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读书笔记的做法

读书笔记的做法制作读书笔记是一个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记忆读过书籍内容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一些制作读书笔记的一般做法:1. 准备工作:-提前阅读:在开始制作笔记之前,最好先通读一遍书籍,以便对整体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准备笔记工具:确保有足够的纸张、笔记本、电脑或其他数字设备来记录笔记。
2. 选择笔记形式:-概括要点:可以通过写摘要、要点或提炼关键概念的方式,将书籍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思维导图:使用思维导图整理书籍中的概念、主题和关系,以图形方式呈现信息。
-引用和例证:记录书中的重要引文、例证或案例,以支持概念或理论。
3. 组织笔记:-按章节组织:可以按照书籍的章节结构组织笔记,确保每个部分都得到充分的关注。
-使用标题和标签:使用清晰的标题和标签来标识笔记的主题,方便后续查找和复习。
4. 关注重点:-重要概念:着重记录书籍中的关键概念和主题。
-作者观点:注意作者的观点、立场和论证方式。
-引人深思的内容:记录让你深思的、有趣的或新颖的想法。
5. 个人感想和评论:-思考问题:在笔记中提出问题,思考作者的回答以及你个人的看法。
-个人感想:记录你对书籍内容的个人感受和观点。
6. 定期复习和更新:-定期复习:在阅读过程中,不定期地回顾之前的笔记,加强记忆。
-更新笔记:随着深入理解和对书籍的思考,定期更新和补充笔记。
7. 使用技术工具(可选):-数字笔记应用:使用应用程序如Evernote、OneNote或其他数字笔记工具,可以方便地组织和检索笔记。
-在线平台:在一些在线平台上,如Goodreads,你还可以与其他读者分享读书笔记。
8. 与他人交流:-书籍俱乐部或讨论组:如果可能,参与书籍俱乐部或讨论组,与他人分享和听取他们的观点。
通过这些步骤,你可以更系统和有序地制作读书笔记,提高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做好读书笔记的六种方法

做好读书笔记的六种方法
做好读书笔记对于学习和理解书籍内容非常重要。
以下是六种
方法来做好读书笔记:
1. 精读并摘录关键信息,在阅读时,重点关注书中的重要观点、事实和数据。
用自己的话语摘录下来,或者直接引用作者的原文,
并在旁边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2. 制作思维导图,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书中的主题、子主
题和相关观点。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清书籍的逻辑结构,
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 制作总结性笔记,在完成阅读后,写下一份总结性的笔记,
概括书中的主要内容、观点和结论。
这可以帮助你回顾书籍的核心
内容。
4. 提出问题并回答,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试图
给出答案。
这样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同时也可以
培养批判性思维。
5. 制作摘录索引,对于一些常用的概念、名词或者作者的观点,可以专门制作一份索引,将书中相关的摘录整理在一起,这样可以
方便你日后的复习和查找。
6. 与他人讨论,和他人分享你的读书笔记,听听他们的看法,
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
考问题。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做好读书笔记,加深对书籍内容的
理解,并且方便日后的复习和查找。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读书笔记写作方法

读书笔记写作方法读书笔记写作方法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笔记写作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书笔记写作方法11、符号式读书笔记的写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就是用不同形状或不同颜色的线条、图形在书刊上作出标记。
有时还可以配合符号写上简要的几个字使符号的意义更具体明确。
这种笔记一般在初次阅读时使用目的是引起注意。
因为在阅读过程感到有些问题须作进一步思考或者要设法记住它便随手标示出来准备回过头来再仔细研究。
必须强调的是书刊要是属于自己的才能在上面打上各种标记。
如果书刊是图书馆或朋友的藏书切忌使用这种形式。
常见有人在借来的书上面乱写乱画这种举动的用意可能借此炫耀学识但在别人看来这些圈圈点点刻画出一个丑陋的灵魂令人恶心。
一个自尊自重的人是不该去做这种蠢事的。
符号笔记的各种符号各代表什么意思由自己掌握。
但要注意:各符号使用前要加以设计线条和图形的含义要固定阅读自始至终都要前后一致不能一天一变否则反而把自己弄糊涂了。
使用的符号不可过多这样才能保证一打开圈点过的书就能看明白。
还要注意圈点和勾划的地方也不宜过多通篇都加了五花八门的记号反而起不到突出重点的作用。
2、批注式读书笔记写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批注笔记就是在书眉上写上校文、订误、提示、心得、评语等眉批或在原文后面加尾批在行与行之间加行批在正文两边加旁批在佳妙处加旁点在最精警处加旁圈。
这类笔记的好处是随读随写不受约束往往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写得好的批注笔记小而精见解独到一语破的能启发顿悟即所谓“思理入妙要言不繁。
”这样的批注是哲学思辩性与文学精炼性的统一不但于笔记者本人有回味的价值其他读者亦以一睹为快。
批注时应该做到既言之有物又简明扼要。
批语要有分析不管是褒是贬都应该说出点根据来。
但批语也不应过长啰哩啰唆地说不到点子上也不好。
和符号笔记一样这种形式也是当书刊是属于自己时才适用。
读书笔记写作方法(通用6篇)

读书笔记写作方法读书笔记写作方法(通用6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书笔记写作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书笔记写作方法篇1读书笔记一般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编提纲,就是用自己的语句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段落大意简明扼要地写下来。
