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本真教育之真谛
论人的“灵魂转向”及对本真教育的追求

第7期2019年7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7July2019[收稿日期]2019-03-2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青海民族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研究”(项目编号:BMA130110)。
[作者简介]李翌(1994-),女,陕西勉县人,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外国教育思想史。
蒋开君(1966-),男,山东泗水人,教育学博士,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外教育思想史、教育哲学。
论人的“灵魂转向”及对本真教育的追求李 翌,蒋开君(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810008) [摘 要]在现代教育中,教育的体制、观念、目标等看似渐趋完善,但当回归教育的本真时,难免再度让人内心沉重。
教育的目的不单纯是社会功利性或生存性的,而是要朝向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与觉醒。
非本真教育只会遮蔽人灵魂的双眼,阻碍人的思考,并限制人的精神自由。
本真教育则更加关注人的心灵世界,通过引导人认识现实来达成自识,唤醒灵魂并帮助人摆脱现实的奴役,最终实现灵魂的转向。
[关键词]灵魂的转向;非本真教育;本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7-0028-05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19 07 006当代中国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实绩,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教育的聚焦点从看重学生外在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外显行为,转向发展学生的内在品格、重视学生内在的心灵生活。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即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李克强总理在《教育走的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这篇文章中开宗明义:“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出在我们的术、不是出在我们学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术层面———我们的教育缺乏的是灵魂的东西!”[1]就此引发了我们对本真教育的思考,本真教育应该关注人的心智世界,终止人性的枯萎,在人认识自我的过程中,重获新生,实现灵魂的转向。
唤醒本我发现本真追寻本源——我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实践

真善 美 , 做幸福人 ” 的主题校园文化 , 鼓励 学生做人
求善, 做事求真 , 人 生求美 ; 又如在 “ 三 比三不 比” 校 训 指 引下 , 大兴 勤学之 风 , 教 育学 生用切 切 实实 的 刻苦学 习去换取优 秀的成绩 , 用务 实的作风在学 习
德育 阵地 , 事事有德育功能 ” 的德育工作氛 围 , 走 在
学校是育 人高地 , 应该 以培养 “ 道德 、 心智 与体
魄” “ 知识 、 能力与智慧 ” 全面发展 的学生为 目标 , 为
校 的可持 续发 展 , 让 教育 回归 本真 , 做实实在 在 的
教 育。
学 生 的终 身可 持续 发展 奠 定基 础 , 并 不 断推 动学
要做真 教育 , 就应该 奏好 符合教 育规 律 的“ 三
程的 实施作 一 简要 总结 , 并谈谈今 后对这项 工作 的
设想 。
王伟勇 现在看来 , 这一工程的实施 , 使学校德
育工 作 实现 了由 “ 为 了在 校几 年 ” 向“ 为 了学 生 一 生” 转轨 , 由“ 零打碎敲 、 l i eu / , 突击 ” 向“ 系统有序 、 长 期持 久 ” 转轨 , 由“ 一手 软一手硬 ” 向“ 软件硬 抓 、 虚 功实 做 ” 转轨, 形成 了“ 人 人是德 育工作 者 , 处处 是
教 师以班级为单位重 视“ 教学大合 唱” , 在班主任 的 牵 头下 , 各任课 教师定期 共 同协商 , 为每个 学 生 的 综合发 展铺路 , 为每个学生走 向成功奠基 。 四是求真务实 的实干意识 。 我们在平 时对学生
的教 育教学过程 中 , 渗 透“ 求真务实 ” 的思想 。 如“ 求
其刻苦求学提供源 源不断的 内驱力 。 学 生内心 向上
《追寻真正的教育》读后感

《追寻真正的教育》读后感
摘要:
一、引言:介绍《追寻真正的教育》这本书及其作者
二、书中的核心观点:真正的教育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三、书中的观点分析: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心灵的成长
四、书中的观点分析:真正的教育是社会教育,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五、书中的观点分析:真正的教育是全球教育,是对全球问题的关注
六、结论:对《追寻真正的教育》这本书的评价和反思
正文:
《追寻真正的教育》是一本由知名教育学者杨贤江所著的教育学专著。
本书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提出了很多新颖而深刻的观点。
书中的核心观点是,真正的教育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作者认为,教育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引导学生探索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书中进一步分析了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心灵的成长。
作者指出,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提升的过程,是心灵得到锻炼和成长的过程。
真正的教育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主动去追求知识和真理。
书中也强调了真正的教育是社会教育,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作者认为,教育应该让学生了解社会,理解社会的运行规则,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益成员,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
此外,书中还提出了真正的教育是全球教育,是对全球问题的关注。
作者认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育也应该具有全球视野,关注全球问题,培养学生全球公民的意识和能力。
总的来说,我对《追寻真正的教育》这本书深感认同。
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教育的意义和目标,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启示。
《教育寻真》读后感

