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分析_李俭莉

合集下载

大学生身体锻炼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身体锻炼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身体锻炼情况调查报告毛泽东曾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在很早就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

可见,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而强健的体魄则来源于体育锻炼。

总之,体育锻炼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我们都知道大学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健身意识形成、身体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

鉴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尤其重要,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这方面错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原因所在,并且结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的现在错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有助于我们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有所借鉴。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淮阴师范学院学院(王营校区)的全体学生为调查总体,调查地点在淮阴师范学院(王营小区)内,按照等概率抽样原则,采用偶遇抽样调查的方法,发放问卷33份,收回30份,回收率为91%。

三、调查数据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30份,其中女生14份,男生16份;大一21份,大二5份,大三、大四各2份。

3、锻炼场所的选择(多选):7、是否有希望实现却无法实现的身体锻炼方式:8、最希望实现却无法实现的身体锻炼方式:9、阻碍这种身体锻炼方式实现的原因:10、与两年前相比,身体锻炼情况:四、数据分析: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喜欢的人有23人,占总体的76.7%,讨厌体育锻炼的人数为0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还是接受的。

这与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有关系,增强体质和减肥为主要原因,分别占到66.7%和36.7%,其中,女生为了减肥而进行身体锻炼的有8人,占57.1%。

这说明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体育锻炼对应于身体健康和保持体形的重要作用。

但是同学们的锻炼时间整体偏少,60%的调查者没有固定的锻炼时间,每周平均锻炼时间在4小时以下的有17人,占56.7%,超过一半,在4-7小时的有10人,占33.3%,并且其中男生居多,占70%,90%的人没有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特别是女生要增加锻炼时间。

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与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与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与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一、引言二、调查数据分析本次调查共针对本地某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00份。

男生100份,女生100份。

以下是调查数据分析的主要结果:1.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1)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显示,3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质状况一般,2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体质较好,34%的大学生则认为自己体质较差。

(2)身体状况:有67%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体力不足、睡眠不足、视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3)体育锻炼情况:近八成大学生表示自己在课外缺乏体育锻炼,只有不到三成的大学生每周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

2.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1)课外体育锻炼意识: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表示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但仅有不到四成的大学生将课外体育锻炼作为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

(2)课外体育锻炼方式:调查显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式以散步、慢跑和篮球为主,缺乏全面、有计划的体育锻炼。

三、问题分析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分析可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不容乐观。

由于学习压力大、课业繁重,大部分大学生没有养成规律的体育锻炼习惯,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方式单一、缺乏计划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需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四、对策研究1. 增强体育锻炼意识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不强的问题,我们应该增加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

可以利用学校宣传栏、网络平台等渠道,向大学生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2. 优化课外体育活动针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式单一、缺乏计划性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开展多样化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可以组织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等各种体育活动,同时鼓励大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健康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乐趣。

3. 建立健康体育锻炼制度为了鼓励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学校可以建立健康体育锻炼制度,推出相关激励措施,鼓励大学生定期进行体育锻炼。

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报告

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报告

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报告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

体育锻炼作为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调查结果通过对10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体育锻炼频率:调查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每周进行体育锻炼,其中有近30%的人每天都会进行体育锻炼。

2. 体育锻炼方式: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方式多种多样,最受欢迎的锻炼方式包括跑步、篮球、羽毛球和健身房等。

3. 体育锻炼时间:大多数大学生选择在下午或晚上进行体育锻炼,占比超过70%。

这与大学生的学习和作息时间相吻合。

4. 体育锻炼动力: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动力包括保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减轻压力和提高学习效果等。

二、原因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原因,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1. 健康意识的提高:随着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社交需求:体育锻炼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增加社交机会。

大学生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结识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子。

3. 压力释放: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体育锻炼成为他们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

锻炼可以让大学生忘记烦恼,放松身心。

4. 提高学习效果:研究表明,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果。

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大脑供氧量,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

三、影响分析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影响不仅体现在身体健康方面,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主要影响:1. 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

身体健康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许多体育锻炼项目需要团队合作,大学生通过参与团队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领导能力。

