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东坡公园的审美要素分析

合集下载

常州东坡公园简介

常州东坡公园简介

常州东坡公园简介
常州东坡公园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是一座集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公园。

公园占地面积约为5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达到了20公顷,是常州市内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

公园以唐代文学家苏东坡为主题,以“东坡文化”为核心,展现了苏东坡的生平事迹和文化成就。

公园内有苏东坡铜像、东坡亭、东坡书院等文化景点,让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苏东坡的文化底蕴。

公园内的湖泊是公园的一大亮点,湖水清澈见底,湖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和水生植物。

游客可以在湖边散步、垂钓、划船等,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公园内还有各种各样的娱乐设施,如游乐场、儿童乐园、健身器材等,让游客可以在休闲娱乐中放松身心。

此外,公园内还有各种美食,如烧烤、小吃等,让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常州美食。

总的来说,常州东坡公园是一座集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公园,是常州市内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

游客可以在公园内了解苏东坡的文化底蕴,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放松身心,品尝美食,是一处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2020—2021学年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5课 园林·探幽

2020—2021学年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5课 园林·探幽

园林,探幽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美术课程标准对于综合探索领域提出了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认识美术与文化与自然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

教材以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为切入点,引出对园林艺术的探究。

园林艺术浓缩了建筑、绘画、雕塑、戏剧、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不仅是传统艺术文化的产物,同时折射出中国古代取法自然又超越自然、寄情山林、大隐隐于市的人文精神。

本课在全册中的编辑排版别具园林特色,以一幅海棠花型洞门框景,左右分别简介苏州四大园林,而折页打开,又有移步换景之妙,一步一景,散点式构图一样编排着园林的四季美景,不仅渗透了造园美学、中国画意境也给学生较强的视觉感受。

全课以“文人的巧思、借鉴与模仿、处处是画意”三大部分展开,其中“文人的巧思”主要简述造园元素:建筑、山水、植物、门洞、花窗、铺地、陈设等,这些元素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代表着园林主人、造园者、文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设计理念,可游,可居、可赏的完美结合形成以山水为中心,粉墙黛瓦、曲径通幽、随形而变的“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园林特色。

“借鉴与模仿”主要以园林中的花窗门洞进行深入探究,设计应用园林建筑中的装饰图案,从而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空间美化生活。

“处处是画意”引出园林的布局、造景中充满写意的中国画意境,同时画家、文人对造园的介入更强化了人文气息,是一座文人的写意山水园。

本课之前的造型表现领域以中国画系列展开,为理解本课的中国画的意境做了铺垫,七年级上册的设计应用领域的图案装饰变化也为本课的花窗建筑图案之美做了铺垫。

以此来看,本课承前启后,可选择的切入点很多,综合探索性强,正如课标中对综合探索领域目标的描述逐步让学生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美术学科素养,本课教学目标着重在美术表现(水墨造型)、创意实践(花窗图案设计)、文化理解(园林文人气息)三方面开展,以此达到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美育育人的目的。

东坡公园简介

东坡公园简介

东坡公园简介
东坡公园是一座以苏东坡命名的公园,位于东坡故居之南。

园内有东坡手迹《寒食帖》、苏东坡塑像、“三潭印月”等。

在苏东坡去世后,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于北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由他的第三子苏迈提议修建
了这座公园。

苏轼一生在四川做官,他是北宋中期重要的文人之一,书法和绘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在他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散文家,便在其故里修建了这座公园。

苏轼公园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它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

主要景点有:苏轼亭、苏轼墓道、东坡碑林、东坡桥、东坡湖、三潭印月等。

现在公园已成为一座以游览观赏为主,兼有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功能的综合性城市园林。

苏轼墓位于东坡公园东南方。

苏轼亭建于宋代,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建。

东坡碑林坐落于东坡公园西北隅,碑为麻石材质,高2.5米,宽2米。

东坡碑林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建的一座碑林,由三大块碑石组成。

—— 1 —1 —。

提取东坡文化的元素方法

提取东坡文化的元素方法

提取东坡文化的元素方法提取东坡文化的元素方法1. 引言东坡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坡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元素。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取东坡文化的元素,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2. 深度评估东坡文化的核心概念要提取东坡文化的元素,首先需要深入评估其核心概念。

