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主管中药师《专业实践能力》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主管中药师-专业实践能力-讲义-中药药剂学--第十单元 栓剂

主管中药师-专业实践能力-讲义-中药药剂学--第十单元 栓剂

中药药剂学——第十单元栓剂学习要点:一、栓剂的分类药物+基质→供腔道给药(固体)>>直肠栓:鱼雷形、圆锥形、圆柱形>>阴道栓:鸭嘴形、球形、卵形>>尿道栓:棒状二、栓剂的作用特点①药物不受或少受胃肠道pH或酶的破坏;②避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性;③经中、下直肠静脉吸收可避免肝脏首过作用;④适宜于不能或不愿口服给药的患者;⑤可在腔道起润滑、抗菌、杀虫、收敛、止痛、止痒等局部作用。

三、直肠给药栓剂中药物的吸收途径1.直肠上静脉→门静脉→肝脏→大循环2.直肠下静脉+肛门静脉→髂内静脉(绕过肝脏)→下腔大静脉→大循环直肠淋巴系统3.因阴道附近的血管几乎均与大循环相连,故药物的吸收不经肝脏,且吸收速度较快。

五、栓剂的制备1.搓捏法——临时小量制备脂肪性基质栓剂。

2.冷压法——大量生产脂肪性基质栓剂。

3.热熔法——最为广泛,油基及水基均可用热熔法润滑剂①脂肪性基质:软肥皂+甘油+90%乙醇(1:1:5)②水溶性/亲水性基质:液状石蜡、植物油③可可豆脂、PEG:不黏模,不用润滑剂六、栓剂的质量要求1.塞入腔道后应无刺激性应能融化、软化或溶化能与分泌液混合,逐渐释药。

2.融变时限随堂练习A:栓剂在距肛门2cm处给药后,药物的吸收途径为A.药物→直肠上静脉→门静脉→大循环B.药物→门静脉→肝脏→大循环C.药物→门静脉→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下腔大静脉→大循环D.药物→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肝脏→大循环E.药物→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大部分药物进入下腔大静脉→大循环『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直肠给药栓剂中药物的主要吸收途径有:①药物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由肝脏进入大循环;②药物通过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经髂内静脉绕过肝脏,从下腔静脉直接进入大循环起全身作用;③药物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

A:某水溶性药物制备栓剂,为使快速释药达到全身治疗的作用,应选用下列哪种基质A.半合成棕榈油酯B.甘油明胶C.PEG类D.吐温80E.吐温6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水溶性药物要达到全身治疗作用,需要选用油脂性基质。

主管药师考试大纲《专业实践能力》.doc

主管药师考试大纲《专业实践能力》.doc
了解
(2)治疗药物的选择和用药注意事项
掌握
4.帕金森病
(1)发病机理及临床特征
了解
(2)治理及临床特征
了解
(2)治疗药物的选择
掌握
十、消化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
1.消化性溃疡
(1)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
了解
(2)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原则
掌握
(3)质子泵抑制剂的治疗机制和代表药物
(1)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掌握
< /
治疗药物的选用
掌握
5.肺结核
(1)临床表现与分型
了解
(2)治疗原则
掌握
(3)药物选择
掌握
八、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
1.原发性高血压
(1)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掌握
(2)高血压一般治疗原则
了解
(3)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
掌握
(4)常用降压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熟练掌握
(5)降压药物的选择
熟练掌握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掌握
(2)作用于不同部位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了解
(3)对作用部位的增敏作用
了解
五、特殊人群用药
1.妊娠妇女用药
(1)妊娠期药动学特点
掌握
(2)药物通过胎盘的影响因素
掌握
(3)药物对妊娠期不同阶段胎儿的影响
掌握
(4)药物妊娠毒性分级
掌握
(5)妊娠期用药原则
掌握
2.哺乳期妇女用药
(1)药物的乳汁分泌
掌握
掌握
2.肺炎
(1)肺炎的分类
了解
(2)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
熟练掌握
(3)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药物的选择

