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子宫肌瘤与肉瘤鉴别诊断中磁共振的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多参数MRI对子宫肉瘤与良性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的关系

多参数MRI对子宫肉瘤与良性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的关系

Vol39 No1Jan. . 2021第39卷第1期2021年1月影像科学与光化学Imaging Science and Photochemistryhttp : //www. yxkxyghx. org多参数MRI 对子宫肉瘤与良性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的关系卜岛**,韩茜茜2020-06-19 收稿,2020-09-29 录用*通讯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26摘 要:本文选取子宫肉瘤(US)患者10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良性子宫肌瘤患者103例作为对照组,探究多参数MRI 对US 与良性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效果及与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的关 系。

结果发现,观察组达峰时间(TTP )、扩散系数(ADC )低于对照组;随临床分期增加,TTPADC呈下降趋势,Topo 'a 、A g NOR 、PDGF a 、Matriptase mRNA 相对表达量呈升高趋势,TTP 、ADC 与Topo ' a 、AgNOR 、PDGF a 、Mat —ptase mRNA 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且TTP A ADC 联合鉴别诊断US 和良性子宫肌瘤的AUC 值最大,提示US 与良性子宫肌瘤MRI 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且TTP 、ADC 值与增殖分子、侵袭分子活性直接相关,可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MRI ;子宫肉瘤;子宫肌瘤;肿瘤细胞;Matriptase ; Topoip ;增殖分子doi : 10 7517/issn 1674-0475. 200613The Value of Multi-parameter MRI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Uterine Sarcoma and Benign Uterine Fibroids and the Relationshipwith the Malignant Degree of Tumor CellsBU Dao * , HAN QianqianDepartment of Radiology , Beijing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 , Capital MedicalUniversity , Beijing 100026, P. R. ChinaAbstract : In this research, 103 uterine sarcoma (US)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103 patients with benignuterinefibroidswereselectedasthecontrolgroup Thevalueof MRImulti-parametersinthedi f erentialdiagnosisofUSandbenignuterinefibroidswereexplored !aswe l a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MRIparametersandthemalignancyoftumorce l s Thetimetopeak (TTP ) andapparentdi f usioncoe f icient (ADC ) oftheobservationgroupwerelow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 TTPandADCshowedadownwardtrend withtheincreaseofclinicalstage !whiletherelativeexpressionofTopo 'a !AgNOR !PDGF a !andMatriptasemRNAshowedanincreasingtrendwiththeincreaseofclinicalstage TP !ADCwerenegativelycorrelatedwithTopo 'a !AgNOR !PDGF a and MatriptasemRNArelativeexpression AndthecombinedAUCvalueofTTPand ADCwasthelargestindi f erentialdiagnosisofUSandbenignuterinefibroids Theseresultsindicatedthatthereweresignificantdi f erences in MRI parameters between US and benign uterine fibroids TTPandADCvaluesaredirectlyrelatedtotheactivitiesofproliferationmoleculesandinvasionmolecules !whichcanprovidedatasupportforclinicaldi f erentialdiagnosis Keywords : MRI ; uterine sarcoma ; uterine fibroids ; tumor cells ; matriptase ; Topo'a; proliferation molecules8182影像科学与光化学第39卷子宫肉瘤(uterine sarcoma,US)是一种典型女 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以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5 年存活率低为特点:1:)US 具有多种不同生物学活性及组织学形态,早期确诊率低造成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是导致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规超声诊断在US 与良性子宫肌瘤鉴别中敏感性低,而动态增强MRI 能反映病灶内部细胞排列、形态、血液供给等信息,被部分学者推荐应用于可疑US 的早期诊断,但基于US 病理生理改变的特殊性,目前仍无统一标准达峰时间(TTP )、扩散系数(ADC)是增强MRI 检查中常用的参数,前者可反映病灶组织内血流状态,后者主要从细胞形态、细胞 生理改变等层面提供诊断信息。

