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12 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优质教案_13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优质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优质课获奖教案_0

钱塘湖春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陶冶美的情操。

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法,情景创设法,点拨法学法;朗读法,思维导图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欣赏西湖美景白居易人生经历导入。

二、作者和背景介绍1、简介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

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2、写作背景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

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

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感情。

三、朗读课文1、听读本诗。

正音正字。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练读古诗,熟悉字音,节奏。

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

学生思考:A、划出压韵的字;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C.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这首诗?四、研读寻觅春踪。

结合注解,读文理解诗歌内容。

1.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

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2.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

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人教2011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12 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优质教案_1

人教2011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12 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优质教案_1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一.析教材(一)教材简介《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唐诗五首》的一首古诗,这个单元的古诗文都是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阅读这类作品,能够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钱塘湖春行》由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于任杭州剌史期间,语言浅近平易,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

本课集中学习唐人律诗,而这首诗是唐代律诗发展成熟时期的作品,学习本诗对于学生了解律诗的结构特点,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鉴于此,我结合了所教年级与本课特点,从三个不同维度把握,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目标: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音律之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推敲诗中用字的精妙之处;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在合作探讨中自我解决问题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感悟水平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音律之美;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推敲诗中用字的精妙之处。

二.学情小学就接触过白居易的作品《草》、《忆江南》等,对白居易的诗歌特点有初步的了解,学生能够在反复诵读中去初步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怀。

但学生的知识面较窄,文本分析水平不强。

自我解决问题的水平较差。

三.教法根据以上学情的具体情况,结合新课标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本课我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朗读法(自由朗读、范读、齐读、评读相结合)、讲授法、讨论探究法。

四.学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教与学同样重要。

在学法上,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课我采用的具体学法是:首先,在课前布置相关预习任务,利用字典、网络等途径搜索课文相关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12 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优质教案_6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12 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优质教案_6

钱塘湖春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水平目标: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水平。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使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美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要求学生搜集相关描绘西湖的诗文,体会西湖的美。

学情分析及相对应对策:对诗词的教学在小学阶段要求背诵为止,而到了初中阶段古诗的赏析已是考试考查的范围了,所以在八年级除了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需要继续教给学生赏析诗词的方法,并能够品味诗中的意境。

所以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多读、美读、背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完成教学任务,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手段:为增强本节课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更容易品味诗的形象和意境,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观看小视频《西湖十景图》,播放《苏堤春晓》的音乐,由图片及音乐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入课题。

2、引出白居易,简介作者。

二、初读诗,知诗意1、给生字注音:啄没堤2、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a、朗读的节奏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按照古诗的要求学生集体读课文,四人学习小组互读课文。

4、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师生互相点评。

5、学生说出标题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情:出游)6、逐句学习感知诗意7、齐读整首诗,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意三、再读诗,赏美景1、学生自读后讨论:诗中所写的是春天的哪一个阶段,找理由说明:写的是早春,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是“早莺”,而且几处,不多,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是不多的几家,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赛课教案_2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赛课教案_2

人教2011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②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②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教学难点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引导式。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因为有美丽的西湖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西湖那秀美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萌生无限眷恋的情怀。

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词有很多,同学们,你能说出几句与西湖有关的诗句与大家分享吗?西湖风光的确令人陶醉,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随着他的诗歌《钱塘湖春行》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板书课题)二、出示教学目标师: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1、学会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诗歌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3、了解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介绍作者西湖赏景,怎能少得了导游呢?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今天带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白居易。

出示幻灯: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

著有《白氏长庆集》。

四、读一读,领略诗之韵认识了诗人白居易,接下来让我们来试着接近他写的这首诗。

学诗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对节奏,首先请大家听录音朗读:①把握诗歌的节奏××/××/××/×,××/××/×/××②学生自由读、齐读,把握诗歌感情读诗如阅人,我们不仅要认识他的外表,更要深入了解它的内心,所以学诗的第二步,读懂诗意,领悟诗情。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12 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优质教案_11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12 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优质教案_11

《钱塘湖春行》《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两首“赞春”唐诗赏析【知识与水平目标】1. 在理解二诗内容及情感的的基础上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二诗。

2. 准确、流畅地用语言表达自己所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诗歌的朗读贯穿整堂课。

2. 采用“小组课堂阅读教学”之法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愿意并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重在参与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准确理解二首诗所表达的对早春的赞美之情,并使学生能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1.重点:以诗歌的朗读训练、语言表达训练为教学重点;2.难点:以二诗内容及情感的理解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

2.教师教学CAI课件制作与多媒体教室设备调试;与课本相关的拓展资料;教学使用的篇目材料印刷。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课前交流与导入1.课前交流(出示课件,列出竞赛规则及评分方法)【简介“课堂竞赛式阅读教学规则”】(出示课件)让我们实行一场知识水平竞赛。

