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农药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农药知识问答(42条)

农药知识问答(42条)1、什么是农药?答:农药是指防治农林牧业生产中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病原菌、杂草、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
2、农药品种按用途分为几类?答: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鼠剂、除草剂、杀软体动物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3、什么叫农药剂型?什么叫农药制剂?答: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未经加工的农药称之为原药,一般有原粉和原油两类。
将原药与多种辅助料加工,使之具有一定组分和规格的加工形态,称之为剂型。
一种剂型可制成多种不同含量,不同用途的产品,称之为制剂。
4、农药常见剂型有哪些?答:常见剂型有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颗粒剂、胶悬剂、水剂等。
5、农药常规的施用方法有哪些?答:有喷粉法、喷雾法、毒饵法、种子处理法、土壤处理法、熏蒸法、熏烟法、烟雾法、施粒法、飞机施药法等。
6、农药的混合使用有哪些优点?答:科学混用可以同时防治几种病虫草害、节省时间、降低劳动力成本,防止或延缓病菌害虫产生抗药性,改进药剂性能,延长残效期,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特长。
7、农药混合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农药混用要达到增效、兼治和扩大防治对象的目的。
混合后不能发生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作物不应出现药害现象,不应降低药效,不能增加急性毒性。
8、什么样的天气不宜使用农药?答:在刮大风、下雨、高温、高湿等天气条件下不宜使用农药,否则会降低药效、增加环境污染和产生药害的机会。
9、雨季如何使用农药?答:可选用内吸性和速效性农药,在农药中加粘着剂,改喷雾为灌根等。
10、什么叫持效期?答:农药施用后,能够有效地防治病虫草鼠害所持续的时间。
11、怎样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答:(1)掌握病虫发生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期;(2)喷药均匀周到;(3)准确掌握使用浓度和亩用药量。
12、怎样防止病虫草产生抗药性?答:坚持综合防治的对策;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农药混合使用;添加增效剂;掌握最佳防治时机,争取一次见效,减少使用次数和浓度。
13、农药毒性的含义是什么?答:极少量的农药就能对人体、家畜、家禽及有益动物产生直接或间接毒害或使其功能受到严重的破坏,农药的这种性能称之为毒性。
农药化学试题及答案

农药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有机磷类农药?A. 草甘膦B. 氯氰菊酯C. 阿维菌素D. 噻虫嗪答案:B2. 农药的LD50值表示什么?A. 农药的毒性B. 农药的药效C. 农药的残留量D. 农药的稳定性答案:A3. 农药的半衰期是指农药在环境中的:A. 降解时间B. 作用时间C. 吸收时间D. 释放时间答案:A4. 农药的抗药性是指:A. 农药对环境的抵抗力B. 农药对作物的保护力C. 害虫对农药的抵抗力D. 作物对农药的抵抗力答案:C5. 农药的生物富集作用是指:A. 农药在生物体内的积累B. 农药在土壤中的积累C. 农药在水体中的积累D. 农药在空气中的积累答案:A6. 农药的剂型包括:A. 乳油B. 可湿性粉剂C. 悬浮剂D. 所有以上答案:D7. 农药的合理使用包括:A. 正确选择农药种类B. 正确计算用药量C. 正确掌握施药时间D. 所有以上答案:D8. 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是:A. 施药量过大B. 施药时间不当C. 施药方法不当D. 所有以上答案:D9. 农药的毒性分级是根据:A. 农药的化学结构B. 农药的使用方法C. 农药的LD50值D. 农药的残留量答案:C10. 农药的降解是指:A. 农药在环境中的分解B. 农药在作物上的分解C. 农药在土壤中的分解D. 农药在水体中的分解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药的______是指农药在生物体内或环境中的降解速度。
答案:半衰期2. 农药的______是指农药在作物表面形成的保护层。
答案:药膜3. 农药的______是指农药在作物体内分布的均匀性。
答案:渗透性4. 农药的______是指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量。
答案:残留量5. 农药的______是指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答案:环境行为6. 农药的______是指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答案:生态毒性7. 农药的______是指农药对作物的安全性。
06240农药使用技术复习要点(有答案)

复习要点一、填空题1.农药的科学使用原则是安全、高效、经济。
2.农药的“三致”指致畸毒性、致突变毒性、致癌性。
3.杀虫活性初筛方法有饲料混毒法、叶片浸叶饲虫法和微量筛选法。
4.在农药的标签上,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分别标志颜色为红色、黑色和绿色。
5.发现先导化合物的四种途径为:经验筛选、类推合成、天然产物模型和生物合理设计。
6.根据我国农药分类与剂型编码标准,悬浮剂与乳油的缩写分别为SC 、EC 。
7.根据我国农药分类与剂型编码标准,可湿性粉剂与乳油的缩写分别为WP、EC。
8.农药的施用方法有喷雾法、喷粉法、土壤施药法、浇泼法、拌种法、种苗浸渍法、毒饵法和薰蒸法。