MRI在鉴别诊断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中的应用

MRI在鉴别诊断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中的应用

MRI在鉴别诊断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万青松; 罗继元【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7(015)011【总页数】4页(P88-91)【关键词】MRI检查; 子宫肉瘤; 变性子宫肌瘤; 鉴别诊断【作者】万青松; 罗继元【作者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钢集团总医院放射科四川攀枝花 617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子宫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来源于子宫平滑肌、结缔组织及内膜间质,根据病理类型分为癌肉瘤、子宫平滑肌肉瘤、腺肉瘤(多见青年女性)、内膜间质肉瘤、未分化肉瘤[1]。

该病发病率低,但恶性程度高,因缺乏临床特征,且疾病发展迅速,早期即可发生远处转移,因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2]。

子宫肌瘤则是生育期妇女常见宫壁病变,其肌瘤性质可发生各种退行性改,影像学检查两种疾病,均可呈现肿瘤位置、大小、肌层浸润,临床鉴别较为困难[3],笔者通过回顾分析24例子宫肉瘤及32例变形子宫肌瘤患者影像学资料,探讨MRI在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经病理证实的24例子宫肉瘤患者及32例变性子宫肌瘤者的临床资料,变性子宫肌瘤者诊断标准:病理学上失去典型旋涡状或编织装样变、红色样变或钙化等的子宫肌瘤,入选患者均有流产史,且伴随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进行性痛经等典型临床表现。

其中子宫肉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不规则阴道出血9例,月经量增多10例,腹痛4例,腹胀1例,4例CA125、CA199轻度升高,其余肿瘤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病理检查显示LMS 3例,ESS 2例,MMMT 19例。

变性子宫肌瘤者主要临床症状为不规则阴道出血14例,月经量增多12例,腹痛3例,腹胀4例。

1.2 检查方法患者均进行Siemens 1.5T Symphony和3.0T Verio MR超导扫描仪进行检查,相控阵体线圈,患者取仰卧位,平静呼吸下进行T1WI、T2WI、抑脂增强T1WI扫描,具体参数如下,T2WI:TR 5 550ms,TE 88ms,矩阵320×224,,FOV 300mm×300ms,层厚6mm,层间距1mm;T1WI:TR931ms,TE 8.6ms,矩阵256×205,FOV 300mm×300ms,层厚6mm。

高分辨率磁共振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

高分辨率磁共振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
为月 经 不 调 , 期 下 腹 部 疼 痛 , 部 包 块 和 不 规 则 阴 道 出血 , 经 腹 少
数 患者可有邻近器官 压迫 症状 。临床 表现 与子 宫肌 瘤 的牛 长
速 度 、 在 部 位 及 大 小 有 关 。 根 据 发 生 部 位 可 分 为 : 膜 下 、 所 黏
仪, 腹部相控 阵线 圈。患者体 内无节育 环等金 属异物 , 卧位 , 仰
相 控 阵线 圈 为 基 础 , 能 获 得 大 的 扫 描 视 野 , 能 保 证 较 高 的 既 还 窄 间 分 辨 率 , 晰 地 显示 子 宫 壁 的解 剖结 构 。本 文 通 过 分 析 清
MR 检查 : I 表 现为边界欠清晰 的等或稍低信 号改变 ,2 I T WI T WI

76 ・
扣国实 用 医 刊 2 1 0 2年 4月 第 3 9卷 第 8期 C ieeJ u nlo rcia MeiieA r2 1 hn s o r a fP at l dc p 0 2,V 13 , o 8 c n o. 9 N .
高 分 辨 率磁 共 振 在 子 宫 肌瘤 诊 断 中的 应 用
膀 胱 半 量 充 盈 。 扫 描 范 围 : 部 至 耻 骨 联 合 水 平 。检 查 方 法 : 脐
壁 间 型 及 浆 膜 下 子 宫 肌 瘤 。 以 黏 膜 下 型 最 少 见 , 瘤 生 长 在 黏 肿
膜下 , 向官 腔或 阴道 内突人 , 引起溃疡及 出血 , 可导致 不孕或 习 惯性流产 , 本组 2例黏膜下子宫肌 瘤 ( 4 7 ) 有不 规则 阴 约 .% 均
2 2 2 例 患 者 中 , 并 卵 巢 囊 肿 5例 , 腔 积 液 3例 , 件 畸 . 1 合 盆 附

