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作业课件人教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推恩令;刺史制度;罢出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盐铁专卖政策;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和现固。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异同和对历史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政治局面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政策措施,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难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材料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组图片教师提问:大家认识这几张图片吗?学生回答:汉武帝。
教师接着讲述: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现和现固了大一统局面,这就是汉武帝。
我们今天就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设计意图:果用图片和学生示的影视人物图片导入,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同时也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二)、讲授新课一、“推恩令"的实施教师讲解:前面我们说了,汉武帝登上皇位时才16岁,大家看看这位年轻的皇帝首先遇到了什么难题呢?学生1:诸侯王势力强大问题学生2:诸侯王对抗朝廷,企图谋反教师讲解:大家说得对,汉武帝继位不久就遇到了王国问题。
汉景帝时,势力最大的是梁王,他是汉武帝的叔父,想继位当皇帝,汉武帝的祖母也非常喜欢梁王,也想让他来当皇帝。
不幸的是,公元前14年,得病去世。
梁国分裂,政局一片混乱,王国问题依然影响着汉王朝。
在这种情况下,刚刚继位的汉武帝该怎么办呢?大家赶快帮忙想想办法吧。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讲解:好了,同学们都想了许多方法,那么大家来看看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师指定事先已经做好准备的学生饰演情景剧。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2)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基本史实.通过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牵引、自主学习、阅读回答、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情境导入生成问题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汉高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的。
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
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又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推恩令”的实施自主阅读课本P57~58内容,完成第1题.1。
简述“推恩令"实施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刺史制度的内容、作用。
(1)背景:①西汉初,诸侯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乱;内容:①下诏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子弟作为侯国,封地与势力缩小;②削藩.作用:诸侯王再也无力与中央政府抗衡。
(2)13个州部各派刺史1人,既监视州部地方官,又监视豪强及其子弟,严禁其为非作歹,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知识模块二、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自主阅读课本P58~59内容,完成第2~3题。
2。
简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1)背景: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了“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②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
D 是( )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D.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经济上: 1.统一铸币 (五铢钱)2.盐铁官营
3、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三、作用: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P55 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版图拓展。 想一想,这与汉武帝强化中央权力有什么关系?
《汉武帝》 宋 .释智圆 酷矣秦皇灭,荒哉汉武还。 将军封五利,神药访三山。 重色为金屋,穷兵过玉关。 岂知尧舜道,千古在人间。
2.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
B 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
A.锦衣卫 B.刺史
C.太尉
D.节度使
3.中国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食用盐的管
理。下列哪一位皇帝曾经把地方上的盐
D 的经营权收归中央( )
A.秦始皇 B.汉文帝
C.汉景帝 D. 汉武帝
随堂训练
4、西汉时期我国古代的最高学 府是 ( B ) A.书院 B.太学 C.大学 D.学宫
作用:增强了中央财力
补充说明:
军事上:反击匈奴 ①河套战役,卫青率兵夺回河套, ②河西战役,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 ③漠北战役,卫青、霍去病进击漠北,大败匈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
一、条件(客观、主观)
政治上: 1、颁布推恩令 2、建立刺史制度
二、
措 施
思想上: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设立太学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精品课件)

西汉的耧lóu车 耦ǒu犁
军事烦恼
朕很是烦恼
冒顿单于 [mò dú chán yú]
汉初时期 汉匈关系
方式: 和亲
原因: 西汉初国力疲弱
结果: 未能阻止匈奴南下
汉武帝解烦之措
方式:“北击匈奴” 原因: 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
卫青征战形象
霍去病雕像
①河南之战 ②漠南之战 ③河西之战
卫青 前127年
“铢”是古代 一种重量单位, 一两的二十四 分之一为一铢。
解烦之措
目的: 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1 把铸币权经营权收 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 物价
4
①治理黄河,开凿灌 溉渠; ②推广新技术(赵过 发明耧车); ③推广铁器。
军事: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军北 击匈奴
西汉王 朝进入 鼎盛时 期
课堂练习
1. 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
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文中“上”指___C___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2. 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
学府接受教育,必须到: ___A___
目标导航
1. 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措施。 2. 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 3. 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巩固“大
一统”的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政治烦恼 思想烦恼 经济烦恼 军事烦恼
汉武帝很烦恼
如何解 烦呢?
