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冷却风扇总成技术条件

合集下载

汽车乘用车冷却系统布置及主要零部件设计规范

汽车乘用车冷却系统布置及主要零部件设计规范

乘用车冷却系统布置及主要零部件设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½T ⅛F∏车冷知姿统布置及主更零部件的设计杓想、设计要求、BeMhi U ark 和灾效模式“ 本标准适用丁本公司皮F Λ SLV 、轿年齒总布置设计中冷知系统的布宣及主要谷部件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乂件的用用足必不町少的。

凡足注日期的引用丈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足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rtsa 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Q/CC JT (K )2-2011汽车取热躊 技术条件汽年用输术掾胶软待技术条件 汽车散热辭电动・风塌技术条件 溢水罐总成技术条件 水冷式油冷器总成技术条件 内燃机 晦乐空代冷却器 技术条件 Q/CC JT33O —2012凤冷式油冷器 技术条件 Q/CC JT342—2012 HT-ACMjfi 轮增圧胶曾技术条件3设计构想 3.1功能要求发动机运∙⅛髙湿燃弋相技处的号部件受如采不加以适当冷却J 会使发动机过热,充气系 数卜降.导致燃疣不止常(辉熾、早燃等)、机油变质和烧损,不那件的障擦和管损加剧,引起发动机 的动力性、经济性、可维性和咐久性全面恶化.但是如采冷却过强,汽油机混合U 形成不良,伍St 表面 机油彼燃油烯驿造成气缸曙损增加.丙此,冷却系统的主亜任务足保证发动机在适合的温度状态下正常 运魚3.2顾喜、市场要求3.2.1 —个良好的冷却累统应诛满足下列件项娶求:a ) 敵热呢力能满足发动机在备种T 况卜远转的%要・当丁况和坏境条件变化时•仍能;保证发动机 可塑的工作和维持的最佳冷却水ISJ 支?b ) 柱規定的时间内,排除系統内气淹IC )膨胀水辑的总容枳应•包含占冷却系统总容枳6%的膨胀容段、占•冷却系统总容⅛1 10%的储⅛∙容 枳以及必备的残射容枳;d )貝有较离的加木運率,初次加注IE 能达到系统容枳的X%以h :e ) 在发动机离速运转时•泵统乐力打开时,水帝进水口为f ) 保址一定的缺水丁作能力,Wt ⅛ft 人于笫一次未加满的容积:g ) 设置水温报警驶置Jh ) 密封性较好,不允许StiS :I ) 冷却系统消耗功率小,启动后,龍在短时州内达到止⅛∙MT 作溫度:J ) 可靠性、寿1⅛要有保障•,同时制造成本低亠Q/CC JToI4—2008 Q/CC JTI47—2OID Q/CC JTl 56—2009Q/CC JTl 72—Q/CC JT305—2011 承圧式淋朮罐总成技术*件 Q/CC SY0B2—2013 整千保安防灾评价3.2.2随右冷却系统的发展,电控冷却系统即将取代传統的冷知系统,冷却系统部件也随之增加" 33相关法规要求相关的法规莹求见本标准在条款中所规范性引用的冇关文件, 4设计要求41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直4 1 1冷却系统总布罢主翌考坦两方面:U)空气流通系统:b)冷却術坏系统,4 1. 2在设汁中必须做JiIffir⅛St风系数和冷却液循坏中的散热机力亠4 1.3尽Mffiδ⅛ft进K系敎,总的进址口有效面族和散热器芯休疋面枳之比不小T* 15⅛ CCFKOlI车型实测及验证数Ie).・故热模块茴端需要加导风装負使风能有吹到故热器的正荷秋上,捉高散M器的和用率,冷空气从车头而罩流入,经散热器芯部,空气温反升高,热空气被入机舱,从发动机两側和底部甘出,在布置过程中应特别注说以F二点:H)冷却枳块曲端尽可能不被阻挡,否则会造成空代进代配力增加从而降低JSK^数;D 由于风席丁作后,会造成风朗的前后斥差较人,部分储空气通过周者朮它路轻从后部高乐处冋流到丽端低圧处,所权必须增加密钊装負:C)风扇中心偏离散热器茁部中心不atiiΛ4o轴向护旳过近,否则κ⅛,⅞⅞能不能得封充分发挥,容品左Ift烛养上形成气流“死金",便气流产生人^i⅛i⅛或者iffi流损失亠4 14 —农完整的冷却.系统示心见圈1・系统中的主更不部件布置间隙应符fr Q/CC SY082-2013中飽相关规定。

