯杖,拷打不得超过3次,每次相隔20天,总数不得超过200 次;如被告仍然坚贞不屈的,则给予取保候审。
8)唐代开始确立法官回避制度,宋代扩大了回避的情形; )唐代开始确立法官回避制度,宋代扩大了回避的情形; 9)汉后的历朝审理刑事案件一般由法官独任审判,少数重 )汉后的历朝审理刑事案件一般由法官独任审判, 大案件则由若干法官会审( 大案件则由若干法官会审(唐:三司推事;明:九卿会审 三司推事; 等)。
二、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的起源 1) 可能在舜帝时代就有刑事诉讼制度存在; ) 可能在舜帝时代就有刑事诉讼制度存在;
《舜典》记载,舜命皋陶做司法大臣,并把五种肉刑刻在器物上昭示天下,表明刑事诉讼制度建立。
2)西周时代,刑事诉讼制度已经比较发达; )西周时代,刑事诉讼制度已经比较发达; 西周时,司法官称为秋官。 西周时,司法官称为秋官。 3)战国魏文侯李悝的《法经》中“捕”、“囚” 涉及刑诉 )战国魏文侯李悝的《法经》 的规定; 的规定; 4)《秦律》规定了现场勘验、证据收集、起诉、庭审、上 ) 秦律》规定了现场勘验、证据收集、起诉、庭审、 诉以及再审等程序问题; 以及再审等程序问题;
刑事诉讼法学之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刑诉历史沿革
一、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弹劾式诉讼(accusatorial procedure)→奴隶制 弹劾式诉讼( ) 奴隶制 1 .含义:个人享有控告犯罪的绝对权利,国家审判机关不主动追究犯 含义:个人享有控告犯罪的绝对权利, 罪,而以居中仲裁者的身份处理刑事案件的诉讼方式。 而以居中仲裁者的身份处理刑事案件的诉讼方式。 2 .特点 1)实行私人告诉制,国家没有专门的犯罪追诉机关; )实行私人告诉制,国家没有专门的犯罪追诉机关; 2)原、被告诉讼地位形式上平等(权利义务同等); ) 被告诉讼地位形式上平等(权利义务同等); 3) 裁判机关处于消极的仲裁地位; ) 裁判机关处于消极的仲裁地位; 4)司法、行政合一; )司法、行政合一; 5)实行神示证据制度 。 )实行神示证据制度
5)取消收容审查,完善强制措施; )取消收容审查,完善强制措施; 6)增强对诉讼参与人尤其是被害人的程序保护。 )增强对诉讼参与人尤其是被害人的程序保护。 2. 缺陷(改革的不彻底性) . 缺陷(改革的不彻底性) 1)没有触动刑事诉讼构造; )没有触动刑事诉讼构造; 2)辩护制度的改革实质上的倒退:法律帮助的有限 )辩护制度的改革实质上的倒退: 性、调查取证权受到限制、阅卷范围大大缩小、律师 调查取证权受到限制、阅卷范围大大缩小、 妨碍司法活动的规定( 妨碍司法活动的规定(A38)等; ) 3)明确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损害法院司法权威; )明确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损害法院司法权威;
(二)中国近现代刑事诉讼制度 1)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和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 ) 年的《 年 中英虎门条约》 年的 中美望厦条约》 确立了领事裁判权; 确立了领事裁判权; 2)1890年清政府任命沈家本以德、日法典为范本修订法 ) 年清政府任命沈家本以德、 年清政府任命沈家本以德 律,制定了《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1910年修订了单 制定了《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 年修订了单 行的《刑事诉讼草案》 但未颁行; 行的《刑事诉讼草案》,但未颁行; 3)1922年7月1日北洋政府颁行了《刑事诉讼条例》; ) 日北洋政府颁行了《 年 月 日北洋政府颁行了 刑事诉讼条例》 4)1928年国民政府颁行了以《刑事诉讼条例》为基础修 ) 年国民政府颁行了以《 年国民政府颁行了以 刑事诉讼条例》 订的《中华民国刑事诉讼法》 年修正; 订的《中华民国刑事诉讼法》,1935年修正; 年修正 5)中华苏维埃及解放区制定了一些训令和审判条例; )中华苏维埃及解放区制定了一些训令和审判条例; 制定了一些训令和审判条例
6)1957年5月,最高法院主持起草了《刑事诉讼法 ) 年 月 最高法院主持起草了《 草案(草稿) 草案(草稿)》(325条), 条),1963年4月中央政法小 年 月中央政法小 组起草了《刑事诉讼法草案(初稿) 组起草了《刑事诉讼法草案(初稿)》(200条), 条 但都未成为法律; 但都未成为法律; 7)1979年7月1日通过了《刑事诉讼法》(164条); ) 日通过了《 年 月 日通过了 刑事诉讼法》 条 8)1996年3月17日,通过了《刑事诉讼法》(225 ) 年 月 日 通过了《刑事诉讼法》 条); 9)2007年3月全国人大开始审议修订《刑事诉讼 月全国人大开始审议修订《 ) 年 月全国人大开始审议修订 法》。
(三)现行法的进步与缺陷 1.进步 . 1)确立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 )确立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得确定有罪的原则(弱势的无罪推定); 得确定有罪的原则(弱势的无罪推定); 2)律师可以在侦查阶段为犯嫌提供法律帮助; )律师可以在侦查阶段为犯嫌提供法律帮助; 3)改革庭审方式,增强合议庭的职权; )改革庭审方式,增强合议庭的职权; 4)废除从重从快的严打程序,设立简易程序; )废除从重从快的严打程序,设立简易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