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科学发展观中的_以人为本_

合集下载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最全版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最全版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壹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提出的新重大战略思想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壹代接壹代地永续发展。

胡锦涛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壹心壹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壹,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应该是科技进步的最终目标。

这种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科学技术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人类为科学技术服务。

也就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忽略人的需求和增进人们的福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目标。

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科学技术发展必须遵循人的需求,积极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

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政治或技术上的进步,而忽略了人的需求和人类的长远利益。

因此,以人为本的精神推动了科技进步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强调的不仅是以人为本的科技,还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个思想要求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全面推进人的发展,关注人民的教育、文化、健康和精神等各个方面。

此外,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是为人类服务,如果没有人的需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毫无意义。

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科学技术必须积极地解决人类所肆虐的问题和难题。

因此,科技进步的实际目的是为了人类幸福、健康、富裕和和睦。

而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就需要从科技研发、实践、政策体系等方面倡导和引导。

例如,加强社会公共服务,推进全民健康、全民教育、全民文化发展等,让人民真正成为科技发展成果的受益者。

二、创新机制,为人民创造利益人民是科技的主要受益者和服务对象,科技发展需要设立创新的机制,来切实促进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应用领域创新,不断推出有益于人民的发展成果。

例如,加大社会公共投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和培养等等,这样才能够逐步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创新和应用体系。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国科技的实际应用和扎实推进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三、推动科技进步和制度改革的协同发展科技进展需要着重改革机制,推动科技的应用与创新机制的完善。

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其科学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至上。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 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不仅要追求经济增长,还要注重社会事业的进步、环境保护、文化繁荣等,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3. 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要处理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实现协调有序的发展。

4. 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要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5. 推动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遵循科学规律,采用科学方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要坚持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技术创新,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发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意蕴研究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意蕴研究
民主 、 社会公 平 、 文化进 步 、 口与生态平衡 等各个方 面。在 人
与客体生产力 的高效结合 , 能真 正确 保我们党始终代表 中 才 国先进生产力 的发 展要 求。在 马克思对 生产 力诸要 素 的分
析中,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 物的因素 , 劳动者是人 的要素 ,
物 的要素是被 动的 , 的要 素是主动的 , 人 物是靠 人去认识 、 开
式, 是说, 为一个 总体 的人 , 就 作 占有 自 己 的 全 面 的 本 质” ] 8 , [ ( 5 所以说社会 全面 发展 是 人全 面发 展 的前提 和 手 P) 段, 而社会 的全 面发 展又 必须 通过 人 的全 面发 展 来加 以体 现, 即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 的 目的。而人类社会 又是 有
江泽 民指 出:人 是生 产力 中最具 有决定 性 的力量 。不 “
断提高工人 、 农民 、 知识 分 子和其他 劳动 群众 以及全 体人 民
的思想道德素 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 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 能 不 和创造才能 , 充分发挥他 们 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 性 , 始终是 我们党代 表 中 国先 进 生 产力 发 展要 求 必 须履 行 的第 一要
态文明的整体推进 。 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 的基 础和前提 , 括社会全面 发 包 展和人全面发展两个 部分 。马克思 发展理 论 的核心是 社会 发展 , 而社会 发展 又以人的全面发展 为基 本。恩格斯在谈 到 未来社会 的走 向时 曾提 出 , 人类社会 的发展必将 经历两次 提
需要 才能全面满足 , 的整体 素质才 能得到 提高 , 的各种 人 人 潜能才能得 以发挥 , 的全面发展才有 可能实现 。 人 当前科学发展 观的全面 发展理 论要求 我们 为实 现人 的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什么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什么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什么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如何落实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第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第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第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五,坚持可持续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当人类社会处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极度低下,促使人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与惧怕,对祖先的崇敬与惧怕,以及对鬼神的崇敬与惧怕,那是个“以神为本”的漫长时期,这种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

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随着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得到史无前例的增长,人们开始推崇物资,推崇金钱,追求财物,社会本质迈上“以物为本”的新阶段,人们向往平等、自由、博爱。

随着人们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弊病的逐渐认识,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要求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环境污染的模式。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生存问题,新层次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日益突出。

当人们的生存问题基本解决而人的发展问题凸显出来之后,如果“只见物不见人”,不去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将会付出沉重代价。

这时需要从以物为本的发展逐步向以人为本的发展转变,为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的充分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以物为本的代价在人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

首先是环境污染问题,人类对资源环境无限度的掠夺使环境受到污染,资源面临枯竭,使后代人的生存面临危机。

以人为本,“人”既指当代人,也指后代人;既要满足当代人生存、发展的需求,也要保证后代人对于资源、环境、能源的需求。

其次是社会上一些人不能真正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人被物化。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判断题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判断题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判断题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自2007年提出的重要理念,旨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它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这意味着,对于任何社会进步和发展,都必须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并最终为人民群众服务。

