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信息的可视化与自动制图

合集下载

数字技术驱动下的空间信息可视化与交互设计

数字技术驱动下的空间信息可视化与交互设计

数字技术驱动下的空间信息可视化与交互设计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字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空间信息可视化与交互设计作为其中的重要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创新。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空间信息的表达和交互提供了更强大的工具和手段,使我们能够更加直观、高效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空间数据。

空间信息可视化是将空间数据以图形、图像等形式展示出来,以便人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分析。

在过去,传统的地图和图表是空间信息可视化的主要方式,但它们往往受到表达形式和信息量的限制。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如今我们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三维建模等技术,创建更加逼真、生动和交互性强的空间可视化效果。

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例,它能够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体验,让用户仿佛置身于虚拟的空间环境中。

通过头戴式显示器和手柄等设备,用户可以自由地在虚拟空间中行走、观察和操作,从而获得对空间信息的全新感知。

这种技术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游戏娱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规划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向公众展示未来城市的规划方案,让公众更加直观地感受规划的效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增强现实技术则是将虚拟信息叠加在现实世界中,为用户提供实时的信息增强。

比如,在手机上使用增强现实应用,当用户将摄像头对准某个建筑物时,手机屏幕上会显示出该建筑物的历史信息、内部结构等相关数据。

这种技术在旅游、教育、导航等领域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

比如,游客在参观博物馆时,可以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获取展品的详细介绍和背后的故事。

三维建模技术则为空间信息的可视化提供了更加精确和详细的表达方式。

通过使用专业的建模软件,可以创建出具有真实质感和光影效果的三维模型,无论是建筑物、地理景观还是物体内部结构,都能够以三维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对于工程设计、地质勘探、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仅仅实现空间信息的可视化还不够,良好的交互设计是让用户能够有效获取和利用空间信息的关键。

地图学 第四章 地图概括

地图学 第四章 地图概括

第四章地图概括
1、地图概括即制图综合,是地图构成的重要法则之一。

地图概括是对地理信息从感知到理性认识的抽象过程。

它解决了将空间信息庞杂多维的客观世界,清晰地表现在有限的二维图面上,实现由地理数据向抽象、概括的形象-符号模型的转变。

2、地图概括的实质,是在制图过程中对地图数据和图解形式经过科学化处理,使其能表现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的、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特点。

3、根据对地图概括性质分析,可知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有:地图的用途与主题、地图的比例尺、制图区域的特征、制图数据质量以及制图图解限制等。

4.手工概括与自动概括(P126)
5、地图概括的内容和方法(P127)
1)选取:选取和分类是不可分的,它的目的是使复杂无序的地图信息,通过聚类和分群使之有序化,正确的内容选取方法应该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进行。

2)简化:简化就是显示空间数据的重要特征,删除不重要的细部
3)夸张:在地图制图实践中,由于地图用途、区域特征、地物特点等原因,在符号化过程中往往要突破比例尺限制,采取不依比例的表示方法,这就是所谓的夸张。

夸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不依比例尺的放大和移位。

4)符号化:地图数据的符号化,其实质就是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是地图概括的最终结果的体现。

空间数据经过选取(分类)、简化、夸张等概括方法处理之后,通过制定的图形记号,使其转化为视觉可见的形象—符号模型。

空间数据输出及制图

空间数据输出及制图
数据收集
数字化
属性化
质量控制
图和属性的链接
电子地图
资料更新
4、电子地图的应用
1)导航和智能运输系统(车载系统) 2)电子地图资料库 3)提供网络地图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将大量使用电子地图,电子地图生产已成为 一热门行业,因此,在国外已出现著名的电子地图供应商。
5、电子地图的供应商
随着信息社会的带来,在社会生活中将大量实用电子地图,因此 其发展及为迅速,引起商家的重视,从而在国际上出现了电子地图 生产开发商,如 美国的ESRI公司; DELORME公司; 欧洲的FELSTRA公司等。 国内国家测绘局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二、颜色模型和颜色空间 地图的表示用颜色、符号、注记等方法。 1、颜色的表示方法
R
白 黑 黄
1)RGB表示,三基色定理 白色(R G B)= (100, 100 ,100) 黑色(R G B)=(0,0,0) R G B组成的立方体是非线性的, B 即两种颜色相近的程度不能简单地用欧氏距离来表示
2)HLS表示 H(Hue)色度,反映颜色的分类,如纯红、品红; L (Light)亮度,反映颜色黑的程度,如白色的亮度比黑色的亮度高 S (Saturation)饱和度,反映颜色的纯度,如纯红的饱和度比粉红的饱和度高。 用HLS表示后,最后还是转成RGB显示。
8.3 电子地图
1、电子地图的概念 电子地图的特点 1)交互性; 2)无级缩放性; 3)无缝性;
4)共享性;
5)具有基本的计算和统计能力;
2、电子地图的发展
1)第一阶段 80年代以前 以CAD技术为支撑,强调图的数字化; 2)第二阶段 80年代以后 以GIS技术为支撑,强调用数据管理存储;
3、电子地图的制作

