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2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离子反应学案苏教版必修5
2019-2020学年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1学案:专题2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第3课时离子反应[学习目标] 1.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导电的条件。
3.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4.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5.会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正误判断。
6.掌握一些常见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方法。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1)概念:在水溶液里能□01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02强酸、强碱、大部分盐等都是强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如H2SO4:□03H2SO4===2H++SO2-4,KOH:□04KOH===K++OH-,KNO3:□05KNO3===K++NO-3。
2.弱电解质(1)概念:在水溶液里□06只有一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07弱酸、弱碱、水等都是弱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如CH3COOH:□08CH3COOH CH3COO-+H+,NH3·H2O:□09NH3·H2O NH+4+OH-。
二、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01离子之间的反应。
和BaCl2如CuSO2.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离子方程式(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书写步骤(3)意义①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BaCl2+Na2SO4===BaSO4↓+2NaCl表示为□05Ba2++SO2-4===BaSO4↓。
②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06H++OH-===H2O可以表示NaOH和HCl、NaOH和H2SO4、KOH和H2SO4的反应。
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01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该类反应发生的条件是□02生成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及易挥发物质。
1.强电解质一定易溶于水吗?提示:不一定,如CaCO3等难溶性盐都为强电解质。
2.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吗?提示:不一定,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
高中化学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离子反应学案 苏教版必修1

第3课时离子反应[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的电离。
2.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方法。
3.能判断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能推断溶液中离子的存在,能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1)概念: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常见的强电解质①强酸:H2SO4、HCl、HNO3等。
②强碱:NaOH、KOH等。
③绝大多数盐。
(3)电离方程式①H2SO4:H2SO4===2H++SO2-4。
②KOH:KOH===K++OH-。
③CaCl2:CaCl2===Ca2++2Cl-。
2.弱电解质(1)概念: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常见的弱电解质①弱酸:H2CO3、CH3COOH等。
②弱碱:NH3·H2O等。
(3)电离方程式①CH3COOH:CH3COOH CH3COO-+H+。
②NH3·H2O:NH3·H2O NH+4+OH-。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完全溶于水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B .强电解质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 C .弱电解质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 D .稀盐酸是强电解质 答案 C解析 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A 错误;溶液导电能力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没有必然联系,如较高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很稀的强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强,B 错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故存在溶质分子,C 正确;稀盐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D 错误。
易错提醒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与其溶解性及溶液的导电性无关。
如BaSO 4不溶于水,但它是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其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
二、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实验探究 按下图所示完成实验,并回答问题:①图甲实验的现象是无明显变化,因为溶液K +、Cl -、Na +、SO 2-4相互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钠镁及其化合物离子反应的教案设计

钠镁及其化合物离子反应的教案设计钠镁及其化合物离子反应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钠和镁的物理性质及其化学性质;2.掌握钠镁及其化合物的离子反应及其应用;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钠和镁的物理性质及其化学性质;2.钠镁及其化合物离子反应的原理、方程式及实验操作;3.钠镁及其化合物离子反应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钠镁及其化合物离子反应的原理、方程式及实验操作;2.钠镁及其化合物离子反应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对钠镁及其化合物离子反应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掌握;2.钠镁及其化合物离子反应的应用分析。
五、教学方法1.听讲和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法;2.实验探究法;3.小组讨论和报告法。
六、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5分钟)通过引入图书《化学实验教学案例集》中的钠与水反应(P1-1),引发学生对钠镁及其化合物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知识讲解(20分钟)介绍钠和镁的物理性质及其化学性质,解释钠及其离子反应产生火花,镁及其离子反应产生白烟,为离子反应的讲解做好铺垫。
3.实验探究(40分钟)分别进行钠和镁的离子反应实验,理解反应方程式及生成物,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思考反应原理。