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摘要】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通过对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和分析,探讨了其重要性、影响因素、问题与挑战以及改进策略。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女生普遍关注身体健康,但锻炼时间和形式存在不足,社会环境和学校氛围也对其影响较大。

建议加强体育教育宣传,提供多样化的锻炼选择,并创造更好的锻炼环境。

未来应继续关注高校女生体育锻炼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健康、快乐生活。

【关键词】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影响因素,问题与挑战,改进策略,重要性,结论,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在当今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因为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在工作和学习中所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她们缓解压力,增强体魄,改善身心健康。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学业压力的增加,很多高校女生往往忽视了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导致自己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

对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目前高校女生的体育锻炼情况,找出影响她们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促进高校女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升她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研究将深入探讨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和问题,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女生体育锻炼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其重要性、影响因素、问题与挑战以及改进策略,旨在为高校女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确定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了解高校女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包括参与频率、锻炼方式、锻炼时间等方面,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2. 分析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探讨体育锻炼对高校女生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包括增强体质、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凸显体育锻炼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调研报告大学生体育锻炼

调研报告大学生体育锻炼

调研报告大学生体育锻炼引言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鉴于现代大学生普遍缺乏体育锻炼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以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本报告总结了调研结果,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调研方法我们在一所大学的校园内,随机选择了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体育锻炼频率、锻炼项目的选择、锻炼的原因和障碍,以及个人对于提供更多体育锻炼机会的期望。

此外,我们还对其中的20名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

调研结果体育锻炼频率对于体育锻炼频率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下,仅有不到20%的学生每周锻炼时间超过3小时。

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锻炼项目的选择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健身房锻炼。

超过70%的学生选择健身房作为他们主要的体育锻炼场所,其次是户外运动和参加校园组织举办的体育活动。

锻炼的原因和障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维持身体健康、增加体力和减压。

然而,他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面临一些障碍,最主要的是时间不足、学业压力过大和缺乏锻炼伙伴。

此外,一部分学生认为体育锻炼的设施和场地不够完善也是原因之一。

提供更多体育锻炼机会的期望在20位深度访谈的学生中,大多数表示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

他们希望学校能扩大健身房的规模,增加更多的运动设施和器材,提供多样化的锻炼项目选择,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校园体育组织。

结论和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提出以下建议:1. 学校应当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场地,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机会进行锻炼。

2. 学校可以考虑在校园内建立更多的健身房和运动设施,提供更好的锻炼环境。

3. 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校园体育组织,提供多样化的锻炼项目,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偏好和需求。

4. 学校可以组织专业的体育锻炼指导培训,帮助学生制定锻炼计划和提供正确的锻炼指导。

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善和学校体育课程的不断完善,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日益凸显出来,相当多的学生都投身于体育锻炼来增强身体素质。

为了了解当下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我们使用调查和访问等方法,对一所中型大学
近4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下:
1.大多数学生属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体,占总体比例较高,有70%以上学生每周有定期的体育锻炼;
2.学生锻炼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室内和室外运动中,其中以篮球、跑步、游泳、足球、
羽毛球、网球等为主;
3.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一般集中在周末,但个别学生也会在平时课余和午休时间进
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4.能够激发体育锻炼热情的部分主要有朋友的鼓励、时间的充裕、学校的活动安排等;
5.体育锻炼所带来的收益和改善,则主要有身体素质提升、心理放松、增进友谊等方面。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目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有一定比例
的学生对体育锻炼有较强的热情,校园内的体育活动也越来越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不过鉴于大学生时间安排紧张,因此学校也应该加大关于体育锻炼的重视,多开展体育锻
炼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水平与质量。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状况分析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状况分析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状况分析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同时还有助于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

然而,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采取措施。

首先,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普遍不足。

由于学业压力、时间安排、场地设施等多种原因,许多大学生缺乏足够的锻炼机会。

一些学生反映,大学课程安排紧凑,很难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还有学生表示,学校体育设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锻炼需求。

此外,部分学生缺乏运动兴趣和习惯,不愿意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其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近年来,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肥胖率、近视率等不断攀升。

