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热点题型练:题型七 新情景信息类解题模板练 含解析 精品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肇庆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肇庆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肇庆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免疫接种包括两种方法:①注射抗体,①注射抗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治愈者的血清进行的治疗属于方法①B.方法①在接种对象体内引起B细胞的增殖、分化C.方法①是通过使人体患病然后获得免疫力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①预防一些传染病2.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先解离染色再漂洗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最好选用新鲜肝脏中的H2O2酶做实验材料C. 观察蝗虫精巢切片时,能看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D. 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3. 下列关于脂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C. 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D. 脂肪中含H比糖类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4. 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为:蛋白质①→多肽①→氨基酸则①①过程中分别破坏了下列什么结构A.空间结构肽键B.肽键肽键C.肽键氨基酸D.空间结构氨基酸5. 研究发现,植物生长与脱落酸有密切关系:在病虫害等逆境条件下,脱落酸的含量升高,植物生长减慢,以抵抗逆境;当逆境消除时,植物又通过调节抑制脱落酸的作用,生长加快。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脱落酸在根冠及萎蔫的叶片中合成,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B. 脱落酸能调节植物生长快慢,说明脱落酸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C. 脱落酸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来使植物生长变慢D. 脱落酸调节植物生长快慢时与基因表达没有关系6. 为研究DNA的复制方式,先将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使DNA的氮元素均被15N 标记(离心结果见甲试管),后转至含14N的培养基培养。

提取每代大肠杆菌的DNA进行离心,离心结果见试管乙、丙、丁。

2019-2020学年肇庆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肇庆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肇庆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

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第一次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血糖低于正常水平B. 第二次C组注射的激素可以是胰高血糖素C. 第二次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可能是葡萄糖D. 胰岛素能促进肌糖原直接转化为葡萄糖2.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 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 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C. 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D 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3. 若下图甲中胚芽鞘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乙中A点对应的浓度,则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A. OA范围内B. AD范围内C. AC范围内D. CD范围内4. 据功能进行推测,下列有关发达的说法不成立的是()A. 叶片表皮细胞的叶绿体比较发达B. 根毛成熟区细胞的液泡比较发达C. 唾液腺细胞的高尔基体比较发达D. 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比较发达5. 如图表示DNA复制的过程,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DNA复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解开双链B.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生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C.DNA分子从一个起点复制,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D.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6. 下列不属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因素的是()A. 基因表达调控B. 激素调节C. 环境因素D. 免疫调节7.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个体遗传物质的改变B.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C.生物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8. 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相互靠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SH)氧化形成二硫键(一S—S—)。

2020届肇庆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肇庆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肇庆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哪组糖类物质能与①~①中的叙述依次对应:①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类①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类①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A. 核糖、脱氧核糖、乳糖B. 脱氧核糖、核糖、乳糖C. 核糖、葡萄糖、糖原D. 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2. 阳台菜园逐渐成为城市生活的一种时尚,可为居民提供新鲜蔬菜。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阳台内的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利用自然光B.为提高产量,在晚上可适当提高阳台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C.增施农家肥可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夜间暗反应的进行D.蔬菜中的叶绿素对光的吸收效率与光的波长呈正相关3. 用红色和绿色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HLA抗原和H-2抗原均为蛋白质)进行融合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在细胞膜上合成B.图示过程说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能够运动C.由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膜的流动速率受温度影响D.该实验可证实细胞膜结构“模型”中膜物质分子能够运动的观点4. 真核细胞的增殖主要是通过有丝分裂来进行的。

下列关于有丝分裂重要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细胞增殖的唯一方式B.维持细胞遗传的稳定性C.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D.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的细胞5. 我国卫生部将猪流感病毒正式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类脂层内合成的B. 该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C.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定含有C、H、O、N、P等化学元素D. 利用高温等常规方法难以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6. 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液泡中紫红色的花青苷为水溶性。

最新-广东省肇庆中学2018年高考仿真试卷(理综生物部分

最新-广东省肇庆中学2018年高考仿真试卷(理综生物部分

2018年肇庆中学高三仿真考试理综试卷(生物)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美国、以色列的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成果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