(出示课件,列出竞赛规则及评分方法)。

课堂竞赛式阅读教学规则1.出示问题。

2.思考、讨论、答题。

答题做在作业本里,准备班上交流。

3. 得到问题后,先自己思考,再在前后左右小声讨论,但不宜随意走动。

时间到时,教师会提示,然后可自己起立回答或上台写在黑板上,若无人回答,则由各组推选或教师随意指定一至二位同学回答。

回答完毕后可自行坐下。

4.师生评议。

5.(答题、口述、分析、朗读、书写等)奖励与扣分:答对一题奖励1分,答错不扣分,也不奖励。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评定。

之后教师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苏醒,是温暖,是生机,是希望,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评分】(之后,出示课件)(1)描写春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洲西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优质课获奖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优质课获奖教案_1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湖的风光;2.培养并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

通过找重点句品关键词感受西湖风光并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首诗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自然风光的热情。

重点欣赏西湖风光难点1.结合关键词明确诗中描绘的是西湖早春景色2.结合重点句及关键词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教法巧设问题法、品味法学法朗读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第二课时一、导入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引出本诗。

二、走近作者三、赏析诗歌解题钱塘湖春行中中的钱塘湖点明了地点,春行交待了内容,春点出了季节。

自然题目中的行是关键词。

引出问题:1.作者游西湖的行踪如何?孤山寺___贾亭西___湖东___白沙堤2.作者一路赏到的风景有哪些?水云莺燕花草3.这些景物呈现了西湖早春的景色从哪些词可以看到?初平:秋冬水落,说明春雨使湖面刚刚涨平。

早、新:说明春天刚来临早到的黄莺争抢暖树,新到的燕子在衔泥筑巢。

渐欲:说明野花是逐渐开放的,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

浅:说明春草初生,刚刚淹没马蹄而已。

4.作者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中情感如何呢?找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及词语。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爱:说明了作者对西湖的热爱、赞美之情。

不舍:说明了作者对西湖的留恋之情。

四、主题探讨通过……体现了……(生说师补充完成)五、拓展延伸1.搜集描写西湖风光的诗句;2填诗句。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12 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优质教案_10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12 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优质教案_10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通过诗歌教学,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体会诗歌感情。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

4.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水平。

二、教学对象分析八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面水平相对低下。

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教学目标制定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能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中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喜欢在多媒体环境中获得知识,所以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学生更容易品味诗的形象和意境。

八年级的学生对诗词的学习能达到熟读成诵,但赏析诗词的意识还不强,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学会赏析诗词的方法,并品味诗中的意境。

三、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水平。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体会自然之美、诗歌之美,培养学生对自然、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美,使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五、教学难点分析及解决办法1.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是教学难点。

教师要指导学生增强诵读,让学生品味出诗歌的音律美、凝练美。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范读录音,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诗歌的语言美;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画,让学生结合情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通过多媒体文字赏析,加深印象,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2.体会诗的意境美也是本课难点。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合适的画面,还能够让学生闭上眼睛吟诵,这样就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了,学生就会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诗中一幕幕的情景就表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同学们就很容易体会到诗的意境之美。

3.使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也是难点。

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兴奋点,在让学生谈读这首诗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细细品味,在这种自由想象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感悟诗歌内容。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阅读 12 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优质课教案_1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阅读  12 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优质课教案_1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课题:《钱塘湖春行》课型:古诗文课时:1课时一、教材分析:现行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

但由于时代远久,学生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

若采取传统的“串讲法”,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沉闷没劲。

而我们今天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一首诗而已!而是要用每首诗,引导学生,产生对中华诗词的喜爱,让学生乐于去接受、积累中华的瑰宝!二、学情分析: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八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在学生喜欢学习这种知识,并为之展开积极活跃的心理活动时,才是最佳的求知状态。

而这关键在于教师精心的课堂设计和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在古诗文教学课堂应尽量让学生“忙”起来,让学生的“手、眼、口、脑”都忙起来,让他们乐于参与,勤于动手,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2、了解、识记与白居易相关的文学常识;3、理解诗歌的内容,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4、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激发学生对中国古诗这颗璀璨明珠的热爱,自觉走进诗歌的殿堂。

2、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美读诗歌,想象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体会诗句的含义、表达的情感,和诗人炼字的艺术。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画面联想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写作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白居易的资料。

4、课前整理关于西湖和春天的诗句,做好积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塘湖春行
教材分析
《钱塘湖春行》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唐诗五首》中的一首七言律诗,本单元是“美景依然”的古文单元,有郦道元的《三峡》,吴均《与朱元思书》等篇目,要求通过朗读、品析等方式了解作者如何写景,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愫和语文素养。

本诗诗一首写景抒情佳作,也似游记,其中写春名句看成绝妙之笔。

学情分析
《唐诗五首》包含五首律诗。

学生在七年级时学过一些古诗,学生了解一点律诗的知识,积累了一些阅读古诗的方法:知人论世、绘景悟情、品析语言等。

但每首古诗都有其独特性,我校学生基础还不错,所以教授本文时采用了朗读法、语言品析法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知识与水平
反复诵读课文,感受律诗的格律美。

