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中物理课件必修二:宇宙航行1
合集下载
宇宙航行—【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教学课件

2.第二宇宙速度 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使之能够克服地球的引力,永远离开地球所需的最小发 射速度,其大小为11.2 km/s.当发射速度7.9 km/s<v0<11.2 km/s时,物体绕地球运行 的轨迹是椭圆,且在轨道不同点速度大小一般不同. 3.第三宇宙速度 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使之能够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外的最小发 射速度,其大小为16.7 km/s.
图2 (2)因为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所以地心必
定是卫星圆轨道的圆心.
宇宙航行—【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 理必修 第二册 课件
宇宙航行—【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 理必修 第二册 课件
2.近地卫星 (1)v1=7.9 km/s;T=2vπ1R≈85 min. (2)7.9 km/s和85 min分别是人造地球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线速度和最小周期. 3.同步卫星 (1)“同步”的含义就是和地面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其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 (2)特点 ①定周期:所有同步卫星周期均为T=24 h. ②定轨道:同步卫星轨道必须在地球赤道的正上方,运转方向必须跟地球自转方 向一致,即由西向东.
知识深化 1.第一宇宙速度 (1)两个表达式
思路一: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 GMRm2 =mvR2得 v=
GM R
思路二:重力提供向心力,由 mg=mvR2得 v= gR
(2)含义 ①近地卫星的圆轨道运行速度,大小为7.9 km/s,也是卫星圆轨道的最大运行速度. ②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比向低轨道发射卫星困难,需要更 多能量.
引力
提供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即
Gmm地 R2
=mvR2,可得
v=
Gm地 R.
高中物理必修二--宇宙航行1ppt课件

万有引力提供天体或人造卫星的向心力.
29
作业:
1.P44问题与练习2、3 2.课外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编写相关论文。 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的历
程及取得的重大成果。
30
( 3 )大于7.9km/s小于11.2km/s,卫星将沿椭圆轨 道绕地球运行,地心即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
9
思考: 若地球质量未知,而知道地球表面的
重力加速度 g=9.8m/s2,地球半R=6400km, 能否求出第一宇宙速度?
解:在地面附近,重力提供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
心力
v gR 9.86.4106m/ s
1
敦煌飞天的壁画
嫦 娥 奔 2月
外国人的 “飞天”梦
3
前置学习:
1.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 2.行星运动向心力的来源?
4
问题情景 3.小球从同一高度做平抛运动,随初速度的 增大,轨迹将如何变化?
v0
若抛出物体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物体 将会怎样?
5
牛顿的思考与设想:
在1687年出版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地球同步卫星的离地面高度h
G
Mm (R h)2
4 2
m T2
(R h)
h 3.6107 m 5.6R
结论: 地球同步卫星必须发 射在赤道正上方的固定高 度,并且以固定的速度环 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23
小结:同步轨道卫星通信
相对地面静止
周期T=24 h 轨道高度h=? h 3.6107 m 5.6R 定点在赤道正上方 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相同(自西向东)
1.巡航——卫星的环绕运动
• 线速度 v1>v2=v3>v4
29
作业:
1.P44问题与练习2、3 2.课外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编写相关论文。 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的历
程及取得的重大成果。
30
( 3 )大于7.9km/s小于11.2km/s,卫星将沿椭圆轨 道绕地球运行,地心即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
9
思考: 若地球质量未知,而知道地球表面的
重力加速度 g=9.8m/s2,地球半R=6400km, 能否求出第一宇宙速度?
解:在地面附近,重力提供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
心力
v gR 9.86.4106m/ s
1
敦煌飞天的壁画
嫦 娥 奔 2月
外国人的 “飞天”梦
3
前置学习:
1.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 2.行星运动向心力的来源?
4
问题情景 3.小球从同一高度做平抛运动,随初速度的 增大,轨迹将如何变化?
v0
若抛出物体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物体 将会怎样?
