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北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考试要点及应对策略(石家庄21中李翠香)汇编

合集下载

2015年河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5年河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5年河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2015年河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2015河北中考语文试卷变化较大,打破了延续多年的试卷结构,虽是小小的变化,却足以让人感觉到在新的高考政策之下,中考已经开始变化的趋势。

如果我们站在时代的着眼点上来看试卷,会有更分清晰的发现。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的分值必然增加的问题。

这部分分值增加在哪里?一是传统文化的内容,二是阅读的内容。

这两个方面是培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最基本的方面,以前的考试,虽然也在积极努力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很明显,效果并不佳。

很多题都可以依靠“填鸭式”的机械补充法得到分数。

语文中考的改革必须要在这一点上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才能指导未来的语文教学。

也就是说不注重语文素养单纯靠做题来提升语文成绩的做法必须改变了。

这在今年的语文中考卷中直接表现。

一、增加了对“对联”这一文学样式的赏析。

虽然是对内容的赏析,但是也可看到其变化的意图。

对于极少接触传统文学样式的现阶段中学生来说,对联无疑使一个极好的切入点。

第一,对联在生活中常见,尤其是春联与我们民族的古老传统过年关系密切。

这侧重于语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二,对联可考察的内容很多,从平仄规律到词性短语的对偶到上下联语义的关联,无不是我们汉语的伟大创造,是千年岁月沉淀下来对培养孩子语文素养极其重要的一种形式。

可以说,对联考察可难可易。

而今年的试卷,作为初次尝试,选择了“从内容方面”“简要赏析”,应该讲是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认知的,偏于容易的考察。

题虽陌生,得分却并不很难。

第三,这道题的出现彰显了汉语的独特性,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此题的指向性也很明显。

未来的考题中出现此类内容应该在意料之中。

二、诗词鉴赏题一改过去一首诗的格局,改为同一作者两首诗的对比阅读,而且考题中没有出现诸如作者、朝代、释义这样的基础常识题,全部变为理解赏析题。

也就意味着,对诗词的理解和审美成为主要的考察内容,单纯死记硬背的方法已经不足以应对考试。

河北省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分析及复习建议

河北省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分析及复习建议

河北省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分析及复习建议作者:卢莉芹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5年第01期摘要:通过对近五年河北省中考文言文试题的分析,发现考查的特点与方向,据此提出复习的相应建议:按照《考试说明》全面复习课内文言文,加强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实词、虚词、句意理解抓住“积累”“语境”;简答题要注意“看清要求”、“抓关键句”,要“有全文意识”,要“推敲语言”。

关键词: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复习建议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3-0052-04一、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与特点文言文阅读是河北省中考语文科的重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评价建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列出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具体内容是: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河北省近五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内容梳理如表(见下页)所示。

通过观察、比较考题可以发现文言文阅读考查如下特点:1.内容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紧扣《考试说明》。