汽车散热器电动风扇技术条件模板

汽车散热器电动风扇技术条件模板

QC/T 773— ( -12-17发布, -05-01实施)前言本标准参考国外先进标准及中国的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等相关标准制定。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上海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梅学、林宏楣、周伟刚、杨忠明。

QC/T 773—汽车散热器电动风扇技术条件Cooling fan module specification for automobile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散热器电动风扇(以下简称风扇)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发动机散热器装置上驱动负载排出热量的风扇。

含电子调速控制器的有刷(直流电动机)风扇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汽车散热器电动风扇的电子模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36 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idt ISO 5801: 1997)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 盐雾试验方法(eqv IEC 68-2-11: 1988)GBl 8655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idt IEC/CISDIVR25: 1995)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29106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3 要求3.1 一般规定3.1.1 文件。

风扇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并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1.2 常态工作环境条件。

风扇的常态工作环境条件按QC/T 413- 中3.1.2的规定。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要求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要求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叶海见汽车冷却系统设计 (1)一、概述 (2)二、要求 (2)三、结构 (3)四、设计要点 (5)(一)散热器 (5)(二)散热器悬置 (5)(三)风扇 (5)(四)副水箱 (8)(五)连接水管 (8)(六)发动机水套 (8)五、设计程序 (8)六、匹配 (8)七、设计验证 (8)八、设计优化 (8)一、概述二、汽车对冷却系统的要求(一)汽车对冷却系统有如下几点要求1、保证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2、保证启动后发动机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温度范围;3、保证散热器散热效率高,可靠性好,寿命长;4、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5、水泵,风扇消耗功率小,噪声低;6、拆装、维修方便。

(二)冷却系统问题对汽车的影响1、冷却不足时,会导致内燃机过热,充气系数下降,燃烧不正常(爆燃、早燃等),机油变质和烧损,零部件摩擦和磨损加剧(如活塞、活塞环和缸套咬伤,缸盖发生热疲劳裂纹等),引起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全面恶化。

2、冷却过剩时(40~50℃),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不良,机油被燃油稀释;柴油机工作粗暴,散热损失增加,零部件磨损加剧(比正常工作温度工作时大好几倍),也会使内燃机工作变坏。

三、冷却系统布置选型(一)冷却系统结构1、分类:2、常用结构:(1)基本结构。

组成:发动机水路、水泵、节温器、散热器、风扇以及连接管路。

原理:散热器上水室兼起膨胀水箱或者补偿水箱的作用。

注意事项:为保证冷却系统排气顺畅,加水充分,排水彻底,散热器的上水室加水口处为冷却系统的最高点,下水室出水口为冷却系的最低点。

同时,为满足发动机排气、冷却液膨胀蒸发和冷却系统补水的需要,上水室要有足够的空间。

其结构如(图1)。

(图1)(2)带补偿水桶结构。

(图2)组成:发动机水路、水泵、节温器、散热器、风扇、补偿水桶以及连接管路。

原理:发动机温度升高后,冷却液受热膨胀,冷却系统内部压力升高,散热器压力盖出气阀开启排气。

(技术规范标准)汽车空调用冷凝风扇技术标准

(技术规范标准)汽车空调用冷凝风扇技术标准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用冷凝风扇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设计开发的汽车空调用冷凝器风扇(以下称冷凝风扇),如果图纸的技术要求或顾客的协议与本标准不一致时,应优先考虑图纸和顾客的协议。

2. 引用标准QC/T 708-2004 汽车空调风机技术条件GB/T 1236 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GB/T 4942.1 旋转电机外壳防护分级(IP代码)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29106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CC JT098-2010 汽车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Q/PbAJ6795 本标准规定空调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额定负载除需实际装车情况外,作压差0Pa处理)。

