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心肺复苏指南变化

合集下载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能够进行 PCI的医院,可以将先接受溶栓治疗,在溶 栓治疗后最初的3到6小时内,最多24小时 内,对所有患者尽早转诊,进行常规血管 造影,不建议只在患者因缺血需要血管造 影时,才转诊。
12、低温治疗
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 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 者,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TTM),选定在 32到36度之间,并至少维持24小时。
8、加压素被除名
2015(更新)指出,联合使用加压素和 肾上腺素,相比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 素在治疗心脏骤停时没有优势。给与加 压素相对使用肾上腺素也没有优势,因 此,加压素已被新版指南除名。 2010(旧)指南认为一剂静脉 /骨内推 注的 40 单位加压素科替代第一或第二剂 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
7、除颤
先除颤?先按压?
2015(更新)指南提出:当施救者可以立 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 快使用除颤器。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 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让人获取 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2010(旧)的指南中,在 AED 就绪时,应 先进行 1.5 - 3 分钟的 CPR, 然后再除颤。
10、及早冠脉造影
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 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还是疑 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 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 脉血管造影。
11、及早PCI
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 (PCI),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 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
5、离开胸壁
2015(更新)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 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2010(旧)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 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 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 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2015心肺复苏指南变化情况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分析

2015心肺复苏指南变化情况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分析

2015心肺复苏指南变化情况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分析高党军(阳泉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山西阳泉045000)DOI:10.19435/j.l672-1721.2019.22.080心肺复苏术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但只有在最近一个世纪才岀现系统的规范的复苏程序。

2000年颁布的《2000国际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心肺复苏标准,这一全球专家学者联手打造的国际性指南,计划每5年修订一次,目前最新的指南为2015指南。

自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制定以来,为了改进和完善指南,使其更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又先后制定了2005.2010,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为了尽快理解和掌握并实行新的指南,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现对新指南与旧指南进行了比较分析:1生存链的变化2000年指南提出了生存链的概念,包括四个环节①早期识别,早期求救;②尽早心肺复苏;③尽快电击除颤;④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2010年指南改为五个环节:①尽早识别与激活应急反应系统。

②尽早实施心肺复苏。

强调胸外心脏按斥,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③快速除颤:如有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应快速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使用复苏药物.分析并祛除致病原因。

⑤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015年指南将成人生存链一分为二:一链为院内急救体系.另一链为院外急救体系。

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同2010年指南,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

2基础生命支持的步骤与方法2.1尽早识别2000,2005年指南要求专业人员在10s 内通过听、看、触诊等方法来判断呼吸、心跳是否停止,非专业人员则无需检测脉搏,如无反应、无呼吸即可行胸外按压等初级复苏。

2010.2015指南中不再有“一听二看三感觉”的要求。

2.2尽早CPR2005指南并没有区别施救者是否受过培训.仅建议可以在电话指导下行胸外按压;2010指南明确指出,如果施救者没有经过培训,则可以在指导下进行胸外按压.无须人工呼吸,这样就可以解除施救者口对口呼吸的顾虑.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圧和呼气比按照30:2进行。