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核糖体是各种蛋白质的合成场所B.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C.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大肠杆菌的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D.多个核糖体可相继结合在同一个mRNA上2.下列有关植物代谢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在第三阶段氧化时会产生大量的ATPB.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萝卜种子,目的是促进种子休眠C.高等植物细胞不一定具有叶绿体D.花的受粉与否影响其生长素的产生量而决定果实的发育与否3.为探索某淀粉酶最适作用温度而设计实验,下列设计不合理的是( )A.设置预实验B.底物和酶混合前分别使其达到预设温度C.底物与酶量都是固定的D.用菲林试剂测试产物量确定因变量4.下图表示某种动物的一个卵巢细胞中的染色体。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末。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二倍体染色体数是12,单倍体染色体数为6B.该生物二倍体染色体数是6,单倍体染色体数为3C.该图显示的是减数分裂,因为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联会D.该生物二倍体染色体数是24,单倍体染色体数为125.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不仅取食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

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B .蜣螂种群的基因库没有发生改变C .该蜣螂属于消费者不属于分解者D .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6.HIV 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 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 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 识别、入侵(如图乙)。

2020年肇庆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肇庆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肇庆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群落水平结构与地形、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有关,与生物自身特点无关B.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动物、植物种群的集合C. 自然群落一般是向物种多样化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自然群落演替的方向,不改变演替的速度2. 植物利用硝酸盐需要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

据此,对Mn2+的作用,正确的推测是()A.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B.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C.对调节细胞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D.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3. 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说法不正确是()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都参与调节糖代谢B.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皮质醇等,参与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C.性激素具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生殖细胞的生成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等作用D.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都作用于垂体4. 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数量在一定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种群呈J型增长B. 该种群的K值是300头C. 种群数量在300头时增长最快D. 第12年后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5. 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生物都含有DNA和RNAB. 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数量等于碱基的数量C. 磷脂、抗体、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D. 将大肠杆菌的核酸彻底水解,可以得到8种产物6.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B.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外周神经系统C.脑和它所发出的神经构成中枢神经系统D.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7. 下列哪个不是脂质具有的生物学功能()A. 构成生物膜B. 作为主要的能源物质C. 缓冲减震D. 调节生理代谢8. 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参与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

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热点题型练

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热点题型练

热点题型练题型一概念原理类解题模板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生长,物质运输的效率会增强B.细胞增殖,可能不出现核膜、核仁的周期性变化C.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D.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生长发育答案 A解析物质运输和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载体的数量、ATP的供应等因素有关,因为这些因素的限制,细胞生长时物质运输的效率不一定增强;某些细胞如蛙的红细胞通过无丝分裂增殖,不出现核膜和核仁的周期性变化;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完成正常生长发育。

2.以下关于蛋白质及其对应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物激素都是蛋白质,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B.神经递质受体位于突触前膜,能与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C.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生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长骨的生长答案 C解析动物激素有蛋白质、多肽类、固醇类、氨基酸和脂肪酸的衍生物等;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能与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利用体液中的抗体消灭抗原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长骨的生长。

3.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个体遗传物质的遗传信息在该个体中均被表达B.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C.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都遵循中心法则和分离定律D.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遗传物质可能互不相同答案 D解析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对某个体而言,在其有生之年,可能有很多基因尚未表达;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遵循中心法则,但不遵循分离定律;因为基因重组,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遗传物质可能互不相同。

2019-2020学年肇庆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肇庆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肇庆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给奶牛挤奶时其乳头上的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能反射性地引起乳腺排乳;同时该兴奋还能上传到下丘脑,促使其合成催产素,进而促进乳腺排乳。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B.上述过程的完成需要“不完全自主”的自主神经系统参与C.上述两种排乳,前者为非条件反射,后者为条件反射D.兴奋在突触小体内完成的信号转化是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2. 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 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 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C. 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 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3. 下图图为蓝藻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照强度为a时,细胞中只进行呼吸作用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C.光照强度为c时,细胞中产生A 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D.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4.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切下的花生子叶薄片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处理,更便于染色B.斐林试剂甲液与双缩脲试剂B液合理搭配使用可使梨提取液显紫色C.含糖量较高的生物材料,用斐林试剂检测后都会呈现明显的砖红色D.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红色5. 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酵母菌B. SARS病毒C.蓝藻D.大肠杆菌6. 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 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 短期记忆主要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D.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7.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归纳法:由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一定是不可信的B.模型构建法:拍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属于物理模型C.差速离心法:直接将细胞放入离心管中离心来分离细胞中的细胞器D.同位素标记法: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8. 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大豆种子萌发至幼苗过程中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纵轴)变化的是()A.aB.bC.cD.d9. 下列对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由蛋白质、脂质组成B.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C.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D.细胞膜与各种细胞器膜的化学组成完全相同10. 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

2018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8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及答案

