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院校法学专业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研究

合集下载

财经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

财经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

财经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批具有一定法律理念、精通和熟悉市场经济法律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财经类法学本科专业可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定位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但财经院校现行法学教育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改变现状寻求适合的特色出路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特色教育一、财经院校现行法学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在我国的普通高校中,绝大多数院校均开设了法学专业。

据官方数据统计,截至2009年5月,我国开设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共643所,其中,财经类院校四十多所。

由于高校法学专业的盲目膨胀,财经院校现行法学教育模式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致使法学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定位模糊不清财经法学教育的定位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素质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问题历年来意见纷呈,有学者提出尽管法学教育随同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到大众教育阶段,但这并不能回避和否认精英化问题;中国法学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应当包含精英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应当从一个高质量、高水平和高规格的标准和要求来考虑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水平生源和师资等问题;但也有人认为法学教育是大众教育,不同于精英教育;更有人认为法学教育是职业教育等等。

由于对法学教育整体定位上存在观点分歧,导致各财经院校在人才定位上亦缺乏明确的或坚定的态度。

(二)培养课程雷同目前,财经院校法学教育计划几乎千篇一律,本科生的课程大体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公共课,或称全校公共必修课,如外语、语文、体育政治理论等;第二类是专业必修课,即由法学院自己开设的每个学生必修的法学基础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包括宪法法理学、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通常有八门课程;第三类是选修课包括一些管理类经济类的课程,如金融学、经济学、会计学等。

此外,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在千篇一律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很难彰显财经类院校各自的优势和个性。

(三)跨学科对接不强多数财经类院校将证券会计审计金融税收等作为经济类课程纳入法学教学体系,意在实现了法学教育与非法学教育对接,通过法学与经济学的课程交叉与融合,培养出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多重能力的复合型法学特色人才。

财经法学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改革互动探讨

财经法学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改革互动探讨

财经法学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改革互动探讨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批具有一定法律理念、精通和熟悉市场经济法律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财经类法学本科专业可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定位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而目标的实现重在课程设置与教学的改革。

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突出财经法学的财经特色。

关键词:财经法学;课程设置;改革互动一、财经法学培养目标定位在现阶段,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出高规格、多样化的趋势。

多样化,即意味着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将不限于法院、检察院、律师所等法律职业机构,而是遍及社会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凡是需要法律治理的地方,就需要法律人才,而这种需要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

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必然对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提出新的要求。

因此,法学教育就要从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中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重新修正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以符合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司法部《法学教育“九五”发展规划和2010年发展设想》明确提出,法律人才不仅为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和法律监督部门所必需,而且日益成为全社会急需的通用人才和企事业单位专理法律事务的主干人才。

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是既懂法律,又懂科技、懂经济、懂外语的高层次复合型的法律人才。

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不仅法律人才少,而且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法律人才短缺尤为严重,单一型的人才已很难适应市场需要,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已成为大势所趋。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根据社会和学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兼顾目前和长远的发展,考虑学校现有条件和能力逐步地进行。

从全国范围看,政法类院校以培养司法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综合性大学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特色,而财经类院校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与其他院校有所区别,体现自身的特色。

现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急需财政、金融、商业、涉外经济领域的高层次法律人才,财经法学院校应结合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和财经院校现有的条件和能力,重新定位自己的培养目标,突显财经特色教育。

