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AS-AD MODEL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IS-LM模型具有两个局限性:一是没有分析劳动市场的情况,即只讨论了国民收入的决定,没有说明均衡国民收入是否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二是没有考察一般价格水平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本章在收入、利率之外,再引入一般价格水平,考察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要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说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时决定。
它是研究产量波动以及决定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率的基本工具。
一、总需求曲线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curve)是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总需求函数是指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下,社会对产出的需求。
总需求曲线则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的组合。
(一)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可以利用IS-LM模型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
现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惟一变动的是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即不会影响IS曲线,但会影响到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会发生移动。
这是因为,IS曲线的变量被假定是实际变量而不是随价格变化而变动的名义变量,但LM曲线中的货币供给量则有名义货币供给量和实际货币供给量之分。
如果以表示实际货币供给量,M表示名义货币供给量,P代表价格水平,则有:(5.1)由(5.1)式可以看出,实际货币供给量取决于名义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
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而价格水平下降时,会使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
如果货币需求不变,则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使货币市场上的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从而使利率水平下降。
利率水平的下降会使投资增加,从而使总需求增加。
因此,价格水平下降的结果是使总需求增加。
同样,如果价格水平上升,则会使总需求减少。
在宏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第五章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第五章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重点提示:前面有关国民收入决定问题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在资源闲置的条件下,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且不论社会总需求如何变动,只会引起产量、收入变动,不会引起价格的变动。
这样也就没有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及价格水平决定的影响。
然而长期中,价格是可以灵活调整以使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均衡的。
本章在IS-LM模型中放宽价格水平不变的假设,引进劳动力市场,把总需求分析和总供给分析结合起来,发展成为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并利用此模型来分析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及价格水平的决定问题。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与总需求函数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简称AD)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每一物价水平下,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
通常以总支出这一统计指标表示。
包括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净出口四个组成部分。
可表示为:AD=C+I+G+(X-M) (5.1)其中,C代表消费需求,指国内居民对产品的需求;I代表投资需求,指企业对资本品的需求;G代表政府需求,指政府采购产品的需求。
(X-M)代表净出口。
因此,总需求这一概念描述了经济消费方的行为,它是总支出,也是GDP。
总需求反映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实质上它揭示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物价水平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这种函数关系我们称之为总需求函数。
以表示使得经济处于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P表示价格水平,则总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Y=AD(P)。
描述总需求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如图5.1。
把对应于每一物价水平的所有产出总量描绘在以物价水平为纵轴,产出总量(国民收入)为横轴的坐标图上就得到总需求曲线。
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其经济含义是:其它条件相同时,物价水平下降,导致总需求上升,反之,总需求下降。
第5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0
AS
Y
AS
Y
短期总供给曲线三种情况的综合
AS
①凯恩斯总供给曲
线,资源远未充分 P
利用。 ②常规总供给曲线,
③
现被认为是短期总
供给曲线的一般情
②
况,资源尚未充分
利用。
①
③古典总供给曲线,
资源已经充分利用。
0
Yf
Y
(四)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除物价水平外,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主要有: ①劳动力数量的变化; ②资本存量的变化; ③技术条件的变化; ④气候条件的变化; ⑤进口原材料等投入品价格的变化。
r
r1
政府支出变动
r0
对总需求曲线
的影响:
0
P
P0 0
E1
E0
Y0
Y1
LM
IS1 IS0
Y
E0
Y0
E1
AD0 Y1
AD1 Y
r
货币供给量变动
r0
对总需求曲线的
r1
影响:
0 P
P0 0
E0
E1
Y0
Y1
LM0 LM1 IS
Y
E0
Y0
E1
AD0 Y1
AD1 Y
二、总供给曲线
(一)宏观生产函数
1、总供给函数[Aggregate Supply Curve]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是某一时期一个经济社
