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讲义7
焊培班补充讲义

第一章焊接材料相关标准一、焊接材料种类、牌号、型号及用途钢制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钢焊条、气体保护电弧焊用钢焊丝和填充丝、埋弧焊用钢焊丝和焊剂。
焊材类别主要有用于碳钢、低合金高强度钢、铬钼耐热钢、低温钢和不锈钢的焊材。
焊接材料的型号:按照标准编制的焊接材料代号。
型号中应表示焊材类别、主要特性。
焊接材料的牌号:按焊材厂规定编制的焊接材料代号,牌号中应表示焊材类别、主要特性和本厂特点。
焊条统一牌号是我国特有的规定。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国焊材牌号由焊材行业统一命名。
前机械部于1997年编制最后一版“焊接材料产品样本”,其中规定了焊材统一牌号,这得到设计、制造、检验和监督等各方认可和熟悉。
不少大型焊材厂家在此基础上做一些修改后用于本厂产品,这种作法为大多数焊材厂仍然至今沿用;而台资和外资企业不用统一牌号,有自已的焊材牌号规定。
焊接材料是焊接时使用的形成熔敷金属的填充材料、保护熔融金属不受氧化,氮化的保护材料、协助熔融金属凝固成形的衬垫材料等等。
它包括焊条、焊丝、填充丝、焊带、焊剂、气体、衬垫等。
1.焊条(1)国产焊条的分类一般有三种分类方法:按焊条用途分(即按《焊接材料产品样本》分类)①结构钢焊条,以“结”字或“J”表示;②钼和铬钼耐热钢焊条,以“热”字或“R”表示;③不锈钢焊条,以“铬”和“奥”字或“G”或“A”表示;④堆焊焊条,以“堆”字或“D”表示;⑤低温钢焊条,以“温”字或“W”表示;⑥铸铁焊条,以“铸”字或“Z”表示;⑦镍及镍合金焊条,以“镍”或“Ni”表示;⑧铜及铜合金焊条,以“铜”或“T”表示;⑨铝及铝合金焊条,以“铝”或“L”表示;⑩特殊用途焊条,以“特”或“TS”表示。
按焊条药皮熔化后熔渣性质分:①酸性焊条;②碱性焊条。
③按药皮的类型分类见表9.2。
表9.2 焊条药皮类型(2)结构钢焊条牌号结构钢焊条牌号的表示见图9.1结×××△表示特殊用途或性能(见表9.4)表示药皮类型和焊接电源种类(见表9.2)表示焊缝金属的抗拉强度等级(见表9.3)表示结构钢焊条图9.1 结构钢焊条牌号的表示方法表9.3 结构钢焊条焊缝强度等级表9.4 焊条特殊用途符号(3)钼钢和铬钼耐热钢焊条牌号钼钢和铬钼耐热钢焊条牌号的表示见图9.2。
补充讲义:有机重要官能团的性质及检验

有机重要官能团的性质及检验一、不饱和烃(双键和叁键)的性质及检验(一)性质1.加成反应(H 2,X 2,HX ,H 2O ) 2.氧化反应 3.聚合反应4.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取代)-----未端炔烃的性质在乙炔或具有“—C ≡CH ”结构的未端炔烃分子中,与C ≡C 键直接相连的氢原子,具有特殊的活泼性,可被某些金属离子取代生成金属炔化物。
该反应可用来鉴别炔烃分子中C ≡C 键碳原子上是否连有氢原子。
硝酸银氨溶液 乙炔银(白色)炔化银氯化亚铜氨溶液 乙炔亚铜(棕红色)上述反应中生成的金属炔化物湿润时比较稳定,干燥状态受热或撞击容易发生爆炸生成金属和碳。
因此,实验结束后,对生成的金属炔化物应加硝酸使其分解,以防发生危险。
(二)检验1.双键或叁键的检验溴-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未端炔烃的检验硝酸银氨溶液,氯化亚铜氨溶液二、苯及其同系物的性质及检验(一)性质由于苯环结构的特殊性,使之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芳香性-----即环上难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而易发生取代反应。
1. 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等)2. 氧化反应通常情况下,苯不被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强氧化剂所氧化。
但α-H 的苯的同系物则容易被氧化,且不论侧链多长,都被氧化成羧酸。
例如:CH3+COOHCH 2CH3+COOH3. 加成反应 很难发生 (二)检验+CH A g(NH 3)2NO HC AgC CAg ↓R C CAg+CH Ag(NH 3)2NO C R ↓CuC CCu +CH Cu(NH 3)2Cl HC ↓含α-H 的苯的同系物的检验-----酸性高锰酸钾三、卤代烃(-X )的性质及检验(一)性质 1. 取代反应不同结构的卤代烃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烯丙型卤代烃、苄卤、叔卤代烃在常温下就能与硝酸银作用,伯卤代烃和仲卤代烃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而乙烯型卤代烃、卤苯则不与硝酸银反应。
