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3.8《寡人之于国也》(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后同步练习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躬行仁义方可“王天下”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曳.兵/拖拽.数.罟/蹴.踏洿.池/纨绔.B.鱼鳖./弊.端效.仿/发酵.空旷./粗犷.C.河豚./馄饨.狗彘./雉.鸡庠.序/搔痒.D.孝悌./兄弟.饿莩./俘.虏皎.洁/打搅.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D.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这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黎民..不饥不寒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或百步而.后止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④河东凶亦然.A.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也相同。
B.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
C.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也不相同。
5.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二、一法一练——翻译句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捡”,捡拾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归罪【解析】选C。
检:同“敛”,收敛,积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选A。
A.既,均为“已经”。
B.则,连词,就;连词,表转折,却。
C.焉,语气词;代词,哪里,怎么。
D.而,连词表承接;表转折,却。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②③⑤相同C.①⑤相同D.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解析】选D。
①为“对于”,②为“到”,③为“比”,④为“在”,⑤为“跟”。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牲畜)D.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解析】选C。
畜:畜养。
5.下列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后同步练习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躬行仁义方可“王天下”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曳.兵/拖拽.数.罟/蹴.踏洿.池/纨绔.B.鱼鳖./弊.端效.仿/发酵.空旷./粗犷.C.河豚./馄饨.狗彘./雉.鸡庠.序/搔痒.D.孝悌./兄弟.饿莩./俘.虏皎.洁/打搅.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D.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这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黎民..不饥不寒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或百步而.后止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④河东凶亦然.A.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也相同。
B.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
C.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也不相同。
5.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二、一法一练——翻译句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题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39282016】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解析】A项,“无罪”是两个词,不要归罪;现代汉语是一个词。
B项,“养生”指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指保养身体。
C项,“河内”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黄河以北”;今义是越南的首都。
D项,古今义均为“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答案】 D2.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解析】A项,“鼓”,名词作动词,敲鼓。
B项,“衣”,名词作动词,穿。
C项,“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答案】 D3.名句默写。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________。
__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
(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2)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全文,完成4~7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寡人之民不加.多 加:增加 B .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 C .数.罟不入洿池 数:数量多 D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检讨 【解析】 A 项,加:更。
C 项,数:密。
D 项,检:约束。
【答案】 B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寡人之于.国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解析】 B 项均为介词,在。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同步测试题(含详细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走:逃跑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捡”,拾起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错过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可!直不百步耳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下列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修文德以来之申之以孝悌之义B.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斯天下之民至焉C.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下列各句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非我也,岁也D.树之以桑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七十者可以食肉矣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B.庠序:古代地方办的学校。
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C.孝悌:孝.敬爱兄长;悌.孝顺父母。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D.六畜:指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种家畜.又称“六牲”;也泛指各种家畜。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展开之初,梁惠王的疑问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实行“王道”或“仁政”的措施中,表现渔业方面的措施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实行“仁政”的措施中,表现林业方面的措施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同步作业及答案:3.8《寡人之于国也》(人教新课标必修3).doc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作业及答案:3.8《寡人之于国也》(人教新课标必修3)第三单元8 寡人之于国也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纰缪./未雨绸缪间..距/间.不容发税率./为人坦率.B.下载./载.歌载舞偏裨./无裨.于事稽.首/无稽.之谈C.洁癖./穷乡僻.壤拙.劣/茁.壮成长绚.烂/徇.私舞弊D.偌.大/一诺.千金募.捐/蓦.然回首剽.悍/虚无缥.缈答案:C解析:A项,分别读miù/móu,jiān/jiān,lǜ/shuài;B项,分别读zài/zài,pí/bì,qǐ/jī;C项,分别读pǐ/pì,zhuō/zhuó,xuàn/xùn;D项,分别读ruò/nuò,mù/mò,piāo/piāo。
2下列加点的“也”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谷不可胜食也.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答案:C解析:A项中“也”表句中停顿,B项中“也”表疑问,D项中“也”表判断。
C项和例句中的“也”均表肯定。
3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B.王好战,请以战喻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B解析:A、C、D三项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B项也有介词结构,但没有后置。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的解释,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王好战,请以.战喻②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A.①③⑤/②/④B.①②③⑤/④C.①③⑤/②④D.①⑤/②③/④答案:A解析:①③⑤介词,用,凭;②介词,按照;④介词,因为。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检测卷: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第 8 课寡人之于国也他是第一个能够正视显贵的智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他的高见;他力劝国君“与民同乐”“仁民爱物”“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他不忍看百姓“妻离子散”;他希望明君能够救百姓于“风口浪尖”之中;他深知“人地相宜”的至理;他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警告国君们要切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