9.杀虫剂田间防治试验中多是在处理后调查虫口密度,以存活的个体数或种群增加及减少百分率或数量等指标来统计防效。
10.杀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比杀虫剂要大得多,主要影响是改变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群的组成,因为杀菌剂对不同的微生物或病原菌有不同的毒力。
11.一个完整的农药制剂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通用名称和剂型名称。
12.水悬浮剂大多是以固体粒径为3 -5μm 的固体农药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加入合适的润湿剂润湿剂、分散助悬剂、增粘剂、防冻剂和水等组分,经砂磨机湿法磨制而成。
13.按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高毒、中等毒和低毒农药的急性经口的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50mg/kg、50~500mg/kg 和>500mg/kg 。
14.随着交互抗性和多抗性现象日趋严重,害虫对新的取代药剂的抗性有加快的趋势;双翅目、鳞翅日昆虫产生抗药性虫种数最多,农业害虫抗药性虫种数超过卫生害虫,重要农业害虫如蚜虫、棉铃虫、小菜蛾、菜青虫、马铃薯甲虫及螨类的抗药性尤为严重。
15.农药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的途径是很复杂的,概括起来包括:①氧化,②还原,③水解,④缩合,脱氯化氢;⑤____脱羧,异构化__等途径。
16.农药的毒性分高毒、中等毒、低毒,按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急性经皮的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200mg/m3.24h 、200~1000mg/m3.24h、>1000mg/m3.24h,其毒性分别为高毒、中毒和低毒。
农药学简答题论述题

LD50即致死中量,指杀死供试昆虫种群一半个体所需的剂量。
〔其单位有两种。
一种是以供试昆虫个体所承受的药量为单位,如µg〔药量〕/头〔昆虫〕,另一种是以供试昆虫单位体重所承受的药量为单位,如µg〔药量〕/g〔昆虫〕。
〕LC50即致死中浓度,指杀死供试昆虫种群一半个体所需的浓度。
单位为µg〔有效成分质量数〕/ml 〔药液容积〕。
毒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农药对某种供试有害生物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即在的毒杀能力。
杀虫剂毒力大小常以致死中量、致死中浓度表示,其值越小,毒力越大。
毒性实际上就是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力。
常以大鼠通过经口、经皮、吸入等方法给药测定农药的毒害程度,推测其对人、畜潜在的危险性。
常分为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三类抗药性是指在同一地区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而引起有害生物对药剂抵抗力提高〔即敏感度下降〕的现象。
抗药性是药剂本身作用的结果,应和“自然耐药性〞区别开来。
抑菌作用指由于药剂影响了病原物的生物合成,抑制了生命代中的某个过程,而表现为病原菌菌丝生长受阻,或抑制其吸器产生、染色体有丝分裂和细胞壁形成等,使病原菌不能正常发育,在受抑制一定时间失去致病能力,而脱离药剂后即可恢复生长。
杀菌作用是指由于药剂影响了病原物的能量合成,使孢子不能萌发,从而阻止了病原菌侵入植物寄主体保护作用指利用杀菌剂抑制孢子萌发、芽管形成或干扰病菌侵入的生物学性质,在植物未罹病之前使用药剂,消灭病菌或在病原与植物体之间建立起一道化学药物的屏障,防治病菌侵入,以使植物得到保护。
吸性杀菌剂指能够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系统分布的杀菌剂。
该类杀菌剂大多随水份蒸腾向顶部输导,并会在叶缘积累。
少数药剂具有上下双向输导的能力,如乙磷铝,甲呋酰胺等。
时差选择利用作物与杂草发芽及出苗期早晚的差异应用除草剂而导致的选择性。
生化选择是通过除草剂在植物体进展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而实现的选择性,这些生物化学变化根本上都是酶促反响。
农药安全使用技术试题答案

农药安全使用技术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农药的“三同时”原则是指()。
A. 同时购买、同时使用、同时储存B. 同时使用、同时防护、同时记录C. 同时搅拌、同时喷洒、同时清洗D. 同时购买、同时搅拌、同时喷洒答案:B2.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有机磷类农药?()。
A. 敌敌畏B. 百菌清C. 草甘膦D. 甲基对硫磷答案:A3. 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是指()。
A. 农药使用后到作物收获之间的最短时间B. 农药生产到使用之间的最长时间C. 农药使用后到下一次使用的最佳时间D. 农药购买后到使用前的储存时间答案:A4. 农药的稀释倍数是指()。
A. 原药与水的体积比B. 原药与水的质量比C. 稀释后药液的总体积与原药体积的比D. 稀释后药液的总质量与原药质量的比答案:C5. 使用农药时,以下哪种行为是正确的?()。
A. 随意增加用药量以提高效果B. 根据作物和害虫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C. 为了节省时间,混合使用多种农药D. 忽略天气条件,随时喷洒农药答案:B二、判断题1. 农药的使用必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答案:正确2. 所有农药都可以在任何作物上使用,无需考虑作物的抗药性。
()答案:错误3. 农药的毒性越高,其防治效果越好。