不同卤代烃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CH 2═CH─CH 2X 、ArCH 2X 、R 3CX > R 2CHX > RX 此类反应常用于不同结构卤代烃的检验。
(完整版)物质的量浓度补充讲义

(完整版)物质的量浓度补充讲义物质的量浓度⼀、考查要求:复述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与单位,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归纳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换算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梳理与训练⼀)、物质的量浓度以溶液⾥所含溶质的来表⽰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c)='溶液的体积(L)例1:溶质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将2.925gNaCI溶于⽔中,稀释到400mL,该NaCI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例2: S.T.P状况下的⽓体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将3.36L (S.T.P )氯化氢⽓体通⼊⽔中,配成500mL盐酸,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计算可⽤稀释公式:C (浓)X V (浓)=C (稀)X V (稀)上式表⽰稀释前⼙后_________________ 不变。
例3:实验室需要配置500mL 2mol/L的稀硫酸,需18mol / L的浓硫酸多少毫升?三)、两种物质的量浓度不同的溶液混合后的计算可⽤混合公式:C (浓)X V (浓)+ C (稀)X V (稀)=C (中)X V 仲)上式表⽰混合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变。
V3混合前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时:V3 = V1 + V2混合前后体积变化时:V3=混合溶液总质量/混合溶液密度例4:将200moL 1.00mol/L 的NaOH 与300mL 2.00mol/L 的NaOH 混合,假设混合前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求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四)、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百分⽐浓度之间的换算物质的量浓度(c)与质量分数(百分数)的换算公式:密度(g/cm3)X1000 X w%c ( mol/L)= --------------------------------------- 勻L溶质的摩尔质量(g/mol)例5:市售浓硫酸瓶上标有:98 %密度1.84g/cm3,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五):溶液中离⼦浓度的计算0.10mol/L Na 2SO4 溶液中c (Naj =c (SO42-)=2.00 mol/L Al 2(SO4)3 溶液中c (Al3+)=c (SO 4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练习】1?在500m1溶液中含有20g氢氧化钠,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 0 ? 5 mol / LB.1 mol / LC.1 ? 5 mol / LD.2mol /L2 .配制0 ? 5mol / L氢氧化钠溶液100ml,需要4mol / L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需要⽔的体积是()A. 12.5 mlB.25 mlC.不能确定D.87.5 mlE. 75 ml3 .将4mol /L的盐酸25m1 ,加⽔稀释到100ml,取出稀释液10ml,其中含HCI为()A. 0.365 gB.1.46 gC.3.65 gD.36.5 g4 .将0.1mol / L的盐酸100ml和0.3mol/L的盐酸400ml混合浓度是()A. 0.2 mol /LB.0.26mol /LC.0.28mol /LD.0.3mol /L5 .下列各溶液中,Na+离⼦的物质的量浓度最⼤的是()A. 20m1 0.12mol / L的磷酸钠溶液B.10m1 0.5mol/L 的溴化钠溶液C.50m1 0.2mol / L的硫酸钠溶液D.120ml 0.2mol /L的氢氧化钠溶液【提⾼练习】6 ?将5g胆矶(CuS0 4 5H20)溶于⽔配成500m1溶液,从中取出25m1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 0.002mol /LB.0.02mol / LC.0.04mol / LD.0.4mol / L7 ?体积为Vml、密度为pg/ cm3的溶液,含有式量为M的溶质mg ,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质量分数(百分⽐浓度)为w%。
