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作文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语文作文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高一语文作文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高一语文作文教案通用9篇人教版高一语文作文教案通用9篇好的教学教案很有意义的。

课件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高一语文作文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一语文作文教案(篇1)一、学生课前预习1、阅览相关材料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二、作者和解题: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

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

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三、第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师点拨: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落实教学目标。

六、第四环节: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1、文章写了怎样的景?2、文章写了怎样的情?3、文章写了怎样的理?七、课堂演练,强化双基(略)八、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1)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

(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人教版高一语文作文教案(篇2)教学重点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教学难点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2.鉴赏全诗。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三单元 单元写作导学案 Word版含解析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三单元 单元写作导学案 Word版含解析

一、单元文本素材运用1.点击素材——《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对爱国青年的不幸死去寄托了无限的哀思。

他热爱青年,正因为如此,他不愿意他们无谓地死去。

鲁迅痛惜刘和珍的死,但是认为她的死意义有限,因为没有达到目的,鲁迅以此启迪青年注意变换斗争方式。

鲁迅热烈地爱,也热烈地恨,他对反动势力无比憎恨,痛恨反动政府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无耻,并用犀利的笔进行彻底的揭露和批判,使之显露原形于国人面前;对于有害的事物,对于国民性的痼疾,他鞭挞不留情面;对于某些不良倾向,他也常义愤溢于言表。

【运用方向】“爱与恨”“爱国”“精神导师”“勇士”等。

【运用示例】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那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鲁迅先生!您敢爱敢恨,沧海横流,您是识时务之俊杰;刀光剑影,您是永远不倒的猛士!您犹如一轮喷着红火焰的红日,在平静苍白的天空中炽热地燃烧,猛士的一生是不畏艰险的,在如地狱般的世界里炼狱,在一次次为“刘和珍君”追悼时接受考验,猛士呵,您也许是那只将要涅槃的火凤凰,您的举动会让更多的刘和珍站起来。

到今天,若您仍在世,您便会看到革命的胜利所留下的辉煌。

人们这样称呼您:猛士,一位不朽的文学巨人,一位流芳百世的精神巨人!2.点击素材——《小狗包弟》从《小狗包弟》的言辞之中,我们感受到了巴金对自己行为的悔恨与鄙视。

他悔恨的是什么,是一条小狗的死亡吗?不是!他悔恨自己的投降行为,他活在深深的自责之中。

心灵的重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非得用文字这把刀来解剖自己,让世人看到他曾经的“罪恶”与挣扎,于是,我们在《随想录》中看到了一位真实的巴金。

他让我们感受到了作家灵魂的战栗和对人性扭曲的深刻批判。

【运用方向】“善于反省”“诚实正直”“剖析自己”等。

【运用示例】我们有时候会抱怨生活,在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蓦然回首曾经走过的那些岁月,会惊奇地发现,其实生活赐予我们的,并非与别人的不同,不同的仅仅是我们的胸襟中缺少一份坦然。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四单元 单元写作导学案 Word版含解析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四单元 单元写作导学案 Word版含解析

一、单元文本素材运用1.点击素材——《短新闻两篇》灾难对自然和生命的摧残是不能挽回的,对心灵和思想的伤害是永久的。

在奥斯维辛这样的地方,应该让黑暗、死亡、阴冷永远安静地矗立,就像罗森塔尔所写的那样,让人一看就浑身发抖,这是对死者最好的纪念,也是对生者最好的警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人要学会在良心的拷问下生活,在忏悔中走向完美。

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的墓碑前下跪,忏悔德意志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使世人相信德意志依然还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故事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让战争的阴霾再次笼罩在我们头上。

【运用方向】“忘记与铭记”“善于反思”“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

【运用示例】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过去。

任时间长河滚滚不息,他们没有忘记。

犹太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知耻而后勇,于是在诺贝尔奖面前,他们经常是胜利者。

德国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把昨日的罪过当作今日的教训,防止明日的错误。

全世界人民都没有忘记,因为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谁都不想让奥斯维辛的哥特式建筑真正打破世界的宁静,但这也不会影响到我们记忆中的伤痕,它只会作为一个和平的标志,以示警钟长鸣。

现在的犹太民族早得到了公正的对待,但他们也未曾将自己的历史忘掉,即使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记忆。

古人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犹太人正是凭着这样一股浩然之气,将心中的愤怒转化成复兴民族的决心。

