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线路防雷措施的改进与应用
35kV架空线路防雷措施分析

35kV架空线路防雷措施分析
摘要:雷电对35kV架空线路的安全运行危害很大。
文章结合刘田庄-下寨35kV架空线路改造的经验,对比改造前后的防雷效果,提出增设避雷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装设线路用避雷器、加强绝缘等防雷措施。
根据线路的具体情况,对各种防雷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35kV架空线路;防雷措施;避雷线;接地电阻;避雷器
架空线路地处旷野,遭受雷击的概率很高。
35kV架空线路一般仅在进出线两端的1-2km范围内架设避雷线,中间部分无避雷线、避雷器等防雷措施,线路绝缘水平低,接地装置简单,接地电阻较高,尤其在地势较高的地方,雷击杆塔概率更高,所以应针对线路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从而减少雷击事故,保证线路安全运行。
1 架空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
架空线路上出现的雷电过电压有两种,一种是雷击线路附近地面或接地的杆塔塔顶时,由于电磁感应在绝缘导线上产生的感应电压,称为感应雷过电压;另一种是雷击于线路时雷电流流过被击物体的阻抗产生的压降,称为直击雷过电压。
刘田庄-下寨35kV架空线路(以下简称刘下线)处于丘陵地区,年均雷暴日39.6d,属中雷区。
改造前刘下线采用
的是单杆,单根避雷线,只在进出线段架设了避雷线,杆塔多处于坡顶,容易遭到雷击;改造后采用双杆、双避雷线,杆型如图1所示。
图1 杆型图
当雷击点离线路的距离S>65m时,由于雷击地面时雷击点的自然接地电阻较大,雷电流幅值IL一般不超过100kA。
导线上感应雷过电压最大值Ug=25ILhd/S,式中:IL为雷电流幅值,kA;hd=11.87-2f/3,为导线平均高度,m;S为雷击点与线路之间的距离,m;f为导线弧垂,m;因本线路最大档距。
35kV输电线路防雷措施

35kV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发布时间:2022-08-17T06:53:08.324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17期作者:郭晓东[导读] 雷击是导致高压线路跳闸停电事故的最重要因素,雷击线路还会产生雷电过电压波,经过高压线路输入到变电所,严重危害变电所设备安全运行。
因此,输电线路的雷击过电压及其防护问题不容忽视。
加强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输电线路遭遇雷击导致跳闸的概率,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长庆油田分公司清洁电力开发项目部陕西省西安市 717600摘要:雷击是导致高压线路跳闸停电事故的最重要因素,雷击线路还会产生雷电过电压波,经过高压线路输入到变电所,严重危害变电所设备安全运行。
因此,输电线路的雷击过电压及其防护问题不容忽视。
加强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输电线路遭遇雷击导致跳闸的概率,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输电线路;防雷;感应雷电压一、35kV输电线路雷击问题形成的原因1.1雷击地面问题形成原因雷击地面造成电网跳闸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产生雷击感应的电压,针对35kV以及以下输电线路来说是很大的,在此基础之上自然也就会引发线路跳闸的问题。
之所以会产生感应电压是因为雷击大地问题发生的基础上会使线路相互之间产生感应过电压,但是笔者提及的这种感应过电压对高压输电线路并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1.2雷击电线杆雷击电线杆一般情况之下是在荒野当中发生的,电线杆的高度是要比周围的地势高出一些的,在此基础之上更为容易受到雷击放电问题的影响,自然也就会引发雷击问题;雷击电线杆的情况之下是会产生过大的电流,除去一小部分经由电线杆之上的避雷针进行倒流之外,其余的就是在对杆塔以及附属接地电阻具体构成结构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进入到大地当中,从而也就会在接地电阻领域中产生巨大的电压降,引发超出杆塔绝缘子串50%的放电电压的基础上是会引发绝缘子闪络问题以及反击过电压问题,在此基础之上自然也就会引发跳闸这样一种问题。
试论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及防雷措施

试论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及防雷措施摘要:35kV配电线路在国内电力系统中归属与比较重要的配电线路,35kV配电线路是直接向用电用户进行输电的。
因此,35kV配电线路的防雷手段对于线路的输送起到关键的作用,配线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能够保证配电线路的防雷安全性,进而保障了电力系统配电线路安全的运行。
