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合集下载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研究摘要:在地震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直接主要原因是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因此,工程结构的抗震问题在国民经济的建设中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承载力设计方法、位移设计方法和能量设计方法3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关键词:性能,抗震,设计,方法Abstract: in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cause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 directly the main reason is the destruction of buildings and collapsed. Therefore, engineering structure seismic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very important. Based on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sign method, the displacement of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design method and design method based on 3 energy performance of the seismic design method.Keywords: performance, earthquake, the design, the method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城市数量规模不断扩大, 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 由地震引起的生命、财产损失越来越严重。

如1993 年印度得干高原凯拉里镇发生M6. 4 级地震, 使地震区内10 个乡村变为废墟, 死亡和失踪者近3 万人; 1994 年美国加州北岭发生M6. 7 级地震, 此次地震虽只造成57 人的伤亡, 但所造成的损失达170 亿美元; 1995 年日本兵库县南部M7. 2 级地震造成直接和间接人员死亡5438 人, 受伤4 万人以上, 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是关东大地震后日本损失最为严重的地震灾害; 1999 年土耳其发生M7. 4 级地震, 直接死亡人数达1. 5 万余人、2 万余人受伤, 房屋倒塌10 万余间; 1999 年我国台湾发生M7. 6 级地震, 死亡人数2405 人, 受伤人数11306 人, 经济损失近100 亿美元, 而且还因地震造成供电系统受损, 使新竹高科技园区芯片生产停顿, 引起了世界范围内计算机市场价格波动。

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3篇

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3篇

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3篇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1随着现代城市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有了显著的增长,其中不乏重要的政府和商业办公楼、酒店、购物中心甚至是住宅。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抗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由于地震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会对建筑物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然而,高层建筑地震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大小和复杂性、结构材料的种类和性质等不同因素。

近年来,随着钢结构的发展和应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也愈发注重钢结构抗震设计。

相对于混凝土和砖类建筑,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更加优越。

钢材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抗冲击力以及较好的可塑形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抵御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因此,近年来,许多企业和工程师都将钢结构作为抗震性能优异的解决方案,用于设计和建造高层建筑。

然而,在钢结构设计方面,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每座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地理情况都不同,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这些差异以及地震带来的力量,针对每个具体的项目进行量身定制的设计。

另一方面,钢结构建筑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性能,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平衡,以确保建筑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在抵御地震力量的同时,能够承受各种集中荷载、雪荷载等准静态荷载。

为了探讨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进行了一项基于性能的研究。

首先,需要对建筑的节点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保在强地震条件下,节点能够充分发挥其带有冲击吸收作用的特点。

其次,需要考虑整个结构在地震中的变形能力,这一点对于钢结构设计来说尤为重要。

因为钢结构具有出色的韧性和可塑性,可以通过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来避免建筑物的崩塌和全面破坏。

此外,还需要确保钢结构连接件的可靠性和结构的整体刚度。

总之,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具有广泛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它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对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概述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概述

l 3 4 ・
工 程 科 技
基于性能 的结构抗 震设 计方法概述
陆小 吕 , 吴 昌盛 z
( 1 、 中铁 工程设计院有 限公 司苏州分院 , 江苏 苏州 2 1 5 0 0 0 2 、 浙江中南建设集 团有限公 司,江苏 杭 州 3 1 0 0 0 0 )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 高速发展 , 地震带来 了巨大的生命 财产损 失。 ' 3前 , - 各 国采 用的抗震设 防 目标 , 是 以保证生命安全为 单 设防 目标 的, 将导致 中小地震作 用下结构丧失正常使 用功 能而造成 的 巨大财产损 失。基 于性 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提 出了多水准、 多 目标 设防的概念 , 是 当前国际抗震设计发展 的方向。本 文介绍 了几种 常用的基 于性 能的结构抗震设 计方法, 并指 出了其存在的 问题及 以后 的