主管药师考试大纲——专业实践能力

主管药师考试大纲——专业实践能力

主管药师考试大纲——专业实践能力xxxx年主管药师考试大纲专业实践能力岗位技能单元细目要点要求一.药品调剂1.处方的意义和结构(1)处方的概念和意义熟练掌握(2)处方的结构掌握(3)处方的种类掌握2.处方规则和处方缩写词(1)处方规则掌握(2)药物通用名掌握(3)药物分类及通用的药名词干了解(4)处方缩写词熟练掌握3.处方调配(1)处方调配的一般程序熟练掌握(2)药物的摆放及注意事项掌握4.处方差错的防范与处理(1)处方差错的性质了解(2)外方差错的原因及类别了解(3)防范措施掌握(4)对差错的应对措施掌握(5)处理原则掌握5.调剂室工作制度(1)岗位责任制度掌握(2)查对制度掌握(3)错误处方的登记.纠正及缺药的处理掌握(4)领发药制度掌握(5)药品管理制度熟练掌握(6)特殊药品管理制度熟练掌握(7)有效期药品管理制度熟练掌握6.调剂室的位置.设施与设备(1)调剂室的设置和环境要求掌握(2)调剂室的设备和条件要求掌握(3)调剂室的药品摆放熟练掌握(4)门诊.急诊.病房调剂的特性与差异掌握二.临床用药的配制1.细胞毒药物的配制配制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了解2.肠外营养(1)肠外营养支持的意义.重要性和进展了解(2)配制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掌握3.肠内营养(1)肠内营养的作用了解(2)配制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掌握4.血液透析血液净化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制剂特点了解5.药物配伍变化(1)溶剂性质改变引起配伍禁忌掌握(2)pH变化引起药物沉淀掌握(3)配伍引起氧化还原反应掌握(4)混合顺序引起变化掌握(5)其它配伍变化掌握三.药品的仓储与保管1.药品的采购(1)药品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流程了解(2)供应商资质审核.采购合同签订了解(3)购进记录掌握2.药品的入库验收(1)药品的验收内容掌握(2)药品的外观检查内容.方法.判断依据与处理熟练掌握(3)药品验收记录:填写要求与注意事项掌握(4)药品入库手续与程序掌握3.药品的效期管理(1)有效期的概念.标示方法.识别方法熟练掌握(2)效期药品的管理.存放.色标管理.帐卡登记熟练掌握(3)过期药品的处理办法熟练掌握4.药品的储存与养护(1)影响药品储存质量的因素(环境.人为及药物本身因素)熟练掌握(2)药品的储存:分区分类.规划货位. 货位编号.堆垛熟练掌握(3)药品的保管与养护:在库检查.药品的分类保管与养护措施熟练掌握5.特殊管理药品的保管方法(1)麻醉药品的保管方法熟练掌握(2)精神药品的保管方法熟练掌握(3)医疗用毒性药品的保管方法熟练掌握(4)易制毒药品的保管方法熟练掌握6.药品的出库发放(1)药品出库发放的要求与原则掌握(2)药品出库工作程序.复核.记录掌握7.药品盘点与结算(1)药品盘点操作流程.对账与结账操作掌握(2)药品报损与退换货掌握四.医院制剂1.称量操作(1)常用天平及量器掌握(2)称重方法掌握(3)称量操作注意事项掌握2.粉碎.过筛.混合操作(1)常用粉碎与过筛设备了解(2)混合方法及混合原则掌握3.灭菌与无菌操作(1)洁净室操作技术(洁净室设计要求及清洁消毒. 掌握(2)物理灭菌技术(热压灭菌.干热灭菌.紫外线灭掌握(3)化学灭菌技术(气体灭菌.药液灭菌)掌握(4)无菌操作技术了解4.制药用水(1)选用原则掌握(2)生产及质量控制了解5.外用制剂(1)洗剂的制备及举例掌握(2)滴鼻剂.