y= 3640 + 960/p
S(y)=i(r) M/p=L=L1+L2
y=f(p)
(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除物价水平外,一切影响社会总需求量的因素发 生变动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根据总产量曲线、劳动的供求曲 线与货币工资曲线可以推导出总供给曲 线。 由于西方经济学家在推导总供给 曲线时所依据的前提条件不同,导致了 总供给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位于充分就业的产 量水平上的供给完全缺乏弹性的供给曲线。 由于该曲线所描述的是充分就业产量 下的总供给状态,而这种状态又是符合长 期经济发展趋势的,因此,又被称为长期 总供给曲线。
AD曲线斜率
其一,IS曲线的斜率。在LM曲线的斜率不变的 情况下,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则投资需求对 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越小,LM曲线移动对均衡收入和 支出所产生的影响越小,AD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 反之,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则AD曲线斜率的绝 对值越小。 其二,LM曲线的斜率。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的 情况下,LM曲线的斜率越大,则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 的反应程度越小,LM曲线移动对均衡总支出影响越大, AD曲线的斜率越小;反之,LM曲线的斜率越小,则AD 曲线的斜率越大。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变动一定 幅度会使总需求水平变动多少。 当价格变化所导致的总需求量的变动 较大时,AD曲线往往较平缓;反之,当价格 变化所导致的总需求量的变动较小时,则AD 曲线较陡峭。
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主要有 两个方面: 第一,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人们需要更多的 货币从事交易活动,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增加,货 币的交易需求增加时,必然导致利息率上升,并 引起投资和总需求量的下降。 第二,国内物价水平上升,本国居民购买外 国商品增加,外国居民购买本国商品减少,净出 口减少。上述两方面都表现出价格水平与总支出 水平反方向变动的影响关系,它们共同决定了总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趋势。
利率效应:
在宏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 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 方向变动的情况。 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 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 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 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减少。
第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curve):社 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通常以产出水平 来表示。 总需求函数:指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它表示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下,社会对产出的需 求。 总需求曲线: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 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的组合。
AD
dY EY dP
AD
Ei e
di dP
AD
M di 2 Li P dP dY dP
dY LY dP AD
2
AD
求解上述关系式得到AD曲线斜率 M / P [(1 EY ) Li / Ei e ] LY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AD
影响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因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一)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而价格水平下降时,实际 货币供给量水平会增加,从而利率下降,投资增 加,并引起总需求增加。相反,如果价格水平上 升,则会引起总需求减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总需求增加的原因: 1. 利率效应: 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 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 2. 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水平下降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 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从而使人 们变得相对富有,使人们增加消费需求。这种效 应被称为实际余额效应。 3. 税收: 价格水平下降使人们的名义货币收入减少, 降低人们的纳税档次,使人们的税负减少,可支 配收入增加,从而增加消费需求。
IS
dY EY ( di Ei e 1 EY
IS
) Ei e
IS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3.4.2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1)
i<s:非意愿存货小于零; s<i:非意愿存货大于零
s s
i O -α
E i<s
y1 y0
s<i i
y2
y
3.4.3 基本结论
总产出倾向于和总需求一致 简单经济中,总量均衡表现为意愿投资和意愿
储蓄相等 总需求表现为可支配收入、自发性支出和边际
消费倾向的函数 净存货机制在总量均衡中作用重大 总之:没有供给限制的条件下,总需求决定总
注意:这里的储蓄和
O
投资是意愿储蓄和意
y0
y
愿投资。只有意愿储
蓄和意愿投资相等,
宏观经济才达到均衡。
3.3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 3.3.1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 • 3.3.2 线性消费函数 • 3.3.3 储蓄函数 • 3.3.4 其它消费函数
3.3.1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
• 基本结论:C= aWR+ cYL • 其中,WR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
工作收入;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 年轻人和老年人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中年人边际消费倾
向较低。
