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字形铁芯片硬质合金复合模冲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_3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_3

目录一、前言-------------------------------------------------------------------------------3二、零件加工工艺性分析-----------------------------------------------------41、工件图及分析----------------------------------------------------------42、毛坯尺寸计算----------------------------------------------------------53、判断拉深次数----------------------------------------------------------54、确定是否使用压边圈-------------------------------------------------55、确定工序内容及工序内容------------------------------------------5三、确定排样图和裁板方案-------------------------------------------------51、板料选择-----------------------------------------------------------------52、排样设计-----------------------------------------------------------------5四、主要工艺参数计算--------------------------------------------------------61、工艺力计算--------------------------------------------------------------62、压力机选择--------------------------------------------------------------7五、模具设计-----------------------------------------------------------------------71、模具形状结构设计----------------------------------------------------72、模具工作尺寸及公差计算------------------------------------------7六、工作零件结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81、落料凹模-----------------------------------------------------------------82、拉深凸模-----------------------------------------------------------------93、凸凹模--------------------------------------------------------------------9七、其他零件结构尺寸-------------------------------------------------------101、模架的选择------------------------------------------------------------102、模柄的选择------------------------------------------------------------103、卸料装置---------------------------------------------------------------104、推件装置的选择-----------------------------------------------------115、销钉的选择------------------------------------------------------------116、模具闭合高度的校核-----------------------------------------------12八、零件说明----------------------------------------------------------------------121、各零件尺寸规格说明-----------------------------------------------122、模具总装图------------------------------------------------------------13九、总结-----------------------------------------------------------------------------14十、致谢-----------------------------------------------------------------------------15十一、参考文献---------------------------------------------------------------15一、前言冲压成形是一个涉及领域及其广泛的行业,深入到制造业的方方面面,在国外,冲压被称为板料成形。

冲压设计说明书

冲压设计说明书

一、产品工艺性分析本设计采用单一冲裁工序,操作简单。

落料件材料采用Q235冷轧板,Q235冷轧板是中碳结构用钢板, 屈服强度为235MPa,抗拉强度大于400MPa,强度较高,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适合冷冲压,在表面和强度均有较高要求时使用。

由于这次设计的冲压工件为L型,工件结构简单,名义尺寸分别为L×W×H=46×34×1.5mm,属中小型工件,工件的尺寸公差为46022.0-,34022.0-,2010.0+和2010.0+,精度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该工件属于轮廓成型,工艺简单,可大批量生产,适合采用冲压加工工艺。

二、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方案构思工艺:本设计采用单一冲裁工序(落料),模具卸料板采用弹性卸料板。

1、整体说明:(1)上、下模板之间采用导向零件的目的。

导向零件是为了保证上、下模板运动时能够精确对准而设置的导向部件,起导向定位作用;而且精确、可靠的导向系统有利于减少模具工作零件的磨损,降低凸、凹模啃伤,提高模具的寿命,同时也提高了零件的尺寸精度。

(2)采用弹性卸料板的理由。

由于本次设计所采用的冲裁料厚度为1.5mm,而弹压卸料板主要用于冲裁料厚度在 1.5mm以下的板料,而且弹性卸料板具有卸料和压料的双重作用,弹压卸料板提的供压料力可以防止条料不平或翘曲,从而冲压时零件变形小,平整度高,而且本模具所需的卸料力不大,适合采用弹性卸料板。

2、凸模采用全长统一尺寸(等断面)的理由。

等截面直通式凸模便于成型磨削和线切割加工,适于冲压非圆形的中小冲压件。

淬火时下2/3为硬状态,上1/3保持为软状态用于紧配合。

3、①凹模外形设计为矩形的理由(内部结构如下图)。

对于标准件,凹模的形状应根据冲压件形状选用,本设计冲压件外形为矩形,故凹模也要设计为矩形。

②工件段高度为8mm,出口段、内孔表面为直柱面(不用斜面)的理由。

直柱面便于成型磨削和线切割加工,有利于提高冲压质量,适于冲压非圆形的中小冲压件,。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外壳底孔冲压单工序模设计系别 ____机械系__专业班级 __09机械一班学生姓名 ___龚康康___学号 __0指导教师 ___张保丰_目录一、零件说明。