滴耳剂的制备及举例掌握(3)软膏剂的制备及举例掌握(4)外用散剂的制备及举例掌握6.内服制剂(1)合剂制备及举例掌握(2)溶液剂制备及举例掌握7.无菌制剂滴眼剂制备及举例了解五.医院药品的检验1.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与保管(1)洗液的配制及使用了解(2)玻璃仪器的洗涤掌握(3)玻璃仪器的干燥了解(4)玻璃仪器的保管了解2.玻璃仪器的使用(1)滴定管掌握(2)容量瓶掌握(3)移液管和吸量管掌握3.化学试剂的规格和常用溶液的配制(1)化学试剂的分类和规格了解(2)化学试剂的规格了解(3)化学试剂的保管掌握(4)溶液配制一般步骤(含天平的使用)掌握(5)常用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掌握4.药品的鉴别法(1)试管反应掌握(2)试纸反应掌握(3)薄层色谱的一般操作步骤掌握(4)对照品鉴别法举例掌握5.一般杂质检查和制剂通则检查(1)干燥失重掌握(2)PH值测定(含酸度计的使用)掌握(3)重量差异检查了解(4)无菌检查法了解6.药品的含量测定(1)常用的滴定分析方法与举例掌握(2)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和操作掌握(3)高效液相色谱法仪的结构和操作了解7.药品检验的一般流程取样.分析检验.报告掌握六.药物信息咨询服务1.药物信息与药学实践(1)临床服务.教学.科研了解(2)如何判断文献的真实可靠性了解2.信息资料分类(1)1级文献定义.应用了解(2)2级文献定义.应用了解(3)3级文献定义.应用了解(4)文本,计算机化资料,网上资料了解3.常用国内外资料主要书目.大型工具书的名称掌握4.咨询服务方法明确问题,问题归类,查阅资料,附加信息,回答问题,随访掌握5.用药咨询(1)为医师提供新药信息.合理用药信息.药物不良反应.药物配伍禁忌.相互作用.禁忌证掌握(2)为护士提供注射药物的剂量.用法.提示常用注射药物的适宜溶媒.溶解或稀释的容积.浓度和滴速.配伍变化掌握(3)提供关于药品使用.贮存.运输.携带包装的方便性的信息掌握6.药物信息中心的管理分类编目,订购,工作记录,存档,出版发行了解七.用药指导1.基本内容和方法(1)内容:注意事项.禁忌证.服药的适宜时间.适当的疗程.起效时间.过度治疗.潜在的不良反应掌握(2)方法掌握2.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1)口服药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2)外用药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3)特殊剂型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八.治疗药物监测1.概念掌握2.工作内容了解3.适用范围掌握临床药物治疗学单元细目要点要求一.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药物治疗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与规范性掌握二.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1)治疗药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及方法熟练掌握(2)给药方案制定和调整的基本原则及方法掌握三.药物不良反应1.基本知识(1)不良反应的定义及分型熟练掌握(2)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临床特征。

