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建设方案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
胸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临床上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就诊原因是胸痛。
胸痛中心的建设对于提高胸痛患者的诊疗效率、降低误诊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将有力推动我国胸痛诊疗水平的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建设目标。
1. 提高胸痛患者的就诊体验,缩短患者等待时间;2. 构建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提高诊断准确率;3.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对胸痛患者的诊疗水平;4. 建立胸痛患者数据库,为临床研究提供支持。
三、建设内容。
1. 诊疗设备更新。
建设中国胸痛中心需要配备先进的诊疗设备,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MRI等设备,以提高对胸痛患者的诊断能力。
2. 专业医护团队建设。
组建由心内科、急诊科、心外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组成的医护团队,实现全方位、多学科的诊疗模式。
3. 诊疗流程优化。
优化胸痛患者的就诊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诊效率。
4. 建立胸痛患者数据库。
建立胸痛患者数据库,收集并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胸痛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支持。
四、建设步骤。
1. 确立建设规划。
成立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工作组,明确建设目标、内容和时间节点。
2. 设备采购与更新。
根据建设规划,对诊疗设备进行采购和更新,确保设备的先进性和完备性。
3. 人员培训与团队建设。
组织医护人员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诊疗水平,同时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4. 流程优化与数据库建设。
优化胸痛患者的就诊流程,建立胸痛患者数据库,为诊疗工作提供支持。
五、建设效果评估。
建设完成后,对中国胸痛中心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患者就诊体验、诊断准确率、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六、建设保障。
建设中国胸痛中心需要充分的资金、政策和人力保障,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共同支持和配合。
七、结语。
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为胸痛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区域胸痛中心建设

目的
一、为加快推进xxx胸痛中心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辖区内协同救治网络,加强xxx各医疗机构
胸痛中心的质量控制管理,引导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规范化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打通急性高危胸 痛病人救治的第一公里及最后一公里,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 院接受最佳治疗,制定本实施方案。
培训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组织实施全市胸痛中心示范基地管理;承担全市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必备知识技术的 推广培训,协助开展防治药物的政策研究、使用监测和临床评价,探索防治结合服务模式。制定对 乡镇卫生院心血管疾病的帮扶、培训工作。
工作制度
(一)工作情况报送制度
• 根据总体方案和要求,琼海市各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等胸痛中心单元每月向 办公室报送各项工作推进情况,总结工作成果和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措施,对 下阶段工作提出计划和安排。工作专班以周报形式向领导小组报送工作推进情况。
(四)重视科普宣传
• 全市各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在推进胸痛中心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心血管系统慢 性病防治的全民教育,利用传统媒体,自媒体、新媒体系统宣传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加强急性胸痛 早期识别、救治和相关慢病防控的健康知识宣教,提高群众自我防控意识。
谢谢聆听
组织架构与工作职责
(二)专家组成员:
• 工作职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技术方案、规范标准、考核指标和操作流程;定期进行 建设质量控制检查,出具报告,提出整改意见;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公众科普宣传。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质控组
工作职责:负责全市心血管中心体系的质控方案制定;质控平台的更新;组织质控专家体系建设,培训、 考核、聘用质控专家;建立规范的质控检查流程;负责开展全市心血管防治中心质控工作,并指导各基层 卫生院建立规范的质控管理体系。
胸痛中心建设策划书3篇

胸痛中心建设策划书3篇篇一胸痛中心建设策划书一、项目背景胸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能涉及多种严重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
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胸痛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胸痛患者的救治存在诸多问题,如诊断不及时、治疗不规范、转诊流程不畅等。
因此,建立胸痛中心,优化胸痛患者的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项目目标1. 建立规范化的胸痛中心,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水平和效率。
2. 优化胸痛患者的救治流程,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诊断准确性。
3. 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提高胸痛患者的转诊效率。
4. 开展胸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对胸痛的认识和自我救治能力。
三、项目内容1. 胸痛中心的建设成立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胸痛中心的建设和管理。
完善胸痛中心的基础设施,包括诊室、检查室、导管室等。
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急救药品,提高救治能力。
2. 胸痛患者的救治流程优化制定胸痛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和时间要求。
建立胸痛患者的优先就诊机制,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建立转诊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效率。
3. 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的建立与周边医院建立协作关系,签订协同救治协议。