4.小组讨论(3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及报告实验结果,指导学生归纳钠镁及其化合物离子反应的应用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5.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化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钠镁及其化合物离子反应及其应用,能够掌握离子反应原理及实验操作技能,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江苏省宜兴市东山高级中学高中化学 专题二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全套教案 苏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课时1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钠的化学性质,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能力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描述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科实验的兴趣,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实验准备:学生实验用品:小烧杯、玻璃片、滤纸、镊子、酚酞、蒸馏水、钠、硫酸铜溶液。
教师演示用品:小烧杯、玻璃片、滤纸、酚酞、硫酸铜溶液、镊子、蒸馏水、钠、1瓶氯气、酒精灯、铁架台(铁圈、铁夹)、石棉网、燃烧管。
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实验法、问题探究法、讲解法教学过程:【引入】人们常说,水能灭火,水火不相容。
下面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请一个同学上来到讲台上用玻璃棒蘸取水点燃酒精灯。
【教师引导】在刚才的小魔术中奇妙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金属钠引起的。
金属钠具有哪些性质和用途,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重点。
【板书】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题)【叙述】同学们,我们要研究一种物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用途(保存方法)【实验探究】出示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样品(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且钠与煤油不反应)【实验探究1】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
(一个同学上讲台做,一个同学观察并说出现象,以及能得到哪些结论?)【结论】钠质软,银白色。
放置在空气中后表面会变暗(钠在空气中表面为什么会变暗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与讨论。
【师生归纳】常温下,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Na2O)覆盖在银白色的钠表面,使金属失去光泽,看起来变暗。
(让学生写出方程式:4Na+O2===2Na2O)【教师设问】钠在常温下跟氧气生成氧化钠,那么在加热或者点燃的条件下又如何呢?【实验探究2】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一支硬质玻璃管中,用酒精灯对其加热,观察实验现象【现象】钠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归纳】淡黄色固体为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021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2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离子反应学案苏教版必

第3课时离子反响学习目标:1.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2.知道酸、碱、盐的电离及离子反响的含义和发生条件。
(重点)3.知道离子反响的本质,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反响。
(重难点)4.能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自主预习·探新知]1.强、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包括: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
电离方程式中用“===〞。
写出H2SO4、Ba(OH)2、Na2CO3的电离方程式H2SO4===2H++SO2-4,Ba(OH)2===Ba2++2OH-,Na2CO3===2Na++CO2-3。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包括:弱酸、弱碱和H2O。
电离方程式中用“〞。
写出NH3·H2O、CH3COOH、H2O的电离方程式NH3·H2O NH+4+OH-,CH3COOH CH3COO-+H+,H2O OH-+H+。
2.离子反响(1)离子反响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响。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响属于离子反响。
(2)离子反响发生条件①在溶液中进展的离子互换形式的复分解反响发生的条件:溶液中自由离子数目由多变少。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ⅰ.生成难溶物(如BaSO4、CaCO3、CuS等);ⅱ.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ⅲ.生成挥发性物质(如CO2、H2S等)。
凡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的均可发生离子反响。
②氧化复原型离子反响的发生条件:氧化性和复原性强或较强的物质相遇,转变为复原性和氧化性较弱或弱的物质。
即强氧化剂转变为弱复原剂,强复原剂转变为弱氧化剂。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意义(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响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响的式子。
(2)书写步骤(以Na2CO3与盐酸反响为例):(3)意义①表示某一特定的化学反响如离子方程式:Cu2++2OH-+Ba2++SO2-4===BaSO4↓+Cu(OH)2↓只表示Ba(OH)2+CuSO4===BaSO4↓+Cu(OH)2↓这一化学反响。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第2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学案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4课时镁的提取及应用学习目标1.通过镁的提取,体会合理开发海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2.了解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反应。
学习重点了解海水提镁的生产流程。
学习难点了解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反应。
学习探究一、海水提镁海水提镁的生产流程可表示为(1)海水提取镁的最基本方法是往海水中加______,得到__________沉淀,将沉淀分离出来后再加入______,把它变成________;之后,经过结晶、________、干燥、________,就可得到金属镁。
(2)海水提镁要用到海滩上的贝壳。
那么,贝壳在生产流程中起什么作用?其主要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3)从海水中的Mg2+到金属镁,经历了哪些化学变化?(4)在用上述方法提镁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高经济效益?这对你有什么启示?二、镁的性质1.取一段镁条,观察它的颜色。