3二、零件工艺性分析。

41、材料分析。

42、结构分析。

43、精度分析。

4三、工艺方案确定。

4四、压力中心计算。

5五、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及总压力的计算。

5六、冲裁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6七、其他主要零件的设计。

71、凹模设计。

72、凸模设计。

83、模架的选择。

94、卸料板的设计。

105、垫板的设计。

116、定位板的设计。

127、凸模固定板的设计。

128、弹簧的选用。

13八、压力机的选择。

13九、模柄的选用。

14十、紧固零件的选择。

14十一、各零部件的材料及要求。

15十二、该模具设计的优缺点。

15十三、心得体会。

15十四、参考文献。

17一、零件说明制件如下图所示:该制件名称为柴油滤清器外壳,其技术要求为:1,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5505的m级;2,毛刺小于;3,质件要求平整,不允许有拉裂、起皱的现象;4,中批量生产;材料:08F,t=1.5mm设计任务:冲出滤清器外壳底部的孔。

二、零件工艺性分析1、材料分析(摘自GB/T 699-1999)该制件材料为08F,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强度、硬度低,塑性极好,深冲压、深拉延性好,冷加工性、焊接性好。

成分偏析倾向大,时效敏感性大,故冷加工时,可采用消除应力热处理或水韧处理,防止冷加工断裂。

化学成分(%):C:~,Si≦,Mn:~,Cr≦, Ni≦,Ca≦为270~340MP a,抗拉强度σb不小于300MP a,屈服力学性能:抗剪强度b强度σs为180MP a,断面收缩率60%,伸长率不小于35%。

山字形铁芯片硬质合金复合模冲压设计说明书

山字形铁芯片硬质合金复合模冲压设计说明书

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山字形铁芯片硬质合金复合模设计人:王志君学号: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材料及控制工程班级:材料指导教师:***日期: 年 月 日目录前言 (4)摘要 (5)设计题目及零件图 (6)1冲压工艺性分析及工艺方案的确定 (7)1.1工艺分析 (7)1.2工艺方案的确定 (7)1.3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8)2冲压工艺计算及设计 (9)2.1冲裁排样设计 (9)2.2计算材料利用率η (9)2.3计算冲压力 (10)2.4设备类型的选择 (11)2.5计算压力中心 (11)2.6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 (13)3冲模结构设计 (15)3.1凹模设计 (15)3.2冲孔凸模设计 (16)3.3凹凸模设计 (17)3.4模具总体设计 (18)3.5选择模架及确定其他零件尺寸 (19)3.6校核压力机安装尺寸 (20)4冲模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22)4.1冲孔凹模的加工工艺路线及过程 (22)4.2凹模的加工工艺路线及过程 (22)4.3凸凹模的加工工艺路线及工程 (23)5模具专配及试模 (25)5.1模具的装配 (25)5.2模具的调试 (25)结论 (28)致谢 (30)参考资料 (31)前言冲压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电机、家电、通信等行业的零部件的成形的加工。

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预测,到本世纪中,机械零部件中60%的粗加工、80%的精加工要有模具来完成加工。

因此,冲压技术对发展生产、增加效益、更新产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冲压技术与先进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冲压基础理论及成形工艺、模具标准化、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导致我国模具在寿命、效率、加工精度、生产周期等方面与先进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相比差距相当大。