高场强磁共振在子宫肌瘤中的临床应用

高场强磁共振在子宫肌瘤中的临床应用
o a8. m
【 e o d 】 ue n i y m s m g e crsn nei aig K yw r s t e e m o a ; a t o a c g i r lo n i e m n
子 宫 肌 瘤 是 女 性 生 殖 系统 发 病 率 最 高 的 良性 肿
瘤, 准确 的诊 断对 于 治 疗 方 案 的选 择 非 常重 要 。超 声
理 分型 , 并研 究各 型 动 态增 强 扫 描及 延 时增 强 扫 描 的
有组 织分辨 率 高 、 方位 成像 、 查 视 野 宽 、 管 气 体 多 检 肠
的影 n d 、 需 膀 胱 充 盈 及 无 损 伤 、 体 内 置 入 的 特 i ,无  ̄ 元 点, 1 经 M I 对 5例 R 检查 并 经手术 病理 证实 的子宫 肌瘤
【 关键 词】 子 宫肌瘤 ; 磁共振成像 【 中图分 类号】 R 4 .; 7 17 4 53 R 1 .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0.5 120 )115.2 0400 (08 1- 70 5

Ci cl au f lia v eo M砒 frd g oigte t ieeo y ma X _ 。 IN , - A GXa-og,t 1Dp r etfR — n l o i n s e n im o . Uln XA G l W N i hn ea . eat n o a a n hur l i g o m
检查 应用 最广 泛 而且 价 廉 , 是 由于 膀 胱 充盈 不 佳 或 但
肠管 积气 等 因素 的干 扰 容 易 导 致漏 误 诊 , 至有 些 患 甚

者不 愿意 接受 阴道 超 声 检查 。为 此 , 笔者 利 用 MR 具 I

低场MRI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低场MRI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瘤按 其 病理 改 变可 பைடு நூலகம் 为 3种类 型 : 普通 型 、 胞 型 、 细 退 状位显示子宫肌瘤的效果最佳。
变 型 。普通型 最常见 , 主要 由平滑 肌纤维构 成 ,: 呈 TwI
MR 问世之前 ,子宫肌瘤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 I
当患者肠管大量积气或肥胖者 , 子宫后倾与附件肿 典型的均匀低信号 ,本组有 4 个病灶符合该特征 ; 8 细 查 , 胞型少见 ,主要由排列紧密的细胞团构成 ,具有胞体 块并存时, 超声就很难做出正确诊断。 R 具有组织分 M I
变 性 部分 较 大 , TWI 病灶 以高信 号 为 主 , 在 2 上 此时 与 细 胞型不 易鉴别 , 从临床 角度 看 , 者鉴 别诊 断具有 更 两
参 考 文 献
[ ] 李果珍 . 1 临床 c T诊 断学 [ . 京 : M] 北 中国科 学技 术出版 社 ,9 4 19 :
6 3 0.
瘤周稍低信号带可能为网状结构或压缩的肌组织酗。 廓不光 整 , 以肌 壁问型 和浆膜 下型 常见 , 尤 粘膜下 型子 关 ; 宫肌瘤常向宫腔内突入 , 引起宫腔变小, 子宫体积多无 本组 7 个病灶中, 7 5 有 个病灶边界欠清 , 可能为瘤周 明显变化。本组仅有 2 例较大的粘膜下型子宫肌瘤表 呈等信号带, 且位于肌壁间, 与周围正常平滑朋 对比铰差。
子 宫 肌 瘤 是 女 性 生 殖 系统 发 病 率 最 高 的 良性 肿 瘤 ,多见 于 3~ 0岁 的育 龄 妇 女 ,5岁 以上 妇 女发 病 O5 3 率 高达 4 %IJ O 1。一般通 过 临床检 查结 合超 声能作 出较 . 2
2 结 果
5 3例 中 , 发 子宫 肌瘤 4 单 2例 , 发 l 例 , I 多 1 MR 共