记这种笔记,能帮助读者理解并记住原文的主要内容,培养概括能力。
一种是写体会,就是要把我们从书中获得的启发和感想写下来。
记这样的笔记,能帮助我们领会书中的思想内容,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语文水平。
一种是摘录好句子,就是要我们在读时,把书上一些含义深刻、描写精彩的句子或片断,抄在自己的本子上。
这种笔记能帮助我们积累词汇,丰富句式,增强表达能力。
读书笔记可按以下几种方法写作:1、摘要笔记是读书时把一些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抄录下来。
2、提纲笔记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书的论点或主要依据,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
3、提要笔记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是完全用自己的语言十分扼要地写出全书的内容。
4、心得笔记是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
读书笔记并不等于读后感,贴这个出来是为了让大家在完成作业时有灵活性!读书笔记的指导“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
”做读书笔记虽然费点时间,但是好处颇多: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领会和记忆读过的书的内容;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勤做读书笔记可以丰富知识,积累资料,便于经常复习,温故知新;勤做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法则一:树立榜样,加强意识。
1、伟人的榜样。
2、教师的榜样。
要培养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勤做读书笔记。
如:在教学工作中,我总是陪同学生一道预习课文,即在读书过程中,先不做笔记,专心地看,遇到精彩处,有感悟处,疑问处,在书上画画写采用批注式笔记,即在正文的空白处用简短的文字做扼要的提示批注,并在正文中做上各种各样的记号(如:重点词用“△△△”,好句子用“”,中心句用“~~”,文章的段落划分用“//”等),把自己在书中做的笔记给学生展示。
阅读时怎么做读书笔记

阅读时怎么做读书笔记读书时有人习惯性地做一下批注,摘抄,或是精美语段背诵,这是读书的好习惯,有利于加深对所读内容的记忆,也有利于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阅读怎么做笔记的方法,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一、批注笔记。
批注,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
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可用圈点的符号如圆圈、黑点、直线、曲线、问号、感叹号;批注有眉批、尾批、旁批等。
这样做的好处是灵活、简便,便于找出重点、难点,帮助思考、复习、记忆。
此方法只限于在自己的书使用。
二、摘抄笔记。
摘抄即从文刊、文件等里阅读,再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
郭沫若先生曾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辞直义畅,奔驰放达,任凭吞吐。
对摘记内容,要及时注明出处,以备以后查找引用。
三、心得笔记。
心得,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
心得笔记就是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
明确的说,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评论,重点的是(着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四、提纲笔记。
提纲,是一种概括地叙述纲目、要点的公文。
它不把全文的所有内容写出来,只把那些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式地写出来。
最为常见的是内容提纲,相当于有些书前的内容提要,它要求把原文的基本内容、中心思想,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
另外,还有把握文章结构脉络的结构提纲、把握故事情节的情节提纲等。
特别要注意的是关键词的选取。
五、日记笔记。
日记,就是把每天的读书心得、所见所闻、生活感受记下来。
做日记笔记首先是培养毅力。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读书笔记的十种写法

读书笔记的十种写法如下:
1.摘要式读书笔记:在读完一本书后,挑选书中的重要部分进行
总结和摘要,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
2.提纲式读书笔记:以简练的语言或图表等形式,将书中的重要
观点、人物、事件等要点列出,形成完整的提纲。
3.感想式读书笔记:在读完一本书后,将自己的感想、心得和体
会记录下来,包括对书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的思考和评价。
4.评注式读书笔记:在读书过程中,对书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注释、
解释或评论,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内容。
5.研讨式读书笔记:针对书中的某些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的研
究和探讨,将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成果记录下来。
6.剪贴式读书笔记:将报纸、杂志、书籍等媒体上的相关文章、
图片等内容剪贴下来,整理成册,形成自己的资料库。
7.图表式读书笔记:将书中的信息、数据等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