本次设计是参考了众多参考文献及专业资料的规范要求编写而成。

本设计主要介绍山字形铁芯片倒装冲压复合模。

本设计共分5章,主要包括材料工艺分析和成形性能、冲压工序特点和工艺计算、模具总体结构设计、模具主要零件结构设计及工艺性分析等。

(整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例分析-------书籍

(整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例分析-------书籍

目录前言第一篇设计实例分析第一章冲裁模具一、挂钩二、焊片三、簧片四、卡垫五、一字、山字形铁心片六、山字形铁心片(一)七、山字形铁心片(二)八、山字形铁心片双复合冲裁九、电动机用定子、转子十、定子、转子片连续冲裁十一、定子、转子自动叠装级进模十二、步进电动机定子、转子双回转叠片级进模十三、撬板冲裁十四、印刷线路板冲孔模十五、风罩冲侧孑L十六、冲侧孑L模具结构设计分析十七、斜楔式机构冲侧孔的设计分析十八、矩形拉深件切边十九、矩形拉深件切边方案的设计?治?br> 二十、有凸缘拉深件的切边模设计分析二十一、大型覆盖件切边模设计分析二十二、连接片少废料连续冲裁模二十三、垫圈硬质合金连续冲裁模二十四、引线框连续冲裁模设计分析二十五、限位凸轮精冲模设计分析二十六、角钢切断、切口模设计分析二十七、槽钢切断、冲孔模设计分析二十八、棒料切断模的设计分析二十九、管材冲裁模设计分析第二章弯曲模具一、V形、U形零件弯曲工艺设计分析二、圆角处整形弯曲模三、翻转模块式精密弯曲模设计四、簧片弯曲模五、大圓角半径零件的弯曲六、扭弯成形工艺设计分析七、摆动夹卷圆工艺设计分析八、铰链卷圆成形工艺设计分析九、转轴式弯曲模设计分析十、斜楔式弯曲成形模设计分析十一、摆动块弯曲模设计分析十二、出形类弯曲件冲压工艺设计分析十三、把手弯曲校正模的设计分析十四、框形件切断弯曲模设计分析十五、型材弯曲工艺设计分析十六、方管弯曲的设计分析十七、圆管弯曲的设计分析十八、连续弯曲模设计分析十九、小连接板硬质合金连续弯曲模设计分析二十、侧弯支座连续弯曲多工位级进模二十一、电器插座连续弯曲多工位级进模设计二十二、导电片连续弯曲多工位级进模设计二十三、铰链支座多工位级进模设计二十四、冰箱下横条连续弯曲用集成式模具设计二十五、顶棚骨架成形模具设计第三章拉深模具一、旋转体拉深件毛坯直径计算分析二、圆筒形拉深件工艺设计分析三、有凸缘圆筒形件——套筒拉深工艺设计四、电动机端盖拉深工艺设计分析(一)五、外壳拉深工艺设计分析六、电动机端盖拉深工艺设计分析(二)七、电动机壳体拉深工艺设计分析八、开关按钮零件拉深工艺设计分析九、双层凸边零件成形工艺的设计分析十、盖圈的拉深成形十一、半球形零件的拉深工艺设计分析十二、空心球的成形工艺十三、球形零件拉深成形工艺设计分析十四、圆锥形件拉深工艺设计分析十五、深锥形件拉深工艺设计分析十六、表罩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分析十七、双槽零件的拉深十八、不锈钢传动座拉深工艺设计分析十九、三角锥形件拉深成形工艺二十、方盒拉深工艺设计分析二十一、外壳零件的拉深工艺设计分析二十二、箱盖零件拉深工艺设计分析二十三、阶梯罩拉深工艺设计二十四、曲线零件罩的拉深工艺设计第四章连续拉深模具一、弹簧导套连续拉深设计二、压扣冲切连续拉深设计三、宽凸缘筒形件连续拉深设计四、连接片连续拉深工艺设计五、电池钢壳自动送料连续拉深工艺设计六、环形撕拉盖多工位连续模设计第五章大型覆盖件拉深成形一、发动机油底壳拉深成形工艺设计二、侧围外板拉深工艺设计分析三、车顶盖拉深工艺设计分析四、车门外板拉深成形工艺设计五、前翼子板工艺分析和整形翻边模具设计六、汽车地板成形工艺设计七、汽车覆盖件包合模设计分析八、机罩上壳铋基合金拉深成形模设计分析第六章冷挤模具一、外罩冷挤工艺和模具设计分析二、打火机壳冷挤压工艺设计三、铆管冷挤压工艺和模具设计四、纯铜接线柱的冷挤压工艺设计五、夹头冷挤压工艺设计分析六、轴碗冷挤压工艺和模具设计七、活塞销冷挤压工艺设计分析八、轴承内圈冷挤压工艺设计九、不锈钢外壳温热挤压工艺设计分析第七章成形模具一、护网成形工艺设计分析二、龟甲网连续成形工艺和模具设计三、曲面波纹板成形工艺设计四、百叶窗切口成形工艺和模具设计五、管接头胀形工艺分析六、刚性凸模胀形的设计分析七、三通管接头胀形工艺设计分析八、灯罩缩口工艺分析九、带自动夹紧装置的缩口模设计十、半球形盆件翻边扩口成形工艺分析十一、板金结构件沉头螺钉孔成形工艺结构设计十二、穿刺翻孔铆接工艺的设计分析十三、电动机叶轮成形工艺分析十四、翻边、卷边成形工艺分析十五、波形膜片成形工艺设计分析十六、后电极冷镦工艺设计分析十七、加热板铆合模具设计分析第二篇工艺设计程序第八章冲压工艺设计的程序一、冲压工艺规程编制的依据二、冲压工艺规程编制的步骤三、冲裁工艺方案四、弯曲工艺方案五、拉深工艺方案第九章冲压工艺规程的内容一、冷冲压工艺卡片二、下料卡片三、检验卡片第十章冲模设计的程序一、模具设计任务书二、冲压模具的快捷设计三、CAD设计流程附表参考文献。

