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课标苏教版教研中心(第一节 ATP和酶)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新课标苏教版知识导航(第一节 ATP和酶)

高中生物新课标苏教版知识导航(第一节 ATP和酶)

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一节 ATP和酶思维激活1.一般洗衣粉不易清除衣物的奶渍,但生物活性洗衣粉则可以。

一袋生物活性洗衣粉包装袋上印有以下资料:成分:蛋白酶0.2%,清洁剂15%;用法:洗涤前先将衣服浸于加有适量洗衣粉的水内一段时间,使用温水效果最佳;切勿用60 ℃以上的热水。

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用后须彻底清洗双手。

请根据以上资料完成有关问题:(1)为什么该生物活性洗衣粉能较易清除衣物上的奶渍?(2)为什么洗涤前须先将衣物浸于有这种洗衣粉的水内一段时间?(3)试提供一个方法以缩短衣物浸水的时间,并加以解释。

(4)为什么包装盒上的用法指明切勿在60 ℃以上的热水中使用此洗衣粉?(5)试解释为什么此洗衣粉不能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

提示:(1)因为其中含有蛋白酶,能分解污渍中的蛋白质。

(2)是为了使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充分分解衣物中的蛋白质污渍。

(3)用温水浸泡衣物,因为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4)因为温度过高会使酶失去活性(或高温破坏了酶的结构)。

(5)因为丝质及羊毛衣料中含有蛋白质,此种洗衣粉会损坏衣物。

2.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垃圾越来越多,垃圾处理也成为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试想有哪些方法可以处理垃圾?提示:垃圾污染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各国政府为了处理垃圾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填埋法、生物降解法等,随着酶工程技术的深入,人们开始探索采用酶降解技术处理污染物,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生物科学已成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学科,生物技术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它们将在农业、动物饲养业、能源、生物法处理环境污染、纤维和包装材料、药物和医学等领域形成巨大的产业。

以重组DNA和基因克隆为标志的生物技术被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

自主整理1.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1)ATP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嘌呤核苷,T代表三,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共价键,“—”代表高能磷酸键。

生物ATP和酶教案第一课时(苏教版必修一)1

生物ATP和酶教案第一课时(苏教版必修一)1

第一节 ATP和酶教案(3课时)第一课时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并写出ATP的分子简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ATP与ADP相互转换示意图,初步形成图文转化能力和用规范的生物学语言来表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往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交往的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ATP的分子特点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及特点难点ATP在能量的储存、转移和利用中的作用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一、ATP 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 1、ATP 的分子结构简式 2、A 、T 、P 、—、~的含义 3、ATP 的生理功能二、ATP 与ADP 可以相互转化1、转化式:ATP ADP +Pi +能量2、ATP 与ADP 相互转化的原因3、ATP 的再生途径 三、ATP 的利用1、主动运输2、生物发电、发光3、肌肉收缩4、合成物质5、神经活动教案点评本节课主要是讲了ATP 的结构,通过ATP 的结构使学生认识到为什么ATP 是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因为“ATP 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和“ATP 与ADP 的相互转化”,便于学生理解主动运输,对于今后进一步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备课资料 有关ATP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授予了美国的保罗•博耶和英国的约翰·沃克,以表彰他们在研究腺苷三磷酸合成酶如何利用能量进行ATP 再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三磷酸腺苷(ATP )的分子结构很复杂,它的结构简式如下:OH |~O —P —O — ‖ OOH OH| | HO —P ~O —P ‖ ‖O O 酶1酶2ATP的分子为C10H16O13N5P3,分子量是507,ATP与ADP的转化式可表示为:ATP ADP+Pi+能量。

ADP再脱去一个磷酸根形成一磷酸腺苷(简称AMP),AMP是构成RNA 的一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高中生物 第一节 ATP和酶教研中心 苏教版

高中生物 第一节 ATP和酶教研中心 苏教版

高中生物第一节 ATP和酶教研中心苏教版一、课标要求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2、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3、解释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举例说明酶的特性和酶促反应的过程。

4、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5、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验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教学建议本节课内容需1课时完成。

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自哪里呢?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到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中的有机物。

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燃烧一匙葡萄糖,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燃烧葡萄糖可以观察到放出的热和光,说明葡萄糖中蕴含着能量。

但是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均需要温和的条件,那么细胞中的能量以什么形式释放出来?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可以用这些问题引入新课的学习。

本节课的标题为“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师可以围绕着这个标题展开教学。

教学时教师若善作比喻会使本节内容易于被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我们的日常生活每天都需要必要的开销,这些消费要通过我们手里的流通货币。