5
牛顿的思考与设想:
在1687年出版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地球同步卫星的离地面高度h
G
Mm (R h)2
4 2
m T2
(R h)
h 3.6107 m 5.6R
结论: 地球同步卫星必须发 射在赤道正上方的固定高 度,并且以固定的速度环 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23
小结:同步轨道卫星通信
相对地面静止
周期T=24 h 轨道高度h=? h 3.6107 m 5.6R 定点在赤道正上方 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相同(自西向东)
1.巡航——卫星的环绕运动
• 线速度 v1>v2=v3>v4
宇宙航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教学课件1

则在该星球上发射人造卫星的速度至少为:v2=3v1=23.7 km/s.
宇宙航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 册课件1
五、载从航天与宇宙探索
1957 年 10 月 4 日,世界上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1961 年 4月 12 日,前苏联首 先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 “东方一号”,尤里.加加林成为 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A.ωA=ωC<ωB
B.TA=TC<TB C.vA=vC<vB D.aA=aC>aB
宇宙航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 册课件1
宇宙航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 册课件1
解析 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故TA=TC,ωA=ωC,由v=ωr及a=ω2r得 vC>vA,aC>aA
GMm 对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 r 2
宇宙航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 册课件1
宇宙航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 册课件1
如今,人们的通信手段越来越多样,加强了世界 的联系。要保证稳定通畅的通讯,需要同步卫星 进行信号的传递!
宇宙航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 册课件1
宇宙航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 册课件1
手机等便携设备的导航定位功 能已经非常全面,要实现精确 的导航,同步卫星发挥了极大 的作用
宇宙航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 册课件1
第4节 宇宙航行
宇宙航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 册课件1
【学习目标】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理解卫星的运行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4.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规律
【新课教学】 嫦 娥 奔 月
思考1:以平抛为例,生活
1969 年 7 月 16 日 ,美国阿波罗11 号飞船第一次成功 完成登月任务,阿 姆斯特朗成为了首 次踏上月球的人
7.4 宇宙航行(课件)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课件
02. 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 天员加加林进入了东方一号 载人飞船。火箭点火起飞, 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历时 108 min,然后重返大气 层,安全降落在地面,铸就 了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丰碑。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课件
03. 人类登月成功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课件
2.是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
G
Mm r2
v2 m
r
04. 第二宇宙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课件
理论研究指出,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 如果速度大于 7.9 km/s,又小于 11.2 km/s,它绕地球运行的轨迹就不是圆, 而是椭圆。当飞行器的速度等于或大于 11.2 km/s 时,它就会克服地球的引力, 永远离开地球。我们把 11.2 km/s叫作 第二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课件
第七章:第4节 宇宙航行
CONTENT
目录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课件
宇宙速度
人类航天探索历程
常见的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的参数
01. 新课引入
从嫦娥奔月到万 户飞天,从阿波 罗11号登月到天 问一号的火星之 旅,人类一直在 为“飞天”梦想 努力着。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课件
02. 新课引入
近地卫星
同步卫星 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
(r1、ω1、v1、a1) (r2、ω2、v2、a2) 物体(r3、ω3、v3、a3)
向心力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减去重力
轨道半径
r2>r3=r1
由Gm 地 m=mω2r, r2
角速度 得ω=
Gm r3
地,故ω1>ω2
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
高一物理必修二课件宇宙航行

火箭发射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发射准备
包括火箭的检查、测试、加注推进剂 等步骤。
飞行过程
在飞行过程中,火箭需要经历大气层 内的气动加热、振动等环境考验,同 时要进行姿态调整、轨道修正等操作
。
点火升空
火箭点火后,推力逐渐增大,火箭开 始升空。
影响因素
火箭发射的成功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如天气条件、发射场设施、火 箭本身的性能和质量等。
生命保障系统
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包 括温度、湿度、气压和氧 气等。
防护措施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 少宇宙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
营养物质供应
确保充足的食物和水供应 ,满足人体基本需求。
太空生活对人类的影响与适应
生理影响
太空环境会对人体的骨骼、肌肉 、心血管等系统产生影响,需要
采取相应的锻炼和康复措施。
宇宙航行的意义
宇宙航行对于人类认识宇宙、拓展生存空间、推动科技 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宇宙航行,人类可以深 入了解宇宙的奥秘,探索外星生命,寻找新的资源和能 源,以及发展新的科技和产业。
宇宙航行的历史与发展
01
早期的宇宙航行探索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早期的宇宙航行探索
包括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空、发射无人探测器等。
心理影响
长期孤独、封闭的环境可能导致 心理压力增加,需要心理支持和
辅导。
适应策略
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和选拔,提 高宇航员的身心素质,增强对太 空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加强 地面模拟训练,提高应对突发情
况的能力。
05
宇宙探索与科学研究
天文观测与宇宙探索的意义
揭示宇宙起源和演化
通过观测遥远星系、星团和宇宙微波 背景辐射等,可以了解宇宙的形成、 演化和结构。
高一物理6.5《宇宙航行》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2)

速度,也叫做地面附近的环绕速度。
②即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运行速度,
③也是最小发射速度;
训练1:
利用所学知识,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另一表达式v=
2019/6/11
• 解:在地球表面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则
•
= mg
•
•
即 mg =
•
•
7.9km/s卫星的运动将会怎样呢?