2.点击素材——《包身工》60多年前,在上海,有一群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女孩被人骗到上海日本纱厂当女工,从此阳光永远和她们绝缘,陪伴她们的是无尽的黑夜与屈辱。

到了现代社会,虽然包身工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同样的管理工人的手段还在个别地方存在着。

我们常常用“现代包身工”来指代那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工人。

生活总是这样,总有一些污秽妨碍我们对鲜花的赞美。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抱负与使命”作文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抱负与使命”作文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抱负与使命”作文导学案一、主题:抱负与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使命”多指国家民族等时代因素赋予个人的重大责任,“抱负”是指个人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如何确立个人抱负,彰显个人价值呢?古时候,坚守原则、秉持大義、忠诚如一、鞠躬尽瘁、不慕名利、视死如归等品质,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使命的主要内涵。

随着时代的变迁,使命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

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青年学子特殊的历史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求青年人发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建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远大抱负。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

”只有将个人的抱负同祖国和民族赋予的使命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勇于担当,砥砺前行;才能坚定信念,塑造美好品德;才能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二、素材整理(一)名言名句1.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运用】科学领域的新发现,往往也是对当时知识界乃至思想界的颠覆。

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无一不在当时面临舆论的嘲讽和攻击。

幸运的是,他们身负“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使命感,让自己的学说成为后世宝贵的财富。

2.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苏洵【运用】苏洵《管仲论》有言:“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我们是新时代的新青年,时代在更替,国家在发展,我们也在不断地成长。

我们年轻一代,自当心怀远志,肩负起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国家昌盛的责任。

我们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也自当为国家的发展助力。

3.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孙中山【运用】青年正是人生中最应该奋斗的时期,国家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奋斗与拼搏,也正是我们未来一代的使命。

孙中山先生曾在演讲中表达了对青年的殷切期望:“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一语文作文导学案——作文立意(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一语文作文导学案——作文立意(完美整理版)

高一语文作文导学案——作文立意作文素材及指导1010 1116作文导学案——作文立意学习目标:1、学会审题立意,树立“作文不能输在立意”上的意识。

2、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能够根据所学方法准确分析材料。

3、学以致用,完成一篇课堂作文。

自主预习要求: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分小组讨论材料的立意(至少写出两点)。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小鸟。

她们第一次养鸟,妈妈忙,小兰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俩相约要好好养,过了一个月,小鸟长得很好。

可朋友说,她们剥夺了小鸟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利,母女俩就很不舍得的将小鸟放走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放生活动的邀请涵。

信函说,放生活动既环保又慈善。

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

她们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活动的有好几百人。

一鸣炮响起,千鸟齐飞,每个人都笑脸灿烂。

母女下山后,听到花鸟市场的老板兴奋地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小鸟的需求量大增,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捉小鸟。

”立意:1、2、新知学习:1、 三步审题法:找、析、提(1)、找。

找材料的诸要素。

①找角度:小兰和妈妈鸟不法老板②找事由:母女俩第一次喜欢小鸟,但没有善待小鸟。

第二次善待小鸟,但又剥夺了小鸟的自由。

第三次用放生活动满足自己“既环保又慈善”的心理,却被不法商人牟利。

(2)、析。

采用因果联想的方法对原材料进行由果推因的思考,包括三步:一是先找结果;二是找原因;进而分析材料内容的联系、情理、哲理等。

①结果:第一次,鸟死了。

第二次剥夺了鸟的自由。

第三次被不法商人利用。

②原因:爱用错了地方;爱的方式不对;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有矛盾。

(3)提。

根据第二步推导出其中的“理”的过程。

这个“理”可以就是作文的中心论点(有时推导出来的中心论点不止一个,要选出最适合自己论述的一个)。

①从母女的角度:做事要讲求方法;尊重自然规律;爱有时是一种伤害;做事要注意行为与目的的关系。

②从鸟的角度:呼唤和谐美好的社会;爱我,请放我飞。

第一单元作文教学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作文教学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024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作文教学导学案学生版一、主题:中华文明之光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以《诗》《书》《礼》《易》《春秋》为文明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中华文明像一场五千年的飞奔。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先民结绳记事,文明肇始于江河之畔、莽原厚土;从甲骨文到小篆,文字统一,祖先开始书写自己的历史,中华文明得以薪火相传。