但是如果我们总是拿出大额面值的钞票进行交易会很麻烦,比如我们不必要在买一根冰棒、一串糖葫芦或一管牙膏时拿出百元大钞,相反如果我们把百元大钞换成100张一元小票,在进行交易时就会很方便。

细胞利用能量也是如此,在细胞中的“百元大钞”相当于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大分子,ATP分子就是那个可以在细胞内流通的“小票”,即能量的通货。

在介绍ATP时,可以将ATP分子的化学成分以及结构图片展示给学生,不必让学生记忆ATP分子的结构式,只是通过了解ATP 分子结构的特点,让学生对其能够作为细胞的能量通货有所理解。

尤其是对于ATP的简式以及所表示的含义,要让学生清楚ATP 三个磷酸键的不同,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形象的图画让学生了解何谓“高能磷酸键”。

关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继续利用前面的比喻,将细胞中的能量通货比作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零用钱,它会随着每天的花销而减少,因此要维持正常生活必须不断破开大面值的钞票给予补充,细胞中的大面值钞票主要是糖类等有机物。

高中生物苏教版atp和酶教案

高中生物苏教版atp和酶教案

高中生物苏教版atp和酶教案课题: ATP与酶一、教学目标1.了解ATP的结构、功能及合成途径。

2.了解酶的作用机制及种类。

3.掌握ATP能量转移及酶催化反应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1.ATP的结构、功能及合成。

2.酶的作用机制及种类。

三、教学难点1.ATP与ADP之间的能量转移。

2.酶的底物特异性及活性中心。

四、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生物教材《生物》。

2.教具:PPT、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人体代谢的图片或视频,介绍ATP与酶在人体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ATP的结构、功能及合成:(1)展示ATP的分子结构,讲解其三个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键及能量释放的过程和用途。

(2)介绍ATP的合成途径,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中ATP的产生过程。

3.学习酶的作用机制及种类:(1)介绍酶的特点和催化反应的方式,以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和活性中心的作用为重点。

(2)讲解不同酶类别的功能和作用,如氧化酶、水解酶等。

4.进行实验:(1)实验一:观察酶对底物的催化作用,如淀粉酶对淀粉的作用。

(2)实验二:观察ATP和ADP之间的转化过程,讲解能量转移的原理。

5.总结复习:通过讨论总结ATP与酶的重要性及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巩固学生的知识。

六、课后作业1.总结ATP与酶的结构、功能及作用机制。

2.了解更多不同类型的酶及其在生物代谢中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ATP和酶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生动的引入和实验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原理。

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1)课件4.1.1《ATP、酶和酶促反应》

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1)课件4.1.1《ATP、酶和酶促反应》

解析:本题考查对ATP与ADP之间相互转化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由图中能量的方向可以看出,A为ATP,B为ADP,能量 1来自ATP高能磷酸键的水解所释放的化学能,能量2在动物 体内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在植物体内除来自 有机物氧化分解所释放的化学能外,还可来自光能;酶1和酶 2是催化不同反应的不同的酶;X1和X2是同一种物质Pi。 答案:D
kJ/mol,远远高于20.92
kJ/mol能量,故ATP是各种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
物。
(3)ATP的水解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的水
解。
(4)一磷酸腺苷中的腺苷是腺嘌呤与核糖结合而成的,故一磷酸腺
苷就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为RNA的组成单位之一。
1.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TP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 高能磷酸化合物 B.三磷酸腺苷可简写为A~P~P—P C.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 D.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4.20 世纪 80 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酶,是由 20%的蛋白质 和 80%的 RNA 组成的,如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提 高 Mg2+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的 RNA 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 同的催化活性,这一结果表明( ) A.RNA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酶是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 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
解析:分子从常态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 的能量称为活化能。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主要原因就是 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 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答案:D
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是生物催化剂 B.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C.酶起催化作用时,和无机催化剂相同,是降低分子的活 化能 D.酶在催化反应中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生物必修1苏教版4.1atp和酶教案1

生物必修1苏教版4.1atp和酶教案1

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一节 ATP和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ATP的分子简式、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②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了解ATP的用途③理解ATP的形成途径及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④说出酶的本质和作用,尝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效果⑤举例说明酶的特性,概述酶促反应的原理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说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酶的作用、本质和特征2.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探究酶的特性的相关实验[课时] 3课时[引入]生物体时刻在进行着复杂的生命活动,生命活动为什么能顺利进行呢?这离不开两大类物质:ATP和酶。

ATP为各类生命活动直接供能,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各类生化反应顺利进行。

一、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引导自学]自学P54~P55,完成以下教学目标:1.ATP的全称:,这种物质是一种化合物,由、、组成。