2019/6/11
• 2.第二宇宙速度
• 大小:v=11.2km/s
• 意义:以这个速度发射,物体刚好能克服地球的引力作用, 永远的离开地球而绕太阳运动。也叫地面附近的逃逸速度。
• 3.第三宇宙速度
• 大小:v=16.7km/s
• 意义:以这个速度发射,物体刚好能摆脱太阳引力的束缚 而飞到太阳系以外。
2019/6/11
二、宇宙速度
探究1:
抛出速度至少为多大,物体才不会落回地面而绕地 球做圆周运动呢?
• 已知地球和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和 m,物体到 地心的距离为r,求物体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速 度v?
• 理论基础: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2019/6/11
• 解: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
•
故
=
• 由此解出v =
2019/6/11
• 训练2: •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 7.9km/s ,它是人造地球卫星
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如 果卫星的发射速度 小于 第一宇宙速度,卫星将落到地面而不 能绕地球运转;等于 这个速度卫星刚好能在地球表面附近做匀 速圆周运动;如果 大于 这个速度,卫星将沿椭圆轨道绕地球 运行,地心就成为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
《宇宙航行》物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课件

我们从受力和运动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对 卫星的引力提供向心力,即:F引=Fn
设地球的质量为M,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质量为m, 速度为v,它到地心的距离为r
由:G
Mm r2
mv2 r
解得:
v
GM r
若是近地卫星,飞行高度(卫星所在位置距地面的距离)
为 h =100~200km,地球半径R = 6400km,可认为在“地面附近”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进入太 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
➢2017年发射了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入 轨后与天宫二号空间站进行自动交会对 接等3 次交会对接及多项实验。
作业及反馈
• 1.阅读教材 • 2.下载并完成课后作业
The end.谢谢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 号将人类送上了月球
➢ 我国的航天成就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中国航天 员杨利伟进入太空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发 射成功
➢2011 年 9 月 29 日 天 宫 一 号 发 射 升 空 , 11月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对接
角速度一定: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ω= 2π = 7.3×10-5 rad/s 。 T
速率一定:
即v =3.1km/s
例 2015年12月29日,“高分四号”卫星升空。这是我国“高分”专项 首颗高轨道、高分辨率的光学遥感卫星,也是世界上空间分辨率很高、 幅宽很大的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下列关于“高分四号”地球同步
r
➢ 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发射速度 指被发射物体离开地面时的速度 运行速度 指卫星在稳定的轨道上绕地球转动的线速度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对 卫星的引力提供向心力,即:F引=Fn
设地球的质量为M,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质量为m, 速度为v,它到地心的距离为r
由:G
Mm r2
mv2 r
解得:
v
GM r
若是近地卫星,飞行高度(卫星所在位置距地面的距离)
为 h =100~200km,地球半径R = 6400km,可认为在“地面附近”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进入太 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
➢2017年发射了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入 轨后与天宫二号空间站进行自动交会对 接等3 次交会对接及多项实验。
作业及反馈
• 1.阅读教材 • 2.下载并完成课后作业
