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练习1鲁教版.doc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练习鲁教版

八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练习鲁教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练习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参加了同盟国集团,战争开始后又参加到协约国方面作战的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意大利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
A.争夺巴尔干半岛 B.萨拉热窝事件
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D.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3.下列哪个国家的参战,使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
4.中国北洋政府在哪一年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同盟国作战
A.1914年B.1916年C.1917年D.1918年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的国家有
①德国②意大利③奥匈帝国④日本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6.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参加了同盟国集团,战争开始后又参加到协约国方面作战的国家是
A.德国 B.意大利 C.美国 D.日本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A
5.B
用心爱心专心。

八年级历史上:第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练习(鲁教版).doc

八年级历史上:第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练习(鲁教版).doc

第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单项选择题1.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家是()A.英国、法国B.英国、俄国C.德国、奥匈帝国D.德国、意大利2.萨拉热窝事件为什么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A.因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打死B.因为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不满C.因为德国、奥匈帝国借机发动了战争D.因为俄国想插手巴尔干半岛3.结成三国同盟的是()A.德、意、日B.德、意、奥C.英、法、俄D.德、俄、意4.“一战”前加入了“同盟国”,“一战”开始后又加入了“协约国”一方的是()A.俄国B.意大利D.美国5.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是()A.德、英B.德、俄C.英、法D.美、德6.第一次世界大战首先在哪个国家之间爆发()A.德法B.俄奥C.英德D.奥塞7.“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一次战役?()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马祖尔湖战役8.“一战”中第一个被摧垮的帝国主义国家是()B.意大利C.奥匈帝国D.德国9.“一战”中第一次使用的新式武器有()①飞机②坦克③原子弹④导弹⑤毒气⑥生化武器A.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③10."“一战”前夕,帝国主义列强争夺最激烈的地区是()A.巴尔干地区B.太平洋地区C.阿尔萨斯和洛林D.亚洲的中国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材料二:“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这两则材料说的是哪次战争?战争的性质是什么?(2)材料一中“大战进行了四年多”指的是什么时间?(3)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三、简答题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很快卷入战争,1914年7月大战爆发。

初一地理鲁教版练习册答案

初一地理鲁教版练习册答案

初一地理鲁教版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的形状是()A. 圆形B. 椭圆形C. 扁平形D. 不规则球形答案:D2. 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A. 南半球B. 北半球C. 赤道附近D. 两极地区答案:B3.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A. 马里亚纳海沟B. 阿特兰蒂斯海沟C. 太平洋海沟D. 印度洋海沟答案:A4. 地球上的气候类型主要有()A. 热带气候B. 温带气候C. 寒带气候D. 所有以上答案:D5.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金砖五国”?()A. 中国B. 巴西C. 印度D. 韩国答案:D二、填空题1. 地球上的四大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

答案:撒哈拉沙漠3. 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______。

答案:珠穆朗玛峰4. 世界上最大的河流是______。

答案:尼罗河5. 中国的首都位于______。

答案:北京三、判断题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

()答案:√2. 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答案:×3. 地球上的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答案:√4. 地球上的极地地区终年寒冷。

()答案:√5. 地球上的气候类型只有热带、温带和寒带。

()答案:×四、简答题1. 简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答案: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的地轴旋转,自转周期为24小时,导致昼夜交替。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公转周期为365.25天,导致季节的变化。

2. 描述地球上的五大洲。

答案:地球上的五大洲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

这些大洲的面积和地理位置各有不同,拥有各自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

结束语:通过以上练习,同学们可以对初一地理鲁教版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识水平。

第7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题

第7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题

第7课同步练一、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B 主要大国疯狂扩军备战C 萨拉热窝事件D 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焦点是:A 克里米亚半岛B 地中海地区C 巴尔干半岛D 欧洲3、20世纪初形成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协约的核心是A 德国B 意大利C 俄国D英国4、南斯拉夫萨拉热窝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刺杀的是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5、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当时“他的子弹”射向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6、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这段话对“他的子弹”事件A进行了具体的描述B表示了一定的同情C保持了理性的中立D作出了高度的赞扬7、有一块纪念碑的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文中提到的事件发生在A奥匈帝国的首府B塞尔维亚的首府C黑塞哥维那首府D波斯尼亚的首府8、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文中“暴虐”是指A阶级压迫和宗教迫害B宗教迫害和国际压迫C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D国际侵略和民族压迫二、填空题1、一战的导火线———————————,爆发的时间———————————,结束得标志——————————,战争的性质—————————————。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I)卷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I)卷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I)卷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2分)1. (2分)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A . 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B . 全部位于西半球、南半球C . 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D . 主要位于西半球、南半球2. (2分)苏伊士运河连接()A . 地中海和红海B . 红海和阿拉伯海C . 印度洋和太平洋D . 太平洋和大西洋3. (2分)有关亚洲的说法,正确的是()A . 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季风气候区B . 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C . 具备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D . 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4. (2分)下列地区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A . 热带B . 温带C . 寒带D . 平原地区5. (2分)亚洲的气候特点不包括()A . 复杂多样B . 季风显著C .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D . 以热带气候为主6. (2分)以下关于亚洲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 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B .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C . 地势是南北高,中部低D .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7. (2分)读"美洲部分区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①国家是美国,该国高新技术中心'硅谷'位于纽约B . ②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它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C . ③山脉是落基山脉,它是世界最长的山脉D . ④河流是亚马孙河,它是世界第一大河8. (2分)亚洲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的原因是()A . 亚洲降水多B . 亚洲面积大C . 亚洲河流多D . 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9. (2分)及时归纳和梳理所学知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小明在学习完《非洲》后,做了如下总结,但粗心的他在总结时出现了错误。