MRI对子宫肌瘤病理类型的诊断价值

MRI对子宫肌瘤病理类型的诊断价值
较 大 的诊 断价值 。
【 关键 词 】MR J诊断 ;子 宫肌 瘤 ;诊断 价值
中 图分 类号 :R 7 3 7 . 3 3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2 5 - 0 1 8 8 — 0 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良性肿瘤 】 ,随着肌
实 践, 2 0 1 0 , 5 6 ( 1 0 ) : 9 5 - 9 6 .
肌瘤 主要表现为T WI 呈现均 匀状 态 ,低信号 ,富于细胞性肌瘤主要表 现为T t WI 呈现 均匀等信号状态 ,肌 瘤囊性变主要表 现为肌瘤信号不均 匀 ,能够看到局 灶性 ,边界 较为清楚 ,黏 液样肌瘤主 要表现为肌瘤 呈 现不 均等状态 ,而且信 号较低 ,红色变肌 瘤主要表现为T WI 里现高信 号 ,而且脂肪抑 制成像后 的信号没有降 低 ,肌瘤恶变 主要表现为肌 瘤 内能够看到大 片出血和坏死 区域 ,肌瘤 的形态不规则 ,而且边界不 清 楚 。手术完成 后将肌瘤标本放 人到福尔 马林溶 液 中进行 固定处理 ,将 肌瘤 切开 ,对其 剖面进行观察 ,然后将石蜡 进行包埋切 片处理 ,进 行 病理 类型诊 断 J 。
[ 1 ] 李 娅, 欧娟 娟, 旦慧 文扁 强 度聚 焦超 声治疗 子 宫 肌瘤 1 0 0 例疗 效
其应用MR I 诊断的情 况进行 回顾性分析 ,同时将 回顾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 0 0 9 年4 B至2 0 1 2 年5 月间收治的4 8 例子宫肌瘤患者,
断 MI u诊 断子 宫肌 瘤病 理 类型 的 准确 性 。结果 4 8 例 患者 中,实行 MR I 进行 诊 断 ,能够正 确 分型 的有 4 4例 ,准确率 为 9 1 . 7 %,4 例 患者

1.5 T MRI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1.5 T MRI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1052021年第5卷第1期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诊疗技术/Diagnostic Technique2.6~5.1与> 5.1时血流信号分级为0级的占比均降低,提示肌骨超声可以更敏感、更可靠的评价血清阴性RA 患者治疗过程中炎症程度的变化,其作为血清阴性RA 的诊断依据。

综上,在肌骨超声对血清阴性RA 与OA 鉴别诊断中,血清阴性RA 患者病理变化敏感性较高,肌骨超声能够对血流信号等级、滑膜厚度进行定量测定,诊断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1] 胡兆洋, 冉学军, 覃勇志, 等.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比较[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 33(12): 1295-1296.[2] 姜萍, 马洪美, 蒋雪梅, 等.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肌骨超声改变的关系[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38(6): 658- 661.[3] 刘喜德, 万力生.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141-142.[4]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J]. 中国临床医生, 2008, 27(1): 28-30.[5]陈庆平, 史雅峰, 沈斯瑶, 等. 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诊断指标与DAS28评分相关性的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12, 41(11): 1469-1470.[6] 石亚妹, 武丽君, 王雯婧. 肌肉骨骼超声在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中的价值[J]. 中华医学杂志, 2019, 99(13): 1008- 1011.[7] 赵学刚, 刘晓敏, 李丽, 等. 肌骨超声检查在临床缓解的类风湿关节炎复发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内科杂志, 2018, 35(8): 565-566.[8] 梁键锋, 冯明初, 罗平平,等. 肌肉骨骼超声诊断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的价值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18, 39(2): 99-101.1.5 T MRI 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梁浩辉,黄阳辉,任沃豪,林焕西,陈伟坚(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放射科,广东 东莞 523000)摘要:目的 分析1.5 T 核磁共振成像(MRI )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磁共振DWI联合ADC对子宫肉瘤和变性子宫肌瘤的诊断效果分析