2.涉及的课外内容越来越多,分值越来越高。

2010年课内、课外内容分值仅为9: 5,2014年已达5∶10。

3.实词、虚词使用和句子理解为必考项,分值占50%以上。

4.2012年考课内句子断句,2014年考课外句子断句,课外“白文断句”是考试趋势。

5.从2010年开始考文言虚词,分别考了“于”“与”“而”“之”等,这些词语的意义、用法多样,使用率较高。

河北省2015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十六 议论文阅读

河北省2015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十六 议论文阅读

考点二:理解论据 1.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指经过 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 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议论文中,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 、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答题格式: 本文(段) 的论点是 ________, 这里所列举的 ________属(事实或道理 ) 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________。 2.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一般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区分起来比较容易。而引用名人的言论与名人的事 例要区分开来 ,并不那么容易,引用名人的言论来证明论点的是道理论据; 引用名人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是事实论据。 3.分析论据的作用 论据的作用,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或批驳错误的观点。论据的作用分别是: 答题格式:①道理论据:运用________这一道理论据,论证了________论点,增 加论据的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②事实论据:运用________这一事实论据(事实要高度概括),真实有力地论证了 ________论点(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化)。 ③用事实或道理作对比的论据从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使正确的 观点(作者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考点三:品味语言 1.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1)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语言准确、严密表现为: 概念使用准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 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2)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语言概括性、简洁性表 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因其目的是以理服人,不 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语言鲜明生动表 现为: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式和特殊句式,增强语 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2.词语考点题型检索 (1)某个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格式:不能+词语起修饰、限制作用+紧扣论点和分论点答出词语 在文中含义+去掉的后果+准确周密(逻辑性强、形象生动)。

2015中考语文_议论文_阅读答题技巧(适用)

2015中考语文_议论文_阅读答题技巧(适用)

2015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考点归纳:1.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3.考查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4.辨别论证方法.论证方式.或论证角度。

5.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探究品析。

6.根据文意从自己阅读和生活积累中列举事实论据.或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二.题型分析: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经常出现的位置是:标题.开头.结尾(2)文章第二段:如果第一段列举生活的种种现象.就可能在第二段出现论点。

(3)文章中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就是论点。

(4)文章有分论点出现.没有中心论点.要把分论点进行整合.自己概括中心论点。

但这种情况在中考中很少出现。

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我们可以用四步“解题技巧”来进行解题:首先在原文中找到这个词语.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所指代的内容.这类题基本都在这个词语的前面而不远处出现.回答一般可以直接摘抄原文.有时也需针对题干进行概括、删改等加工。

例子:“霍金是一个神话.残疾人和科学巨人两种身份特征在他身上合为一体.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

这样的功绩和一个高度残疾的人联系在一起.确实能给人极大的震撼。

”这段话中加点的“这样的功绩”指代什么?答:“这样的功绩”指代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

3.指出下列语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1)道理论证:通过引用X的话,充分有力证明Y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举例论证:通过举X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证明Y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3)比喻论证:把X比作Y.证明Z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通过X与Y对比,鲜明、有力的证明Z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河北省2015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河北省2015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河北省2015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科学素质是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是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

在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公民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国计民生和生活品质的直接因素。

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在当前是一个紧迫任务。

2011年,日本发生的9.0级强地震引发核泄漏事故,在我国公众中掀起了一场抢购食盐风波,这场风波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无独有偶, 2007年广东和海南等地“吃了得香蕉黄叶病的香蕉会得癌症”的谣传传闻满天飞,致使香蕉价格不正常地大幅下跌,蕉农损失惨重。

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公民科学素质不高显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公民科学素质不高显然是一个重要因素,这凸显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紧迫性。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讲求科学思维,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公民科学素质是可以测量的,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通过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获得在“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三方面都达标的公民比例。

201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预计2015年将超过5%。

但是,这个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据中国科普研究所预测,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应超过10%,才能有效支撑创新型科技人力资源的产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可见,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13.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3分)14.选文第二段运用了两个事例,删去一个好不好?请说出理由。

(3分)15.从选文来看,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有哪些?【参考答案】13.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紧迫任务。

14.不好,本段的两个事例论证了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紧迫性,删去后不能充分的论证中心论点。

吐槽2015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

吐槽2015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万岁吐槽无罪纵有遗憾开心面对吐槽2015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魏县西康町中学樊海仲今天费尽心思从网上下载来2015年河北省的中语文试题,可以说这是作为初三老师对试卷“庐山真面目”的殷切渴望。

虽然扫描版的试题很模糊,但依然如获至宝,最终阅毕全卷后感觉今年的语文试题确实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和往年相比,整套试卷难度有所降低,特别明显的是开放性试题有所增加,如此而为我想命题人就是为了突出语文的“活”,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大语文观”,“活学活用”语文,启示我们只有做踏实钻研而且有悟性、有灵性的老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

