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适宜低温养生

合集下载

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
秋季的特点:阳气始收,阴气渐长
1.秋季的五行属性:金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即是收敛、沉降、稳定,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的作用。

春季养生——情志
在精神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 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 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 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 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 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即是收敛、沉降、稳定,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的作用。
2.秋季的五脏归属:肺
肺的生理特点:“相傅之官”,肺主气,司呼吸。

气候: 天文意义上此时还只能算深秋向冬季过度之时。所谓秋意正浓,天
气阴冷,早晚有霜,气候干燥,万物萧条。 身体变化:
紊乱出现“水中毒”。

为什么赤日炎炎莫赤膊
一些人喜欢在夏天光着上身乘凉,认为赤膊凉爽, 其实未必如此。
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37℃左右),赤 膊不但不凉爽,反而会感到更热。因为入的体温 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还和皮肤辐射有关。当外 界温度超过37℃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来散热; 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 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 更加闷热。所以,夏天别赤膊。

起居应警惕“倒春寒”
春天气候变化无常,中午尚是春暖融融,夜间会 突然寒冷刺骨,民间俗称此为“倒不能及时正确地发出产热或 散热的命令。导致寒邪从皮毛长驱直人而致病。
故春天要注意防凤御寒、养阳敛阴。尤其是衣着 方面要‘多捂’,不可顿减,以免罹患疾病。
秋季养生的原则
• “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 鸡俱兴,使志安平,以缓秋刑,收敛神 气。。。无外其志,使肺气清,。。。逆之 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秋季养生保健知识(最新9篇)

秋季养生保健知识(最新9篇)

秋季养生保健知识(最新9篇)1、合理膳食,以防燥护阴、滋阳润肺为准则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秋燥之气易伤肺。

因此,秋季饮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蔬菜宜选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黄瓜、白木耳;肉类可食兔肉、鸭肉、青鱼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广柑、山楂等。

适当多饮水,多吃些萝卜、莲藕、香蕉、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尽量少食或不食葱、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热之品及油炸、肥腻之物。

体质、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为主,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红枣、莲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补、平补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但不能猛吃大鱼大肉,瓜果也不能过食,以免伤及肠胃。

另外,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洁卫生,保护脾胃,多进温食,节制冷食、冷饮,以免引发肠炎、痢疾等疾病。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秋季天高气爽,是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

在此季节老年人必须加强体育锻炼,是秋季保健中最积极的方法。

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后要积极参加活动健身锻炼,可选择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锻炼项目。

3、保持乐观情绪,静养心神秋季万物成熟是收获的美好时节;但秋天也是万物逐渐凋谢、呈现衰败景象的季节。

在此时节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颓废等伤感情绪,因此,要注意调养情智,学会调适自己,要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内心的宁静,适当延长夜间睡眠时间;可经常和他人、家人谈心,或到公园散步,适当看看电影、电视,或养花、垂钓,这些都有益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4、衣装适宜,谨防着凉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较大;在此季节,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过早、过多添加衣物;在此季节只要不是过于寒冷,就要尽量让机体保持于凉爽状态,让身体得以锻炼,使其具有抗御风寒的能力。

但是金秋季节,气候变化无常,老年人要顺应气候变化,适当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发呼吸道等各种疾病,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减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5、秋燥伤肺少吃辛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湿度小,人易出现咽干、干咳等症状,这是由于燥邪伤肺所导致的现象。

立秋了 后面还会热吗

立秋了 后面还会热吗

立秋了后面还会热吗立秋养生之起居起居宜早睡早起立秋之后,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受风,很容易伤风感冒。

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教研室主任郭海英教授介绍说,此时适当地秋冻有助于增加抵抗力。

秋冻的意思是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

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秋天的睡眠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即早起床,早睡觉。

早起时间与鸡晨鸣的时间差不多。

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防止阴精外泄。

早起后,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晨练,使身体各器官活动灵活起来,使精力更充沛、头脑更机敏。

晨练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

立秋养生之饮食饮食需少辛多酸8日立秋,营养专家提醒,值此时节,公众在饮食上应该有所讲究,饮食需少辛多酸。

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而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