物化实验补充讲义

正丙醇—水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摘要本实验对于正丙醇—水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进行了探讨。
利用阿贝折射仪和沸点仪分别测定体系的组成以及沸点,并利用气液平衡相图确定该体系的最低恒沸温度及恒沸混合物的组成,进一步理解分馏原理。
关键词正丙醇水双液系相图折射率最低恒沸点分馏1、前言双液系,即常温下两液态物质混合而成的体系,从拉乌尔定律可以看出,饱和蒸气压与其组成有关。
而液体的沸点指的是液体的蒸汽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故而双液系的沸点不仅与外压有关还与其组成有关。
要得到具体的关系可以通过其气液相图表示,即用通用几何作图的方法将双液系的沸点分别对其气相、液相作图,即T—x相图。
而实际溶液由于A—B组分相互影响,常与拉乌尔定律有较大的偏差,在T—X图中可能有最低和最高点出现,这些点称为恒沸点,其相应的溶液称为恒沸点混合物。
恒沸混合物蒸馏所得的气相与液相组成相同。
在本实验中,我们利用沸点仪测出混合液的沸点,用阿贝折射仪测出气相和液相混合液的折射率,进而求出其组成,最后得到正丙醇—水的气液相图,进而得到恒沸点以及恒沸混合物的组成,还可以根据相图进一步理解蒸馏和精馏的原理。
2、实验部分(一)仪器与试剂试剂:正丙醇(纯度99.5%)蒸馏水仪器:沸点仪阿贝折射仪调压变压器超级恒温水浴水银温度计(50~100℃,分度为0.1℃)(0~50℃,分度为0.1℃)10ml,20ml移液管各一只干燥吸管 20~30支干燥试剂瓶20~30支擦镜纸(二)实验步骤1、仪器安装于调整:调节恒温槽温度并使其稳定,使阿贝折射仪上的温度稳定在25℃左右,用纯水校正阿贝折射仪。
按右图所示安装沸点仪,使温度计B与加热丝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
2、从正丙醇开始测量:(1)用50mL的移液管从支管L中加入正丙醇溶液50mL,浸没加热丝,水银温度计的水银球一半在溶液中,一半在蒸汽中。
夹上电热丝夹,打开冷却水,插上电源,调节变压器电压由零慢慢增加,观察加热丝上是否有小气泡逸出,电压控制在20V以内,溶液会慢慢沸腾。
铁路信号讲义

交通运输专业《通信信号》补充讲义郑伟一、联锁道岔(一)道岔的定反位每组道岔都有两个位置:定位和反位。
道岔的定位是指道岔经常开通的位置,而道岔的反位则是排列进路时临时改变的位置。
确定道岔定位的原则是:1、单线车站上正线的进站道岔,为由车站两端向不同线路开通的位置为定位,由左侧行车制决定。
如图1所示,以1号道岔开通1G,2、4号道岔开通ⅡG为定位。
图1 图22、双线车站正线上的进站道岔,为向各该正线开通的位置为定位。
(如图2所示)3、引向特别用途线的道岔定位方向为安全线(图6)和避难线(图7)开通的位置为定位。
4、所有区间及站内正线上的其他道岔,除引向安全线及避难线者外,均以向各该正线开通的位置为定位。
5、侧线上的道岔除引向安全线和避难线者外,为向列车进路开通的位置或靠近站舍的进路开通的位置为定位(如图3所示)。
图36、站内其他道岔,由车站依据具体情况决定,以搬动道岔次数最少为定位。
(二)联动道岔排列进路时,几组道岔要定位都要在定位,要反位则都要在反位,这些道岔称为联动道岔。
例如:渡线两端的道岔。
举例站场的1号和3号道岔是联动道岔,记为1/3,它们必须同时转换,否则不能保证安全。
(三)防护道岔和带动道岔1、防护道岔:为了防止侧面冲突,有时需要将不在所排进路上的道岔处于防护位置并予以锁闭,这种道岔称为防护道岔。
(1)如图4所示,排列D3至D9的进路,尽管1号道岔不在该进路上,但仍然要求1号道岔锁闭在反位。
为的是防止1号道岔在定位时,一旦下行列车在长大下坡道运行失控而冒进下行进站信号机,在5号道岔处造成侧面冲突。
图4 图5(2)又如图5所示,下行经3/5号道岔反位接车时,1号道岔不在该进路上,专用线方面也无长大下坡道,但因1号道岔是引向专用线的道岔,应使其锁闭在定位,开通安全线方向,以免专用线方面调车车列闯入D1信号机在5号道岔处造成侧面冲突。
(3)经由交叉渡线的一组双动道岔反位排列进路时,应使与其交叉的另一组双动道岔防护在定位。
最大值原理补充讲义