论财经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建设——以吉林财经大学为视角

论财经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建设——以吉林财经大学为视角

政法类 院校 外 , 多数综 合类 院校 、 大 民族类 院校 、 工类 院校 、 理 师 领域 的高层 次法律 人才 , 财经类 院校应 当承担 起培 养经济 法律专 教育蓬勃 发展 的形势 下 , 各类 高校 如何 凭借 自身的教 育资源优 势 积极探 索和 大胆 实 践 , 将法 学教 育 的培养 目标 明确 为 “ 养德 、 培
等教 育的 发展方 向和 高等教育 对象 的发展 方 向: 的 凋控 功 能能 索 , 它 确定 科 学的人 才培 养 内容 。 ( ) 法 学专 业课程 体 系, 实法律 基础 一 优化 夯
科 学合理 的课程 设置 是法学本 科教 育的重 点和关键 , 专业课
养 目标进 行科 学定位 , 能把握 财经 院校 法学 教育 发展 方 向, 才 才 程 设置不 足一簇 而就 的, 当结合 学生的 学习效 果不断优 化课程 应
L g l v t m d S cey e a s se An o it
2 1月中 0 年 () 1 O 0
制 缸金 ’ 占
论 财经 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特 色建设
以吉林财经 大学为视 角
工 q- ±士 g l
l T 琼 : q l -
摘 要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 财经院校法学教育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 程 中逐步发 展起 来 。本 文指 出财 经院校 法 学教育应 当依 托 财经 院校 学科 知识 背景 , 明确 目标 定位 , 设特 色课程 体 系 , 建 改 革法学教学方法, 加强法律职业教育, 培养既精通法律又熟悉经济的复合型人才,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作 出贡献。 关键 词 财经 院校 法 学教 育 特 色建 设
析。

财经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问题初探

财经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问题初探

财经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问题初探摘要:教育部提出并启动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强调法学教育培养目标为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

财经类院校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炼财经法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突出财经法律特色。

关键词:卓越法律人才;财经法律人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2011年底,教育部正式启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为重点,计划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形成学科设置合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教育理念以及开放多样、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人才培养体制,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法律人才。

本文通过对江西财经大学和其他财经院校的考察,进一步厘清和探讨财经法律院校“卓越财经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期在课程设置改革以及强化财经院校法律教学实践方面有进一步提升。

一、财经院校卓越法律人才教育的“财经”特色现代社会法律人才培养的模式各异,法律人才的需求及其应用也各异。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的培养内涵在强调法律人才培养高度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同时,应避免简单的同质化模式。

具体就财经管理类法律人才而言,财经法律职业精英群体,在面对纷繁的法律关系、复杂的法律现象和日益完善的法律制度时,不仅需要夯实法律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法律职业技能,更需匹配相应的财经管理类专业知识来保障其法律职业技术中财经背景知识的有机发挥,从而使复杂的经济法律关系予以理顺,运用法律手段有效地分析和化解各类经济纠纷和社会矛盾,避免和克服单—法律知识背景的局限性,这是卓越法律人才教学改革对财经类法律人才培养的最根本要求。

财经类学校法律专业要借重并发挥财经类学科的优势,才能打造财经类法律专业的卓越人才。

没有特色、千篇一律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是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大忌”。

无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并不明确,普通高等院校的法学教育实行素质教育,而非精英教育。

法学学科的定位与发展

法学学科的定位与发展

2018年9月第34卷第5期高教发展与评估HigherEducationDevelopmentandEvaluationSep.,2018No.5,Vol.34doi:10.3963/j.issn.1672 8742.2018.05.013法学学科的定位与发展李 牧,赵衍民(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摘 要:国家启动“双一流”大学建设后,法学学科面临需求多样、主体分级及目标多元的挑战。

各办学主体在法学学科建设中,必须处理好与经济社会、其他各学科以及法学学科内部各层次间的关系,实施分级建设、动态调整。

国家要加强对法学学科建设的引导与评估,设立专业化的第三方指导机构,制定符合法学学科特点的建设与评估标准,建立行政、学术、社会多方参与的调整机制。

就法学学科整体而言,要建强一批,优化一批,逐步淘汰一批。

关键词:“双一流”大学建设;法学;学科建设;学科评估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8742(2018)05 0107 06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理工院校法学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改革研究”(2014107)作者简介:李 牧(1968),男,湖北仙桃人,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宪法学、行政法学。

赵衍民(1980),男,山东肥城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是大学最古老的的学科之一,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在根本上决定着法学的定位,驱动着法学的发展。