关键词: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防雷措施输配电线路是将由配电变压器等形成的电能输送至各个用电单位的电力装置。
作为典型中低压线路的35kV输配电线路在我国整个电力系统中占很大的比重,承载着可靠输送电能的重要任务。
但该线路较为特殊,容易遭到雷电袭击而发生一系列故障。
对此,为加强35kV输配电线路防雷保护。
一、35kV配电线路定义35kV线路在我国电网系统的配电线路中作为中压配电线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不仅能够对35kV配电线路做好充分的防雷措施,而且线路本身便缺乏良好的绝缘水平,从而加大35kV配电线路遭到雷击的可能。
近些年,不断地构架结构化的配电线路网,一旦发生雷击打线路的状况,则会造成对线路的损害。
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一部分的沿海城市的35kV配电线路在遭受的雷击事故中,平均下来该沿海城市要经过维时两个月左右的雷暴,其中,在整体故障之中,遭受到雷击跳闸所占的比例已经高达75%。
在遭受到雷击之后,一部分的区域变电所的35kV的配电线路大多数都失压,严重危及了配电线路供电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因此,相关人员应当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完善35kV线路的防雷措施,为电力系统的配电安全性提供进一步的安全保障,为35kV配电线路的可靠性提供重要保障。
二、线路雷击故障对于输配电线路的雷击故障而言,雷电过电压为主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开展故障分析的重要依据。
而雷电过电压同样需要进行判别,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以杆塔位置、闪络位置、保护动作及跳闸时间等为判别的依据。
35kV输配电线路的雷电过电压主要有三种类型:2.1直击雷过电压直击雷过电压指上空雷云在架空线路上直接放电,在放电产生的电流流经线路上的设备时,放电电流由于在流通时会产生阻抗,电压急剧升高,并带有极强冲击力,最终导致线路产生极大的直击雷过电压。
35kv架空线路防雷

35kV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摘要:结合工作经验,以及我国35kV输电架空线路的现状,分析、总结多种防雷措施;在雷电活动频繁的“易击段、易击点及易击相”以及山区和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采用综合防雷措施,能使线路投资省、效果好,是值得推广的技术。
关键词:35kV架空线路;防雷;避雷35kV电网在我国电力工业中特别是在以架空线为主的城市近郊及农村供电网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以架空线为主的35kV线路多经过山区,连绵不断地分布在旷野上,极易遭雷击。
绝大多数35kV线路为3~4片绝缘子,本身的绝缘水平较低。
当雷击架空线路时,不论是感应雷过电压还是直击雷过电压都极易引起绝缘子闪络。
通过降低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和降低绝缘子闪络概率,但要保证绝缘子不发生闪络是不大可能的。
因此降低35kV线路雷击跳闸率的关键是使线路因雷击引起单相接地时的工频续流尽早熄弧,避免单相接地发展成相间短路而导致线路跳闸。
一、35kV线路雷电性能分析35kV线路常用杆塔除两端外无架空地线,绝缘水平低。
感应雷、直击雷、反击雷均可能威胁安全运行。
图1中a和b分别为上、下层横担的长度,mm;L1为抱箍上装设角钢的长度,m。
图135kV线路典型杆型图1.感应雷害:对一般高度的线路,规程建议,当雷击点与线路的距离d>65m 时,Ug≈25Ihd/d (1) 式中,Ug为导线雷击感应最大过电压,kV;I为雷电流辐值,kA;hd=12.4-2f/3,为导线平均高度,m;d为雷击点距线路的距离,m;f为导线弧垂,m。
f取为4m,Ug为374.5kV,绝缘子串的3片X-4.5的绝子串临界雷闪电压U50%=100+84.5×3=353.5kV,故至少需4片悬瓶组成绝缘串或S-380瓷横担才不会造成绝缘闪络。
2.直击雷害:雷击导线时绝缘子串闪络的雷电流I2=U50%/100=3.5kA,据lgP=-I/88,P为雷电流幅值概率,超过此雷电流的概率为91%,即91%的雷电流都可能造成绝缘子串闪络。
探讨35kV输电线路防雷措施

探讨35kV输电线路防雷措施35kV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较高电压的输电线路之一,需要特别注意防雷措施。
以下是对35kV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的探讨。
1. 地线防雷:地线是输电线路中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感应到的雷电能量迅速引入大地,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对于35kV输电线路,地线的导体应采用符合规定标准的裸导线,以确保良好的接地效果。
