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中的农家女形象
试论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乡村女性形象

试论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乡村女性形象【摘要】十九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一生文学成就显著。
他选取下层社会小人物的生活作为小说的创作题材,并且巧妙地抓住了乡村女性这一特殊群体作重点描写。
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丑陋,也可以看到美丽。
她们虽身处同一阶层有着各自的经历,亦有着各自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命运归宿。
【关键词】莫泊桑短篇小说乡村女性形象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语出法国小说家法朗士)的法国作家吉·德·莫泊桑,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恰好印证了文学泰斗左拉在他的葬礼上所发表的演说里提到的:“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惊叹”《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而这位享誉盛名的作家的创作尤以短篇小说成就最为突出。
他的短篇小说再现了普法战争、诺曼底农村这些特殊时期、特殊地方的人物和事件,集聚了小资产阶级、小职员、农民、妓女等诸多形象。
通过描写这些人物的生活片段,作品如实地反映了他们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花花世界中,为了维持最低的生活,在极端单调、枯燥、贫困的情况下,遭受到的各种艰难和不幸,以及所做出的种种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有的自甘堕落走向沉沦,有的怀揣希望依然执著地奋斗,更有甚者勇敢地站上了英雄的舞台。
当细心研读这些故事时,便会惊奇地发现,作者抓住了这些小人物中一个特殊群体来重点描写,那就是乡村女性。
从她们的身上可以看到丑陋,也可以看到美丽。
莫泊桑短篇小说对乡村女性形象的展示,主要呈现两种趋势:一种是她们的勤劳、朴实、善良和勇敢;另一种则偏重于她们的拜金、势利、愚蠢和冷漠。
对于她们的苦难遭遇,作者显示了充分的同情,并对她们坚强、勇敢的行为给予褒扬,同时又对她们身上所存在的自私自利、偏执狭隘、目光短浅的个性进行了批判。
在莫泊桑的笔下,这些乡村女性形象各有特色、各具典型,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1.是忠贞、善良型这些贫寒女子执著于她们的爱情,虽然结局悲惨,可是她们的那份忠贞、善良却足以感动世人。
浅谈弗拉戈纳尔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谈弗拉戈纳尔笔下的女性形象【摘要】弗拉戈纳尔是一位文学大师,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多样且充满生命力。
在他的作品中,女性形象既有温柔善良的贤淑女子,也有坚强独立的女战士,展现了女性在不同社会角色中的多重面貌。
这些形象与社会角色密切相关,反映了时代背景和社会观念的演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弗拉戈纳尔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在不断发展和转变,呈现出更加现代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具有深刻的意义,还对社会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引导人们重新审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弗拉戈纳尔笔下的女性形象丰富而生动,反映了作者对女性角色的独特理解和见解,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深思。
【关键词】弗拉戈纳尔、女性形象、描写、多样性、社会角色、发展、转变、意义、影响、总结1. 引言1.1 介绍文章要探讨的主题弗拉戈纳尔是一位以细腻描写人物内心世界而闻名的作家,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也深受读者喜爱和关注。
在他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往往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绪表达,展现出多样性和立体性。
本文旨在探讨弗拉戈纳尔笔下女性形象的描写特点,探讨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的关系,分析女性形象的发展和转变以及探讨女性形象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深入解读弗拉戈纳尔笔下的女性形象,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家的创作理念和对女性形象的审视态度。
在这一探讨中,我们也将结合现实社会的性别议题,探讨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与社会现实的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价值与意义。
2. 正文2.1 弗拉戈纳尔笔下的女性形象描写弗拉戈纳尔是一位以描绘女性形象著称的作家,他在作品中对女性角色进行了多样化的刻画。
弗拉戈纳尔笔下的女性形象常常展现出坚强、独立和聪明的特质。
他不局限于传统的女性形象,而是刻画出了各种不同性格和境遇的女性角色。
在弗拉戈纳尔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不仅是故事的推动力,更是展示作品主题和情感的载体。