中药学专业实践能力职称考试内容

中药学专业实践能力职称考试内容

中药学专业实践能力职称考试内容
中药学专业实践能力职称考试内容一般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学基础知识:考核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中药学基础知识、中药学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

2. 中药鉴定与质量控制:考核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提取物等的鉴定和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外观、性状、显微鉴定、化学鉴别、质量标准等。

3. 中药炮制技术:考核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工艺流程、设备仪器、炮制方法等。

4. 中药制剂技术与质量控制:考核中药制剂的基本理论、制剂工艺流程、设备仪器、制剂方法等,以及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

5. 中药药理学:考核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药效药理研究方法。

6. 中药药代动力学:考核中药药代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7. 中药临床应用:考核中药的临床应用,包括中药的临床应用价值、中药的方剂组成和适应症等。

8. 中药毒理学:考核中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如毒
性鉴定、药物毒理学、中药毒理学研究等。

9. 中药资源与开发利用:考核中药资源的种类、质量评价、采集加工等,以及中药开发利用的方法和技术。

10. 中药经验与思维:考核中药经验、中医理论思维和中医药临床思维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考试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学校或机构的要求略有差异。

建议考生根据招聘单位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备考计划。

主管中药师-专业实践能力-讲义-中药药剂学--第三单元 粉碎、筛析、混合

主管中药师-专业实践能力-讲义-中药药剂学--第三单元 粉碎、筛析、混合

中药药剂学——第三单元粉碎、筛析、混合一、粉碎1.目的减少粒径、增加比表面积①增加表面积,促进溶解与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②便于制备多种剂型。

③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或溶出。

④利用调配、服用和发挥药效。

2.粉碎方法单独粉碎的目的是(1)避免损失(2)便于劳动保护(3)避免对其他药物的污染QIAN粉碎方法串料黏串油仁动物药多蒸罐矿贝水飞极细二脑冰麝加液树脂胶膏低温二、筛析1.目的过筛+离析>>分等:制备不同制剂。

>>混合:保证组成均匀性。

补充——>>分离:及时筛出符合细度要求的药粉,避免过度粉碎、耗能,提高效率。

2.药筛的种类与规格>>冲眼筛>>编织筛标准药筛:一~九号筛QIAN 筛号与工业筛目对照一十五八六到百九号最细二百目3.粉末分等粉末分等的口诀:粉末六等不难记,粗细对应中极细粗中全过一二四,混有粉末不超过细粉全过五六八,含有粉末不少于三、混合1.原则滑石粉600g,朱砂30g,甘草100g,采用等量递增法的混合方法,得到益元散。

2.混合方法搅拌、研磨、过筛随堂练习A型题制备朱砂或炉甘石极细粉的粉碎方法是A.加液研磨法B.串油法C.串料法D.水飞法E.低温混合粉碎法『正确答案』DA型题关于药材粉碎,以下错误的是A.湿法粉碎常用“加液研磨法”和“水飞法”B.“串油”适合粉碎含油脂性药材C.“串料”适合粉碎含黏性药材D.毒性药物、刺激性大的药物为便于劳动保护,防止中毒和交叉污染,宜与其他药物一起混合粉碎E.水飞法可得极细粉,适用于矿物药、动物贝壳的粉碎『正确答案』DB型题A.串料粉碎法B.串油粉碎法C.水飞粉碎法D.加液研磨法E.超微粉碎法1.处方中含有大量乳香、没药,粉碎宜采用2.处方中含有大量柏子仁、酸枣仁,粉碎宜采用3.炉甘石粉碎宜采用4.冰片粉碎宜采用『正确答案』A、B、C、DB型题A.最粗粉B.粗粉C.中粉D.细粉E.极细粉1.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2.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3.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正确答案』A、D、E粗中全过一二四,混有粉末不超过;细粉全过五六八,含有粉末不少于。

主管中药师-专业实践能力-中药药剂学-浸出药剂

主管中药师-专业实践能力-中药药剂学-浸出药剂

主管中药师-专业实践能力-中药药剂学-浸出药剂[单选题]1.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流程为A.浸提→精制→浓缩→配液→分装→灭菌B.浸提→浓缩→精制→配液→分装→灭菌C.浸提→浓缩→精制→(江南博哥)配液→灭菌→分装D.粉碎→混合→过筛→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E.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流程为:浸提→精制→浓缩→配液→分装→灭菌。

掌握“浸出药剂”知识点。

[单选题]2.煎膏剂制备时加入炼蜜或炼糖的量一般不超过淸膏量的A.7倍B.6倍C.5倍D.4倍E.3倍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收膏:清膏中加入规定量的炼糖或炼蜜,不断搅拌,继续加热,除去液面的泡沫,并熬炼至规定的标准即可。