()答案:错误4. 农药的储存应远离儿童和动物,防止意外中毒。
()答案:正确5. 使用农药后,应立即清洗喷雾器和其他器械,以防残留农药造成污染。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农药安全使用的重要性。
答:农药安全使用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同时,遵循安全使用原则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避免农药残留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2. 农药使用过程中应如何做好个人防护?答:在使用农药过程中,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以防止农药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体内。
农药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农药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药生物化学主要研究农药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列哪项不是农药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A. 农药的分子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B. 农药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C. 农药的化学合成方法D. 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答案:C2. 农药的生物化学毒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干扰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B. 破坏生物体的细胞结构C. 影响生物体的遗传信息D. 以上都是答案:D3. 农药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包括哪些阶段?A. 吸收B. 分布C. 代谢D. 排泄E. 以上都是答案:E4. 下列哪种酶在农药的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 氧化酶B. 还原酶C. 水解酶D. 以上都是答案:D5. 农药的生物化学毒性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A. 农药的化学结构B. 农药的使用剂量C. 农药的使用频率D. 农药的储存条件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药的生物化学毒性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式表现。
答案:干扰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破坏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影响生物体的遗传信息2. 农药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吸收、_________、_________和排泄。
答案:分布、代谢3. 农药的生物化学毒性与其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答案:化学结构、使用剂量、使用频率4. 农药的生物化学毒性研究有助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提高农药使用效率、降低农药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影响5. 农药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通常具有_________或_________的毒性。
答案:更低、更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农药生物化学毒性的主要表现。
答案:农药生物化学毒性的主要表现包括干扰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破坏生物体的细胞结构,以及影响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2. 农药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有哪些特点?答案:农药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特点包括:1) 代谢产物的毒性可能比原农药更高或更低;2) 代谢过程可能涉及多种酶的参与;3) 代谢产物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4) 代谢速率和途径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生物种类、环境条件等。
《农药学》总复习

《农药学》总复习一、名词解释农药、表面活性剂、剂型、农药制剂、毒力、药效、致死中量(LD50)、致死中浓度(LC50)、校正死亡率(写公式)、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乳化作用、触杀作用、突触传导、抗药性、温度系数、轴突传导、内吸作用、交互抗性、负交互抗性、多抗性二、填空1.农药发展面临的“3R问题”是抗药性、再猖獗、农药残留。
2.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是口腔进入;从体壁进入;从气门进入3.农药制剂名称由三部分组成有效成份通用名称;含量;剂型。
4.表面活性剂应具备的条件是分子具有两亲性亲水力与拒水力平。
5.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是大豆;对草甘膦有抗性。