凡此种种,命题人的良苦用心,眷眷深意尽含其中,这些我懂。

不过在此我不想用太多的赞誉之词去评价试卷,因为近几天一定会有大批专家学者型的人物对试卷用最华美的语言来评头品足,而且一定会用到课程标准中的最新理念、时髦词汇,或者回顾过去,纵向比较发展变化中的河北语文试题是多么多么趋于完美、走向辉煌,或者面向全国,横向比较咱大河北的语文试题是多么多么独占鳌头、傲视群雄。

至于作为一个一线语文老师的我,只想吐槽几句,阅卷前先睹为快,而现在不吐不快!吐槽一:默写可以这么考?诗词默写只考一首《游山西村》,而且是人教版初中教材没有的篇目!你不要说我不看课标、不读考试说明,我知道《游山西村》是中考篇目,而且也知道往年就考过它,在此我只想说34首诗,就这么一首是我们人教版修订后给删掉的,我不道删去的具体原因,可能是小学人教版就涉及过此诗?哎,这帮孩子们小学时候学的不是人教版好不好!即使小学学过,我们备考复习的时候还需要把这首诗再抄到中学课本上好不好!河北省并行的其它几种初中语文教材应该有《游山西村》吧?如果这样对我们学人教版语文的公平吗,合理吗?34首就这首书上没有,对不起!我就考它,考定了!我就看你语文老师引领对了没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出神入化,神出鬼没,俺服了!退一步讲,你依纲据本可以考它,那咱多考一首好不好哦?问下为什么34首古诗只考一首?学生们劳心费力、昏天黑地背那么多诗歌就只考一个,这让诗词一首一首过关的学生情何以堪,把错别字一个一个纠正的老师置于何地?亲,别给解释说诗词阅读考了两首,这样课内诗词比重不小了,可那考的是阅读理解,它与默写这个基本功是两码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个可以有!可惜这个真没有!吐槽二:应用文可以这么考?堂堂学校文学社写一个《征文启事》竟然有四处不当,你们真是丢人丢大发啦!这什么破文学社,还玩文学?简直就是文学在玩人,而且是玩死人的节奏!这则启事是社长大人写的还是指导老师写的?你给我出来,我保证揍不死你!当然俺也明白,这是命题人的杰作,人家故意为之,只为考倒学生!考倒一片,掌声不断,伙计们来点掌声伴奏一下!谁都知道“量不过三”,一个小小的《征文启事》你竟然四处不当,而且每一处不当都貌似“风过无痕”、“瞒天过海”,你就不能温馨提醒下学生它有格式错误、错别字、病句什么的吗?应用文从去年试卷就开始涉及,俺知道它重要,生活中用处广泛嘛,可你也不能胡扯出这么多的不当来啊!设置错误两三处即可,点到为止即可,是不是呢?吐槽三:阅读可以这么考?阅读大题一共有五个,你们五兄弟给我依次站好,看你们一个个那奇形怪状、不伦不类的样儿!咳咳,让为师狠狠地批你!大师兄“记叙文阅读”,你给我出来!什么《寒冷的冬夜》,这么老的文章你从哪来的?貌似一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出土文章,我就是说你老古董,不说你经典范儿咋地呀!待俺定神细看(其实就是望眼欲穿,鄙人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还好我有“百度搜索”这双慧眼),你不就是作家靳以的《冬晚》改编来的吗?你觉得你有七十二变,为师就不认识你了吗?一读文章就觉得寒气袭人,哦,我明白了命题人一定是怕夏天中考的孩子们中暑啦,吹点阴风给学生降温一下,高明啊真是高明!我只想说这让坐在考场上已经胆战心惊的考生感到“凄神寒骨”好不好!还有车夫,幸好我们读过《骆驼祥子》,知道这是一个旧社会的苦力职业,否则的话这拉车的我真不知道从哪里穿越过来的,人家高考试卷出的是在高速路上开着豪车飞驰还打着电话,你这是给人力车夫讨价还价最终还没有出发,中考高考两重天,命题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作者靳以,何许人也?恕我才疏学浅,俺对这人真的知之甚少,就连百度百科也惜墨如金。