除另有规定外,加炼蜜和糖或转化糖的用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

收膏时相对密度一般在1.40左右。

掌握“浸出药剂”知识点。

[单选题]3.需要做含甲醇量测定的制剂是A.中药合剂B.糖浆剂C.煎膏剂D.酒剂E.浸膏剂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酒剂在贮存期间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

乙醇含量检查,须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

甲醇量、总固体、装量及微生物限度检查,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制剂通则的有关规定。

掌握“浸出药剂”知识点。

[单选题]4.中药糖浆剂的含糖量(g/ml)应不低于A.85%B.65%C.45%D.20%E.64.71%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除另有规定外,中药糖浆剂中含蔗糖量应不低于45%(g/ml)。

掌握“浸出药剂”知识点。

[单选题]5.流浸膏的浓度为A.每1g相当于原药材2~5gB.每5g相当于原药材2~5gC.每1ml相当于原药材1gD.每1g相当于原药材1gE.每1ml相当于原药材2~5g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流浸膏剂的含义与特点:流浸膏剂系指饮片用适宜的溶剂提取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的制剂。

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饮片1g。

流浸膏剂大多以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少数以水为溶剂,但成品中应酌情加入20%-25%的乙醇作防腐剂。

中医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中医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中医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中医四诊的实践技能,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法。

2. 针灸常用腧穴的实践技能,包括手太阴肺经腧穴、手阳明大肠经腧穴、足阳明胃经腧穴、足太阴脾经腧穴、手少阴心经腧穴、手太阳小肠经腧穴、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足少阴肾经腧穴、手厥阴心包经腧穴、手少阳三焦经腧穴、足少阳胆经腧穴、足厥阴肝经腧穴等。

3. 常见病症的诊断和处理能力,包括感冒、咳嗽、哮喘、心悸、胸痹等常见病症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4. 常用中医治疗技术,包括拔罐、艾灸、推拿等常用中医治疗技术的操作方法。

5. 预防和保健知识,包括饮食调理、起居调摄、情志调节等方面的知识。

总体来说,中医实践技能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中医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中医四诊、针灸、推拿等技术,对常见病症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同时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预防和保健知识,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

执业中药师2023年考试大纲

执业中药师2023年考试大纲

执业中药师2023年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概述执业中药师考试是一项评估中药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资格考试。

该考试旨在确保中药师具备在中药领域从事临床实践、药物管理以及药品研发等工作的必备知识和能力。

本部分将介绍执业中药师考试的背景和目标。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2.1 药物学- 中药学基础知识- 中药药性、药味及功效- 中药炮制与质量控制- 中药药物配伍禁忌2.2 中药学- 中药药材的分类、处理与贮藏- 中药鉴别与质量评价- 中药提取工艺及药材资源保护- 中药制剂的制备与加工2.3 中药配伍学- 中药药对的疗效与禁忌- 中药配伍规律- 中药配伍中的药物相互作用- 中药配方的设计与应用2.4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基本原理- 中药对于疾病的治疗作用- 中药在机体内的代谢与排泄- 中药药效评价与安全性评估2.5 中药临床应用学- 常见疾病的中药治疗方案- 中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中药联合西药的应用- 中药在特定人群中的使用注意事项第三部分:考试方式执业中药师考试将采取计算机化考试形式,包括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和实际操作题等。

考试题型将全面评估考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第四部分:考试时间与地点具体的考试时间和地点将在考试通知中告知考生,请考生及时关注相关信息,确保按时参加考试。

第五部分:考试报名与准考证领取考生需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流程进行考试报名,并准备相关材料。