《教育寻真》读后感读《教育寻真》一书,我被李镇西老师的爱心、童心和责任心深深打动。
与其说是书中平实的小故事吸引了我,不如说是李镇西老师的真性情一直感动着我。
之所以用“感动”这个词,是因为我在读书的过程,真切感受到李老师的那份赤子情怀,那份求真的勇气和率真的情感。
“杏坛漫步”呼吁教育的“真”,“阅读随想”道出读书“真感悟”,“武侯扬鞭”让“真”教育扬眉-------《教育寻真》与其说是寻“教育的真”,不如说是寻“做人的真”。
读书的终极目的一为悟道一为识人,读《教育寻真》让我认识了一位真实的教育家,一位不是凌驾于普通教师之上故意制造光环的所谓“专家”,而是离我们很近很近的教育人!本书中我最欣赏的是李镇西给其所在的全校家长、全体教师及家属的信,读来让人很温暖。
信中写道:“我知道,你们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但是为了支持自己的爱人在武侯中学的事业,你们做出了牺牲……”“都说教师是一项辛苦的职业,作为创业阶段的武侯实验中学的教师则是辛苦之中的辛苦。
我目前无法给老师们多发奖金,而且短时间内也无法改变我校的生源,但是,我决心也有信心通过各种方式给我们的老师以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这些朴素的话语中有着感激,有着理解,有着人性的关怀,无疑会给终日辛苦的教师们带来莫大的心理慰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做人不真,怎会做真教育!教育不真,怎能培养出真人?读《教育寻真》,我渐渐明白了做人要做真人,要像李镇西老师那样——“宁愿有着这种真实的痛苦也不愿意麻醉自己欺骗别人”。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愿意和李镇西老师一样,守住自己的灵魂,守住一颗朴素而真实的心。
我希望自己能坚守着一份朴实的教育理想,快乐地做一名乡村语文老师,用心写自己喜欢的博客,用情地读书、写文章。
与孩子们一起幸福成长,与家人共处温暖芳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希望自己能引导孩子们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讲真话,诉真情。
“鸳鸯绣出从教看,更把金针度与人。
教育的真谛

教育的真谛自古以来,不同阶层的人对教育的理解各不相同。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更多地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而教育被理解为: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在另一方面,教育又被理解为:教育在《说文解字》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中庸》称:“修道之谓教”。
《荀子•修身》称:“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礼记•学记》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教育意味着什么呢?从古人的“学而优则仕”到今人的“读书做官论”、“皮鞋草鞋论”,恐怕留在我们心底的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英国斯宾塞),亦或“教育为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生活之活动(杜威)。
”在当前的教育学科框架之内,对教育的理解或认识有多种表述,如把教育或是看成使儿童社会化的过程,或是看成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或是看成意识形态再生产的工具。
以上对教育的种种表述无疑都反映了教育这种现象的某一侧面的性质,且更多地是在教育的形式层面上谈教育(教育如同人类的其他一切行为,有形式与内容之区分),但肯定不是对教育的内涵、本真及真谛的全面描述。
笔者认为对教育的理解应该把目光置于对教育的元始命意以及教育的元始价值的视角上来审视、理解。
最近阅读,看到一段十分精辟的文字,对教育的内涵作了非常深刻地论述。
这是德国著名教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的一段话,他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
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长,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这段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其一,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
真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

真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作者:吕德雄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第01期求真务实是陶行知先生的做人之道,也是他毕生的追求。
他有一句教人更是律己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最具原创力和影响力的教育学说,也是未来中国教育理论的组成部分。
一、真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陶行知先生认为,读书求学,教人做人,贵在求真。
他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首先提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之后在晓庄师范学校时,他以这16个字自勉,又作为《百候中学》的校歌。
陶行知先生去世后,参加晓庄安葬仪式的五十一个人民团体代表决定将郭沫若手书的这十六个字刻在陶先生的墓碑上,这是对陶行知真教育思想的认同与肯定。
陶行知先生的真教育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求真。
他强调要从生活本来面貌、从社会实际出发去探寻和知晓真理。
在这里,求真是一种追求(求真理),是一种态度(反对虚伪),也是一种手段(通过研究和探索获得真理)。
陶行知先生一生崇尚求真,反对虚伪。
他在一篇诗作中说:“假朋友,交情肉与酒;酒肉吃光了,到处丢你丑。
”“假军队,忍看山河碎。
他自有本事,会杀亲姐妹。
”他在1913年作的《伪君子篇》中道:“伪君子非趋利即求名,而趋利求名者,必是伪君子。
伪君子之由来,名利为之也。
”他在反对虚伪的同时,强调求真。
在《说真话》一文中强调“我们应该说真话,我们办教育的人,对于儿童,对于青年,对于民众,都应该说真话,不应该说假话。
”二是真人。
在这里,做真人是作为一个目标,一种归宿,一个根本而言的。
在行知眼里何谓真人呢?他说“不做人上人,不做人外人,不做人下人,只做人中人。
”这就直指生活本真,做人本真,人性本真。
他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根本一坏,本领越大,学问越高,为非作歹愈大。
”“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
”在所有教育活动中,“人格教育是核心。
听语文本真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语文本真教学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对语文本真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语文本真教学强调的是回归语文的本质。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语文的本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
语文本真教学倡导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文,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种教学理念让我意识到,语文教学不应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在语文本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转变。
不再是单纯的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创造。
这种教学方式让我感受到了教师的角色转变,也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责任重大。
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语文本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石,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本真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也明白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此外,语文本真教学强调写作的实践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写作往往被视为一种技巧性的训练,而忽略了写作的本质——表达和交流。
语文本真教学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教学方式让我看到了写作的真正价值,也让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而写出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
在语文本真教学中,我还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论人的“灵魂转向”及对本真教育的追求

