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土木工程灾害及防治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课件

展望未来防灾减灾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复杂建筑结构和大规模基础设施的防灾减灾面临更多挑 战。同时,自然灾害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要求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全面的应 急预案。
机遇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的前景将更加广阔。通过 不断探索和创新,未来的防灾减灾体系将更加完善,为人类创造更安全、更可 持续的生存环境。
地震预警原理
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电磁波传播速度之间的差异,通过监测设 备捕捉到地震波后,迅速发出预警信号。
预警系统的组成
包括监测设备、数据处理中心和预警发布系统等。
技术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震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得到了不 断提高。
04
洪水防灾减灾
洪水灾害的基本特征
突发性强
洪水灾害通常由暴雨、大 雪等极端天气引发,难以 预测,且短时间内造成巨 大损失。
03
地震防灾减灾
地震灾害的基本特征
01
02
03
地震类型
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 和陷落地震等。
地震波及范围
地震波及的范围往往很广 ,对建筑物、道路、桥梁 等基础设施造成不同程度 的破坏。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对地 面及建筑物影响程度的标 准,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 可能存在差异。
地震防灾减灾策略
国内外防灾减灾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防灾减灾现状
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推进防灾减灾工作,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加强预警监测和 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加强了灾害预警监测和应 急救援能力建设。
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自然灾害的风险不断增加,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未来 ,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灾害预警监测和应急救援能力,推进全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共同 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
最新12-土木工程灾害及防治资料课件PPT

任务二 地震灾害及防治
三、地震的直接和间接灾害 (5)结构构件及连接结构。结构构件应具有良好的延性, 力求避免脆性破坏或失稳破坏。连接及支撑系统应具有 足够的强度和整体性。 (6)非结构构件。附着于楼、屋面结构构件的非结构构 件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或锚固,围护墙应考虑对 主体结构抗震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幕墙、装饰贴面与主 体结构应有可靠的连接。 (7)隔震与消能。隔震与消能技术的采用,要根据建筑 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方案及使用 条件等,经对结构体系进行技术的综合对比分析后确定。 (8)材料与施工。除确保执行材料和施工的一般要求外, 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殊 要求。
12-土木工程灾害及防治资料
12 土木工程灾害及防治
Ø 了解土木工程灾害及防治的基本概念; Ø 了解土木工程灾害的类型; Ø 熟悉土木工程灾害的基本防治对策和措施; Ø 了解地震灾害及防治; Ø 了解风灾及防治; Ø 了解火灾及防治; Ø 了解地质灾害及防治; Ø 了解结构的检测与加固。
任务一 概述
任务二 地震灾害及防治
三、地震的直接和间接灾害 2.间接灾害 (1)火灾。 (2)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3)地震海啸。 四、防震减灾 1.基本对策 目前,减轻地震灾害可分为地震预测预报、地震转移分 散和工程抗震三个方面的宏观对策。 2.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是指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防并采取一定的抗 震构造措施,以达到结构抗震的效果和口的。抗震设防 的依据抗震设防烈度,地震烈度按不同的频度和强度 通常可划分为小震烈度、中震烈度和大震烈度。
任务二 地震灾害及防治
一、地震的基本概念 1.地震 地震是地壳在某处岩层突然破裂,或因局部岩层坍塌、 火山喷发等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 放,产生的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地面的颠 簸和摇动。 2.地震震级和烈度 地震震级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是按地震时所释放出 的能量大小确定的等级标准。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仪记 录的地震波振幅来测定的,一般采用里氏震级标准。震 级(M)是距震中100千米处的标准地震仪(周期0.8秒,衰 减常数约等于1,放大倍率2800倍)所记录的地震波最大 振幅值的对数来表示的。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 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土木工程概论 第14讲 土木工程灾害与抗灾

土木工程概论
第9章 土木工程灾害与抗灾
第 14 讲
土木工程灾害与抗灾
1 地震灾害 2 风灾 3 地质灾害 4 人为灾害
土木工程概论
第9章 土木工程灾害与抗灾
【教学要求】了解灾害的种类,了解抗震设防的概念和基本要 求,了解工程结构常见事故,了解防灾减灾新成就及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抗震设防的概念和基本要求;地质灾害的种类及 危害;工程事故灾害的原因。
台风卷起汹涌的水浪 将公路路基淘空
共102页 第21页
土木工程概论
龙卷风是一股急速上升的 旋转气流,呈漏斗状,移动速 度通常超过每小时300km。
2 风灾
共102页 第22页
土木工程概论
被龙卷风掀塌的房屋
灾后愁思
2 风灾
保 安 巡 视
警 察 在 灾 区
坚 强 些 !