(如图)2、ATP的结构简式:,A代表:(由和结合而成)T代表:P代表:—代表:~代表:3、ATP的水解: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下,ATP分子中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

ATP水解生成,同时释放出能量。

ATP 水解实际上就是高能磷酸键的水解,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kJ/mol。

4、ATP与ADP的相互转化:(1)ATP的合成: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ADP转化成ATP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细胞进行时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

对于绿色植物来说,除了依赖所释放的能量外,在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时,也能生成ATP。

(2)ATP和ADP相互转化也用以下图示表示:。

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中是不可逆的,是可逆的。

(3)、ATP水解时释放出的能量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如[总结]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主要能源物质是最终能量来源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有生物体的贮能物质主要是动物细胞的贮能物质是植物细胞的贮能物质是例1、下列有关“①ATP→ADP+Pi+能量”、“②ADP+Pi+能量→ATP”的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ATP和酶》第2课时教案-新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ATP和酶》第2课时教案-新版

第一节ATP和酶第2课时酶和酶促反应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够掌握酶的概念及化学本质。

2.通过进行探究活动,阅读酶相关资料,能够掌握酶的特性,比较酶和无机催化剂的异同。

3.通过进行探究活动,能够明确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2.控制自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难点: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1.分析、归纳法:利用教材中的图,让学生熟悉酶促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并分析知识海洋及课本内容,归纳出酶的特性。

2.互动讨论法:利用教材中的知识海洋和放眼社会,让学生开展说一说活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3.实验探究法:进行实验设计并实践;联系所学知识进行问题思考、解决的学习。

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观察生活中哪些生活用品中是加酶产品,分析他们加酶的作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结合实例,引发讨论,配合图片,熟悉知识。

配合图片及实验设计操作,让学生深入认识酶和酶促反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展示一些加酶生活用品的图片教师:这些生活用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都添加有酶制剂。

教师:那么为什么要加酶?酶究竟是什么?(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边做边学】认识酶实验一:(酶具有催化性)实验结果:1.1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数量和速率明显高于2试管。

2.1试管中卫生香火焰变得明亮,2试管无变化。

结论:酶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具有催化性。

实验二:(酶具有特异性)不发生反应。

结论:酶的催化作用是具有特异性的。

【问1】阅读课本P64,并结合以上两个实验,总结酶的概念、化学本质、作用原理。

讲述:酶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将这个概念分解:来源:活细胞产生的(和核糖体或者细胞核内合成的);生理功能:起催化作用;化学本质:有机物,大部分是蛋白质,还有少数是RNA;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高中生物-《ATP和酶》-说课稿

高中生物-《ATP和酶》-说课稿

高中生物-《ATP和酶》-说课稿一、说教材《ATP和酶》是选自人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1节的内容。

在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的基础上,本节介绍了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ATP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酶的概念、酶促反应以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酶和ATP在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需要酶的参与,并涉及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它们是学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必备知识。

学好本节知识能够促进学生对生物体细胞代谢的生理意义的理解。

二、说学情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已经掌握了细胞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和功能;从学学生也知道能量是支持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前提,但是学生对于ATP和酶却缺乏了解。

从学生的认知思维来看: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正在逐渐形成,但还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讲解这部分的时候要注重运用形象直观的方式,以降低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写出ATP的结构简式,简述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及其在代谢中的意义,理解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掌握酶的本质、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及酶的特性。

2.通过观察ATP与ADP相互转换示意图,初步形成图文转化能力和利用情景培养思考分析能力。

过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往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形成科学的实验探究方法。

3. 通过分析ATP与ADP的动态平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生态观。

关注生物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STS之间的关系,形成探究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的过程;酶的作用、本质、特性。

难点:理解ATP 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根据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五、说教法学法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提问、小组讨论、直观演示、自主阅读等。

六、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中心
教学指导
一、课标要求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2.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3.解释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举例说明酶的特性和酶促反应的过程。

4.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5.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验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教学建议
本节课内容需1课时完成。

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自哪里呢?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到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中的有机物。

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燃烧一匙葡萄糖,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燃烧葡萄糖可以观察到放出的热和光,说明葡萄糖中蕴含着能量。

但是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均需要温和的条件,那么细胞中的能量以什么形式释放出来?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可以用这些问题引入新课的学习。

本节课的标题为“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师可以围绕着这个标题展开教学。

教学时教师若善作比喻会使本节内容易于被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我们的日常生活每天都需要必要的开销,这些消费要通过我们手里的流通货币。

但是如果我们总是拿出大额面值的钞票进行交易会很麻烦,比如我们不必要在买一根冰棒、一串糖葫芦或一管牙膏时拿出百元大钞,相反如果我们把百元大钞换成100张一元小票,在进行交易时就会很方便。

