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学之供求定律
海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考点手册 考点归纳(第三章 经济)【圣才出品】

第三章经济【考点1】政治经济学1.物质资料生产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需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1)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与自然经济相对立而存在。
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
人类历史上先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2)市场经济: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①内涵不同:商品经济是经济活动中交换行为;市场经济是优化资源配置。
②范畴不同:商品经济相对于自然经济而言;市场经济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
③阶段不同: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4.商品和劳动二重性(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具有的效用,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2)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
5.货币职能和流通规律(1)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2)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
(3)货币转化为资本①商品流通公式(W-G-W):商品生产者出卖商品换得货币,再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解析

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解析介绍经济学原理是研究经济系统的一套基本理论,其中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供求关系描述了市场中买方和卖方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了解这一关系对经济体系的影响。
供求关系的定义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买方和卖方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关系。
买方希望购买物品或服务,而卖方希望销售掌握;供求关系则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数量和供需平衡。
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供给的基本原理供给是指在特定价格下,卖方愿意出售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
供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成本、生产能力、技术、税收政策等。
•成本: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需要投入资金、劳动力和资源,成本的增加会导致供给的减少。
•生产能力:如果企业能够提高生产率和增加生产设备,将会提高供给的数量。
•技术:新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供给的数量。
•税收政策:不同的税收政策将影响企业的成本,从而影响供给的数量。
供给的数量与价格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当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提高时,卖方的利润将增加,因此他们愿意供给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相反,当价格下降时,供给的数量将减少。
需求的基本原理需求是指在特定价格下,买方愿意购买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
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收入、价格、个人喜好、市场预期等。
•收入: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他们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相反,当收入减少时,需求将减少。
•价格:需求的数量与价格呈反向关系。
当产品价格上升时,买方愿意购买的数量减少。
当价格下降时,需求的数量将增加。
•个人喜好:人们对商品或服务有不同的偏好和需求。
个人喜好的变化将影响需求。
•市场预期:对于未来价格的预期会影响人们当前的购买决策。
需求的数量与价格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当价格上升时,买方愿意购买的数量减少。
当价格下降时,需求的数量将增加。
供求平衡的原理供给的数量和需求的数量之间存在一个平衡点,即供求平衡。
当市场上供给的数量与需求的数量相等时,市场达到供求平衡,价格稳定。
经济学供求理论重点

经济学供求理论重点供求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的是市场上的供应和需求如何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如何决定价格。
供求理论是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关键,也是政策制定者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
我们要理解供应和需求的定义。
供应是指在一定价格下,生产者愿意并能够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则是指在一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应曲线和需求曲线是供求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
供应曲线表示的是价格与供应量之间的关系,随着价格的上升,生产者愿意供应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而需求曲线则表示的是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随着价格的下降,消费者会购买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供求理论的另一个关键概念是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与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相等。
当市场均衡时,价格将不再变动,市场上的供应和需求达到平衡。
供求理论还涉及到弹性概念。
弹性是指价格变动时,供应或需求的数量如何变化。
弹性有两种类型:供应弹性和需求弹性。
供应弹性是指供应数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而需求弹性是指需求数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求理论对于理解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供求理论,我们可以看到价格是如何在市场中决定的,以及价格变动对市场供求的影响。
我们也可以看到政策如何通过影响供求关系来影响市场价格和经济的运行。
供求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关键工具。
通过掌握供求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价格如何在市场中决定,以及政策如何通过影响供求关系来影响经济活动。
西方经济学重点1、西方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无限或有限需求之间的合理配置以实现经济效率目标的科学。
2、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3、选择即消费者按自己的偏好,从可利用的物品与劳务的集合中挑选出某一量的物品与劳务,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
4、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
供求定理习题和答案

供求定理习题和答案供求定理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市场经济中商品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通过研究供求定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机制的运行,并且能够预测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供求定理的习题,并提供相应的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1. 假设某市场上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d = 100 - 2P,供给曲线为Qs = 2P - 20,求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解答: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可以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确定。
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等,得到100 - 2P = 2P - 20,整理得到4P = 120,解得P = 30。
将P = 30代入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中,得到市场均衡数量为Q = 40。
2. 假设某市场上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d = 80 - P,供给曲线为Qs = 2P - 20,求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解答:同样地,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等,得到80 - P = 2P - 20,整理得到3P = 100,解得P ≈ 33.33。
将P ≈ 33.33代入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中,得到市场均衡数量为Q ≈ 46.67。
3. 假设某市场上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d = 100 - P,供给曲线为Qs = P - 20,求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解答: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等,得到100 - P = P - 20,整理得到2P = 120,解得P = 60。
将P = 60代入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中,得到市场均衡数量为Q = 40。
通过以上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供求定理在不同的需求和供给条件下,对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当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时,市场均衡价格会上升,市场均衡数量会增加;相反,当需求减少或供给增加时,市场均衡价格会下降,市场均衡数量会减少。
这一定理揭示了市场经济中价格和数量的变动机制。
除了以上的习题,供求定理还可以应用于更复杂的情况。
例如,当市场上存在多个供应商和需求者时,供求定理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市场的竞争程度和价格弹性。
供求定理简述