共102页 第23页
土木工程概论
中国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大地震。 是世界地震史上迄今为止最悲惨的一页。 死亡242769人;重伤164851人 。
1.1 地震知识与地震灾害
唐山大地震后的卫星图
共102页 第8页
土木工程概论
1.1 地震知识与地震灾害
共102页 第9页
土木工程概论
四川汶川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 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这是建国以来 最强烈的一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 区达10万平方公里。遇难69226人; 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
公路跨越崩塌体 滚石击毁房屋
1.1 地震知识与地震灾害
地震对土木工程设施的破坏 是复杂的。地震的地面运动使工 程结构受到多次反复的水平和竖 向的地震作用,房屋、桥梁、铁 路经受不住这种地震荷载,轻者 震裂,重者倒塌(房屋、桥梁) 或扭曲(铁路)。
第9章 土木工程灾害与抗灾
第 14 讲
土木工程灾害与抗灾
1 地震灾害 2 风灾 3 地质灾害 4 人为灾害
土木工程概论
第9章 土木工程灾害与抗灾
【教学要求】了解灾害的种类,了解抗震设防的概念和基本要 求,了解工程结构常见事故,了解防灾减灾新成就及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抗震设防的概念和基本要求;地质灾害的种类及 危害;工程事故灾害的原因。
台风卷起汹涌的水浪 将公路路基淘空
共102页 第21页
土木工程概论
龙卷风是一股急速上升的 旋转气流,呈漏斗状,移动速 度通常超过每小时300km。
2 风灾
共102页 第22页
土木工程概论
被龙卷风掀塌的房屋
灾后愁思
2 风灾
保 安 巡 视
警 察 在 灾 区
坚 强 些 !
共102页 第23页
土木工程概论
中国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大地震。 是世界地震史上迄今为止最悲惨的一页。 死亡242769人;重伤164851人 。
1.1 地震知识与地震灾害
唐山大地震后的卫星图
共102页 第8页
土木工程概论
1.1 地震知识与地震灾害
共102页 第9页
土木工程概论
四川汶川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 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这是建国以来 最强烈的一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 区达10万平方公里。遇难69226人; 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
公路跨越崩塌体 滚石击毁房屋
1.1 地震知识与地震灾害
地震对土木工程设施的破坏 是复杂的。地震的地面运动使工 程结构受到多次反复的水平和竖 向的地震作用,房屋、桥梁、铁 路经受不住这种地震荷载,轻者 震裂,重者倒塌(房屋、桥梁) 或扭曲(铁路)。
土木工程概论课件-防灾减灾

地震
地震活動概況
➢ 世界地震活動 根據統計世界上每年平均發生500萬次左右的地
震,其中,5級以上的強烈地震約1000次左右。震級 在7級以上,震中烈度在9度以上的大地震每年發生10 餘次,對於震級在8級以上的特大地震,全世界每年大 約1次左右。
地震
地震活動概況
➢ 中國地震活動 中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 的交匯部位,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 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大地構造位置決定地震 頻繁震災嚴重。中國地震主要分佈在五個區域:臺灣地 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 23條地震帶上。
地表發生破壞 房屋倒塌
橋樑滑落 山體滑坡
公路斷裂 地震引起的海嘯
➢次生災害 地震發生後,由於自然界原有的平衡狀態或社會 正常秩序被打破而引發的災害,稱為次生災害。 有時這些次生災害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比直接災害還大。
次生災害的主要體現:
Hale Waihona Puke 1.地震造成火源失控而 引起火灾。
2.地震会引发洪水灾害。
3.地震造成的有毒容器 破坏和管道破裂会引发 的有毒气体、液体、放 射性物质泄漏扩散以及 细菌会给人畜的生命带 来巨大威胁。
➢誘發災害 誘發災害是指地震引起的各種社會性災害, 如瘟疫、饑荒、社會動亂、人的心理創傷等。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技術的發展,地震還 會造成諸如通信事故、電腦事故等繼發性災 害。這些災害是否發生以及災害大小,往往 與社會條件有著更為密切的關係。
風災
其他
雷暴大風天氣是強雷 暴雲的產物。強雷暴雲, 又稱 “強風暴雲”,主 要是指那些伴有大風、冰雹、龍卷等災害天 氣的雷暴。 所謂 “黑風” 是一種強烈的沙塵暴或沙暴, 現在已常用沙塵暴這個詞了。它是由強風將 地面大量的浮塵細沙吹起,捲入空中,使空 氣混濁,能見度很低的一種惡劣天氣現象。
13土木工程灾害

土木工程灾灾与工程结构在受灾后的检 测与加固等。 救灾 —— 主要是灾害已经开始后采取的最紧迫的减灾措 施。 灾后重建与恢复生产 —— 遭受毁灭性的自然灾害之后建 设。