3.1额定电流 rated current冷凝风扇在额定电压、额定负载、自由通风状态下的电流。

3.2冲击电流 dash current冷凝风扇在额定电压、额定负载状态下启动时所产生的瞬间电流。

3.3堵转电流 locked-rotor current冷凝风扇在额定电压状态下固定住电机转子时所产生的电流。

3.4额定转速 rated speed冷凝风扇在额定电压、额定负载、自由通风状态下的转速。

3.5压差 pressure difference冷凝风扇进风口静压与出风口的全压之差。

3.6风量 flowrate冷凝风扇在规定压差下单位时间内的空气体积的流量。

3.7冷凝风扇 condenser fan汽车空调装置上驱动风叶排出冷凝器热量的风扇,由扇叶、风机和外壳组成的空气驱动组件。

4. 技术要求4.1 冷凝风扇的通用规定4.1.1冷凝风扇的通用要求冷凝风扇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冷凝风扇的外形、安装尺寸和标志应符合产品图纸的规定。

汽车空调用冷凝风扇技术标准

汽车空调用冷凝风扇技术标准

日期章节更改状态更改单编号修改次数更改人备注编制审核批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用冷凝风扇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章、标志、包装、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设计开发的汽车空调用冷凝器风扇〔以下称冷凝风扇〕,假设图纸的技术要求或顾客的协议与本标准不全都时,应优先考虑图纸和顾客的协议。

2.引用标准QC/T 708-2023 汽车空调风机技术条件GB/T 1236 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展性能试验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根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 Ka:盐雾试验方法GB/T 4942.1 旋转电机外壳防护分级(IP 代码)QC/T 413-2023 汽车电气设备根本技术条件QC/T 29106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CC JT098-2023 汽车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Q/PbAJ6795 本标准规定空调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承受以下术语和定义〔额定负载除需实际装车状况外,作压差0Pa 处理〕。

3.1额定电流 rated current冷凝风扇在额定电压、额定负载、自由通风状态下的电流。

3.2冲击电流 dash current冷凝风扇在额定电压、额定负载状态下启动时所产生的瞬间电流。

3.3堵转电流 locked-rotor current冷凝风扇在额定电压状态下固定住电机转子时所产生的电流。

3.4额定转速 rated speed冷凝风扇在额定电压、额定负载、自由通风状态下的转速。

3.5压差 pressure difference冷凝风扇进风口静压与出风口的全压之差。

3.6风量 flowrate冷凝风扇在规定压差下单位时间内的空气体积的流量。

3.7冷凝风扇 condenser fan汽车空调装置上驱动风叶排出冷凝器热量的风扇,由扇叶、风机和外壳组成的空气驱动组件。

4.技术要求4.1冷凝风扇的通用规定4.1.1冷凝风扇的通用要求冷凝风扇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应依据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汽车空调用冷凝风扇技术条件

汽车空调用冷凝风扇技术条件

汽车空调用冷凝风扇技术条件1 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汽车空调用冷凝器风扇总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汽车空调用冷凝器风扇总成(以下简称风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条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条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条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条件。

GB/T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3 技术要求3.1 外观及尺寸3.1.1 金属件应有良好的防蚀层,不得有涂、镀层脱落和表面锈蚀现象3.1.2 塑料件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裂纹、气泡和影响使用性能及外观美观的变形。

3.1.3 风扇应符合本技术条件的要求,并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2 基本要求3.2.1 风扇装配应牢固,不允许有松动和零部件损坏现象。