用砂纸把表面的氧化膜擦净,观察金属镁的颜色和光泽,用坩埚钳夹住镁条,点燃。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点燃的镁条放入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里(集气瓶底部要放一些细沙,如图),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苏教版化学必修一学案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20离子反应 Word版缺答案

序号:20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2-2-1离子反应编制:彭寅使用:高一3、4、5班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小组______【学习目标】1.理解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的电离。
2.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方法。
3.能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能推断溶液中离子的存在,能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课前检测】在下列物质中:①NaCl晶体②液氨③CaCO3固体④熔融KCl⑤蔗糖⑥铜⑦CO2⑧H2SO4⑨KOH固体⑴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⑵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⑶以上物质中溶于水所得溶液能导电的是【概念形成】一、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实验探究】浓度相同的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按课本图2-1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现象:结论:1、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常见的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常见的弱电解质:【课堂检测1】在下列物质中:①H2SO4②HCl ③NaOH ④Cu(OH)2⑤AgCl ⑥Na2CO3 ⑦C2H5OH ⑧H2O ⑨SO2⑩Fe属于电解质的是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 _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属于弱电解质的是;【辨析】强电解质的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弱电解质的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弱。
2、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课堂检测2】写出下列物质:H2SO4 NaOH CH3COOH NH3·H2O HClO的电离方程式。
【交流与讨论】1.BaCl2溶液能与Na2SO4溶液反应而K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 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二、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定义:【课堂练习】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H2和O2反应生成水B. 锌片投入稀硫酸中C.双氧水分解制取O2D. 氨气遇到HCl气体生成白烟2、离子方程式a、定义:b、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一写、二拆、三删、四查”。
离子反应说课稿-17

离子反应说课稿【实用】离子反应说课稿三篇离子反应说课稿 篇1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中学化学学习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
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普通都是离子反应。
惟独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干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匡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
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特殊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方案实施对象:实施本教学方案的高一学生来自漳州的一所民办高中,本校高中的生源的全面素质较强,介于一级达标校与二级达标校之间。
知识基础:在初中已经初步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在本节课前已经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会书写电离方程式,会区分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同时,在学习“常见离子的检验”时已开始试着从离子角度去看待复分解反应,但未上升到认识的高度,专题二对卤素、钠等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又接触了不少离子反应,这些都为离子反应的学习做了铺垫,本节课就是在这些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离子反应。
能力基础: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一定的实验探索能力。
心理认知特点: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较薄弱,能接受并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学生认知的困惑: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水溶液中的反应,并已经能够用离子观点去分析,但是思维分析过程中仍然障碍重重,比如在某些反应中不同的反应物却有相同的现象,产物也相同或者相似,这些反应是否有实质性的联系呢?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习 资 料 汇编第3课时 离子反应一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按右图装置做实验,比较0.1 mol·L -1的盐酸和0.1 mol·L -1的醋酸溶液导电性有什么差异?为什么有这种差异? 答案 实验表明,一定体积的0.1 mol·L-1的盐酸比同体积同浓度的醋酸溶液导电性强。
这是因为氯化氢在水中完全电离,而醋酸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
因此相同体积的0.1mol·L -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所含有的H +的量不同,所以两种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样。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等质量的镁粉,观察实验现象并比较两者有何差异?答案 0.1 mol·L -1的盐酸与镁反应产生气泡速率要比0.1 mol·L -1的醋酸与镁反应产生气泡速率更快,但与等量镁反应时醋酸产生气泡持续的时间更长,如果将产生的氢气完全收集起来测量,二者产生的氢气体积相同。
3.不同电解质在相同条件下的电离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能够完全电离,有的只能部分电离。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不同(即能否完全电离)将其分为两种: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H 2SO 4、HCl 、Ba(OH)2、NaNO 3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CH 3COOH 、H 2CO 3、NH 3·H 2O 等。
归纳总结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用“”表示;如:NH 3·H 2O NH +4+OH -; CH 3COOHCH 3COO -+H +[提醒] (1)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及电解质的溶解度都没有必然联系,只与电离程度有关。
某些难溶(或微溶)于水的盐(如AgCl 、BaSO 4等),其溶解度很小,但其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它们仍属于强电解质。
