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对喷灌施肥均匀性的响应
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对施氮水平的响应

在我国目前的粮食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小麦的生产量和 消费量占 国 内 粮 食 总 产 量 和 总 消 费 量 的 比 重 均 为 22% 左 右 [1]。大量施用 化 学 肥 料 特 别 是 氮 肥 是 确 保 我 国 稳 定 生 产 和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措施。近年来,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 化学肥料日趋增多,而在农业生产中出现了应用不合理、肥料 利用率低等问题,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合理施用化肥对我 国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自 20世纪 50年代以来, 我国的小麦品种经历了约 8次更新和替换,小麦品种的更新 与改良都有效地探索了小麦的潜在生产力 。 [3] 随着我国城 镇化、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并建立与 之相对应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试验于 2014年 10月至 2015年 6月在南京农业大学江 浦试验站(118°36′~118°38′E、32°01′~32°03′N)进行。试验 为大田试验,小区采用裂区设计,氮肥水平为主区,品种为副 区。每 个 品 种 设 置 3个 氮 水 平,施 肥 量 分 别 150kg/hm2 (N150)、225kg/hm2(N225)、375kg/hm2(N375),小 区 面 积 为 75m2(长 3.0m,宽 2.5m),3次重复。行距为 0.25m,播种 密度为 300万株 /hm2。施氮处理采用底施和拔节期或孕穗 期追施结合的方式。氮肥基肥和追肥施用比例为 1 期。 播 种 前 施 P2O5 60kg/hm2、K2O120kg/hm2,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3叶期定 苗,生育期间防止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的发生。
Donmez等对美国小麦品种更替的研究显示,小麦产量的 增加与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增加显著相关,而与千粒质 量无显著相关性 。 [4] 小麦品种的更替提高了氮素吸收利用 效率[5]。随着品种 演 替,氮 素 的 转 运 能 力 逐 渐 增 强,植 株 体 内氮素的再分配利用效率提高 。 [6] 近年来,有关小麦高产栽 培的相关研究较多[7-8]。合理的氮肥用量是实现小麦高产优 质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 。 [9-12] 氮素转运再分配能力决定了 籽粒的氮素含量 。 [13] 优化氮肥施用量有助于氮素向籽粒的 运输[14],促进小麦在抽穗后干物质及氮素积累[15],调控小麦 干物质的转运[16],从而提高小麦产量。前人关于小麦籽粒产
冬小麦的需肥规律

冬小麦的需肥规律冬小麦植株在一生中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以及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因各地自然条件、产量水平、品种特性、栽培措施的不同有所不同。
但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般每生产50kg小麦籽粒,植株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0.5kg左右、磷(五氧化二磷)0.5~0.75kg、钾(氧化钾)1~2kg.氮、磷、钾三者的比例约为3∶1∶3.氮、磷主要集中于籽实中,分别占全株总含量的76%和82.4%,钾则主要集中于茎秆,占全株总含量的70.6%.冬小麦对氮的吸收冬小麦在生育期内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个是从分蘖到越冬,麦苗虽小,但吸氮量却占全部吸氮量的12%~14%;另一个是拔节到孕穗,这个时期植株迅速生长,需要量急剧增加,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35%~40%,是各生育时期中吸肥最多的时期。
因此保证苗期氮素供应,可促进冬前分蘖,有利于培育壮苗。
但也不能施氮肥过多,过多会使分蘖生长过猛,出现旺长,易造成群体大、个体差。
在拔节至孕穗期满足氮素供应,可弥补基肥的养分经前期消耗而出现的不足,提高成穗率,巩固穗数,促进小花分化,防止小穗退化,增加穗粒数,延长绿叶的功能期,提高光合强度,增加有机物质积累,为小麦灌浆创造良好条件。
冬小麦对磷的吸收冬小麦对磷的吸收高峰出现在拔节至扬花期。
这个时期吸收磷量可达小麦总吸磷量的60%~70%.此时保证充足的磷素供应,对小穗小花分化发育以及促进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的转化、积累、灌浆成熟、增加千粒重十分重要。
小麦返青以前虽需磷量较少,冬前小麦的吸磷量只占总吸收量的9%~10%,但此时磷素对小麦分生组织的生长分化影响很大,对生根、增叶分蘖均有显着效果,此时保证磷素供应还可明显增强小麦的抗寒、抗旱能力,对于小麦的安全越冬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小麦播种前要施足磷肥作底肥。
