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单元测验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二、非选择题21.(28分)(1)包括了皇帝和中书省、门下省长官的意见。
(3分)意义: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且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
(3分)(2)地方管理机构实行分权,机构之间分工明确;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且直属于中央。
(6分)(3)朱元璋废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明成祖设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的助理机构。
(6分)(4)主要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
(4分)22.(12分)示例一:论题: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4分)阐述:行省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有利于打破地方政府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割据自重;中央政府掌握行省的人事权,控制了各级官吏的选拔任命:行省军队的调动权由皇帝控制,抑制地方军阀势力;行省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行省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
(8分)示例二:论题:行省制有地方分权色彩,不利于中央集权。
(4分)阐述:行省可以拥有一定的经济权,可以留用30%的财政用于地方发展;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行省下设置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事务;行省官对地方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制有地方分权色彩,不利于中央集权。
(8分)示例三:论题:行省制度成功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4分)阐述:一方面行省制有地方分权的色彩:如行省可以拥有一定的经济权,可以留用30%的财政用于地方发展;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行省下设置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事务。
另一方面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如行省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有利于打破地方政府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割据自重;中央政府掌握行省的人事权,控制了各级官吏的选拔任命:行省军队的调动权由皇帝控制,抑制地方军阀势力。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属于人类最早的文化形态的是:A. 农耕文化B. 渔猎文化C. 采集文化D. 工业文化答案:C2. 下列关于人类进化的观点错误的是:A. 人类起源于非洲B. 人类起源于亚洲C. 人类起源于欧洲D. 人类起源于澳洲答案:C3. 人类文明的起源与以下哪个因素最为密切:A. 语言的产生B. 农业的兴起C. 社会组织的形成D. 工具的发展答案:B4. 以下哪个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A. 古石器时代B. 中石器时代C. 旧石器时代D. 金属时代答案:B5. 以下哪个文明不属于四大文明之一:A. 埃及文明B. 印度河文明C. 黄河文明D.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答案:D6. 以下哪个古代文明被称为“河流文明”:A. 埃及文明B. 印度河文明C. 黄河文明D.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答案:C7. 以下哪个国家被认为是现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A. 埃及B. 印度C. 中国D. 美索不达米亚答案:D8. 以下哪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答案:A9.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结束:A. 春秋战国B. 汉朝C. 隋朝D. 唐朝答案:C10. 中国古代历史的标志性事件是:A. 甲午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类起源于约_______万年前的非洲。
答案:202. 人类的祖先是一种叫做_______的古人类。
答案:直立人3. 人类最早的文化形态是_______文化。
答案:采集4. 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是_______朝。
答案:夏5. 中国古代历史的结束是_______朝。
答案:隋6. 中国古代历史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革命。
答案:辛亥7.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是_______河流域。
答案:黄8. 印度的古代文明是_______河文明。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答案】B【解析】图片“陶器上的稻穗纹”和“干栏式房屋”符合题意,都是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种植水稻,遗址中有成堆的稻谷、稻秆,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鱼纹彩陶盆和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人的文化特征,排除②④,故排除A、C、D.2.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显示,中华文明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区域创造了原始文化。
目前,我们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这些遗址既存在进行原始农业生产等共性特点,又能显示出不同地域间不同的文化风采。
这体现了中华文明A. 分布广泛B. 中原为核心C. 多元一体D. 源远流长【答案】C【解析】材料”这些遗址既存在进行原始农业生产等共性特点,又能显示出不同地域间不同的文化风采”体现的是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3.假如电视台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下列外景地中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是()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仰韶文化遗址【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史前先民中最早培育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人,所以河姆渡遗址最符合拍摄要求,故选C;元谋人和北京人还没有进行农业种植,排除AB;仰韶文化中主要是种植粟,排除D。
故选C。
4.学校组织的历史兴趣小组去河姆渡文化遗址考察学习,当地导游对河姆渡文化遗址作了以下解说,其中有误的是A. 位于长江下游地区B. 出土碳化的稻谷C. 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明D. 掌握养蚕缫丝技术【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约7000—5000年前)早期的遗址,因此C错误,符合题意;ABD关于河姆渡遗址表述均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附答案

第一单元自主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是《史记》中关于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①“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③“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
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④“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2012届江西六校联考)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3(2012年广东珠海二模文综)古人有云:“夏、商、周,汉封建而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对此说法评价正确的是()A.“封建”制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郡邑”制不利于中央集权C.汉朝没有采用“郡邑”制D.没有正确地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4(2012年广东深圳一模文综)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
从这一观点出发,唐朝社会开放程度较高,主要得益于实行()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察举制D.均田制5(2012年广东汕头一模文综)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由此可见,隋代()A.实行了科举制度B.加强了君主专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6中国封建社会若有“民告官”,在秦朝、汉朝、两宋应分别由谁先来受理?()A.太尉、刺史、转运使B.御史大夫、刺史、通判C.丞相、三司使、军机处D.御史大夫、州牧、节度使7“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A.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D.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8(2012年安徽蚌埠一模)《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2024-2025年历史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带答案)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3·河南省新乡市高一期末]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位于杭州湾南岸四明山和慈溪南部山地之间的一条狭长的河谷平原上。
同河姆渡相对一样的是北方地区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分布于浐河的阶地上。