2015年版心肺复苏

2015年版心肺复苏
分钟的CPR,患者的胸骨不仅断了,笔者的体力也消耗殆尽。 患者也当然没救活。今年指南最大的改动就是设定了胸外
按压程度的上限,频率在100~120次/分,深度在5~6厘米。
更改的理由
按压深度可能应有一个上限( 6 厘米), 超过此深度则可能发生并发症。 对按压深度上限的建议是基于一项很小 的研究,该研究报告表明按压深度过大 会导致损伤,但不会危及生命。 大多数心肺复苏反馈装置的监控表明,
创伤心跳骤停的最初心律失常为室颤;
迅速下降,每过1min约下降7%~8%;
4 )室颤常在数分钟内转变为心脏停 搏,则复苏成功的希望很小。
电除颤能量的选择
双 相 波 除 颤 仪 : 150 -
200J
单相波除颤仪:一次能
量给与360J
先按还是先电?
尽快除颤一直是 CPR 中保证患者存
活率的关键一环。在2010年的指南 中,在自动体外除颤仪 (AED) 或除 颤器准备就绪时,先进行1.5-3分 钟的 CPR ,然后再除颤。今年的指 南则表示,一旦除颤器准备就绪, 就直接除颤。当然,在 AED 和除颤
使头部后仰,同时用另一只手的食
指及中指将下颏托起。
B:即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 口对鼻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一手将病人的鼻孔捏 紧,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昏迷者的口唇
(不留空隙)。呼出气氧浓度 16% , PO2
可达10.7Kpa(80mmHg),注意不要漏气。 不要过分用力:潮气量:500ml 吹气毕,松开口鼻。
推广AED项目
如果任何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心脏
骤停且现场有AED,施救者应从胸外
按压开始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AED
进行单次电击后立即心肺复苏而不
是连续三次电击以尝试除颤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2.体征评估从“3步”变成“2步”
相对于2010年的指南“在评估患者意识之后
再分别评估患者呼吸、脉搏”这样的按部就 班,2015年指南倾向于评估患者意识后同时 评估呼吸和脉搏,之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ERS)或求助,这样,有效、同时地评估 可减少启动ERS的延迟,以缩短开始首次按 压的时间;
院内心脏骤停
院内心脏骤停
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
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RRT)和紧急医 疗团队系统(MET)
4. 先电击 or 先按压
2010 年的指南中,在 AED 就绪时,应先进
行 1.5 - 3 分钟的 CPR, 然后再除颤。最新版 则提出:当施救者可以立即取得 AED 时,对 于成人心脏骤停患者,应尽快使用除颤器; 若不能立刻取得 AED,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 以及转变 AED 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在设备 提供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瘾君子的福音
瘾君子的福音
C-A-B 顺序仍需坚持
对于施救顺序,最新的指
南重申应遵循 10 年版指南 内容,即单一施救者的施救 顺序: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 进行人工呼吸(C - A – B) 减少首次按压的延时;30 次胸外按压后做 2 次人工 呼吸。
谢谢
3. 生存链「一分为二」
AHA 成人生存链分为两链:一链为院内急救
体系,另一链为院外急救体系。这样可以确 认患者获得救治的不同途径。
院外心脏骤停
院外心脏骤停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启动社会媒体可以提高院
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但是充分利用社会媒 体呼叫施救者在现代信息时代中是个非常合 理的变化。 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救中发 挥重要作用 。
AED&CPR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和前两版变化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和前两版变化
项目
2005
2010
2015
生存链的变化
1、早期识别,激活EMSS
2、早期CPR
3、早期除颤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
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只要有条件除颤,尽快除颤20Fra bibliotek52010
2015
按压频率
按压目标比例为至少 60%
手要离开胸壁
2005
2010
2015
取消一听二看三感觉
1、开放气道是实施CPR的前提。
2、气道开放后,通过“一听二
看三感觉”来评估呼吸。
3、评估没有呼吸心跳后,
再进行胸外按压!
1、CPR中不再有“一听二看三感觉”。
2、30次胸外按压后,单人抢救者开放被救者的气道,并给予2次通气。
2005
2010
2015
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1.、没有区别抢救者是否受过培训。2、仅建议旁观者可以在指导下行胸外按压。
1、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即
“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压,直
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接管。
2、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胸外按压。
3、另外,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
4、在到达抢救室前,抢救者应持续实施CPR
2005
2010
2015
胸外按压先于通气
成人心肺复苏,首先开放气道,检查是否有正常呼吸,2次通气后再做30
次胸外按压,如此循环
胸外按压先于通气
按压深度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10大更新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10大更新

按压
• 或许很多人在影视剧中看到过类似的桥段,或许你感觉按压 很简单,但姿势是否规范,按压是否有效,与最终临床转归 息息相关。 • 按压位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 • 按压的力度过大容易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 • 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 其实只要注意了三个点和两个度,就能保证按压质量。
谢谢大家!
• 10 年的指南中,在 AED 就绪时,应 先进行 1.5 - 3 分钟的 CPR, 然后再除 颤。最新版则提出:当施救者可以立 即取得 AED 时,对于成人心脏骤停患 者,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不能立刻 取得 AED,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及 转变 AED 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在设 备提供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通气
• 按压三十次后需要进行人工通气,通气包括开放气道和人工呼 吸。 • ① 开放气道:施救者一只手按住患者额头,另一只手抬起患者 下颌,仰头抬颌,充分清理分泌物及假牙开放气道。 • 接下来可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 ② 人工呼吸:由施救者深吸一口气,一只手捏紧患者鼻翼,另 一只手充分抬起下颌,施救者的口完全包住患者口腔用力吹气 ,吹气时间1秒左右,通气的同时观察患者胸廓是否起伏,以 判断人工呼吸是否有效。实施两次人工通气后,按照每30次心 脏按压2次人工呼吸比例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尽量减少中断, 直到有人替换或者急救车赶到现场。
10、及早冠脉造影
• 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 脏骤停患者,无论是ST段抬高的 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还是疑似心 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段 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 ,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 影。
11、及早PCI
• 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 (PCI),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 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 • 如果SEMEI患者不能及时转诊至能够 进行PCI的医院,可以将先接受溶栓治疗, 在溶栓治疗后最初的3到6小时内,最多24 小时内,对所有患者尽早转诊,进行常规 血管造影,不建议只在患者因缺血需要血 管造影时,才转诊。

