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必修一_5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第二课时必修一.doc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第二课时必修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中学郑赐【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评析王维诗文“诗(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2、写景的艺术与构思的方法,感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鉴赏、比较“王孟”诗歌的特点。
【教学方法】1、初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描写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第二、第三段的学习和分析,自己构思文中的画面,然后明确两段所写的内容,与同是王维的作品《山居秋暝》作比较,通过比较,了解两者在表现上“诗(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以及两者在写景中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3、选取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进行对比,两者在选材、取景、抒情等方法上有何不同。
【重、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难点:品读、鉴赏诗文是高一学生相对陌生的知识体系,应放低要求,只求有所感受,不求完全正确和面面俱到,这是学习的重点;对比鉴赏不同诗人、诗作,更是学习的难点。
2、解决办法:通过诵读、揣摩语句和课堂讨论来解决、消化重点、难点。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本课字词虽难但文意甚白,不必纠缠于词句的串讲,而是要学会意会,或整体的把握即可。
而且要求进行对比鉴赏的两首诗词系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作品,更无须在字词句上进行纠缠,而是领会、揣摩。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田园诗人王维诗作的高度评价,学过本文之后,大家还会发现,这个特点不仅在王维的诗歌里有,散文里也有!1、黑板上画的两幅图,是我们的同学通过学习本文后,依文顺意画的,当然,这带有个性化,下面大家可以针对它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上台来用粉笔加添你自己的创意。
点评:虽然人们认可“一百万人看《红楼梦》,会产生一百万部的《红楼梦》”这句话, 但是这两段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还是有共性的,我们还是就文论画,看看那些画中的景物是吻合文意的。
2、朗读课文,将文中描绘自然风光的两处文字找出来,对照图画,说说图文是否对称,以及这两段文字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请用准确的词语为这两幅图命名。
高二年级语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字摩诘,官至右丞,著有《王右丞
集》。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有“诗 佛”之称。晚年隐居在辋川别业,半官半隐。王 维工诗善画,精通音乐。苏轼评曰:“味摩诘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王维是唐朝 山水诗的代表,和孟浩然合称“王孟”。其诗宁 静淡远,有《山居秋暝》、《积雨辋川庄作》、 《鹿柴》等。裴迪,王维好友。早年曾和王维隐 居终南山,晚年又和王维在辋川庄“浮舟往来, 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 1.下列画横线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与C山僧饭讫而去
B.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C.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D.其一稍北而东
▪ 2.下列“相”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D )
A.猥不敢相烦 B.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C.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D.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3.下列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 )
A.猥不敢相烦 B.明灭林外 C.步仄径 D.憩感配寺
▪ ①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冬天独游终南 山所看到的景致和想象来年春天山中的 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 好友的深切怀念。
▪ ②王维工诗善画,苏轼评曰“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而有人认为此文饶有诗情画意,不妨
说是文中有诗,文中有画。你认为“文中有 画”、“文中有诗”分别体现在何处?
▪ 画一:清月映郭,辋水沦涟。寒山远火, 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 舂,疏钟相间。
▪ 描绘:清光朗朗。月光下,轻风吹过,辋 水柔波潋滟。远望,一抹远山的暗影,村 河边点点渔火。寂静中偶尔传来一两声犬 吠,疏疏落落的寺庙钟声,时断时续的舂 米声,隐隐约约而又清晰可辨。
明确:陶渊明的隐居是回归本心,是对 官场生活和自己的本性深刻反思后的自 主选择,果断而决绝,淡定而洒脱。 王维的隐居是隐居避世。他一方面对官 场感到厌倦,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 不能决然离去,于是半官半隐。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赏析.doc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赏析《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唐朝诗人王维在辋川隐居时所作的一篇散文,下面是的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赏析原文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注释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
腊月:农历十二月。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
景气:景色,气候。
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
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
殊,很。
过,过访、游览。
足下:您,表示对人的尊称。
方温经:正在温习经书。
方,正。
猥:鄙贱。
自谦之词。
烦:打扰。
辄便:就。
憩感配寺:在感配寺休息。
感配寺,王维集中有游感化寺的诗,《旧唐书·神秀传》中说,蓝田有化感寺。
感配寺可能是化感寺之误。
饭讫(qì):吃完饭。
讫,完。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北涉玄灞:近来渡过灞水。
涉,渡。
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
华子冈: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
辋水:车轮状的湖水。
村墟:村庄。
夜舂: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
舂,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
疏:稀疏的。
静默:指已入睡。
曩:从前。
仄迳:迳同径,狭窄的小路。
当待:等到。
蔓发:蔓延生长。
轻鯈(tiáo):即白,鱼名。
身体狭长,游动轻捷。
矫翼:张开翅膀。
矫,举。
青皋:青草地。
皋,水边高地。
麦陇:麦田里。
朝雊(gòu):早晨野鸡鸣叫。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唐代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译文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
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