冲压模具铁芯片课程设计

冲压模具铁芯片课程设计

冲压模具铁芯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特别是铁芯片的功能和作用;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铁芯片在冲压模具中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方法;3. 帮助学生了解冲压模具铁芯片的材料选择及其对冲压产品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冲压模具铁芯片相关问题;2.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进行铁芯片的安装、调试及简单维护;3. 培养学生运用CAD/CAM等软件进行冲压模具铁芯片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对制造业充满热情,增强对工程技术的认识;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激发他们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冲压模具铁芯片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课程预期成果,并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冲压模具基本结构及铁芯片功能:介绍冲压模具的组成,重点讲解铁芯片在模具中的作用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一章 冲压模具概述;第二节 铁芯片的结构与功能。

2. 铁芯片的材料选择与性能要求:分析不同材料铁芯片的优缺点,探讨材料选择对冲压产品质量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铁芯片材料;第一节 铁芯片的材料选择;第二节 铁芯片的性能要求。

3. 铁芯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讲解铁芯片的正确安装方法,调试技巧及日常维护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三章 铁芯片的安装与调试;第四节 铁芯片的维护与保养。

4. 铁芯片设计方法与实践:介绍运用CAD/CAM软件进行铁芯片设计的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 铁芯片设计;第三节 铁芯片设计软件应用。

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复合模

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复合模

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班级:G08 模具(3)班姓名:楼小波学号:19卢鹏程20工件名称:传动片工件见图:如图(1)生产批量:大批量A3材料:厚度:2mm1•此工件只有落料和冲孔两个工序。

材料为Q235—A钢,具有良好的冲性能,适合冲裁。

抗剪图(,抗310~380 t/MPa度为工件结构相。

240 6 b/MPa 6 b拉强度为380~470 /MPa ,屈服强度为的孔,孔与孔,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也满足10个①对简单,有2127MM,工件除了为IT11级外,其余都是要求,最小壁厚为0-0.11IT14级。

尺寸精度较低,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2.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

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模。

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冲模。

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高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方案二只需要一副模具,工件精度及生产效率都教高,工件最小壁厚为7MM 模具强度较好。

方案三也只需要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但是制造精度.不如复合模。

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件的冲压声场采用方案二为佳,即复合模。

3. 主要设计计算(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其计算传动片的形状为左右对称,下端水平,采用直对排效率较高。

如图(2)所示的排样方法。

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2.5.2 )所得,工件间a1=2MM ,沿边a2=2.2MM ,条料宽度为70MM ,步距S=32MM ,一个步距的材料利用率为56% 。

计算部分见表(1)。

32图(2)(2)冲压力的计算该模具采用复合模,拟选用弹性卸料,结构采用倒装式复合模。

(1)冲压力的相关计算见表.表(1)公称压力:250KN发生公称压力时滑块离下极点距离:6MM滑块周边行程80MM调节行程10MM标准行程均数:100次/MIN最大闭合高度最低360MM,最高160MM闭合高度调节是70MM滑块中心到机身距离190MM工作台左右尺寸560MM 前后尺寸300MM工作台孔尺寸左右260 MM(3)压力中心工件为几何对称形状,则复合模的压力中心定位工件的几何中心。