The end.谢谢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 号将人类送上了月球
➢ 我国的航天成就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中国航天 员杨利伟进入太空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发 射成功
➢2011 年 9 月 29 日 天 宫 一 号 发 射 升 空 , 11月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对接
角速度一定: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ω= 2π = 7.3×10-5 rad/s 。 T
速率一定:
即v =3.1km/s
例 2015年12月29日,“高分四号”卫星升空。这是我国“高分”专项 首颗高轨道、高分辨率的光学遥感卫星,也是世界上空间分辨率很高、 幅宽很大的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下列关于“高分四号”地球同步
r
➢ 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发射速度 指被发射物体离开地面时的速度 运行速度 指卫星在稳定的轨道上绕地球转动的线速度
【高中物理】宇宙航行(第1课时)课件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环绕速度(也叫运行速度或绕行速度):是指卫星在进 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当卫星“贴着” 地面运行时,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注意:卫星的实际环绕速度一定小于发射速度
v发射
v运
行
讨论交流:将卫星送入低
轨道和高轨道所需的发射
速度哪一个更大?哪一个
更容易?为什么?
1
2
3
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时, 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发射 高轨道卫星比发射低轨道卫星困难,原因是发射高 轨道卫星时火箭要克服地球对它的引力做更多的功。
北
赤道平面
南
4.人造卫星的分类:
按轨道分类:极地卫星、赤道卫星、一般轨道卫星
按用途分类: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预警卫星等
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
通信卫星
侦察卫星 预警侦察卫星
通信卫星
技术实验卫星
技术卫星
资源观测卫星
资源观测卫星
科学探测卫星
太空望远镜
5、人造卫星的两个速度
(1)发射速度:指被发射物在地面附近离开发射装置时的初 速度,并且一旦发射后就再无能量补充,被发射物仅依靠自己 的初动能克服地球引力上升一定的高度,进入运动轨道.
时的发射速度,是卫星获得相对地面的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的
合速度,所以赤道上自西向东发射卫星,可以节省一定的能量。
(5)当发射速度大于7.9km/s 时: ① 若7.9km/s<V发<11.2km/s,但环绕速度V运<7.9km/s ,卫星仍 绕地球运行,但径迹是椭圆,地球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②若 11.2km/s≤V发<16.7km/s卫星脱离地球的束缚而围绕太阳 运行,成为太阳系的一颗“小行星”。 ③若 V>16.7km/s,卫星脱离太阳的吸引,而成为自由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得: v Rg
3
v 6.4 10 9.8 7.9 10 (m / s)
这就是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 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最低发射速度,叫 做第一宇宙速度。
任务二 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7.9km/s 它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 周运动所必须具备的最小速度。 ★如果卫星的发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卫 星将落到地面而不能绕地球运转; ★等于这个速度卫星刚好能在地球表面附近作 匀速圆周运动; ★如果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卫星 将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地心就成为椭圆轨道的 一个焦点。 zxxk
1、回顾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 宙速度。
任务一 知识回顾
1、计算天体质量的方法? zxxk
2、解决天体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任务二 宇宙速度
思考:以多大的速度抛出物体,它才会环绕地 球表面运动,不会落下来?
