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综合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综合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方法D. 教育制度2. 教育的本质是指()A. 教育的社会功能B. 教育的目的和任务C. 教育过程中的互动D. 教育的内在规律性3. 下列哪项不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A. 终身化B. 民主化C. 等级化D. 个性化4.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A. 需要和诱因B. 兴趣和态度C. 目标和意志D. 情绪和兴趣5.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A. 相互排斥的B. 相互独立的C. 相互促进的D. 相互对立的6.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7至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7.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和淘汰学生B. 促进学生发展C. 增加学生负担D. 提高教师收入8.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A. 法律规范、法律事实、法律后果B. 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内容C. 教育权利、教育义务、教育责任D. 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评价9. 下列哪项不是教育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推算法10. 教育公平主要是指()A. 教育机会均等B. 教育资源分配公平C. 教育结果公平D. 所有选项都是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 学习理论B. 教学设计C. 学生心理健康D. 教育评价12.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的目标可以分为()A. 知识B. 理解C. 应用D. 分析13. 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A. 民主平等B. 尊师爱生C. 教学相长D. 单向传授14. 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A. 社会需求B. 教育资源C. 法律法规D. 国际趋势15. 教育评价的功能包括()A. 鉴定功能B. 诊断功能C. 激励功能D. 导向功能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最新版(二)_7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的这句名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___。
A : 陶冶教育法B : 榜样示范法C : 品德评价法D : 实践锻炼法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孔子的这句名言是指通过自身行为进行榜样示范,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2、单选题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口诀后,习惯于“三七二十一”这一记忆顺序,如果问他们“几乘以三等于二十一”很多人都反应不出来,这是一种_____现象消极作用的表现。
A : 发散思维B : 定势C : 逻辑思维D : 启发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重复性地背乘法口诀表使人的思维形成定势,因此在问题顺序发生改变时人们一时间往往反应不出来。
3、判断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是中国进入 21 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_____参考答案: 正确本题解释:参考答案:对。
参考解析:201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通知指出,《纲要》是21 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4、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具体途径和策略的是_____。
A : 接受进修培训B : 日常教学反思C : 个人阅读和反思性写作D : 同伴交流与合作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接受进修培训更多的是通过外在的形式促进发展。
它不属于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途径和策。
5、单选题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_____A : 痛觉B : 听觉C : 味觉D : 视觉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带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带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两类。
A.马斯洛B.维纳C.阿特金森D.海德2.白鼠在“斯金纳箱”里自由活动,偶尔踏上操纵杠杆,供丸装置就会自动落下一粒食丸,白鼠经过几次尝试,会不断压杠杆,直至吃饱为止,这时白鼠不断压杠杆的行为属于()。
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领悟D.观察学习3.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他的这种行为属于()。
A.焦虑症B.强迫行为C.强迫观念D.强迫恐惧4.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
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良好习惯和自主意识C.良好个性和品德D.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5.“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是()。
A.主体性的教师观B.以人为本的教师观C.专业化的教师观D.促进发展的教师观7.品德发展所具有的()表明,德育既可以从知到行,也可以从行到知,或者从情开始兼之以知和行。
A.随机性B.多开端性C.层次性D.多项选择性8.苏格拉底提出的“产婆术”,强调的是()教学原则。
A.启发性9.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一般规律是()。
A.先快后慢,先多后少B.先慢后快,先多后少C.先快后慢,先少后多D.先慢后快,先少后多10.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弗洛伊德B.威尔逊C.皮亚杰D.格塞尔11.“舌尖现象”可以用()理论来解释。
A.消退说B.干扰说C.压抑说D.提取失败说12.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英国哲学家()。
A.卢梭B.培根C.拉伯雷D.洛克13.新课改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
A.二级课程管理制度B.三级课程管理制度C.四级课程管理制度D.五级课程管理制度14.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最新版(二)_9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最新版(二)1、简答题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参考答案: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即这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学校德育过程也就是对这四个品德心理因素的培养过程。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的过程。
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道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2、判断题负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起到促进作用。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负迁移起的是消极阻碍作用,正迁移起的是积极促进作用。
3、单选题某老师利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形式来决定自己是否需要改善教学,这种评价类型属于_____评价。
A : 诊断性B : 描述性C : 形成性D : 总结性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4、判断题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
_____参考答案: 正确本题解释:参考答案:对。
参考解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正面教育和反面惩戒都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戒教育制度是对学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有机补充和完善。
惩戒犯错学生,不光在于教育犯错学生本身.更重要的是能起到教育其他学生的警示作用。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A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小题,共30分)1.()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2.德育的核心或基础是()。
A.思想政治教育B.法律教育C.性教育D.道德教育3.根据成败归因理论,下列属于外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的是()。
A.能力高低B.运气好坏C.外界环境D.任务难度4.桑代克提出众多学习律,其中描述动机的是()。
A.效果律B.准备律C.练习律D.同化律5.根据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
A.较高的水平B.较低的水平C.非常高的水平D.中等水平6.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A.安全需要B.尊重的需要C.爱与归属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7.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力求成功者会(),避免失败者会()。