弗拉戈纳尔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将女性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她们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情感。
美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

美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种多样,有的是强大而独立的女性,有的是柔弱而受压迫的女性,还有的是具有复杂内心世界的女性。
通过研究这些女性形象,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美国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变迁和女性角色的多样性。
在19世纪的美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通过对家庭生活和婚姻的描写来反映女性的地位和角色。
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是温柔、顺从、忍让的家庭主妇,她们以家庭为中心,为了家庭的和睦而忍受着各种苦难。
这些作品通过描写女性的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探讨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责任,并呼吁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另一种是通过对女性社会和政治参与的描写来展示女性的力量和智慧。
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是敏锐、独立、勇敢的女性,她们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奋起反抗,争取权益和自由。
这些作品通过描写女性的斗争和战胜困难的经历,表达了女性面对社会的压力和限制时的无畏和顽强。
20世纪的美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开始呈现出更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社会变革和女性解放运动的背景下,这些作品中出现了更多的女性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者的创作。
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既反映了女性的独立自主和追求个人事业的欲望,也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和压迫。
这些作品也呈现了女性所面临的内心困惑和选择的困难。
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挣扎和追求。
在21世纪的美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更加丰富。
女性形象不再被单一的角色所定义,她们可以是家庭的支柱,也可以是职场的精英。
她们可以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也可以是多元文化背景的代表。
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既有强大和威严的女性,也有柔弱和脆弱的女性。
这些作品也越来越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
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和矛盾。
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多样化而复杂的。
哈姆林·加兰笔下的美国西部女性形象解读

2020年1月第40卷第1期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C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Jan.2020Vol.40No.1收稿日期:2019-10-19哈姆林・加兰笔下的美国西部女性形象解读范能维(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盐城224002)摘要:哈姆林・加兰是美国重要的小说家和理论家,他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用极富概括性的语言记录了美国西部农村的消亡,展现了社会变迁中的美国西部农村生活,反映了西进运动期间西部农村女性在频繁的自然灾害、不合理的社会机制、落后的思想观念等影响下艰难生存的状况。
加兰在他的西部小说中刻画西部农村那些命运多舛的女性、具有传统美德的女性、敢与命运抗争的女性和特立独行的新女性,全面地揭示了当时美国西部农村女性生活的真实状况。
关键词:哈姆林・加兰;西部小说;西部农村;女性形象;新女性中图分类号;I7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873(2020)01-0032-08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哈姆林・加兰小说中的写真主义研究"(19WWB004)。
作者简介:范能维(1974—),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欧美文学研究。
DOI:10.16401/ki.ysxb.1003-6873.2020.01.005哈姆林・加兰创作鼎盛时期,美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最终导致西部农村消亡,农民被迫离乡谋求生计。
加兰的西部小说就“探索了美国西部的'新地域,,记录了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铁路的延伸,农民的土地逐渐丧失……以极富概括性的笔触和正确的历史意识记录了西部乡村的消亡,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表现西部农村的生活,让读者领略西部农场的严酷现状”gw。