供求定理简述
供求定理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描述了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简单来说,供求定理指出,当商品的供给增加时,价格下降,而当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
首先,我们来谈谈供给。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当供给增加时,意味着生产者愿意出售更多的商品或劳务。
根据供给定理,当商品的供给增加时,价格会下降。
这是因为供给增加意味着市场上有更多的商品可供消费者选择,因此厂商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会降低价格。
接下来是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当需求增加时,意味着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或劳务。
根据需求定理,当商品的需求增加时,价格会上升。
这是因为需求增加意味着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更大,而商品的供给是有限的,因此厂商会相应地提高价格。
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价格。
当供给和需求处于平衡状态时,市场价格会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但是当供给和需求出现不平衡时,就会导致价格波动。
比如,如果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价格就会下降;反之,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就会上升。
供求定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市场等都受到供求定理的影响。
了解供求定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行为,做出更明智的消费和投资决策。
总之,供求定理是经济学中一个基本的原理,它描述了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通过了解这一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行为,从而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
供求定律的名词解释

供求定律的名词解释供求定律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旨在解释市场中产品和服务的定价和数量的关系。
它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原理之一,对于研究市场的运行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供求定律基于供求关系,即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
根据这个定律,当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增加时,其价格通常会上涨;而当供给增加时,价格通常会下降。
供求定律告诉我们,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并且会通过市场机制自动调整到达均衡状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供”这个概念。
供给是指市场上生产者愿意销售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生产成本、生产能力和生产者的期望利润。
当生产成本下降、生产能力增加或者生产者期望利润高时,供给量会增加。
然而,供给的增加并不能完全决定市场上的价格。
还需要考虑到“需”这个概念,即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的决定因素包括价格水平、消费者偏好和收入水平。
当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喜好增加或者收入增加时,需求量会增加。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会在市场上形成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当供给增加超过需求时,价格会下降,需求量会增加。
相反,如果需求增加超过供给,价格会上涨,供给量会增加。
市场上价格和数量的变动会达到一个平衡点,即供求平衡,这时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量相等。
供求定律的核心原理是市场可以自动调整价格和数量,以达到供求平衡。
当供需失衡时,市场机制会通过价格调整,引导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最终使市场回归到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
然而,供求定律也存在着一些假设和局限性。
首先,它基于理性决策者的假设,即市场上的供给者和需求者都会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做出决策。
然而,在现实中,人们的决策往往受到情感、个人偏好和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其次,供求定律没有考虑到市场的不完全信息和市场垄断等非竞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市场无法达到供求平衡。
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供求定律仍然是我们理解市场经济中定价和数量关系的重要理论基础。
供求定理及其应用

供求定理及其应用摘要:正如大海的表面很难保持平静,社会价值的均衡更是如此。
他由供求决定:认为的活法律的东西,往往因为生产过剩和企业破产而反过来惩罚他们自己。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关键字:供求定理、应用正文:供求定理包括了需求和供给理论、价格、弹性理论。
需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量反方向变动的规律。
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表示的是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反方向变动的关系,这种关系普遍存在,被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例如:假定煤的市场需求量如表所示由表可知,如果煤的价格为每吨40美元,每年的需求量就是7·3亿吨,如果价格是每吨煤41美元,则每年需求量将是7·1亿吨,等等。
换言之,煤的需求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同理,当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时,需求量增加。
对大多数商品而言,这种需求规律是真实的。
需求定理说明的是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其原因可以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
替代效应是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这也就是说,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了,而其他商品价格没变,那么,其他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消费者就要用其他商品来代替这种商品,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就减少了。
例如,当牛肉价格上升时,我们可以多吃鸡肉。
收入效应就是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这也就是说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了,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没有变,那么,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就减少了,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也减少了。
例如,如果大米价格上涨,而消费者货币收入不变,则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对大米的需求量必然减少。
这种由于某种商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实际收入减少从而导致商品需求量减少就是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强调了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其他商品相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收入效应,强调了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
50条经典经济学定律,教你掌握财务智慧