13.2 地震灾害及防治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 ,是地壳在某处岩层突然 破裂,或因局部岩层坍塌 、火山喷发等内、外营力 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 突然释放,产生的震动弹 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 起地面的颠簸和摇动。
第13章
土木工程灾害 及防治
第13章 土木工程灾害及防治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土木工程灾害概述 地震灾害及防治 风灾及防治 火灾及防治 地质灾害及防治 结构的检测与加固
13.1 土木工程灾害概述
土木工程灾害,是指由于人们不当的知识——选址、设 计、施工、使用和维护导致所建造的土木工程不能抵御 突发的载荷,而致使土木工程失效和破坏,乃至倒塌而 造成的灾害。这些土木工程包括所有的建筑,地上和地 下的土木设施,铁路、水库、隧道以及各种港口、矿山 和工厂等。 从灾害形成机制来看,无论是发生原因还是表现形式可 归属为两大类,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物 质变化、运动造成的损害 ,包括地震灾害、风灾害 、洪水灾害、泥石流灾害 、虫灾(有些地区白蚁成 灾,对木结构房屋、桥梁 损害极大)等。如2008 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 震。
人为灾害
人为灾害是由于人的过 错或某些丧失理性的失控 行为给人类自身造成的损 害,包括火灾、爆炸、地 陷以及不当工程设施对环 境造成隐患等。如2001 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 界贸易中心大厦在飞机撞 击后起火、整体倒塌 。
喷 砂 和 冒 水
滑 坡 和 塌 方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课件

环境破坏
灾害可能导致土壤侵蚀、 滑坡、泥石流等环境问题 ,进一步加剧灾害的破坏 程度。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减少人员伤亡
通过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可以降低灾害对人类生 命安全的威胁,减少人员 伤亡。
保护财产安全
防灾减灾措施可以有效减 少灾害对人类财产的损失 ,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成果。
维护社会稳定
灾害发生后的快速响应和 恢复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 定和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 义。
注意事项
应综合考虑加固效果、施工难度和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 的加固方法。
防灾设计技术
防灾设计技术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对土木工程造成 损害的关键措施。
输入 标题
详细描述
通过采取各种防灾设计手段,如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设置排水系统、采用隔震支座等,增强土木工程结 构的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总结词
适用范围
02
结构稳定性评估
03
结构耐久性评估
评估结构在各种载荷和环境条件 下的稳定性,确保其能够承受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期的外部力量。
评估结构的材料和构造在长时间 使用和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表 现。
防灾设施的评估
防洪设施
评估防洪设施的排水能力、防洪 堤坝的稳固性等,确保在洪水灾 害中能够有效地降低灾害损失。
抗震设施
评估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抗震构 造措施以及抗震加固措施等,确 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稳定 。
灾后恢复的困难
在灾害发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如资金、技术等),灾后恢复工作可 能面临诸多困难,影响灾区重建和居民生活恢复。
未来防灾减灾技术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监测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将发展更加智 能化的灾害监测技术,提高监测的准 确性和实时性。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课件

工程效果
通过采取有效的滑坡治理措施,该公路的安全运营得到了保障,减少 了公路的维修费用和灾害风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7
结论与展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收获
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的基本概念、原 理和方法,包括地震、风、洪水、火山喷发等自然灾 害对土木工程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灾害的预测、评 估和控制等方面。
工程效果