3.2.2 运转时,风扇应平稳、轻快,无阻滞现象,无异常响声。

3.2.3 旋转方向:应符合产品设计的要求。

3.3 电动机应符合规定。

3.4 风量应符合产品设计的要求。

3.5 噪声应符合产品设计的要求。

3.6 耐振动性风扇经耐振动性试验后,应符合3.2.2、3.2.3、3.4、3.5的规定。

3.7 动平衡性风扇的剩余不平衡量应不大于400μN·m。

4 试验方法4.1 外观及尺寸用符合精度要求的量具测量尺寸,外观目测,测量结果应符合3.1的要求。

4.2 基本要求通过施加试验电压12V d.c.进行检查,试验结果应符合3.2的规定。

4.3 电动机按JW13-2003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3.3的规定。

4.4 风量风扇安装在专用风扇气动性能测试台上,施加试验电压12V d.c使其运转,静压为50Pa,测量其风量,试验结果应符合3.4的规定。

汽车空调用风机技术条件

汽车空调用风机技术条件
3.9 低温起动性
3.9.1 设备不供电,将空调冷却风扇温度调节为-30 ℃±2℃,保持4 h,然后再接线柱间供以5 V±0.2 V(12 V)、10 V±0.1V(24 V)的电压,或供以电控马达最高速度下所需电压的40%的一个电压,风扇马达应在15 s内启动,在1 min内至少达到其在室温(23 ℃±5℃)下确定的额定速度的80%。
3.6 设备的抗电磁干扰性
3.6.1 设备的电磁辐射抗干扰性应符合QC/T 413—2002中3.9.1.1相关规定。
3.6.2 设备的电瞬变传导的抗扰性应符合QC/T 413—2002中3.9.1.2相关规定。
3.6.3 电磁骚扰性
设备的电磁骚扰性应符合GB 18655的有关规定。
3.7 通风性能
3.9.2 设备不供电,将空调冷却风扇温度调节为-30 ℃±2℃,保持4 h,然后再接线柱间供以10 V±0.2 V(12V)、18V±0.1V(24 V)压,或供以电控马达最高速度下所需电压的75%的一个电压,风扇马达应立即启动,并在15 s内至少达到其在室温(23 ℃±5℃)下确定的额定速度的80%。
根据QC/T 657-2000中相关的试验程序进行汽车空调制冷装置的试验,要求满足达到功能要求。
3.8 起动电压
在室温(23℃±5℃)下,在风扇马达接线柱之间供应得电压为2 V±0.1 V(12 V)、4 V±0.1 V(24 V)或电压为电控马达最大速度下所需电压的10%的情况下,装在车上的空调冷却风扇应能正常起动。
3.13 产品耐久性
3.13.1 基本耐久性
装于车的相应位置上,供以13 V±0.1V(12 V)、26 V±0.1V(24 V)的电压,以最高转速运转的风扇马达进行3000 h的耐久性试验,按下列方式进行:

qct773—2006汽车散热器电动风扇技术条件

qct773—2006汽车散热器电动风扇技术条件

QC/T 773—2006(2006-12-17发布,2007-05-01实施)前言本标准参考国外先进标准及我国的QC/T 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等相关标准制定。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梅学、林宏楣、周伟刚、杨忠明。

QC/T 773—2006汽车散热器电动风扇技术条件Cooling fan module specification for automobile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散热器电动风扇(以下简称风扇)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发动机散热器装置上驱动负载排出热量的风扇。

含电子调速控制器的有刷(直流电动机)风扇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汽车散热器电动风扇的电子模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36 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idt ISO 5801:1997)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eqv IEC 68-2-11:1988)GBl 8655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idt IEC/CISDIVR25:1995) 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29106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3 要求3.1 一般规定3.1.1 文件。

风扇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1.2 常态工作环境条件。

风扇的常态工作环境条件按QC/T 413-2002中3.1.2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LYY-JT137-07乘用车冷却风扇总成技术条件编制:校对:审核:审定:标准:批准: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〇〇七年一月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同时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而编制。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整车设计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喻超、赵瑞坡。

本标准于2004年8月15日首次发布,于2005年8月31日第一次修订,于2007年1月31日第二次修订。

Ⅰ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吉利乘用车用冷却风扇总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吉利乘用车用冷却风扇总成(以下简称冷却风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应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36-2000 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GB/T 2423.17-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GB/T 2423.22-200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4942.2-1993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JB/T 6723.1 内燃机冷却风扇第一部分金属冷却风扇技术条件JB/T 6723.2 内燃机冷却风扇第二部分塑料冷却风扇技术条件QC/T 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一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QC/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JL 100003-2007 汽车零部件永久性标识规定3 要求3.1 一般要求冷却风扇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设计文件制造。

3.2 常态工作环境条件在下述大气环境条件下,冷却风扇性能应保证具有额定数值。

a) 温度:5℃~35℃;b) 相对湿度:45%~85%;c)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3.3 工作温度范围冷却风扇的工作温度范围如表1所示。