河北中考语文如何应对答题技巧

河北中考语文如何应对答题技巧

河北中考语文如何应对答题技巧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

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

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语文如何应对答题技巧的内容。

在淡化语法教学的今天,显然是要求考生能用简单的语法知识修改文章。

在古诗文部分,新增加了“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一项,提示我们:今年中考对于古诗文能力的考查已由单纯的识记、理解层次提升到了分析、欣赏层次。

现代文阅读部分,新增了体验感悟,赏析品味的考查内容,也是对考生阅读能力考查标准的提升,这一部分应成为备考的应对重点。

文言文阅读仍是对课内重点篇章进行考查,但主观题比重将增加。

写作部分可能会一大一小两个作文。

小作文的考查应注重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及作文修改的训练。

灵活应对各种题型“积累与运用”、“文言阅读”两部分,复习时要依纲扣本。

课内50篇古诗文,既要篇篇背得准确、熟练,又要强化理解,多角度、多侧面地发掘名句所蕴含的哲理、所表达的感情、所描绘的形象和画面。

名句积累的题目中,大多数题目并非简单地出上句,让考生填下句,而是提供一种语言环境,考生记得准、理解得对,才能准确无误地填好。

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常有学生错答:“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是因为没有区别开两句诗的侧重点。

前者侧重写忧国忧民之情;后者书舍己为人之志。

复习中,可将古诗文整理分类,分为“壮志抱负”、“战争场面”、“爱国忧民”、“亲情乡愁”、“自然风光”、“蕴含哲理”等篇目,以加强理解和记忆。

课内文言文阅读题目不是照搬课本内容,同样需要考生能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如2004年中考试卷第12题: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13题,选文字里行间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目越出越活,对考生应对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议论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河大版).

议论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河大版).

议论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 (河大版紧紧联系河北中考分析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考题类型统观河北省历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考题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字词。

主要考查字词的音、形,侧重于 3500个常用字,复习时对常见的、易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

2.寻找或提炼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在形式上, 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 二看开头, 三看结尾, 四看中间,五自己归纳。

但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

3.概括作者思路。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答题时应对各段内容进行准确概括和巧妙串联。

语言表述为: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 再用…… 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

4.论证方法。

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查:1辨析论证方法。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语言表述为:①举例论证: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

②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 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③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

④比喻论证: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 使论证浅显易懂, 易被接受。

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 答题时要找全。

5.补充论据。

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要求补写出能够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①补充事实论据时, 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 概括叙述, 紧扣论点。

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 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

②补充道理论据时,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

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6.分析关键词语、句子或语段的含义及作用。

答这类题时一要联系文章内容, 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要结合语境, 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考查方式
以主观题为主,大部分是简答 题。也许会有填空、判断题。 重点考查归纳中心论点,梳理 论证思路,把握论证的方法和作用, 能创造性的阅读和个性化的表达。
四、历年题型
及应对策略
考点及题型
中心论点 各种论据
论证方法
议论文
论证思路
语言特点
拓展题型
1、提取(概括)论点。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寂寞出学问》2014年)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011年) 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2008年) 文章第④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2分) (《谈“忍”》2007年)
3、分析论证方法
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 作用?(《读书杂谈》鲁迅2009年) 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3分) (《心系一处》2005年) 文章第④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 么?(4分)(《学会谅解》2004年) 文章第④⑤两段运用了 、 的论证方法。(2分) (2003年) 文章第③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 。(2分) (《大力弘扬奋斗精神》2001年) 文章第②段论述了所谓“天才”、“神童”的可悲后果 后,紧接着在第③段列举了牛顿等人勤学成才的事例。简 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3分)(《才能来自 勤奋学习》2000年)
2、论据特征,补充论据。
选文在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上各有什么特点?
(4分)(《寂寞出学问》2014年)
请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3分) (无题 2011年) 根据你对文章第②段中“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 的窥伺”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3分)
(《谈“忍”》2007年)
请你再举出一个“心系一处”并获得事业成功的 例子。(3分)(《心系一处》2005年)
二、命题角度
• 在注重文本知识考查的同时,逻辑思辨能力 和探究性试题的设置将会增加比重,且非常注重 与学生个性品质、生活实际的联系,命题角度越 来越多样化。 • 传统考题:议论文三要素的辨析与运用,有信 息的筛选,有语句语段之间逻辑关系的判断,有 论据的补充等。 • 创新考点:议论文的内容、结构、思路等方 面的质疑与解答能力,对作者的观点、看法进行 筛选、提取、概括、探究、质疑的能力。