发展 方 向 。
关键 词 : 结 构 抗震 ; 源自 能设 计 ; 位 移 设 计 方 法
1震害损失统计 中, 求得两个 曲线的交点( 称为性能点 ) 的位 移( 称为 目标位移 ) 来评 1 9 9 4年美 国加州北岭地 区发生里 氏 6 . 7级地 震 ,造成 7 2人死 估结构在给定地震作用下 的性能。 它的关键就是用推覆方法获得能 超过 9 , 0 0 0人受伤 , 虽然伤亡人数 不多 , 但是 造成 了 2 0 0亿美元 力谱曲线。 这种推覆方法是近几年在国内外得 到广泛应用 的一种结 的经济损 失 , 是美 国历史上损失最严 重的灾害之一 ; 1 9 9 5年 日本阪 构抗震能力评估 的新方法 。它 的优点在于考虑 了结构 的弹塑性 , 可 神地震 的震 级有里 氏 6 _ 8 级, 死 亡约 6 4 3 4人 , 造成 1 0 2 5亿 美元 的 以估计结构和构件 的非线性变形 , 打到结构的薄弱部位 。它 的优点 经济损失 ,占 日本当年的 G D P的 2 . 5 %; 1 9 9 9年我 国台湾 的 9 2 1 大 在于水平力的大小是根据结构周期 的变化 由设计反应谱求 得 , 而分 地震里 氏 7 . 6级 , 死亡 2 4 1 6人 , 受伤 1 1 , 4 4 3 人, 造成了 9 2 亿美元 的 布形式根据结构振 型的变化求得 。但也存在 问题 : 侧向水平力 的分 经济损失 , 倒塌房屋 4 4 , 3 3 8间 , 有4 1 , 3 3 6间房屋严 重损 坏 , 并且还 布形式 是什 么 ; 应该 怎样考虑高 阶振 型的影响 ; 如何应用 于可能发 因地震 造成供 电系统受损 ,新竹高科技园电脑 内存芯片生产停顿 , 生扭转变形 的不规则结构 ; 地震 的往复作用产生 的刚度退化等怎样 在全世界范 围内引起市场价格上涨 三倍 ; 2 0 0 8 年 5 月 1 2日我 国四 予 以考虑 。 我 国也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做 了不 同程度和改进 。为了 川汶川地震 , 死亡 6 9 , 1 9 7人 , 造成 4 8 0 万 人无 家可归 , 造 成经济损 能利用 反应谱 , 必 须将 多 自由度体 系等效 成单 自由度 坐标 系 , 规 范 失约 2 0 0亿美元 。在这种背景下 , 人们不得不重新 审视现 有的抗震 中的反 应谱 都是线弹性 ,所 以又必须将非线性 体系等效 为线性体 设计思想。 系。这两方面的等效必然会带来一定 的误差 , 因而能力谱法 和直接 2 基 于 性 能 的 抗 震设 计 方 法 基 于位移法只适用于中低层结构 , 对于高 阶振型影 响不能忽 略的结 基于J 陛能的设计抗震设计理念 的方法 , 自2 0世纪 9 0年代 在美 构则不适用 。 国兴起 ,并逐渐 得到工程界 的关 注。美 国加州结构 工程师协会 于 适应谱推覆法此方法克服 了上 面的不 足 , 这 一方法与传统 的推 1 9 9 5年提 出了基 于性能 的抗震设计理论 ,美 国应用技术 委员 会编 覆分析方法相 比, 最主要 的区别 在于 : 直接利用反应谱 来定义加 载 写的A T C 一 4 0 ( 1 9 9 6年 ) , 联邦应急管理局编写 的 F E M A一 2 7 3和 F E — 特性 , 侧 向荷 载随结构 的动力特性变化而变化。 即虽是静力荷载 , 但 MA 一 2 7 4 ( 1 9 9 7年 ) 提 出了既有建筑评定 、 加 固中使用多重性 能 目标 同样体现结构 的动力特性 , 更能体现 出结构和地震频谱 特征 的耦 合 的建议 , 并提 出了设计方法。1 9 9 8 年和 2 0 0 0年 , 美国 F E M A又发布 效应 。而且这一方法考虑了多振型的组合 , 因而惯性力 的分 布形 式 了几个有关基 于性能 的抗震设计 文件。2 0 0 6年美 国国际标准委员 较符合实际。该方法不需要进行一系列 的等效过程 , 能够得到多 自 会发布了 ( ( 2 0 0 6 I C C P e r f o r ma n c e C o d e f o r B u i l d i n g s a n d F a e i l i — 由度体 系的能力 曲线 。 