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

合集下载

8《陈太丘与友期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8《陈太丘与友期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8《陈太丘与友期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语文教学要依体而教,要在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同时激活学生对古代诗文学习兴趣,做好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作为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它所记录的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可以归结小说体裁,为此教学的主旋律可以落实在情节解读与人物赏析上。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将本文教学设计定为四个核心环节——“初读,感知文言大意"、“细读,品析人物形象”、“悟读,感知时代意义"、“拓读,丰富阅读见闻”,在课后作业布置上兼顾到学生差异,考虑到“双减"政策落实,拟采用“二选一”读写式作业。

二、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借助注释、前后语意,理解并掌握“俄而、未若、乃、期、委、去、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引导学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探究人物形象。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丰富阅读体验,懂得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言大意,结合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的词句,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四、教学难点了解志人小说特点,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做人道理。

五、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涵泳鉴赏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了解英雄故事1.自古英雄出少年,看谁知道的古今少年英雄故事最多?学生表达之后,教师补充: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甘罗十二做宰相……2.过渡语:今天我们去阅读古代志人小说,它里面讲到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像《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反映孩子善于思考、聪敏机智的短小故事很多。

3.老师出示《世说新语》,学生默读了解。

陈太丘与友期行 省一等奖优质课

陈太丘与友期行 省一等奖优质课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芦山二中吴秀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期,舍”等文言词语;能译文;能了解谦称与尊称;能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自主合作的方式,找出人物的语言描写评价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诚信和有礼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三教学难点:分析友人,元方这两个人物形象。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乘船》的故事导入。

(二)你读我念:自由大声朗读。

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检查朗读:同学朗读,注意字音,停顿语气,师生共同点评。

(三)你备我诵:全班齐读,然后试一试背诵。

(四)疏通文意,你争我抢,然后译文把文中缺少人称的句子补充完整(五)你思我想:(自主合作探究)1文中的友人是怎样的人?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无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无礼: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责备他人,不善自省: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知错就改:友人惭,下车引之。

2文中的元方是怎样的人?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聪颖机智,诚信,有礼。

3对元方的“入门不顾”的行为,你如何看待?元方并非无礼:元方仅仅是7岁的孩子,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可见低劣,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元方失礼:人非圣人,孰能无过?知错能改扔不失有识之士,怎么能因人的一时错误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心胸开阔,有涵养吗?(六)你收我获:(拓展延伸)读了这则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它给你什么启示?诚信待人,以礼待人。

我们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诚信宣誓言必行,行必果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诚信换取诚信,以诚信换取自信我诚信,我光荣,我诚信,我自尊,我诚信,我成功。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导学案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导学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三个环节——朗读、辨析、品评。

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了解文中有关古代敬称、谦称谓词语,能评议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4、认识到“尊重、诚信、礼貌”是为人之根本。

学习过程: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冰心【朗读活动】1、初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节奏,做到同起同落。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再读课文。

注意下面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三人分角色朗读,一人友人,一人元芳,一人叙述。

4、齐读课文。

要求全体同学有感情朗读,注意人物的对话。

【辨析活动】1、辨析练习两个难以理解的字:两个你认为重要与大家分享的字: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美字:两个形同而意不同的字:两个形不同而意同的字: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两个古今异义的字:2、翻译课文【品文活动】从文章中的一个字词读出了……从文中的一句话读出了……从文章中读出了……【评论活动】1、用几个词语简要地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陈太丘:友人:陈元方: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不求意见一致,只要能说明理由。

【课后作业】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在某地相聚,他们俩各自会说些什么?张开想像的翅膀,写下2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优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优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去结识另一位聪明机智的少年。请大家翻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诵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老师范读课文,明确字音和朗读节奏。〔边听边划分朗读节奏〕
3、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就其感情把握做点评。
教师提醒:“友人怒:‘非人哉!’〞,应读出生气发怒的语气
①不失礼,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②失礼。因为客人毕竟是长辈,已经认错了,元方应该原谅他,不能“入门不顾〞,使客人为难之极,无地自容。也可以失礼,也不失礼
2、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明确:做人应诚信、知礼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课堂练习
〔难点稳固〕
1拓展延伸
如果有一天,友人见到太丘,他将会对太丘说什么呢?
让学生形成合作小组,从文中找出认为是重点的词语,结合注释进行理解、圈划,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合作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对学生理解错误的字词解释进行引导纠正。
3、归纳重点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②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舍,放弃。去,离开
③去后乃至:才
1.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
2.以朗读和研读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和朗读节奏、朗读情感,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至今流传,成为人们的美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少年儿童的故事呢?〔如“孔融让梨〞、“曹丕称象〞、“王冕画画〞……〕
④尊君在不:通“否〞,文中的意思为“不在〞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 (1)