永久收入消费理论(Milton Friedman)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 ,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入 是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 0~t1——幼年期,c<y, s<0, 负父母的债
• t2—青壮年期,c<y, s<0, s的用途有:还债,养老储蓄,放债
• t3~∞—老年期,c<y, s<0, 他有两件事要做:消费(用青年期 的储蓄),讨债。
总需求均衡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Y=AD
总产出 Y
产品与劳务需求
总需求的组成: C = 对产品与劳务的消费 I = 对投资品的需求 (意愿的) G = 政府对产品与劳务的需求
NX= 净出口=X – M
Y= C+I+G+NX
消费C与收入
消费
2000 2600 3200 3800 4400 5000 5600 6200 6800 7400 8000 8600 9200 9800
2. 假设商业管理者们比较乐观,他们增加了投资支出。支出线会发生 什么变化?这将怎样影响实际GDP?画一张图来证明你的答案。 3. 假设中国商品在美国突然变得不受欢迎了,净出口怎样变化?支出 线怎样移动?实际GDP 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作图说明。
收入(Y)(10亿元) 消费(C)(10亿美元) 0 5 10 11 20 17 30 23 40 29 50 35 60 41 70 47 80 53 90 59 100 65
第三章
总需求均衡分析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总需求决定国民总收入 产品市场的简单凯恩斯模型
乘数效应与财政政策
总需求决定国民总收入
Y = 总产出 AD Y= 总支出 Y= 总收入 Y=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 Y=总需求 总需求:指整个社会的有效 需求 Y=总支出=总需求 Y为均衡产出(与计划需求 相一致的产出)
政府购买支出 G 的增加将导致收入增加,增量 是政府购买支出增量的 5 倍。
政府购买乘数
定义:
政府购买增加 1 单位,导致的收入的增加.
在模型中, 政府购买乘数等于
Y 1 G 1 MPC
在例子中: MPC = 0.8,
Y 1 5 G 1 0.8
第5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这两个因素是如何造成低增长?
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及银行贷款下降对总需求产生影响。 财富效应、利率效应的下降 解决: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
日本宏观经济变量(1992-1998)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产出增长(%) 1.0 0.3 0.6 1.5 3.9 0.8 -2.5 通货膨胀(%) 1.7 0.6 0.2 -0.6 -0.5 0.6 0.7 预算盈余(%) 1.5 -1.6 -2.3 -3.6 -4.3 -3.3 -6.1 短期利率(%) 4.5 3.0 2.2 1.2 0.6 0.6 0.7
第一个原因是90年代早期日本股票市场的崩溃。 1990-1992年,日本股票价格下降一半。土地和 房地产价格也巨幅下挫。截止到1997年商业用地 的价格仅为1990年的55%。
第二个原因是股票和土地价格的崩溃对日本银行 的影响。许多银行都贷款给了股票和房地产的购 买者。当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崩溃时,这些借款人 大部分不能清偿贷款。在1997年,有人估计日本 最大20家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坏账总和占日本 GDP的4%。账面上如此多的坏账,使得银行不 得不彻底削减对企业的任何新贷款。
就业决定
预期
价格变化与工资
价格水平对工资的
调整
路
影响
就业量的变化 生产函数 Y=f(k,L)
AS的变化
(1)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劳动供给:劳动的 w/p 供给量取决于实际 工资(w/p)
w/p
劳动需求:劳动的需 求量取决于实际工资 (w/p)
w/p
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Ls=f(w/p) L
Ld=f(w/p) L
总需求模型是在IS-LM模型上加入了价格变量,包含 了凯恩斯主义总需求决定的所有变量(C,I,G,T,Ms), 实际上是凯恩斯理论的一个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单项选择:1.下面哪一项不会使总需求曲线右移?()A.政府支出增加;B.转移支付减少;C.名义货币供给增加;D.税收减少。
2.总支出函数表明的是哪两者之间的关系?()A.实际支出和实际国民收入;B.意愿的实际支出和名义的国民收入;C.名义支出和名义的同民收入;D.意愿的实际支出和实际的国民收入。
3.假定总供给曲线为水平,MPS为0.25,则自发性支出增加10亿元将使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上升( )亿元。
A.25;B.10;C.250;D.40。
4.如果经济运行处于SAS曲线向上倾斜的部分,则总需求的增加会()A.使物价水平上升,但不提高实际的国民收入;B.提高实际的国民收入,但不使物价水平上升;C.实际的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都不会上升;D.实际的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都会上升。
5.SAS曲线向上倾斜表明了()A.价格水平和实际的国民收入是负相关的;B.较高的价格水平和较高的国民收入相联系;C.最终产出的价格与投入的价格是负相关的;D.短期内实际的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无关。
6.SAS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那么()A.在未达到潜在的国民收入之前,产出的变化伴随着相对较小的价格水平的变化;B.在达到潜在的国民收入之后,产出的变化伴随着相对较小的价格水平的变化;C.在未达到潜在的国民收入之前,产出的变化伴随着相对较大的价格水平的变化;D.以上都不对。
7.上升的物价水平和下降的实际国民收入是由下列哪一项引起的?()A.总需求曲线给定,SAS曲线左上移动;B.通货紧缩的自动调节机制;C.LAS曲线右移;D.SAS曲线沿着不变的总需求曲线右移。
8.垂直的LAS曲线表明,如果价格可以充分调节,那么()A.任何价格水平下,潜在的实际国民收入都是一致的;B.产出仅仅取决于总需求水平;C.均衡的实际国民收入不能确定;D.价格水平仅由总供给决定。
9.供给党派所主张的税收激励的主要目的在于()A.降低总需求;B.降低总供给;C.A和B;D.增加潜在的实际国民收入。
10.古典模型和凯恩斯主义之间的一个重要不同在于凯恩斯主义模型中()A.供给创造它自己的需求,而在古典模型中,需求创造它自己的供给;B.总需求的变化主要导致价格的变化,而在古典模型中,导致就业的变动;C.总需求的变化主要导致就业的变化,而在古典模型中,导致价格的变动;D.价格是部分可变的,而在古典模型中,价格是完全可变的。
11.菲利蒲斯曲线描述的基本问题是()A.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时,失业率一般会提高;B.劳动力需求结构变化一般是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的;C.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有可能会提高非周期性失业的水平;D.达到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水平可能带来通货膨胀。
12.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总供给曲线是()A.一条垂线;B.一条反L形折线;C.一条向右上方延伸的曲线;D.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3.总需求曲线右移的原因是()A.政府支出的减少;B.货币供给量的减少;C.货币供给量的增加;D.私人投资的减少。