政治烦恼
诸侯王势力强大,反抗 朝廷派来官吏甚至叛乱。 严重威胁到中央
天子
西周的宗法制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单元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分层作业)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基础巩固】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汉武帝推崇儒学,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课后活动习题提到的《汉代讲经图》,其中的“经”主要内容有()①《春秋》②《论语》③《易》④《书》⑤《诗》⑥《礼》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2.这一政策的出台,造就了汉武帝时期“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局面,从而有力抑制了豪强大贾,并为对匈奴作战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持。
相关政策是()A.盐铁官营 B.行推恩令 C.尊崇儒术 D.反击匈奴3.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世袭制4.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
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A.长安 B.成都 C.北京 D.开封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是()A.陈胜、吴广 B.卫青、霍去病 C.关羽、张飞 D.窦宪、窦固6.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我国历史上秦汉时期分别设立了什么官职履行上述职能()A.丞相、御史大夫 B.御史大夫、刺史 C.丞相、县令 D.太尉、刺史7.在中国历史上,下图所示人物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他统治的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他统治期间的史实有()①颁布“推恩令”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③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④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西汉建国之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则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兵出击匈奴。
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B.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匈奴内乱 D.汉武帝以前的皇帝软弱【能力提升】1.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习题课件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B 2D 3A 4B 5D
6A 7D 8B 9A 10 见习题
答案呈现
1. 【河北石家庄期中】下面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 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 B ) A. “削藩”——汉景帝 B. “推恩令”——汉武帝 C. 休养生息——汉武帝 D. 分封制——周武王
2. 【河北邯郸期末】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汉武帝的
面,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8. 【河北石家庄期中】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的
酎金(古代诸侯向皇帝交纳的贡金,作祭祀用)成色不好
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其爵位,被夺爵者达106人,占
当时列侯的半数。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 重农抑商
B. 加强中央集权
C. 掠夺贡金
D. 增加国库收入
【点拨】本题考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关键词是 “根本目的”。据材料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酎金”成 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剥夺诸侯王的爵位,根本目 的是借此打击诸侯,加强中央集权。
——百家讲坛孙家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
(2)依据材料三,分析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点拨】由材料三“要讲到正面的现实,首先表现为当时 社会经济的繁荣……整个社会呈现出社会安定、政治清 明……”可知,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包括历史条件、具 体措施(采取的政治、经济、思想措施)、历史影响等,以 此作答即可。如:社会经济繁荣,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准 备了物质基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大一统局面的
【答案】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影响:焚书坑 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 成莫大的损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 正统思想,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学居于主 导地位,为历朝所推崇。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材料:“按照规定,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诸侯王的王位,其他儿子却 分不到一寸土地。愿陛下颁布一道诏令,让诸侯把王位传给嫡长子, 再把其余土地分封给其他儿子建立侯国,这既体现了陛下的恩德,诸 侯子弟会感激您;又分了他的国,诸侯国可以化大为小。”
为什么景帝直接削藩引起七国之乱,武帝“推恩”实际上是削弱 了诸侯的实力,而诸侯还感觉“皇恩浩荡”呢,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 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推恩令”
经济上 思想上 文化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焚书坑儒” 统一文字
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 专卖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 兴办太学
军事上
蒙恬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如何评价汉武帝?
2.西汉采取的措施
前期政策:和亲 原因:西汉初年,国力疲弱
后期政策: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原因: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
王昭君 西汉元帝时和亲
3.漠北战役
①过程: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
霍去病率精骑分道北击匈奴,大获全 胜。卫青出定襄,在漠北遭遇匈奴单 于主力,汉军大胜。霍去病出代郡, 全力击杀左贤王军队,俘虏和杀死达 到七万多人。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 一方面继承了秦朝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部分地区实行郡县制;另一方面在其他 地区恢复了西周以来的诸侯封国制度。
材料一
中央人口 封国人口
单位:个 中央辖郡 封国辖郡
材料二 文帝时,同姓诸王的势力日益膨胀,甚至“出入拟于天子”“不听
天子诏”,试图举兵夺位。景帝时,诸侯王拥有重兵,在管辖的地盘内自行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经典《诗》《书》《礼》《易》 《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A.平定七国之乱 B.推行郡县制 C.张骞出使西域 D.实行“推恩令”
皇帝纪年 汉高祖十二年 汉文帝十六年 汉景帝中六年 汉武帝元封五年
郡级政区 15郡 24郡 68郡国
108郡国
3.(荆州中考)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 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表现在( C )
A.推行郡县制度 B.实行分封制度 C.建立刺史制度 D.创立科举制度 4.西汉初年,统治者们都把“无为而治”学说作为治国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A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提A倡“百家争鸣” C.实行博采众长的政策 D.焚书坑儒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1)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__无为而治__”的政策,诸子百家 学说流行。 (2)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2.措施 (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__儒家学说__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忠君守礼__的 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汉武帝在长安兴办__太学__,以儒家的《__诗__》《书》《礼》《__易__》《春秋》 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__儒学__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3.影响:__儒学__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结果: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4.汉武帝大一统的意义: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 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__鼎盛__时期。
汉初经过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但这只是表 面的祥和,时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汉武帝即位后,深知自己处于火山口 上。 【史料实证·文景盛世存隐忧】 材料一 “(地主豪强)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平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