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复习巩固三十四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一环,本册教材包括了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重要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各单元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其进行复习和总结。

一、单元一:运动和力1、运动学: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2、动力学:牛顿三定律,特别是第二定律关于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3、力的分类和性质:引力、弹力、摩擦力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效果。

4、动力学问题:物体平衡状态及解决平衡问题的方法。

二、单元二:压力和浮力1、压力:压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浮力:浮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特别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密度、压强、黏度等,以及它们与压力和浮力的关系。

三、单元三:细胞与组织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构造、各种类型的细胞以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作用。

2、组织:组织的分类和特点,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3、生物体的构成:器官、系统等概念,以及生物体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四、单元四: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植物的构造:根、茎、叶、花、果实的构造及其功能。

2、植物的营养:光合作用、吸收、运输和分配营养物质的过程。

3、植物的生长:生长素等激素的作用,以及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环境影响。

五、单元五:人体的结构和功能1、人体构造:骨骼、肌肉、器官、系统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生理功能: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等基本生理过程及其影响。

3、人体免疫: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各种免疫反应的机制。

4、生殖与发育:人的生殖系统、妊娠与分娩的过程以及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六、单元六:环境与健康1、环境因素:空气、水源、土壤等环境因素的质量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2、健康观念:健康的概念、标准以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3、疾病预防:各种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特别是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4、安全常识:各种危险情况的应对方法,包括急救措施等。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重点总结(精选)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重点总结(精选)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重点总结(精选)
本文档总结了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的重点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复和理解课程要点。

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保护
-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 物种灭绝和濒危物种的保护措施
-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和意义
第二单元:物质的分子构造
-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
-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 原子和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 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单元:声与光
- 声的传播和性质
- 光的传播和性质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声光信号在通讯中的应用
第四单元:力及其作用
- 力的概念和测量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 力对物体的作用和影响
第五单元:机械能与能量转换
- 功、机械能和能量的概念
- 动能和势能的转换
- 能量的守恒定律
- 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第六单元:生物的组成与发展
-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分裂和有性生殖
- 进化与生物发展
- 遗传与遗传工程的基本原理
以上是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的重点内容,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请同学们认真复并理解这些重点知识,提高科学研究效果。

> 注意: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学习,请自行核实教材内容。

第一章实验探究题题型巩固练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实验探究题题型巩固练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八上第一章实验探究题题型巩固一、浮力1.某校“制作浮力秤”项目研究小组,制成如图所示浮力秤。

使用过程中,发现称量范围较小,有待提升改造。

【原理分析】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F浮=G物的原理工作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问题提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方案设计】器材:悬挂式电子秤、金属块(4.0N)、大烧杯、水以及各种不同密度的溶液等。

步骤:①将金属块挂在电子秤下,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②将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然后取出金属块擦干;③按照步骤②的操作,换用不同密度的溶液,多次重复试验。

【数据处理】【交流分析】(1)表格中x的数据是;(2)实验过程中,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其目的是;(3)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

若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

则造成此次实验数据异常的原因可能是;(4)【得出结论】……【知识应用】根据以上探究,写出一种增大浮力秤称量范围的方法。

2.小科在10.1长假到一古村落旅游时,发现村里有一口古井,当他从井中提水时发现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

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于是他找来一个金属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和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分析上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2)实验结束后,小柯绘制了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圆柱体的拉力和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随浸入液体深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①曲线(选填“a”或“b”)描述的是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

②金属圆柱体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N3.某兴趣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物块、溢水杯、小桶、铁架台等器材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细线的质量和体积均忽略不计)。

(1)某同学发现溢水杯中未装满水,如图甲所示,这样会使溢出水的重力(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一、引言欢迎来到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的精彩世界!在本单元中,我们将探索一系列重要的科学知识点,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以及地球科学。

通过详细的学习,我们将逐步揭示这些学科的核心概念,为未来的科学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生物学1、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将我们与周围的世界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

2、生物的分类与演化:生物可根据其分类学特征进行分类,分为界、门、纲、目、科、属和种。

生物的演化是指物种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新的特征和适应性。

3、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

其中,细胞膜负责物质交换,细胞核负责遗传信息的存储与传递。

4、人体生理学:本主题将介绍人体各大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相互关系。

我们将学习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原理。

三、物理学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时间、空间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为我们揭示了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和普遍原理。

2、运动与力:我们将学习速度、加速度等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概念,以及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能量与波:能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而波则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

我们将探讨能量转化、振动与波动、声波等知识点。

四、化学1、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将我们与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联系在一起,帮助我们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2、化学元素与化合物:我们将学习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合物和电解质等基本概念,并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化学反应与化学能: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而化学能则是物质在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我们将深入探讨化学反应的类型、能量转化以及化学在环境中的应用。