美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
字体赏美文孟子的强势做人——固守本心在孟子看来,低调做人,洗尽铅华,大智若愚,才是真切的强势人品。
社会素来都以它的强势引领着人们,只实用超凡的性情和意志去抗拒世俗社会的复杂和丑恶的迷惑,固守和善的天性,才能保持人的善性。
而这,就需要“仁”和“智”,两者之联合,才能达其极境即“圣”。
孟子曰:“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孟子·公孙丑上》)这种智慧,就是做人的智慧。
所以,强势人品绝不是咄咄逼人,相反,强势人品需要的是低调做人。
有一些人,做一些事情偶有所得,他的存在让你感觉压力,他的行为让你感觉自卑,他的言论让你感觉微小,他的财产让你感觉愤慨;一句话,他的自我使他人无处安身。
这不是强势人品,这是以强凌弱。
强势人品在坚持发奋图强之时,同时也要固守和善的天性。
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隐”。
“小隐约于野,中隐约于市,大隐约于朝。
”“大隐” 不同于“中隐”“小隐”,就在于“大隐”不依靠环境,“大隐”更多的依靠自我的固守。
人在社会上生活,与动物同样,也有一个生计竞争的问题,所以,人也不行能一味地天真下去。
这就决定了本心退化之无奈。
但我认为我们应当感觉好运的是:人类社会毕竟不同于动物世界。
人类之间有竞争,却也有协调。
这个协调,有法律的力量,更有道德的感人;这种道德感,就是强势人品打造的“仁者爱人”,这就决定了人的本心不致消亡。
有句时兴的话:除了迷惑,我什么都能抵挡。
你能抵挡什么?你能见到势力者而不露出谄谀之色吗?你能看到荣华者不起嫉恨之心吗?救助弱者而不居恩赐之功?受人帮助而不露愧颜?面对不合理的利处,你能够心里沉静,选择放弃吗?面对不公正的待遇,是沦落,是抗争?所以,孟子坚持民本思想,倡导“德政”,表此刻我们的处世之道中,就是低调做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培优版)

《作业推荐》——寡人之于国也(培优版)一、填空题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6)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眄庭柯以怡颜(3)落霞与孤鹜齐飞(4)茕茕孑立(5)长太息以掩涕兮(6)虽九死其犹未悔【解析】试题分析:第1句要注意“颁、负、戴”的准确记忆;第2句注意“眄、怡”的写法;第3句注意“鹜”的字形;第4句注意注意“茕、孑”的字形;第5句注意“涕”字的准确记忆;第6句注意“犹”字的准确记忆。
“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
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单选题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颁发斑白班师全般人马B. 申述伸张深谙身受其害C. 孝悌不肖啸傲哮聚山林D. 检获俭约简洁精兵减政【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3小题)
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D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
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 )
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 B.弃甲曳兵而走(跑)
C.养生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D.然而不王者(这样却)
3.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D )
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
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 C )
例:养生丧死无憾
A.然而不王者 B.王无罪岁
C.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5.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C )
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
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
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
6.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C )
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
7.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C )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③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
⑤王道之始也⑥填然鼓之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⑧未之有也⑨察邻国之政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①④⑥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⑤⑨⑩
8.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D )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②④相同
B. ②③⑤相同
C. ①⑤相同
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
9.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C )
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
10.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A )
A.时不我待 B.兵不血刃 C.莫衷一是 D.自愧弗如
11.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 B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
【河东发生了灾害(我)也这样做】B.王好战,请以战喻。
【大王喜欢打仗,请您打一仗就明白了】
C.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样就会让百姓生养死葬都不会有遗憾)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12.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B )
A.《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B.《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C.《孟子》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D.多用比喻、对比度、排比手法,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13.阅读下面文字,选出对画线句孟子的言外之意理解正确的一项(B)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大王如果能解决战时士兵们竞相逃跑的问题,那么老百姓就会纷纷前来投靠。
B.大王好比战时那个讥笑有人逃了一百步而自己只逃了五十步的士兵,您治国的实质与邻国国君没有什么差别,自然百姓就不会比邻国多。
C.大王如果能将打仗之法用之于牧民之道,前来归顺的老百姓自然就会比邻国多。
D.大王既然明白打仗失败的原因,就不要奢望自己国家的百姓比邻国多。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9题(35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14.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4分)( D )
①数罟不入洿池②数口之家③范增数目项王④媒人去数日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②④
15.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4分)( A )
A.谷不可胜食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勿夺其时/夺项王天下者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非我也,兵也/行军用兵之道
16.翻译下列各句:(14分)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五亩大小的建宅基地,如果种上了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也能穿上丝织衣服了。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如果做到了这些却不能称王,这种情况是从未出现过的。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而是兵器”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⑤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大王如果做到不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
17.“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一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用比喻手法揭露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暴政。
)(3分)
18.第一段和第二段中,孟子分别提出了发展生产的哪三条措施?(6分)
(第一段:①不违农时②数罟不入洿池③斧斤以时入山林。
第二段: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②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③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
19.据文意,在孟子看来,行王道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4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大力发展文化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