此外,还要谨记秋瓜坏肚。

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

需要提醒的是,秋季虽然是进补的季节,但也不能盲目进补,要视自己的身体需求而定。

普通人从日常饮食中即可得到足够的营养,不用补。

立秋养生之防病要注意风燥感冒由夏入秋,闷热潮湿的天气变得干燥,是风燥感冒的高发期。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任鞠娟介绍说,风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即头疼、咽喉肿、鼻塞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干,咽喉干、嗓子紧,连咳嗽都是干咳,没有痰。

感冒初期先表现出干燥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润燥补水,会加重感冒的病情。

饮食预防方面重点放在滋阴润燥上,多吃清脆爽口的果蔬,比如梨、藕、葡萄、荸荠。

还有一样干果润肺效果也很好,就是杏仁。

秋天来次“低温养生”

秋天来次“低温养生”

秋天来次“低温养生”现代人需要降降温低温养生,并不能简单理解为降低人体温度,而是以降低细胞代谢速度,进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寒冷使细胞分裂慢,新陈代谢也慢,所以衰老来得晚,寿命自然长。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教授杨力这样解释。

中医养生名家、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中医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孔令谦说,相对中医主张的悠闲与恬淡生活,当下都市生活中的压力,也可说是一种燥热。

就如同一个开关,你来回开关次数多了,寿命自然变短。

人类生命活动是遵循能量的消耗规律而运作的,消耗越快,寿命越短;而低温养生则能调控生命能的消耗速度,使其慢些再慢些,寿命便可随之延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中医药文化分会秘书长温长路认为,现代都市人群因精神压力过大、熬夜以及过食肥甘厚味等诸多原因,造成都市人群体质大都以内热为多,尤以阴虚内热者更为常见。

内热、火旺成为许多都市人的体征,也成为百病之源。

低温养生则能培养更为合理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节身心的作用。

低温养生现在正当时,俗语就有春捂秋冻一说,在秋冬季节阴气旺盛、阳气衰微的时候蓄养阴气,犹如天助。

正如给一棵干渴待饮的植物浇水,什么时间最好?春夏阳气盛,养阴犹如中午浇水,会被蒸发浪费掉大半,傍晚浇水则不但蒸发减少,还可以兼得夜露补充。

因此说,秋季开始低温养生,就好比傍晚浇水,是最佳季节。

吃鱼虾、挂薄窗帘、用竹家具既如此,那如何才能做到低温养生呢?这可不是少穿一件衣服那么简单,要从饮食、环境、睡眠、运动等四个方面着手。

从饮食着手。

1、低温烹调。

低温烹调能减少高温烹饪时致癌物出现的几率,又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食物中的养分,可谓一举两得。

2、少吃偏热的食物,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做调节。

麻辣烫、火锅等现代人爱吃的食物会给秋燥火上浇油,凉性食物有助于身体气息平衡,去除燥热,比如水鸭、鱼虾等体温偏低的肉类食物,稻、藕、笋等水生植物,大白菜、萝卜等蔬菜,冬菇、蘑菇等背阴处生长的菇类,冬枣、苹果等秋冬季成熟的水果,可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

寒露养生 阴虚体质者养生五大要点

寒露养生 阴虚体质者养生五大要点

寒露养生阴虚体质者养生五大要点二十四节气,一个季节有六个季节,现在正是秋季的寒露时节,那么这个时间段我们应该如果养生呢?阴虚体质的人需要注意什么呢?寒露期间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呢?带着这些疑问和我一起阅读本文吧。

阴虚体质者养生5要点寒露是一年中寒的开始,而阴虚体质的人本来就有耐冬不耐夏的特点,所以寒露的时候他们一定要注意,一样要做好养生保健工作,因为这也是调节身体的好时期,那么阴虚体质者寒露时节养生有哪些要点呢?起居要点:早睡早起、新鲜空气、减少用眼、午间走出去早睡早起,尤其在秋天,可以使肾的元精不妄动,中医认为,肾藏志,肾精不妄动,志才能得安宁!随时随地要有新鲜空气,同时要保证空气的湿度,润泽的、清新的空气从口鼻吸入身体,送达肺脏,可以直接养护肺阴。