一些学生存在亚健康问题,如疲劳、失眠、胃肠道不适等。

这可能与缺乏体育锻炼、不良生活习惯、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等因素有关。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学校应合理安排课程,减轻学业压力,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体育锻炼。

同时,应完善体育设施,增加体育场所和器材,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

2.培养运动兴趣和习惯:学校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赛事,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运动俱乐部和团体,养成定期锻炼的习惯。

3.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应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建立健康管理体系:学校应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定期开展体检和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健康问题。

对于存在亚健康问题的学生,应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干预措施。

5.家庭和社会支持:家庭和社会应共同支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健康状况。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鼓励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社会应提供更多的运动场所和设施,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

总之,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状况需要引起重视。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和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分析高校大学生是中国青年中最有活力、最有生气的一批人,他们在拥有优秀的学习成绩的同时,也重视身体锻炼。

然而,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发展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却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本文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方式及结果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对象为南昌市某高校的大学生。

问卷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体育锻炼频率、锻炼方式、锻炼场所、锻炼时长等方面。

根据统计结果,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课外锻炼情况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1、体育锻炼频率普遍较低。

57.1%的受访者表示一个星期内只有一天锻炼,38.2%的受访者表示一个星期锻炼的频率不到两次。

2、健身器械和有氧运动成为主要锻炼方式。

调查发现,超过80%的受访者会使用一些健身器械进行锻炼,如哑铃、杠铃、跑步机等等。

而有氧运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超过70%的受访者选择有氧运动进行锻炼。

3、锻炼场所不够多样化。

近70%的受访者表示只会在健身房进行锻炼,个别学生选择在校园内跑步,但情况较为少见。

二、问题分析1、体育锻炼频率低大学生在学习及其它活动中,时间分配比较紧张,这是课外体育锻炼频率低的主要原因。

很多同学只会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忽略了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锻炼方式单一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强调为了强身健体选择上健身房锻炼,但单纯使用器械和有氧运动并不足以覆盖身体的所有方面。

除此之外,很多学生还没有接触到一些兴趣深长的运动类型,缺少对原本就存在的多种运动项目的了解和学习。

3、场所单一许多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场所单一,固定在宿舍经常会造成诸如慢性肌肉疲劳、骨质疏松等问题,缺乏多样的锻炼方式和适宜的运动空间。

