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Java程序设计”课程改革
论“卓越计划”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 张俊三;郑秋梅;吴春雷
作者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软件工程系,青岛266580
出版物刊名: 教育评论
页码: 137-141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10期
主题词: 卓越计划;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摘要:目前软件工程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存在教学内容缺乏关联、递进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理想,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角色转变缓慢等问题。
在“卓越计划”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应构建递进式、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实施多层次、多样化教学方法,建立多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双重角度”建设教学资源平台。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Java教学模式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Java教学模式摘要: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工程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实际对比Java课程不同教学模式产生的效果,探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总结项目式Java程序语言课程的关键改进环节,利用合作企业的项目资源考核学生的理论及实践能力并验证教学改进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Java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工程和创新;教学模式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3-0093-04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和创新能力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特点之一。
工程能力亦称生产技术能力,是人们将科学知识或技术发展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过程的能力。
创新能力则是探索未知领域和对已知领域破旧立新的研发能力。
因此,“卓越型人才”必须兼具应用与研发能力。
当前基于“卓越计划”的课程改革往往过于侧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也过于案例化、项目化和实践化,导致学生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然而,创新的过程是基于客观规律和科学理论的,扎实的理论基础才是学生进行创新研究的原动力。
如何令实践应用充分围绕理论知识并权衡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尺度,是笔者针对Java课程改革所要讨论的问题。
1 理论型与实践型教学的对比为了实际了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授课效果,笔者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个班级的8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对Java课程同一章节的2种教学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
此章节为Java程序语言中具有代表性的面向对象编程技术。
教学方法是教师对其中一个班级(理论班)进行传统的课堂理论授课,详尽讲述继承和多态的概念并布置相关内容的课后作业;对另外一个班级(实践班)则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以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为项目案例,讲述继承和多态的概念并让学生完成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教学效果的对比采用在不提前告知学生的情况下布置小型项目以测试学生掌握情况的形式。
测试项目为继承和多态的典型应用案例,如编写形状父类并派生出矩形、圆及三角形子类,然后使用多态的方法计算各形状的面积,规定完成的时间为1课时。
计算机卓越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新�目
研究与��
解决����
图 1 创新驱动教学法流程图
第 4 �次
方式只能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 况,很难分辨出学生利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上机编程的实际操作 能力。由于教师将考试的重点放在了知识点的掌 握上,容易诱使学生在学习和备考时将精力集中 在要点的记忆上,从而忽视程序设计方法的掌握 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无法保证工程教育人才 的培养质量。
第5期 52 2017 年 5 月 10 日
计算机教育
Computer Education
文章编号:1672-5913(2017)05-0052-04
中图分类号:G642
计算机卓越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 教学改革研究
徐 明
(上海海事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上海 201306)
摘 要:针对计算机卓越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教学实际,分析该课程在工程技术能力培养方面存在 的一些突出性问题,围绕本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案,结合笔者在该课程的教 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经历,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改革的具体措施,并说明教学效果。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计算机卓越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创新驱动
图 1 描绘了创新驱动教学法流程图。该流程 图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活动分成 4 个 层次。其中,第 1 层次的教学从课堂讲练开始, 通过简单实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第 2 层次的教学贯穿于实验课的上机训练过程中, 通过一些验证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强化学生的实 践技能。在此过程中,随着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 和实践技能的提升,激发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动力。第 3 层次的教学从第 13 教学周开始, 教师会给学生布置课程设计的题目和要求。通过 6 周左右的课程设计,学生获得了综合应用知识 的能力,培养了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通过 3 个 层次的教学,可以完成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的所 有要求。第 4 层次的教学主要由计算机卓越班一 些拔尖的学生牵头,鼓励他们带着班里的普通学 生成立课题组,申报校级、市级乃至国家级的各 类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获得资助后,通过大学 生创新计划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培养学生协同创 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每个大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摘要】分析高职计算机软件人才的培养现状与特点,以java 程序设计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提出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通过改革课程教学模块设置、实施“双证制”教学模式等环节,创新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提高java 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字】高职 java程序设计双证制【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0166-02目前,我国软件工程师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多,2011年,我国软件产业人才需求达120万人,全国java技术人才的缺口应该在60万人左右。