这说明我国早期聚落( )A.受经济水平的影响 B.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习俗C.选址注重自然环境 D.发展出独特的建筑风格2.[2023·江苏扬州高一期末]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域由宫殿区、官营作坊区、祭祀活动区和贵族聚居区组成,大多数建筑都有统一的方向,这种营建规制对后世历代都城建设影响很大。
据此判断该遗址( )A.显现了权力中心倾向 B.是夏朝都城的历史遗存C.凸显了阶级矛盾尖锐 D.呈现出中央集权的形态3.[2023·安徽宣城高一期末]西周初期,通过分封诸侯,加强对商朝旧贵族的包围和监督。
姬姓诸侯大多被分封到黄河流域的主要农业生产区,并利用功臣等异姓诸侯作为姬姓诸侯的屏障,控制着戎狄蛮夷部落。
同时,又将旁系姬姓贵族分封到原先少数部族居住的地区。
据此可知,西周分封( )A.适应了对地方控制的需要 B.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C.摆脱了血缘对政治的束缚 D.解决了诸侯之间的矛盾4.[2023·江苏苏州高一测试]赤狄(鬼方)各部虽然盛极一时,但是他们彼此互不统属,所以他们实际上处在中原各国的包围之中。
鲁宣公十五年至鲁成公三年(公元前594~公元前588年),赤狄被晋国各个击破,其人口和地盘尽入晋国。
至此,古老的鬼方完全被华夏族征服。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征服战争推动民族交融 B.华夏认同推动国家统一C.兼并战争破坏了分封制 D.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5.[2023·广东深圳高一期末]如图为战国时期浇铸铁制镰刀时用的模具,背后有弓形把手,一次可铸两镰,模具柄上有“右廪”字样,“廪”是国家主管农业、司造农具的机构。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9小题,每题3分,共计57分)1.在大汶口遗址的墓葬群发现墓葬有大有小,殉葬品有多寡之分,其本质上反映了A. 原始祖先崇拜出现B. 私有制、贫富分化出现C. 早期文明国家出现D. 原始农耕产生定居生活【答案】B【解析】大汶口墓葬群中墓葬有大有小,殉葬品有多寡之分,说明当时出现了私有制,而且贫富分化现象也随之出现,B正确;祖先崇拜和题干现象无关,排除A;大汶口文化群尚未形成国家,排除C;通过题干内容无法判断当时是否是农耕定居生活,排除D。
2.在良清遗址考古中,发现了都邑、宫股、祭坛、大型水利系统等遗址及随葬品不等的幕地;出土大量的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竹木器等文物。
这揭示了良渚文化A. 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 是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存C. 开启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D. 国家组织形态已经出现【答案】D【解析】根据“发现了都邑、宫股、祭坛、大型水利系统等遗址及随葬品不等的幕地”可以看出,良渚文化已经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基本条件,故D项正确;没有比较不能得出A项结论,排除A;仅从材料中看不出良渚文化在哪里,排除B;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3.经考古发现,中国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已有1万多处,其主要文化遗存分布如下图所示。
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A. 早期人类的单一性B. 中华文明的多源性C. 国家起源的复杂性D. 远古传说的神秘性【答案】B【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中国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据此可知,中华文明具有多源性,故B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早期人类的单一性,故A错误;材料和国家起源、远古传说无关,故CD错误。
故选B。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 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最终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是在()A. 禹时期。
B. 舜时期。
C. 夏启时期。
D. 商纣时期。
2.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内服与外服制度。
D. 井田制。
3. 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A. 分封土地。
B. 分封爵位。
C. 规定义务。
D. 规定贡赋。
4. 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 嫡长子继承制。
B. 兄终弟及制。
C. 大宗与小宗制。
D. 宗族制。
5. 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宗法等级,维系这一等级关系的纽带是()A. 财产。
B. 地位。
C. 信仰。
D. 血缘。
6. 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 互为表里。
B. 前后继承。
C. 名称不同的一个制度。
D.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具体内容。
7.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不包括()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实行民主选举制。
8.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其核心是()A. 规定皇位世袭。
B. 建立三公九卿制。
C. 推行郡县制。
D.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9. 秦朝三公九卿制中的三公不包括()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10. 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主要目的是()A. 发展地方经济。
B. 加强中央集权。
C. 促进民族融合。
D. 保证边疆稳定。
11.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攻打匈奴。
D. 修筑长城。
12.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推恩令。
B. 盐铁官营。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时限:9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得分: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2.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3.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4.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
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目的是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5.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同时存在的中央机构有()①内阁②议政王大臣会议③南书房④军机处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D④①③④6.西周的制度丰富多彩,在借鉴夏商制度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制度。
下列哪一制度充分显示出西周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官制 D.郡县制7.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8.《史记·殷本纪》载:(商代)“自中丁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面。
这表明当时()A.王位世袭制不复存在 B.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C.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 D.郡县制已经开始推行9.据分析统计,《孟子》—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单元测验(必修一1-3单元)班级: 姓名: 学号: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郡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科举制度2.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3.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点主要是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保障国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B.以家族的分配制度保障各级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C.以血缘亲属关系确立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保障了国家内部的稳定D.以宗法制保障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从而稳定各级贵族的统治4.“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名号的来历A.上古天神名号B.上古部落和部落联盟首领称呼C.先秦王朝统治者称呼D.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称谓5.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A.地方实行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B.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C.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D.县的统治区域一般都比封国小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建立三公九卿制D.统一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7.《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
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
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
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