因此,大学生需要对课外体育锻炼有更多元化的选择和场景。

三、应对措施1、宣传健康理念摒弃重学轻健身的偏见,重视对大学生身体的保护,启发学生树立“健身即治病”的概念,宣传健康理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健康与身体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年级增高,小运 动 量 学 生 所 占 比 例 逐 年 增 高,长 期 保 持 中 等 或大运动量的学生占 18. 3% ,27. 6% 的学生放弃了曾有的中、 大 运 动 量 体 育 锻 炼,重 新 回 到 小 运 动 量 甚 至 基 本 不 锻 炼 的 状 态,与程小虎等[5]15 a 前的调研结果一致,说明此现象近十几 年来未能得到扭转。大运动量学生所占比例及人员构成相对 稳定,说明该部分 学 生 已 经 形 成 了 良 好 的 体 育 锻 炼 习 惯 ,其 体 育锻炼行为受外界的影响较小。大学生运动量平均得分随年 级增高而下降,在 大 学 三 年 级 下 降 尤 为 明 显。 其 中 三、四 年 级 停开体育课程、计算机及网络的广泛使用、人际交往增加、兼职 情况增多、忙于就 业 及 应 对 各 种 就 业 考 试 等,均 是 导 致 学 生 运 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作者简介】 李俭莉( 1972- ) ,女,四川内江人,大学本科,副教授,副 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运动人体科学及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态分布的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数据处理采用 t 检验、χ2 检验或 F 检验,以 P<0. 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大学生运动量评分 由表 1 可见,男生运动量得分每个 年级均显著高于女生( P 值均<0. 01) ; 男、女大学生运动量平均 得分均 随 年 级 增 高 而 下 降,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值 均 <0. 01) 。
14( 1. 9)
合计
811( 63. 9) 384( 30. 3)
74( 5. 8) 874( 68. 9) 326( 25. 7)
69( 5. 4) 966( 76. 2) 238( 18. 7)
65( 5. 1) 992( 78. 2) 215( 16. 9)
62( 4. 9)
χ2 值 80. 842*
49( 9. 3) 362( 68. 8) 116( 22. 1)
48( 9. 1)
女生
547( 73. 6) 175( 23. 6)
21( 2. 8) 573( 77. 1) 152( 20. 5)
18( 2. 4) 617( 83. 0) 110( 14. 8)
16( 2. 2) 630( 84. 8) 99( 13. 3)
对运动不足严重性的认识 对运动不足相关疾病易感性的认识 对体育锻炼益处的体验 对体育锻炼障碍的体验 坚持体育锻炼的自信心
小运动量组
( n = 992) 3. 4±1. 3 2. 6±1. 5 1. 8±1. 2 3. 9±0. 9 1. 6±1. 3
中等运动量组
( n = 221) 3. 6±1. 0 3. 8±1. 1 4. 1±0. 8 1. 7±1. 1 3. 8±1. 2
66. 903*
56. 979*
56. 895*
注: * P<0. 01;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 。
880
中国学校卫生 2012 年 7 月第 33 卷第 7 期 Chin J Sch Health,July 2012,Vol. 33,No. 7
2. 3 大学生运动量动态变化特点 将 4 次运动量调查结果归 为运动量一致组及运动量不一致组,运动量一致组包括 4 次调 查均为小运动量和 4 次调查均为中等或大运动量 2 组; 运动量 不一致组包括中或大→小( 前 3 次调查中曾经 1 ~ 3 次为中等 或大运动量而第 4 次为小运动量) 和小→中或大( 前 3 次调查 中曾经 1 ~ 3 次为小运动量而第 4 次为中等或大运动量) 2 组。 4 a 中均为小运动量的学生占 50. 6% ; 长期保持中等或大运动 量的学生占 18. 3% ,男、女生分别为 26. 8% 和 12. 4% ,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0. 01) ; 曾经为中等或大运动量,但第 4 次调查 为小运动量的学生占 27. 6% ; 曾经为小运动量,但第 4 次调查 为大或中等运动量的学生占 3. 5% 。见表 3。 2. 4 体育健康促进知识与信念调查 不同运动量的学生对运 动不足严重性认识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但中、
三年级 21. 6±17. 0 16. 2±16. 5 18. 8±16. 7 8. 201 <0. 01
四年级 20. 5±16. 5 15. 3±14. 3 17. 9±15. 4 7. 295 <0. 01
F值
8. 406* 7. 748* 8. 013*
注: * P<0. 01。
2. 2 不同年级不同运动量学生所占比例 各年级小运动量学 生所占比例均最 高,且 呈 现 随 年 级 增 高 而 增 高 的 趋 势,小 运 动 量女生比例均显著高于男生( P 值均<0. 01) 。中等运动量学生 所占比例随年级增高而逐年下降,各年级中等运动量男生的比 例均显著高于女生( P 值均<0. 01) 。各年级大运动量学生所占 比例较 稳 定,大 运 动 量 男 生 比 例 均 显 著 高 于 女 生 ( P 值 均 <0. 01) 。见表 2。
运动量一致 性别 人数
小运动量 中等或大运动量

526 246( 46. 8) 141( 26. 8)

