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在胸痛中心建设中的角色与定位

合集下载

胸痛抢救室的岗位流程

胸痛抢救室的岗位流程

胸痛抢救室的岗位流程Working in the emergency room can be both exciting and challenging. As a nurse or medical professional in the chest pain unit, it is crucial to follow a strict protocol to ensure the best care for patients experiencing chest pain. Upon arrival, the first step is to quickly assess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perform a thorough physical examination.工作在急诊室可以是令人兴奋和具有挑战性的。

作为胸痛抢救室的护士或医务人员,遵循严格的流程对于确保对于正在经历胸痛的患者提供最佳护理至关重要。

抵达后,第一步是迅速评估患者的状况并进行彻底的身体检查。

In cases of chest pain, time is of the essence, as it could be a symptom of a serious medical emergency such as a heart attack.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act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The next step is to gather the patient's medical history, including any past cardiac issues or risk factors for heart disease. This information is vital in determining the appropriate course of action and treatment for the patient.在胸痛的情况下,时间至关重要,因为它可能是严重的医疗急救情况的症状,如心脏病发作。

重庆市三甲医院-急诊抢救-急诊分诊护士在胸痛中心的作用

重庆市三甲医院-急诊抢救-急诊分诊护士在胸痛中心的作用

急诊分诊护士在胸痛中心的作用作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胸痛的发生有很多原因,有些严重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鉴于此,如何快速鉴别诊断和规范胸痛治疗,降低胸痛患者死亡率便是胸痛中心成立的初衷。

1.(一)胸痛中心的概念及意义胸痛中心的建设是为了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高效和规范的诊疗系统,常见的高危急性胸痛疾病有(AMI)、主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三大类。

胸痛中心包括120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心外科、胸外科、影像科、检验科、消化科和呼吸科等相关专业科室。

胸痛中心的目标是规范和提高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诊疗流程和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医疗降低胸痛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胸痛中心首先要缩短从首次医疗接触胸痛患者(FMC)至血管再通治疗的时间,其次要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再次就诊和再住院次数改善患者医疗流程的效率、医疗质量和就诊满意度,现今我院所设立的胸痛中心主要诊疗指标是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而定的。

同时要鉴别诊断,肺动脉栓塞等。

胸痛中心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衡量AMI患者救治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与以往传统AMI(胸痛疾病)住院救治方案相比,胸痛中心采用了快速、规范化诊治流程和一系列严格的医疗。

(二)分诊护士的要求预捡分诊需要护士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应变能力,根据国家和辽宁省相关文件,分诊护士应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取得护师以上资格。

急诊第一关放在了分诊护士身上,如何“一眼辩轻重”。

急诊预检分诊将患者按照病情分为濒危、危重、急症和非急症4级,按照“预检分诊、危重优先”原则安排就诊,第一、二级患者安排在红区侯诊处置时间分别为立即、10分钟5%安排就诊。

三级患者安排在黄区候诊,90%在30分钟内安排就诊,四级安排在绿区,80%在4小时内完成救治。

仅仅一个胸痛的症状。

都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和张力性气胸,只有分诊是个简短的临床评价过程,对于三级以上患者需要每15分钟重新评估一次,视病情及时间调整分级,分诊护士不仅要临床经验,还要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成为急诊接诊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是第一指挥者。

急诊护士在“三大中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急诊护士在“三大中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多学科协作
急诊科
重要组成部分
胸痛中心
建设要求 服务要求
• 设置胸痛急诊绿色通道。设立胸痛诊室、急诊
抢救室、胸痛留观室等功能区域,并在功能区域 配备相应诊疗及抢救设备、设施及药品。 • 分诊区有规范的胸痛分诊流程图,指引分诊护 士在初步评估后将患者分流到胸痛诊室、急诊抢
• 急诊科护士、医师或其它急诊检验人
服务要求
• 具备脑血管介入诊疗资质的
专业技术人员及经过专业培训
的卒中护理团队。 •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 与本地区120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具有对转运至本中
心的脑血管病急诊患者进行有效接收、及时分诊和处置 的能力。
从患者急诊入院评估至静脉溶
栓治疗的实施过程不应超过60 分钟。
“三大中心”
早期确定性治疗 资源整合 团队协作
胸痛中心
ACS
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
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
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
救治延迟则导致 致死致残率增加
成为急性胸痛患者需要鉴别诊断的重要疾病
胸痛中心
对于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致命性胸 痛,国际上越来越强调缩短从发病到获得专业性
国际急性
胸痛救治 现状
救治的时间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
员能熟练掌握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的 方法,确保能在20分钟内获得检测结果。 • 制订相应流程,急诊科及心内科相关 人员熟悉流程及相关联络机制 • 门药、门球时间30、90分钟
救室、胸痛留观室或导管室等不同急诊区域。
胸痛中心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创伤中心
创伤死亡已成为我国第5位死因
35岁以下居民第1位死因
卒中中心
我国每10个脑卒中患者中有7个为缺血性脑卒中