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洪措施,长江三峡工程成功地抵御了多次洪水,减少了下游地区的洪涝 灾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工程实例三:某山区公路的滑坡治理
01
概述
某山区公路位于山区地带,由于地形条件复杂,滑坡灾害较为严重。
为了保障该公路的安全运营,需要进行滑坡治理。
02 03
滑坡治理方案
采用综合治理方案,包括清除危石、加固边坡、修建排水设施等。其 中,加固边坡是关键措施之一,采用锚索、桩基等加固方法,对公路 边坡进行了加固处理。
2023
《土木工程防Leabharlann 减灾》课 件目 录• 引言 •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述 • 地震灾害及其防护措施 • 洪水灾害及其防护措施 • 其他自然灾害及其防护措施 • 工程实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背景
介绍课程背景,包括灾害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土木工程师在防灾减灾中的角色 等。
强调防灾减灾在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设置抗震缝
在建筑结构中设置抗震缝,将长建 筑物分割成若干个短建筑物,以减 轻地震作用下的变形。
加强结构监测和维护
对已建工程进行定期的抗震性能检 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 安全隐患。
04
洪水灾害及其防护措施
洪水灾害及其影响
通过采取有效的滑坡治理措施,该公路的安全运营得到了保障,减少 了公路的维修费用和灾害风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7
结论与展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收获
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的基本概念、原 理和方法,包括地震、风、洪水、火山喷发等自然灾 害对土木工程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灾害的预测、评 估和控制等方面。
工程效果
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洪措施,长江三峡工程成功地抵御了多次洪水,减少了下游地区的洪涝 灾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工程实例三:某山区公路的滑坡治理
01
概述
某山区公路位于山区地带,由于地形条件复杂,滑坡灾害较为严重。
为了保障该公路的安全运营,需要进行滑坡治理。
02 03
滑坡治理方案
采用综合治理方案,包括清除危石、加固边坡、修建排水设施等。其 中,加固边坡是关键措施之一,采用锚索、桩基等加固方法,对公路 边坡进行了加固处理。
2023
《土木工程防Leabharlann 减灾》课 件目 录• 引言 •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述 • 地震灾害及其防护措施 • 洪水灾害及其防护措施 • 其他自然灾害及其防护措施 • 工程实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背景
介绍课程背景,包括灾害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土木工程师在防灾减灾中的角色 等。
强调防灾减灾在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设置抗震缝
在建筑结构中设置抗震缝,将长建 筑物分割成若干个短建筑物,以减 轻地震作用下的变形。
加强结构监测和维护
对已建工程进行定期的抗震性能检 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 安全隐患。
04
洪水灾害及其防护措施
洪水灾害及其影响
16土木工程灾害与防灾(2)1

第16讲 土木工程灾害及防灾(2)
土木工程概论
第16讲 土木工程灾害及防灾(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结构的变形能力—延性
土木工程概论第16讲 来自木工程灾害及防灾(2)土木工程概论 第16讲 土木工程灾害及防灾(2)
建筑结构抗震概述 地震灾害的应对及救灾
土木工程概论
第16讲 土木工程灾害及防灾(2)
1、建筑结构抗震概述
1.1 抗震设防的总体思路:
抗震设防:
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
计并采取抗震措施。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 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 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或 称大震)影响时 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小震比基本烈度低1.55度;大震比基本烈度高1度左右。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土木工程概论
第16讲 土木工程灾害及防灾(2)
抗震设计方法:
“两阶段”:
1、为保证设防烈度地震影响下结构满足预定的设计要 求,采用按第一水准的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的弹性地震 作用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结构构件的截面设计 (小震不坏&部分中震可修);