加兰在创作中一直遵循自己的“写真主义-(Veritism)文学原则——“把自己最了解、最关心的事情写下来”⑵这一思想也“为美国早期的自然主义文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⑶。
解读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解读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每一个时代的女性形象都有所不同,在近代英美社会下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读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那个时代的女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近代英美文学的女性形象由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下的文人创造出来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各不相同,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背景等,但她们都共同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人文背景和社会风俗。
通过解读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和西方女性有重大的意义。
一、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女性形象解读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文学史上重联盟要的转折点,在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开始觉醒,特别是被封建束缚了几千年的女性意识在这一阶段得到解放。
在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女性的形象是单纯善良忠于爱情的,并且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就算是生长在官宦家的小姐,也会执着的追求爱情,冲破封建束缚,追求自由的爱情。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文学作品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堪称世界经典。
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就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家庭有纠葛,他们之间的爱情不符合封建社会思想,但是罗密欧仍然选择与朱丽叶在一起。
朱丽叶的美丽善良真诚深深打动着罗密欧。
朱丽叶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不惜放弃一切,与自己的家庭相抵抗,与封建社会斗争到底。
在朱丽叶身上可以看到典型的欧洲文藝复兴时期女性对追求自由婚姻爱情的渴望我鲜明的女性特征。
在特定的环境中,朱丽叶的女性形象深入人心,至今仍然成为屹立在世界文学艺术的长廊。
而莎士比亚的另一作品《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人却是另一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追求的只是人性的放纵,她们有野心,欲望强烈,这些女性形象把人性的丑恶一面彰显出来。
可见,在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的形象是多种多样的。
二、十八到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文学作品女性形象解读在18到19世纪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又有了改变。
这一时期英美国家的资产阶级崛起,经济迅速发展,对于人文思想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批的个性独立的女性作家,她们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列丰富独立的女性形象。
弗罗斯特的丝绸帐篷之女性角色

弗罗斯特的丝绸帐篷之女性角色作者:徐静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年第09期【摘要】弗罗斯特的丝绸帐篷是一首颇具争议又具有独特魅力的英文诗歌。
诗歌中的丝绸帐篷有人注解为女性形象。
本文就从弗罗斯特的丝绸帐篷之女性角色这一角度出发,阐述了女性的家庭角色,社会角色及现代女性的姿态。
【关键词】弗罗斯特;丝绸帐篷;女性角色【中图分类号】 I 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004-02弗罗斯特是一位工业时代的田园诗人,他感兴趣的是乡村的风光和生活,这在现代社会里是不多见的。
《丝绸帐篷》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Frost1874-1963)最负盛名、最有争议的十四行诗之一。
对于关键意象“帐篷”的诠释,历来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001年,著名美国学者南希·沃格特(NancyVogel)率先从生态批评角度出发,认为要把握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关键在于揭示“她”人性的丰富性和人格的独立性。
他指出:“支撑帐篷的平衡力量源自两个方向:横向的和垂直的,两种力量都至关重要。
”横向力量是指“无数爱慕和期盼的丝带”,若无丝带的牵制,帐篷随风漂泊;垂直力量是指“那根雪杉木”,若没雪杉木的支撑,帐篷哗然倒地。