东坡文化强调的核心价值观包括:诗词、书画、茶道、独立人格、乐观豁达等。

在这些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东坡文化的瑰宝。

3. 诗词——东坡笔下的人文景观东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诗词创作。

我们可以深入研究苏轼的代表作品,如《赤壁赋》、《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通过分析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东坡文化对于自然景色、人文环境和历史脉络的独到见解。

4. 书画——东坡精妙的艺术表达东坡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书画艺术。

苏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出色的书画家。

我们可以研究苏轼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如《蜀道难》等,以体验他的独特艺术风格和艺术表达方式。

5. 茶道——东坡的生活哲学东坡文化中的茶道是一门深具内涵的学问。

茶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悟性与一味的修行。

我们可以研究东坡的茶道哲学,如《茶经》等,从中体悟他对于生活的独到见解和对于人际关系的思考。

6. 独立人格——东坡的人生态度东坡文化中的独立人格是我们值得借鉴和发扬的品质。

东坡身处政治风云之中,却始终保持独立的人生态度。

我们可以研究苏轼的人生信条和处世之道,如《答丁刘知县书》等,以从中汲取东坡文化中独立人格的力量。

7. 乐观豁达——东坡的人生态度东坡文化中的乐观豁达是东方智慧的闪光点。

无论是在政治压力下还是在人生低谷时,东坡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我们可以研究苏轼的乐观哲学和自信心,如《前赤壁赋》等,以从中汲取东坡文化中乐观豁达的力量。

总结与回顾:通过深度评估东坡文化的核心概念,我们可以从诗词、书画、茶道、独立人格和乐观豁达等多个方面提取出东坡文化的元素。

常州东坡公园游记

常州东坡公园游记

常州东坡公园游记
常州是江苏13大地级市之一,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是苏锡常都市圈的核心成员之一,也是长三角著名的工业城市。

古城区内的古迹已然不多了,庆幸的是随着常州对历史文化遗迹及园林绿化的重视,在天宁名胜景区内的东坡公园被完整的保护下来,成为运河畔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东坡公园内有名的景点还有很多,比如半月岛。

半月岛位于东坡园半岛东端,四面环水,两岛间由明代古桥广济桥相连。

在最早的时候,古运河边本没有这座半月岛,主要是京杭大运河在半月岛附近形成一个扭曲的S形弯道,经常造成河道拥堵,八九十年代为了疏导河道交通,常州在弯曲的运河附近重新开挖了一段河道进行平直,这才有了半月岛的雏形。

如今的半月岛上,仰苏阁是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这座高20多米的三层仿古阁楼内收藏了众多与苏东坡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书画作品,象征性的收费十元。

东坡公园,最喜欢的一处地方还属龙亭了。

龙亭位于公园中心位置,亭临池而建,L形的亭榭结合造型非常独特。

龙亭周边的假山、池塘、树林相映成趣,是非常典型的江南微缩园林。

东坡公园考察报告3千字

东坡公园考察报告3千字

东坡公园考察报告3千字东坡公园(又名舣舟亭),位于常州延陵东路古运河东去咽喉之地,原名东郊公园,占地4.3公顷,始建于1954年,由南宋始建的舣舟亭扩建而成。

东坡公园整个景区的核心由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和古运河中一个四面环水的半月岛组成,二岛间由一座明代古桥广济桥(又称西仓桥、晚步桥)相连,周边景区还有与半岛也由一古桥飞虹桥相连的九华禅寺等。

