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图学》教学大纲汇编
工程图学 教学大纲

讲授
主要适用专业
机械类专业
填表人(签名):
刘苏
年月日
院长意见
朱如鹏
年月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需培养学生树立以下三个意识:
1)图形标准化意识
遵循各类技术制图标准的工程图样在表达和绘制方面高度规范化和唯一化,能够在不同国家甚至是世界范围内交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到必须遵守这些制图标准,才能够正确阅读图纸,或保证自己绘制的图纸能够被别人轻松的读懂并不会产生误会。
2)工程意识
《机械制图》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制图习题集》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制图》清华大学工程图学及计算机辅助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制图习题集》清华大学工程图学及计算机辅助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
课程相关主要网站
http://202.119.71.77/gctx
组合体构型设计
2
布尔运算、构型设计
组合体读图
6
组合体读图
视图与剖视图
2
视图、剖视图
断面图与其它表达
2
断面图、局部放大及简化画法
机件的综合表达
2
机件的综合表达方案
螺纹及螺纹连接
2
螺纹五要素、螺纹紧固件、螺纹连接画法
键、销、齿轮、弹簧、轴承
2
键连接画法、销连接画法、齿轮画法、弹簧画法、轴承画法
零件图与零件结构分析
5.“CAD绘图”模块
——培养学生用CAD软件绘制机械图的能力。
先修主要课程
无
使用教材
《现代工程图学》刘苏主编科学出版社
《现代工程图学习题集》刘苏主编科学出版社
《AutoCAD2006应用教程》刘苏主编科学出版社
《工程图学基础》教学大纲

Word-可编辑工程图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工程图学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Graphics课程性质:天然科学与技术基础课程考核方式:考试开课专业:理工类各专业开课学期:3总学时:40(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0学时)总学分:2.5二、课程目的工程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
本课程是研究图样绘制理论和主意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新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设计表达的基本科学素质,为后续专业绘图课程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三、教学基本要求以图形表达为核心,使学生控制投影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绘图与读图能力。
以形象思维为主线,使学生具有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贯彻执行国家标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工程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4学时)推荐本门课程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学习主意;制图的基本规定、绘图工具使用、几何作图、平面图形画法和尺寸标注。
第二章点、线、面的投影(6学时)投影法,点、直线的投影,普通位置线段实长与倾角,两直线相对位置,平面的投影。
第三章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2学时)平行问题,相交问题,垂直问题第四章投影变换(2学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投影变换的基本知识,换面法,换面法应用第五章立体及表面交线(6学时)平面立体,曲面立体,平面与立体相交,两曲面立体相交第六章组合体及组合体视图(12学时)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逻辑,组合体的构成,组合体视图画法及尺寸标注,读组合体视图,组合体构型设计第七章轴测投影(2学时)轴测投影基本知识,正等测轴测图,斜二测轴测图第八章机件表达主意(6学时)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第三角投影五、教学主意及手段1、讲课贯彻“少而精”的原则,采用启发式、研究式、研究式、展开式教学,举例注重典型性,注重作业练习,培养自学能力。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145322 学时:88 学分: 6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必修课程。
2.课程的任务及目的本课程通过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制图的基本知识,组合体视图,零件图,装配图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的掌握仪器绘图、徒手绘图、计算机绘图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方法,达到系统地掌握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及学时分配(一)学时分配(二)理论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1.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2)掌握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做到作图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整洁美观;(3)会分析和标注平面几何图形中的尺寸;(4)了解《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重点: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几何作图方法。
2.几何元素的投影2.1投影法的基本知识(1)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正投影、斜投影)的基本概念;(2)掌握正投影法。
重点:正投影法。
2.2点的投影(1)重点掌握点在第一分角中各种位置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2)掌握点的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两点的相对位置、重影点的投影特点。
重点:点在第一分角中各种位置的投影特性。
难点:重影点的投影特点。
2.3直线的投影(1)掌握各种位置直线在第一分角中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2)了解两平行、相交、交叉直线;(3)了解直线上的点、点分割线段成定比;重点:各种位置直线在第一分角中的投影特性。
2.4平面的投影(1)了解平面在第一分角的表示法(以点、直线、平面图形表示为主);(2)重点掌握各种位置平面在第一分角中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3)掌握在平面上取一般位置直线的方法。
重点:平面在第一分角中的投影特性。
难点:在平面上取一般位置直线。
3. 基本立体及其表面交线(1)掌握平面立体和回转体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2)掌握截交线、相贯线的性质;(3)掌握作截交线的基本方法(截平面仅限于特殊位置);(4)掌握两曲面立体相贯线作图方法(以两轴线垂直相交或平行为主)。
《工程图学》教学大纲

《工程图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工程图学》是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工程图样的绘制和阅读规律。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思维能力以及绘图技能为核心目标,为学生后续学习相关专业课程以及未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工程图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工程图样的绘制和阅读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工程实践做好准备。
三、课程内容1、工程图样的基本理论:包括投影原理、视图的形成及投射规律等。
2、工程图样的基本知识:包括机械图样、建筑图样、电气图样等各类工程图样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3、工程图样的基本技能:包括绘图技能、读图技能、图形思维等。
4、工程图样的实践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工程图样的实际应用技巧和方法。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投影原理及视图形成(6学时)2、机械图样的绘制与阅读(12学时)3、建筑图样的绘制与阅读(6学时)4、电气图样的绘制与阅读(6学时)5、工程图样的实践应用(6学时)6、工程图样的自选题目(6学时)7、实践教学(12学时)五、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动态演示、实例解析等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2、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实践教学环节中,安排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考核方式及标准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