t i e s ) ) , 其 内容 广泛 , 涉及房 屋建筑 、 结构 、 非结构及设 施 的正 常使用 能量法就是 通过控制结 构和构件 的耗 能来 达到控制 整个结 构 性能 , 遭受各种灾 害( 火、 风、 地震等 ) 时的性能 , 施工过程及长 期使 抗震性 能的 目的。综合设计法从抗震设计开始就 同时考虑强度 、 位 用性能 ,该 规范对 于基 于性 能设 计方法的重要 准则作 了明确 的规 移 、 能量耗散 、 结构 和非结构 的损 坏 、 他们对 体系能量输入 、 能 量需 定 。 日本工程界也在 1 9 9 5年阪神地震之后对这种理论及工程实用 求和能量供给 能力 的组合影响 以及对 与期 望 的功 能水准 的功能相 价值 开展 了广 泛的研究 , 1 9 9 8年对 其建筑法 规时行 了修改 以符合 联系极限状态下 的可接受损伤的影 响。 这两种方法 的缺点都是需要 基 于性 能的设计作为建筑抗震性 能的设计方法 而推 行 , 并 在《 建筑 考虑的因素较多 , 涉及 面太广 , 计算及设计过程过于繁琐 , 也存在一 法规法) ) ( 2 0 0 0年 6月 ) 中提 出了基于性能 的抗震理论框架 。欧洲混 定 的误 差 。 凝 土协会于 2 0 0 3 年 出版 了 “ 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基于位移 的抗震 3 研 究 存 在 的 问 题及 发 展 方 向 设计 ” 报告。澳大利亚在基于性能设计 的整体框架 以及建筑 防火性 3 . 1结构 的地震反应取 决于输入地震动 以及 结构 自身 的特性 , 能设计等方面做 出了许多研究 , 提出了相应 的建筑规范 B C A 一 1 9 9 6 。 但二者都是不确定性 的, 因此对 结构抗震 性能的评估只能是一种概 目前 , 基 于性 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主要 有承载力设计方 法 、 位移设计 率的评估。 方法、 能量法和综合设计法 。 3 . 2基于位移 的抗 震设 计总的来说还处 于概念性 的讨论 阶段 , 承载力设计方法易 于使 用 , 概念 清晰 , 但 是 因其仅基 于弹性反 没有形成一个系统 , 离实际应用和形成抗震设计规范还有较大 的距 应, 对于控制非弹性反应结构 的整个性能 目标有所局 限。位移设计 离 。 方 法设计时 以位移 为起 点 , 以位 移 目标为基准来进行 设计 , 并用应 参 考 文 献 力验算 , 该方法充分考 虑了位移( 变形 ) 在抗震性 能中的重要地 位 , 【 1 ] 胡聿贤. 地震工程 学『 M 1 . 北京 : 地震 出版社, 2 0 0 6 . " 是 基于J 陛能 的抗震设计理论中很有前途 的一种方法。 位移设计方法 [ 2 ] 李 刚, 程 耿 东. 基 于性 能 的 结构 抗 震 设 计— — 理 论 、 方 法 与应 用 [ M] . 包括按延性系数设计 的方法 、 基于位移 的方法 、 能力谱 法和适应谱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2 0 0 4 . 推覆方法 。此处特别说 明能力谱法及适应谱推覆方法。 [ 3 】 王亚勇. 建筑抗震设计 中地震作 用取值—— 主要 国家抗震规 范比 能力谱法最早是 由 F r e e m a n等人在 1 9 7 5年美 国海军抗震工 程 较【 J 1 . 建筑科学, 1 9 9 9 , 1 5 ( 5 ) : 3 6 — 5 5 . 项 目作简化评估 时提出来 的 , 他首次提 出 P u s h o v e r 方法 , 并将其 与 地震反应谱 相结合 , 称之为能力谱方 法。其实 质是 目前 采用 的基 于 力的设计方法加位移变形 的校核 , 虽 然方 法本 身的可靠性有 待于实 验验证和改进 , 但它作为一种静力非线性方法与以往静力方法不同 之处在 于它将 设计反应谱引入计 算过程 ,比基 于力 的设计方法 合 理。 该方 法是将地震反应谱 曲线和结构荷载 一位移 曲线分别通过转 化为需求谱 和能力谱 , 并将 需求 谱曲线和能力谱 曲线绘 制在一张图

