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5.4.2细菌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4.2 细菌 教案

初中生物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细菌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的生物课程,对生物学的内容已经掌握很多了,也非 常了解生物学知识比较简单。
已经学习了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广 泛存在,对细菌有了感性的认识。这节课详细讲解细菌,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提供 比较直观、形象认识,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轻松的让学生掌握 本节课的知识。
细菌的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以及芽孢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可能会感 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通过图片展示或利用课件展示等形式,来使学生理解。
1/6
word 版
初中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2)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 (3)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2、过程与方法
重要的内容, 学生做笔记, 需要被下来。
【学习目 标二】 细菌的
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 菌。 分裂完的细菌长大以后又 能进行分裂。
形态和
结构
4/6
word 版
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初中生物
【学习目 标三】 细菌的 生殖 板书设计
细 菌
重要的内容, 学生做笔记, 需要被下来。
列文·虎克:最早发现细菌。 细菌的发现
⑴ 通过观察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 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⑵ 通过多媒体演示和教师讲解,给学生提供比较直观、形象 认识,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⑵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对科学研究勇于探索的精神,意识到讲究个人卫生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4.2 细菌》(优课)教案

【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能力目标:通过倣发酵实验和制作慢头、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交往的能力;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课程内容以教材,导学案以及相应教学视频为主要教学素材,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讨论、动手操作等环节了解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交流对细菌真菌的认识】设置目的:这节课是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第五节,范老师让同学们谈一谈当想到细菌和真菌时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从而让同学们思考人类与细菌、真菌的关系。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活动:让学生讨论说出常见食品的保存方法】设置目的:从生活出发,展示几种食品的图片,让同学们小组讨论这些食品在生活当中的保存方法,然后学生边回答范老师边板书,将几种常见的保存食品的方法呈现在了黑板上,接着质疑“这些方法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呢?”,引发同学们的讨论,最后找出大多数的方法有效是因为成功的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也有一些方法能直接将细菌和真菌杀死,环环相扣,流畅自然。
(三)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活动:展示酵母菌的发酵实验】设置目的:让学生正确理解发酵的含义。
(四)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环境保护、污水治理【活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设置目的:让学生了解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环境保护、污水治理。
课堂小结设置目的:使得学生从全局上了解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彼此间分享本节课的收获,领悟到分享的意义。
四、实践作业: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到的原理回家制作米酒。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4.2 细菌 教案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细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材通过对细菌的发现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通过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体会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在讲述细菌结构时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通过了解细菌的生殖和形成芽孢的特点,明确细菌的广泛分布,从而加深对细菌认识。
【学生情况分析】
1.八年级学生大部分生物学基础知识已学过,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本节课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大多数学生积极活跃,思维敏捷,师生互动顺畅。
3.细菌非常小看不见,教学内容抽象,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实验,必须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 尝试通过将细菌的结构特征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进一步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发现细菌的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结合观察讨论法和比较归纳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1。
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细菌的生殖方式怎样?芽孢怎样形成?芽孢是生殖细胞吗?芽孢的形成对细菌有什么意义?