论人的“灵魂转向”及对本真教育的追求1. 引言1.1 灵魂转向的重要性灵魂转向是人类内在觉醒和成长的必经阶段,其重要性不可低估。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物质欲望和外部压力所束缚,深陷于功利主义和虚荣心态之中,导致内心深处的灵性被忽略和遗忘。
灵魂转向的重要性在于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真正的自我和生命意义。
通过灵魂转向,人们可以摆脱表面的物质追求,进入更深层次的内心探索,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只有当灵魂得以转向,人们才能真正实现心灵的解放和内在的升华。
灵魂转向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脱离世俗的诱惑,更可以引领他们走向更高尚的人生境界,实现心灵的全面升华。
在当今世界充满着浮躁和短暂的诱惑时,灵魂转向更显得尤为珍贵和重要,它是人类精神成长和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2. 正文2.1 灵魂转向的定义灵魂转向的定义是指一个人在内心深处的精神信仰、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转变过程。
这种转向可能是由于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也可能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激励。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开始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和方向,重新审视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努力寻找更高尚、更真实的生活境界。
灵魂转向的定义还包括对内在信仰体系的重新审视和调整。
个体越来越意识到外在的物质享受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开始寻找更深层次、更永恒的生活价值。
通过思考和体验,个体认识到自我存在的更深层次,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琐事和忧虑,把注意力放在内在的灵性和智慧上。
2.2 灵魂转向与本真教育的关系灵魂转向与本真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灵魂转向是指个体内在的精神世界发生了一种深刻的转变,从追求物质享受和外在表象逐渐转向对内在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而本真教育就是致力于引导学生实现内在精神世界的提升和成长,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提升自我实现力和幸福感的教育。
灵魂转向使个体更加关注内心世界的平衡和和谐,注重精神的提升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郴 ( 1 9 8 8 一) ,女 ,贵 卅 l 六 盘 水 人 , 贵州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院研 究 生 ,主 要 从 事 课 程 与教 学 论 研 究
45
的 回归 ,就 是让教 育 回到原 点 ,一种 心灵 自发且 乐
仁 智者 见智 的问题 ,但 是始 终不 能脱 离的宗 旨就 是 培 养人 ,这 是最基 本也 是最 重要 的 。在 混乱 的教 育 现 状 中 ,我 们应 该穿透 迷雾 ,回到教 育 的原 点 ,抓 住 基本宗 旨 ,培养 我们 的学 生 。教育 面对 的对象 是
[ 关 键 词 ] 本 真 教 育 ;雅 斯 贝 尔 斯 ;教 育 原 点 [ 中图分类号]G 4 O 一 0 2 [ 文 献 标 识码 ]A [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5 7 7 9 ( 2 0 1 3 ) 0 1 — 0 0 4 5 — 0 4
一
、
返 回教 育 的原 点 —— 本 真 教 育
2 0 1 3年 1月
当代 教 育 与 文 化
Co n t e mp o r a r y Ed u c a t i o n a n d Cu l t u r e
J a n . 2 0 1 3
Vo 1 . 5 NO . 1
第 5 卷第 i 期
追 寻本 真 教 育 之 真 谛
学 为 中心 学科 的世 纪 。对 于学校 而 言 ,更 应 当意识