冬小麦对钾的吸收冬小麦对钾的吸收,在拔节前吸收量较小,一般不超过吸收量的10%.拔节至孕穗期是小麦需钾最多的时期,此时吸钾量可占总吸收量的60%~70%,是小麦吸钾速度的最高峰,是钾肥的最大效率期。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烟农0428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we r e s t u d i e d u n d e r t h e i f e l d c o n d i t i o n wi t h J i ma i 2 1 a s c o n t r o 1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g r a i n y i e l d o f Ya n —
籽粒产量增加 。同一施氮量条件下 , 烟农 0 4 2 8籽粒产量 明显高 于济麦 2 l 。随着施氮量 的增加 , 烟农 0 4 2 8氮 素养分利用效率 、 氮肥偏生产力降低 。同一施氮量处理 相 比较 , 烟农 0 4 2 8氮 素养分利 用效率 、 氮肥偏 生产 力
均 高于济麦 2 1 。本试验条件 下 , 综 合考 虑施 氮量对 烟农 0 4 2 8小 麦产量 、 氮肥利 用效率 的影 响 , 以施 氮量 为
摘要 : 以济麦 2 1为对照品种 , 在大 田条件 下设 置 4个施氮量水平 ( 纯N 0 、 9 0 、 1 8 0 、 2 4 0 k g / h m ) , 研究 了不 同施氮量对 冬小麦烟农 0 4 2 8籽粒 产量和氮 素利用效率 的影 响。结 果表 明: 随着氮 肥施用量增 加 , 烟农 0 4 2 8
J i a o Y a n l i n , S u n X i a o h u i , L i u C u i l i n g , L i L i n z h i ,Wu Q i n g l a n , X i n Q i n g g u o , Y a n Me i l i n g , Y u J i n g c h u a n , J i a n g H o n g m i n g 。
氮磷钾在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与养分平衡

氮磷钾在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与养分平衡董若征;贾可;廖文华;王志辉;刘建玲;袁维翰;何建兴【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在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土壤供氮、磷、钾能力以及土壤氮、磷、钾收支平衡状况.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比较,施肥明显促进冬小麦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最终形成对产量的影响.与-N(不施氮),-P(不施磷)处理比较,NPK处理(施氮、磷肥)分别增产10.7%,5.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土壤供氮、磷、钾的能力分别为89.3%,84.6%,96.6%.1/2N、1/2P、1/2K处理的产量分别相当于NPK处理的96.2%,98.1%,97.4%,各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变化.NPK处理的氮磷钾籽粒表观利用率分别为16.4%,10.9%,7.4%,氮磷钾回收率(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4.6%,17.1%,41.0%;氮磷钾用量减半,籽粒利用率分别为25.1%,15.2%,6.3%,氮磷钾回收率分别为31.6%,26.0%,49.1%,各处理产量高低顺序为:NPK> 1/2P,1/2K>-K,1/2N>-N,-P>对照.冬小麦高产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N,P>K.依据氮磷钾肥产量效应和土壤氮、磷、钾平衡状况提出氮磷钾(N,P2O5,K2O)推荐用量分别为202.5 ~ 216,27~54,0~18 kg/hm2.%Yield responses of winter wheat to N , P, K fertilizer as well as the supply capacities and surpluses of soil N,P and K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K, fertilization stimulated all growth periods of winter wheat and thus affected the yield of winter wheat. In contrast to the N and P treatments, the NPK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seed yield significantly by 10.7% and 15.4% (P <0.05) ,respectively,and the corresponding supply capacites of soil N,P and K was 89. 3% ,84. 6% and 96. 6% , respectively. The yields of 1/2N,1/2P,1/2K treatments were 96.2% ,98. 1% and 97. 