1、提取(概括)论点。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无题 2003年)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无题 2002年)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分) (《大力弘扬奋斗精神》2001年)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 (2分)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2000年)
突破方法
论题与论点。 论点的表达方式。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 是完整陈述,一般不用修辞和疑问句。 中心论点的位置:题目;开头就提出论点; 出现在篇末;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对 论点的表述不是很集中,概括出来。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 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3、分析论证方法。 事实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道理论证:充分有力地论证了... 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论证了...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的论证了... 注意:看清楚论证的是论点还是分论 点,还是论证方法前后的总结性句子。
4、理清论证思路。
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分) (2011年) 在下面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 选文第①段点明读书的话题,第②段主要阐 述 ,第③段阐述嗜好的读书,第④段就 爱看书的青年读书提出了 的建议。 (《读书杂谈》鲁迅 2009年) 请根据选文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 容。(3分) 选文第①段先针对 的现象,提 出中心论点;接着以 为例,论证了 的观点。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2008年)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心系一处”?(2分) (《心系一处》2005年) 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 (2分)(《学会谅解》2004年)
2、论据特征,补充论据。
请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一个“无私奉献”的典型事 例。(2分)(2003年)选文第④段中写道:“鲁 迅对青年,对革命,向来是十分大方、慷慨的。” 请举一个鲁迅对青年,对革命大方、慷慨的具体事 例。(3分)(2002年) 文章第②段中说,所谓“天才”和“神童”由于 不注意后天的勤奋学习,“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 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请你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2分)(2000年) 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 习”的名言警句。(限于选文以外)(3分)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2000年) 上述补充题都是先提出具体要求,然后让考 生“举出”“补写”典型事例或名言警句的。
突破方法:
论据的作用都是为了证明论点。补充论据 要紧扣论点,事实要典型、有说服力,引用 名言要精辟。 事实论据的角度: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 古今中外;名人事例和普通人事例;从职业 (文学家、科学家、军事家)。 补充事实论据:真实、典型、充分、概括。 格式:人+事(与论点密切相关)+简短评 价 补充道理论据:包括名言警句、民间谚语、 诗文名句,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引用要完整 准确,不可断章取义,不可张冠李戴。
议论文复习导图
素材选取 命题角度
考查方式
议论文
历年题型
应对策略
题型预测
他山之石
一、选取素材
选文走向课外成为定势。“得法于课内, 运用于课外”已成命题的共识。 内容上侧重有人文色彩的文章,接近学 生实际生活。 选材大多关注正确的人生态度、高尚的 人格、良好的习惯等。注重人文关怀,能给 人启迪和警醒,对学生进行人格、品质、心 理、读书、惜时、节约、安全的方面教育的 议论短文。
河北省中考命题趋势
(议论文论事明理,有极强的时代感。 议论文阅读能给人以警示,引导学生有 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2000 年至今,01、02、03、04、05、07、 08、09、11、14年都考查了议论文。 分值在13分上下。议论文阅读中材料的 阅读难度较大,但设题难度不大。(虽 然2014年考过议论文,到时再2015年 的复习备考中仍然不能忽视对议论文的 复习。)
河北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 考试要点及应对策略
石家庄市第二十一中学 李翠香
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对初中生阅读议论文 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 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 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 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 出判断。”这是教学的要求,也是 考试命题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