期末成绩根据试卷难度、学生作答情况等因素综合评定。
工程图学 教学大纲2

工程图学(二)一、课程概况课程名称:工程图学(二)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raphics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编号:5507020学分:2 学时: 60 开课学期:二预修课程:工程图学(一)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研究工程与产品信息表达、交流与传递的学问。
工程图形是工程与产品信息的载体,是工程表达、交流的语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制图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必不可少的基础。
本课程的目标是:1. 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 培养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 培养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
4. 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本课程授课时数为124学时,分两学期授课。
第一学期授课64学时,其中工程图学(一)32学时,用于理论部分;工程图学实验(一)32学时,用于习题课和绘图课。
第二学期授课60学时,其中工程图学(二)28学时,用于理论部分;工程图学实验(二)32学时,用于习题课和绘图课。
本课程包括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两大部分,机械制图包括制图基础、机械图两部分,其教学内容的要求如下:第二部分制图基础第四章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一)视图(二)剖视图(三)断面图(四)其它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五)机件各种表达法的综合运用举例要求:1. 掌握各种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画法。
2. 掌握常用的简化画法和其它规定画法。
3. 做到视图选择和配置适当。
4. 了解第三角投影画法。
第三部分机械图学习零件图、标准件、常用件及装配图的绘制与阅读方法,培养画、看机械图的能力。
第五章零件图(一)零件图的内容(二)零件的结构分析(三)零件上的螺纹结构(四)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五)零件图中尺寸的合理标注(六)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七)看零件图的方法步骤(八)典型零件图例分析(九)零件的测绘要求:1. 了解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视图不少于4个)。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大纲《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工程图学》是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
工程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
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构形设计能力,并能学习、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能够掌握并执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基本规定。
能够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常用绘图工具进行手工绘图,并具有徒手绘图的能力。
2、掌握正投影法的原理及应用,掌握组合体的画法及尺寸标注,能熟练的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并读懂其三视图。
掌握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并能灵活的运用其表达方法完整、清晰的表达机件的内外结构形状。
3、具有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简单的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1、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工程图学》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画图能力和看图能力——以培养看图能力为主,画图能力为辅。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怎样将空间物体用平面图形表达出来,怎样根据平面图形将空间物体的形状想像出来。
该课程从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入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形表达能力、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及绘图实际技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利用MOOC平台和云班课辅助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三、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根据“教、学、做合一”的原则,设计成“教学——学习——练习——实践”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学习以“学”为中心,采用讲解法,模型法、案例法、练习法,绘图法等启发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多种教学方法适用各种教学内容和不同学习阶段。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代码:102112课程名称(中/英文):工程图学/Engineering Graphics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2学分:2.5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实验/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开课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二、课程简介《工程图学》是探讨绘制机械图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是机械类、近机类各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以图形为主的图样是承载信息、进行技术交流的重要媒体,是工程设计、制造和施工过程中用来表达设计思想的主要工具。
工程图又是解决工程中的定位、度量、计算等问题及进行设计和构思的重要工具之一,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
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培养和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空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现代工程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环节教学目标对应毕业要求2,具体要求如下:教学目标1:掌握《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关于图纸幅面、标题栏、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的有关规定。
掌握平面图形的画法及尺寸注法,掌握用尺规绘图和徒手绘图的方法;支撑指标点2.1。
教学目标2:掌握投影法的概念,理解点、线、面的投影形成及其投影规律,掌握各种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
掌握基本体的投影特点,理解截交线、相贯线的概念;支撑指标点2.1。
教学目标3:理解组合体、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的实质,掌握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在看图和绘图过程中的应用。
掌握轴测图的画法。
能够正确、完整、清晰地表达机件的结构形状;支撑指标点2.1。
三、教学内容绪论1.教学内容(1)本课程的任务和主要内容(2)投影法的基本概念(3)机械工程中常用的两种图示方法2.基本要求(1)建立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概念;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1.教学内容(1)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工程图学》教学大纲汇编