来,使信息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8.题解式读书笔记:在读完一本书后,对该书的题目、作者、出
版时间等信息进行解释和说明。
9.研究式读书笔记:针对某一主题或问题,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研
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记录下来,形成一篇完整的论文或报告。
10.创作式读书笔记:在读完一本书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进行创作和改编,形成自己的作品。
读书笔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怎么写的方法如下:
1.摘录式笔记:在阅读时,将书籍中的重要观点、语句、数据等
摘录下来,记录在笔记本或电子文档中。
这些摘录可以按照书籍的章节或主题进行分类,方便后续查找和复习。
2.评注式笔记:在阅读时,写下自己对书籍的理解和评价,包括
对书中观点的看法、对作者的批评或赞扬等。
这种笔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消化和理解书籍内容,同时也可以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
3.概括式笔记:将书籍中的主要内容、情节、人物等概括成简短
的文字,记录在笔记本或电子文档中。
这种笔记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书籍的大致内容,同时也可以训练读者的概括能力。
4.感想式笔记:在阅读后,写下自己对书籍的感受和想法,包括
对书中观点的共鸣、对作者的钦佩或疑惑等。
这种笔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籍内容,同时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创造力。
5.图表式笔记:将书籍中的图表、数据、流程图等用笔或电子工
具记录下来,并在旁边注释上相关的文字说明。
这种笔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籍中的图表和数据,同时也可以训练读者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哪些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哪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哪些要学会读书,做读书笔记必不可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提要法读者用自己的的语言将书和文章的主要内容、观点写下。
方法①:将原文用自己的话缩写下来,适用较长篇段和不需要直接引用的资料;方法②:对较为艰深的书和文章,用观点排列的形式记下来,便于掌握全书内容和逻辑结构,也可把章节标题抄下来,再把每章节的纲目写出来。
有时照抄原文,有时自己概括,自己概括的内容,要与原文查对,看有无片面和遗漏。
2、心得法也就是读后感,是一种比较正规的笔记形式。
读者把读书心得写成短下的文章、札记、随笔,既可以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又可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它是读者阅读、思考、写作有机结合的产物。
如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阅读资料时写了170多篇札记和片段,逝世后,这些笔记被发表,后来成为自然辩证法的奠基性经典。
3、摘要法读者阅读后,把认为有重要资料价值的内容照原文摘录下来,如抄录名言、警句、公式、数据、范例、典故等。
摘录最好用卡片或活页纸,所抄内容要加注小标题,要注明出处、页数、作者,而且一定要与原文一致。
如著名作家姚雪垠为写《李白成》,读历史书籍,用蝇头小字抄卡片,日积月累竟达十五箱二万张之多。
4、批注法读者阅读时在书面的空白处加注有关解释和评语。
批注的内容灵活,可以是对词义的理解,句义的分析,段义的概括,表现说法的说明,也可以是由此及彼的联想。
5、符号法阅读时用符号在书上标出内容要点疑点等,既是对材料思考、分析、综合的.过程,又可为日后复读、翻阅作提示。
单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或关键语句。
小圆圈○画在关键性的词语的下面。
斜线表明段内层次。
惊叹号!表示对精彩语句的欣赏。
问号?表示对某些观点和某些意思的质疑。
还可以自己创造符号,赋予它某种代表义。
6、索引法把自己精读书、泛读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名称等总汇起来,编成数字索引。
这样便于日后查找原始资料。
如:《文化民生论》朱鸿召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绛: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
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
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
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
因为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
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
钟书的“饱蠹楼书记”第一册上写着如下几句:“廿五年(一九三六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引。
”第二册有题辞如下:“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
(默存题,季康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下)”这都是用毛笔写的,显然不是在饱蠹楼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记。
做笔记很费时间。
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
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
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钟书读书做笔记成了习惯。