报名成功后,考生将获得准考证,准考证为参加考试的必备文件。

第六部分:考试评分与合格标准6.1 考试评分考试采用标准化评分,每个题目的得分方式将在考试说明中给出,总分以百分制表示。

6.2 合格标准考生需根据评分标准,达到规定的总分及各科目分数线,方可视为合格。

第七部分:考试成绩与证书颁发7.1 考试成绩查询考试成绩将在规定时间内发布,考生可通过指定平台查询个人成绩。

7.2 证书颁发成绩达到合格标准的考生将获得执业中药师资格证书。

证书将由相关部门颁发,具体颁发时间和方式将另行通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主管中药师《专业实践能力》考试大纲中药药剂学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中药药剂学一、绪论(一)中药药剂学性质与常用术语1.中药药剂学的性质42.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43.中药药剂的常用术语4(二)药物剂型的分类1.按物态分类42.按制法分类43.按分散系统分类44.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4(三)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1.药典的性质42.中国药典的版次43.局颁标准4二、制药卫生(一)制药卫生标准1.药品卫生标准42.预防中药制剂污染的措施4(二)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1.洁净室的等级及适用范围42.空气洁净技术与应用4(三)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1.物理灭菌法的分类与适用范围42.滤过除菌法的分类与适用范围43.化学灭菌法的分类与适用范围44.无菌操作法的灭菌要点4(四)防腐常用防腐剂的种类与应用4三、粉碎、筛析与混合(一)粉碎方法 1.粉碎的目的42.干法粉碎的适用范围43.湿法粉碎的适用范围44.低温粉碎的适用范围45.超细粉碎4(二)筛析 1.筛析的目的42.药筛的种类与规格43.粉末分等4(三)混合 1.混合原则42.混合方法4四、散剂(一)散剂的特点与质量要求1.散剂的特点与分类42.散剂的质量要求4(二)散剂的制备 1.一般散剂的制法42.特殊散剂的制法4五、浸提、分(一)浸提的原理与1.中药的浸提过程4离、浓缩与干燥影响因素 2.影响浸提的主要因素4(二)常用浸提方法与设备1.常用浸提溶剂42.常用浸提方法的特点与应用4(三)浸提液的分离方法常用分离方法4(四)常用精制方法1.水提醇沉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42.膜分离法的原理与应用43.树脂吸附分离的原理与应用4(五)浓缩 1.常用浓缩方法的种类与应用42.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4(六)干燥常用干燥方法的种类与应用4六、浸出药剂(一)浸出药剂的特点与分类1.浸出药剂的特点42.浸出药剂的分类4(二)常用浸出药剂的种类与制法1.合剂的特点与制法42.糖浆剂与煎膏剂的特点与制法43.酒剂与酊剂的特点与制法44.流浸膏、浸膏剂和茶剂的特点与制法4(三)浸出药剂的质量要求浸出药剂的质量要求4七、液体药剂(一)液体药剂的特点与分类1.液体药剂的特点42.液体药剂的分类4(二)表面活性剂 1.表面活性剂的含义组成与基本性质42.常用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应用4(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增溶原理及影响增溶效果的因素42.助溶的机理与方法4(四)真溶液型药剂1.真溶液型药剂的特点42.各类真溶液型药剂的制法4(五)胶体溶液型药剂1.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分类与特点42.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制法4(六)乳浊液型药剂1.乳浊液型药剂的分类与特点42.乳化剂的特点与分类43.乳浊液型药剂的制法及稳定性44.乳剂不稳定现象4(七)混悬液型药剂1.混悬液型药剂特点42.混悬液型药剂的常用附加剂43.混悬液型药剂的制法44.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4八、注射剂(附(一)概述 1.注射剂的特点4眼用溶液剂) 2.注射剂的分类43.注射剂的质量要求4(二)热原 1.热原的基本性质42.注射剂中污染热原的途径43.注射剂中除去热原的方法44.热原的检查方法4(三)注射剂的溶剂主射剂的常用溶剂与制备4(四)注射剂的附加剂1.