减少用眼,连续看书、电脑、电视别多于两小时,损伤肝阴。

吃饱了血液都拥到肠胃工作,大脑缺氧容易犯困,千万不要在此时被睡眠俘虏,这会直接导致脾阴的损耗。

同时也要尽量避免餐后工作,这样是在强迫血液回到大脑,会使本来可以很充足地供应肠胃消化的血液减少,损伤脾阴。

因此,秋季中午时间不要午睡,更别用来思考工作,出去走走、闲聊一会儿,怎样散心怎样来。

运动要点:泡脚、晨练、登高、深呼吸从这个节气开始,阴虚也最好加入泡脚的队伍当中,阴虚的燥热,是体内缺乏津液来收敛火气的缘故,泡脚可以补肾,令虚火收敛。

坚持每日一早或一晚的锻炼对于阴虚体质伤风受凉、保护心肺功能、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十分重要。

九九重阳登高是这个时令必做的事情,锻炼是一个方面,秋气降,登高为逆气而上,登到高处要做深呼吸以呼出胸中浊气,有好的宣肺作用。

情绪要点:愉快至上,别让忧郁的情绪打扰到自己的五脏六腑阴虚体质的人特别容易发怒的,所以他们一定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总是衡器。

在我们的情志中,怒属肝,经常有怒气是最会伤害到肝脏的,而且还有可能会干涉其他脏器的阴状态秋的悲不是刻意的,莫名的就来了,悲的多的往往是男人,男人的阳气在秋天与天地的阳气肃降相应,很容易就感受到飘零和败落,难免使人出现情绪不稳、产生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从而悲秋一番,不过这种情绪会直接损伤肺阴,更会间接消耗其他脏器的阴盈。

延缓衰老是什么意思?

延缓衰老是什么意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延缓衰老是什么意思?
导语:有很多的女性因为年纪比较大,脸上就会出现细小的皱纹,相信女性朋友如果发现脸上有一些皱纹的话,她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取证,往往有一些
有很多的女性因为年纪比较大,脸上就会出现细小的皱纹,相信女性朋友如果发现脸上有一些皱纹的话,她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取证,往往有一些女性会选择去美容院进行整形,但是整形只是从表面上延缓你的衰老并不能够从机理上改变,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几种延缓衰老的方法?
好习惯是延缓衰老的“良药”
保鲜一:低温养生
低温养生,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或者室温的适宜。

目的在于让人体保持一个相对低温的状态,这样可以降低细胞代谢速度,进而延缓衰老的目的。

其实,很多养生的书籍都倡导女性要保持体表的高温温度,以确保健康,但其实,女人更需要“低温养生”。

因为女性属阴,包括女性体内的所有液体物质,如唾液、血液、消化液、眼泪、阴道分泌物等。

所以更需要阴性物质的滋养。

再者,女性很容易就出现阴虚,体现为手心、足心、心口发热等症状;而“低温养生”可使人体的体温降低,阴得以涵养,重新恢复阴阳平衡,阴虚所致不适感就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低温养生的要义在于饮食方面:
1.不要吃太过烫口的食物,食物的烹调温度以细火烹煮为佳,注意适当低温烹调。

2.不要吃太过燥热的食物,三餐食谱向稍凉性食物倾斜。

3.节制进餐,饭吃七分饱。

关于立秋的谚语汇总

关于立秋的谚语汇总

关于立秋的谚语汇总"六月立秋,两头不收"关于立秋的谚语1、六月立秋,两头不收由于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倒春寒的迹象,所以今年立秋时间比较早,在小麦收割的时候不少地方就下起了大雨,而到真正需要雨水的地方却出现了干旱,今年雨季相继较早所以在还没有收完小麦的时候就对收割产生了影响,导致粮食减产,而现在有整治抽穗的时期,很多地区却比较干旱,尤其在河南、山东一带,雨水不多这也导致粮食产量,所以“六月立秋,两头不收”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这老辈人可是有千百年的生活经验总结下来的。

2、六月立秋紧溜溜,七月立秋秋后油在农历七月因为太早,那么收成也肯定有影响,可能有些人不懂农事,这粮食生长期是有一定规律的,不能太早更不能受到一些天气影响,不然会导致减产,如果收成不好,那么这一年的生活就可能比较紧一点,在生活上就需要节省一点,如果七月末立八月初秋那就不一样了,七月八月算是正好立秋的季节,这庄稼长的时间也比较长,生长也比较好,肯定会迎来大丰收,所以这生活上就比较好,这“七月立秋秋后油”说的就收成了能吃得饱的意思。