2015-心肺复苏指南分析

2015-心肺复苏指南分析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按压中断应急救需求而有意造成, 如心律分析, 通气等;也可能是无意造成, 如施救者受到干扰
按压中断要求 通常需求
任务 除颤
心律分析 按压者轮换
放置心肺复苏背板
有时要求
过渡到机械CPR或ECMD 对球囊面罩无法有效通气的患者 放置复杂的高级气道
通常不要求
评估自主循环恢复 贴附 除颤电极片 放置不复杂的高级气道 放置IV / IO
指南不是圣旨
高质量RCT证据仅1% 益处>>>风险的I级推荐权25%
指南是不断发展的
2015指南发表后的最新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家EMS系统23,711例RCT
近期在全球网络热议的专业话题 对2015指南“连续按压, 每6秒给予1次呼吸”提出不同的看法 研究文献发表在新英格
小结
不能一味蛮按压! 注意深度、频率 尽早除颤,但不能延误按压 保证CPR时胸廓回弹 强调团队协作的CPR模式 想方设法减少按压中断
4.鼓励使用可消除按压干扰波的心电监护技术
减少胸外按压中断策略
5、尽快建立高级人工气道 6.按压替换者之间事先沟通,降低替换时中断 7、使用机械CPR设备,避免频率更换按压者
机械CPR设备三大研究
复苏手段 CPR标准 入围病例量
徒手CPR 1293
WCA3 持续按压加同步除颤 1300
机械CPR设备
当AED到位后,立即除颤
更新4:别再使劲按了!
2010年: 频率》100次/分,深度》5cm 2015年: 频率100-120次/分,5cm《深度》6cm
提高复苏质量的同时减轻损伤
按压频率: 100-120次/分钟
基于美国复苏联盟分析10371例心肺复苏数据, 发现:

2015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5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5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儿童基础及高级生命支持要点015年10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最新版的心肺复苏指南。

上周,小编已经对新版指南中“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LS)”部分与2010版进行了对比,而本文将对此次指南中儿科基础及高级生命支持部分的要点进行总结。

首先是2015 AHA心肺复苏指南儿科基础生命支持心肺复苏(CPR)部分要点:1.院外心脏骤停儿童患者的存活情况不容乐观,各年龄组存活率约为8%。

2.由于窒息性心脏骤停在儿童中更为常见,因此通气设备对儿童患者至关重要。

但儿童心肺复苏中胸部按压、开放气道及人工呼吸顺序与成人治疗内容一致。

3.高质量心肺复苏(CPR)包括:充分的胸部按压频率(100~120 bpm)及深度(胸廓前后径1/3);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次数;避免过度通气(可见胸廓充分回弹,12~20次/分钟);4.胸部按压/人工呼吸效果优于单纯按压,若施救者不愿进行人工呼吸,也可单纯进行胸部按压。

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儿科高级生命支持的内容要点:1.儿科院内心脏骤停存活率已增加至43%左右。

2.延长CPR并非毫无作用,接受CPR治疗35分钟以上者的存活率达12%,60%患者的神经预后有所改善。

3.心脏骤停前治疗儿科快速反应治疗团队及儿科预警评分可降低非ICU患者及普通患者的死亡率,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这些方案可用于普通病房的高危儿童患者;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可进行输液推注治疗(剂量可达20cc/kg),但后续推治疗注应视个体评估情况而定;存在心脏骤停风险的急性爆发性心膜炎患者可考虑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