到 :当今 的教 育是 处 于人类 被物 化 、被异 化 的大 环 境 下 的教 育 。杜威先 生 说过 一句 话 ,他说 学校 对社 会 潮 流应 当有一 种 天然 的免疫 力 ,即与潮 流保 持一
种 批判 性 的距 离 。现 在 社 会 潮 流是 物 欲压 倒 一 切 ,
自由 ,让 他们 明 白 自己学 习的动 机 ,而不 是 出于服 从 而 学 习 ,这 样我 们培 养 的孩子 才能发 现 学习是 一 种 发 自内心 的快乐 ,而并 非压 制 与被动 。本 真教 育
“ 人 的 回归” 是教 育 改 革 的真 正 条 件 。当下 , 中 国
[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2 — 2 8
正进 入一 种极 其奢 侈 的时代 ,现 代人应 该 意识 到 自
己过 着一 种 可 怕 的 钟 摆 式 的 生 活 ,一 方 面 异 化 劳 动 ,另一 方面 极端 奢侈 ,这样 的人是不 具有 意义 的
李 泽厚 先生 与刘 再复 先生 在他 们合 著 的 《 告 别
革命 》一书 中写 到 ,下一 个世 纪需 要有 一个 新 的文
雅斯 贝 尔斯 同时也 认 为 ,真正 的教 育应 该先 获得 自 身 的性质 ,对 人类 起 着一种 全 面唤 醒 的作用 自由地 成为他 自己 ,而 非强
求一 律 。教 育诉诸 自由 ,而不是 人类 学上 的 自然事 实 ,教育 以从 自由 中不 断获 得 的东西 为其 内容 。教 育就 是一 项人 之为 人 的事业 ,我 们必 须尊 重孩子 的
界 观和人 生 观正 在形 成期 的学 生 的心灵 呵护 和人格
是 物欲 对人 的 异 化 ,学 校 对 异化 应 有 一 种 免 疫 力 , 即应有 一种 批判 性 的认 知 。现 在 我们 正是期 望 人类 能从 2 0世 纪 的异 化 存 在 返 回古 典 式 的本 真 存 在 , 即不 为物 欲所 统 治 的存 在 ,保 持 心 底 的本 真 人 性 。
[ 基金项 目]2 0 1 2年 度 贵 州 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课 题 一 般 课 题 “ 雅 斯 贝 尔 斯 教 育 思 想 的 文本 学 解 读 及 其 价 值 探 寻 , ,
( 1 2 GZ Y B 1 7 ) 的 研 究 成 果 之 一
[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俞
有效 的心智 开导 的教 育 ,是对 处于 现代社 会里 的世
主题 仍然 是 重新 肯定 人 的价值 ,但 主要 不是 从宗 教 的束 缚 中而 是从机 器 ( 3 2 业 机 器和 社会 机器 ) 的束
缚 中解放 出来 ,这 也 就是所 谓 “ 告 别现 代 ,返 回古 典 ” 的意 思 。与此 相应 ,下 一个 世 纪将 是教 育学 的 世 纪 ,便 是说 ,下 一世 纪应 是 以人 为 中心 、以教 育
艺 复兴 ,这 一次 复兴 与西 方文 艺复 兴相 比 ,其 中心
存 在 。改 变这 样 的现状 ,必然 要对 教育 有一 个新 意 义 的解 构 ,即返 回本 真 的教 育 。 我们 的教 育 不 能 训 练 一 个 个 熟 练 的 “ 工具” , 而 是一 个个 活 生 生 的健 全 的 “ 人” 。教 育 的根 本 目 的是 培养心 智体 格健 全 的人 ! “ 教 育 是 属 于人 之 为 人 的 、归属 于所 有人 的事 业 ……教 育帮 助个人 自由 地 成为 他 自己 ,而非 强求 一 律 。 ” [ 1 ] 5 我 们需 要 教 育 返 回最 原初 最本 真 的状态 ,就 是培 养人 。所谓 “ 本 真 教育 ” ,可 以认 为是 一 种充 分 尊 重 教 育 对 象 ,遵 循 教育 规律 ,运 用有 效 的教育 手段对 学 生进行 科学
俞 郴 ,余 小 茅
5 5 0 0 0 1 )
( 贵 州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学 院 ,贵 州 贵 阳
[ 摘 要 ] 当 前 人 们 对 于 教 育 的理 解 不 仅 没 有 消 解 教 育 理 解 上 的 种 种 歧 义 ,而 且 还 让 教 育 的理 解 不 能 发 挥 它 对 于 现 实
教 育 乱 象 的 阐释 与 纠偏 功 能 。为 此 ,我 们 认 为 德 国著 名 存 在 主 义教 育哲 学 家 卡 尔 ・ 雅 斯 贝 尔 斯 站 在 人 的存 在 的 独 特 和 自 由的 高 度 所 阐发 的本 真 教 育 概 念 对 于 我 们 深 化 教 育 的理 解 、 让 教 育 追 求 本 真 境 界 、消 解 对 于 当今 教 育 的异 化 理 解 等 具 有 非 同寻 常 的参 考 和借 鉴 意 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