4% of the NPK treatment, in which no significantdifference among these treatments were found. In the NPK treatment, the N,P and K uptakes by wheat grains accounted for 16.4% ,10.9% and 7.4% of the respective fertilization rates,and the recovery efficiencies of N,P and K was 24.6% ,17. 1% and 41.0% , respectively. While in the 1/2N, 1/2P, 1/2K treatments, the N,P and K uptakes by wheat grains accounted for 25.1% ,15.2% and 6. 3% of the respective fertilization rates,and the N,P and K recovery efficiencies were 31. 6% ,26. 0% and 49. 1% , respectively. The yields of treatments was in an order; NPK > 1/2P, 1/2K > - K, 1/2N > - N, - P > CK. Therefore, the nutrient limiting factors in the studied soil were in an order of N, P > K. Based on the yield responses and nutrient balance in this study, the N , P and K fertilizer rates of 202.5 -216 kg/ha,27 -54 kg/ha and 0-18 kg/ha were recommended for winter wheat production.【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年(卷),期】2012(027)004【总页数】6页(P175-180)【关键词】冬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率;产量效应【作者】董若征;贾可;廖文华;王志辉;刘建玲;袁维翰;何建兴【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1;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河北秦皇岛066000;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河北藁城市农业局技术推广站,河北藁城052100;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河北藁城市农业局技术推广站,河北藁城05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施肥是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1-5]。
不同冬小麦品种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

Absr c : h ssu y i a e rug ty as a d m i y a tr fo su i s o 0 di e e tv reis o n e t a t T i t d sb s d d o h e r n d- e rwae ,r m t d e f4 f r n a te fwi tr f i wh a , n h i o e — f ce tv reiswe es lc e t ewae s fiin y a i o e p a e a d u i z to t e e t a d te n t g n ef in a ite r ee t .h tru e ef e c nd nt g n u tk n tl ain,h r i c r i
( . n u A a e fA rc l r ce c s L n h u 7 0 7 , hn ; . yL b rtr 1 Ga s c d my o g ut eS in e ,a zo 3 0 0 C ia 2 Ke a oaoy i u
o o h et ruh- s t t rpF r igL nhu 70 7 ,hn ) f r w s Do gt ei a o am n ,azo 30 0 C ia N t r snC
2 .5 和 8 .5 , 素 生产 效 率 和 水 分 利 用 效 率 之 间存 在 着 正 相 关 关 系 , 定 系 数 R 42% 17 % 氮 决 为 0 979 ; 据 氮 素 利用 .7 … 根
效率可将 4 0个 品 种分 为三 大 类 , 氮 素 利 用 效 率 的 5个 品种 平 均 2 .0k/ g 高 7 5 gk 。 关 键 词 : 麦 品 种 ; 素 ; 分 ; 用 效 率 ; 类 小 氮 水 利 分 中图 分 类 号 : 13 1 S4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0— 0 12 1 ) 3— 10— 6 10 7 9 ( 00 0 08 0
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体系下氮肥周年运筹对其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Ef f e c t s o f Ni t r o g e n Fe r t i l i z e r An nua l Ma n a g e me nt o n Gr a i n
量为 2 1 0~2 7 0 k g / h m , 采用基施和拔节施 , 对夏玉米季氮肥施用 量为 2 4 0~3 0 0 k g / h m 采 用 拔 节 施 和 大 喇 叭 口 施 的