细胞利用能量也是如此,在细胞中的“百元大钞”相当于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大分子,ATP分子就是那个可以在细胞内流通的“小票”,即能量的通货。

在介绍ATP时,可以将ATP分子的化学成分以及结构图片展示给学生,不必让学生记忆ATP分子的结构式,只是通过了解ATP分子结构的特点,让学生对其能够作为细胞的能量通货有所理解。

尤其是对于ATP的简式以及所表示的含义,要让学生清楚ATP三个磷酸键的不同,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形象的图画让学生了解何谓“高能磷酸键”。

关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继续利用前面的比喻,将细胞中的能量通货比作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零用钱,它会随着每天的花销而减少,因此要维持正常生活必须不断破开大面值的钞票给予补充,细胞中的大面值钞票主要是糖类等有机物。

在有机物分解时释放出的能量能被用来合成ATP,这个过程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来实现。

教师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解,告诉学生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磷酸键断裂时释放出较多的能量,是一种放能的过程,所以当ADP与磷酸再次结合形成ATP时,必然从周围吸收相同的能量,而且这个过程在细胞中时刻发生,这就是为什么ATP 可以作为一种能量的“小票”而在细胞中流通使用的原因。

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但对催化剂的作用比较熟悉,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可以介绍几种无机催化剂的作用,让学生说出无机催化剂催化的特点和条件,然后让学生思考生命活动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发生的环境条件是什么?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细胞内的环境是一个常温常压的状态,在这种环境状态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应该有适合的生物催化剂——酶,由此引入酶的学习。

既然学生们知道无机催化剂的作用,就让学生通过比较实验来认识酶的催化作用以及与无机催化剂的差别。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具体数字,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做实验时感悟酶作
验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建议教师利用直观的手段(绘图或电子幻灯等)将实验的装置特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装置分别向学生展示,以增加学生实验操作和讨论的效率。

关于酶的概念,课程标准要求层次为理解,这就意味着学生能够对酶的概念进行阐述、解释。

这就需要教师在将酶的概念阐述清楚的基础之上,通过实验和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酶的概念,落实课标的要求。

在学习酶的特性时,学生对于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了,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判断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化学反应时应具备哪些特点。

这里需要提醒学生的是,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从蛋白质的特性上去思考酶的特性。

通过前面的实验,学生已经对酶的催化效率有了感性认识,让学生接着思考酶催化反应是否应在其分子结构上有特定的活性部位,而这个活性部位恰恰就是酶具有专一性的原因。

酶与底物之间具有锁匙关系,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种高度的专一性保证了生命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学习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时,教师要重视教材上提供的探究活动,要让学生亲自获得酶的活性受到温度和酸碱度影响的实验证据,还可以通过定量化的探究实验认识酶活性的范围,当然,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资源参考
知识拓展
萤火虫发光的原理和意义
萤火虫不论雄性的还是雌性的,夏、秋的夜晚都会一闪一闪地发光。

雄虫比雌虫的个体小一些,但发出的闪光却亮一些。

萤火虫发出的闪光,主要是求偶的信号,用来吸引异性前来交尾。

萤火虫有许多种,如平冢萤火虫、姬萤火虫等。

不同种类的萤火虫会发出各自特定的闪光信号。

雌虫看到飞舞着的同种雄虫发出的闪光信号后,就会以特定的闪光信号回应。

雄虫的每一组闪光信号是由几个节奏组成的,每个节奏都包括闪光的次数、闪光的频率和每次闪光的时间,这些都是雌虫能够识别的。

如果雌虫顺利地回应了闪光信号,则雄虫就会前来交尾,以繁衍后代。

有的科学家准确分析出某种雄性萤火虫的闪光规律后,用手电筒模拟这种闪光信号,竟然发现同种的雌虫会迎光而来。

有趣的是,雌虫看到其他种类雄虫的闪光信号后,有时竟能发出该种雌虫的闪光信号,这种闪光信号具有欺骗性,能使该种雄虫误以为可以前去交尾而被雌虫吃掉。

雌虫的这一特性,可以使自己获得丰富的营养。

这种现象被科学家戏称为“死亡拥抱”。

此外,萤火虫发出的荧光还具有一定的警戒作用和照明作用。

萤火虫的发光器官位于腹部后端的下方,该处具有发光细胞。

发光细胞的周围有许多微细的气管,发光细胞内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

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

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

顺便说到,荧光是一种冷光,其发光效率可高达98%左右,而热光发光效率则低得多,如太阳的发光效率只有35%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