还需注意地线的布设,尽量减少接地电阻,提高抗雷击能力。
2. 减少结构突出部分:为了减小35kV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风险,可尽量减少结构部件的突出部分,如减少绝缘子串数量,降低杆塔高度等。
这样可减少雷电击中的可能性,提高线路的抗雷击能力。
3. 良好的绝缘性能:35kV输电线路的绝缘设计需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以确保绝缘性能良好。
绝缘子的选择应遵循正常工作电压和附加电压等要求,防止中间相间隙电晕放电和绝缘子表面电晕放电产生,从而提高绝缘系数和耐电气击穿性能。
4. 防雷接地装置:35kV输电线路应配备有效的防雷接地装置。
这些装置包括避雷针、防雷带、防雷网等,通过引雷和集流放电的作用,将雷电能量迅速引入大地,保护线路设备。
5. 防雷检测:定期进行防雷设备的检测和维护工作,对电力线路的防雷设备进行定期的巡检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防雷设备的有效性。
6. 防雷杆塔绝缘和绝缘子串绝缘:对于35kV输电线路的钢管杆塔,应对其表面进行绝缘处理,以防止雷击短路。
绝缘子串在安装时应满足规范要求,确保良好的绝缘性能。
35kV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包括地线防雷、减少突出部分、良好的绝缘性能、防雷接地装置、防雷检测以及杆塔绝缘和绝缘子串绝缘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配备有效的防雷设备,能够有效提高35kV输电线路的抗雷击能力,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35KV输电线路防雷保护措施

35KV输电线路防雷保护措施雷云放电现象是很常见的,雷云放电落于电力设备上时可产生大气过流电压,如无特殊保护时,由于雷云放电电能产生数百万伏过电压电波,这种过电压足以使任何额定电压的设备发生绝缘击穿或闪络。
在电力系统中,大气过流电压以电波的形式传播并侵袭于电力系统的所有设备,特别是的器或变压器的线圈。
因此,防止大气过电压的保护,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不可缺少的要素。
在确定电力线路防雷保护方式时,应考虑线路的负荷性质,系统方式运行,线路经过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特征。
土壤电阻率高低等条件,并结合当地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经行全面技术比较,从而确定合理的防雷保护措施。
一、输电线路防雷保护措施。
(一)、架设避雷线。
避雷线是输配电线路最基本防雷措施之一。
它在防雷方面有以下功能。
(1)防止雷电直击导线造成导线破损。
(2)雷击杆塔顶端时,对雷电电流有分流作用。
减少雷电流入杆塔,使杆塔顶端点位降低。
(3)对导线有耦合作用,降低雷击杆塔时塔头绝缘上(绝缘子串和空间隙)的电压。
(4)对导线有屏蔽作用,降低导线上感应过电压。
(二)、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杆塔接地装置是同避雷线连接的,主要是用来向大地导泄扩散雷电电流。
以保持线路有一定的耐雷水平。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的大小是防止雷击闪络的关键。
从过去一些统计资料表明,不同的接地电阻值对雷击闪络次数相差很大。
当接地电阻大于20欧时的杆塔雷击闪络率,为接地电阻在10欧以下的杆塔雷击闪络率达几十倍。
这说明接地电阻大于20欧时,线路运行情况显著恶化。
因此,对一般高度的杆塔降低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防止反击有效措施。
如接地条件不良,接地电阻太大,就会在杆塔引下线处产生很高的反击电压(反击电压就是雷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由于接地电阻引起的电压),它的数值等于雷电流乘接地电阻值。
对每基杆塔工频接地电阻值的要求,是按不同的土壤电阻率,确定不同的接地电阻值。
,在现行部颁《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79)及《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SDJ8——79)中有规定。
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及防雷措施探析

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及防雷措施探析摘要:35kV配电线路作为中国电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的操作用户的功率级保护。