6.从使用方法进行分类,除草剂的可分为土壤处理剂与茎叶处理剂。
7.杀虫双属 __沙蚕毒素______ 类杀虫剂, 对害虫有很强的触杀________、胃毒等作用,其作用靶标是昆虫的 ___乙酰胆碱受体____ 。
8.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到收获期间隔时间。
9. 石硫合剂的有效成分是多硫化钙,主要防治对象是白粉病、锈病、炭疽病。
10. 许多化学合成农药均是由天然产物先导化合物 ( 人工合成的模板 )衍生而来。
如杀虫剂中的沙蚕毒类先导化合物是 _____沙蚕毒素__________, 拟除虫菊酯先导化合物是 ___除虫菊_______________。
11. 从使用方法进行分类,除草剂的可分为土壤处理剂与茎叶处理剂按照除草剂的输导性能分为输导型除草剂和触杀型除草剂;按照作用机制分为灭生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12. 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是大豆;对草甘膦有抗性。
13. 草甘膦的作用位点是 ___芳氨酸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EPSPS _______,吡虫啉的作用位点是 __乙酰胆碱酯酶受体___ _____。
14.在我国使用范围最广、生物活性最高的抗生素类杀虫剂是阿维菌素,其作用靶标是伽马氨基丁酸手体。
15. 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是体壁、气门、口腔。
农药试题及答案

农药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药的主要成分是什么?A. 无机物B. 有机物C. 微生物D. 矿物质答案:B2.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生物农药?A. 有机磷农药B. 氨基甲酸酯农药C. 拟除虫菊酯农药D. 微生物农药答案:D3. 农药的稀释倍数是指什么?A. 农药原液的体积B. 农药原液与水的体积比C. 农药原液的质量D. 农药原液与水的质量比答案:B4. 农药的有效期通常是指?A. 农药的生产日期B. 农药的保质期C. 农药的使用日期D. 农药的储存日期答案:B5. 农药喷洒时,应避免的时间段是?A. 早晨B. 中午C. 下午D. 傍晚答案:B6. 农药的毒性分级中,毒性最强的是?A. 低毒B. 中等毒性C. 高毒D. 剧毒答案:D7. 农药的残留量是指?A. 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量B. 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C. 农药在水体中的残留量D. 所有选项答案:D8. 农药的使用方法中,不包括以下哪项?A. 喷雾B. 浸泡C. 熏蒸D. 口服答案:D9. 农药的标签上必须注明哪些信息?A. 生产日期B. 有效期C. 使用方法D. 所有选项答案:D10. 农药的储存条件是?A. 阴凉干燥B. 阳光直射C. 高温潮湿D. 低温潮湿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农药的_________是农药使用安全的重要指标。
答案:毒性2. 农药的_________是指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量。
答案:残留期3. 农药的_________是指农药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答案:生态毒性4. 农药的_________是指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答案:选择性5. 农药的_________是指农药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答案:稳定性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农药的分类。
答案:农药可以根据其来源分为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根据其作用方式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等。
2. 农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安全措施?答案:使用农药时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在高温和无风条件下喷洒、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使用后妥善处理农药包装和容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D50 即致死中量,指杀死供试昆虫种群一半个体所需的剂量。
(其单位有两种。
一种是以供试昆虫个体所接受的药量为单位,如µg(药量)/头(昆虫),另一种是以供试昆虫单位体重所接受的药量为单位,如µg(药量)/g(昆虫)。
)LC50即致死中浓度,指杀死供试昆虫种群一半个体所需的浓度。
单位为µg(有效成分质量数)/ml (药液容积)。
毒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农药对某种供试有害生物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即内在的毒杀能力。
杀虫剂毒力大小常以致死中量、致死中浓度表示,其值越小,毒力越大。
毒性实际上就是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力。
常以大鼠通过经口、经皮、吸入等方法给药测定农药的毒害程度,推测其对人、畜潜在的危险性。
常分为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三类抗药性是指在同一地区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而引起有害生物对药剂抵抗力提高(即敏感度下降)的现象。
抗药性是药剂本身作用的结果,应和“自然耐药性”区别开来。