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指导。
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协同救治能力。
4. 胸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培训开展胸痛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胸痛的认识和自我救治能力。
举办胸痛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急救能力。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完成胸痛中心的规划和设计,包括选址、装修、设备采购等。
2. 第二阶段:完成胸痛中心的人员培训和认证,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
3. 第三阶段:开始胸痛患者的救治工作,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
五、项目预算1. 基础设施建设:[X]万元2. 医疗设备采购:[X]万元3. 人员培训和认证:[X]万元4. 健康教育和培训:[X]万元5. 其他费用:[X]万元六、项目预期效果1. 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效率和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医院胸痛中心构建的工作实施方案

医院胸痛中心构建的工作实施方案1. 项目背景胸痛中心的建设旨在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胸痛中心的建设是医院提升急救能力、优化诊疗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
2. 工作目标- 建立完善的胸痛中心诊疗流程和制度。
- 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
-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3. 工作内容3.1 组织架构- 设立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胸痛中心建设的规划和实施。
- 设立胸痛中心医疗团队,包括心内科、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的专业人员。
3.2 诊疗流程- 建立胸痛患者的快速诊断和治疗流程,包括急诊科的急性胸痛患者筛查、心内科的确诊和治疗等。
- 建立胸痛患者的转运流程,确保胸痛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治。
3.3 技术支持- 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高胸痛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 建立胸痛患者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优化诊疗流程。
3.4 培训和宣传- 对医疗人员进行胸痛中心的诊疗流程和技术培训。
- 开展公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胸痛的认知和急救能力。
4. 工作计划- 2023内完成胸痛中心的组织架构建设,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
- 2023内完成胸痛中心的诊疗流程建设,确保胸痛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 2023内完成胸痛中心的技术支持建设,提高胸痛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 持续进行胸痛中心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公众的急救能力。
5. 预期成果- 建立完善的胸痛中心诊疗流程和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 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
- 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公众的急救能力。
6. 评估与反馈- 定期对胸痛中心的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 建立反馈机制,收集医疗人员和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持续优化工作流程。
以上就是医院胸痛中心构建的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胸痛中心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
实施方案:医院胸痛中心建设

实施方案:医院胸痛中心建设1. 项目背景胸痛中心的建设旨在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医疗质量。
胸痛中心的建设是医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举措。
2. 建设目标1. 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胸痛中心应具备完善的诊断设备和技术,能够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明确病因,为治疗提供依据。
2. 提供高效的治疗:胸痛中心应具备完善的治疗流程和制度,能够为胸痛患者提供高效的治疗,降低死亡率。
3. 提升医疗质量:胸痛中心应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
3. 实施方案3.1 组织架构1. 设立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胸痛中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2. 设立胸痛中心医疗小组,负责具体的医疗工作,包括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
3. 设立胸痛中心护理小组,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
4. 设立胸痛中心科研小组,负责相关的科研工作,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3.2 设备配置1. 心电图机:用于胸痛患者的初步诊断,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心脏疾病。
2. 心脏超声机:用于进一步诊断心脏疾病,能够清晰地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
3. 放射性检查设备:如CT、MRI等,用于检查心脏血管疾病。
4. 紧急抢救设备:如心脏除颤仪、呼吸机等,用于胸痛患者的紧急抢救。
3.3 技术培训1. 对医疗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对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2. 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对胸痛患者的护理能力。
3. 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3.4 质量控制1. 制定完善的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医疗和护理工作的质量。
2. 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 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4. 项目进度安排1. 第1-3个月:进行组织架构建设,设备采购和安装,人员招聘和培训。
2. 第4-6个月:开展科研工作,完善技术方案,进行内部试运行。
3. 第7-12个月:正式运行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胸痛中心建设策划书3篇