胸痛中心工作总结百度

胸痛中心工作总结百度

胸痛中心工作总结百度
胸痛中心工作总结。

胸痛中心是医院内专门负责处理胸痛患者的部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这个中心工作的医护人员需要具备高超的医疗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首先,胸痛中心需要建立完善的诊疗流程。

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迅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胸痛中心还应当建立快速通道,确保急性胸痛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其次,胸痛中心需要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设施。

例如,心电图机、血氧仪、血液检测仪等设备都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胸痛中心还应当建立起与其他科室的良好合作关系,以便能够及时进行心脏导管手术、介入治疗等复杂的治疗操作。

此外,胸痛中心的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他们应当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培训班,不断学习最新的医疗知识和技术,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水平。

同时,医护人员还应当注重团队合作,共同商讨、研究疑难病例,以便能够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总的来说,胸痛中心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具备高超的医疗技能、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设施,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够为胸痛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规范化胸痛中心护理队伍建设探讨护理在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

规范化胸痛中心护理队伍建设探讨护理在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

规范化胸痛中心护理队伍建设探讨护理在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摘要:目的:对当前胸痛中心护理工作进行规范化后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研究将本胸痛中心的80例患者纳入到本次的对比实验中,根据胸痛中心规范化中心建设时间的前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胸痛中心护理工作中需对护理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规范化,从而改善当前护理质量和急救效果。

关键词:胸痛中心;护理队伍;规范化;建设引言:胸痛中心是当前临床治疗中的重要场所,也是非常关键的团队,可以在短时间内为急诊胸痛患者提供快速的急救通道。

胸痛中心的建设可以有效的将患者的就诊时间进行虽短,从而有效的提升其治疗效果,更好的降低患者的死亡几率,促进患者康复速度[1]。

但是在胸痛中心患者的治疗期间,其治疗效果和预后都和护理工作水平有着直接的关联,这就要求胸痛中心对护理工作进行不断的强化和规范化,从而提升当前胸痛中心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以及预后。

本文就优化护理在胸痛中心的应用疗效进行分析,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胸痛患者,以胸痛中心规范化中心建设时间的先后顺序作为分组依据,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31岁和66岁,平均年龄为(42.32±7.59)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4∶16,年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30岁和68岁,平均年龄为(42.73±7.16)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流程和急救方式,胸痛中心建设后收治的40例患者采用的是规范化中心建设,具体内容如下:①首先需要成立相关胸痛治疗小组。

胸痛中心建设:急诊科应该承担的任务

胸痛中心建设:急诊科应该承担的任务

胸痛中心建设:急诊科应该承担的任务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症状之一,病因种类繁多、严重程度悬殊较大、预后与疼痛程度并不总是呈平行关系,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高危胸痛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PTE)、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张力性气胸等;低危胸痛包括胃食管反流病、肋软骨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根据美国数据统计,美国每年约500万患者因胸痛就诊于急诊科,其中50%患者呼叫了医疗急救,每年因针对胸痛的检查费用超过80亿美元,平均每人花费1600美元。

我国目前缺乏具体流行病学数据,而胸痛人群终生发生率为24.6%,若如此估算,我国胸痛患者基数非常庞大。

根据过往的临床调查发现,所有胸痛患者中,约20%为心源性胸痛,而在较大的医疗中心,心源性胸痛患者比例可占所有胸痛就诊的30%~60%。

心源性胸痛、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高危胸痛致死致残率高(ACS占居民疾病死因20%,介入治疗每延迟30分钟急性心梗病死率增加7.5%;主动脉夹层有效救治每延迟1小时,病死率增加一个百分点),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

鉴别一些低危胸痛所产生的相关费用也极大占用了有限的医疗资源。

因此,及时准确鉴别STEMI这类高危胸痛患者并科学选择治疗方案是胸痛中心的核心任务。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胸痛患者就诊偏晚,治疗时机延后,多数患者丧失最佳治疗时间窗,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缺乏有效沟通......因此,遵循“早期评估、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的方针,推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急救关口前移,构建新型急救体系,已成为改善我国胸痛救治现状的关键。

以“大急诊”理念为依托,努力建设“院前移动胸痛中心工作站、胸痛门诊、胸痛病房、重症监护室以及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的胸痛中心模式,将为胸痛救治提供最有效的医疗平台。