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
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
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
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
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注释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
腊月:农历十二月。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
景气:景色,气候。
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
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
殊,很。
过,过访、游览。
足下:您,表示对人的尊称。
方温经:正在温习经书。
方,正。
猥:鄙贱。
高中语文文言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译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译文
现在接近十二月末,峣(yáo)山的景物优美、气候宜人,很值得游赏。
我知道你正在温习经书,(准备应试),不敢轻易打扰(你),就(独自)去山中(游玩),在感配寺休息,同山僧一起吃过斋饭后才离去。
(归途中)北行涉过灞水,(这时)清朗的月亮已经映照着城郭。
夜间登上华子冈,只见辋水的波澜在月光照耀下起伏荡漾。
还有远山上的树林间有火光忽明忽暗。
还可以听到从深深的小巷里传出像豹子叫似的犬吠声。
村中舂米的声音,与庙宇传来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此时)僮仆都已休息,只有我独自静坐,常常回忆起往日,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们)携手赋诗,在小径间漫步,在清流旁伫立。
待到来年春季,草转青,树萌芽,可以看到山色一片新绿,小鱼浮出水面,白鸥展翅飞翔,水露润湿了河岸,麦田里野鸡鸣叫,这美丽的景色不久就会有了,你能不能与我一起来游赏呢?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情趣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相邀呢。
然而,这中间可是有着浓厚的情趣啊!千万不可疏忽错过。
托运送黄檗的人顺便带信给你,不能一一尽言。
山中人王维说。
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原文及鉴赏

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原文及鉴赏【导语】:〔唐〕王维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文言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赏析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注释】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
腊月:农历十二月。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
景气:景色,气候。
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
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
殊,很。
过,过访、游览。
足下:您,表示对人的尊称。
方温经:正在温习经书。
方,正。
猥:鄙贱。
自谦之词。
烦:打扰。
辄便:就。
憩感配寺:在感配寺休息。
感配寺,王维集中有游感化寺的诗,《旧唐书·神秀传》中说,蓝田有化感寺。
感配寺可能是化感寺之误。
饭讫(qì):吃完饭。
讫,完。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北涉玄灞:近来渡过灞水。
涉,渡。
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
华子冈: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
辋水:车轮状的湖水。
村墟:村庄。
夜舂: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
舂,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
疏:稀疏的。
静默:指已入睡。
曩:从前。
仄迳:迳同径,狭窄的小路。
当待:等到。
蔓发:蔓延生长。
轻鯈(tiáo):即白,鱼名。
身体狭长,游动轻捷。
矫翼:张开翅膀。
矫,举。
青皋:青草地。
皋,水边高地。
麦陇:麦田里。
朝雊(gòu):早晨野鸡鸣叫。
雊,野鸡鸣叫。
斯之不远〕这不太远了。
斯,代词,这,指春天的景色。
傥:同“倘”,假使,如果。
天机清妙:性情高远。
天机,天性。
清妙,指超尘拔俗,与众不同。
不急之务:闲事,这里指游山玩水。
中考文言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全文详细翻译导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译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作者:王维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
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
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
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
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
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
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檗人往,不一。
山中人王维白。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必修一
福建省南安市国光中学潘志敏【教材分析】
本文篇幅短小,字词句疑难相对较少。
根据本文内容和写法上的特点,可着重从其写景特点以及文中所包含的人生旨趣入手进行分析鉴赏,既可给学生以新鲜之感,又可培养对自然山水的审美鉴赏力和借鉴如何描摹自然美景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诗情画意的写景特征。
2、鉴赏语言淡雅优美,富有情韵的特点。
3、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
【教学策略】
从题入手,通过诵读、播放配乐朗诵,营造诗情画意的
氛围,整体把握文意。
再从裴迪为切入口:如果你是裴迪,你会应邀吗?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以此牵出文中的“景”、“情”、“理”来探究。
最后通过比较阅读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山中”是什么山?王维为何在山中?裴迪是什么人?谁写给谁的书?学生看注释,教师简介背景。
二、通过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散读文,借助工具书和文注释,疏通文意。
个别弄不懂的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如不能再问老师。
2、请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尝试美读。
教师在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重音轻音的运用,语音的延长,节奏缓急等方面,点拨和鼓励学生不断设计和尝试,加深对景物和语言之美的体会。
3、老师范读,学生对照自身不足。
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体会写景中体现的作者内心的情感。
三、讨论探究
1、提问:假如你是裴迪,你会应邀吗?王维此信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
⑴学生可能绝大多数说应邀,两个理由:山中的美景、朋友的深情。
(教师点拨,两人的情谊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深厚情意的基础是什么?当然在于两人有相投的志趣,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领悟。
文中裴迪“天机清妙”可找到显证。
教师可适当介绍王维与裴迪的交往情况。
可感知,裴迪应邀是因为山中有二人共赏的美景,二人从美景中能够领悟到共同的深趣。
)
⑵可能会有学生说不应邀,因为他要忙于考试啊,他对官场还寄予希望,两人是有不同的。
所以,裴迪也可能不来啊!