最大值原理补充讲义5.1最小值原理定理(最小值原理的一般形式)被控系统的状态方程为()00)(,),(),(x t x t t u t x f x== 其中n r R u R x r n ≤⊂Ω∈∈,, 满足终端约束条件 0)),((=f f t t x N 目标泛函⎰+=ft t f f dt t t u t x t t x J 0)),(),((]),([φθ假设:θ,)(f t x ∂∂θ,)(f t x N ∂∂,x∂∂φ均存在且在各自的定义域内连续,ƒ在任意包含在其定义域内的有界子域n R D ∈内,对变量x 满足Lipschitz 条件,即 对任意1x ,D x ∈2,均有一个常数0< k <1,使得2121),,(),,(x x k t u x f t u x f -≤-引入)(t λ定义Hamilton 函数()()()t t u t x f t t t u t x t t t u t x H T ),(),()(),(),(),(),(),(λφλ+=设)(ˆt u及)(ˆt x 是使目标泛函最优的控制及状态,则满足以下条件: (1)),ˆ,ˆ(ˆt u x f H x=∂∂=λ(状态方程) (2)xt u x H t ∂∂-=),,ˆ,ˆ()(λλ (协态方程) (3)]),(),(),(ˆ[min ]),(),(ˆ),(ˆ[t t t u t x H t t t u t x H u λλΩ∈= 对所有],[0f t t t ∈ (极值条件)(4)0)),((=f f t t x N (终端函数)(5)ft Tf v x N x t ⎥⎦⎤⎢⎣⎡∂∂+∂∂=θλ)( (横截条件) 0]),(),(ˆ),(ˆ[=∂∂⋅+∂∂+fT f f f f f t Nv t t t t u t xH θλ 证明:(采用增量法)(对于时不变系统,不考虑终端约束,终时固定,终态任意。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补充习题全数答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补充习题》全数答案一简易方程等式和方程的含义1. 略2. 30+x=80 4x=80x+10=50 2x=50+203. 52+x=110用等式性质解方程(1)1. (1)-20 (2)+54 +543. (1)16.5+x=25 x=8.5(2)60-x=15 x=45用等式性质解方程(2)1. (1)÷0.3 (2)×5 ×53. (1)12x=18 x=1.5(2)5x=65 x=13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练习1. (1)x=32 (2)x=20 (3)x=3 (4)x=7(5)x=1004. (1)5.5+x=10 x=4.5(2)5x=60 x=125. (1)x-98=2 x=100(2)x-45=128 x=173 (3)7x=2.8 x=0.4(4)4x=36 x=9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1. x=2.4 x=10.5 x=442. 设昨天卖出x套。
x+15=82 x=673. 设客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
x-30=80 x=1104. (1)设王教师买了x个足球。
x+6=18 x=12(2)设每一个篮球x元。
1.2x=60 x=50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1. x=9 x=5 x=252. (1)柏树的棵数×3-15=松树的棵数设校园里有x棵柏树。
3x-15=75 x=30(2)科技书的本数×4+40=文艺书的本数设科技书有x本。
4x+40=320 x=703. 设养公鸡x只。
4x-20=780 x=200200+780=980(只)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1. +26 106-15 91 ×2 920÷23 402. x=15 x=0.5 x=5.6x=14.5 x=0.9 x=643. 设它的高是x米。
5.6x=11.2 x=24. 设底边上的高是x厘米。
24×x÷2=216 x=185. 设每一个足球x元。
高一数学专题辅导讲义7辅助角公式及其应用

高一数学补充讲义7:辅助角公式及其应用一.问题提出:三角恒等变换在函数中的常见问题、方法及注意点(1)常见问题:求三角函数的周期、值域、对称轴、单调区间等.(2)常见方法:利用辅助角公式把函数化成一个角的三角函数的形式,进而求以上问题.在变换过程中,常用换元、逆用公式等数学思想.二.教学过程:1.辅助角公式 引例:化简(1) (2(3公式:,b a b a ϕϕ其中所在象限由的正负决定,且tan = 推导:化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形式说明:1)对形如cos sin (,,y a x b x a b ωωω=+均为非零常数)的三角式,可以转化为形如sin()y A x ωϕ=+的三角式,使问题得到简化,体现了化归思想。