磁共振DWI联合ADC对子宫肉瘤和变性子宫肌瘤的诊断效果分析

磁共振DWI联合ADC对子宫肉瘤和变性子宫肌瘤的诊断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20-11-04T00:29:52.188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1期作者:张红1 张芳2*(通讯作者)[导读] 目的针对子宫肉瘤和变性子宫肌瘤患者,评价磁共振DWI联合ADC的诊断效果。

1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250013;2*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250013摘要:目的针对子宫肉瘤和变性子宫肌瘤患者,评价磁共振DWI联合ADC的诊断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录的99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其中子宫肉瘤31例,变性子宫肌瘤68例,皆磁共振DWI联合ADC检查,评价其诊断价值。

结果子宫肉瘤正常肌层的ADC与变性子宫肌瘤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子宫肉瘤肿瘤内部的明显低于变性子宫肌瘤,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子宫肉瘤边缘情况与信号强度与变性子宫肌瘤差异较大,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通过磁共振DWI联合ADC能够为子宫肉瘤和变性子宫肌瘤的诊断提供有效的检测依据,值得推广。

关键词:磁共振DWI联合ADC;子宫肉瘤;变性子宫肌瘤;诊断效果子宫肉瘤和变性子宫肌瘤作为常见的两种妇科疾病,因常常出现混淆的情况,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的手段,避免误诊情况的发生[1]。

本次研究通过我院核医学科收录的两种疾病患者进行研究,皆磁共振DWI联合ADC检查,评价诊断效果,将研究结果描述至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录我院核医学科2019年5月~2020年5月的99例患者为对象,其中子宫肉瘤31例,变性子宫肌瘤68例。

其中子宫肉瘤患者的年龄为31~66岁,平均(47.94±8.26)岁,而变性子宫肌瘤患者的年龄为32~68岁,平均(48.04±8.45)岁。

1.2纳入标准纳入标准:皆符合子宫肉瘤或变性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亲属皆同意配合该研究;皆无严重的身体顽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子宫肌瘤与肉瘤鉴别诊断中磁共振的应用价值作者:方锡鑫黄育鑫陈永州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07期【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诊断子宫肌瘤与肉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 96例子宫病变患者,按照病变类型分为子宫肌瘤组与肉瘤组,各48例。

对比磁共振对两种病变诊断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子宫肌瘤组患者多数血流形态规则,血流流量较少;肉瘤组患者多数处于不规则状态,血流丰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磁共振;子宫肌瘤;肉瘤DOI:10.14163/ki.11-5547/r.2016.07.046若子宫肌瘤有明显的特征,临床上容易做出正确的诊断,通常是采用B超进行诊断, B 超影像以低回声旋涡状结节灶呈现,且合并内部回声特征变化,但是因操作者的手法会影响到B超诊断率,容易遗漏小型病灶,无法有效区分靠近附件区以及附件区肿瘤的浆膜下肌瘤[1]。

磁共振影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采用磁共振影像诊断肌瘤的影像学表现较为明显,容易区分附件区的病灶,出现误诊或漏诊率较小,在子宫肌瘤临床诊断中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2]。

本文主要研究了子宫肌瘤与肉瘤鉴别诊断中磁共振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96例子宫病变患者,将研究对象按照子宫病变类型差异分为子宫肌瘤组与肉瘤组,各48例。

子宫肌瘤组患者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45.2±5.1)岁;肉瘤组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7.1±5.8)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对研究知情并保障配合治疗。

1. 2 一般方法研究对象均通过3.0Verio MR以及Siemens 1.5T Symphony扫描仪完成检查工作,均利用脂肪抑制增强T1WI、T2WI、T1WI等扫描检查。