秦朝一统,大汉为族,五胡之后民族融合,终于创出光华璀璨的唐宋文化,中华文明展现出雍容辉耀的盛世气象。

元起于蒙古,清起于东北,先后融入中华文明的长河,汹涌澎湃,冲波逆折。

清末百年屈辱,世界风云激荡,古老的中华文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一步步向着更远的星辰大海奔驰。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价值、审美、政情、民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固有根本,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源泉、永恒动力。

二、素材(一)名言名句1.人皆可以为尧舜。

大意:人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

感悟:尧舜是儒家经典所描述的圣人,但是孟子并没有认为平常人达不到那种境界。

孟子认为每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就好比我们做事,要想做成一件事不在于“能与不能”,而在于“做与不做”。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大意:在逆境中生存,而在安逸中死亡。

感悟:在生活上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拿着稳定的工资,过着稳定的生活,然后安于现状,结果意志不断消磨,早早地丧失了当年的锐气。

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承受生活变动,不断地接受挫折冲击,才能变得更强大!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大意:富贵奢侈的生活不能引诱他堕落,贫困卑贱的生活不能让他设文志实战周的武力不能使他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感悟:有些人为了五斗米而折腰,对着他人溜须拍马,奴颜婢膝,这些辱没尊严的事大丈夫是不做的。

高一语文必修1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1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1导学案课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八段。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3、学习演讲的一些技能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重点】自主评点赏析,从中感受任公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的性格、气质和情感,这是教学活动的重点。

【学习难点】理解三处韵文、特别是《箜篌引》和《桃花扇》这两处韵文的演讲中表现出的任公先生的情感,从而感受任公先生的爱国热情,这是难点。

【学习方法】1、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2、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3、合作、探究、练习【学习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堂堂趣)一、明确学习目标(板书,解读)体会文中对梁启超深深的景仰、敬佩之情。

二、看书做记号(堂堂问)1、读作者,读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

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忧心如焚。

他的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总约千万余字,合编为《饮冰室文集》。

高一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五篇

高一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五篇

高一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五篇关于些人叙事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每个问题都有其不一样的魅力,但是又很难去分辨或者去抒写这样一篇文章,有时会觉得题材不新颖,但是很多同学却倾注了很多的时间与热情,却没有得到该有的成果,这是比较难受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一语文作文教案设计,让老师更容易的带领大家了解这些文章的特点。

高一语文作文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在景物描写中用两相对应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中两相对应的方法和比喻的手法。

教学难点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座山间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陋室”的意境二、作者简介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

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

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三、解题文章题目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

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暄”之意;文章的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需挂画总之,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四、理清结构第一部分:(1--8自然段)立足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3自然段)写小屋和山的关系。

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这是立足于山外,是远观,看全景。

2、(4--7自然段)写小屋和树的关系。

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更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

3、(8自然段)继续写小屋和树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是高中记叙文要有适当的虚构。

也许有人要说,这不是鼓吹让学生来虚的吗?其实高中生的认识能力,远比初中时候强,他们已不再是只会就某一具体的事件认识点滴的生活真意,而是能以较为合理的、综合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生活。

初中生可以不明白文学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的道理,可以不明白将张三的鼻子、李四的嘴巴、王二的额头、孙五的眼睛合成一个人的写法,高中生却必须明白,而且也能做到,这是对文学有深入认识的表现,也是具备了一定文学素养的体现。

高中记叙文应当可以适当虚构,也许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一句对话、瞬间情景,却可以加以想象,扩充成丰富而完整的事件;也许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却可以放到自我的生活中去抒写;也许是不同的人经历的事,却可以综合到一个人身上来表现。

只要是不违背生活去瞎编乱造,只要是具备生活的真实,把存在的、可能的、甚至希望存在的现实写出来,未尝不是对生活有深刻认识与思考的体现,未尝不是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体现,未尝不是语文功底深厚的体现。

如此,高中记叙文的事件会更有典型意义,形象会更丰富,内容会更充实,主题也将更有现实意义。

高中记叙文若做到"三味"俱佳,就算到了"火候"了,这样的文章也一定会成为同龄人中的上乘之作。

作业:记叙文写作训练。

题目:我在中成长
要求:1、写作前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人物要突出个性;3、写事件要有点波澜;4、不得套作和抄袭;5、不少于800字。

【总结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