栽培措施 , 可 以使 产 量 最优 。 关键词 : 冬小麦 ; 夏玉米 ; 复种连作体 系 ; 氮肥周年运筹 ; 产 量 构 成 要 素
- C T ^
8 I o I R E I _ C L U I L s T U l H R I 8 5 华 北 农学 报・ 2 0 1 3 , 2 8 ( 3 ) : 1 6 4 . 1 7 0
冬小麦. 夏 玉 米 复 种 连 作体 系下 氮 肥 周 年 运 筹 对 其产 量 及构 成 要 素 的影 响
麦一 夏 玉 米 复种 连作 体 系 下 , 中高 氮 肥 水 平 对 冬 小 麦 产量 关 键 性 构 成 要 素 穗 粒 数 、 穗 粒 质 量 和 每 穗 结 实 小 穗 数 的影 响 均较对照和低氮肥水平有所提高 , 千粒质量下 降 ; 对夏玉米百粒质量 、 果穗 粗 、 果 穗 长 的影 响 具 有 显 著 提 高 , 但 中 高 氮 肥 之 间 差 异 不 显 著 。 本研 究认 为 , 华 北 地 区冬 小 麦 一 夏玉米复种连作模式下 , 对 冬小 麦 季 灌 拔 节 水 和 开 花 水 , 氮 肥 施 用
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利用的影响

Abta t p l a o f io e N)frl e n f h ot m o a t esrs htn raeganye n rv src :A pi t no t gn( eti rsoeo em s i p r n aue a ces ri il adi o e ci nr iz i t t m t i d mp
Nto e ne etu d rHihY edn ut ae o dt n i gn i WitrWh a n e g iligC lv td C n io r n i i
Z HAO u . a d YU Z n W e J n Ye , n b . n ・ e
(K yLbroy f et hs lg dG ntsmpoe et iir o A rut e hnog gi l rl nvrt, a’n 70 8 hnog Istt e ao t Wha Pyioy n eec I rvm n,Mn t f gclr,Sadn r u uaU i sy Tia 11 ,Sadn ; ntue aro o a i sy i u A ct ei 2 i o Ar uua I o tn hns cdm f gch r c ne, ei 00 1 hn) f gi h r n r i ,CieeA ae yo r uua Si cs B in 10 8 ,Cia c l f mao A i l e jg
15k/m 9 gh 可 供 生 产 中参 考 。
关键词 : 小麦 ; 氮量 ; 冬 施 氮素 吸收 ; 配 利 用 ; 量 ; 质 分 产 品
中图 分 类 号 : 52 s 1
Efe t o Nir g n f cs f t o e Fe t i e Ra e n ri z r l t o Up a e, Dit i u i n n Ut ia i n f tk sr b to a d i z to o l
不同追肥时期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新疆 农 业科 学
20,3 S)24 0 0 64 (1 :0 —25
xni 】 A r u ua S i cs i ag gi l rl c n e jI e t e
不 同追肥时期对冬小麦产 量和品质 的影响
杨 祯 来 , 增 云 , 梅 付 郭
作底肥播前撒施, 其余部分在不同时期追施 , 其他管理同大 田,05 7 1 20 年 月 0日收获, 并考种分析。
2 结 果 与 分析
2 1 土壤有机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量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
土壤有机质是肥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不仅直接影响着氮、 钾及微量元素的供量和强度, 磷、 而且在改 善土壤的水、 气、 同时对作物根系生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冬小麦生育期较 长, 肥、 热, 生育后期尤其
-2 5 . 0
表 1 不同肥力水平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g
22 中后期补氮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 氮是作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营养元素, 冬小麦后期对氮试验结果表明 : 不同的施肥时期及施用量对 冬小麦的产量构成“ 三因素” 的影响各不相同, 在冬麦返青期增施氮肥对于提高冬小麦的总茎数作用较 大, 而对千粒重几乎没有作用, 甚至还下降, 而孕穗期适量增施氮肥对提高千粒重有较大的作用, 其千粒
呼图壁县冬小麦生产 已由追求单产的提高向着高产优质相结合的方 向发展, 如红 山村、 独山子村 、 上三工村、 宁州户村为呼图壁县种植小麦“ 金三角” 区域, 对冬小麦需肥规律和施 肥的增产效应研究很 多,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 小麦产量和蛋 白质含量也随之递增, 但不同品种对氮肥用量的 反应差异较大。试验表明, 小麦优质的遗传基础是高 品质生产的前提条件, 但栽培管理措施和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匀系数对土壤水氮淋失影响方面开展了一些试验研究 和数学模拟,但由于田间试验研究尺度较大,影响因 素复杂,不同研究者采用不同方法得出的氮素分布均 匀性以及估算出的淋失量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尤其是 模拟与试验研究结果之间差异较大。本研究的目的是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当喷灌均匀系数在较大范围内变 化时,冬小麦氮素吸收量和产量对喷灌灌水及施肥不 均匀性的响应,为喷灌均匀系数设计标准的制定提供 更充分的依据。