胸痛中心建设策划书3篇篇一《胸痛中心建设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胸痛作为其重要的症状表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建立胸痛中心可以优化胸痛患者的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和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二、项目目标1. 建立高效、规范的胸痛中心运作模式。
2. 缩短胸痛患者从发病到有效治疗的时间。
3. 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预后质量。
4. 加强与相关科室和医疗机构的协作与沟通。
三、项目实施步骤1. 组建胸痛中心团队包括心内科、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等相关专业人员,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2. 制定胸痛中心工作流程和制度规范胸痛患者的接诊、诊断、治疗、转运等环节,确保流程顺畅、高效。
3. 人员培训对胸痛中心团队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胸痛的诊断、治疗、急救技能等,提高团队的专业水平。
4. 设备和技术支持配备必要的检查设备和治疗手段,如心电图机、心肌标志物检测仪、介入治疗设备等,确保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 建立胸痛患者绿色通道优化挂号、缴费、检查、治疗等环节,确保胸痛患者能够得到优先处理。
6. 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建立胸痛患者的转诊机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胸痛患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7. 宣传和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宣传胸痛的相关知识和胸痛中心的作用,提高公众对胸痛的认识和自救能力。
四、项目评估1. 定期对胸痛中心的工作流程和救治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工作流程和制度。
五、项目预算1. 人员培训费用。
2. 设备购置和维护费用。
3. 宣传和教育费用。
4. 其他相关费用。
六、项目时间表[具体列出项目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七、风险与应对措施1. 可能存在人员配合不默契的风险,加强团队培训和沟通。
2. 设备故障风险,建立设备维护和应急预案。
3. 患者数量波动风险,合理安排资源,做好应对准备。
篇二《胸痛中心建设策划书》一、项目背景胸痛是一种常见且可能危及生命的症状,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项目方案:医院胸痛中心的建设

项目方案:医院胸痛中心的建设背景胸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是心脏疾病等严重疾病的先兆。
为了提高对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我们计划在医院内建设一个专门的胸痛中心。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高效、专业的胸痛中心,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服务,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方案1. 设立专门的胸痛中心在医院内划定一块区域,专门用于胸痛中心的建设。
该区域应包括以下功能区域:- 接待区: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等候环境,并指引他们到相应的诊疗区域。
- 诊疗区域:包括接诊区、检查区、治疗区等,用于完成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流程。
- 医生办公区:提供医生进行会诊和病例讨论的场所。
2. 配备专业设备和工具为了满足诊断和治疗的需求,胸痛中心应配备以下专业设备和工具:- 心电图机、血压计等基础设备:用于收集患者基本生命体征数据。
- 血液检测设备:用于检测血液中的生化指标,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
- 放射影像设备:如X光机、CT扫描仪等,用于获取胸部影像资料。
- 心脏监护设备:用于对患者进行心脏监测,提供即时的心电图和心率数据。
- 心脏血管介入设备:用于进行心脏血管介入手术等治疗操作。
3. 建立专家团队组建一支由心脏内科医生、心脏外科医生、心电图技师、护士等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
他们应具备相关胸痛诊断和治疗经验,并进行定期培训,以保持专业素养。
4. 制定标准化诊疗流程制定胸痛中心的标准化诊疗流程,确保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到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流程应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操作规范,并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与协作。
5. 提供教育和宣传通过开展胸痛中心的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胸痛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引导患者及时就医,并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和预防措施。
6. 进行数据统计和研究建立胸痛中心的数据统计和研究机制,追踪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不断改进诊疗方案,提高胸痛中心的整体水平。
预期效果通过建设胸痛中心,我们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提高对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胸痛中心建设策划书3篇

胸痛中心建设策划书3篇篇一胸痛中心建设策划书一、项目背景胸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能是多种严重疾病的表现,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
这些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胸痛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胸痛中心是为了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效率和质量,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而建立的一种医疗模式。
它通过优化流程、整合资源、规范诊疗等措施,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二、项目目标1. 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胸痛中心,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2. 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3. 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三、项目计划1. 组织架构:成立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和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2. 人员培训: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胸痛中心建设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包括胸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和介入治疗、心肺复苏等。