50条经典经济学定律,教你掌握财务智慧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的一门学科,它揭示了许多重要的经济现象和规律。
在财务管理和投资决策中,了解和应用这些经济学定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财务智慧。
下面是50条经典经济学定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 供求定律: 供给的增加会导致价格的下跌,需求的增加会导致价格的上涨。
供求定律: 供给的增加会导致价格的下跌,需求的增加会导致价格的上涨。
2. 机会成本定律: 为了获取某种资源,必然放弃其他可替代的资源。
机会成本定律: 为了获取某种资源,必然放弃其他可替代的资源。
3. 边际效应定律: 每一单位增加或减少的边际效应递减。
边际效应定律: 每一单位增加或减少的边际效应递减。
4. 货币贬值定律: 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购买力的降低。
货币贬值定律: 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购买力的降低。
5. 凯恩斯消费理论: 消费取决于收入和边际倾向消费率。
凯恩斯消费理论: 消费取决于收入和边际倾向消费率。
6. 李嘉图定律: 土地生产力递减。
李嘉图定律: 土地生产力递减。
7. 货币数量理论: 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理论: 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
8. 投资回报率递减定律: 投资回报率会随着投资额的增加递减。
投资回报率递减定律: 投资回报率会随着投资额的增加递减。
9. 需求曲线下降定律: 需求曲线呈负斜率。
需求曲线下降定律:需求曲线呈负斜率。
10. 边际效用递减定律: 每一单位增加的消费或生产会带来边际效用的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定律: 每一单位增加的消费或生产会带来边际效用的递减。
11. 厚利定律: 在垄断市场中,厂商能够通过提高价格获得更高的利润。
厚利定律: 在垄断市场中,厂商能够通过提高价格获得更高的利润。
12. 哈克定律: 被充分利用的资源使用效率递减。
哈克定律: 被充分利用的资源使用效率递减。
13. 比较优势理论: 个体或国家应专注于其相对优势的产业。
比较优势理论: 个体或国家应专注于其相对优势的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学之供求定
律
供求定律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基本规律。
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当需求小于供给时,价格下降。
需求的变动方向与均衡价格变动方向相同;供给的变动方向与均衡价格变动方向相反。
(1)如果供给不变
需求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需求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2)如果需求不变
供给增加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供给减少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可以归纳为,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
1.依据行政法的(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但应当避免采用有损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A.行政公开原则
B.行政公正原则
C.合法行政原则
D.合理行政原则
2.税收是按照国家法令规定的标准征收的,即纳税人、缴税对象、税目、税率、计价办法和期限等,都是税收法令预先规定了的,这体现了税收的( )。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双向性
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当前我国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创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积极的就业政策。
( )
A.正确
B.错误
4.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港的( )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造成165人遇难的严重后果。
A.中海
B.中科
C.瑞海
D.凌科
5.十二生肖中与12地支中的巳相对应的是( )
A.龙
B.羊
C.猴
D.蛇
6.咸鸭蛋是中国特色菜肴,在中国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在市场上也备受青睐。
咸鸭蛋蛋黄里出现的油是( )。
A.卤水
B.盐水
C.脂肪
D.无机盐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中公教育解析: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
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这属于合理行政原则的体现。
故,本题答案为D。
2.【答案】C。
中公教育解析: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特点。
题干中内容体现了固定性的特点。
故本题答案选C。
3.【答案】A。
中公教育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创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积极的就业政策。
故本题说法正确。
4.【答案】C。
中公教育解析: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
故本题答案为C。
5.【答案】D。
中公教育解析: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故本题答案为D。
6.【答案】C。
中公教育解析:咸鸭蛋蛋黄里的“油”是蛋中原来就有的。
鸭蛋中脂肪约含有16%,主要是在蛋黄里,蛋黄中的脂肪含量高达30%,也就是说,蛋黄的三分之一是由脂肪组成。
在鲜鸭蛋的蛋黄中,蛋白质与脂肪能均匀地混合成乳状液,脂肪分散成很小的油滴,并且每个小油滴外面由蛋白质和水膜包裹着,这样就看不到油,也尝不出来了。
一旦经过腌制,蛋白质发生盐析现象,缓慢地变性凝固,脂肪就从中释放出来,由小油滴聚集为油液,再经煮熟后,就能看到蛋黄出油了。
本文来源:海南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