未来5年内,随着开源技术的迅速发展,java人才供不应求,国内许多软件开发企业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与资金培训java 软件开发人员。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适应企业的需要,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国内的许多高职院校都竞相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寻求新的突破口。
由于java语言的实践性和开发环境的特殊性,如何在传统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成为近几年教育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一、高职java软件人才培养现状java程序设计2005年获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指导委员会指定为核心课程。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通信技术专业根据培养计划纷纷开出与java技术相关的课程。
大部分院校以面向对象技术、java程序设计、web技术为核心课程构建课程体系,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课程作为扩展课程,根据企业需求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实施项目教学。
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教学中对关键知识点和应用能力要求模糊,理论与实践环节没有做到环环相扣;在实训过程中,多数项目还停留在模拟实现阶段,缺乏软件项目实训环节;对于教学与实训效果,评价体系不健全,学生质量监控体系和学习过程的支持体系不完善。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课程培养体系设置与改革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课程培养体系设置与改革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自动化工程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更优秀的自动化工程师,各大高校开始设置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并对其课程培养体系进行改革。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是指专注于培养具备自动化系统设计、开发、维护和应用能力的高层次、应用性和创新性的本科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培养体系的重点在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指导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是提高自动化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深度,强化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包括:1.加强实践性培养。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实验室,模拟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还可以安排学生参观生产实际场所,了解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2. 强化创新教育。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因此,自动化工程师的培养也必须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
通过科研课程的开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拓展创新思维,提高自身的创新力。
3. 加强团队协作的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独立完成某个项目,而需要通过团队协作完成。
课程培养体系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实际工程项目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自动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4.普及应用软件与编程语言的教学。
自动化工程师需要掌握的不仅有自动化控制知识,还需要具备相应的应用软件和编程语言的能力。
因此,需要将一些应用软件和编程语言的教学普及到课程中,如MATLAB、Python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科研项目的开发工具。
总之,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课程培养体系的设置与改革,需要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动化人才。
同时,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团队协作和应用软件与编程语言的教学,将对培养更优秀的自动化工程师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Java,Web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卓越工程师计划

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Java,Web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卓越工程师计划摘要:根据 __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Java web 课程注重培养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做到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一体化。
关键词:卓越计划;Java Web;课程改革1、引言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作为 __批准的卓越计划实施专业,按照 __的要求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设计方案,进一步深化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围绕工程能力这一核心问题,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
在校内学习阶段,高校要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着力推动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实施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做到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一体化。
Java Web课程是依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知识与能力基础。
课程教改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相结合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科学设计课程实验、综合实训等教学环节。
2、课程标准Java Web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java技术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作为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页编程、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java web技术进行软件系统开发的能力,并配有其良好的编程规范和职业习惯。
卓越软件工程师Java课程群教学改革研究(全文)

卓越软件工程师Java课程群教学改革研究(全文)【【一、引言在2021年10月19日,南阳理工学院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GJ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和《GJ中长期人才进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进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GJ走新型工业化进展道路、建设创新型GJ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卓越计划”的实施,将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软件学院在2021年和锐学、博看文思等IT企业签订联合培养软件开发(卓越)工程师计划,采取“2+1+1”三段式九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充分落实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各项标准与要求,切实推进了“产学合作并行工程教育”现代高等教育理论在软件人才教育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因此,结合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学院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卓越工程师软件工程专业班级中进行Java课程群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是目前的迫切需要[1]。