A.可能选择回避任务B.回避任务犹豫不决C.坚决选择可能选择D.可能选择犹豫不决8.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联的教育学教材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B.冈察洛夫的《教育学》C.巴拉诺夫的《教育学》D.巴班斯基的《教育学》9.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A.机械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10.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
A.徐特立B.蔡元培C.杨贤江D.陶行知 11.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
A.行动研究法B.观察法C.实验法D.调查法12.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最新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最新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论知识是衡量⾼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最新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最新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1、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措施 2、《学记》中揭⽰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的是( )A、化民成俗,其必由学B、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C、建国君民,教学为先D、君⼦之教,喻也 3、古代雅典的教育⽬的是培养( )A、商⼈B、政治家和商⼈C、军⼈D、官吏 4、西欧进⼊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A、武⼠教育B、僧侣教育C、⽂⼠教育D、骑⼠教育 5、教育要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包括⼊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等等。
这体现的是教育的( )A、终⾝化B、全民化C、民主化D、多元化 6、教育史上两⼤对⽴学派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代表⼈物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 7、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存在B、不受⽣产发展制约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D、有⾃⾝的特点和规律 8、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累能”是指( )A、学校教育对智⼒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的影响C、遗传对智⼒的影响D、家庭环境对智⼒的影响 9、青少年⾝⼼发展的( )规律要求教育⼯作者必须因材施教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10、教育的领导权直接决定于(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B、⽣产⼒⽔平C、科学技术D、⽂化 11、校园⽂化的核⼼是( )A、物质⽂化B、精神⽂化C、制度⽂化D、学⽣⽂化 12、在教学过程中。
“⼀⼑切”的做法违反了个体⾝⼼发展的( )A、阶段性B、顺序性C、个别差异性D、互补性 13、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标是( )A、培养⼈的智⼒B、为其上⼀级学校输送拔尖⼈才C、培养各种专门⼈才D、为⼈的发展奠定德智体等各⽅⾯的基础 14、现阶段我国教育⽬的的重点是( )A、发展学⽣的智⼒B、发展学⽣的个性、特长C、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D、培养学⽣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15、我国第⼀个实⾏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答案:1~5 ACBDC 6~10 CDBDA 11~15 BADCB。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考点最新版(二)_29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_____。
A :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 :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 :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 :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单选题学前晚期的儿童能够对物体进行分类。
例如,区分菜时能把菜分为素菜和荤菜,素菜又能分为白菜、萝卜等,荤菜又能分为肉类、蛋类等。
对肉类又可以进行猪肉、牛肉等的划分。
这表明学前晚期的儿童具有的显著特征是_____。
A : 爱学、好问B : 抽象思维发展C : 语言能力明显提高D : 认知能力形成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B【解析】选项 A、B、C 都是学前晚期儿童的显著特点,符合题干要求的只有 B 选项。
5~6 岁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发生,这时的儿童有了一定的概括思维,能进行一些简单的、逻辑抽象的思维活动。
故选 B。
3、判断题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
参考答案: 正确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掌握。
【参考答案】正确【名师点睛】教育心理学研究“五大要素”和“三大活动” ,“五大要素”为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三大活动”是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在三大过程中,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教育心理学最早进行研究且研究最多的内容,包括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
4、单选题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 ,认为外部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_____。
A : 多因素论的观点B : 综合论的观点C : 外铄论的观点D : 内发论的观点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最新版(二)_148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对于学生课堂上玩 MP4,下列较好的教育方式是_____。
A : 大声喝止.公开批评B : 毫不留情,罚站上课C : 不闻不问,任其自然D : 先暗示制止,课后再教育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对于上述情况,较好的处理方式应是先暗示制止,课后再教育。
大声喝止,公开批评的教育方式较为粗暴,可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
毫不留情、罚站上课的教育方式属于体罚学生,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不闻不问,任其自然的教育方式对学生不负责任。
2、填空题 ____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参考答案: 生理成熟的顺序性本题解释:参考解析:生理成熟的顺序性3、填空题思维的特点是间接性和____。
参考答案: 概括性本题解释:参考解析:【答案】概括性4、单选题对于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学校应当予以_____。
A : 开除学籍B : 批评教育并开除学籍C : 批评教育,不得开除D : 勒令退学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5、判断题高考是形成性评价。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N。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
高考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考试和评价,属于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时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测评。
6、填空题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____、制度文化构成。
参考答案: 精神文化本题解释:参考解析:精神文化7、多选题西方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下列哪些典型学制类型?_____A : 分支制学制B : 双轨制学制C : 六三三学制D : 单轨制学制参考答案: ABD本题解释:【答案】ABD。
解析: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 19 世纪的欧洲国家;单轨制学制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分支制学制是 20 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0小题,共10分)?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2.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B.教学步骤?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阶段?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A.信度?B.难度?C.区分度?D.效度?4.在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中,学生每人拥有一台电脑,并与教师的电脑相连形成局域网,同时配有网络教学监控系统,这属于()的课堂组织形式。
? A.小组活动?B.全班活动?C.个别活动?D.集体活动?5.有经验的医师能从模糊不清的X光照底片上发现病兆,这是()。