由于其自身的特点,35kV线路经常遭受雷击闪络或跳闸事故。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根据保证线路防雷措施的面积和配置设备线路施工,可进行防雷保护电路以提高线路的绝缘水平,防雷装置安装、消弧线圈和其他措施的安装,我们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为了更好的线路的防雷保护。
关键词: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防雷措施1 35kV配电线路1.135kV配电线路的定义在配电线路的电力系统中,配电线路35kV线路已经属于压力,属于配电线路是非常重要的在配电线路中的国家,通常在35kV配电线路一般是没有保护措施,防雷,和线路绝缘水平不高。
随着配电网的网络结构的连续结构,如果雷击线路会造成线路损坏。
对雷击事故调查的一个沿海城市35kV配电线路发现,沿海城市平均雷暴日约两个月,由雷击跳闸的比例占故障总数的75%。
被雷电击中后,35kV配电线路是完全丧失,严重影响供电线路运行的安全。
因此,35kV线路防雷措施需要改进,从而进一步保障供电安全的电力系统,提高35kV配电的可靠性。
1.235kV配电线路防雷的水平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力线,避免给用户带来的影响后,在电力供应雷击,电力系统一直在不断寻求新的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和开发,在实践中采取的是不同的防雷手段。
在第十九世纪德国中期,首先提出了利用避雷针来防止雷电的思想,认为避雷针的重要作用是通过降低电压绝缘来达到防雷保护的效果。
在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当地的电力系统已经开始显露出防雷装置防雷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些方法被应用到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之中,对于线路的防雷发挥了一定保护的效果及意义,基本还都是通过避雷针防雷手段来实现对雷击的防护,但是在35kV的线路防雷手段中依旧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
2 35KV配电架空线路防雷方式面临的主要问题2.1雷电过电压的划分35kV配电线路为专线,向用户直接的动力传输,使电路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会影响用户。
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及防雷措施

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及防雷措施摘要:35kV输配电线路是比较常用的配电线路,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有着重要地位,但由于35kV输配电线路本身的特征,增加了输配电线遭受雷击闪络或跳闸事故的几率,所以加强35kV输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能够排除配电线路防雷措施中的隐患,提升配电线路的安全性,从而保障区域供电的正常运行。
本文主要论述35kV输配电线路防雷措施的重要性、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类型与雷击故障判别类型,以及具体的防雷措施,希望提供读者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35kV输配电线路防雷措施;雷击故障类型;故障判别1.35kV输配电线路防雷措施的重要性35kV输配电线路是我国电网系统中主要的配电线路,但由于其本身的性质,使得配电线路在防雷电方面表现的并不理想,增加了遭受雷击的几率。
在我国沿海地区,输配电线出现故障的事情时有发生,其中由雷电引起的配电事故更是占了很大的比重,严重威胁了区域供电的稳定和安全,也影响了居民的用电需要。
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加强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去维护配电线路的稳定和安全,保障区域配电的供电需要,为社会的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2.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类型与雷击故障判别类型2.1雷电过电压的故障类型与跳闸率问题在配电线路的雷击故障中,雷击的过电压一般分为三种,分别是直击雷过电压、反击雷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
专业人员可以通过杆塔位置、闪络位置等进行雷击事故的判别,其中直接雷过电压是指天空的雷云在放电的过程中导致线路产生一定的抗阻,随着电流电压的逐渐升高,线路内产生极强的冲击力,使线路内出现极大的直击雷过电压。
同样,天空的雷云放电的过程中,杆塔中的阻抗与其他线路的阻抗共同作用产生了电压降,由于杆塔顶端高电位的影响,导致线路的电流电压快速升高,绝缘子被击穿的过程就产生了反击雷过电压。