1981年,全球第一家胸痛中心在美国巴尔地摩St.ANGLE医院建立,至今美国胸痛中心已发展到5000余家。

急诊分诊在“胸痛中心”中重要作用的临床研究

急诊分诊在“胸痛中心”中重要作用的临床研究

急诊分诊在“胸痛中心”中重要作用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讨论急诊分诊在“胸痛中心”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现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胸痛患者64例,将2016年7-12月就诊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1-6月就诊的32例患者做为实验组,对两组医护理人员心电图识别的能力、对胸痛患者分诊准确率、患者在急诊科停留的时间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和分析,观察急诊分诊在胸痛中心的重要作用。

结果:实验组护士的对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心电图识别的能力、在急诊科停留的时间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诊分诊在“胸痛中心”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分诊的准确率,还能够减少患者在急诊停留的时间,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急诊;分诊;胸痛中心胸痛中心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念,而急诊分诊作为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道关口,它直接决定了胸痛患者在急诊将得到何种程度和级别的医疗服务及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急性胸痛救治规范流程,提高急诊护士分诊能力,从而提高护士对胸痛患者分诊的准确性,有效的缩短胸痛患者就诊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以验证急诊分诊在“胸痛中心”的重要作用,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现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胸痛患者64例,将2016年7-12月就诊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1-6月就诊的36例患者做为实验组,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8.5±5.6)岁;实验组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1.5±6.8)岁,两组患者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①年龄≥14 周岁;②非创伤性胸痛患者;③主诉急性胸痛,胸痛发作到就诊时间为15分钟 - 2 周;④语言理解正常者。

63医院急救-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建设急诊护士的作用

63医院急救-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建设急诊护士的作用
Lancet. 2014; 383(9913): 245-255
卒中中心简介 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远超缺血性心脏病,位居世界前列
(脑卒中造成的DALY损失率-缺血性心脏病造成的DALY损失率)/总 DALY损失率的地理分布
胸痛中心简介
•时间就是心肌! •心肌就是生命!
全球第一家CPC于1981年在美国巴尔地摩 St.ANGLE医院建立,至今美国已经发展到 5000余家,其中900余家已经通过认证
胸痛中心简介
英、法、加、澳、德国等在医院内设立“胸 痛中心”,其中德国总体水平处于国际领先
认证体系:
①美国:SCPC,从国内走向国际认证 ②德国CPU认证 ③中国认证体系
CPC成立二年
中国胸痛中心提供
CPC成立三年
胸痛中心简介
胸痛中心简介
胸痛中心简介
发病 救护车 急诊科 导管室 ICU CCU
多学科协作
(Multidisciplinary Teamwork、MDT)
2
卒中中心简介
卒中中心简介
•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
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
115 89 81
CPC成立一年 CPC成立二年 CPC成立三年
中国胸痛中心提供
指南标准 90分钟
D2B趋势
胸痛中心简介
胸痛中心显著降低STEMI院内死亡率
胸痛中心成立前后死亡率变化
12.00
10.9
10.00
8.00
6.00
合计
4.11
4.00
3.55
2.9
2.00
0.00
CPC成立前
CPC成立一年
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建设急诊 护士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诊正确率:60%
90%
02
首份心电图的时间:30分钟
6分钟
03
抽血出结果时间:60分钟
18分钟
04
急诊停留时间:2-3小时
30分钟
结束语
作为胸痛中心建设的前哨,急诊科护理人员应该清楚 的认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不断的完善和 提高自己,努力在胸痛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9
谢谢您的聆听
15分钟
口服阿司匹林300mg、波立维300mg/替格瑞洛180mg 15分钟
心肌酶检查出结果
20分钟
溶栓/急诊PCI手术知情同意
启动导管室
20分钟
准备转运物品、人员
25分钟
专人护送患者到导管室/CCU
30分钟
指导家属完成办理入院手续工作
30分钟
签名
评价
胸痛护理临床路径表
急性胸痛患者时间轴是质量控制的基础
胸痛中心简介
多学科合作
患者、社会、医院全员
1.早期 快速准 确的诊

2.危险 评估恰 当的治

3.正确 分流减 少误诊
4.科学 救治改 善预后
全员参与 全程管理
如何最大限度的缩短总缺血时间
急诊救治环节在胸痛中心建设中占重要地位
急诊 护士
急诊护士的角色和地位
院前急救
前哨识别、安全运转
急诊分诊
急诊护士在胸痛中心建设中的角色与定位
Emergency Department
*******人民医院
胸痛疾病说明
主要是以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为主,具有时间依赖性,延误救治致残率和死亡率将大大增加。
ACS
01 再灌注:1h-1.6% 6h - 6%
AAD
02 每小时11%
高危 胸痛
PTE
03 早期≥15%
2019-4-4
急诊护士是主要操作执行人,也是时间节点记录的主要责任人,
护理队伍素质决定了时间节点记录和数据库的质量
持续质量改进