8期
李久生等:冬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对喷灌施肥均匀性的响应
1601
世纪 90 年代以来,针对均匀系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进 行了较深入的试验与模拟研究[3~5]。随着面源污染的 日益严重,近年来关于均匀系数对水氮淋失影响的研 究呈增加趋势。Pang 等[6]基于 CERES 模型,模拟了 灌水量、施肥量和均匀系数对氮素淋失的影响,指出 硝态氮淋失量随均匀系数的降低明显增加。 Allaire-Leung 等[7]在田间研究了喷灌均匀系数对土壤 硝态氮、铵态氮空间分布和胡萝卜产量的影响,指出 当均匀系数(distribution uniformity)大于 80%时,灌 水深度、均匀系数对硝态氮运动和分布的影响很小。 Home 等[8]比较了喷灌、沟灌和水平畦田灌溉条件下的 深层渗漏、氮的利用率和秋葵产量,指出喷灌的深层 渗漏量最小、产量最高,而沟灌的深层渗漏量最大。 Mailhol 等[9]对比了喷灌和沟灌对氮素淋失及玉米产量 的影响,并用 HYDRUS-2D 模拟了氮素的淋失状况。 试验结果指出,在灌溉季节内喷灌和沟灌的硝态氮淋 失和作物产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最近 Asadi 等[10]在 酸性土壤上进行了喷灌施肥对硝态氮淋失影响的田间 试验,分别采用水量平衡法和氮素质量平衡法估算了 氮素淋失,指出施肥量是影响氮素淋失的主要因素。
NH4+-N 的 CV 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 0.33~0.93 和 0.33~1.03,空间变异程度较大[12]。 1.2 试验设计
2002~2003 年的试验按均匀系数设置高、中、低 3 个处理(以下记为东处理、中处理和西处理)。每个 处理的尺寸为 15 m×15 m,喷头位于每个处理的 4 个 角,竖管高度为 125 cm。选用 LEGO 公司生产的喷头, 0.3 MPa 压力下的出水量为 0.8 m3·h-1。灌水时,4 个喷 头以 90o 的扇形角同时向同一处理内喷水。通过选择 喷头工作压力获得要求的喷灌均匀系数。试验中低、 中、高均匀系数处理采用的压力分别为 0.15、0.20 和
溉时的喷灌强度为 10~12 mm·h-1,灌溉过程中未产生 地表径流。由于冬小麦生育期内各次降雨的量均较小, 因此也未形成地表径流。距试验田块 30 m 处安装有自 动气象站,可以连续观测气温、风速、风向、辐射、 降水等气象要素。
Key words: Sprinkler irrigation; Fertigation; Uniformity; Winter wheat; Nitrogen uptake; Yield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过量施用化肥和灌溉不 合理引起的硝态氮淋失已成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主 要原因[1]。从质量平衡角度来说,作物吸氮量是估算 氮素淋失的基础数据。
Abstract: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onuniformity of sprinkler fertigation and the amount of fertilizers applied through fertigation on nitrogen uptake and crop yield during two growing seasons of winter wheat in 2002-2003 and 2003-2004 at an experimental station in Beijing, respectively. In the experiments the seasonal averaged Christiansen irrigation uniformity coefficient (CU) varied from 72% to 84%. Except for te planting, fertilizer was applied with the sprinkler irrigation system with a seasonal averaged CU for fertigation varied from 71% to 85%. Three levels of nitrogen applied varying from 0 to 180 kg·ha-1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prinkler fertigation uniformity had insignificant effects on nitrogen uptake and crop yield for the uniformity range tested. Also, the influence of fertilizer applied through sprinkler fertigation on crop yield was minor, while total nitrogen content for stem and nitrogen uptak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fertilizer applied.