五、地球科学1、地球的构造与运动: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和磁场等组成,它的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最新推荐浙教版科学八上知识点汇总(已整理)

最新推荐浙教版科学八上知识点汇总(已整理)

最新推荐浙教版科学八上知识点汇总(已整理)浙教版科学八上知识点汇总:生活中的水第一节:水在哪里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存在于各种形态中。

海洋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而陆地淡水主要是冰川水,但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它们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水对生命至关重要,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而儿童身上4/5是水分。

水的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地循环流动。

小循环有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而大循环则是海陆间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有五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和下渗(地下径流)。

这种循环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每年的3月22日被定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这可以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得出。

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水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的电解是一种化学变化。

水的重要性质包括无色、无味、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等。

在常温常压下,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态浮在水面上,这是液水的异常现象。

第三节:水的密度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公式为m=ρ/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米3或克/厘米3,两者之间的关系为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水的密度为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浮G浮停在液体表面(ρ物ρ液③F浮G浮浮起(ρ物ρ液3、浮力的应用:1)测定物体密度;2)浮力可以使物体浮起,可以用于制造气球、潜水衣等;3)浮力还可以用于建造大型船只,使其能够浮在水面上。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K12教育文档)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K12教育文档)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

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完整word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期末复习知识点

(完整word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期末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1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

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为1:2 。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化学变化)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1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

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压。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章至第四章全册知识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章至第四章全册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水和水溶液一、地球上的水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 冰川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1、 海洋水(96.53%):咸水,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 陆地咸水(0.94%)水圈 陆地淡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 淡水(2.53%) 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大气水2、大部分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寒冷的基地和高山上:固态,空气:气态,在空气冲,水是气态 水循环途径:海洋—陆地、海洋—海洋、陆地—陆地,水循环类型包括 海陆间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 水的三态变化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 地球引力 和太阳辐射。

3、水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4、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某一区域,一段时间内降水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 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5、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赤道附近及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 贫乏6、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空间分布不均匀: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只有南方的四分之一。

时间分布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北方更为明显 7、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水是生命的摇篮。

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8、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9、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一般动物体水含量:70%-80%,水母含量最高:98%,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需水量:2.5升二、水的组成 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10、水的电解实验:氧气:接正极,检验方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接负极,检验方法:点燃后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体积比:氧气:氢气=1:2水中加少许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烧碱):增加水的导电性 11、水分子的构成:①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 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②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③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④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比 原来分子更小的原子,原子再重新组 合成新的分子;.水的重要性质水 通直流电氢气 氧气+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⑤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复习巩固三十四第1题【单选题】完成反射的结构叫( )A、神经元B、反射弧C、神经末梢D、大脑【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图为某人饭后四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点血糖含量高是糖尿病的表现B、BC段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呼吸作用减弱C、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D、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140毫克/100毫升【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菊花在秋天开花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B、“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C、细菌接触到抗菌药物后,会慢慢地产生抗药性D、农贸市场上不卖活禽,目的是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越高等的动物,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能力越强.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A、蚯蚓B、大山雀C、鱼D、黑猩猩【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两只羚羊争斗与母鸡保护小鸡的行为的意义在于( )①延续种族②减少种群密度? ③保护弱者④维持个体生存.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④D、②和③【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人们常用生物学原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问题,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某同学验血后,发现红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说明很可能身体有炎症B、新鲜猪肉放入冰箱后,不容易腐败,是因为冰箱有杀菌功能C、医生给糖尿病人注射胰岛素,主要是补充病人体内胰岛素的不足D、夏天家里桌子上的剩饭放置久了就会“变馊”,这主要是霉菌的作用【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巨人症和侏儒症都是由某种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这种激素是( )A、生长激素B、性激素C、胰岛素D、肾上腺素【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两只公羊在打架B、鸡的育雏C、老虎心脏的搏动D、变色龙改变体色【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手指被扎,痛觉形成的部位是( )A、指尖B、效应器C、感受器D、大脑皮层【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能利用“行为语言”传递信息。

下列各种动物的行为语言中,能在同种个体间交流信息的是( )A、壁虎断尾B、乌贼释放墨汁C、蜥蜴变色D、蜜蜂跳圆形舞【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瓶插鲜花的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

分析下图可知,最有利于插花保鲜的措施是( )A、只添加清水B、只添加蔗糖C、同时添加清水和细胞分裂素D、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为了探究动物的行为,小明把鸡窝里正在孵化的鸡蛋全部移走,其结果是母鸡照样趴在鸡窝里孵卵。