但养成这习惯,也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处,没地方藏书。
他爱买书,新书的来源也很多,不过多数的书是从各图书馆借的。
他读完并做完笔记,就把借来的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送人了。
钟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
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钟书的笔记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几经折磨,有部分笔记本已字迹模糊,纸张破损。
钟书每天总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常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我听。
我曾想为他补裰破旧笔记,他却阻止了我。
他说:“有些都没用了。
”哪些没用了呢?对谁都没用了吗?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
钟书去世后,我找出大量笔记,经反复整理,分出三类。
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
除了极小部分是钟书用两个指头在打字机上打的,其余全是手抄。
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
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
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读后都做笔记,并记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
钟书自从摆脱了读学位的羁束,就肆意读书。
英国文学,在他已有些基础。
他又循序攻读法国文学,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而二十世纪;也同样攻读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的历代重要作品,一部一部细读,并勤勤谨谨地做笔记。
这样,他又为自己打下了法、德、意大利的文学基础。
以后,他就随遇而读。
他的笔记,常前后互相引证参考,所以这些笔记本很难编排。
而且我又不懂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
恰逢翻译《围城》的德国汉学家莫宜佳博士(ProfessorDr.MonikaMotsch)来北京。
我就请她帮我编排。
她看到目录和片断内容,“馋”得下一年暑假借机会又到北京来,帮我编排了全部外文笔记。
笔记本共一百七十八册,还有打字稿若干页,全部外文笔记共三万四千多页。
钟书在国内外大学攻读外国文学,在大学教书也教外国文学,“院系调整”后,他也是属于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的。
但他多年被派去做别的工作,以后又借调中国古典文学组,始终未能回外文组工作。
他原先打算用英文写一部论外国文学的著作,也始终未能如愿。
那些外文笔记,对他来说,该是“没用了”。
但是对于学习外国文学的人,对于研究钱钟书著作的人,能是没用吗?
第二是中文笔记。
他开始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混在一起。
一九五二年知识分子第一次受“思想改造”时,他风闻学生可检查“老先生”的日记。
日记属私人私事,不宜和
学术性的笔记混在一起。
他用小剪子把日记部分剪掉毁了。
这部分笔记支离破碎,而且都散乱了,整理很费功夫。
他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
以后的笔记他都亲自记下书目,也偶有少许批语。
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类是“日札”———钟书的读书心得。
日札想是“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开始的。
最初的本子上还有涂抹和剪残处。
以后他就为日札题上各种名称,如“容安馆日札”、“容安室日札”、“容安斋日札”;署名也多种多样,如“容安馆主”、“容安斋居士”、“槐聚居士”等等;还郑重其事,盖上各式图章。
我先还分门别类,后来才明白,这些“馆”、“斋”、“室”等,只是一九五三年“院系调整”后,我家居住的中关园小平房(引用陶渊明《归去来辞》“审容膝之易安”)。
以后屡次迁居,在钟书都是“容膝易安”的住所,所以日札的名称一直没改。
日札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分八百零二则。
每一则只有数目,没有篇目。
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
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但这点“心得”还待写成文章,才能成为他的著作。
《管锥编》里,在在都是日
札里的心得,经发挥充实而写成的文章。
例如:《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十八则,共九十五页,而日札里读《楚辞》的笔记一则,只疏疏朗朗记了十六页;《管锥编〃周易正义》二十七则,共一百零九页,而日札里读《周易》的笔记,只有一则,不足十二页;《管锥编〃毛诗正义》六十则,共一百九十四页,而日札里读《毛诗》的笔记二则,不足十七页。
钟书在《管锥编》的序文中说:“……遂料简其较易理董者,锥指管窥,先成一辑”、“初计此辑尚有《全唐文》等书五种,而多病意懒,不能急就。
”读《全唐文》等书的心得,日札里都有。
他曾对我说:“我至少还想写一篇《韩愈》、一篇《杜甫》。
”这两篇,想是“不易理董者”,再加“多病意懒”,都没有写出来。
日札里的心得,没有写成文章的还不少呢。
这大量的中、外文笔记和读书心得,钟书都“没用了”。
但是他一生孜孜石乞石乞积聚的知识,对于研究他学问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总该是一份有用的遗产。
我应当尽我所能,为有志读书求知者,把钟书留下的笔记和日札妥为保存。
感谢商务印书馆愿将钱钟书的全部手稿扫描印行,保留着手稿原貌,公之于众。
我相信公之于众是最妥善的保存。
但愿我这办法,“死者如生,生者无愧”。
杨绛敬序
二○○一年五月四日
(此文为《钱钟书手稿集》序,主标题为编者所加。
《钱钟书手稿集》,商务印书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