增加药溶解度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42.防止主药氧化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43.抑制微生物增殖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44.调整pH值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45.调节渗透压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46.减轻疼痛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4(五)注射剂的制备1.中药注射剂的提取与精制42.中药注射剂的工艺流程43.中药注射剂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4(六)输液剂输液剂的特点与种类4(七)眼用溶液剂 1.眼用溶液剂的特点42.眼用溶液剂的质量要求43.眼用溶液剂的附加剂44.眼用溶液剂的制法4九、外用膏剂(一)概述 1.外用膏剂的特点42.外用膏的分类43.药物的透皮皮吸收及其影响因素4(二)软膏剂 1.软膏剂常用基质的种类与选用42.软膏剂的制法43.眼膏剂的特点4(三)黑膏药 1.黑膏药原料的处理42.黑膏药的基质组成43.黑膏药的制法4(四)橡胶膏剂 1.橡胶膏剂的基质42.橡胶膏剂的制法4(五)凝胶膏剂与涂膜剂1.凝胶膏剂的组成42.涂膜剂的组成4十三、丸剂(一)丸剂的特点与分类1.丸剂的特点42.丸剂的分类4(二)水丸 1.水丸常用赋形剂的选用42.药粉的要求43.水丸的制法4(三)蜜丸 1.蜜丸的特点42.蜂蜜的选择与炼制43.炼蜜的规格与选用44.蜜丸的制法4(四)浓缩丸和水蜜丸1.浓缩丸的特点及制法42.水蜜丸的特点及制法4(五)糊丸和蜡丸 1.糊丸的常用赋形剂及制法42.蜡丸的常用赋形剂及制法4(六)滴丸 1.滴丸的特点42.常用基质的种类与选用43.冷却剂的种类与选用44.滴丸的制法4(七)丸剂的包衣与质量检查1.丸剂包衣的目的、种类及材料42.丸剂的质量检查4十四、颗粒剂(一)颗粒剂的分类与特点1.颗粒剂的特点42.颗粒剂韵分类4(二)颗粒剂的制法与质量要求1颗粒剂的制法4 2.颗粒剂的质量要求4十五、片剂(一)概述 1.片剂的特点42.片剂的分类4(二)片剂的赋形剂1.稀释剂与吸收剂42.润湿剂与黏合剂43.崩解剂44.润滑剂4(三)片剂的制备 1.制颗粒42.压片4(四)片剂的包衣 1.片剂的包衣目的42.片剂包衣物料的种类4(五)片剂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42.硬度检查43.重量差异44.崩解时限45.鉴别试验46.含量测定47.溶出度4十六、气雾剂(一)概述 1.气雾剂的分类42.吸入气雾剂的吸收特点4(二)气雾剂的组成1.药物与附加剂42.抛射剂43.耐压容器44.阀门系统4(三)气雾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1.气雾剂的制法42.气雾剂的质量检查4十七、膜剂(一)概述 1.膜剂的特点42.膜剂的分类4(二)膜剂原辅料与制备1.膜剂辅料的种类42.膜剂的制备4十八、药物制剂新技术(一)β-环糊精包合技术1.β-环糊精包合的作用42.包合物的制备方法4(二)微型包囊技术1.微型包囊的含义与特点42.常用包囊材料43.相分离-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工艺流程4(三)固体分散技术1.固体分散体的含义与特点42.常用载体的种类43.固体分散体的制法4十九、中药制剂的稳定性(一)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1.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42.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43.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4(二)药剂稳定性的试验方法1.留样观察法42.加速试验法43.药物制剂半衰期和有效期的求算方法4二十、中药制剂的生物有效性评价(一)概述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4(二)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1.生物利用度的含义与表达42.溶出度的含义与理论依据4二十一、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一)概述研究药物配伍变化的目的4(二)配伍变化的类型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4(三)药剂学的配伍变化1.