第7章_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第7章_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面状符号,当地图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在抽象意义下可认为是定位于几何上的面时,
称为面状符号。符号所代表的范围与地图比例尺有关,且不论这种范 围是明显的还是隐喻的,是精确的还是模糊的
第2 节 地图语言与符号库
二、地图符号(库)的功能、分类和设计 4、地图符号的设计
设计地图符号,除优先考虑地图内容各要素的分类、分级的要求外,还应 着重顾及构成地图符号的6个图形变量,即: 形状、尺寸、方向、亮度、密度、色彩 其中,尤以图形的形状、尺寸和色彩最为重要,被传统的地图符号理论 称之为地图符号的三个基本要素。 按符号的生成方式地图符号分为:矢量符号和栅格符号
B、科学研究成果的信息表达 (1)客观现象数据质量与结构的控制; (2)科学数据可视化计算与分析; (3)计算机图形制作与显示; 。 (1)制作直观化的科学图像,以阐明科学研究中的各种现象; (4)图像数据的计算机处理; (2)科学研究过程的模拟; (5)四维时空现象的模拟; (3)复杂数据的可视化处理; (6)人机交互的可视化界面设计。 (4)研究成果的可视化表达。
教学重点 1. 空间信息的可视化过程 2. 地图符号的设计及矢、栅地图符号库的建立
教学活动
在网络上,检索地理信息可视化的相关内容, 了解空间信息可视化的新进展。
返回上一页
第1 节
空间信息可视化概述
一、可视化(Visualization)
将客观现实构成人脑意象的方法和过程, 或对不可直接察觉的某种东西进行直观表示。
的主题(不属于地图符号的范畴)
第2 节 地图语言与符号库
一、地图语言与地图的色彩 2、地图的色彩
色彩是地图语言的重要内容 地图上运用色彩可增强地图各要素分类、分级的概念,反映制图对象的 质量与数量的多种变化; 利用色彩与自然地物景色的象征性,可增强地图的感受力; 运用色彩还可简化地图符号的图形差别和减少符号的数量;

第七章空间信息的可视化

第七章空间信息的可视化
第七章空间信息的可视化
(2)按照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分布状 况分类 分为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
1)点状符号 是一种表达不能依比例尺
表示的小面积事物(如油库等)和点状(如 控制点)所采用的符号。
点状符号 第七章空间信息的可视化
ArcG第I七S章下空间点信息的的可视表化 示
2)线状符号 是一种表达呈线状或带状延伸
由形状、尺寸和颜色变化组成的各种地图 符号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具有内在的联系。通 过符号的变化可以把地图内容的分类、分级、 重要、次要等不同情况表达出来。
第七章空间信息的可视化
(3) 地图符号的感受效果
地图是由在不同位置上的符号图形所组成 的,符号的复杂排列能引起视觉的不同感受。
地图符号使用了不同的视觉变量,如 尺寸、形状、灰度、纹理、方向和颜色等, 实现了不同的感受效果。
第七章空间信息的可视化
1.3 空间信息可视化的类型
可视化类型包括
➢ 地图可视化 ➢ 地理可视化 ➢ GIS可视化
第七章空间信息的可视化
1) 地图可视化
理论 地图可视化
技术
信息表达交流模型
地理视觉认知决策模型 虚拟地图 动态地图
交互交融地图 超地图
地图可视化的概念框架
第七章空间信息的可视化
2) 地理可视化
经济现象。
第七章空间信息的可视化
2.1.4 地图符号的分类
(1)按照符号的定位情况分类 分为定位符号和说明符号。
1)定位符号: 指图上有确定位置,一般不
能任意移动的符号,如河流、居民地及边界等;
2) 说明符号: 指为了说明事物的质量和数
量特征而附加的一类符号,它通常是依附于定位 符号而存在的,如说明森林树种的符号等。