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级中能够产生破坏的最大程度。 传统的设计方法对建筑结构的主体破坏预测 但是很难达到基于陛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对预 地震时 自然灾害中难以预测的重大灾害之一 , 一旦发生就会对 区域内人 具有较强的控制谁骗 , 主要是 因为其还要考虑非主体结构 的破坏预测 、 内部设施 以及建 们 的人 身 安 全与 财产 安 全造 成 严重 的威 胁 , 尤其 是 对 建筑 物 具 有摧 毁 性 的伤 测的要求 , 主体结构与非主体结构的损坏所导致的后果一般 以结构的 害, 从而引发更加深远的不利影响。因此人们一直在探索能够使建筑物降低 筑功能的损坏等。
建筑 理论 与设 计
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摘要 : 建 筑结 构 的抗 震 设计 一直 是建 筑 领 域 的 重大 难题 之 一 , 基 于性 能 的抗 震 结构 设 计在 建 筑 设计 中的应 用 , 使得 建 筑抗 震 问
题迎 刃而解 , 因此其也必将成为未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努力方 向。本文对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设计特征和研究方向进行 了详细 的探讨, 并在对能力谱法着重阐述之后 , 提出了一种优化过后的能力谱法。 关键字 : 基于性能; 建筑结构; 抗震设计
或 者 免 于地震 破 坏 的建 筑结 构 设计 方 法 , 另 外 随着 科 技能 力 的 不断 提 高 以及 能 力 以及居 民的 安全 状况 来反 应 , 并 依 据结 构 的不 同 破换 程 度将 性 能标 准 具 体 划分 为 五个 等 级 , 即基 本 完好 、 轻度 损坏 、 中 度损 坏 、 严 重损 坏 与倒 塌 。
非线性静力分析两种 , 其实质上还是基于位移的抗震性能设计。基 于位移的 抗震设计具体 主要有三种方法 , 即按照延性 系数设计方法 、 能力谱方法与直 接位移设计方法。 其 中按 照 延性 系数 的 设计 方法 , 本 质上 还是 根 据建 筑 构 件 的位 移延 性 系 数, 或者截面的曲率延性系数的塑性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关系。根据约束箍筋