南希借助帐篷的纵横力量,揭示了女性外秀内慧、女性和自然、人类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弗罗斯特37首十四行诗中,《丝绸帐篷》堪称极品。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为了使读者了解女子的真实性格,弗罗斯特将女子比作帐篷,一个想象中的、非常特别的帐篷;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的是女人信仰(丝帐给人感觉柔软,但难以撕破)上帝,而她的信仰正受到测试:她面对的是强大的诱惑与追逐[1]。
《丝绸帐篷》极其巧妙地描述了女性在婚姻中所受到的那种宽松的束缚(loosely bound),或者在弗罗斯特的爱情中所感受到的自由。
那么女性在婚姻中尤其是在现代婚姻中究竟该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呢?在社会工作中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呢?一、女性的家庭角色在人类的早期,就已经出现了男女的社会分工。
_德伯家的苔丝_中苔丝的悲剧命运及其成因探析_赵宝山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对农家女苔丝一生中的悲剧命运进行了阐述与描写。
哈代为苔丝安排了一个凄惨的结局,并且认为“只有这样,不可能有其他结局”,由此可见,苔丝的悲剧命运具有着必然性和典型性,而这种悲剧命运的诱因主要体现在资产阶级宗家、道德、法律等方面。
本文对苔丝悲剧命运及其必然性和典型性做出了分析,同时对苔丝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苔丝悲剧命运必然性和典型性成因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卡尔·韦伯曾这样评价《德伯家的苔丝》:“它是他最伟大的小说,没有人会为这种评价争论。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英国诗人兼小说家,他所创作的小说对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传统进行了继承与发扬,而《德伯家的苔丝》却代表着哈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与维多利亚时代道德观念的冲突,因为主人公苔丝不仅生下了私生子,并且谋杀了与自己同居的男人,这种会“引起某些人不满”的角色却得到了哈代的谅解和同情,这无疑是对公众道德标准的侮辱,所以《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对这部作品做出探讨,无论是对于研究这部著作本身还是对于研究哈代的文学创作思想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苔丝的悲剧命运及其命运的必然性与典型性1《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命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一生充满了苦难,这位农家姑娘具有着善良的本性与美丽的外表,她为了让家庭脱离经济困境而到资产阶级亚雷·伯德家负责养鸡。
由于人生经验的缺乏,苔丝被亚雷诱奸并有了身孕。
此时的苔丝毅然决定离开亚雷并回到家中,但是此时的苔丝被人们当做不洁的女子并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为了躲避社会舆论带来的压力,在孩子病死之后,苔丝在塔布篱做了挤奶工。
在这里工作的过程中她认识了安琪·克莱并且二人之间产生了爱情。
由于苔丝具有失身往事,所以在要不要将这件事情告诉安琪·克莱方面她表现的犹豫不决,最后终于在新婚之夜上苔丝将这件事情坦诚相告并期望得到安琪·克莱的原谅。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茶花女》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茶花女》摘要: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基于自身经历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茶花女》。
小说中描写了一个内心善良纯洁的美丽少女玛格丽特企图冲破各种社会桎梏追求自身幸福的爱情悲剧,揭示出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意识的觉醒。
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妓女玛格丽特的形象。
她对真挚的爱情充满了热切的渴望和追求,她不甘心被命运摆布,而最终却又难逃厄运,以悲剧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茶花女》,讲述了一位女性从对男权主义的顺从,到女性意识的觉醒,奋力抗争男权意识,到最终迷失女权意识的过程。
本文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剖析作为“他者”的玛格丽特在企图实现自己爱情理想过程中的女性意识觉醒,这一点正是其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同时使其在精神上得到了救赎,实现了女性意识的独立性。
关键词: 《茶花女》;女权主义;视角一、作者及创作背景《茶花女》是19世纪法国戏剧家、小说家小仲马的成名作,是作者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
小仲马的父亲大仲马1823年在巴黎与缝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贝同居,次年生下小仲马。
由于嫌弃拉贝的身份卑微,大仲马始终不承认小仲马的母亲为自己的妻子,同时也不承认小仲马是自己的儿子。
直到小仲马7岁才在法律上获得大仲马的承认。
小仲马则因为是一个私生子,常常受到其他人的奚落和羞辱,这种刺激和打击一直深刻地保留在他的记忆中。
1844年9月,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