2、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 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 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四、反馈检测
细菌的发现者是( )
A.罗伯特•虎克B.列文•虎克
(6) 与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菌的结构中没有,也不具有能进行光 合作用的场所
课后反思
C.路易斯•巴斯德D.沃森
2、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个体是单细胞的
B.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C.都有荚膜、鞭毛
D.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关于芽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细菌的一种休眠形式
B.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差
C.是在细菌发育的初期形成的
D.是一种生殖细胞
4、下图为细菌结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细菌
课题
第四章第 二节细菌课型Fra bibliotek新授重点
细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难点
细菌的结构特点。
主备人
审核人
生物备课组
学习目标:
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2、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
3、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一、自主学习:
1、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制作了倍的显微镜,观察了多种微小的生物,这就是。
2、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设计了一个 巧妙的实验(鹅颈烧瓶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来自 造成的。细菌不是发生的。 他还发现了、,提出保存酒和牛奶的法以及 方法。后人称他为“”。
(1)细菌的基因存在于[ ]_______所指的结构中。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2细菌 教案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一、教材分析“细菌”一节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内容。
学生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后,进一步学习作为一类单细胞原核生物的细菌,教材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和生殖三个方面介绍细菌。
首先通过列文虎克和巴斯德带领学生慢慢揭开细菌的“面纱”。
而后介绍了细菌的形态。
通过“观察与思考”,学生在认识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基础上,通过对比,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的结构,再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最后介绍细菌的生殖及适应环境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理解巴斯德鹅颈瓶实验2.描述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的主要特征3.尝试进行驳斥“自然发生说”的实验设计,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
4.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鹅颈瓶试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5.认同细菌繁殖速度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细菌的结构。
(2)细菌的生殖。
2.教学难点:(1)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2)原核生物的概念。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慢慢伸开你的手,你看到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手上有生物吗?主要是什么生物?你看到了吗?为什么看不到?督预示标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目标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说出细菌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3.认同发现细菌的过程中理性的怀疑和技术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自学梳理请同学们读课本71----74页,并回答下列问题:1.细菌具有哪些形态结构特征?2.细菌是怎样进行生殖的?小组答疑待自主学习完成以后,各小组由组长主持、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完成以下程序:1.让每个组员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讲给其他同学听。
2.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对照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纲,推选好准备在全班进行学习成果展示的问题和同学。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 5.4.2 细菌教学设计

第二节细菌
【教学目标】
1.理性思维
(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知道细菌的生殖方式。
(3)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尝试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2.生命观念
通过细菌生殖的了解,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3.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
(1)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1)比较细菌与动物、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2)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教学方法】“学案引领、合作学习”
【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着重让学生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即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等方面的特征。
本设计以生活化的情景导入,引导学生从细菌发现史获得情感的提升。
呈现丰富的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感知细菌的形态、结构。
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和归纳,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结构及细菌营养方式。
通过技能计算,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生殖的特点,最后总结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微小,易扩散;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等)。
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细菌的发现
列文虎克(荷兰)
巴斯德(法国)
二、细菌的形态
杆状、球状、螺旋状