pkpm导荷方式

pkpm导荷方式

pkpm导荷方式一、PKPM导荷方式简介PKPM(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基于性能的建筑物抗震设计)导荷方式是一种在工程结构设计中广泛应用的荷载计算方法。

它主要通过计算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性能指标,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PKPM导荷方式具有操作简便、计算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在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PKPM导荷方式的应用1.建筑结构分析PKPM导荷方式可以对建筑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结构的内力、位移、稳定性等方面。

通过对结构性能的分析,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有力的依据。

2.工程荷载计算PKPM导荷方式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计算各种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这包括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地震荷载等,有助于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结构设计优化通过PKPM导荷方式的计算结果,设计人员可以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这包括调整结构形式、材料使用、构件尺寸等方面,以提高结构的性能指标,降低成本。

三、PKPM导荷方式的操作步骤1.建立模型:首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PKPM软件中建立结构模型,包括构件类型、尺寸、材料等信息。

2.定义荷载:根据工程设计规范,输入各种荷载类型、数值和作用位置。

3.导荷载:选择合适的导荷方式(如等效节点荷载、线荷载等),进行荷载的传递和计算。

4.分析结果:PKPM软件将自动计算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性能指标,并生成分析报告。

四、注意事项与技巧1.数据输入准确性:在进行PKPM导荷方式计算时,确保输入的数据准确无误,以免影响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2.合理选择导荷方式: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荷方式,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判断:对PKPM导荷方式生成的分析结果进行审查,确保结果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

五、总结与展望PKPM导荷方式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结构性能的分析和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

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及方法

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及方法

近 1 0 来 ,随着人们 对地震 的运动特 征和反应 0年 特 征 的探 索和 认识 逐步 加深 ,人 类科 技水 平不 断提 高 ,对 于 建筑 结构 的抗 震设 计及 方法 也在 不断 的完 善。各类 理论在通过地震 的考验后逐渐发展 、全面 、
设计理论 ,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 ( 性能抗震设计理念 的特点 二)
期抗 震 目标 。
3 自由度大 。相 比较传 统抗震 设计刻板 的被 动 .
状态 ,性能抗震设计可根据业主 的要求确定 目标 ,给 设计带来新的动力。
( ) 能 抗 震 设 计 目标 三 性
19 年,美国的放眼2 世纪委员会提 出了基于性 95 1 能抗震 设计的框架 ,此专项研究得到美 国政府大力支 持 与资助 ,并进行 了有前瞻性 的多方面研 究。此后 , 澳 大利 亚、 日本、新西兰 、英 国、智利等 国家也在 多 方资助 下,为推进此专项研究 ,成立 了各类委员会 ,
通 过对现 行抗震设计理论 的实践 ,可 以对两者进
行对 比,以得到性能抗震设计理念 的特点 。 1 多级 设 防 。相 对 于 现 行 的三 阶段 设 防 目标 . ( 小震不坏 、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 ),性 能抗 震设 计 注重多级设防 ,保护非结构件 与内部 设施 ,后者的设 计理念既保证使用者安全 ,又减轻业主和社 会的经 济
能力谱设计是将能力谱 曲线与地震反应谱转化而来的
需求谱 ,进行 比较来评估其抗震性能。此方法侧重对 结构 的实际性能进行验算、评估 。另外 ,能力谱设计 法 比较适用于平面结构可简化且分布较均匀的结构, 否将会产 生不小的误差 。 3 .直接 位移设 计法 。侧 重于结构 性能设计 ,概 念简单 ,根据地震等级来预期位移计算 ,使结构达到

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

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

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摘要: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是20 世纪90 年代初由美国学者提出,旨在使结构在未来的地震灾害下能够维持一定的性能水平。

是一种更合理的设计理念,将是未来结构抗震设计的发展方向,目前已引起了各国的广泛重视。

本文介绍了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主要内容,探讨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关键词:结构抗震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中图分类号:u45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地震灾害是一种常见并且多发的自然灾害现象,它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

地震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的特点,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强度和持续的时间等均不确定。

随着大量的震害分析和工程抗震理论及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对工程抗震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且基于目前的抗震设计思想采取了相应的抗震措施,在正常设计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结构在遭遇高于预期地震的情况下不至于瞬间倒塌,其抗震设防的目标尚局限在基本保障人员安全的水准内,但其破坏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震后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是巨大的,往往超过了社会所能承受的范围。

由于地震和地面运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结构在其有效使用期限内可能遭遇预期强度等级的地震,也有可能遭遇远远大于预期强度等级的地震,如何确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抗震设防目标、并采取行之有效抗震设计方法保证设防目标的实现,进而有效的控制地震灾害发生的范围和程度,是地震学界和工程抗震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工程界,在结构抗震设计实践中,传统的结构抗震思想和手段,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其可靠水准不能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在此背景下,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被提出和广泛研究,并被认为是未来房屋建筑抗震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主要指导思想。

对结构采用多级性能水平和多级抗震设防目标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一、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主要内容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地震设防水准、结构性能水准、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方法等方面。

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导言高层建筑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建筑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高层建筑能够节省土地资源,还可以为居住者创造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