试卷类型:A 广东省肇庆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理科综合生物试题本试卷共12页,36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再用2B 铅笔将准考证号涂黑.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小4分,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各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操作是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理科综合试题第1页(共12页)B.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图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2.下列哪一种来源的细胞其分化能力最强A.骨髓干细胞B.胚胎干细胞C.造血干细胞D.神经干纽胞3.病毒H1N1亚型是第一个被鉴定出的流行性感冒病毒,之后即不断地有新亚型的报道。

下图为流行性感冒病毒构造示意图,其中甲(简称H)与病毒进入细胞有关;乙(简称N)则与病毒粒子出细胞有关。

抗病毒药物“达菲”(Oseltamivir)主要是抑制乙的作用。

问“达菲”主要是阻断该病毒增殖时的哪一过程C.病毒粒子的组装 D.子病毒释出细胞4.下列哪一项属于次生演替A.冲积平原的形成B.裸岩的风化C.天然湖泊的淤积D.荒化的农地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理科综合试题第2页(共12页)A.切除下丘脑的动物丧失血糖调节能力B.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下丘脑C.机体对刺激作出迅速反应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D.先天性行为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无直接关系6.从前科学家在研究疟疾时,认为:①.疟疾可能和污水有关;②.排除污水,当可防止疟疾;③.若干地区的人们设法清除湿地,这些地区的疟疾患者大为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七新情景信息类解题模板练一、单项选择题1.逆向性痤疮又名化脓性汗腺炎,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发于女性。

2011年3月,我国科学家利用外显子测序技术发现并验证了NCSTN基因的突变可导致逆向性痤疮的发生。

下列关于逆向性痤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逆向性痤疮是一种常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逆向性痤疮只在女性中发病,在男性中不发病C.父母都患逆向性痤疮的家庭中子女也一定都患此病D.理论上,逆向性痤疮在男女中的发病率是相同的答案 D解析剔除干扰信息后,可提炼出“该病是由NCSTN基因突变造成的”,属于基因突变,即是单基因遗传病,而不是常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逆向性痤疮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在理论上,男女的发病率是相同的,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在男女中的发病率有区别。

父母双方都患病,子女中可能会由于性状分离而出现正常个体。

2.猫的性别决定是XY型,当体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X染色体时,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图所示。

已知猫的毛色黑色对黄色为显性,且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巴氏小体的有无,确定正常猫的性别B.若出现黑黄相间的雄猫,其基因型可能是X A X a YC.由该早期胚胎细胞发育而成的猫,其毛色最可能是黑色D.黄色雌猫与黑色雄猫杂交产生的正常后代,可根据毛色判断其性别答案 C解析巴氏小体是由于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形成的,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由该早期胚胎细胞发育而成的猫黑黄相间,因为X染色体随机失活,有的细胞中X A染色体失活,有的则是X a染色体失活;黄色雌猫与黑色雄猫杂交产生的正常后代中,雌猫均为黑黄相间,雄猫均为黄色。

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发明的“诱导分化疗法”联合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该病。

维甲酸通过修饰PML-RAR,使癌细胞重新分化“改邪归正”;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进入凋亡。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这种白血病是早幼粒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引起的B.这种白血病与早幼粒细胞遗传物质的重组有关C.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均改变了癌细胞的DNA结构D.“诱导分化疗法”将有效减少病人骨髓中积累的癌细胞答案 C解析由图可知染色体甲和乙发生了易位,其结果产生了一个新的基因——融合基因PML-RAR,它能编码癌蛋白。

而维甲酸通过修饰基因改变了癌细胞的DNA结构,但三氧化二砷则是降解癌蛋白,没有改变DNA结构。

4.Na+-K+泵是一种常见的A TP-驱动泵(如图所示),是在动物细胞的能量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载体,也是能催化A TP水解的酶。

这种泵每消耗1分子的A 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

由此可知()A.该载体不一定能催化A TP水解,但一定能促进物质的转运B.Na+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K+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Na+和K+通过Na+-K+泵跨膜运输的方式不同D.Na+-K+泵只对维持动物细胞内渗透压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答案 C解析利用排除法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两种离子的运输方向及是否消耗A TP。

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该载体不仅能运输Na+和K+,而且还可以催化ATP水解,故可排除A 项。

无论是运输Na+还是K+,都需要消耗ATP,故运输它们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可排除B项。

K+通过Na+-K+泵不断地积累于细胞内,对于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具有很重要的作用,Na+对于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具有重要的意义,故可排除D项。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5.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

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

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B.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花期不同阻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答案 C解析本题是一个信息题,从题干资料分析可知,两种棕榈科植物一个开花较早,一个开花较晚,花期不同阻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6.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常藏身于霉变的花生和玉米等种子中。