三、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附属结构:荚膜、鞭毛
四、细菌的生殖——分裂
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
其原因吗?
讨论交流:细菌,一个
解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细菌的一些认识。
(一)细菌是如何发现的呢?
、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
巴斯德的故事告诉我们,
细菌的形态不
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
2
、观察:展示细菌结构图片。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
总结细菌的结构的特点
结合同步学习比较细菌细胞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异同点 (三):细菌的生殖
师:细菌如果找到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后,就要开始生长繁殖,那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
细菌是靠分裂繁殖产生后代的,所以繁殖速度很快。
当然了,这些情况必须是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所以我们不能给他们提供生存的条件。
但是不是只要遇到不适合的生存环境细菌就会死呢?当细菌面临不利于它生长的环境时,它们又会怎么样呢? (四):技能训练
假设你手上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从早上7点半吃完早饭后到中午12点回家吃饭时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
提问:如果长期用粘满大量细菌的手拿东西吃会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同步学习
杆菌、球菌、螺旋菌
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所以细菌的分布非常广泛。
100×29
=51200(个) 我们平时就要养成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服等卫生习惯,特别是饭前洗手,。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教案设计:5.4.2 细菌

《细菌》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熟悉细菌的主要特征、营养方式、生殖方式等2、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3、培养学生务实、严禁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难点细菌的结构特征、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教学准备PPT、图片、动画。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在老师手上有一瓶矿泉水,请问:如果老师将这瓶水放置30天后再打开会闻到什么样的气味?(臭味,非常棒!)为什么久置的水会发臭呢?实际上这都是细菌在作怪!那么,究竟什么是细菌?他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细菌》。
请同学们自行预习教材71-74页并思考:1.细菌的发现过程;2.细菌的分类;3.细菌的结构特征2、讲授新课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好的,时间到了!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细菌神秘的面纱吧!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菌的分布是很广泛的,我们的手上、书上、衣服上、甚至是空气中都有细菌的存在,但我们能看见它们吗?(不能,因为它们的个体微小,肉眼不可见)因此在17世纪后叶之前人们都不知道有细菌这一类生物的存在,直到列文虎克利用自己制作的显微镜,对一位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的牙垢观察以后,他发现了许多神奇的生物,这些神奇的生物就是?(细菌!)因此,细菌的发现者是(列文虎克,非常棒!)巴斯德实验那么,细菌究竟来自于哪里呢?我们知道久置的食物比如肉汤会自然而然地腐败变质,所以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细菌就是自然产生的!直到巴斯德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之后才推翻了这一错误观点。
那么,巴斯德的这个实验是如何进行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我们可以看见巴斯德用来盛放肉汤的容器——鹅颈瓶非常特别,瓶颈呈S形,就好像天鹅的脖颈。
实际上正是由于这种S形的瓶颈的存在,外界的细菌就不能进入到瓶内。
巴斯德将鹅颈瓶中的肉汤煮沸,这是为了?(杀死肉汤中原有的细菌)发现,煮沸以后的肉汤即使放置一年也不会变质,即没有细菌的产生。
也就是说细菌是不是自然产生的?(不是)接着巴斯德将瓶颈打碎,这样空气中的细菌就能进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习新课
细菌的发现
提出问题:水中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资料阅读:教材71-72页--细菌的发现
学生阅读完毕后回答以下问题:
1.细菌是谁发现的(注重显微镜功劳)
2.细菌是从哪里来自的,是哪个科学家证明的呢?他是如何证明的?
总结细菌的发现史
巴斯德实验
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细菌的结构。
2. 参考课本P73(细菌结构示意图),利用课桌的材料制作出细菌的结构模型
3. 细菌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是怎样获取营养的?你认为细菌可能的获得营养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总结:同学们根据动植物的营养方式,推测出了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说明你们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都很强。
细菌的繁殖提出问题:细菌也是生命,它是如何繁殖的呢?
视频展示细菌的繁殖
假设,环境适宜时,细菌每30分钟声生殖一代,这时,你手上有100个,4小时后细菌的数目是多少?
总结:我虽然不能告诉你一个细菌有多重,但是我可以确定的是:2.23007451×1043个的细菌的重量大约和4000个地球差不多,有就是说:理论上讲,如果你手上有1个细菌,两天后它能变成4000个地球那么多。
这种情况为什么没有出现哪?
洗手的肥皂和洗涤剂都可以杀死细菌,甚至只是用流水冲洗也可以减少很多细菌。
但是洗完手以后,手上的细菌是不是都杀死了呢?我们来看看细菌对付恶劣环境的方法。
1芽孢有什么作用呢?
2、芽孢是细菌细胞里的结构吗?
芽孢的抵抗恶劣环境的本事可能高得出乎我们的想象。
有一个真实的事情:
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1967年,美国宇航局向月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并且在月球表面进行了软着陆,卫星上携带了一台电视摄像机,为科学家拍摄了很多影像。
两年半后,美国的阿波罗12号飞船到达了月球,宇航员把这台摄像机带了回来。
科学家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把摄像机的一小块塑料隔离板放在营养液中,几小时后用显微镜观察,在培养液中发现了一串串链球菌。
链球菌25分钟繁殖一代,据此科学家们可以推算出,至少有一个链球菌生活在这个摄像机上。
在人类登上月球以前,这个链球菌竟然在月球那么严酷的物理环境下不吃不喝生活了两年半!我们不得不佩服细菌的生活能力呀!
三、课堂小结
1.细菌的发现者:列文虎克
2.细菌的形态:微小,需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
3.细菌的一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
5.细胞的生殖:分裂生殖
四、随堂检测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是怎样获取营养的?你认为细菌可能的获得营养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宝典习题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