表1 工作温度范围3.4 电压额定电压:12V±0.2V;正常工作电压范围:9V~15V。

3.5 外观3.5.1 冷却风扇的外表应清洁,无油污和碰伤等缺陷,紧固件应连接牢固。

3.5.2 冷却风扇扇叶上应清晰标出旋转方向。

3.5.3 由黑色金属制造的零部件应具有防腐蚀保护层,并应符合QC/T 484-1999的规定。

3.5.4 塑料注塑件应光洁、无气孔、无银丝、无缩孔、无飞边等现象。

3.6 机电性能及气动性能冷却风扇的风量、电流、转速及噪声性能应符合表2和表3的规定。

表2 单冷却风扇型式表3 双冷却风扇型式3.7 扇叶平衡性能冷却风扇的扇叶最大静态不平衡量不大于40g.mm。

3.8 绝缘电阻3.8.1 冷却风扇在本标准3.2所规定的常态工作环境条件下,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Ω(用500兆欧表测量)。

3.8.2冷却风扇在温度为40℃±20℃时,相对湿度为90%~96%时,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Ω(用500兆欧表测量)。

3.9 绝缘耐压性能冷却风扇的各互不连接的导电零部件及导电零部件对机壳之间应耐受50Hz,550V正弦波形电压。

历时1min的试验,绝缘不应被击穿。

在大批量连续生产时,允许用50Hz,600V正弦波形电压历时1s的试验代替。

3.10 扇叶轮毂防打滑性能将9.8N.m力矩施加到扇叶嵌件上,但是应防止嵌件变形。

此时,扇叶轮毂不允许有打滑现象。

3.11 插件和线束3.11.1 冷却风扇的每个接插件的端子与电线应连接牢固,其拉力值应不低于表4的规定。

表4 压接部分最小拉力值3.11.2 采用的低压电线和低压电线束应符合QC/T 29106-2004中4.2、4.5和4.6的规定。

3.11.3冷却风扇电机插接器的接触电阻(电压降)及拔插力应符合QC/T 417.1的规定。

3.12 温升限值冷却风扇在连续额定电压下进行温升试验的环境温度应不大于40℃,其温升稳定后,冷却风扇外壳温升应不大于45℃。

3.13 抗水性能冷却风扇在不通电的情况下,按照GB/T 4942.2-1993中的IPX4级防溅水所规定的试验方法及条件进行10min试验。

试验后,将其外表面擦干,冷却风扇应无运行故障、破裂、变形和异声,而且冷却风扇内部应无水浸入;电流不应大于本标准3.6的规定值115%,转速不应大于本标准3.6的规定值110%。

3.14 耐异常电压性能施加24V的电源过电压,历时1min。

试验过程中,冷却风扇应无明火燃烧现象。

试验后电流不大于本标准3.6的规定值115%,转速不应小于本标准3.6的规定值90%。

3.15 耐温度性能3.15.1 耐低温冲击性能按试验方法进行耐低温冲击试验后,冷却风扇无破裂、变形及运行障碍。

3.15.2 耐温度变化性能经试验后,冷却风扇应无破裂、变形和异声。

恢复常温后,电流不应大于本标准3.6的规定值130%,转速不应小于本准3.6的规定值85%。

3.16 抗振动性能冷却风扇经振动试验后,零部件应无损坏,紧固件无松动现象和异常声。

并且从散热器总成上卸下冷却风扇后,电流不应大于本标准3.6的规定值120%,转速不应小于本标准3.6规定值的85%。

3.17 耐盐雾性能冷却风扇经耐盐雾性能试验后,在喷涂表面上腐蚀率应不高于20%,并允许在离棱边、焊接处2mm 范围内有锈蚀和气泡;电流不应大于本标准3.6规定值的130%,转速不应小于本标准3.6规定值的85%。

3.18 耐工业溶剂性能采用塑料外壳护风罩的冷却风扇应有耐受工业溶剂的能力,在进行耐工业溶剂试验后,塑料外壳护风罩试验片应无破裂、变形,并且无变色。

3.19 电机堵转性能将14V±0.2V电压施加到被堵转的冷却风扇电机上,时间为1h。

试验后,电机应无明火燃烧现象。

3.20 耐久性能将冷却风扇安装在图样规定的散热器总成上。

在环境温度为100±3℃下运行500周期,试验后,冷却风扇应无故障、破裂、变形和异常声,并且风量不应小于试验前本标准3.6所规定风量的85%,电流不应大于试验前本标准3.6所规定电流的130%。