在西方,法学学科先后贡献了诸如人民主权、权力制约、合同自由、罪刑法定及程序正当等理念,为西方国家法治文明以及人类社会文明进程贡献了力量。

中华法系提出的“明德慎罚”“德法并治”“定纷止争”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

法学学科肩负着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强国提供思想库和人才支撑的历史使命。

这是法学学科最根本的定位,也是对高校法学学科定位的宏观考量。

从经济分析法学的兴起看财经类院校法学教育特色

从经济分析法学的兴起看财经类院校法学教育特色

2010年9月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却.2010笙!Q鲞箜圣塑&:竺型2坐生!!生生竺坐堑丝!竺唑!!型丝竺丝坚!鱼翌竺丝竺丝墨至竖生221:21:!旦竺:!●教育教学研究从经济分析法学的兴起看财经类院校法学教育特色郭广辉(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摘要:经济分析法学的兴起和持续高潮,给财经院校法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启示。

财经院校法学专业特色定位应突出经济性、应用性和服务性。

应采取完善教学规章制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扶持学生专业团体、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基地和专业网络信息建设等措施加强自身教育教学特色。

关键词:经济分析法学;财经院校;法学教育中图分类号:D912.29;a5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一1573(2010)03删_03一、经济分析法学兴起的启发意义经济分析法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在西方(尤其是美国)日渐成型的一门交叉学科。

以《法与经济学杂志》、《法学研究杂志》的推出与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1960)、卡拉布雷西的《关于风险分配和侵权法的思考》(1961)、波斯纳的《法律的经济分析》(1973)、贝克尔的《人力行为的经济分析》(1976)、考特和尤伦的《法与经济学》(1988)等著作的问世为代表,科斯等人获得诺贝尔奖将其推向高潮。

经济分析法学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多种称呼。

“EconoI I l i cs肌d hw”在英语中较为常用,此外还有“Econom i c8《‰”以及“Econom i c8A nal ys i8of h”等。

汉语中有经济分析法学、法和经济学、法律的经济分析等。

它是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基于法与经济学的互动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与法学交叉的边缘学科,也是当代西方经济学和当代法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流派。

从学科研究的性质和定位来看,法经济学也像其称呼一样众说纷纭。

有的学者将法律经济学明确定位为一门“用经济学阐述法律问题”的学科,如波斯纳(1997)【l】所言,法律经济学是“将经济学的理论和经验方法全面运用于法律制度的分析”的学科。

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

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
经济法教研部经济法教研部教师科研成果丰硕,近三年(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省 部级课题3项;出版专著及教材5部;在《法商研究》、《法学评论》、《法学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在碳排放交易、反垄断、股权交易、食品安全等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民商法教研部前身为民商法教研室,于2019年更名为教研部,是法学院下设的四个教研部之一,覆盖法学二 级学科中的民商法和诉讼法两个学科方向。民商法教研部承担本科和研究生的民法总论、物权法、侵权法、合同 法、商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证券法、信托法、房地产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证据法等民商法和诉 讼法学科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民商法教研部以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导向,力争通过法学专业的学习,培养出具 有专业性和应用性的复合型人才。
民商法教研部拥有扎实的师资团队,共有专职教师11人,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具有整体梯 队合理、结构完整的特点。其中5人具有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的海外留学背景,多名教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深厚的科研实力。民商法教研部教师具有 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并兼任各种学术兼职,其中7人兼任律师、仲裁员,1人曾挂职天津市红桥区检察院,担任副 检察长,1人兼任国家级研究会执行会长,多人担任国家级研究会常务理事、理事等职。
机构设置及人员
学院教学机构
学院行政机构
研Hale Waihona Puke 机构院党委书记:陈方 法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侯欣一 院长:张勤 副书记:田雅志 副院长:樊纪伟 学院办公室 主任:吴玉茹 副主任:张霞 组织员:李小红 法学实验分中心副主任:张兆永 学生工作办公室
经济法教研部 主任:冯博 副主任:潘晓滨 国际法教研部 主任:王瑞 副主任:范笑迎 民商法教研部 主任:李静一 副主任:方丽妍 理论法教研部 主任:柴松霞