01流程优化,形成急诊胸痛救治护
质 量
持续 改进
理临床路径
改 进
加强 培训
02加强急诊护理人员胸痛救治能力培训


分析
恒 的
改进
03定期召开急诊科内胸痛典型病例分析会


优化流程
加强胸痛救治能力培训
时间(30分钟) 到达导管室
目标:入门到球囊扩张时间≤50分钟
注:上述时间要求是最大限度,必须低于此时限(广州总医院2017年第三季度质量分析会调整后标准)
时间节点管理集束化
急诊胸痛患者护理临床路径实施表(时间 2017年 月 日 时 分)
姓名 性别:男/女 年龄 ID号 来院方式:自行/救护车
处理项目:
张力性气胸
04 尽早救治
急性心肌梗死后打通堵塞血管时间与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心肌坏死的关系
黄金救治时间窗:发病后120分钟内
如何最大限度缩短总缺血时间
胸痛中心简介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成立于2011年3月27日,是国内第一家规范化运作的胸痛中心, 2012年通过美国胸痛协会的国际认证,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指定为国内胸痛中心建设 的示范基地。
急诊分诊
规范的分诊流程 衔接急救流程 启动时间节点管理
规范的分诊流程
分诊岗位和分诊护士至关重要
胸痛救治全程时间跟踪管理
发病时间 呼救时间 首份ECG时间 首次医疗接触
接到呼叫时间 处理呼叫时间 发出指令时间
出车时间 到达现场时间 首份ECG时间 静脉开通时间 给药时间 离开现场时间 到达医院时间
急诊分诊
胸痛症状及分类、心电图 识别、标准化分诊
EICU
高危胸痛诊断及鉴别诊断、 各类心血管急症急救、溶 栓治疗
院前急救
高危胸痛识别、心电图传输、 生命支持、心肺复苏、安全 转运
急诊护士能力要求
专科的对接
院前绕行、远程会诊、 辅助科室协调、术前准 备
定期召开胸痛病例分析及质量改进会议
取得成就
01
进门时间
进门-ECG时间 ECG-决策时间 进门-溶栓时间 进入导管室时间
进门球囊打开时间
时间节点管理
1. 分诊护士立即接诊 2. 佩戴时间管理腕表 3. 通知胸痛中心 4. 给氧、12导联心电图检查 5. 通知值班医生接诊病人
1. 心内科完成远程会诊 2. 急诊/心内科医师初步知情同意 3. 负荷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4. 启动导管室
早期识别 指挥分流
急诊抢救
快速处置、积极抢救
急诊 护士
急诊护士在胸痛救治的角色和定位
患者第一接触者 分诊:快速诊疗第一关 时钟统一和时间点管理 流程优化 临床路径表实施 关键诊疗措施的执行者
急诊护理队伍—胸痛中心的核心团队
首次医疗接触(FMC)第一人
救护车到达病发现场
病人自行来院运患者至导管室
时间(5分钟)
时间(0分钟)
时间(10分钟)
时间(15分钟) 时间(20分钟)
时间(25分钟)
到达急诊科
1. 急诊医师判读心电图并 上传心电图 2. 电话通知心内科会诊 3. 有指征者抽血检查心肌 标志物、BNP、D-二聚体
1. 转运前准备:移动监 护、除颤设备、吸氧 2. 建立静脉通路、备皮 等术前准备
典型病例讨论会—时间节点管理为核心
数据库和时间节点记录的要求
• FMC时建档; • 岗位负责制、前瞻性实时记录,边做边记; • 避免:做完再记,回顾性记录不准确; • 记录方式选择:直接在线上填写,实时监控设备,pad, 移动电脑; • 伴随纸质版最常用。
胸痛救治相关的诊疗环节
FMC分诊 建档 首份心电图 抽血、治疗方案执行 电话联络 护送与交接
规定时间
执行时间
接诊、询问病史、明确胸痛、挂号
2分钟
胸痛“一键式”启动、建档
3分钟
吸氧、心电监护(扁鹊飞救)
5分钟
床边心电图检查
8分钟
建立外周通道
10分钟
静脉采血查:心梗五项、血常规、凝血四项、电解质7 10分钟 项、PCT、血糖、血酮、肝功能8项、肾功能8项
通知心内科医生会诊
10分钟
心内科医生到急诊科会诊或远程会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