4 试验方法4.1 通用试验条件本章如果未作特别规定的试验条件,均按3.2和3.4规定的环境条件和电压进行。

试验方法中无电压偏差规定时,采用±0.2V偏差;试验方法中无温度偏差规定时,则采用±2℃偏差。

4.2 试验用仪表和设备4.2.1 试验时所用电压表,电流表不低于0.5级,耐压测试仪精度不低于1.5级, 兆欧表精度不低于1.0级,转速表精度不低于1%。

4.2.2 试验设备应具有足够的分辨能力、准确度和稳定度,以保证误差极限在被测项目允许范围之内。

4.3 外观检查用游标卡尺或专用检具对冷却风扇进行外观及安装尺寸检查,用目测和手感法检验外观。

4.4 机电性能和气动性能试验4.4.1 机电性能将冷却风扇接通电源并调到电压为13.5V,测量工作电流和转速。

4.4.2 气动性能将冷却风扇接通电源并调到电压为13.5V,按GB/T 1236-2000 的规定进行测试。

4.4.3 噪声将冷却风扇安装在规定的散热器总成上后,按图1放置于标准消音室中,施加13.5V的电压,测量冷却风扇的噪声。

水箱护风罩扇叶噪声测试仪空气流方向电机图14.5 扇叶平衡性能试验将扇叶从冷却风扇上卸下,装夹在静态不平衡机上进行最大静态径向不平衡试验。

4.6 绝缘电阻试验绝缘电阻试验应在冷却风扇的接线端与机壳之间并在下列条件下进行测量:a)在本标准3.2所规定的常态工作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b)在温度为40℃±20℃时,相对湿度为90%~96%时进行测量。

4.7 绝缘耐压试验4.7.1 试验时的工作环境条件应符合3.2的规定;试验用变压器的容量不得小于0.5kVA。

4.7.2施加的电压应从不超过试验电压全值的一半开始,然后稳步地增加至全值,这段升压时间不少于10S;全值电压维持1min,然后均匀地将电压下降至零。

4.8 扇叶轮毂防打滑试验将9.8N.m力矩施加到风扇件上,不允许相关件变形,观察轮毂是否打滑。

4.9 插件和线束试验4.9.1 接插件强度检查电线与端子及接点的拉力用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拉力试验机检测,拉力试验机夹头的位移速度为(25~100)mm/min,记录测试值。

4.9.2 低压电线束的性能按QC/T 29106-2004的规定进行。

4.9.3 接插器的性能冷却风扇接插器的接触电阻(电压降)及拔插力的性能试验符合QC/T 417.1-2001的规定。

4.10 温升试验4.10.1 在试验台上进行试验,环境温度不应大于40℃,气压为86kPa ~106kPa 。

4.10.2 试验前,应在要求的环境下放置2h ~3h 后,用温度计(经国家计量认可的温度计)法测量, 温度计紧贴于冷却风扇外壳表面。

4.10.3 测量电机外壳表面温度。

冷却风扇在额定电压下持续试验时,如果在30min 内电机外壳温度上升不大于1℃,则认为冷却风扇达到稳定温升。

4.11 抗水性能试验在不通电清况下,按照GB/T 4942.2-1993规定的 IPX4级防溅水所规定的试验方法及条件进行10min 试验。

4.12 耐异常电压试验施加24V 的电源过电压进行试验,历时1min 。

4.13 耐温度试验 4.13.1 耐低温冲击试验将冷却风扇装在规定的散热器总成上,置于温度为(-30 0-5)℃恒温箱中,保持2h 。

然后,从低温箱中取出带有散热器的冷却风扇,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a) 将冷却风扇装在散热器上,将0.5kg 钢球冲击在风扇外壳的顶部表面一次后,在其部位附近再冲击2次,如图2中a 图;b) 承受a 冲击后,从散热器上卸下,并且将附着在散热器的那个平面放置在水平平面上,钢球从排气侧面冲击叶片的正中,然后,在另一扇叶上冲击一次,如图2中b 图。

护风罩a图2 钢球冲击位置示意图4.13.2 耐温度变化试验在不工作的状态下按GB/T 2423.22-2002中第1章规定的进行试验。

试验温度、时间和温度变化循环周期按图3的要求进行5个周期的试验。

在常温下恢复,然后测量其性能。

图3 耐温度变化试验周期4.14 抗振动试验将冷却风扇安装在专用夹具上,并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

环境温度为100℃±3℃,施加电压13.5V ±0.5V,频率为30Hz 、加速度为3g 、振动方向为垂直方向、振动时间为8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