抑菌作用指由于药剂影响了病原物的生物合成,抑制了生命代谢中的某个过程,而表现为病原菌菌丝生长受阻,或抑制其吸器产生、染色体有丝分裂和细胞壁形成等,使病原菌不能正常发育,在受抑制一定时间内失去致病能力,而脱离药剂后即可恢复生长。
杀菌作用是指由于药剂影响了病原物的能量合成,使孢子不能萌发,从而阻止了病原菌侵入植物寄主体内保护作用指利用杀菌剂抑制孢子萌发、芽管形成或干扰病菌侵入的生物学性质,在植物未罹病之前使用药剂,消灭病菌或在病原与植物体之间建立起一道化学药物的屏障,防治病菌侵入,以使植物得到保护。
内吸性杀菌剂指能够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系统分布的杀菌剂。
该类杀菌剂大多随水份蒸腾向顶部输导,并会在叶缘积累。
少数药剂具有上下双向输导的能力,如乙磷铝,甲呋酰胺等。
时差选择利用作物与杂草发芽及出苗期早晚的差异应用除草剂而导致的选择性。
生化选择是通过除草剂在植物体内进行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而实现的选择性,这些生物化学变化基本上都是酶促反应。
生物化学选择性是除草剂的真正选择性,具有这样选择性的除草剂品种用于作物田的安全幅度最大,形态选择由于作物与杂草形态差异造成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叶片形态、生长点位置、胚芽鞘、根系特点等位差选择利用作物与杂草的根系、种籽或幼苗在土壤中所处位置的差异而造成的选择性。
石硫合剂石硫合剂的化学名称又叫多硫化钙,它是由石灰和硫磺一起煮沸而成的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可防治各类作物的白粉病、锈病。
合适的比例为生石灰︰硫磺︰水=1︰1.4~1.5︰13,化学式为CaS ·Sx,主要成分为五硫化钙并含有多种多硫化物和少量硫酸钙与亚硫酸钙。
P O O H OH C H 2N H C H 2C OOH .H N (C H 3)2波尔多液 波尔多液因法国波尔多地区用来防治葡萄霜霉病而得名,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熟石灰)反应的产物。
至今仍然是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的含铜杀菌剂。
化学式为CuSO4·xCu(OH)2·yCa(OH)2·zH2O生物筛选 采取一定的可重复的方法和步骤,用一定剂量的候选化合物处理供试生物材料,根据供试生物材料的反应,并经过特定的统计分析后,选取有效化合物供进一步商品化开发,或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先导化合物 是指通过生物测定,从众多的候选化合物中发现和选定的具有某种农药活性的新化合物。
一般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并有衍生化和改变结构的发展潜力,可以用作起始研究模型经过结构优化,开发出受专利保护的新农药品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即凡是外用的,在微量条件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控制的有机物叫植物生长调节剂。
交互抗性 昆虫对一种药剂产生抗性后对其他从未使用过的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农药残留 指大田施用农药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后一个时期内没有分解解毒而残存于收获物、土壤、水源、大气中的那部分农药及其有毒衍生物。
农药残毒 即农药残留毒性,指食物或环境中残留农药对人类的毒害,尤其是慢性毒性引起的毒害。
诱导抗病性作用 也称免疫作用,即通过化学物质的施用而使植物系统获得抗性,增强对病原菌入侵的抵抗能力,其防治谱较广。
由于这类杀菌剂大多数对靶标生物没有直接毒杀作用,对已经侵入寄主的病原菌无效。
专一性农药 指防治范围很小,专门对付某一两种有害生物的一类农药的特性。
这类农药对有害生物有高度的选择性,只对靶标生物有作用而对非靶标生物和捕食性螨类安全;有利于保护天敌和农田生态平衡。
同时可以通过几种农药科学混配,达到既防病又省工的效果。
安全间隔期 指最后一次药剂的使用和作物收获期的间隔时间。
草甘膦 一种有机磷类内吸输导型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是1971年Monsanto 公司开发的高效,低毒,广谱性的灭生性芽后除草剂,分子式为:它具有杀草谱广,杂草产生抗性十分缓慢,极易分解,价及单位面积使用成本便宜等优点。
药效 是指某药剂在大田实际生产中对某种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
表示药效的指标有三类:①施药防治前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②施药前后有害生物危害程度的变化;③施药与不施药作物收获量变化。
药害 指农施用防治有害生物的同时对被保护的农作物所造成的伤害,可分为直接药害和间接药害。
简答1.百菌清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突出优点是什么?百菌清属保护性杀菌剂,无内吸性,能与真菌细胞中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发生作用,与该酶体中含有半胱氨酸的蛋白质结含,破坏酶的活力,使真菌细胞的呼吸代谢受到破坏而丧失生命力。
常做茎叶喷雾处理使用,在植物表面有良好的黏着性,不易被雨水等冲刷,对多种作物真菌病害具有预防作用,或加工成烟剂或片剂,在温室中可以借助热力扩散。
主要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的霜霉病、白粉病、叶斑病、叶枯病、锈病、炭疽病、油菜菌核病和小麦雪腐病等。
2.阐述毒力、毒性、药效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毒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农药对某种供试有害生物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即内在的毒杀能力。