文献综述-山字形铁芯片冲裁模具设计

文献综述-山字形铁芯片冲裁模具设计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山字形铁芯片冲裁模具设计在现代工业生产加工中,模具是重要的工艺设备之一,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它以其特定的形状通过一定的加工方式使原材料成形。

宏观现状:在锻造、冲压、塑料、橡胶、玻璃、粉末冶金等生产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就拿杭州地区的制造业来说:由于采用模具进行生产,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并能保证优良的加工质量要求,能给企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所以现在已经成为拖拉机、船用、汽车、飞机、家电、仪表仪器、塑料制品、日用五金等生产的重要加工手段。

模具开发的技术在现在工业发展中越来越体现起价值,良好的模具是产品质量保证的前提条件。

在模具开发领域,德国的机械行业是世界领先的,其传统而严格的设计理念,是我们未来设计开发的楷模。

(部分引用《模具设计与制造》)近几年来,环保的生活习惯和低碳的生活理念被政府大力提倡,绿色设计也已延伸到机械制造业当中。

环保和低碳的概念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加工中都已融入其中。

而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它的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而在模具行业中提倡绿色设计尤为重要。

“绿色模具”不仅仅指在使用时对环境的影响小,还应该从制造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破坏是最小的。

绿色模具的生命周期与环境相关的有如下几个阶段:设计、制造、销售、使用、维护与服务和报废回收。

绿色设计就是要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就充分关注于这几个阶段中如何减轻其对环境的影响。

1、原材料的选择。

模具材料的选择是模具设计的第一步,因此,其绿色程度对产品的绿色性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绿色模具设计的材料选择对最终产品的“绿色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设计的材料选择必须建立在绿色材料的基础上. 2、原材料的回收。

绿色模具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制造模具的原材料的回收问题,这是因为模具造价昂贵,它的回收利用可以大大节约资金和能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山字形铁芯片硬质合金复合模设计人:王志君学号: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材料及控制工程班级:材料指导教师:***日期: 年 月 日目录前言 (4)摘要 (5)设计题目及零件图 (6)1冲压工艺性分析及工艺方案的确定 (7)1.1工艺分析 (7)1.2工艺方案的确定 (7)1.3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8)2冲压工艺计算及设计 (9)2.1冲裁排样设计 (9)2.2计算材料利用率η (9)2.3计算冲压力 (10)2.4设备类型的选择 (11)2.5计算压力中心 (11)2.6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 (13)3冲模结构设计 (15)3.1凹模设计 (15)3.2冲孔凸模设计 (16)3.3凹凸模设计 (17)3.4模具总体设计 (18)3.5选择模架及确定其他零件尺寸 (19)3.6校核压力机安装尺寸 (20)4冲模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22)4.1冲孔凹模的加工工艺路线及过程 (22)4.2凹模的加工工艺路线及过程 (22)4.3凸凹模的加工工艺路线及工程 (23)5模具专配及试模 (25)5.1模具的装配 (25)5.2模具的调试 (25)结论 (28)致谢 (30)参考资料 (31)前言冲压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电机、家电、通信等行业的零部件的成形的加工。

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预测,到本世纪中,机械零部件中60%的粗加工、80%的精加工要有模具来完成加工。

因此,冲压技术对发展生产、增加效益、更新产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冲压技术与先进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冲压基础理论及成形工艺、模具标准化、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导致我国模具在寿命、效率、加工精度、生产周期等方面与先进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相比差距相当大。

本次设计是参考了众多参考文献及专业资料的规范要求编写而成。

本设计主要介绍山字形铁芯片倒装冲压复合模。

本设计共分5章,主要包括材料工艺分析和成形性能、冲压工序特点和工艺计算、模具总体结构设计、模具主要零件结构设计及工艺性分析等。

另外,还附有毕业设计任务书、部分模具零件冲压工艺过程、装配图、零件图。

导师李一楠在编写及内容安排提出不少有益的意见。

在此,谨向尊敬的导师表示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由于本人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有限,在设计的过程中难免存在很多的纰漏和不足之处,恳请个各位老师的批评与指正。