但如何保证高层建筑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成为居民关注的话题。

因此,本文对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进行研究,其意义十分重大。

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目标地壳板块高强度运动是地震产生的根本原因,地震具有非常强的破坏力,且很难预测和控制,以突发性为主,故高等级地震产生的影响非常巨大。

以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为例,唐山地震死亡人数接近30万人,整个唐山市几乎成为废墟,而汶川地震也同样如此,据震后统计,汶川地震死亡人数接近8万,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几百亿元。

自此之后,国家十分注重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等有关规定的出台,要求各建筑企业必须做好抗震结构设计,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1.选择建筑场地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建筑场地关系到建筑的抗震效果。

比如:在设计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位于地势起伏较大地区的建筑,其建筑结构抗震效果偏低,而位于地势平坦地区的建筑,其结构抗震效果较好。

因此,在地震发生后,建筑被破坏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有鉴于此,设计人员应该重视建筑场地的选择,并通过调研的方式,对施工环境地质条件加以明确,同时查阅相关资料并勘探建筑施工现场,使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比如:如果建筑所处的区域多软土和黄土,则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偏低,如果建筑所处区域的土层为黏土,则有助于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设计人员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地质条件,一旦发现建筑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较差,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地基土层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建筑地基与抗震设计要求相符,只有这样,才能对地震进行有效抵御。

2.建筑地基设计地基基础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地基基础的质量,才能确保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地基基础质量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在实际设计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地基基础,使地基基础的强度满足建筑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
立 即入 住


生命安全


防止 倒 塌


Aபைடு நூலகம்

1 % / 0正 0 5
2% / 0证 5








F EMA 7 的 目标性能考虑 了三类 目标性能 : 23 基 本 安 全 目标 为 : + KP 加强 目标为 : P f E,, 或 ( F J N) K+ +A, IM) B, , , 的任意一个 , O 有 限 目标 为 : P, D, H K, C, G, 22 于 性 能 的抗 震 设 计 方 法 .基 目前 基于性能 的抗震设计仍 延续 了现行 的结构设计 体系 , 调结 强 构 的位移性状 和非线性静力分析 , 主要有 以下三种方法 。 f) 1位移 影响系数法 位移影 响系数法 的基本原理 : 为非线性 S O 体 系的最大位移等 认 DF 于具有 相同阻尼 和刚度的弹性 S F体系的最大位移 乘 以一个 和强度 DO 折减系数 R、 周期 等有关的位移修正系数 :
2 % /0 0 5年
1 /0年 0% 5 1 /0年 0% 5 1 % / 0钜 0 5 1 / 0正 0% 5
2 /0 %5 年
1 %/0 正 0 10
5 5 年 %/ 0
2~3 5 %/0正
f) 2 结构的性能水平及其量化指标 结构 的抗 震性能水平表示结构 在特定的某一地震水 准下 一种有限 程 度的破坏 , 包括结构 和非结 构构件破坏 以及 因它 『破坏 引起的后果 , 『 ] 主要用 结构易损性 、 结构功能性 和人 员安全性来表达 。文献[2提出按 1] 照不 同的地震动水平将结构 的性 能水准分为 四级 , 即功能完 好 、 功能连 续 、 制破 坏与损失 、 控 保证安全 。文献[ ] 出了简 化的三级 性能水准 , 1提 3 即可继续使用 、 复后可再使用 、 修 保证安全 。 () 3 抗震设计的 目标性能 结 构的抗 震设计 的目标性 能是针对某一地震设防水 准而 期望达到 的抗震性 能等级 , 抗震设计 目标 性能的建立需要综 合考虑场 地特征 、 结 构 功能与重要 性 、 投资 与效益 、 后损失 与恢 复重建 、 在的历史 或文 震 潜 化价值 、 社会效益 及业主 的承受能力等诸 多因素 。F M 2 3 E A 7 规定 的 目 标性能 如表 2 所示 。我国抗震规范 的 目标性能实 际是 : 小震不坏 , 中震 可修 , 大震不倒 。
c c c。 c: s