2)类似的cos sin a x b x ωω+也可以转化为cos()A x ωϕ±的形式,应用时可灵活处理3)对定义R 上的函数cos sin y a x b x ωω=+ 思考:若6sin ),(,),x x x ϕϕππϕ-=+∈-求的值sin cos a x b x +x x ⎫=+⎪⎭cos sin ϕϕ==(令)sin cos cos sin x x ϕϕ+=()x ϕ=+sin cos a x b x +()x ϕ=+1sin cos 22x x -cos x x+cos )x x -sin cos a x b x +2.应用例题讲解例1.化简下列各式,并求所给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及值域()1cos y x x =()2y x x =()2312sin cos y x x x =-+()4sin(2)sin 23y x x π=-+变式:1.已知()cos ,(0,)f x x x x π=+∈,求()f x 的值域.2.分别求()3sin 4cos f x x x =+ 在下列范围的值域: ()1x R ∈; ()202x π≤≤.例2.已知()sin 2cos 2f x x a x =+的一条对称轴方程为8x π=-,求a 的值.变式:设函数()sin cos (0)f x a x b x ωωω=+>,已知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当6x π=时()f x 取最大值为2,求满足()1f x >的x 的取值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微补充讲义(7)
平新乔
第八讲第四节:垄断与知识产权
尽管垄断会产生许多不利的后果,但至少有一种垄断是必要的,这就是专利与知识产权。
对于发明与创造,可以用三种方式进行支付:政府拨款、政府奖励与专利保护。
当发明以专利的方式进行奖励时,发明者是得不到别的奖金的。
对创新成果进行补偿的方式就是申报专利后,法律允许发明者在一定时限内具有排他性的技术使用权;即专利拥有者可以避开竞争,超过一定时限后,该技术才可公开。
经济学家之所以提倡竞争,是由于竞争有两个好处:第一、在竞争条件下,一种产品(包括技术)一旦生产出来,会出售给对该产品
评价最高的购买者;第二、在竞争市场上,由于p MC
=,因此,市
场出价仅仅是生产所需要的边际资源的机会成本。
如图8:
p
p=
消费者数量
图8 技术市场
在上图中,横轴代表消费者数目,消费者按其对技术的支付意愿的高低排序,n= 1,2,3,… 第n 人的支付意愿为阴影的那个条条。
如果技术市场是竞争性的,则p MC =,发明技术的人的边际成本也是上图中那条阴影。
任何对技术品的出价高于P 的消费者都可以买到技术。
如你的出价小于MC P =,则就被排除在技术市场之外,这种排除叫“边际排除”。
如果技术发明的成本是一次性地投入FC ,其MC=0;那么,按0P MC ==,则技术发明者就会得不到补偿。
软件、信息产品都具有这种特点。
新软件的开发成本基本上都是固定成本,而第一张光盘后的制作成本几乎为零,即0MC =。
如果不打击盗版,那么,发明者就会越来越少。
m P
知识产权是对上述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
专利赋予发明者一n
种有限期的垄断权。
0MC =时,就按0MR MC ==决定技术产品
的垄断价格m
P 。
于是,*()m n n -的使用者被排除在技术市场外面。
设消费者(总数)对新技术的评价为V ,如技术可以使用无穷期,则技术的总市值现值为:
21(1)(1)n v v v v r r r r +++++++…………=
由于专利垄断,现对于每一期,V 都会分为三部分:
()1v v m mv v v
m πρπρπρ=++=++++=
这里,m 代表消费者剩余在v 中的相对比重; π代表生产者剩余在v 中的相对比重;
ρ代表社会无谓损失在v 中的相对比重。
从社会的角度看,实行专利权制度是在每一期丧失了
v ρ。
如果专利期为一有限期τ,则经过折现后的专利期为:
11(1)t T r ττ==+∑ 或 0rt
T e dt τ-=⎰
则专利的社会无谓损失是T v ρ。
有否办法消除专利这种弊端呢?有。
办法之一是政府事后对重大科技颁奖,这种颁奖办法由于代替了专利,则可以消除垄断带来的T v ρ的无谓损失,但政府颁奖法有两个致命缺陷。
第一、政府怎么知道发明者付出的成本?第二、政府对发明的社会价值
V往往是不知道的。
政府奖励又分事先奖励与事后奖励。
事先奖励是指悬赏,这是指政府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发明,以解决什么问题;另一种是事后的奖励,即政府并不知道需要什么新技术,只是当一种重大发明产生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V,才对发明者以重奖。
事先激励与事后激励对发明的推动作用是不同的。
当然,纯粹的科学发明的动力一般是不能用经济动因来解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