摘要本设计主要是山字形铁芯片落料冲孔倒装复合模具的设计。

通过对工件进行工艺的分析及其结构的分析,从产品结构工艺性,具体模具结构出发,对模具成型部分的结构、压力的选择及有关参数的校核都有详细的设计。

介绍了落料冲孔倒装复合模具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该模具结构简单,采用整体式凸凹模,成本低廉,运行可靠。

通过模具设计表明该模具能达到山字形铁芯片零件的质量和加工工艺要求。

关键词:山字形铁芯片冲压工艺倒装复合模凸凹模设计题目:山字形铁芯片硬质合金复合模冲压件如图材料:硅钢片生产批量:大批量料厚:0.35mm1 冲压工艺分析及工艺方案的确定1.1工艺分析该制件形状简单,尺寸较小,厚度适中,大批量,属普通冲压件,制件未注尺寸精度为IT14级。

由制件图分析可知:(1)该零件孔边距远大于凸、凹模所允许的最小壁厚。

(2)零件外形有R1的倒圆角,容易加工。

(3)该零件选用的材料为硅钢片,具有优良的冲裁性能。

(4)大批量生产,应保证一定的模具寿命。

结论:可以冲裁。

1.2工艺方案的确定根据制件工艺性分析,其基本工序有落料,冲孔两种。

按其先后顺序组合,可得如下三种方案: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落料-冲孔复合冲裁,采用复合模生产。

冲孔-落料连续冲裁,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1)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幅模具,生产率较低,难以满足该零件的生产要求。

方案(2)属于复合式冲压,只需一副模具,冲压件的形位精度容易保证,且生产率也高。

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简单对称,模具制造并不难。

方案(3)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率也很高,但零件的冲压精度稍差。

若要保证冲压件的形位精度,需要在模具上设置导正销导正,故模具制造、安装较复合模复杂。

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为佳。

1.3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因制件材料较薄,为保证制件平整,采用弹性卸料装置,上出件。

它还可对冲孔小凸模起导向作用和保护作用。

为方便操作和取件,选用开式压力机纵向送料。

综上所述,选用弹性卸料纵向送料组合结构形式,滚珠导向中间导柱模架和浮动模柄结构。

2 冲压工艺计算及设计2.1冲裁排样设计根据排样的原则零件的结构及生产条件,模具采用有废料的排样。

根据工件的特点,采用如图所示的排样:排样图搭边值取a 1=1.8mm 和a=2mm ,无侧压装置时条料宽度B B=(D max +2a )0-δ=(60+2×2)0-0.5=640-0.5 步距A 为29.8mm 。

2.2计算材料利用率ηη=BSAx100% 式中A ——一个步矩内冲裁件的实际面积;B——条料宽度;S——步矩;A=60x28-2x13x16=1264所以一个步距内冲裁件的利用率为:η=66%2.3计算冲压力完成本制件所需的冲压力由冲裁力,卸料力,顶件力组成(1)冲裁力F冲(N)的计算公式F冲=KLt。

τ或F冲=Ltbσ(2-2)式中K——系数,K=1.3;L——冲裁周边长度(mm);。

τ——材料的抗剪强度(MPa);bσ——材料的抗拉强度(MPa);t——材料厚度(mm);由表得。

τ=560MPaF冲=1.3x560x0.35x6πx3.2=15.361kNF落=1.3x(60x2+28x2+16x4)x0.35x560 =61.152KN(2)卸料力F卸和推件力F推由计算公式F卸=K卸F落F推=K推F冲式中K卸,K推——系数。

查表卸料力,顶件力的系数得K卸=0.09 K推=0.1;F卸=0.09x61.152kN=5.504kNF推=0.1x15.361kN=1.5361kN 所以总的冲裁力为:F= F冲+ F落+F卸+F推=15.361+61.125+5.504+1.5361=83.55KN2.4 设备类型的选择设备类型的主要依据是所完成的冲压工序性质,生产批量,冲压件的尺寸及精度要求,现有设备条件等。