武汉大学《测绘学概论》第三版名词解释

武汉大学《测绘学概论》第三版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测绘学:研究测定和推算地⾯点的⼏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场,据此测量地球表⾯⾃然形态和⼈⼯设施的⼏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然信息的地球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它是地球科学的⼀个分⽀学科。

2.⼤地测量学:研究和测定地球的形状、⼤⼩、重⼒场、整体与局部运动和测定地⾯点的⼏何位置以及它们的变化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3.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研究利⽤摄影或遥感的⼿段获取⽬标物的影像数据,从中提取⼏何的或物理的信息,并⽤图形、图像和数字形式表达的学科。

4.⼯程测量学:研究⼯程建设和⾃然资源开发中各个阶段进⾏控制测量、地形测绘、施⼯放样和变形监测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5.地图制图学(地图学):研究模拟和数字地图的基础理论、设计、编绘、复制的技术⽅法及应⽤的学科。

6.空间信息可视化:运⽤计算机图形学、地图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空间信息输⼊、处理、查询、分析以及预测的数据和结果,⽤符号、图形、图像,结合图表、⽂字、表格、视频等可视化形式显⽰,并进⾏交互处理的理论、⽅法和技术。

电⼦地图是空间数据最主要的⼀种可视化形式,通常显⽰在屏幕上。

7.海洋测绘:对整个海洋空间,包括海⾯⽔体和海底进⾏全⽅位、多要素的综合测量,以获取包括⼤⽓(⽓温、风、⾬、云、雾等)、⽔⽂(海⽔温度、盐度、密度、潮汐、波浪、海流等)以及海底地形、地貌,地质、重⼒、磁⼒、海底扩张等各种信息和数据并绘制成各种使⽤⽤途的专题图件,为经济、军事和科学服务。

8.海洋测绘学:以海洋⽔体和海底为对象所进⾏的测量和海图编制的理论和⽅法的学科。

9.地理信息系统:⼀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包括⼤⽓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信息系统。

10.测量平差:依据某种最优化准则,由⼀系列带有观测误差的观测值,求定未知量的最优估值及其精度的理论和⽅法。

11.地图投影:依据数学原理将地球椭球⾯上的经纬度线⽹描绘在平⾯上相应的经纬线⽹12.海道测量:以保证航⾏安全为⽬的对地球表⾯⽔域及毗邻陆地所进⾏的⽔深和岸线测量以及底质、障碍物的探测等⼯作。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地图制图与可视化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地图制图与可视化
30
1.1、单一符号
采用大小、形状、颜色都统一的点状,线状或者 面状符号来表达制图要素。
特点:单一符号设置方法忽略了要素在数量,大 小等方面的差异,只能反映制图要素的地理位置 而不能反映要素的定量差异。
改变符号类型、大小、 颜色
注意:这里只保存显示效果,下次打开文件 时仍然是默认显示(将文件移除后重新添加 查看效果),所以在作图时要将文件作为 ArcMap文档的一部分保存;
(一)图面尺寸设置
ArcMap窗口包括数据视图(Data View)和版面视图 (Layout View),在正式输出地图之前,首先应该进入版 面视图,并按照地图的用途、比例尺、打印机或绘图机的 型号,设置图面的尺寸,也就是纸张的大小。
如果没有设置,系统将应用默认的打印机或绘图机, 以及相应的默认纸张尺寸。
地理空间数据制图与可视化
可视化 制图
可视化
制图
可视化的意义
从这里出发,向东走500米,到一个十字路 口,然后向左转,再向东北走300米,穿过 一个小桥,再向西北走400米左右,再……, 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了
问路
魏格纳大陆漂移理论
约翰。斯诺
可视化
可视化的基本含义是将科学计算中产生的大量 非直观的,抽象的或者不可见的数据,借助计 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等技术,以图形图像信 息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并进行交 互处理。
喷墨绘图仪 矢量绘图仪 高分辨率彩显
打印机
胶片输出仪 虚拟现实与仿真系统
产品输出软件系统
普通地图
专题地图
影像地图
解决方案
统计报表
三维数字模型或虚拟环境 决策方案
可视化
地图制图
第一节 地图制图的一般原则
地图语言的三要素 ✓ 地图符号 ✓ 色彩 ✓ 文字注记