由此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母鸡的孵卵行为属于( )A、社会行为B、先天性行为C、学习行为D、后天行为【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下列各组动物的行为中,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A、狗看见陌生人狂叫,蜻蜓点水B、鸡绕道取食,幼袋鼠出生后就爬进母袋鼠的育儿袋内C、乌贼遇到敌害时迅速喷出墨汁,羊排尿D、小狼吃奶,海豚顶球【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下面不是动物行为的是( )A、猎豹捕食B、蜜蜂采蜜C、青蛙产卵D、人的心脏跳动【答案】:【解析】:第15题【单选题】“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一切活动的病人,这种病人没有损伤的部位是( )A、大脑B、脑干C、小脑D、脊髓【答案】:【解析】:第16题【单选题】如图为身高110厘米的广东男子与身高70厘米的“袖珍新娘”喜结连理的幸福画面.下列哪项是婚检医生的介绍?( )A、他俩智力发育正常,有生殖能力B、他俩智力有缺陷,无正常生殖能力C、他俩现在可以用注射生长激素治疗D、他俩是由于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答案】:【解析】:第17题【单选题】对下列人体异常生理状态的解释错误的是( ) ?A、醉酒时,人走路东倒西歪,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脑干,影响了人的平衡功能B、发高热的病人出现消化不良现象,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影响了各种消化酶的活性C、煤气中毒时,人体会出现严重缺氧症状,原因是CO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影响了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D、低血糖症,有一种原因是进食过少而导致消化系统吸收的葡萄糖过少【答案】:【解析】:第18题【单选题】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尿液里常含有( )。

A、红细胞B、白细胞C、蛋白质D、葡萄糖【答案】:【解析】:第19题【单选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蕴含了反射的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反射是先天性的B、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C、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小脑D、这一反射活动必须经过大脑皮层【答案】:【解析】:第20题【填空题】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转动,这是生物对______的反应,是生物的______性。

【答案】:【解析】:第21题【填空题】人的体温一般都为37℃左右,这是人体通过______调节和激素调节控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的结果。

当气温下降时,人体将体温下降的信息传到脑内的体温调节中枢,经过整合后,通过战栗、皮肤血管收缩、______(选填“甲状腺激素”或“胰岛素”)分泌增加等途径使体内产热增加,散热减少。

【答案】:【解析】:第22题【填空题】大熊猫属于______(选填“恒温”或“变温”)动物,其繁殖和哺育后代具有______、______的特征,因此属于哺乳动物.A、恒温B、胎生C、哺乳【答案】:【解析】:第23题【解答题】血糖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一个正常人在早晨进食前,血糖含量约为90mg/100mL,进食后1小时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达到约130mg/100mL,进食后2小时血糖含量又下降到约90mg/100mL,并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会有微小波动),如图所示。

请解释血糖含量出现一定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答案】:【解析】:第24题【实验探究题】人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只有科学地认识自身结构,了解其活动规律,才能健康地生活。

下面图甲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图乙是膈肌的舒缩与呼吸运动的关系模式图;图丙是反射弧模式图;图丁是肝、胆、胰、小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统计资料表明,心血管疾病是对人类健康和安全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

观察图甲时,圆圆同学发现,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7]______。

小宇同学认真观察图甲后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会流向心房,其原因是心房和心室之间有______。

小明同学认真分析图乙后得出的结论是,该图模拟的是呼吸运动中的______过程。

图中的[10]和[11]分别模拟的结构是______,[8]模拟的结构能使到达[9]的气体变得清洁。

在图丙中,若[14]处损伤,其他部位正常,刺激[18]时,病人有感觉,______(填“能”或“不能”)缩手。

在丁图中,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的液体是由结构[19]______分泌后储存在结构[20]中;由于图中的结构[22]______有多种消化液汇集在这里,因此该结构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答案】:无【解析】:第25题【实验探究题】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之间的主要成分之一。

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

请你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的实验课题。

课题1:验证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按表格所示实验方法及步骤,最后获得两份苹果汁。

根据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预测实验现象为;课题2:探索果胶酶催化果胶水解适宜的pH。

参考课题1中实验操作,在完成“①5个烧杯中各加入20ml苹果泥;②5支试管中分别注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之后,有下面两种操作:方法一: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苹果泥混合,把混合液pH分别调至4、6、7、8、10。

方法二: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苹果泥的pH分别调至4、6、7、8、10。

再把pH相同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

预测实验现象为______;课题2:探索果胶酶催化果胶水解适宜的pH。

参考课题1中实验操作,在完成“①5个烧杯中各加入20ml苹果泥;②5支试管中分别注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之后,有下面两种操作:方法一: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苹果泥混合,把混合液pH分别调至4、6、7、8、10。

方法二: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苹果泥的pH分别调至4、6、7、8、10。

再把pH相同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为科学,请说明理由:______;如果用曲线图的记录实验结果,在现有的条件下,当横坐标表示pH,纵坐标表示果汁体积,实验的操作和记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

根据你对酶特性的了解,在下图中选择一个最可能是实验结果的曲线图:______。

【答案】:无【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