在彼此的接触中,玛丽逐渐体会到小仲马对她的真挚情感。
与此同时,为了维持生计,她不得不继续周旋于上流阶层的各色人物中。
小仲马得知后愤然写下绝交书。
大仲马在得知儿子的事情后,坚决反对,并把其送出巴黎。
玛丽最终因过度忧伤和肺病复发而亡。
当小仲马回国得知噩耗时,玛丽已经去世一个星期。
根据死者的遗嘱,拍卖所得钱款除了偿还债务之外,余额全部赠给她的一位生活在诺曼底乡间的外甥女,但是这位接受遗产的外甥女必须遵守一个条件:她永远不能来巴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学中的边缘人。中世纪文学的女子形象主
体是圣母、 贵族女子 、 和骑士爱情相连的贵妇人装 扮 的“ 牧羊女 ” 修女 , 、 文艺 复 兴 文学 的女 子形 象 主
体 是 莎士 比亚 的 “ 女 性 ” 薄 伽 丘 的 具 有 市 民 品 新 、
格 的女子 , 启蒙文学的重要形式 “ 民剧” 市 更没有 农家女的出场机会。其间, 虽然有流浪汉小说及薄 伽丘 、 拉伯雷、 塞万提斯等人作品里的村妇形象 , 但 多是 类型化 的 , 不是 桑丘 老 婆式 的“ 背 ” 就是 堂 驼 ,
壮 ,胸脯长着黑 毛” 几 近非男非 女的怪物 和蠢 “ , 物。 l 9世纪以来 , 伴随着西方社会 的经济转型 , 社
会文化和道德也随之转型。随着 乡村城市化进程 的加快 , 随着女子生活空间的拓展 , 女性意识 的觉 醒, 农家女形象在文学 中不再成为个别现象 , 而是 在多个国家的文学 中几乎同时出现。她们徘徊在 乡村和城市之间、 传统和现代之间, 其形象在贞女 、
价语境相关联。其中有农家女命 运的共性特征 , 也具有不 同的民族特性 和个体 差异 。这些形 象 以文学的方式 记载 和言说 着女性解放 的历程 , 构成 了一 条完 整的农家 女不 同生 活方式 , 同价值理念的变迁和发展历史。 不 关键词 : 西方 文学 ; 农家女 ; 形象 ; 女性意识 ; 女性解放
赫 ) 或在浪 漫 的 白 日梦 里 陶 醉毁 灭 ( 玛 ) 或 以 , 爱 ,
在西 方 , 城市是 一个 远 比乡村 涵义 丰富 和有 意
义的词汇。英 国现代哲学家罗素说 , 自 “ 从米利都 学派以来 , 希腊在科学 、 哲学和文学上 的卓越 的人
物全部 都是 和富庶 的商业城 邦联 系在 一起 的” ,
吉诃 德幻想 中的“ 贵妇 人 ” 尔 西尼 亚 那 般 高大 粗 杜
二、 典型 的农 家女形 象
马斯洛娃 : 国文学 中的从 良妓女, 以卖身 俄 “ 的方式 承载着 来 自男 权 社会 中男 性 的性 奴 役 。 J ”
《 复活》 女主人公 马斯洛娃从一个勤劳质朴羞 中,
涩, 有银铃般笑声的乡村劳动少女 , 被诱奸抛弃 , 失 去 生 活 的 依 靠 和 保 护 女 人 的 最 有 利 的 道 德 外 衣——纯洁 。涅赫柳道夫以一百卢布取得了她的 童贞 , 也打碎了她的少女 的痴情 , 买走 了她青春的 全部幸福和憧憬 。把她从乡村逼 向了陌生的城市。 城市不需要贞洁的遮掩 , 在城市里, 卡秋莎 己无处 容身 。只有一条路可走 , 只有领到官方发给的卖淫 许可证 , 才可以继续住在租住的房子里。对于卡秋 莎来说 , 要想过上既独立 又合法的生活 , 唯一能做
梦碎心空情枯为代价成功移 民城市 ( 嘉莉 ) 她们 , 对爱情、 运、 命 男女平等、 城乡平等 、 身份平等等权 利的深情而苦涩的凝望 , 令人唏嘘感慨。这些形象 以文学的方式记载和言说着 乡村传统生活方式和 道德习俗的消解 , 记录了城市意识对 自然人性和传 统美德的强大诱惑和侵蚀 ; 从另一个侧面映照出女 性 追寻解 放 的艰难 历程 。
赵 前 明
( 渭南师 范学 院 人文学 院, 陕西 渭南 7 40 ) 10 0
摘
要 : 家女形象 出现 在西 方近代文学 中 , 农 与西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农 村经济的破产 、 的城市化 、 乡村 城市意识 和城市
生态伦理 的熏染 、 女性意识的觉醒密切相关 。这些形象 与社会 为女性提供 的现实 和精神 的生存 空间 , 会对女性 的道德评 社
一
、
农 家女形象的文学史 意义
妓女、 荡妇 、 情人 、 新女性 之间复杂地糅合 , 淑 从“ 女” 妖女” 到“ 再到 “ 新女性” 之间 , 历经了从 传统 到现代的蜕变。不同民族 的农家女形象有明晰的 民族文化特征。农 家女或 以卖身的方式承载着来 自男权 社 会 中男 性 的性 奴 役 ( 马斯 洛娃 ) 或 怀 着 , 无奈 和不解 的幽怨转型失败 ( 丝、 ・ 苔 苏 布莱 德
中图分类号 :16 1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9 5 2 (0 1 1—0 8 —o 10 - 18 2 1 ) 1 04 4 收稿 日期 :0 1 7 1 2 1 —0 — 7
作者简介 : 明(9O )男 , 赵前 17一 , 陕西宝鸡人 , 渭南师范学院人 文学院讲 师 , 文学硕士 。
“ 当然也有许多希腊人是从事农业 的, 但是他 们对 于 希腊 文化 中最 富特 色 的东西 并 没 有什 么 贡 献 ” , 所 以,希腊文 明本质上 是城 市 的” 2 。古希 腊 “ J 引 商业文明的特性决定 了西方文学始终是 以城市人 群 为 主体 的 , 民形 象 , 别 是农 家 女形 象 一 直 是 农 特
21 0 1年第 1 期 1
赵前 明: 西方文 学中的农 家女形 象
的工作就是卖淫。半农奴的身份失去之后 , 是完整
的妓 女身 份 。城市 以巨大 的包容 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收纳 了她 , 了 给
世俗 的反叛者 , 有真情 、 有梦想, 但到头来 , 终于被 压 服 。经 历 了精神 反抗 到 失 败屈 服 的 “ 罪 ” 悔 。而
她 的 “ 罪 ” 际上 又是 对 男 性 及 和男 性 话 语 、 悔 实 以
她一种活下去 的新身份和 旧职业。城市化的过程 就是完全意义上的商品化的过程 , 一切是 自由的可 出卖 的, 道德 的重负反而被解脱 。她取得 “ 自由”
21 年 1 01 1月 第2 6卷 第 1 期 1
渭 南师 范学 院学报
Ju a fW en n T a h r iest o r l ia e c esUnv ri n o y
NO .2 1 V 01 Vo . 6 No 1 12 .1
西方文 学 中的农家女形 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