陈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
太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丘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
友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期 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行 元方/入门/不顾。
感知文意
你能说出这三种称谓有什么不同吗?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对别人一种有礼貌的称呼,相当于“您”。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父亲。
结合注释译文,同桌交流.
讨论以下问题 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两个人?各有什
么性格特点?
友人 诚信 元方
礼貌
无信 无礼 勇于自责
聪颖机 智明理
思考并讨论: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文中内容, 说说你的看法。
❖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间的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也就是说诚信的重 要。“一诺千金”流传至今,作为我们学生, 重信守诺,努力做到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 我收集了一些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名言,有 兴趣的同学记录一下,平时用来勉励自己。
❖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正音正义
❖尊君在不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假字,通“否”,读作fǒu。
正音正义
期行
期:约定
不期而遇
舍去 舍:丢下、放弃 舍己为人
无信 信:诚信,信用 言而有信
引之
引:拉
引吭高歌
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瞻前顾后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
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
元方说; 用。” “你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 就是不讲信
惭愧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 拉元方, 回头看
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家的大门。
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相约而行,约定的时间是 中午,中午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不再 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他的朋友)才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门外玩。 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 你好久都没来,(他)已经离开了。”客人便发怒道: “(真)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出行,(却)丢下人 家而离去。”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一同出发), 中午(到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 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 貌。” 客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 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3、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3)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智慧
(4)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
(5)路转溪桥忽见: 见通现,出现 (6)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7)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裁通才,只有,刚刚 (8)尊君在不: 不通否,没有
4、“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 是个怎样的人? 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5、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6、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勇敢、明理
1、指出下列红色的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1)即公大兄 (2)尊君在不 谢太傅 你的父亲,指陈太丘 你,指陈太丘的友人 我的父亲,指陈太丘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一等奖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一等奖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一等奖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学习目标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感受古代少年的方正与聪慧,并汲其精华树立自己的品德。

了解古代尊称、谦称相关的文化知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难点:感受古代少年的方正与聪慧,感受中华道德文化的魅力。

知识链接陈纪,字元方,东汉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

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至少有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记载了陈元方和他的家人们的生活。

学法指导:同学们在学习这一篇课文时,注意关注中国古代尊称、谦称相关的文化知识,想想自己在古装电视剧中或书籍中看见的古代尊称与谦称有哪些?并思考这些称呼的意义所在。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字词梳理】1.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期行:日中:相委而去:顾:【常识积累】2.刘义庆,朝宋家。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组织文人编写的。

《咏雪》选自“”篇。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文意梳理】1.请尝试用自己话讲述该故事。

【文意梳理】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的内容。

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文中的元方和友人是怎样的人?请作一个评价。

与同学之间讨论,友人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知识能力运用【谦辞敬辞】1.在古装电视剧中或在书籍中,你一定见过不少谦辞敬辞,它们往往会出现在古代文士的交流中,但有这些词语出现的地方,你总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士的温文尔雅,感受到华夏礼仪之邦的魅力。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些关于谦辞与敬辞的知识,并根据你的理解将适宜的谦辞敬辞填在横线上。

(1)谦辞“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如、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称母亲;——称兄长。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 (1)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朗读课文,正确翻译课文。2.积累常见文言词 汇,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 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聪颖机智 懂礼识义 正直不阿
•从故事中,我们得到什么 启示?
•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 礼?
谈谈你的看法。
梳理情节
• 故事的起因: 陈太丘与友期行 • 故事的发展: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 故事的高潮: 元方据理驳斥友人 • 故事的结局: 友人惭愧、致歉
讨论探究
1、元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 从故事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谈谈你的看法。
1、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 错误? “无信” “无礼”
1.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中 的重要意义,学习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方法:结合书下注释、借助工具 书,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把 握节奏。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考考你
(1)读出红色字的字音:
尊君在不 fǒu
陈寔 shí
太丘舍去 shě
友人惭 cán
(2)停顿:
/
陈太丘 /与友 期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元方/ 时年 /七岁
小组合作 疏通文意
1方法: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 己翻译课文,难点可小组讨论,也可以询问 老师。 要求:会翻译课文,会解释红色的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尊君在不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待君久不至 (“您”,有礼貌地称呼对
方) 3、君与家君期日中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翻译句子: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 午还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 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来。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自主学习,圈点勾画 2、小组探讨,交流疑问 3、解惑答疑,知识抢答
❖抢答下列红体字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太丘舍去 4.去后乃 至 5.相委而去
6.下车引之 7.元方入门不顾
约定 舍弃
离开 才 到达 丢下、舍弃 拉
回头看
8.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信用
区别加红色的文言字词:
正言辞
请以“XX是一个________人,我从 __________(字、词语、句子)中可以 看出”的句式说话。
❖友人: ❖暴躁易怒,无信无礼, ❖知错就改 ❖元方: ❖ 聪明机智,明白事理,
得体大方,率直天真
各抒己见
言说 顾方引 “在 之说 ”却之 惭友 成你 是“” ”人 理的 否入时 “ 即看 失门, 下 可法 礼不元 车 。, ?





友 期
《 世

说 新


教学目标
❖ 1.疏通文章内容,把握文意,重视朗读。 ❖ 2.评价人物,能谈启示 ❖ 3.能背诵全文
与友期行 qī
太丘舍去 shě 尊君在不 fǒu
相委而去 Wěi
非人哉 zāi
友人惭 cán
要求:读准字音, 读顺句子, 读出停顿。
译读课文,疏通 文意(运用自主合作探 究的方法)

这 则 故 事 给 了 我 们 什 么 启 发 ?
你知道哪些关于诚信的名言 警句呢?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肉。
[英]赫伯特
言不信者,行不果 。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课堂小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 们应该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言必 行,行必果。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 的矮子;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您和我的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您中午不到, 就是不讲信用。
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其 思想感情 ,尽量读出人物的性格特 征。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询问,很客气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有礼貌,客气的说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愤怒,音调很高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 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声调不高,但义
诚信与你相伴
❖诚信伴你一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