中小型冲压件主要选用开式单柱(或双柱)的机械压力机;大中型冲压件多选用双柱闭式机械压力机。

根据冲压工序可分别选用通用压力机,专用压力机(挤压压力机,精压机,双动拉深压力机)。

大批量生产时,可选用高速压力机或多工位自动压力机;小批量生产尤其大型厚板零件的成型时,可采用液压机。

摩擦压力机结构简单,造价低,在冲压时不会因为板料厚度波动等原因而引起设备或模具的损坏,因而在小批量生产中常用于弯曲,成型,校平,整形等工序。

对板料冲裁,精密冲裁,应注意选择刚度和精度高的压力机;对于挤压,整形等工序应选择刚度好的压力机以提高冲压件尺寸精度。

压力机技术参数选择主要依据冲压件尺寸,变形力大小及模具尺寸,并进行必要的校核。

对于该制件查参考文献选160KN开式压力机。

2.5计算压力中心该制件的图形规则,两件对排,左右对称,故采用解析法求压力中心较为方便,如图2-2所示。

图2-2 压力中心因为左右对称 所以X G =0只需求Y GL 1= 60 y 1= 0 ;l 2=28 y2= 14 ;l 3=10 y 3=28 L 4= 16 y 4= 20 ;l 5= 13 y 5= 12 ;l 6= 16 y 6= 20 L 7= 14 y 7= 28 ;l 8= 16 y 8= 20 ;l 9= 13 y 9=12 L 10=16 y 10= 20 ;l 11= 10 y 11=28 ;l 12=28 y 12=14 L 13=3.2π y 13= 6 ;l 14=3.2π y 14= 6 ;l 15=3.2π y 15=6 L 16=3.2π y 16= 24 ;l 17=3.2π y 17=24 ;l 18=3.2π y 18= 24根据合力矩定理有 Y=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Y l Y l Y l Y l Y l Y l Y l Y l Y l Y l Y l Y l Y l Y l Y l Y l Y l Y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π)π(2.3614213416102282602462.3321213420162810214283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14.09所以该模具的压力中心为(0,14.09)。

2.6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本制件形状简单,可按配做加工法计算刃口尺寸,选凹模为设计基准件,只需要计算落料凹模刃口尺寸及制造公差,凸模刃口尺寸由凹模实际尺寸按间隙要求配做。

查表,材料抗剪强度与间隙值的关系和规则形状(圆形,方形) 冲裁凸,凹模的制造公差 Z min =0.025 Z max =0.030由公差表查得工件各尺寸的公差等级,然后确定x 对于尺寸3.2,选x=1,其余尺寸均选x=0.5(1)冲孔Ф3.2刃口尺寸查表3-19 得 δT =0.020 δA =0.020因为Z max -Z min =0.030-0.025=0.005 δA + δT =0.040δA +δT ≥Z max -Z min (2-4) 所以得调整: δA ≤0.6(Z max -Z min )=0.003 δT ≤0.4(Z max -Z min )=0.002 以凸模为基准:d T =(3.2+1x0.05)0A δ-=3.250002.0-d A =(3.25+0.025)A δ+0 =3.275003.00+中心距 Ld1=32±81x0.2=32±0.025Ld2=18±81x0.2=18±0.025(2)落料刃口尺寸落料凹模的基本尺寸计算如下:第一类尺寸:磨损后增大的尺寸aA =(60-0.5x0.74)74.041x+=59.63185.0+bA =(28-0.5x0.52)52.041x+=27.7413.0+cA =(10-0.5x0.36)36.041x+=9.8209.0+dA =(14-0.5x0.43)43.041x+=13.7911.0+eA =(4-1x0.1)1.041x+=3.9025.0+第二类尺寸:磨损后减小的尺寸第三类尺寸:磨损后不变的尺寸fA =(16-21x0.43)±81x0.43=15.79±0.054落料凸模的基本尺寸与凹模的相同,分别是59.63,27.74,9.82,13.79,3.9,15.79,不必标注公差,但要在技术条件中注明:凸模实际刃口尺寸与落料凹模配制,保证最小双面合理间隙值Zmin=0.02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