3、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首先大家都知道秋老虎这个名词吧,意思就是虽然夏天比较炎热,但是在秋天还有一段时间会更加炎热,人们常常称作是秋老虎,但如果立秋时间过早,那么天气就会提前凉爽很多,另外大家想必也发现,现在这几天确实凉爽了许多,也说明这个夏天比较短,笔者前几天还纳闷这夏天似乎也没多久就这么过去不免觉得真的快,而晚立秋则夏日会比较长,天气相对也比较炎热。

4、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立秋之后雨水相对比较多,这个时候对于庄稼或者瓜果蔬菜都有好处,尤其一些农家蔬菜,因为到了最后采摘期,能多下点雨还能增加点收成,但是如果没有雨的话,那么地里就比较干旱,今年的立秋时节,农作物生长正处关键期,对水分的要求是至关的,一旦受旱农作物的收成难免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

今年除了南方一些地区雨水较多,但是在北方像山东、河南一带今年雨水并不多,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在农村我们经常听到老人说,这立秋的天气要出现下雨的话,就说明在秋天雨水也比较多,老话常说“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秋季养生需三 捂 四道 防 线不可少

秋季养生需三 捂 四道 防 线不可少

秋季养生需三捂四道防线不可少秋风显然已经吹来了,早上起来丝丝凉意来袭该添些衣服了。

但是,到底该怎样添衣服道春捂秋冻,秋季温度降低了,不及时添加衣服或者一下添太多衣服都会遭至感冒烦恼。

那么“秋冻”的限度在哪里呢?下面一起来寻找答案吧!“捂肚脐”——拒绝露脐装,盖被不如穿衣初秋的天气,早晚凉,白天暖,没有夏天的汗流浃背,也没有冬天的寒风瑟瑟,爱美的女性自然不会放过如此秀身材的好时机,于是,露脐装还是街上一景。

肚脐归属任经,对女性而言,私密重要的器官都归这里管,风寒入侵会诱发痛经等妇科疾病。

晚上睡觉喜欢蹬被子的人就别指着被子护肚脐了,还是穿上睡衣更保险。

提醒:肚脐着凉就容易拉肚子腹壁脂肪层对维持腹腔内脏器的正常温度起重要作用,而肚脐部是腹壁的薄弱部位,缺少脂肪覆盖;肚脐位于腹部中心,又恰是小肠及腹腔神经丛的位置所在,对冷热刺激较为敏感。

肚脐着凉轻则肠管痉挛,腹部隐痛,重则内环境紊乱,导致肠炎腹泻。

“捂后背”——凉席赶紧撤走入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只有聚足阳气,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冬天就不怕寒邪侵袭了。

后背上的督脉有温阳的作用,因此,养护阳气就要让后背暖一暖。

睡觉还铺凉席的赶紧撤下来。

提醒:后背受冻易燥咳现在不少家庭还垫着席子睡觉,但是最近温度比较低,尤其是夜晚,不少市民睡觉时后背直接与凉席接触,容易损伤沿后背巡行的督脉的阳气,对于呼吸系统不好的市民,易诱发咳嗽、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患,尤其是咳嗽可能会发展成为燥咳,因此建议凉席上铺一层床单,对于虚寒体质的人最好撤掉凉席。

“捂双脚”——穿凉鞋要穿袜,睡觉不妨也穿袜“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

”头部适宜保持相对低温,而足部应注意保暖。

脚上有很多穴位,如足三阳经的起点,掌管着肝脾肾等重要器官,受风着凉自然会影响这些器官的正常工作。

热水泡脚、入秋不再穿凉鞋都是暖脚的好习惯。

还不舍得脱去凉鞋的人,一定要穿上袜子再穿凉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季适宜低温养生
《黄帝内经》中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

”说的就是高处寒冷地,人的寿命长;低处气温高,人的寿命短。

目前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多生活在亚寒带和寒带,比如日本和北欧。

研究表明,生活在寒带的人,寿命比热带人平均要长10~30岁,就是受益于低温的生活环境。

现代人需要“降降温”
低温养生,并不能简单理解为降低人体温度,而是以降低细胞代谢速度,进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寒冷使细胞分裂慢,新陈代谢也慢,所以衰老来得晚,寿命自然长。