3. 流程优化:优化胸痛患者的就诊流程,包括预检分诊、挂号、检查、诊断、治疗等环节,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4. 设备配置:按照胸痛中心建设的要求,配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和急救药品,如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溶栓药物等。
5. 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胸痛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患者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6. 质量控制:建立胸痛中心质量控制体系,对胸痛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估,持续改进质量。
7. 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宣传胸痛中心的建设和胸痛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救能力。
四、项目预算1. 人员培训费用:预计[X]万元。
2. 流程优化费用:预计[X]万元。
3. 设备配置费用:预计[X]万元。
4. 信息系统建设费用:预计[X]万元。
5. 质量控制费用:预计[X]万元。
6. 宣传教育费用:预计[X]万元。
7. 其他费用:预计[X]万元。
五、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1. 人员培训效果不佳:加强培训管理,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和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康市中心医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关于印发《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总院各科室、各分院:现将《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落实。
安康市中心医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月7日安康市中心医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2015年10月10日,安康市卫生局同意在我院建设安康市胸痛中心。
为做好此项工作,按照中国胸痛中心认证评分细则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医院通过胸痛中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
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二、建设目标到2016年底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三、组织管理(一)成立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委员会,具体人员组成及职责如下:顾问:袁建国鲁海文尚玉主任委员:茹甫毅副主任委员:张军康许真委员:(排名不分先后)吴双有韩正文郭紫康王小梅詹先萍李力谢召峰杨晓翠张小康汪显琪任晖沈桂冬陈进业周和平吴荣鹏荆成宝杨帆(皮肤)李江李永琴赵德随张明杨永湘张健冯军鄢邦仲朱亚男方晓蕾李芳武涛主任委员职责: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可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保证胸痛中心正常有效运行。
委员会职责如下:1.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
2.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医院预算。
3.制定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并监督实施。
4.制定培训方案、计划,并监督实施。
5.定期评估建设效果,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
6.确定考核指标,制定考核标准,定期组织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并监督奖惩兑现。
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科技大楼三楼,办公室主任由张晓林兼任、副主任由陈进业同志担任,负责胸痛中心组织实施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设立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协调员以及各专业组,具体人员安排和分组如下:1.医疗总监:沈桂冬2.医疗副总监:任晖陈进业郭紫康汪显琪3.胸痛中心协调员:张晓林陈进业4.院前急救组组长:郭紫康副组长:马艳丽成员:院前急救小组全体医护人员5.急诊组组长:汪显琪成员:急诊内科全体医护人员6.冠脉介入组第一组组长:任晖成员:心内科一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第二组组长:沈桂冬成员:心内科二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第三组组长:陈进业成员:心内科三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筹建中)7.动脉瘤夹层组组长:沈桂冬成员:陈进业郑时康朱亚男孙朝阳丁红8.肺血管栓塞组组长:谢召峰副组长李力成员:刘发俊郑时康高天林孙朝阳周坤9.气胸组第一组组长:张小康成员:心胸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第二组组长:鄢邦仲成员:急诊外科全体医护人员10.重症医学组组长:李江成员: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四、实施步骤(一)建制立规阶段(2016年1月)任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培训计划、质量控制标准、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方案等运行和管理机制。
(二)宣教培训阶段(2016年2月)任务:在院内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开展分层次的培训,达到应知应会;在院外针对不同的对象(包括不能开展PCI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社区群众等)开展相应的宣教,使其了解胸痛救治的相关知识,引导患者选择正确的就医途径。
(三)实施改进阶段(2016年3-7月)任务:正式实施有关管理办法,执行工作流程,积极采取措施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四)申请评审阶段(2016年8月)自我评价后申请国家胸痛中心组织初次认证评审验收。
(五)整改提高阶段(2016年9-12月)针对评审验收提出的整改要求落实整改,争取通过评审。
五、工作要求建设胸痛中心的目的是不断优化工作流程,规范急性胸痛患者诊疗行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危重症死亡率,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也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现我院功能定位向急危重症疑难患者救治转变的一项重要工作。
全体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决服从胸痛中心委员会的领导,团结协作,克难奋进,认真落实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委员会办公室反馈,以便医院及时修正完善。