4.骤停期间治疗ECMO心肺复苏(ECPR)可用于心外科诊断异常的患者,此类患者经ECPR治疗后的预后优于其他患者;应用呼气末CO2及介入性血流动力学监测以评估CPR治疗质量,但目前尚无具体参考值;除颤能量:2 J/kg,4 J/kg,>4 J/kg,最大能量10 J/kg或成人剂量;对于电击难治性室颤或无脉室速的患者,考虑胺碘酮或利多卡因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外按压深度变化
2015(更新):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 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 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2010(旧):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 度不低于5厘米。 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 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

10
相比于较浅的按压,大约5厘米的按压深度 更有可能取得较好结果。尽管有关按压深 度是否有上限的证据较少,但最近一项很 小的研究表明,胸部按压深度过深(大于6 厘米)会造成损伤(不危及生命)。如不 使用反馈装置,可能难以判断按压深度, 并很难确认按压深度上限。施救者必须认 识到,胸部按压深度往往过浅而不是过深。

先给予除颤还是先进行心肺复 苏?

2015(更新):当可以立即取得AED时, 对于有目击的成人心脏骤停,应尽快使 用除颤器。若成人在未受监控的情况下 发生心脏骤停,或不能立即取得AED时, 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及准备AED的时 候开始心肺复苏,而且视患者情况,应 在设备可供使用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施救者应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的次 数和时间,尽可能增加每分钟胸外按压 的次数。 2015(更新):对于没有高级气道接受 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成人患者,实施心 肺复苏的目标应该是尽量提高胸部按压 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比例,目标比例为 至少60%。

胸外按压中断可能因急救需求(如心律分 析和通气等)而有意造成,也可能是无意 造成(如施救者受到打扰)。胸外按压比 例是指实施按压的时间在心肺复苏所用总 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通过尽量减少胸 部按压时的暂停来增加胸外按压比例。胸 外按压比例的理想目标尚未确定。设定胸 外按压比例,旨在限制按压中断,在心肺 复苏时尽可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和血流。
7
胸外按压速率变化
2015(更新):对于心脏骤停的成年患 者,施救者以每分钟100至120次的速率 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 2010(旧):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 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按压速率进行胸外 按压较பைடு நூலகம்合理。

8

建议最低的按压频率仍是100次/分钟。设 定120次每分钟的速率上限,是因为有一 大型研究表明,当按压速率超过120次每 分钟时,按压深度会减少。例如,当按 压速率在100到119次每分钟时,按压深 度不足的情况约占35%,而当按压速率 提高到120到139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 不足的情况占到50%,当按压速率超过 140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不足的比例达 到70%。
2
及早识别患者并启动应急反应 系统
2015(更新):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 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就近呼救,并应继续 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 按压的时间; 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同步 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 就班的做法。
3
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同时完成多 个步骤和评估(分别由施救者实施急救反 应系统;胸外按压、进行通气或取得球囊 面罩进行人工呼吸、设置除颤器同时进 行)。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 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 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 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 深度,即5~6厘米。
胸廓回弹
2015(更新):施救者应避免在按压间 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以便每次按压后使 胸廓充分回弹。 2010(旧):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 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 完全充盈。

2010(旧)在 AED 就绪时,应先进行 1.5 - 3 分钟的 CPR, 然后再除颤。
谢谢!


理由:胸廓充分回弹即指在心肺复苏的 减压阶段,胸骨回到其自然或中间位置。 胸廓回弹能够产生相对胸廓内负压,促 进静脉回流和心肺血流。在按压间隙倚 靠在患者胸上会妨碍胸廓充分回弹。回 弹不充分会增加胸廓内压力,减少静脉 回流、冠状动脉灌注压力和心肌血流, 影响复苏存活率。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次 数
2015心肺复苏指南
急诊科
1
前言

2015年10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 在官方网站及杂志(Circulation)上公布 了《2015心肺复苏指南(CPR)和心血 管急救(ECC)指南更新》。在新的心 肺复苏指南中强调如何做到快速行动、 合理培训、使用现代科技及团队协作来 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几率
生存链「一分为二」

AHA 成人生存链分为两链:一链为院内 急救体系,另一链为院外急救体系。
5
院外急救

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手机 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救中发挥重要作 用
6
院内急救

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 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RRT) 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
在心肺复苏中使用高级气道进 行通气
2015(更新):医护人员可以每6秒进行 1次人工呼吸(每分钟10次),同时进行 持续胸部按压(即在心肺复苏中使用高 级气道)。 2010(旧):双人复苏时建立了高级气 道后,应每6-8秒给予1次呼吸,不用保 持呼吸按压同步(这样,人工呼吸频率 为每分钟8到10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