二、现状分析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ZG 工程师,然而我国工科的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规划提出了“三大任务、六大工程和十项措施”,其中有多项内容与软件及服务、移动互联XX 等行业相关,软件研发与服务外包行业的进展将在本轮经济结构调整中承担重要作用。
软件和移动互联XX行业企业高速进展的关键在于培养大量创新、研发型工程人才,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软件人才体系的建设。
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程序设计基础教学

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程序设计基础教学摘要: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探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程序设计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计算思维0 引言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国家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提高全国工程人才质量,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计算机科学与其他学科日益交融,几乎所有的学科在科研和工程中都会用到计算机技术。
如何提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成为高校公共课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笔者围绕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探讨该课程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所做的教学改革,期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 程序设计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程序设计基础作为公共必修课,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类课程,在整个课程培养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对学生之前所掌握计算机知识的一种提升,更是对学生后续参与科研或工程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一种培养,担负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可分别教授C和VB两种语言,学生在大一第二学期选课时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其中一种语言,由于使用VB语言可以很方便地设计并实现一个窗体类应用程序,操作简单明了,所以工科学生比较倾向于学习VB语言。
1.1 存在的问题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之前采用VisualStudio 6开发工具教授VB语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该开发环境及编程语言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
相对于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平台,在开发大中型管理系统方面,其易用性及可操作性都已经远远落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s a n a l y z e d .I n o r d e r t o i mp r o v e t e a c h i n g e ic f i e n c y o f t h e c o u r s e ,t he me t h o d o f t e a c h i n g t h r o u g h o u t p r o j e c t i s p r o p o s e d .Wi t h t h e
程能 力和创新能力 。
Ab s t r ac t :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 l a n o f o u t s t a n d i ng e n g i n e e r s ,t h e p r e s e n t s i t ua t i o n o f“ J a v a p r o g r a m d e s i g n” c o u r s e
的理论教 学方法 , 对理论教学方式与 内容 、 实践安排 以及考核方 式进行 了改革 , 以使 “ J a v a 程 序设 计” 课程的教 学能够适应 盐城 工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 划的要 求。 关键词 :卓越 工程 师培 养计划 ;J a v a 程序设计 ;教 学改革 ;考核 方式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8 2 2 8 ( 2 0 1 3 ) 0 9 — 6 5 — 0 2
计算机 时代 2 0 1 3 年 第9 期
・ 6 5 ・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 J a v a 程序设计" 课程改革
徐 静 ( 盐城 工 学院信 息 工程 学 院 ,江 苏 盐城 2 2 4 0 0 1 )
摘 要: 根 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的特 点 , 分析 了“ J a v a f  ̄ 序设计” 课 程现状 , 为了 提 高课程 的教 学效果 , 提 出了项 目 贯穿
t r a i ni n g o u t s t a n d i n g e n g i n e e r s . Ke y wo r ds :o u t s t a n d i n g e n g i n e e r s p l a n s ;J a v a p r o g r a m d e s i g n; 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a s s e s s me n t me t h o d s
“ Ja va pr o g r a m de s i g n” c our s e r e f o r m f or t r a i ni ng o ut s t a ndi ng e ng i ne e r s
Xu J i ng
( S c h o o l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Y a n c h e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Y a n c h e n g , J i a n g s u 2 2 4 0 5 1 ,C h i n a )
p u r po s e o f“ J a v a p r o ra g m d e s i g n” a d a p t i ng t o o u t s t an s a t Ya n c h e n g I n s t i t u t e of Te c h no l o g y ,t he t e a c h i n g mo d e s a n d c o n t e n t s ,p r a c t i c a l a r r a n ge me n t s a n d a s s e s s me n t me t h o d s a r e r e f o r me d i n o r d e r t o ma k e t h i s c o u r s e a da p t t o t h e r e q u i r e me n t o f
0 引 言
教 师 随堂 指导 ” , 且所 做 的实验 都是 一些 演示性 和验 证性 变 成联合培 养单 位 , 且深 度参与培 养 ; 对学 校而 言学校 须按照 验 + 的 , 很 难做到产学结合 ; 课程设 计环 节 中, 虽然 教师注意课题 的 通用标准和行业标 准培养工程 人才 , 进 一步强化培 养学生的工
个知识 点的例题 , 这样 虽然有利于 学生掌握 相应 知识点 , 但 学 生并 不理 解它 们 的实 际应用 场景 , 导致 学生 一旦 遇到 实际 问 卓越工 程师教 育培 养计划 ( 简称“ 卓越 计划 ” ) 着力解 决 高 就 束手无策 , 不知道举 一反 三 , 不 知如 何将所学知识 融会 贯 等工程 教 育 中的实 践性 和创 新性 问题 , 加 紧培 养一批 创 新性 题 , 通 ; ②在 实践教学 环节 中 , 尽 管大纲 安排 了该 课程 的相应实 验 强, 能够适 应经济 和社会 发展需 求的各 类工程 技术人 才 , 提 高 但实验 采取 的教 学方 法一般是 “ 学生 自主 实 科技 创新能力 。卓越 计划对企 业而言 , 企 业 由原来 的用人单位 及课程 设计 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