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通过朗读,感受诗意诗情。

品析本文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的语言,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领会本诗的精之处妙,培养学生对中华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法,品析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精妙之处。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律诗的韵律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塘湖是哪吗?对!就是西湖,古代谚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西湖。

”苏轼也以前写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我们再来欣赏几张图片(多媒体播放)。

由此可见,钱塘湖是很美的。

那么,我们今天也随白居易去钱塘湖走一走,看看那里的美景。

二、解题
从题目我们可知道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初春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三、作者介绍
(幻灯片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长庆三年或四年春,诗人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

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四、读一读,领略律诗之韵(20分钟)
1.学生自读诗歌。

2.抽学生朗读,要求大家听读音和节奏。

正音:堤(dī)
3.全班齐读,教师点评。

4.朗读指导:《唐诗五首》我们学习的是五首律诗,下面来讲讲相关律诗的知识,并通过朗读感知格律诗的音韵美、节奏美。

本文属于七言律诗,律诗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言,不足之处教师补充)
律诗是近体诗当中的一种,在唐代流行,要求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野望》《使至塞上》是五言律诗,《黄鹤楼》《渡荆门送别》也是七言律诗。

律诗结构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链,第四联为尾联。

每首的二、三两联的上下两句必须是对偶句。

(幻灯片出示《野望》《钱塘湖春行》,让学生指出对仗的句子,并引导学生朗读。

)提示:出对读得轻声些,应对读得大声点。

律诗讲究押韵,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多押平声韵( 中古的平声相当于现在的一、二声,阳平,阴平);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本诗首句押韵,低、泥、蹄、堤韵母都是i,吟诵起来顺口悦耳,韵脚可读得绵长。

(学生朗读)
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唐)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对仗)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对仗)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野望》首句不入韵,依、晖、归、薇押韵。

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何谓平仄:按古代汉语规定,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三声,现代汉语有阴平、阳平,没有入声,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声调的变化是:平分阴阳,入派四声。

朗读时平声长没有升降,仄声短有升降。

诗人利用平仄交替构成回环起伏的节奏。

(引导学生打节拍练读,初步感知格律诗的韵律美)
孤山寺北贾亭西,平平仄仄仄平平
水面初平云脚低。

仄仄平平仄仄平
几处早莺争暖树,仄仄平平平仄仄
谁家新燕啄春泥。

平平仄仄仄平平
乱花渐欲迷人眼,平平仄仄平平仄
浅草才能没马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最爱湖东行不足,仄仄平平平仄仄
绿杨阴里白沙堤。

平平仄仄仄平平
律诗的平仄规则:
①一联之中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不符合对的规则的叫“失对”;
②两联之间上联对句必须与下联出句第二字平仄相粘(平▬平,仄▬仄),不符合粘的规则的叫“失粘”。

5.背诵诗歌。

小结:通过反复朗读,我们感受到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

诗人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抓住早春时节富有典型特征的景物,如云雨、水面、动植物等,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一幅春水涣涣、草长莺飞、姹紫嫣红的蓬勃的初春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由衷的喜爱之情。

本诗寓情于景,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是“爱”字。

四、品一品诗歌的语言
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居白易、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

本诗在描绘景物中有哪些用字词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1)为什么说“云脚低”?
明确:“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

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

脚,有下垂义。

(2) 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可不能够把“几处”和“谁家”换成“处处”,“家家”吗?为什么写“争暖树”“啄春泥”?
不能。

“处处”“家家”是到处都有,和早春时令不符合。

“争、啄”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大自然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的描绘出来了,使人想象出,过不了多久,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3) 为什么说“乱花渐欲?
“乱”是因为早春花蕾刚刚开放,所以是东一簇,西一丛,所以用“乱”,但“渐欲”又告诉人们,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时候很快就会到来(早春之景)。

五、总结
这首诗构思巧妙,诗人从景点开始描写,最后又以景点描写结束,用白描手法将精心选择的景物写入诗中,寓情于景,着力描绘了湖上蓬勃的春意,表现了诗人游湖时的喜悦之情。

本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遣词造句独具匠心。

六、拓展阅读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明确: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明确: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板书:
首联湖上春色水面云脚
颔联小处写景早莺新燕
游湖时的喜悦
颈联湖岸春色乱花浅草(寓情于景)
尾联直抒胸臆爱白沙堤
教学反思:这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唐诗五首》,这五首诗都是律诗,所以在教授本诗主要设立了两个目标,一是了解律诗的特点并初步学会朗读律诗,感知律诗的格律美;二是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品析本清新自然、诗独具匠心的语言,培养学生古诗阅读水平。

教授本诗,首先要求老师有一定文学素养,对律诗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要有较高的朗读指导水平,才能自如的驾驭课堂,传授知识。

八年级学生对律诗知识了解并不多,通过这节课老师对律诗的朗读指导和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学生能感受到本诗构思、语言、格律的精妙之处,学生受益匪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