古运河原从西水关流经青果巷至通吴门外,直到元大德至正年间,开凿城南渠,运河(漕渠)才南移城外。

所以,现在东坡公园之地形地貌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积淀。

明万历九年(1581),常州知府穆炜曾在太平桥东筑起两坝,曰文成坝,以调节水位。

又传常州历来人文荟萃,为保常州才气不东流,才在运河上筑坝使河水绕弯东去。

而这道文成坝就成了古舣舟亭的基址,现东坡公园的前身。

至于东坡公园内的小山和错落起伏的高地则都是当年运河改道、历次疏浚挖出的新泥、淤泥经多年多次累积堆积而成,其历史也有600多年。

2008年6月,东坡公园实施敞开式改扩建。

本次改扩建严格遵循保护文物、传承文化、提升层次、完善配套、彰显特色、免费开放的原则。

改扩建在保护文物遗址,提升公园绿化配套的同时,也新建和提升了景点。

半月岛上新建了百米东坡碑林,上刻东坡诗词歌赋、墨宝以及全国知名书法大家纪念东坡的词赋。

新建抱月堂水系,连接原有公园水系,营造曲水环境,丰富公园景观。

在御码头原址开辟御码头—篦箕巷、三河三园水上航线,恢复“东坡古渡”景点。

在原运河改造碑位置,重立楚颂亭。

同时,配合公园主题增加了植物造景,成片栽植了紫薇、海棠、紫藤等东坡生前喜爱的植物,特别扩建了牡丹园,栽植牡丹、芍药近六十个品种约1500株。

公园还采用节能环保的LED灯,增加了亮化设计。

亮化设计以“水墨东坡”为主题,借鉴水墨画中墨色的“干、湿、浓、淡”效果,营造出公园虚实结合、移步换景的独特意境。

东坡公园整个景区得园林意境、山林地貌、运河风光、名胜古迹之四妙,融东坡遗迹、皇家风范、运河文化、佛家兴衰之精华,可谓别具洞天。

游常州东坡公园作文500字_作文

游常州东坡公园作文500字_作文

游常州东坡公园作文500字范文一:游东坡公园四月,是牡丹花盛开的季节。

牡丹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她花大色艳,气味清香素有花王之称。

而东坡公园,也展开了一年一度的“牡丹花展”。

为了一睹牡丹花展时东坡公园的风采。

我在周末来到了东坡公园。

来到东坡公园门口,就看见好多人,看来都是来欣赏美丽的牡丹花的,好不容易进入公园,眼前映入了一片片红霞,定眼一看。

原来是一朵朵硕大的红牡丹。

那些牡丹仿佛知道自己是来欢迎爱花的游客,格外卖力地张开美丽的笑脸,笑吟吟地看着我们。

我比较偏爱白色的牡丹花,她那玉石一般雪白的花瓣从花托中间轻轻伸展了出来,一片、两片、三片、四片……离开牡丹花丛,穿过广济桥,迎面而来的便是苏轼的塑像。

那些塑像长须飘飘,眼神忧伤地眺望远方,仿佛是在怀念故乡的家人。

说起东坡公园,当然不能不想起这个公园的“主角”苏轼了。

在宋朝,苏轼可是一个大文豪,在他的一生中,共来到常州七次,也是在常州过世。

于是,他去世的地方,盖起了一座公园,舣舟亭个园林内的最主要古迹:舣舟亭,原名“舣舟亭园”,现在名叫“东坡公园”。

来到东坡公园当然要去看舣舟亭,舣舟亭是因苏轼七到常州都泊船于此亭,而得名。

我们正赞叹塑像的精美呢,又被一座喷泉吸引过去了,那喷泉的底座是三条石头雕刻成的鱼,而水是从鱼的嘴中流出,围在池水旁边的,是一座亭子,名为“龙亭。

”是因乾隆曾在此停舟而得名。

国花!牡丹!你是祖国之宝。

牡丹花盛开的东坡公园真是美不胜收。

范文二:常州市东坡公园东坡公园在古运河旁,是一个古典园林公园。

东坡公园的门不大,门前蹲坐着两只石狮子。

白墙黑瓦,白墙上分别浮贴着石头刻成的梅兰竹菊。

古朴的大门上方有三个金黄色的大字:东坡园。

从大门进入东坡公园,是一个庭院,迎面是满墙爬山虎的绿墙,走廊连着漏窗和洞门。

穿过洞门,来到另一个庭院,看见水从造型别致的石头上欢快地流下来,哗哗的流水声仿佛一位歌唱家不知疲倦地唱着欢迎曲迎接着从四面八方来的游客。

走出庭院,眼前豁然开朗,公园里是绿的海洋,有青翠高大的树木,有低矮丛生的灌木,还有像毯子一样的草坪。

常州东坡公园景点介绍

常州东坡公园景点介绍

常州东坡公园景点介绍
一、东坡园
东坡园位于常州老城区的东郊,是一座融江南园林和佛教寺院为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整个建筑格局严谨,布局合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园内有东坡诗碑、拜石、万佛塔、念佛堂、佛学馆、东坡墓等景观。

在园内,还可看到一株古榕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二、苏堤
苏堤位于东坡公园西,它是常州市区内最早的一条由南至北贯穿全城的河道。