表 1地震设 防水 准
FEMA2 3 7 S EA0C Vii n 2 0 so 0 0
5 0% / 0证 3
ATC 0 4
GB5 01 - 0 0 2 0l 1
6 .%/0年 3 2 5
5 0% / 0正 5 5 0% / 0正 5 5 0% / 0正 5
建 筇结 构基 于牲链硇抗震 设计方 法
山东省 冶金设计 院股份有限公司 邢仕瑞
[ 摘 要] 基于性能 的抗 震设计理论 和方法: 前世 界各 国学术界 和工程界 广泛关注的课题 。作为一种更合理 的设计理念 , 乏目 它代表 了未来结构抗震设计 的发展 方向 , 本文 阐述 了基 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的提 出背景、 地震设防水准 、 结构 的性 能水平及 其量化指标 、 抗震设计 的 目标性能 以及 常用的抗震设 计方法 , 出了 目前基 于性 能的抗 震设计理论研 究 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 和今后 需要进 一步研 提
究的方向。
[ 关键 词]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抗震研究 抗震设计方 法
1 引言 .
表2 F MA 7 规定的 目标性能 E 23 性能水平
地 震 风 险 正 常 使 用
5 %/ 0 0 5 年
2 % / 0往 0 5
当前我 国抗震设计理论 采用三水准 的设计思想 , 即小震不坏 、 中震 可修 、 大震 不倒” 的设 防水准 , 据此制定 了各种设计规 范和条例 。依此 设 计思想设 计的各种 建筑物在地 震 中虽然 基本保证 了生命安全 , 却不 能在大震 , 甚至 中震 中有效 的控制地震损失 , 其损失往往 超过了社会和 业 主所能承受 的范 围。随着经济 的发展 和人 口密度 的增 加 , 构物 内 结 的装修 、 构构件 、 非结 信息技术 装备等 的费用往往超过结 构物 的费用 , 地震造成 的损失会越 来越严重 , 从而使人 们逐渐认识 到过去 的规范仅 以保证人的生命安全 为单 一设防 目标的设计理论 , 在抗震 设计理念 、 适 应 社会 需求等方面都存在一定 的问题 。 基于性 能的抗 震设计 ” ̄Pr r neB sdS i cD s n思想 是 ] ef ma c ae es ei ) ( o mi g 2 世 纪 9 年代初 由美 国学者提 出的, 是使设 计 出的结构在 未来的地 0 0 它 震灾害下 能够维持所要求的性能水平 。投 资一 效益准则和建筑结构 目标 性能的“ 个性” 化是基 于性 能的抗震设计 的重要思想 。基于性能的设计 克服 了 目前 抗震设计 规范 的局 限性 。在 基于性能 的设 计 中, 明确规定 了建筑 的性 能要求 , 而且可 以用不 同的方 法和手段去 实现这些 性能要 求, 这样可以使新材料 、 新结构体系 、 的设计方法 等更容易得 到应用 。 新 2建筑 结构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 21 .基于结构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研究 内容 基于性 能的抗震设 计是 以结 构抗震性 能分析 为基 础 , 根据 建筑物 的重要性 和用途 的不同 以及业 主的特殊要 求确定 其性能 目标 的 , 依此 提出不 同的抗震设 防水准 , 使设 计 的建筑 物在未来不 同 的抗震 等级地 震 作用下达 到预期 的抗震性能 目标 。除 了抗 震设 计方法 , 于性能 的 基 抗 震设计理论还包括 目标性 能的确定 , 它是整个设计 的基 础和关键 , 主 要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 震 设 防 水 准 1地 在设计基准期 内 , 义一组参照 的地震风 险和相 应的设计水平 , 定 是 基于性能设 计理论 的一个重要 目标 。文献 [1 1] 认为基 于性能 的设 计理 论 应追求能控制结构 可能 发生的所有地震波谱 的破坏水 准 , 为此 , 需要 根据不同重现期选择所有 可能发生的对应于不 同等级 的地震 动参数 的 波谱 , 这些具体 的地震动参数 称为地震设防水准 , 为常遇 、 分 偶遇 、 罕遇 和稀 遇地震 , 给 出了其重 现期 和超 越概率 , 1 并 表 为几 种地 震设 防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