杀虫剂毒力大小常以致死中量、致死中浓度表示,其值越小,毒力越大。
是指某药剂在大田实际生产中对某种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
表示药效的指标有三类:①施药防治前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②施药前后有害生物危害程度的变化;③施药与不施药作物收获量变化。
毒力和药效都是药剂对有害生物作用强度的量度。
一般来说,毒力和药效都是药剂对有害生物作用强度的量度。
但毒力并不等于药效,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一种农药的毒力强大并不一定药效就好。
毒力是药剂本身(纯品或原药)对供试生物作用的结果,一般是在室内相对严格控制的条件下采用比较精密的标准化方法测定的结果,而药效则是在田间条件下施用某种农药制剂(除有效成分外还有多种助剂)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
显然,除了药剂本身外,某些因素如制剂形态、加工方法、喷施方法和质量,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阶段,特别是湿度、温度、喷施方法和质量,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阶段,特别是湿度、温度、光照、土壤等环境条件都对药效有显著影响。
毒性(Toxicity)实际上就是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力。
常以大鼠通过经口、经皮、吸入等方法给药测定农药的毒害程度,推测其对人、畜潜在的危险性。
3.发现农药先导化合物有哪些主要途径?各有何特点?(一)随机筛选(Random screening)这种途径的基础是直接针对作物的害虫、病原物和杂草,活体筛选供试化合物的可能活性。
用这种方法发现的活性化合物完全是依靠机遇,化合物活性和生化机制是不可预测的。
随机筛选的优点是思路广阔,发现新颖化学结构及新型生物活性的机会较多,缺点是工作量大,相对成功率很低,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靠随机筛选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是越来越困难了。
尽管如此,这种方法仍是目前采用的创制新农药的基本方法。
(二)类推合成(Analogue synthesis)类推合成即对已经开发的活性先导化合物进行衍生合成,开发新的农药品种或发现新的二次先导化合物,这样合成出来的化合物就是“模仿分子”(metoo molecules)。
这种途径在磺酰脲类除草剂、三唑类杀菌剂、有机磷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开发中获得普遍成功。
这种办法最省时省力、投资小、收益大,但很难发现有新的作用机制的新型先导化合物。
(三)天然产物模型(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 model)天然产物作为一种途径即从天然存在的化学品中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最有名的当然是从天然除虫菊中发现除虫菊素这样的杀虫先导化合物,然后类推合成,开发出当今几十个高效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品种。
)从天然产物模型发现先导化合物有利的一面是天然产物可提供多种新颖独特的分子结构,筛选的范围较广,成功率较高,可提供多种新型的作用方式。
(以杀虫活性物质为例,除对昆虫的毒杀作用外,还可能有忌避作用、抗产卵作用、拒食作用、干扰生长发育、影响行为控制等作用。
)天然产物本身有较好的环境相容性。
但也有不利的一面,许多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过于复杂,用作先导化合物进行模拟合成或结构优化时难度较大;许多天然产物在生物体内含量甚微,显示的生物活性不高,增加生物筛选的困难,容易漏筛;许多天然产物以多组分混合物形式存在,相当一部分对光和热不稳定,给有效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带来困难。
但总体来说,天然产物模型是发现先导化合物的重要途径,近20年来一直是农药化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四)生物合理设计(Biorati ona l design)以靶标生物体生命过程中某个关键的生理生化作用机制为研究模型,人为设计合成干扰此作用机制的化合物,从中筛选出先导化合物,然后进行结构优化开发。
生物合理设计可分为已知靶标结构的分子设计和未知靶标结构的分子设计。
4.根据你对农药学的学习和认识,谈一谈农药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1)发展绿色化学农药,高效、高选择性、无公害、低残留农药;(2)开发高效、环境和谐、绿色农药,加大生物农药研究与开发;(3)开发农药新剂型,提高农药安全性;(4)运用农药新实用技术。
5.化学防治法的局限性是什么?化学防治是一种尽可能不用的方法,在IPM中地位是很低的。
第一,长期广泛使用农药,污染环境,使空气、土壤和水质产生公害,在植物体上有残留毒性,使食用、药用、香料用的部分不能应用;还会毒害鱼、虾、贝类和传粉昆虫等,再通过生物浓集造成对高等动物和人类的毒害。
第二,杀伤大量天敌,破坏生态平衡。
第三,使害虫产生抗药性,造成再猖獗,或使潜在性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6.化学防治法有何优点?高效、速效、方便、适应性广、经济效益高。
7.简述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的防病特点,两者是否可以混合使用?阐述原因。
波尔多液的杀菌和抑菌效果主要归因于铜离子。
主要表现为①与菌体细胞膜上的含-SH酶作用,使酶失去活性;②与细胞膜表面的Ca2+,Mg2+,K+和H+等阳离子交换,影响了菌体细胞膜蛋白质的活性;③局部渗入菌体内与某些酶结合,影响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