空间信息的可视化

空间信息的可视化

2、电子地图与GIS的区别: 电子地图包含了GIS的主要功能,但不是全部功能。侧重于可见实体的显示,其中较 完善的空间信息可视化功能和地图量算功能是一般GIS所欠缺的。但是相对而言, 一 些电子地图( 集) 难予使其可视子空间均具有统一的空间数学基础 , 因而空间分析相 对GIS薄弱,这也是两者的分水岭。
第七可视化
可视化是将符号或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图像的技术,它的过程是一种 转换,它的目的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显示的图形、图像,从而全面且本质地 把握住地理空间信息的基本特征,便于最迅速、形象地传递和接收它们。 2、科学计算可视化
是指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科学计算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及 计算结果转换为图形和图像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1)飞行模拟
3、VR GIS
2)战斗模拟
开发虚拟GIS已成为GIS发展的一大趋势。 4、实现技术
--上海外滩示例
第七章
4、实现技术
空间信息的可视化
可以通过 GIS 软件支持的 DEM 功能、 3DMAX , AutoCAD 中的三维实体建模,以及 VRML , OPENGL或Direct X,Java3D或Flash,ViewPoint等实现或辅助实现虚拟现实。 1)VRML简介: VRML作为一种开放的、可扩展的、工业标准的虚拟景象描绘语言,已广泛用于在 Internet中描述3D景象或世界。VRML和HTML是紧密相连的,是HTML在3D领域模拟和扩展。 由于VRML在Internet具有良好模拟性的和交互性,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2)具体实现-----实例 VRML浏览器插件 如Cosmo Player 网络环境 3)应用
*.wrl
虚拟现实
VRML作为实现VR的语言标准,与GIS、DEM、DTM技术相结合,将在旅游娱乐、商业 营销、房地开发、工程设计、数字地球、虚拟地理环境、军事等众多领域发挥巨大 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5.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常用形式
电子地图 多媒体地图 三维仿真图 四维时空图 交互式可视化界面
9
6.空间信息可视化的方法
传统的及新型的制图软件 空间信息系统 仿真系统 虚拟现实
10
7.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发展
在GIS的发展历程中,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空 间数据的图形显示和分析,以充分直观的表示空间数据处理分析 的结果。 GIS可视化的发展过程: 1)二维数据的可视化 主要研究二维图形的显示算法,如画线、符号库和符号化、颜色 设计、图形输出打印等。
11
2)2.5维图形的可视化 ➢ 2.5维图形的可视化以地形分析为核心,研究用二
维数据表示三维数据,即将三维数据投影到二维屏 幕上,显示之。 ➢ 2.5维图形可视化的实质是研究三维到二维数据的 坐标变换、隐藏线隐藏面消除、光照模型。 ➢ 2.5维图形无法表示三维物体的体特征。
12
3)真三维数据的可视化 ➢ 90年代以来,三维物体的体特征的可视化研究成了
热点。 ➢ 从发展看GIS可视化研究着重于技术层次上,如数据
模型、图形图象显示、图形图象的实时动态处理等。 ➢ 必须指出,为提高GIS可视化的实用性,在GIS可视
化研究中一直十分注意在地形图上显示地物要素,研 究点、线、面要素在三维景观上的叠加算法。
13
8.虚拟现实(VR)
➢ 虚拟现实是一门涉及众多学科的新的实用技术,它集先进的 计算机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仿真技术、微电子技术于一 体。在计算机技术中,它又特别依赖于计算机图形学、人工 智能、网络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及计算机仿真技术。这些相 关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
15
8.虚拟地理环境
➢ 虚拟现实技术、网络环境和地学结合产生了虚 拟地理环境。
➢ 在虚拟地理环境中,可按个人的知识、意愿、 假定设计分析模型,进行交互,使在网络环境 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 在虚拟地理环境中,利用地学分析模型可以实 现虚拟模拟,从而加速相关理论的发展。