以人为本的意义在于,人民的需要和利益应该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政府官僚、财团、大企业等特定利益集团。

在这个理念下,政府应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基本权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适用于政治和经济方面,还应贯穿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文化、科技等。

教育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具备更多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文化应该推崇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发掘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科技应该推动科技前沿研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的生活方式。

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不仅是一种道义义务,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切实需要。

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保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推动国家和人民在全球舞台上更加强大。

同时,也能够保持社会进步的稳定和持续,为所有群众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总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中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理念之一。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这一理念,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推动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迈向更加健康、持续、公正、平等的社会发展之路。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认识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认识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认识一、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指在新世纪背景下,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并体现出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一种思想方法和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以人为本的含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强调将人民放在中心地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具体来说,“以人为本”包括以下方面:1. 保障人权“以人为本”要求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尊重个性差异和多元文化,使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

2. 关注民生“以人为本”要求关注民生问题,通过改善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条件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要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

物质文明主要是指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精神文明则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提升。

三、以人为本的实践意义“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具体来说,“以人为本”的实践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国家凝聚力“以人为本”能够增强国家凝聚力,因为它强调国家必须关注民生问题,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这样可以让每个公民都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

2. 促进经济发展“以人为本”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因为它要求把经济建设放在服务于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位置上。

只有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才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

3.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人为本”能够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因为它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

只有提升了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素质,才能够形成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四、科学发展观中其他重要理念除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还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理念:1.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目标,既要注重经济增长,又要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湘潮(下半月)2011年02月
2011年第02期(总第350期)
研究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
王元华
(衡阳技师学院湖南
衡阳421101)

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一直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现代化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以人为本”则是科学
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科学发展观运用的本质要求。

因此,本文先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并重点分析了完善“以人为本”的策略。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策略中图分类号:C9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 (2011)-02-0029-01
一、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作为十七大提出来的科学理念,其对于社会现代化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执政兴国是基础。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永久不衰”,应该依赖于执政兴国策略。

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必须要将执政兴国作为首要任务,这是中国其它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以人为本是核心。

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人民群众永远都是社会发展变革的主导力量,脱离了人民群众谈科学发展观是没有意义的。

持续发展是目标。

尽管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我们不能把眼光局限于目前,而是要放眼未来,这是科学发展观中的根本目标。

只有当代及我们的后代都能长期发展,才能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

统筹兼顾是策略。

科学发展观中的“和谐”理念表明在发社会事业的同时应做到“统筹兼顾”。

国家必须正确协调处理好各个社会主体的利用,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不能以损坏人们利益求发展。

二、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开展实践“以人为本”重在强调“人”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将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事业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在理解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内涵之后,我们必须将“以人为本”作为根本思想来开展社会实践,这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依靠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是人类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我国是马克思主义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必须要根据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

坚定任务。

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将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制定一切可行的方案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以人为本指导社会实践,必须要把生产力作为重点对象,只有提高社会生产力才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这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

把握目标。

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并不是特指某一个人,而是泛指广大的社会人民群众,这是国家在制定发展方针策略时必须要把握的目标。

社会实践中运用以人为本理念,必须深刻掌握:“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等问题。

借助财政。

财政是我国现代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依据,其能够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必须的物质基础。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我国财政的根本形式,这也恰好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三、完善管理制度是有效的策略
鉴于广大人民在社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人民的聪明才智,促进以人为本观念的全面实施。

在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指导理念时,我们还必须要完善“以人为本”管理机制的相关策略,以此来更加显现人本理念的当代价值,促进科学发展观核心思想的充分运用。

鼓励制度。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群众在社会生产中的力量是空间巨大的。

对人民采取“鼓励式”的管理制度能让人民感受到国家的政策关心,促进人民参与社会劳动积极性的提高。

保障制度。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想确保人民能够长期生存发展下去,则必须要为人民制定科学的保障机制。

面对突发情况时,人民就有能力渡过难关,实现可持续发展。

和谐制度。

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众另一大理念,其主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展现和谐的社会文化,为人民的生活提供有利条件。

惩罚制度。

“依法治国”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治国策略,这是保证社会主义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法律措施。

尽管这种对人的管理制度具有强制性特点,但这并不破坏“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理念,其在未来的现代化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其体现的不仅是社会发展需要,更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

在坚持“以人为本”时必须要加强各方面的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钱崇君.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J ].党政思想,208,17(3):33-35.
[2]万进学.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是社会发展要求[J ].扬州大学学报(社会版),2009,19(11):51-52.
责任编辑:邓文巧
收稿日期:2011-1-25
作者简介:王元华,衡阳技师学院,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