附件:1.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总监职责2.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协调员职责3.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质量控制制度4.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5.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典型病例分析会制度6.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质量分析会制度7.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流程改进及质量监控制度8.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时间节点定义9.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值班制度10.安康市中心医院急性胸痛患者会诊制度11.安康市中心医院导管室的管理制度12.安康市中心医院CT室工作制度13.安康市中心医院运动心电图质量管理制度14.安康市中心医院功能科心脏彩超室规章制度15.安康市中心医院超声心动图室危急值报告制度16.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数据库管理规范17.安康市中心医院建设胸痛中心全院培训计划18.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培训计划19.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社区培训计划备注:上述制度、规范、计划均为试行,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订。
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总监职责1. 全面负责胸痛中心技术方面和日常行政管理,直接对胸痛中心委员会负责。
2. 主持制定胸痛中心的发展战略和计划、各类培训计划和方案。
3. 负责技术队伍建设和管理,包括会诊制度的制定、培训队伍的训练和管理。
4. 负责胸痛中心的急诊及院前急救工作、与120的协同工作,加强与各学科合作,提供技术支持。
5. 主持制定并组织实施胸痛中心的各类工作流程、目标和计划。
6. 负责联合例会的组织工作,定期组织检查落实情况。
及时向委员会和其他科室反馈信息。
7. 定期进行技术分析和质量分析工作,主持典型病例讨论会和质量分析会,制定改进措施。
8. 参与制定与胸痛中心“关键因素”有关的战略规划、实施及财政预算。
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协调员职责1.全面协调胸痛中心技术方面和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对胸痛中心委员会负责。
2.协调主持制定胸痛中心的发展战略和计划、各类培训计划和方案3.协调总监负责技术队伍建设和管理,包括会诊制度制定、培训队伍的训练和管理。
4.协助负责胸痛中心的急诊及院前急救工作、与120的协同工作,加强与各学科合作,提供技术支持。
5.协助主持制定并组织实施胸痛中心的各类工作流程、目标和计划。
6.协助负责联合例会的组织工作,定期组织检查落实情况。
及时向委员会和其他科室反馈信息。
7.定期进行技术分析和质量分析工作,协助主持典型病例讨论会和质量分析会,制定改进措施。
8.参与制定与胸痛中心“关键因素”有关的战略规划、实施及财政预算。
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质量控制制度为进一步促进胸痛中心的运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通过有效缩短院前急救时间,院内延误时间。
进一步挽救患者生命,胸痛中心制定质量控制制度。
质量控制组组长:张军康质量控制组副组长:李力成员:鲁海沈桂冬任晖陈进业郭紫康张晓林汪显琪巩洁孙朝阳李静任晓丽1.质量控制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
2.质量检测指标:首份心电图时间<10min首次肌钙蛋白时间抽血时间<10分钟,出报告时间<20分钟导管室激活时间<30分钟患者到达大门时间到球囊扩张时间<90分钟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上述指标力争于2016年底全面达标。
3.每季度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
附件四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急性胸痛起病急,进展快。
误诊率和死亡率高,其相关的致命性疾病疾病有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和张力性气胸等。
为做好急性胸痛的诊疗工作,改进工作质量和流程,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共同配合才能做好胸痛中心的工作,为协调好各个部门和单位的工作,现制定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
1. 会议时间:胸痛中心工作会议每月举行一次,时间为每月的最后周的星期一下午15:00举行(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2. 会议地点:安康市中心医院第一会议室3. 参加人员:胸痛中心委员会领导、技术总监、协助科室负责人、有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协调员、急救医疗体系、基层医院领导或急诊及心血管内科负责人、急诊科和心内科相关医护人员等(可根据议题决定参会人员)4. 联合例会讨论内容(1)讨论本季度急性胸痛病例救治情况(2)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成功及失败的典型病例分析(3)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科间协调情况。
(4)工作质量的改进和流程的修改。
(5)中心培训情况及下一步计划。
(6)胸痛网络点发展、培训及运行情况。
附件五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典型病例分析会制度典型病例分析会是提高胸痛中心工作质量的最有效的工作形式之一。
在质量分析会中发现宏观问题,再将存在问题的典型病例挑选出来作为剖析的对象,将所有与执行胸痛中心的流程相关的人员集中进行讨论和分析。
为此,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为病例分析会制定典型病例分析会制度。
1.会议时间:与胸痛中心质量分析会一起举行2.会议地点:安康市中心医院第一会议室3.参加人员:胸痛中心技术总监、有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协调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急救医疗体系、急诊科和心内科相关医护人员、胸痛中心的质量控制和数据管理人员等。
4.病例分析会流程:(1)会议由胸痛中心总监支持(2)质量控制人员汇报上次病例分析会以来胸痛中心的阶段性数据分析结果(3)典型病例介绍:由指定医生介绍典型病例的诊疗过程和相关客观资料,最后展示时间轴。
(4)相关责任人就时间轴的延误环节进行解释和说明,共同分析、讨论延误的原因是属于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因素所致。
(5)病例小结(6)总结:对本阶段的典型病例进行概括性归纳,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并对胸痛中心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质量分析会制度质量分析会是胸痛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是通过对胸痛中心运行过程中的阶段性数据分析,肯定取得的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制定改进的措施。
为此,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制定质量分析会的相应制度。
1. 会议时间:胸痛中心工作会议每两月一次。
2. 会议地点:安康市中心医院第一会议室3. 参加人员:胸痛中心技术总监、有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协调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急救医疗体系、急诊科和心内科相关医护人员、胸痛中心的质量控制和数据管理人员。
4. 质量分析会讨论内容(1)讨论本季度急性胸痛病例救治情况,如胸痛急救总人数、各疾病分类人数、救治成功率、死亡率等。
(2)总结STEMI患者的平均D-to-B时间、FMC-to-B时间、各类指标达标率、平均住院日、经济效益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