物体贴近地球表面时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mM v2 G 2 mg m R R
2典型例题: 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1/81,半径 约为地球半径的1/4,地球上第一 宇宙速度约为7.9km/s,则月球上第 一宇宙速度为多少? zxxk
答案:1.76km/s
设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分别是v1、v2、v3,则 ( ) D A v1 =7.9 km/s,7.9 km/s< v2 ≤11.2km/s, 11.2km/s< v3 ≤16.7km/s B7.9 km/s≤ v1 <11.2km/s, v2 =11.2 km/s ,11.2km/s< v3 ≤16.7km/s C 7.9 km/s≤ v1 <11.2km/s,11.2km/s≤ v2 <16.7km/s v3 =16.7 km/s, Dv1=7.9 km/s, v2=11.2km/s, v3 =16.7km /s
任务二 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7.9km/s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km/s
3、第三宇宙速度 (逃逸速度)V3=16.7km/s
这是卫星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如果人造天体具有这样的速度并沿着地球绕 太阳的公转方向发射时,就可以摆脱地球和太阳引 力的束缚而邀游太空了。
任务二
宇宙速度
V0
B A
V1=7.9km/s 第一宇宙速度 V2 =11.2km/s 第二宇宙速度
பைடு நூலகம்
C
V3 =16.7km/s 第三宇宙速度
7.9km/s<V<11.2km/s
1、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 (1)发射速度: 发射速度是指卫星在地面附近离开发射装置的初速度,一 旦发射后再无能量补充,要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 射速度不能 第一宇宙速度。 小于 (2)运行速度: 运行速度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 速度。当卫星“贴着”地面飞行时,运行速度 等于 第 一宇宙速度,当卫星的轨道半径 大于 地球半径时,运行 速度 小于 第一宇宙速度。
任务二 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7.9km/s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km/s
这是卫星挣脱地球的引力束缚,成为绕太 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如果人造天体的发射速度大于11.2km/s而小 于16.7km/s,则它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太阳将是椭圆, 太阳就成为该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
得: v Rg
3
v 6.4 10 9.8 7.9 10 (m / s)
这就是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 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最低发射速度,叫 做第一宇宙速度。
任务二 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7.9km/s 它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 周运动所必须具备的最小速度。 ★如果卫星的发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卫 星将落到地面而不能绕地球运转; ★等于这个速度卫星刚好能在地球表面附近作 匀速圆周运动; ★如果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卫星 将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地心就成为椭圆轨道的 一个焦点。 zxxk
1、回顾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 宙速度。
任务一 知识回顾
1、计算天体质量的方法? zxxk
2、解决天体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任务二 宇宙速度
思考:以多大的速度抛出物体,它才会环绕地 球表面运动,不会落下来?
物体贴近地球表面时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mM v2 G 2 mg m R R
2典型例题: 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1/81,半径 约为地球半径的1/4,地球上第一 宇宙速度约为7.9km/s,则月球上第 一宇宙速度为多少? zxxk
答案:1.76km/s
设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分别是v1、v2、v3,则 ( ) D A v1 =7.9 km/s,7.9 km/s< v2 ≤11.2km/s, 11.2km/s< v3 ≤16.7km/s B7.9 km/s≤ v1 <11.2km/s, v2 =11.2 km/s ,11.2km/s< v3 ≤16.7km/s C 7.9 km/s≤ v1 <11.2km/s,11.2km/s≤ v2 <16.7km/s v3 =16.7 km/s, Dv1=7.9 km/s, v2=11.2km/s, v3 =16.7km /s
任务二 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7.9km/s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km/s
3、第三宇宙速度 (逃逸速度)V3=16.7km/s
这是卫星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如果人造天体具有这样的速度并沿着地球绕 太阳的公转方向发射时,就可以摆脱地球和太阳引 力的束缚而邀游太空了。
任务二
宇宙速度
V0
B A
V1=7.9km/s 第一宇宙速度 V2 =11.2km/s 第二宇宙速度
பைடு நூலகம்
C
V3 =16.7km/s 第三宇宙速度
7.9km/s<V<11.2km/s
1、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 (1)发射速度: 发射速度是指卫星在地面附近离开发射装置的初速度,一 旦发射后再无能量补充,要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 射速度不能 第一宇宙速度。 小于 (2)运行速度: 运行速度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 速度。当卫星“贴着”地面飞行时,运行速度 等于 第 一宇宙速度,当卫星的轨道半径 大于 地球半径时,运行 速度 小于 第一宇宙速度。
任务二 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7.9km/s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km/s
这是卫星挣脱地球的引力束缚,成为绕太 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如果人造天体的发射速度大于11.2km/s而小 于16.7km/s,则它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太阳将是椭圆, 太阳就成为该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