743 396( 53. 3)
92( 12. 4)
合计 1 269 642( 50. 6) 233( 18. 3)
χ2 值
4. 663
42. 745
P值
<0. 05
<0. 01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
在大学四年级,对被调查的大学生进行体育健康促进知识 与信念的调查,结 果 发 现,不 同 运 动 量 学 生 对 运 动 不 足 严 重 性 的认知得分差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但 中、大 运 动 量 组 对 运 动 不 足 相关疾病易感性认识的得分均高于小运动量组,说明小运动量 组学生并非不清楚运动不足后果的严重性。中、大运动量的学 生对体育锻炼益处体验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小运动量组,对体育 锻炼障碍体验的 得 分 均 明 显 低 于 小 运 动 量 组 ,说 明 坚 持 中、大 运动量的学生对体育锻炼行为益处的体验较多,对体育锻炼障
表 1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大学生运动量评分比较( x±s)
性别 人数
男 526 女 743 合计 1 269 t值 P值
一年级 29. 7±19. 4 23. 3±18. 9 25. 8±19. 1 18. 605 <0. 01
二年级 26. 9±19. 6 21. 8±18. 3 23. 7±18. 8 5. 976 <0. 01
【关键词】 体育和训练; 知识; 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479 G 804.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 2012) 07-0879-02
大学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及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 期。在大学时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对大学生走上 工作岗位后乃至终身坚持体育锻炼均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对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大都以静态性研究为主[1-2]。本研 究对某高校一至四年级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观察,并对 大四学生的体育健康促进知识与信念开展调查。现将结果报 道如下。
运动量不一致
大或中→小 小→大或中
116( 22. 0) 23( 4. 4)
234( 31. 5) 21( 2. 8)
350( 27. 6) 44( 3. 5)
13. 742
2. 699
<0. 01
>0. 05
表 4 大学生体育健康促进知识与信念得分不同运动量组之间比较( x±s)
体育健康促进知识与信念
大运动量组对运动不足相关疾病易感性认识的得分均高于小 运动量组。中、大运动量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益处体验的得分均 明显高于小运动量组,对体育锻炼障碍体验的得分均明显低于 小运动量组,中、大 运 动 量 组 坚 持 体 育 锻 炼 的 自 信 心 得 分 均 明 显高于小运动量组。见表 4。
表 3 不同性别大学生运动量动态变化情况比较
大运动量组
( n = 56) 3. 5±0. 9 4. 0±0. 9 4. 3±0. 7 1. 5±1. 3 4. 2±0. 7
F值
1. 026 2. 925 5. 126 5. 766 5. 507
P值
>0. 05 <0. 05 <0. 01 <0. 01 <0. 01
3 讨论 本调查发现,4 a 中运动量均为小运动量的学生占 50. 6% ,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内江师范学院 2008 级 1 408 名非体育专业本科生,进行为期 4 a 共 4 次的运动量调 查及 1 次体育健康促进知识与信念调查。4 a 中因各种原因 ( 如休学、退学、转学、参军、请假等) 导致失访共 82 例,实际发 放问卷 1 326 人次,回收有效问卷 1 269 人次,有效回收率为 95. 7% ,其中男生 526 名( 41. 4% ) ,女生 743 名( 58. 6% ) 。 1. 2 方法 1. 2. 1 问卷调查法 于 2008 -2011 年中每年的 12 月使用梁 德清等[3]修订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 PARS-3) 》进行运动量 调查,该量表从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频率 3 个方面来考 查运动量,运动量 = 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最高分为 100 分,最低为 0 分。运动量评定标准: 小运动量为≤19 分,中 等运动量为 20 ~ 42 分,大运动量为≥43 分[4]。于 2011 年 12 月使用自编“大学生 体 育 健 康 促 进 知 识 与 信 念 调 查 表 ”进 行 调 查,内容包括对运 动 不 足 严 重 性 的 认 知、对 运 动 不 足 相 关 疾 病 易感性的认知、对 体 育 锻 炼 益 处 的 体 验、对 体 育 锻 炼 障 碍 的 体 验、坚持体育锻炼的自信心 5 个方面。将该问卷测量题目交给 4 位具有相关经验的专家审阅并修订,编制的题目采用 5 级正 向计分法评分,完全不符合 1 分,不符合 2 分,说不清 3 分,符合 4 分,完全符合 5 分。自编问卷效度为 0. 81,信度为 0. 93。调 查均在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指导下完成。 1. 2. 2 访谈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对部分被调查学生进行 访谈,了 解 他 们 对 体 育 锻 炼 的 态 度 以 及 影 响 体 育 锻 炼 的 因素等。 1. 3 统计学处理 运用 SPSS 13. 0 对数据进行统计。近似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