14.在哪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停止实行收缩货币供给量的政策?()A.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状态;B.经济出现衰退迹象;C.经济出现过热迹象;D.利率已下降到较低水平.15.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A.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增加;B.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C.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价格上升了;D.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了。
16.当总供给曲线正向倾斜时,成本中可变成本所占份额下降,则总供给曲线移向()A.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B.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C.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D.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17.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SAS曲线正向倾斜,那么,减税会使()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B.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不变;C.价格水平不变,实际产出增加;D.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
18.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SAS曲线正向倾斜,那么,增加政府支出会提高()A.产出和价格水平;B.均衡产出和实际工资;C.均衡产出和实际利率;D.以上都可能。
19.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SAS曲线正向倾斜,则AD曲线右移会增加()A.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B.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C.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D.劳动力需求、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20.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垂直,减税将()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产出不变;C.提高产出水平,价格不变;D.价格和产出均不变。
21.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垂直,若增加10%的名义货币供给量,将()A.对价格水平无影响;B.提高利率;C.增加名义工资10%;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10%。
22.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垂直,若政府支出增加,则()A.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利率水平上升,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D.对利率水平和实际货币供给均无影响.23.价格水平上升时,会()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24.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减少;D.以上都对。
25.当()时,总需求曲线更平坦.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B.支出乘数较小;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D.货币供给量较大.26.AD曲线()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左移;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时会左移;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会右移。
27.短期劳动力供给函数由于不断()A.增加的劳动负效用而呈正向倾斜;B.减少的闲暇负效用而呈正向倾斜;C.减少的劳动负效用而呈负向倾斜;D.增加的闲暇负效用而呈负向倾斜。
28.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A.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减少;B.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增加;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
29.当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是800-2N(N是使用劳动力的数量),产品的价格水平是2元,每单位劳动的成本是4元时,劳动力的需求量是()单位。
A.20;B.399;C.800;D.80。
30.当(),古典的或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存在.A.产出水平是由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水平决定;B.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时;C.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时;D.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时。
31.如果(),AS与价格水平正相关。
A.磨擦性与结构性失业存在;B.劳动力供给立即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作出调整;C.劳动力需求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但劳动力供给却不受影响;D.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但劳动力需求却不受影响。
3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总需求(总供给)曲线可由个别商品的需求(供给)曲线加总而得B.新古典理论的总需求曲线和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均由IS-LM模型导出C.新古典理论的总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弹性相等D.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弹性相等32.价格水平上升导致()。