相对中医主张的悠闲与恬淡生活,当下都市生活中的压力,也可说是一种燥热。

就如同一个开关,你来回开关次数多了,寿命自然变短。

人类生命活动是遵循能量的消耗规律而运作的,消耗越快,寿命越短;而低温养生则能调控“生命能”的消耗速度,使其慢些再慢些,寿命便可随之延长。

现代都市人群因精神压力过大、熬夜以及过食肥甘厚味等诸多原因,造成都市人群体质大都以内热为多,尤以阴虚内热者更为常见。

内热、火旺成为许多都市人的体征,也成为百病之源。

低温养生则能培养更为合理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节身心的作用。

低温养生现在正当时,俗语就有“春捂秋冻”一说,在秋
冬季节阴气旺盛、阳气衰微的时候蓄养阴气,犹如天助。

正如给一棵干渴待饮的植物浇水,什么时间最好?春夏阳气盛,养阴犹如中午浇水,会被蒸发浪费掉大半,傍晚浇水则不但蒸发减少,还可以兼得夜露补充。

因此说,秋季开始低温养生,就好比傍晚浇水,是最佳季节。

既如此,那如何才能做到低温养生呢?这可不是少穿一件衣服那么简单,要从饮食、环境、睡眠、运动等四个方面着手。

适当吃些凉性食物
从饮食着手。

一是低温烹调。

低温烹调能减少高温烹饪时致癌物出现的几率,又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食物中的养分,可谓一举两得。

二是少吃偏热的食物,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做调节。

麻辣烫、火锅等现代人爱吃的食物会给秋燥“火上浇油”,凉性食物有助于身体气息平衡,去除燥热,比如水鸭、鱼虾等体温偏低的肉类食物,稻、藕、笋等水生植物,大白菜、萝卜等蔬菜,冬菇、蘑菇等背阴处生长的菇类,冬枣、苹果等秋冬季成熟的水果,可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

三是饭吃八分饱。

进食越多,产生的热量也越多,易使体温升高。

国外研究显示,少食可使动物体温下降,使其死亡几率降低1/3以上。

切忌夜生活过度
从睡眠着手。

一是睡个“低温觉”。

我们的体温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晚间9~11点开始下降,凌晨1~3点降到低谷,清晨8点左右开始缓慢上升,晚餐后(晚7~9点)达到顶峰。

因此夜间睡眠是“低温养生”的好时机,必须杜绝熬夜,每晚要确保7~8个小时的睡眠,切忌夜生活过度,甚至通宵达旦地疯玩。

二是避免“光压力”。

在灯光中入睡会导致体温上升,使人体产生“光压力”,影响正常代谢功能,因此最好在黑暗的环境中入睡。

多接近绿色植物
从环境着手。

一是多接近绿色植物。

室外多栽种树木与绿色攀爬植物。

比较起来,植物蒸腾吸收热量的贡献大于树木遮挡太阳辐射所减少的热量,“双管齐下”效果更好。

二是弃用厚重的窗帘。

换成薄些的、看起来淡雅清爽的轻纱或者棉质窗帘。

三是家具也降温。

多采用造型简洁、色调偏冷的藤、竹、木制品,达到吸收部分热量之目的,发挥辅助降温作用。

四是尝试冷光灯。

多做瑜伽等慢运动
从运动着手。

一是来一场自然之旅。

多到河湖、高山、森林、峡谷等处做深呼吸。

这样可以更多地采吸自然阴气,以
收滋阴之功。

二是常温沐浴。

平时洗澡时,无论盆浴或淋浴,水温不必高,桑拿时房间的温度也不宜太高。

温泉有滋润身体之功效,但不宜长期频繁浸泡热温泉。

三是多做瑜伽、普拉提、太极拳等慢运动。

游泳也是值得推荐的好运动,因为在水中消耗的热量要明显高于陆地,降温效果会更好一些。

5类人不宜“秋冻”
“低温养生”是个综合的概念,不能简单理解成一味的贪凉。

专家提醒,践行低温养生,要避免四个误区。

一是少穿衣。

在气温低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保暖。

二是开空调。

“低温养生”注重的是自然环境下的“低温”对人体的调节,大热天开空调有悖“低温养生”的原则。

三是喝凉水,吃冷饮。

中医讲究少食“生冷”,与人体温度接近的食物才更养生。

四是不分人群。

适当“秋冻”的确可增强人体耐寒能力,但并非人人适宜,五类人不宜“秋冻”:心血管病患者,深秋的低温和多风是心脏病的诱发因素;胃溃疡病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原有胃溃疡再次发作;脑血管病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寒冷空气会对患者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使这类疾病复发或加重;老寒腿患者,腿部常有酸麻胀痛或沉重感,
在受寒时症状易加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