中央财经大学刑法学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考研大纲

中央财经大学刑法学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考研大纲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法学院刑法学专业招生目录PS:招生目录图片若看不清楚可以右键另存为图片,在看图程序中可放大至清晰状态!法学院刑法学专业简介一、概述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首批试点高校。

学校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

学校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建成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为主体,文学、理学、工学、哲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有特色、多科性、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学院南路校区占地面积141962平方米;沙河校区占地面积789798平方米。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肇端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设立的经济法教研室,1995年建系,2004年建院。

学院坚持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为立院宗旨,以“财经法律”为品牌,以“复合型知识结构塑造”、“实践教学”为特色,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性、国际化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规划和推进法学院的建设和各项工作。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7-2009年全国法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院位居全国第19名,是国内发展最快的法学院之一。

法学与经济学、管理学构成了中央财经大学的三大主体学科。

法学院关于法学学科的定位、特色和发展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通识化的潮流,紧密依托我校财经、管理学科的优势、学术资源,以及和金融界、法律界的紧密联系,坚持法学和经济学、管理学相结合,理论和实务相贯通,造就一批在学术界、教育界具有较大影响力并具有国际化思维观念的教师队伍,致力于培养通法律、懂经济、国际化、复合型的高级应用性人才,以地处首都的区位优势和财经法学的品牌定位,近期将法学院建成学界和社会认可的优秀法学院,力争在不久的将来将法学院建设成学科特色及优势突出的一流法学院,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一体化 , 需要大批具有浓厚法律 意识 、 精通法 律、 熟悉市场经济法律专业 知识 的复合型人才 。基
于 市场经 济 的发展 和 法 治 社会 的长 远 要 求 , 论从 无 数 量上还 是从 质量 上 看 , 学 专 业都 还 有 很 大 的发 法
68
现实性和高校人才培养 的滞后性等, 都要求淡化专 业控制、 强化课程 , 特别是只有通过课程的不 同组合 才能 培养 出各种 专业方 向的人才 。这 样不仅 提高 了
由国家或政府一级管理 , 而是作为课程组织存在的。
实际上 , 所谓 学科 专业就 是一 组相 关 的课 程 , 过不 通 同 的组 合形 成不 同 的专业 方 向 , 生可 自由地 选择 , 学 选 择课 程要 比选择 学科专 业 具有更 大 的灵活 性 。这 种管理 制度具 有 更 大 的 自由度 和适 应 性 , 人们 可 以
的专业特 色与办学模式。这对于拓展 专业发展 空间, 高所培养人才的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财 提 经类院校 的法学专业应该从如何培养经济法律专 门人才的角度, 体现 学校培养复合型人 才的特
色与优 势 。要 达 到这一 目标 , 应从 教 学计 划、 程 设 置、 学手段 、 课 教 师资 队伍 、 学制 与 生 源等 方 面进
பைடு நூலகம்