土木工程概论
第16讲 土木工程灾害及防灾(2)
抗震设防目标:
“三水准”:
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或称小 震)影响时,建筑物—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 用;
2、当遭受本地区规定设防烈度的地震(或称中震)影响 时,建筑物可能产生一定的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 仍可继续使用;
三个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的直接和间接灾害 2.间接灾害 (1)火灾。 (2)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3)地震海啸。 四、防震减灾 1.基本对策 目前,减轻地震灾害可分为地震预测预报、地震转移分 散和工程抗震三个方面的宏观对策。 2.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是指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防并采取一定的抗 震构造措施,以达到结构抗震的效果和口的。抗震设防 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地震烈度按不同的频度和强度 通常可划分为小震烈度、中震烈度和大震烈度。
土木工程概论
Introduction to civil engineering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项目十三 土木工程灾害及防治
了解土木工程灾害及防治的基本概念; 了解土木工程灾害的类型; 熟悉土木工程灾害的基本防治对策和措施; 了解地震灾害及防治; 了解风灾及防治; 了解火灾及防治; 了解地质灾害及防治; 了解结构的检测与加固。
任务一 概述
三、土木工程灾害的基本防治对策和措施 1.灾害监测 监视测量与自然灾害有关的各种自然因素变化数据的工 作叫作自然灾害监测。监测工作的直接口的是取得自然 因素变化的资料,用来认识灾害的发生规律以及进行预 防和预报。自然灾害的监测方式主要有航空遥感监测、 地面台风监测、深部或地下孔点监测、水面和水下监测 等。 2.灾害预报 灾害预报是指根据灾害的周期性、重复性、灾害间的相 关性、致灾因素的演变和作用、灾害发展趋势、灾源的 形成、灾害载体的运移规律,以及灾害前兆信息和经验 类比,对灾害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做出估计或判断。
任务二 地震灾害及防治
二、地震的类型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或深井注水等引起的地面振动叫诱发地震。 口前世界上已记录到的最大的水库诱发地 震为6.5级,1967年12月发生在印度柯依纳水库,直接 死亡人数约为177人,受伤人数超过1700人,大批房屋 倒塌或损坏,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 三、地震的直接和间接灾害 1.直接灾害 (1)地面的断裂错动和地裂缝。 (2)喷砂、冒水。 (3)局部土地塌落。 (4)滑坡、塌方。 (5)公路、铁路及桥梁的破坏。
任务二 地震灾害及防治
三、地震的直接和间接灾害 3.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1)场地的选择。首先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 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作出综合分析, 从而选择建筑场地。 (2)地基和基础。同一结构单元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 同的地基土上,也不宜部分采。 (3)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宜 对称、规则、力求使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避免突然变 化。 (4)抗震结构体系。抗震结构体系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环 节,应根据建筑的重要性、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场地、 地基、基础、材料和施工等因素,以及经济技术、经济 条件比较综合确定。
摘要
•任务一 概述 •任务二 地震灾害及防治 •任务三 风灾及防治 •任务四 火灾及防治 •任务五 地质灾害及防治 •任务六 结构的检测与加固
任务一 概述
一、基本概念 1.灾害概念 灾害是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 事物总称,通常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人与自然的原 因,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局部可以扩张、 发展和演变成灾难的各种现象。它一般具有危害性、突 发性、永久性、频繁性、不重复性、广泛性与区域性。 2.土木工程灾害的概念 土木工程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但是土木工程在带来文明 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土木工程灾害是指由于 人们的不当活动—选址、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导致 所建造的土木工程不能抵御突发的荷载,而致使土木工 程失效和破坏,乃至倒塌而造成的损失。