16
在计算机环境下,可视化的中心问题是科学家能够快 速生成一系列相同或相关信息的图像。计算机屏幕上 显示的影像有助于信息处理,从而提高对二维或三维 空间关系和空间问题的理解。
➢ 交互性指参与者用专门设备,能实现对模拟环境的考察与操作 程度,例如用户可用手直接抓取模拟环境中的物体,且有接触 感,有重量感,视场中被抓起的物体也应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
➢ 想象性是VR与设计者并行操作,为发挥它们的创造性而设计的, 这极大地依赖于人类的想象力,。
➢ 沉浸感即投入感,其目的是力图使用户在计算机所创建的三维 虚拟环境中处于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感觉状态,有身临其境的感 觉,即所谓“沉浸感”。6源自3.空间信息可视化特点 交互性
通过交互性,使用户进入事件的发展之中,并得 到可视化结果。 信息载体的多维性 实现空间信息的可视化需要用多媒体表达方式。 信息表达的动态性 实现空间信息的可视化可以描述空间信息的动态 变化。
7
4.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应用 空间位置的表示 如表达空间物体的分布; 空间分析的可视化描述,如缓冲区 动态制图,如动态仿真图; 空间信息的可视化查询,实现对空间信息的查询; 面向实体的模型化显示,如DTM模型。
第六章 空间信息的可视化与自动制图
6.1 空间信息可视化 6.2 空间实体的符号化 6.3 专题地图制图 6.4 空间数据的多尺度特征与制图综合 6.5 电子地图
2
7.1 概述 6.1 空间信息可视化(visualization)
✓ 可视化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形图象技术,将复杂的科 学现象,自然景观及一些抽象的概念图形化的过程。
➢ 科学计算可视化是研究如何将科学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所 产生的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信息,并可进行交互式分析。
➢ 1997年国际地图学会成立了可视化委员会,提出将科学计 算可视化和地图可视化的连接与交流。
4
2.空间信息可视化
➢ 可视化能迅速、形象地表示空间信息,空间信息离 不开可视化。
➢ 因此,科学计算可视化之后,地学专家对可视化在 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许多研究,提出了地图 可视化、地理可视化、GIS可视化、地学多维图解、 地理信息的多维可视化、虚拟地理环境等概念。
5
2.空间信息可视化
➢ 空间信息可视化是指利用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图象技 术,将地学信息输入、处理、查询、分析数据,采用 图形、图像,结合图表、文字、报表,以可视化形式, 实现交互处理和显示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所以,空间信息可视化是科学计算可视化在地学领域 中的体现。
空间信息可视化和科学计算可视化不同之处是空间信 息可视化过程更强调数字化和符号化的概念,而且空 间信息可视化描述的是地理空间内的事物,可视化过 程实际上是对地理空间信息的提取和综合
目前,可视化技术成为信息爆炸时代人类分析和驾 驭信息的有力工具。在可视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 仿真技术(simulation ,imitation)和虚拟技术。“虚拟现 实”是仿真技术的一种特殊形式。
17
6.2 空间实体的符号化
➢ GIS与制图的关系
✓ 从GIS发展看,GIS行业起步于计算机制图和地籍处理; ✓ 从GIS的数据源看,地图既是GIS的输入数据又是 GIS数据的主要输出
✓ 可视化目的是便于人们理解现象,发现规律和传播 知识。
✓ 可视化技术通常需要模型的支持,包含交流和认知 分析,是对人脑印象构造过程的一种仿真,以支持 用户的判断和理解。
3
1.科学计算可视化
➢ 可视化的概念首先有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员会图形图 象专题组在1987年提出了科学计算可视化(visualization in scientific computing)。
➢ 虚拟现实是空间信息可视化进一步发展的新方式,它使人们 好像进入真实地理空间环境,并与之进行交互作用。
14
虚拟现实的三个特征 ➢ VR具有三个最突出的特征,即交互性(Interactivity)、想象性
(Imagination)和沉浸感(Immersion),称 “3I” 特征。以此区分 与其相邻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