1602
中国农业科学
38 卷
0.30 MPa。将 15 m×15 m 的处理区划分为 2.5 m×2.5 m 的小区,在每一小区中心放置开口面积为 100 cm2 的圆柱形承雨筒,用来测试冠层以上的喷灌水量及其 分布。当小麦生长到对喷灌水量分布有影响时,将承 雨筒放置在高度可随作物高度变化调整的支架上。灌
关键词:喷灌;施肥灌溉;均匀系数;冬小麦;氮素吸收;产量
Responses of Nitrogen Uptake and Yield of Winter Wheat to Nonuniformity of Sprinkler Fertigation
LI Jiu-sheng1, LI Bei1, SU Mei-shuang2, RAO Min-jie3
喷灌作为一种高效灌水技术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 应用,利用喷灌系统施肥也越来越普遍。美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喷灌施肥面积已占喷灌面积的
43%,达到 3.63×106 ha[2]。对喷灌施肥来说,均匀系 数是影响作物对氮素吸收利用和氮素淋失的重要因 素。高的均匀系数虽然有利于减轻氮的淋失,但提高 均匀系数必然使喷灌系统的投资增加。因此,研究喷 灌施肥均匀系数对作物氮素吸收和淋失的影响是制订 喷灌均匀系数设计标准的基础。同时,喷灌均匀系数 设计标准的制订还应考虑均匀系数对产量的影响。20
表 1 冬小麦试验基本数据
Table 1 Summary of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for field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2002-2003 and 2003-2004
年度 Year 品种 Variety 播种日期 Seeding date 播种量 Seeding rate(kg·ha-1) 行距 Row spacing(cm) 基肥 Fertilizers applied before planting(kg·ha-1) 1)有效降水量 Effective rainfall(mm) 收获日期 Harvest date
摘要:为了为喷灌均匀系数设计标准的制订提供更充分的依据,分别于 2002~2003 和 2003~2004 年度在北 京进行了喷灌施肥均匀系数和施肥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量和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试验中生育期平均喷灌均匀系 数变化范围为 72%~84%。除了基肥外,其它肥料利用喷灌系统施入,生育期平均喷灌施肥均匀系数变化范围为 71%~85%;喷灌施氮(N)量的变化范围为 0~180 kg·ha-1。试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均匀系数范围内,均匀系 数对冬小麦氮素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不明显。秸秆全氮含量和氮素吸收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但施肥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明显。
(1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100044; 2College of Hydraulic and Civil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5; 3Agro-environment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壤 试验分别于 2002~2003 年和 2003~2004 年度冬
小麦生长季节内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 发展研究所气象试验站内进行。试验田块土壤质地为 砂质粘壤土,0~60 cm 土层粘粒、粉粒、砂粒的平均 含量分别为 21%、53%和 26%,平均容重为 1.3 g·cm-3。 2002~2003 年度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喷灌均匀系数对 冬小麦氮素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2003~2004 年度的 试验目的是研究施肥量对氮素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 基本试验数据列于表 1。
1)冬小麦生育期内大于等于 5 mm 的降水量之和
Sum of rainfalls being larger than or equal to 5 mm
2002~2003 中麦 9 号 Zhongmai 9 2002-10-10 135 30 75 (KCl); 150 [(NH4)2HPO4] 110 200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