参数设置如下:T1WI:矩阵256×205、POV 300 mm×300 mm、层厚6 mm、TE 8.6 ms,TR 831 ms;T2WI:层厚 6 mm、POV 300 mm×300 mm、矩阵320×224、TE 88 ms、TR 5550 ms;所有患者均通过腹部容积多期动脉增强成像序列完成动态增强扫描工作,脂肪抑制T1扫描时,参数设置如下:TE 2.0 ms、TR 4.6 ms、FOV 360 mm×360 mm、层厚4 mm;通过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进行增强扫描工作,选择剂量为0.1 mmol/kg,通过高压注射器以1.5 ml/s流率进行团注处理。

本组研究对象中,采用DWI检查的为14例, b值=0、1000 s/mm2。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2 结果2. 1 两组血流形态比较对比在磁共振诊断两组患者血流形态情况,分为规则与不规则两种。

结果显示,在磁共振诊断下,子宫肌瘤组患者多数血流形态规则,而肉瘤组患者多数处于不规则状态,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表1 两组血流形态比较[n(%)]组别例数规则不规则子宫肌瘤组 48 32(66.67) 16(33.33)肉瘤组 48 12(25.00) 36(75.00)χ2 10.62P注:两组比较, P2. 2 两组血流丰富程度比较对比在磁共振诊断两组患者血流丰富程度,分为丰富与流量少两种。

结果显示,在磁共振诊断下,子宫肌瘤组患者多数血流流量较少,而肉瘤组患者多数血流丰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表2 两组血流丰富程度比较[n(%)]组别例数丰富流量少子宫肌瘤组 48 15(31.25) 33(68.75)肉瘤组 48 32(66.67) 16(33.33)χ2 9.39P注:两组比较, P3 讨论子宫肌瘤鉴别诊断中平滑肌肉瘤、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是较为常见的。

子宫肌瘤主要是由不等量纤维结缔组织以及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组成,常见多发或者单发类型,该疾病常在浆膜下、肌壁间、黏膜下发病,肌壁间是较为常见的发病位置,其次到浆膜下、黏膜下[3]。

平滑肌肉瘤主要是受到子宫肌瘤恶性病变影响而造成的,如果磁共振影像显示瘤内合并大面积坏死出血、肌瘤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短时间内增长速度等情况,则表示可能出现恶性病变,若影像学无明显表现,临床鉴别则有一定的难度。

内膜系统通常与黏膜下肌瘤联合鉴别,多数情况下,息肉与窄蒂、内膜处于相连的状态,磁共振影像增强扫描后发现内膜、息肉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为有效鉴别奠定良好的基础[4]。

子宫腺肌症属于子宫肌层内膜良性的侵入,合并平滑肌增生症状,常以局限型、弥漫型区分,弥漫型较为常见,临床以明显痛经、月经量增多、子宫增大等典型表现为主,磁共振影像扫描发现肌层内T1WI信号灶略低或者无明显边界, T2WI肌层内信号灶低且合并多发点片状高信号,通过增强扫描后发现无边界位置斑点状以多发、大小不一且均一呈现。

大部分平滑肌肉瘤疾病是因良性肿瘤切除后,在病理检查中确诊,本组研究对象未出现疑似情况[5]。

子宫肌瘤诊断上,磁共振影像能够准确的定位子宫肌瘤,且以特异性的方式诊断大部分普通型的子宫肌瘤疾病,但是由于子宫肌瘤出现不同种类的变性造成其在T2WI上缺少特征性的信号强度[6]。

若子宫肌瘤为完全透明样变,那么T2WI则以低信号呈现,和普通子宫肌瘤的磁共振检查具有相同的影像表现,通过常规磁共振影像区分未变性肌瘤以及变性肌瘤则有一定的难度。

富细胞亚型肌瘤或者部分变性肌瘤可明显增高T2WI上的信号强度,导致磁共振影像增强检查对子宫肌层肿瘤良性、恶性病变鉴别时难度较大。

临床是否能够有效区分子宫肌层肿瘤未变性、恶性、良恶性等病变是非常重要的,对是否能有效选择临床治疗方案产生直接的影响。

传统临床治疗中,主要是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患者产生较大的伤害,且在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中并不适用。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主要以子宫动脉栓塞术、药物等无创性治疗为主,但完全透明样变肌瘤采用上述疗法给予临床治疗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关医学研究学者曾经试着通过DWI对完全透明样变肌瘤、普通肌瘤进行区分,其共选择47例普通肌瘤案例,主要是通过明显的旋涡状平滑肌细胞构成,局部可发现细胞成分以及变性改变(脂肪变、囊变、黏液样变、透明样变等);其中5例为完全透明样变肌瘤,临床表现为同质性玻璃样物质且未发现细胞成分[7]。