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将直接导致人的胰岛B细胞中的()A.核仁被破坏B.染色体被破坏C.细胞膜被破坏D.胰岛素合成受到影响答案 D解析黄曲霉毒素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说明其主要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而胰岛素就是一种分泌蛋白,故其合成会直接受到影响。

点评分泌蛋白的合成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进行,进而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运输,再进入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黄曲霉毒素是化学致癌因子,其作用的机理是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从而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

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黄曲霉毒素影响胰岛素的合成从而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二、双项选择题7.如图所示为人体内肾上腺素合成的简化过程。

下列对肾上腺素合成和分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与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B .外界环境温度提升会降低催化肾上腺素合成的酶的活性,使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C .垂体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节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D .寒冷和低血糖刺激可以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答案 B D解析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有关,而肾上腺素是氨基酸衍生物,不是蛋白质,A 错误;低温下,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B 正确;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 错误;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从而增加产热量;低血糖刺激下,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促使血糖含量上升,D 正确。

8.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的研究团队报告,证实皮肤细胞经过“基因直接重组”后可以转化成为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

他们所使用的方法都是利用病毒将四个基因送入皮肤细胞,促使普通的皮肤细胞重新发生分化,最后成为带有胚胎干细胞性质的细胞,称为诱导式多功能干细胞。

山中伸弥的科学成果示意图如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 ) 皮肤细胞――→4个基因a诱导式多功能干细胞――→b 肝细胞、神经细胞和其他体细胞 A .过程b 是诱导式多功能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B .与皮肤细胞相比,经过程a 形成的诱导式多功能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C .山中伸弥的这一科学发现纠正了动物细胞分化是“不可逆转”的观点D .上述细胞中具有细胞周期的是诱导式多功能干细胞答案 C D解析 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其遗传物质一般不会发生变化,A 项错误。

过程a 是细胞脱分化的过程,细胞脱分化形成的诱导式多功能干细胞具有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属于全能细胞,B 项错误。

过去有人认为动物细胞的“稳定性差异是不可逆转的”,山中伸弥的这一科学发现表明,已经分化的成熟的动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逆转的,C 项正确。

神经细胞是已经分化成熟的体细胞,不再增殖,所以没有细胞周期;诱导式多功能干细胞是全能性较高、分裂能力较强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D 项正确。

三、非选择题9.生物膜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看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图1所示的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从图中可以看出溶酶体起源于________,并具有分解侵入机体的细菌的功能。

在细胞分泌蛋白质的分泌面,通常会形成较多褶皱,依据图中信息,从膜结构转移方面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囊性纤维病病人生物膜系统结构受损,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图2显示了细胞膜的________模型,所展示的两类载体蛋白中,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

(3)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通过________________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率________,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答案(1)同位素标记法乙(高尔基体)分泌小泡不断与细胞膜融合,使膜面积增加形成褶皱(2)流动镶嵌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只答CFTR蛋白或蛋白质均不全对)(3)主动运输加快解析(1)具有一定放射性的同位素及其组成的化合物,与自然界存在的相应普通元素及其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是相同的,可用它来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过程。

若要研究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活动轨迹”以及通过胞吞进入细胞的细菌的“踪迹”,用同位素标记法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结合细胞器的结构图可以识别出甲、乙分别为内质网、高尔基体。

由图1可以看出,溶酶体和分泌小泡均源自高尔基体。

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后,会使细胞膜出现很多“凹坑”,看上去是一些褶皱。

(2)图2表示的是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对比左右两侧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可以看出,氯离子的运出,需要正常的CFTR蛋白,异常的CFTR蛋白处于关闭状态,不能转运氯离子。

(3)由于氯离子的运出需要“ATP→ADP”和“正常的CFTR蛋白”,说明为主动运输方式。

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其动力来自浓度差。

因此,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率也将加快。

素材探源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是高考的命题焦点,但是,再新颖的背景也不会脱离《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

本题的两个图均取材于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1,图1源自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49页),图2源自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71、72页的两个图)。

试题以上述教材中的图形为素材,进行了适度的改造,体现了对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审题要领很多考生都非常重视题目中文字信息的审读与获取,但是却忽略了图形中的文字、图形结构的细微变化等信息的审读与获取。

图2中竖分界线两侧的图形不同,既有文字说明上的差异,如“正常的CFTR蛋白”和“异常关闭的CFTR蛋白”,有、无ATP供应;又有图形上的差异,如正常的CFTR蛋白中有氯离子的转运,异常关闭的CFTR 蛋白中无氯离子的转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