《工程图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3325029、3325031总学时:112学时(讲课88学时,实验24学时)总学分:7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预修要求:计算机文化基础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
它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基本能力,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
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目的: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培养空间想象力。
2、学习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3、学习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培养计算机绘图的基本能力。
4、学习仪器绘图、徒手绘图、用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
5、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6、培养自学能力,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任务:1、掌握用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初步能力。
2、掌握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能绘制和阅读一般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
3、初步具有仪器绘图、徒手绘图、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
4、掌握SolidWorks的基本使用方法,能以SolidWorks为工具绘制零件实体和装配实体并生成相应工程图的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将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教材配有相应的习题集,每次课都布置作业,作业量大约为1:1.5,以巩固和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部分将编写相应的学习指导,该部分以上机练习为主,在实践中掌握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三维形体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初步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图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3325029、3325031总学时:112学时(讲课88学时,实验24学时)总学分:7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预修要求:计算机文化基础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
它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基本能力,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
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目的: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培养空间想象力。
2、学习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3、学习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培养计算机绘图的基本能力。
4、学习仪器绘图、徒手绘图、用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
5、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6、培养自学能力,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任务:1、掌握用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初步能力。
2、掌握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能绘制和阅读一般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
3、初步具有仪器绘图、徒手绘图、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
4、掌握SolidWorks的基本使用方法,能以SolidWorks为工具绘制零件实体和装配实体并生成相应工程图的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将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教材配有相应的习题集,每次课都布置作业,作业量大约为1:1.5,以巩固和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部分将编写相应的学习指导,该部分以上机练习为主,在实践中掌握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三维形体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初步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计算机三维实体造型模型一套,CAI课件可充分利用校图书馆已有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工程图学》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帮助。
大作业:(1)线型练习,曲线连接1×A4(2)零件图:画2-3个典型零件的徒手草图,完成1张工作图(支架或箱体1×A3)(3)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2×A3(4)读装配图并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读两张图,一张十件左右,一张二十件左右,根据所给装配图拆画零件图或画草图1×A3(五)考试考试采用笔试及上机考试。
主要题型为:作图题、上机完成指定图形。
三、大纲的使用说明:此大纲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大纲大纲正文第一章绪论学时:1学时(讲课1学时)明确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发展方向和学习方法,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发展及其应用,了解计算机绘图系统的组成,了解常用的图形输入输出设备的性能及原理。
第二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学时:3学时(讲课1学时,习题2学时)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做到作图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图面整洁。
会分析和标注平面图形尺寸。
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掌握徒手作草图的技能。
本章讲授要点:制图的基本知识和规定。
重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有关规定,用仪器和徒手绘图,尺规基本几何作图,圆弧连接。
难点: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徒手绘图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制图的基本规定第二节:绘图工具的用法第三节:几何作图第四节: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及画图第五节:绘图的方法和步骤习题:图线练习1-2题。
第三章投影法概述和点的投影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建立正投影法的明确概念,掌握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第一角中的投影,点的投影与该点直角坐标的关系,两点的相对位置,重影点。
本章讲授要点:点的投影特性。
重点: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规律及投影图的作图方法。
难点:重影点可见性的判别。
第一节:投影法概述第二节:点的两面投影第三节:点的三面投影第四节:点的相对位置习题:5-6题。
第四章直线的投影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掌握直线在第一角中各种位置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直线上的点,定比定理,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直角定理。
本章讲授要点:直线的投影特性,求实长和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重点:特殊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直角三角形法求一般位置直线实长、倾角;直线上取点;两直线各种位置时的投影特性。