物理配伍变化42.化学配伍变化4中药调剂学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中药调剂学一、中药处方与处方应付(一)组方原则 1.处方42.君臣佐使43.处方配伍规律4(二)处方类型 1.处方的意义42.处方的分类4(三)处方格式处方格式和项目4(四)处方常用术语1.处方常用术语及分类42.药引43.处方脚注4(五)处方管理制度处方管理制度4(六)处方药品的规范化名称1.处方药品正名与应付常规42.处方药品合写与应付43.药品别名与应付4二、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一)中药配伍 1.七情配伍42.相畏43.相反44.相恶4(二)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42.十八反43.十九畏44.妊娠用药禁忌45.中药注射剂的配伍禁忌与中西药物合用配伍禁忌4五、中药用量与计量(一)中药用量 1.中药的用量42.确定中药用量的依据43.特殊药材的处方用量4(二)中药计量及计量工具1.古今度量衡对照及换算42.常用中药计量工具43.戥子的校订、使用与保护4六、中药调剂设施及工作制度(一)基本设施 1.饮片斗柜及调剂台42.常用调剂工具及用途4(二)斗谱排列原则1.斗谱的排列原则42.特殊中药的存放4(三)调剂用药的供1.调剂用药供应4应 2.查斗、装斗、调配、保管的关系4七、饮片调剂操作规程(一)收方收方与处方审查(含制度下同)4(二)计价计价的原则与方法4(三)调配中药处方的调配4(四)复核复核的原则及工作程序4(五)发药发药的工作程序4(六)调剂质量管理1.配发药剂的质量要点42.检查方法及质量评定4(七)常用中药传统术语常用中药传统术语4八、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一)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1.中成药调剂42.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43.药品有效期的推算及判定4(二)中成药处方药1.中成药处方药42.常用中成药处方药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4(三)中成药非处方药1.中成药非处方药42.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43.常用中成药非处方药品种4(四)医疗机构自制制剂1.医疗机构自制制剂基本概念42.医疗机构自制制剂配制规范43.医疗机构自制制剂使用注意4九、中药煎服(一)煎药 1.汤剂概述42.汤剂的煎煮43.中药特殊煎药方法4(二)服药 1.服药温度42.服药剂量43.服药时间及次数44.服药饮食禁忌4(三)煎药工作制度及操作常规1.煎药工作制度42.煎药操作常规及质量评价4十、医院药品采购与供应(一)药品采购管理1.药品采购基本制度与程序+42.药品集中采购与招标采购4(二)药品人、出库管理药品入、出库管理4十一、中药品质变异(一)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1.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42.中药变质的环境因素4(二)霉变 1.中药发霉的原因42.预防中药霉变的措施43.常见的霉菌种类4(三)虫蛀 1.常见的中药害虫42.中药害虫的危害性43.害虫的主要来源44.害虫蛀蚀的防治措施4(四)变色变色及易变色的品种4(五)泛油中药泛油及易泛油品种4(六)气味散失中药气味散失的原因及品种4(七)其他变异现象1.升华42.风化43.潮解溶化44.粘连45.腐烂4十二、中药养护技术(一)干燥养护技术干燥养护技术的种类及应用4(二)冷藏养护技术冷藏养护技术及应用4(三)埋藏养护技术埋藏养护技术的种类及应用4(四)化学药剂养护技术化学药剂养护技术及应用4(五)对抗同贮养护技术对抗同贮养护技术及应用4(六)气调养护技术气调养护技术及应用4(七)常用中药材的养护1.根及根茎类药材的养护42.叶、花、全草类中药的养护43.果实与种子类药材的养护44.茎皮类药材的养护45.菌类药材的养护46.动物类药材的养护47.贵细药的养护48.鲜药的养护4(八)中药饮片的养护1.中药饮片的养护方法42.中药饮片的变异现象4(九)中成药养护 1.常见中成药剂型的养护技术42.中成药常见的变质现象4十三、医院药检工作及药品质量管理1.药检室的设置42.药检工作职责和制度43.常用的药品质量检验方法与要点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