而感应雷过电压也是因为天空中雷云的关系,使线路内产生束缚电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KV线路防雷措施的改进与应用
摘要通过在宜春市袁州区电网雷电活动频繁地区的35kV坪团线路上采用合成绝缘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改进防雷措施的研究,经过试验和实际运行,证明此改进是成功、经济和有效的,雷击跳闸次数由2005年的17次,降为2006年的1次,2007年的0次。
关键词线路;防雷;措施;改进
电网中的事故以输电线路的故障占大部分,输电线路的故障又以雷击跳闸占的比重较大,尤其是在山区的输电线路中,线路故障基本上是由于雷击跳闸引起的,据运行记录,架空输电线路的供电故障一半是雷电引起的,所以防止雷击跳闸可大大降低输电线路的故障,进而降低电网中事故的发生频率。
经多年摸索,我国的输电线路防雷基本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常规防雷方法,如降低接地电阻、架设避雷线、安装自动重合闸等,但是对于一些山区线路,雷害十分频繁,降低接地电阻又极其困难,而且费用高、工作量大,效果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由于近些年35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合成绝缘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研制成功,为解决线路的防雷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宜春袁州电网内雷电活动频繁的一条35kV输电线路——35kV坪团线路,该线路经过高山大岭的一段杆塔,在雷雨季节经常遭受雷击,造成线路跳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该线路共安装了12只合成绝缘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实践和一系列的带电监测研究,证明这种改进的防雷措施对于山区线路的防雷是经济、有效的。
1线路的基本情况及改造情况
1.1 坪团35kV线路的基本情况
袁州区位于江西西部,35kV坪团线地处袁州区明月山深处,高山大岭约占40%,雷电活动非常频繁,年平均雷曝日在63日以上,每年由于雷击而引起的故障占全年运行故障的60%左右。
坪团35kV线路全长24.898km,共126基杆塔,其中#1-#10,#117-#126带有地线,其余杆塔均无地线,平地占13.2%,一般山地占53.1%,高山大岭占33.7%。
坪团线是团结桥电站及附近一些水电站与电网的联络线,位置重要,该线路又是袁州区雷击事故较多的线路之一,由于这些杆塔有近一半在山顶上,所以雷击点的查找以及瓷瓶串的更换极其困难,工作量很大。
1.2坪团35kV线路的改进情况
1.2.1接地的改善
1号~10号杆段中高山大岭占42%,一般山地占49%,平地占9%;我们对该段的接地进行了改善,重新埋设了接地引下线,对于接地土壤不好的采取了换土措施,较严重的采取了埋设连续伸长接地体的措施,工程实施后输电杆塔的接地电阻有了明显的降低
1.2.2外绝缘的改善
对于这一段线路中所有的零值瓷瓶进行了更换,并且对所有的直线杆塔(保证对地距离足够的条件下)每相增加一片绝缘子,改为采用4片XP-7绝缘子。
实施后的绝缘子爬电距离(下称爬距)、泄漏比距(下称泄比)与实施前的对照表参见表1,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到线路的绝缘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避雷器的选择及参数的确定
2.1避雷器的选择
2.1.1选择复合绝缘外套氧化锌避雷器
由于常用的避雷器是瓷外套,比较重,安装不便,使用在线路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如果发生爆炸,它的碎片将危及临近绝缘子的运行安全,所以必须选择一种比较适合于线路上使用的避雷器。
随着国内硅橡胶技术的发展,近些年研制成功的复合绝缘外套氧化锌避雷器就是一种适合悬挂于线路杆塔上的避雷器,与传统的瓷外套避雷器相比,它除去了笨重的外套,改用新型硅橡胶复合有机外套,因而它具有重量轻等优点,甚至在复合外套避雷器损坏时能允许线路继续运行,而其电气特性、保护特性方面大体与瓷外套避雷器相当。
国际上,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已大量使用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据统计美国己有上千万只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在电网中使用,日本也有百万只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在电网中使用。
随着我国硅橡胶技术的发展,我国也相继研制成功了35kV及以上的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表2是深圳某公司研制的35kV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的电气特性。