苏堤全长约1.6公里,整个河道被分为南、北两段,两头各有一座桥连接。

南堤桥头有一座“三潭印月”,是一座造型别致的石桥,桥身用石块砌成,上有六个石洞,是观“三潭印月”的最佳位置。

桥下就是碧波荡漾的河面了。

苏堤北端还有一座“三顾茅庐”,相传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地方。

三、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坐落于东坡公园南大门右侧,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坡公园审美要素分析
12东旅游管理1B
宋春燕
12973143
常州东坡公园审美要素分析
中国园林景观与西方园林景观一样,主要有山、水、建筑、植物等构成。

都是历史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反映,都是一种立体的空间艺术。

东坡园位于常州市区的东部,古运河东去的咽喉要地。

整个景区是由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和古运河中的半月岛组成,二岛间由这座明代古桥相连,面积虽然不大,只有4.3公顷,但也别有洞天,古迹众多。

与其说,它是历史文化古迹,还不如说它是一个时间段的美的集合。

东坡园大门上的门环与众不同,其形似虎,名曰狴犴,相传是龙的第七个儿子,半亭屋脊两端的卷尾龙头,名叫螭吻,相传是龙的第九个儿子。

因为"龙生九子,子子不成龙",所以它们的地位比龙低下,只有在园林建筑上能看到它们的形象。

门上的狴犴能明辨是非,急公好义,有威慑力,而螭吻口阔嗓粗,平生好吞,属水性,能克火,装在屋脊两端既美观,又能灭火消灾。

苏东坡深受世人敬仰,而常州人对东坡先生则更敬爱有加,1982年修建门庭时,特以龙子护门,日夜守护先生正气。

大门上运用了这些中国神话式、令人崇拜的神物图案来表达对苏东坡的崇敬,构成一种意境给人以联想,从而构成建筑旅游景观的观赏内涵和艺术美感。

大门上还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砖雕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龙亭,此亭临池而建,造型奇特,象亭子又象水榭,是亭榭结合的建筑,不太多见。

之所以称为龙亭有二个原因,一是乾隆皇帝曾在亭内召试地方文人,二是该亭顶上有二条龙,因此被称为龙亭。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

"是可眺览、休息、遮阳、避雨的点景建筑,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

亭的形式多样,有山亭、廊亭、沿水亭,还有专门为碑而设的亭。

屋顶形式分有单檐,重檐、歇山顶等。

它为游客提供了休息和欣赏园林景色的地方。

建筑艺术赋予人们所建造的楼台亭阁等建筑以完美的形象和装饰,主要以一种比较抽象的形式来概括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乾隆皇帝当政时政治开明,社会发展是清朝的有一个鼎盛期。

文化发展也相对较好。

东坡公园里面的舣舟亭是公园主要的古迹。

“舣舟”二字的意思是“系舟”或“停船”,四角双檐飞甍九脊,属于重檐歇山顶,建于此园最高处,饰有精美砖雕和木雕,亭顶有二龙戏珠,还有苍松仙鹤,神龙游鱼等图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常州最著名的亭之一。

这座亭子不仅体现的建筑的美更加体现了一种艺术的美感,技术的精湛,可想当时人们对美的一种理解。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和艺术,每一个时代建筑,往往代表了那个时代所达到的文化、艺术的水准。

建筑旅游景观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和见证,而且反映了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形态、民族特征、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及其情感的行为模式①。