任务一 概述
二、土木工程灾害的类型 1.灾害及土木工程灾害的种类 灾害的种类多,分类方法也各不同,但按灾害的形成机 制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 2.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物质变化、运动造成的损害,包括 地震灾害、风灾害、洪水灾害、泥石流灾害、虫灾等。 3.人为灾害 人为灾害是由于人的过错或某些丧失理性的失控行为给 人类自身造成的损害,包括火灾、燃气爆炸、地陷(人 为地大量抽地下水造成的)以及不适当的工程设施对环 境造成的隐患,或者工程质量低劣造成工程事故等。
任务二 地震灾害及防治
二、地震的类型 1.构造地震 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板块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 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也称“断层地震”。 2.火山地震 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沿深度每增加100米,温度上升 2-5度,在地下100千米深处的地温已达到1200-1300度。 因此,在高温下岩石呈熔融状态形成岩浆,如果地壳中 有断裂等薄弱地带,岩浆在强大压力作用下,将沿这些 断裂处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爆发。 3.陷落地震 地表或地下岩层因洞穴大规模陷落和崩塌而引起的地震 称为陷落地震。洞穴主要有石灰岩溶洞和矿山采空区。 陷落地震很少造成破坏,震级也很小。
任务一 概述
三、土木工程灾害的基本防治对策和措施 3.防灾 防灾是在灾害发生前采取的避让性预防措施,这是最经 济、最安全又十分有效的减灾措施。防灾措施主要有规 划性防灾、工程性防灾、技术性防灾、转移性防灾和非 工程性防灾等。 4.抗灾 抗灾是指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做出的反应,如抗洪、 抗震、抗风、抗滑坡和泥石流等的工程性措施,主要包 括工程结构的抗灾与工程结构灾后的检测与加固等。 5.救灾 救灾是灾害已经开始后迅速采取的减灾措施。
任务二 地震灾害及防治
一、地震的基本概念 1.地震 地震是地壳在某处岩层突然破裂,或因局部岩层坍塌、 火山喷发等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 放,产生的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地面的颠 簸和摇动。 2.地震震级和烈度 地震震级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是按地震时所释放出 的能量大小确定的等级标准。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仪记 录的地震波振幅来测定的,一般采用里氏震级标准。震 级(M)是距震中100千米处的标准地震仪(周期0.8秒,衰 减常数约等于1,放大倍率2800倍)所记录的地震波最大 振幅值的对数来表示的。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 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土木工程概论
Introduction to civil engineering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项目十三 土木工程灾害及防治
了解土木工程灾害及防治的基本概念; 了解土木工程灾害的类型; 熟悉土木工程灾害的基本防治对策和措施; 了解地震灾害及防治; 了解风灾及防治; 了解火灾及防治; 了解地质灾害及防治; 了解结构的检测与加固。
任务一 概述
三、土木工程灾害的基本防治对策和措施 1.灾害监测 监视测量与自然灾害有关的各种自然因素变化数据的工 作叫作自然灾害监测。监测工作的直接口的是取得自然 因素变化的资料,用来认识灾害的发生规律以及进行预 防和预报。自然灾害的监测方式主要有航空遥感监测、 地面台风监测、深部或地下孔点监测、水面和水下监测 等。 2.灾害预报 灾害预报是指根据灾害的周期性、重复性、灾害间的相 关性、致灾因素的演变和作用、灾害发展趋势、灾源的 形成、灾害载体的运移规律,以及灾害前兆信息和经验 类比,对灾害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做出估计或判断。
任务二 地震灾害及防治
二、地震的类型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或深井注水等引起的地面振动叫诱发地震。 口前世界上已记录到的最大的水库诱发地 震为6.5级,1967年12月发生在印度柯依纳水库,直接 死亡人数约为177人,受伤人数超过1700人,大批房屋 倒塌或损坏,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 三、地震的直接和间接灾害 1.直接灾害 (1)地面的断裂错动和地裂缝。 (2)喷砂、冒水。 (3)局部土地塌落。 (4)滑坡、塌方。 (5)公路、铁路及桥梁的破坏。
任务二 地震灾害及防治