2.1.2选择无间隙的复合绝缘外套氧化锌避雷器
悬挂在线路铁塔上的复合绝缘外套氧化锌避雷器有两种:一种是外部带间隙的复合绝缘外套氧化锌避雷器(简称GMOA);另一种是外部不串间隙的复合绝缘外套氧化锌避雷器(WGMOA)。
GMOA的外串间隙在线路正常运行时能够隔离电网运行电压,保持MOA不承受电压,所以避雷器的额电压可以选得较低,而且在MOA故障损坏时允许线路继续运行,但是这种避雷器的保护特性较差,放电特性主要由间隙决定,其冲击放电电压比避雷器的残压要高得多。
当WGMOA悬挂在线路上运行时,其运行状况可随时得到监视,且安装方便,保护特性相对来说较好,仅决定于避雷器的残压。
两种避雷器使用时各有优缺点,为了安装方便、获得好的保护效果,并便于监视避雷器的运行状况,决定选择使用无间隙的复合绝缘外套氧化锌避雷器。
2.2避雷器参数的选择
由于选择使用WGMOA,避雷器长期运行在相电压下,且线路运行条件比变电站内的运行条件苛刻,为了避雷器运行的可靠性,将35kV复合绝缘外套氧化锌避雷器的额定电压由35kV提高到51kV,持续运行电压由27kV提高到40kV,直流1mA电压提高到73kV,考虑到避雷器遭直击雷的几率大,因而避雷器的大电流耐受水平由65kA提高到100kA,具体参数见表3。
另外由于避雷器长期悬挂于线路上并承受相电压的作用,我们在避雷器的型式试验中增加了在避雷器施加拉力试验过程中的局放试验,试验时取35kV避雷器一只,轴向施加静态机械负荷,施加拉力分别为500kg,750kg,在此负荷状态下施加1.05倍Uc,测量避雷器的局部放电,试验的结果见表4。
试验结果表明,当轴向机械负荷加到额定破坏负荷时,局部放电没有变化,所以其机电性能是稳定的,达到了设计要求。
3避雷器的安装情况
3.1避雷器的交接试验
为了在安装前了解避雷器的性能,2006年1月10~21日在袁州区供电公司高压试验班对深圳某公司的12只复合绝缘外套氧化锌避雷器进行了交接试验,试验项目包括避雷器的绝缘电阻测试、直流试验(直流1mA电压的测量、75%直流1mA 电压下泄漏电流的测量)、交流试验等,试验结果合格。
3.2避雷器安装位置的确定
经过考虑研究,决定在直线绝缘子串和耐张绝缘子串上安装避雷器的方式。
考虑到在直线杆塔(垂直绝缘子串)上避雷器安装位置紧临绝缘子串,此时绝缘子串上的电压分布是否会影响避雷器的电位分布,继而影响避雷器的泄漏电流,从而加速避雷器的劣化过程,缩短避雷器的使用寿命,为此进行了模拟试验,试验的结果显示,避雷器的这种安装位置对于避雷器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小,也基本不会影响带电试验的试验结果。
考虑到该线路无全程地线,杆塔的海拔高度、地形地貌以及避雷器的保护范围,并且考虑到水平排列的三相的中间相(B相)基本上不会遭受直击雷,而三角形排列的顶相由于易遭雷击而需安装避雷器等原则,在杆塔上装设了复合绝缘外套氧化锌避雷器,具体安装情况见表5。
4避雷器的运行状况及分析
4.1避雷器带电试验
12只避雷器在进行了交接试验后,2006年1月在坪团线上安装,并于2006年
1月进行了第一次带电测试,以积累避雷器带电试验的初始数据;然后在雷雨季开始后每个月进行了带电测试。
从带电测试的结果看,避雷器运行正常。
为了检验避雷器的性能,在雷雨季节过后,随机抽取了两只避雷器,然后带电拆下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合格,也就是说避雷器在经过一个雷雨季节的运行后,性能良好。
4.2避雷器动作情况
截止2007年10月,避雷器总共动作了15次,其中2006年避雷器动作了8次,68号杆塔A相一次,10号杆塔C相二次,93号杆塔A、C各二次。
98号杆标高达864.9m,是这一段杆塔中海拔高度较高的杆塔,该号塔位于一高山大岭顶部,孤伶伶的,极易遭受雷击,该号塔曾于2003年遭受到一次雷击。
4.3坪团线的运行情况
坪团35kV线路自从2006年1月安装避雷器以来,运行直到2007年12月,线路仅跳闸一次(2007年8月31日),事故点在43号塔,是由于杆塔遭受雷击造成的。
该塔距68号杆25基杆塔,在安装的避雷器的保护范围以外,所以反过来可以说明,避雷器的保护效果是明显的,即在避雷器的保护范围以内的杆塔均受到避雷器的保护,而在保护范围外的杆塔会遭受雷击。
运行表明,15次雷击跳闸比较集中,所以避雷器的安装位置是比较合理的,它避免了线路15次跳闸,避雷器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综合比较坪团线这几年的运行情况,可以发现坪团线自2006年1月安装了避雷器以来,雷击跳闸次数已于2005年的17次降至2006年的1次、2007年的0次,虽然雷击有一定的随机性,但是避雷器2007年动作2次、2006年动作3次,确确实实保护了线路,减少了雷击跳闸的次数,所以在线路上安装合成绝缘外套氧化锌避雷器能收到很好的保护效果。
5小结
在35kV线路上安装合成绝缘外套避雷器来保护线路,运行经验表明在线路上安装适合于线路运行的合成绝缘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来保护线路是一种经济的、有效的、可行的方法,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有效的山区线路防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