(教师不限定答案,鼓励更开放性地理解。
)
(那么蓝田山一带有怎样的美景?紧承着过渡到景物描写的品味。
)
四、具体研读文中景物描写诗情画意的特点及语言的简约淡雅
1、朗读第二段中写景的句子:
⑴找出此段写了哪些景物,抓住修饰词,说说每个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可发现景物前多用“清”“寒”“深”等词,营造了一种冷寂清幽空灵的意境。
请学生挑选一些字来谈谈感悟,如“疏钟”可以想见钟声清润悠扬,疏疏落落,隐隐约约而又清晰可辨,显出静中之动,有种缥缈韵味。
⑵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表现的画面。
总结作者在描写中运用的技法。
王维精通音乐,擅长绘画,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他的文也有此特色。
此景如一幅水墨山水画,着墨淡雅,用笔清疏。
写景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相应和,细致地表现了光色和音响变化,语言精美,音节舒缓,表现了山水的幽静和作者内心的静谧。
⑶这样的冬季月景你觉得优美吗?喜欢吗?
可能许多学生不喜欢,因为太冷寂太凄清甚至有点寒意森森。
也可能有人会说意境很优美,但让自己长居此地就不情愿了。
⑷为什么清幽寂静、寒意森森的冬夜在王维眼中却是优美动人的呢?
借此可适当介绍王维对佛教和禅学的极大崇拜,禅宗思想对其诗文感情格调的影响。
他“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笔下冬日寒夜景物的清幽冷寂或许正是作者内心禅意的表现,也是作者静谧澄澈的心灵天地的折射。
王维,字摩诘,名与字于佛经《维摩诘》。
有人说王维心中有座“佛”,可见其晚年内心的平静和甘于寂寞。
难怪有人称王维为“诗
佛”。
2、朗读第三段中写景的句子:
⑴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色彩明丽,生动活泼,富有朝气。
请同学通过联想描绘文中所写景物,体会景物的意境。
⑵启发学生,从此段所写的事物(草、木、山、鱼、鸟等)联想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思考两段描写在意境上有什么不同。
毛泽东笔下是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万类霜天竞自由”。
“万山”“层林”意象阔大,“红遍”“碧透”绚丽多彩,豪迈乐观。
而王维笔下是一幅色彩明快而清新朗秀的春朝图。
意象并不壮阔,色彩明丽却并不绚烂,再让学生通过炼字来加深理解,比如轻鲦“出”水的“出”,有轻柔之感,少力度;而“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击”“翔”就显得刚劲有力的多。
同样“露湿青皋”中用“湿”而不用“滴”和“坠”,声响更细小更轻微,甚至难以察觉。
整幅画面生机盎然而又冲淡闲散。
⑶“然是中有深趣矣”的“深趣”该如何理解?请学生谈谈感悟。
①是对自然的观照,自然与心灵的和谐感应,天人合一:
作者对自然风光有着浓厚的兴趣,与自然万物有相敬相和的亲密关系,因而对佳山丽水有极强的领悟能力,能更细微地去领略和感知自然界的净美与和谐。
春景中自然万物均生动活泼,自由舒展着自我,那份闲适使作者极想与其融为一体。
欣赏美景,观照心灵,向外发现了山水的美,向内发现了自己的真性情。
他希望能够物我相亲,与自然泯然无间、尽善尽美的和谐相处。
②是对人生的理解,对恬淡宁静,超尘脱俗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陶渊明《饮酒》中有“采菊冬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他归隐后乡居生活悠然自得的心境,从景物中领悟到返璞归真的真意。
而王维在景物中何尝不是寄予了自己的一种人生
理想呢?人本就应该生存在如此美景之中啊。
小结:虽是一封书信,作者却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的如同一首赞美风光和表述友情的赞美诗。
我们还隐约看见王维的静谧澄澈的心灵天地,感受到他对自然万物独特超群的的感悟能力和对超凡脱俗人生的追求。
其清寂雅净的胸襟与闲静从容的心地,带给人恬淡和宁静的心境,是诗文之中的极品。
五、比较阅读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相同点:
1、声、色;动、静。
2、诗画结合;书画结合。
3、感情:闲居之乐,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不同点:
诗:秋景。
文:实写了冬景,拟写了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