?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6.学生看黑板时,白色字体往往成为知觉对象,而黑色板面成为背景。
这是()。
?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7.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主导作用?B.决定作用?C.辅助作用?D.基础作用?8.一次测验后,教师发现一年级学生在加减法运算中常有进位数加错、看错数字等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进行补救与指导,这种测验属于()。
? A.安置性测验?B.形成性测验?C.诊断性测验?D.总结性测验?9.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廖世承于()年编写的。
? A.1903?B.1908?C.1913?D.1924?10.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
? A.社会实践?B.遗传?C.教育?D.成熟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10小题,共20分)? 1.以下属于正式团体的是()。
?A.班级?B.小组?C.少先队?D.小集团?2.在反射弧中,直接与外界刺激接触的有()。
? 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传出神经?D.效应器?3.问题行为可分为三种类型,包括()。
? A.心理问题行为?B.品行性问题行为?C.性格性问题行为?D.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4.对教育评价信息的要求有()。
?A.有效性?B.全面性?C.可靠性?D.简洁性?5.以下属于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有()。
? A.高效性?B.循序渐进性?C.实践性强?D.教师发挥主导作用?6.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A.记忆术?B.记笔记?C.提问?D.生成性学习?7.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8.小学儿童学习准备的内容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A.动作技能水平?B.人际交往水平?C.自我意识水平?D.智力发展水平?9.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C.评价作用?D.选择作用?10.“三个面向”主要是指()。
?A.面向21世纪?B.面向现代化?C.面向世界?D.面向未来三、填空题(每题2分,5小题,共l0分)?1.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______ _。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_。
?2.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的类型大致分为_______课和_______课两大类。
?4.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
?5.教学是_______和_______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哪些??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2小题,共20分)?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班主任说:“别给我们排队了。
”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
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
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
”根据某课题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
”?请依据以上案例,分析“排名榜”带来了什么??2.下列是某小学一个班的主题班会设计,运用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对这一设计进行评价并阐述组织好主题班会的要求。
?又到了3月5日学雷锋的时间了,学校要求我们每个班为周围的社区做一件好事。
可我认为学雷锋不能图表现,只用一天的时间来表示一下,而应该制度化、经常化,把爱心献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我决定先在班上召开一个“我们应该怎样学雷锋”的主题班会,形成我们全班共同的意见,找到一致的办法,因此对主题班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
?第一步:全体同学收集雷锋的动人事迹;?第二步:请学生代表宣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第三步:分小组讨论目前存在的学雷锋种种现象;?第四步:我们该怎么办(各小组表达自己今后学雷锋的设想与办法);?第五步:全班讨论,形成学习雷锋的统一意见和行动方案。
?六、教育写作题(30分)?林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班,他应该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这个班集体??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的就是巩固性原则。
?2.C[解析]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3.D[解析]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
信度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
区分度指测验对被试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
难度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4.B[解析]略。
?5.C[解析]在知觉当前事物的时候,人总是在以往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此为工具,对该对象进行加工,并以概念的形式对其进行命名或归类。
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之为知觉的理解性。
?6.B[解析]人们进行知觉时总是选择少数事物作为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
这砷把对象从背景中区别出来的特性即是知觉的选择性。
? 7.A[解析]教师是受一定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为职责的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角色,是由教育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决定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具有必然性、辩证性。
?8.C[解析]诊断性测验能够反映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的成因。
故正确答案为C。
?9.D[解析]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 10.C[解析]学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决定着人的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这里的学习即为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1.ABC[解析]正式团体就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
D属于非正式团体。
?2.AD[解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直接与外界刺激接触的有感受器和效应器。
?3.BCD[解析]问题行为的划分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将它分为扰乱性行为和心理问题行为两种,还有一种是将它分为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和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
?4.ABC[解析]教育评价的信息应尽可能全面,还应有相当的信度和效度。
? 5.ABD[解析]班级授课制缺乏实践性,这是它的弊端之一。
?6.ABCD[解析]所谓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记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
?7.ABCD[解析]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8.ABCD[解析]略。
?9.ABCD[解析3(1)导向作用。
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选择作用。
教育目的为教育内容的选择确定基本范围,也为选择相应的教育途径、方法和形式提供了依据。
(3)激励作用。
共同的目的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4)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 10.BCD[解析]略。
三、填空题?1.学科课程标准班级授课制(或课堂教学)?2.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3.单一综合?4.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5.教师教学生学?四、简答题?1.[参考答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
?2.[参考答案](1)改变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整合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3)将课程内容与生活相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使课程实施过程更加生动、合理。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调整课程评价方式。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六、教育写作题?[参考答案](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备了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
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