使用等方面除具有一般法学教育特征之外 , 又有 自 己明显 的特点 。这标 志着 有别 于 以培养 司法专 业人 才 为特色 和 以培养 理论 型法学 专业人 才 为特色 的财 经类 法学 教育 的形 成 , 与政 法 类 院校 和综 合 性 大学
的法 学教 育成 三足 鼎立 之势 。
从 西方发 达 国家法治 建设所 走 过 的路 程 以及 我 国市场经济现实发展 的内在要求 , 都促使财经类院 校必须承担起培养经济法律专 门人才的重任 , 这一 点上财 经类 院校 的法学教 育可 谓是扬 长避 短 。 以美 国成功 的教学 管理 经验 为鉴 , 美 国 , 在 学科 专业 不是
的因素 永远 是 人 , 别是 随 着我 国加 入 WT 全球 特 O,
整 。所 以 , 专业特 色 的建 设 , 应淡 化专业 , 强化 课程 ,
建立起 课程 调节 机 制 。 因为 , 科 专业 结 构 的 相对 学
稳定性 与社 会变 革 , 别是 产业结 构 的不断 调整 , 特 对 人才需 求 的多样 性 、 变性 以及 社会 对 人 才 需 求 的 多
随时 随地 通 过课 程 的 不 同组 合 进 行 学 科 专业 的 调
财经类法学教育是在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 现代 市场 经 济转变 , 建立 社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 体 制过 程 中逐步 形成 和发 展起来 的。市场 经济 就是法 治经 济 。而 市场 经济法 律制 度 的执行 和遵守 起主 导作用
而难 以衡量 的矛 盾 。
论 ,因此 , 必须 寻 找新 的突破 点 。
( ) 学 手段 落后 , 势 资源利 用不 足 ‘ 三 教 优
虽然 不 断在修 订 法学 课 程 的教学 计划 ,但一 直 停 留在 内容改革 上 , 学方 法 过 死 、 育 手 段 落后 、 教 教 重理论 、 实践 的教 学 方式 ,基 本 上 没 有 引 起 足 够 轻 的关 注 。此外 , 于 法学 教育 是素 质 教育 的 认识 不 对 足, 法学 作 为一 门既 有 自己特 定 学科 内容 ,又需 要
人才 培 养 的灵 活 性 和 针对 性 , 有利 于 以学 科 建 设 为 龙 头进 行专业 建 设 , 打破按 行业 办专 业 的格局 , 提 也 高 了办 学效 益 , 真正使 专业 多 样化 , 并做 到 以课程 为 抓 手确 保人 才培 养 质 量 , 而 解 决 因质 量 的多 样 性 从
人 才培养 目标 、 程设 置 、 才 培 养 规格 、 材编 写 课 人 教 展空 间 。但 在 近几 年 的人 才 需 求结 构 来 看 , 学本 法
科人才出现了剩余 , 高校之间的竞争 , 尤其是毕业生 就业 的竞 争异 常 激 烈 , 这种 宏 观 形 势 下 , 经类 在 财 法学 专业 教育 的发展 必须 走一条 与传统 的法 学专 业 教 育有所 区别 的办 学模 式 , 以求 在 后 发 的 劣势 条 件 下 , 出一条具 有较 强生命 力 的发展 道路 。 走
财 经 类 院校 的法 学 教 育 , 法 学 理 论 研究 和传 在 统 部 门法 研 究 方 面 与 前 两类 院 校 相 比显 然 处 于 劣
势, 但其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学 、 管理学、 财税金融 、 统计 学 等学 科 的教 育 与 资 源优 势 , 给新 兴 的经 济 这
行 改 革与调 整 。
关键词 : 办学定位 ; 办学特 色; 学改革 ; 教 人才培养模式 在我国普通高校法学教育园地 , 财经法学教育 可谓一 枝独 秀 , 具特 色 。新 中国成立 后 , 国高等 别 我 法学教 育发 展过程 中 , 最具 特色 的有两 类 院校 : 类 一 是直属 司法 部 的政法 类院校 , 中 国政法大学 , 一 如 这 类院校是以培养法官、 检察官和律师等司法专业应 用型人 才 为特色 ; 一 类 是综 合 性 大 学 开设 的法 学 另 院校 , 如北 京大 学 , 以培养法 学 专业 的理论 型人 才为 特色 。上 世纪 8 0年代 末 , 经类 院校 的法 学教 育异 财 军突 起 , 成 了 自己独特 的办 学思想 和办 学特 色 , 形 在
西南科技 大学《 高教 研 究》
2 1 第3期 ( 第 14期 ) 0 2年 总 0
财 经类 院校 法 学 专业 办 学定 位 与
办 学 特 色 研 究
何 椿
( 西安财经 学院 陕西西安 700 ) 1 10

要: 财经类院校要 办好 法学专业, 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理论 资源, 形成具有 自身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