(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自由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
1.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1)CH 3CO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 2S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H 4NO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aHCO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HCl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H 3COOHH ++CH 3COO -(2)Ca(OH)2===Ca 2++2OH -(3)H 2SO 4===2H ++SO 2-4 (4)NH 4NO 3===NH +4+NO -3(5)NaHCO3===Na++HCO-3(6)HClO H++Cl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完全溶于水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B.强电解质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C.弱电解质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D.稀盐酸是强电解质答案 C解析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A错;溶液导电能力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没有必然联系,如较高浓度的弱酸溶液导电能力也可能比很稀的强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强,B错;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故存在溶质分子,C正确;稀盐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D错。
二离子方程式1.完成下列实验:(1)向Na2SO4溶液中滴加KCl溶液,现象:无明显变化,结论:K+、Cl-、Na+、SO2-4相互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2)向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结论:Ba2+与SO2-4反应生成BaSO4沉淀,可表示为Ba2++SO2-4===BaSO4↓。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归纳总结:(3)离子反应是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
(4)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按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要求,写出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写”化学方程式,必须根据实验事实:BaCl2+Na2SO4===BaSO4↓+2NaCl;(2)“改”反应物和生成物,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非电解质、弱电解质、氧化物等]:2Cl-+Ba2++SO2-4+2Na+===2Cl-+BaSO4↓+2Na+;(3)“删”两边相同的离子,去除与离子反应无关的离子:Ba2++SO2-4===BaSO4↓;(4)“查”两边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等:Ba2++SO2-4===BaSO4↓。
3.写出下列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硝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通过分析上表可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主要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HCl+NaOH===NaCl+H2OH++OH-===H2O②H2SO4+2KOH===K2SO4+2H2OH++OH-===H2O③2HNO3+Ba(OH)2===Ba(NO3)2+2H2OH++OH-===H2O(1)酸电离出的H+与碱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水(2)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归纳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关键是正确使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①能改写成离子符号的物质,必须同时具备易溶、易电离这两个条件。
需要熟记的有:a.强酸(HCl、HNO3、H2SO4等);b.强碱[NaOH、KOH、Ba(OH)2等];c.可溶性盐。
②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有: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难溶物质、单质、气体、氧化物等。
(2)化学方程式只表示一个化学反应,不能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离子方程式能表示一类化学反应,且表示出化学反应的实质。
[提醒] (1)微溶物处于澄清状态(如澄清石灰水)时写离子形式,处于浊液或固体状态(如石灰乳)或在生成物中出现时写化学式。
(2)强酸的酸式盐全部拆开(如NaHSO4拆成Na+、H+、SO2-4),弱酸的酸式盐中的酸根阴离子不能拆开(如NaHCO3拆成Na+、HCO-3),碱式盐在反应中写化学式。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CO3溶液和HNO3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钙和HCl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镁和H2SO4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a2++2OH-+2H++SO2-4===BaSO4↓+2H2O(2)CO2-3+2H+===CO2↑+H2O(3)CaCO3+2H+===Ca2++CO2↑+H2O(4)MgO+2H+===Mg2++H2O解析初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严格按照“写、改、删、查”四个步骤进行。
在熟练之后,提倡直接写出离子方程式。
在书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如:HCl、H2SO4、HNO3,KOH、Ba(OH)2、NaOH,钠盐、钾盐、硝酸盐等可溶性盐,要用离子符号表示,而H2O、BaSO4、CaCO3、CO2、MgO等要用化学式表示。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稀盐酸滴在锌粒上:Zn + 2H+ ===Zn2++H2↑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Ba2++ SO2-4===BaSO4↓C.稀盐酸滴在大理石上:CO2-3+ 2H+===CO2↑+ H2OD.氯气通入FeCl2溶液中:Cl2+Fe2+===Fe3++ 2Cl-答案 A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完成下列实验,并填表:Ⅰ.Cu 2++2OH -===Cu(OH)2↓; Ⅱ.OH -+H +===H 2O ;Ⅲ.2H ++CO 2-3===CO 2↑+H 2O 。
归纳总结复分解离子反应的理解(1)复分解离子反应实质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2)复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①生成难溶的物质,如生成BaSO 4、AgCl 、CaCO 3、Fe(OH)3、Cu(OH)2等沉淀;②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如生成CO 2、SO 2、H 2S 等气体;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生成H 2O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