”材料反映了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被实行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8.下列现象发生于北宋的是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献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C.阁臣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习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9.《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这一“治安策”主要体现为A.采纳董仲舒建议B.实行郡国并行制C.颁行推恩令D.设立刺史官职10.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枷锁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孟德斯鸠的观点比较恰当地描述了当时中国政府的状况B.明清统治者采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表明专制制度的腐朽和没落C.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D.孟德斯鸠的看法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诬蔑11. 明太祖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中最相似的是A.改变或分散地方机构及权力B.改变选拔官员的方法C.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D.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12. 黑格尔说,欧洲人只要一提到希腊就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家乡之感。
这是因为A.古希腊文化遗产保存完好无损B.古希腊文化在文艺复兴中得到重生C.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D.古希腊民主制度是西方代议制之母13. “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
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
”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①工商业比较发达②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③人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④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A.③④B.②④C.①②D.①④14.这幅漫画描述的是古代雅典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C.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D.实行“陶片放逐法”15. 美国老报人斯东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说,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
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
这些史实表明A.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B.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主张实行贵族政治C.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D.雅典的民主政治保护了全体公民的利益16. 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表述①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的产物,有其时代的局限性②雅典的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A.①错误②正确B.①正确②错误C.①②都正确D.①②都不正确17. 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
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A.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B.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C.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D.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法18. 《十二铜表法》规定:此时如债务人仍不能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由此可知《十二铜表法》A.对平民没有一点好处B.维护平民利益C.维护贵族利益D.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19. 公元183年,雅典商人普拉希特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与当地的皮匠西努耶发生纠纷,上诉至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依据A.埃及习惯法B.罗马万民法C.雅典自然法D.罗马公民法20.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有人认为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仅次于《圣经》,其原因不包括A.它是所有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基础B.其基本原则已融入西方各国的法律中C.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法律体系的建立D.它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21. “罗马法是古代以来影响最广泛的法律”。
罗马法之所以成为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法律,最主要的原因是A.帝国疆域辽阔B.法律程序发展完备C.由皇帝查士丁尼颁布D.更多地体现了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2.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A.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B.自由平等、分权制衡、联邦制原则C.民主、分权制衡原则D.联邦制、民主集中制、自由平等原则23. 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就此理解18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A.海外贸易B.和平环境C.地理位置D.宪政制度24. 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都可以进行的政治活动是A.否决议会(国会)制定的法律B.处理国家重大事务和日常事务C.代表国家参与外交活动D.当与议会发生矛盾时有权解散议会25.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下列违宪的一项是A.总统是国家权力的重心B.行政机关官员兼任国会议员C.总统统率陆海空三军D.联邦法院的法官除非渎职任职终身26. 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
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C.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27. 下列明确堵塞了法国君主派复辟之路的法律条文是A.“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行使”C.“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D.“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28. 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
以下歌词中,出自德意志国歌的应该是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B.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C.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D.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29. 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共同点不包括A.都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基础B.都有利于本国近代化的发展C.确立的途径都相同D.议会都拥有立法权30.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关系。
下列具有此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二、非选择题(31题12分,32题18分,共40分)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中,从图1到图2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材料二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
(2)结合材料二内容,你如何理解这句话?(2分)材料三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材料四军机处是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密之地。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
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
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臣也无不随从在侧。
军机大臣“只供专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是皇帝集权的最好工具。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军机处设立的看法。
(4分)32.(18分)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伯利克里讲到:“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物中,我们遵守法律。
这是因为这种法律制度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利克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材料三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材料四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