研究结果表示,相对于普通肌瘤来说,完全透明样变肌瘤在不同时期的增强指数均较低,两种疾病的EI(180)、EI(60)无重叠情况,但EI(20)出现重叠;普通肌瘤的ADC值明显高于完全透明样变肌瘤的数值,两者数值未发现重叠的情况,通过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各期增强指数与肌瘤ADC值以正相关呈现。

出现这样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肌瘤转变成透明样变时细胞外间隙发生均质的斑块或者嗜酸性带,导致蛋白质样出现蓄积的情况,从根本上减小细胞外间隙,对细胞外间隙进入Gd对比剂产生一定的阻力,且对扩散水分子有所限制,所以完全透明样变肌瘤在检查时ADC值较低且未出现明显的强化。

子宫肉瘤诊断上,磁共振影像诊断膜间质肉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如下:①肿块信号以混杂性、不均匀类型呈现,常以DWI明显高信号、T2WI高信号、TIWI等信号等表现为主,肿块合并坏死、出血等症状。

肿块实性位置的T2WI间隔信号高于肌层信号;囊实性肿块TIWI的囊性肿块、囊性部分的信号高于尿液信号,而T2WI的信号高于或者近似尿液信号[8]。

②对肿块实性部分进行增强扫描发现,间隔多且持续强化较为明显,合并坏死或者出血症状时呈现不均匀强化。

实性肿瘤增强扫描后具有明显的主体部分,早期周围性强化后,以向心性呈现,壁结节表现为早期合并持续强化。

囊实性肿块实性成分,大部分囊性肿块的间隔部分、边缘具有明显的强化,而肿块以网格样强化或者结节样周围强化呈现。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与子宫正常肌层相比,其强化程度较高,可以通过上述特征性表现准确鉴别其他子宫疾病。

③大部分双侧附件以正常呈现,比较少见盆腔内积液症状。

④通常情况下,均是在患者的宫腔内发现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症状,宫腔外或者肌壁间发病较为常见,磁共振影像特征以囊性肿块或者囊实性肿块呈现,少数患者可以发现肌层内或者壁结节形成小结节,常见模糊的肿块边缘,且部分不规则。

受到宫腔内肿块压迫的影响,子宫肌层、联合带变薄,少数患者出现中断的情况。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肿块顺着韧带或者血管扩散是较为明显的临床特征。

综上所述,采用磁共振诊断子宫肌瘤与肉瘤可明确将两者区分,临床诊断中需对诊断结果详细分析其特异性,综合判断诊断结果,将子宫肌瘤与肉瘤明确区别,提升临床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1] 滕飞,孙丹丹,于静,等.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FIGO 2009新分期改动中的应用及误判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4, 30(6):441-447.[2] 余太慧,杨绮华,梁碧玲. 3.0T MRI诊断子宫少见原发恶性肿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4, 11(9):591-594.[3] 温博,张晶,冯蕾,等.磁共振成像对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近期效果的预测研究.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5, 12(7):574-578.[4] 陆志华,陈宏伟,石双任.子宫癌肉瘤CT及MRI表现.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2, 31(9):1352-1355.[5] 郝敏,赵卫红,王文静.子宫肌瘤肉瘤变特点及其相关问题.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 28(12):892-895.[6] 王关顺,刘云霞,艾丛慧,等. MRI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子宫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3, 32(3):372-375.[7] 李静,崔满华.子宫平滑肌肉瘤术前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19):3319-3322.[8] 韩慧敏,王清涛.子宫肌瘤病理特点与低场MRI表现对照分析. 临床军医杂志, 2011,39(6):1172-1174.[收稿日期:2015-1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