三、地震的直接和间接灾害 3.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1)场地的选择。首先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 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作出综合分析, 从而选择建筑场地。 (2)地基和基础。同一结构单元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 同的地基土上,也不宜部分采。 (3)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宜 对称、规则、力求使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避免突然变 化。 (4)抗震结构体系。抗震结构体系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环 节,应根据建筑的重要性、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场地、 地基、基础、材料和施工等因素,以及经济技术、经济 条件比较综合确定。
摘要
•任务一 概述 •任务二 地震灾害及防治 •任务三 风灾及防治 •任务四 火灾及防治 •任务五 地质灾害及防治 •任务六 结构的检测与加固
任务一 概述
一、基本概念 1.灾害概念 灾害是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 事物总称,通常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人与自然的原 因,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局部可以扩张、 发展和演变成灾难的各种现象。它一般具有危害性、突 发性、永久性、频繁性、不重复性、广泛性与区域性。 2.土木工程灾害的概念 土木工程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但是土木工程在带来文明 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土木工程灾害是指由于 人们的不当活动—选址、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导致 所建造的土木工程不能抵御突发的荷载,而致使土木工 程失效和破坏,乃至倒塌而造成的损失。
任务一 概述
二、土木工程灾害的类型 1.灾害及土木工程灾害的种类 灾害的种类多,分类方法也各不同,但按灾害的形成机 制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 2.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物质变化、运动造成的损害,包括 地震灾害、风灾害、洪水灾害、泥石流灾害、虫灾等。 3.人为灾害 人为灾害是由于人的过错或某些丧失理性的失控行为给 人类自身造成的损害,包括火灾、燃气爆炸、地陷(人 为地大量抽地下水造成的)以及不适当的工程设施对环 境造成的隐患,或者工程质量低劣造成工程事故等。
任务二 地震灾害及防治
二、地震的类型 1.构造地震 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板块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 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也称“断层地震”。 2.火山地震 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沿深度每增加100米,温度上升 2-5度,在地下100千米深处的地温已达到1200-1300度。 因此,在高温下岩石呈熔融状态形成岩浆,如果地壳中 有断裂等薄弱地带,岩浆在强大压力作用下,将沿这些 断裂处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爆发。 3.陷落地震 地表或地下岩层因洞穴大规模陷落和崩塌而引起的地震 称为陷落地震。洞穴主要有石灰岩溶洞和矿山采空区。 陷落地震很少造成破坏,震级也很小。
任务一 概述
三、土木工程灾害的基本防治对策和措施 3.防灾 防灾是在灾害发生前采取的避让性预防措施,这是最经 济、最安全又十分有效的减灾措施。防灾措施主要有规 划性防灾、工程性防灾、技术性防灾、转移性防灾和非 工程性防灾等。 4.抗灾 抗灾是指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做出的反应,如抗洪、 抗震、抗风、抗滑坡和泥石流等的工程性措施,主要包 括工程结构的抗灾与工程结构灾后的检测与加固等。 5.救灾 救灾是灾害已经开始后迅速采取的减灾措施。
任务二 地震灾害及防治
一、地震的基本概念 1.地震 地震是地壳在某处岩层突然破裂,或因局部岩层坍塌、 火山喷发等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 放,产生的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地面的颠 簸和摇动。 2.地震震级和烈度 地震震级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是按地震时所释放出 的能量大小确定的等级标准。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仪记 录的地震波振幅来测定的,一般采用里氏震级标准。震 级(M)是距震中100千米处的标准地震仪(周期0.8秒,衰 减常数约等于1,放大倍率2800倍)所记录的地震波最大 振幅值的对数来表示的。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 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