难点: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直线上取点;交叉直线重影点可见性的判别。
第一节:直线及直线上点的投影第二节:特殊位置直线的投影第三节:求一般位置线段的实长第四节: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第五节:直角的投影习题:5-6题第五章平面的投影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掌握平面的表示法(以几何元素表示的各种位置平面及以迹线表示的特殊位置平面),掌握平面在第一角中各种位置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平面上取点和直线的作图方法。
本章讲授要点:平面的投影特性,平面内的线和点。
重点:特殊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难点:平面上点和直线的作法。
第一节:平面的表示法第二节: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第三节:平面内的线和点第四节:平面图形的实形习题:5-7题。
第六章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掌握特殊情况的直线与平面之间,两平面之间的平行、相交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其中直线或一个平面的投影有积聚性)。
本章讲授要点: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重点:直线与平面及平面与平面的判定;掌握特殊位置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交问题。
难点:一般位置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交。
第一节:平行问题第二节:相交问题第三节:综合问题解题示例习题:8-10题。
第七章立体及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掌握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图示法,立体表面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
了解平面与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截交线的性质,掌握作截交线的基本方法(截平面为特殊位置平面)。
本章讲授要点: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表面的取点和取线,求做截交线的方法。
重点:掌握平面立体、回转体的投影表达;掌握平面截交平面立体、回转体(圆柱)的截交线的投影表达;掌握平面与圆锥轴线相对不同位置时截交线的投影表达;掌握平面与圆球相对不同位置时截交线的投影表达;多个平面与回转体相交—截交线作法;明确平面体与回转体相交--相贯线作法的基本问题:求棱线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点和棱面与回转体表面的截交线。
难点:截交线的作法方法。
第一节:立体及其表面上的点和线第二节: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第三节:立体的尺寸标注习题:8-10题。
第八章直线与立体表面的交点、两立体表面的交线学时:6学时(讲课6学时)掌握直线与平面立体表面交点的作图方法,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及两曲面立体的相贯线的作图方法(两曲面立体相贯时至少有一个立体的轴线垂直于投影面),掌握求相贯线的作图方法--表面定点法和辅助平面法。
本章讲授要点:直线与立体表面的交线,求做相贯线的方法。
重点:直线与平面立体表面交点的作图方法;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及两曲面立体的相贯线的作图方法;掌握求相贯线的作图方法--表面定点法和辅助平面法。
难点:相贯线的作图方法。
第一节:直线与立体表面的交点第二节: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表面的交线第三节:两曲面立体表面的交线第四节:两平面立体表面的交线第五节:零件上的相贯线、过渡线分析示例习题:8-10。
第九章组合体的视图和尺寸学时:12学时(讲课12学时)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其特性,运用形体分析法选择主视图、画三视图并标注尺寸。
能熟练运用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方法读组合体视图,掌握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方法。
本章讲授要点:组合体的组合形式,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分析组合体视图,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重点:组合体表面相交、共面、相切的画法;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难点:主视图的正确选择;线面分析法的应用;看图时线框的划分;线、封闭线框所表示的意义;尺寸标注。
第一节: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分析第二节:组合体的视图画法第三节:组合体的尺寸标注第四节:看组合体的视图第五节:第三角投影简介习题:10-12图。
第十章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学时:8学时(讲课8学时)掌握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熟悉基本视图的名称、配置,掌握各种视图、剖视图、剖面图的画法,掌握局部放大图以及常用的简化画法和其它规定画法。
了解视图的选择和配置的要求,做到视图选择和配置恰当。
本章讲授要点:基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画法以及常用的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
重点:各种视图的画法及应用场合;剖视图的基本概念;半剖视图、局部视图的选用;合理选择局部视图;多个剖切面时剖视图的画法及应用场合;断面画法;常用简化、规定画法。
难点:视图的正确选择;剖切位置的正确选择。
第一节:视图第二节:剖视图第三节:断面图第四节: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第五节:表达方法应用分析举例习题:10-12题。
第十一章轴测图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建立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了解轴向伸缩系数和轴间角的几何意义,掌握正等测和斜二测的画法。
本章讲授要点:正等轴测图和斜二测图的画法。
重点:正等轴测图的基本画法。
难点:圆的正等轴测图。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正轴测图第三节:斜二轴测图第四节:轴测图中的剖切第五节:轴测图上的交线第六节:轴测草图习题:2-3题。
第十二章机械图概述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了解零件与部件之间在结构、尺寸和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关系,了解零件的常用工艺结构。
本章讲授要点:零件与部件、尺寸和技术要求之间的关系。
重点:零件与部件之间在结构、尺寸和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关系;零件的常用工艺结构。
难点:零件与部件之间在结构、尺寸和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关系。
第一节:零件与部件的关系第二节:零件的常见工艺结构习题:2-3题。
第十三章紧固件、齿轮、弹簧和焊接件等的画法学时:6学时(讲课6学时)了解标准件的概念,掌握螺纹及其连接的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并能按已知条件进行标注。
掌握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的画法和规定标记,查阅标准的方法。
直齿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的画法,键、销连接的画法及其标记,滚动轴承画法及标记,查阅标准的方法。
本章讲授要点:螺纹及其连接的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直齿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的画法,键、销连接的画法及其标记,滚动轴承画法及标记,查阅标准的方法。
重点: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连接的规定画法,直齿圆柱齿轮画法。
难点:装配体的画法。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螺纹和螺纹紧固件第三节:齿轮第四节:键、销连接第五节:弹簧第六节:滚动轴承第七节:金属焊接件习题:6-7题第十四章零件图学时:10学时(讲课10学时)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掌握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及尺寸标注,了解零件的常见工艺结构,能识读并能注写已知的表面粗糙度符号,尺寸公差与配合代号,掌握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视图数量不少于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