A.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左移B.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右移C.实际货币供给上升,De曲线左移D.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右移3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A.国外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B.消费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C.投资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D.以上几个因素都存在34.其他条件不变时,()因素引起AD曲线左移。
A.价格水平下降B.政府支出减少C.税收减少、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3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般而言,在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数量均可变动B.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资本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C.充分就业量即所有劳动力都得到工作时的总就业量D.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就业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36.新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假设有()。
A.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工会对劳动力供给的一定程度的垄断B.劳动者存在“货币幻觉”C.货币工资率具有拖下刚性D.劳动供给和需求均可立即对工资率的变化作出反应37.在()的情况下,总供给水平与价格水平同向变动。
A.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均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作出反应B.劳动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作出反应,而劳动需求则不作反应C.劳动需求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作出反应,而劳动供给则不作反应D.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均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作反应38.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前提假定是()。
A.价格不变B.收入不变C.生产函数不变D.不存在货币幻觉39.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则税收减少会导致()A.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上升B.价格水平上升,而实际产出不变C.实际产出上升,而价格水平不变D.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不变40.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当名义货币供给增加20%时,()A.价格水平不变B.利率增加C.名义工资增加20%D.实际货币供给增加20%41.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当政府支出增加时,()A.利率增加,且产出的组成发生改变B.实际货币供给增加,且产出的组成发生改变C.对实际货币供给及产出的组成均无影响D.对利率及产出的组成均无影响42.在新古典理论的总供给曲线分析中,如已实现充分就业,则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A.实际货币供给增加,且产出的组成发生改变B.对实际货币供给及产出的组成均无影响C.实际产出同比例增加D.利率降低,产出的组成发生改变43.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则税收降低会增加()。
A.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C.实际产出,但对价格水平无影响D.价格水平,但对实际产出无影响44.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则政府支出减少会降低()A.产出和价格水平B.均衡的产出和实际工资水平C.均衡的产出和实际利率水平D.以上均有可能45.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则总需求曲线左移会降低()A.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B.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C.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D.劳动需求、就业量和实际工资46、在短期内,增加政府支出,将导致().A.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下降; B.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上升;C.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下降; D.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上升;47、收入—支出调整度量的是().A.AD曲线水平的移动距离; B.AD曲线水垂直的移动距离C.新AD曲线上的移动; D.以上全对.48、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A.IS曲线平移的水平距离大于AD曲线的移动;B.IS曲线平移的水平距离小于AD曲线的移动;C.LM曲线平移的水平距离小于AD曲线的移动;D.LM曲线平移的水平距离大于AD曲线的移动.49、价格水平上升导致().A.ND右移,NS右移; B.ND左移,NS左移;C.ND右移,NS左移; D.ND左移,NS右移.50、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A.价格水平上涨,利率下降; B.价格水平上涨,利率上升;C.价格水平下降,利率上升; D.价格水平下降,利率下降.、46、宏观经济目标是实现().A.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B.充分就业的均衡;C.超出充分就业的均衡; D.产量极限.47、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48、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那么减税将会使().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B.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49、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50、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A.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 B.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C.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 D.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