然而,东坡公园中不仅只给人建筑景观的欣赏,大家都知道中国园林的建筑要素中"叠山"、"理水"这二项很重要,有山有水才构成风景。

东坡公园内"山"倒是不少,可"水"却就只有这么一点,似乎是不成比例。

然而,独具匠心的造园者却巧妙地将园外古运河的水"借"进园内,这充分体现了园林艺术中的"借景"技巧和艺术手法。

广济桥横跨东西,连半月岛与公园为一体。

这座广济桥,原在城西,跨古运河。

明正德十二年(1447年)建,为常州最古老的三孔石拱桥,造型古朴优美。

由于城西运河拓宽,为保护历史文物,遂将桥整体迁移到这里,也给东坡公园添了一处富有历史价值的人文景观。

在东坡公园里面有个水池,在水池南边有御碑亭,亭内保存乾隆皇帝南巡时所写的六首诗的碑刻,这些诗文表达了他对苏东坡的崇敬和对地方官员的训导。

乾隆皇帝1751年至1784年间曾六次巡游江南,四次来常,其中三次以此为行宫,为皇太后祝寿和召试地方文人。

乾隆下江南时,一路浩浩荡荡,欢迎场面十分壮观。

据史籍记载,每经常州,都"御乐前引,万骑夹岸"、"文武诸臣率地方文人等跪迎于西郊,恭送御驾至东郊"、"沿途则香案、旗帜、
鼓吹、张灯、结彩、道路为之阻塞"。

这些碑文记述了他南巡时的盛况和表达了他对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颂扬。

毗陵驿口驻飞颅,城郭周巡六辔纡。

老幼欢欣称就日,江山风物已勾吴。

勖哉尔牧无胥怠,弱矣斯民未尽愚。

户口实繁盖藏少,隐忧水旱岂能无。

(过常州府作,辛未仲秋御笔。

)这碑文表达了乾隆皇帝来到常州,看到这儿江山秀丽、景物优美,老百姓欢天喜地,心里非常高兴。

鼓励当地官吏要勤勉自己,爱戴老百姓。

同时,也告诫当地官员要增加储备,以防水灾和旱灾。

由此可见乾隆皇帝是何等爱民。

再来看看这块:髯翁迁八州,浮踪不系艇。

其不迁者存,至今遗佳境。

当年舣棹时,水流人自静。

倜傥缅高风,徘徊发清省。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经过舣舟亭时有感而发的。

全文表达了他对东坡的高尚品格的敬重,及以此醒悟自己。

诗中也表达了对东坡悲惨遭遇的惋惜②。

俗话说,庭院中可以无山,但不可无石。

石有天然的轮廓造型,质地粗实而纯净,是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联系的一种美好的中间介质。

东坡公园中的东坡洗砚池,它以白石凿成,长1米,宽0.5米,深0.5米。

:"此池系白石凿成,底旁有小孔,去其楔,水立涸,以新水盖之,容十五六石许,积水盛夏不腐。

③"
东坡公园从建筑、历史文化背景上所体现出的中国古代社会的各方面都较深刻。

它所包含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建筑的精湛、唯美,自然风景优美宜人。

它更多的体现了一种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美,它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它反映了苏东坡所处南宋时期的政治的腐败与清乾隆时期的政治廉洁的差距。

苏东坡在自己所处的年代,不被帝王重视,但七百多年后的清朝乾隆皇帝却对他惋惜而又敬重,这无不体现了两种美。

一是苏东坡他的为人和才气,以及他在尽力了一生跌宕曲折,大起大落的生活后,仍抱有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与精神,是对他的美的诠释。

而乾隆皇帝作为一代明君也是美的化身。

东坡公园有这等精神美的象征人物作为历史文化背景,那就大大增加了它的内涵美,它的历史价值。

舣舟亭最早是由南宋时期的常州人所建以示纪念。

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来常州时,此亭重修过,乾隆皇帝还题写了“玉局风流”的匾额。

而东坡公园始建于1954年,由舣舟亭扩建而成。

现今人们在东坡第二故乡的“常州”,于1994年建高大了“仰苏阁”以供人们缅怀。

可以看出苏东坡他本人的人格与精神一直受人们的推崇和敬仰,在他所处年代有人便在他停泊常州之地建亭,他又被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帝王所敬仰,更不用提他对现今人们的影响了,他崇高的品格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深受感染。

东坡公园也因他的伟大品格所带来的底气放射着无尽的光芒。

东坡公园它拥有建筑的美,风景的美,社会文化底蕴之美,人文精神之美。

它不仅给旅游者带来视觉的享受,还能是旅游者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的韵味,更能使旅游者的精神面貌得意优化。

当旅游者了解苏东坡之后,会对人生有更多的信念。

东坡公园不仅从物质之美上向人们传递一种对美的解释,更是从一种文化的角度,甚至是人类所特有的感知灵魂之美上来阐释一种精神之美。

当人们深读它的价值所在时所得到的对人生的理解是一种对自己的全新理解。

旅游是为了拓宽生活空间,获得精神创造动力的一种方式④。

这正是对东坡公园的作用的完美解释,作为国家4A景区,它给旅游者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空间的拓宽,它的深厚文化底蕴及内在价值更是精神和灵魂升华的绝美之地。

旅游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美好的追求表现;是人类拓宽空间、追求质量、提高生活品味、热爱生活、美化生品味生活、享受生活的社会生活价值取向。

东坡公园向人们传递了物质及精神层面的美的真谛。

①《旅游美学》吴樊升
②《乐途周刊》网络周刊
③常州《合志》
④《从史实梳理中拓展旅游美学》章海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