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 .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B . 非洲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富饶大陆”之称C . 非洲东濒印度洋,西临太平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D . 非洲海岸线平直,少半岛、岛屿、海湾10. (2分)下列世界之最错误的是()A .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B .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C .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D .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11. (2分)富士山山顶常年积雪,洁白晶莹;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其成因是()A . 火山因素B . 纬度因素C . 海陆因素D . 地形因素12. (2分)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但非洲北部的人种和语言分别是()A . 黑种人当地语言B . 白种人英语C . 白种人阿拉伯语D . 黑种人阿拉伯语13. (2分)我国在内乌肯进行卫星跟踪的主要优势是()A . 纬度高B . 昼长夜短C . 晴天多D . 离卫星近14. (2分)下列各大洲中,地形以平原为主的是()A . 亚洲B . 北美洲C . 欧洲D . 大洋洲15. (2分)亚洲人口众多,其中分布比较稠密的地区是()A .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B . 中亚、西亚和东南亚C . 中亚、东亚和南亚D . 北亚、中亚和西亚16. (2分)“世界屋脊”之称的大高原是A . 巴西高原B . 德干高原C . 阿拉伯高原D . 青藏高原17. (2分)七大洲中,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A . 南极洲B . 亚洲C . 北美洲D . 非洲18. (4分)读北美洲气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山东初一初中地理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山东初一初中地理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山东初一初中地理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17·聊城中考)关于世界人种、语言、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A.亚洲西部的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B.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西亚C.非洲北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D.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2.(2017·海南中考)2017年6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沙特阿拉伯。

完成下面小题。

【1】随行翻译除了母语外,还应精通的语言是()A.英语B.法语C.西班牙语D.阿拉伯语【2】随行人员看到最多的宗教建筑物是()A.教堂B.清真寺C.寺庙D.佛塔3.读北半球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据图可知,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A.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B.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C.中高纬度的临海地区D.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2】甲处人口稠密,其适合人口居住的气候条件A.冬冷夏热B.冬雨夏干C.终年高温多雨D.终年温和多雨4.(2017·岳阳中考)新年伊始,美国签署了“禁穆令”,暂停图中斜线所示七国公民入境,抵制和抨击之声不绝于耳。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七国公民,大多信仰()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犹太教【2】这七国公民,用本国语言抨击该禁令时,大多使用()A.法语B.英语C.俄语D.阿拉伯语5.(2017·德州中考)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B.亚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C.热带雨林地区水热条件十分优越,人口稠密D.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6.(2017·烟台中考)关于人种、语言、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种的形成和宗教的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B.西亚和北非主要是白色人种,信仰伊斯兰教,说阿拉伯语C.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道教,中国人主要信道教D.南美洲许多国家说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巴西说西班牙语7.有关世界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增长的快慢B.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C.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D.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一定多8.下图中建筑物是哪个宗教的代表建筑()A.基督教B.道教C.佛教D.伊斯兰教9.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A.汉语B.英语C.俄语D.阿拉伯语10.下列民居适应湿热环境的是()A.B.C.D.11.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A.地形平坦B.交通便利C.自然资源丰富D.水源短缺二、综合题1.(2017·襄阳中考)读“竖版世界地图”,回答问题。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同步考试测试卷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同步考试测试卷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海陆疆域方面看,中国和美国是临海国,都是一面临海,只是中国位于太平洋的西岸,美国位于太平洋的东岸B.我国的临海,从北向南有渤海、东海、黄海、南海C.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D.同我国辽宁、吉林两省接壤的半岛国家是朝鲜2. 下列四组国家中,既是我国陆上邻国,又属内陆国的是()A.蒙古、阿富汗、越南B.蒙古、俄罗斯C.阿富汗、尼泊尔D.巴基斯坦、泰国、缅甸3. 下列国家中,不属于我国邻国的是()A.俄罗斯、蒙古B.阿富汗、巴基斯坦C.越南、老挝D.泰国;马来西亚4. 下列全部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A.日本、朝鲜B.日本、菲律宾、文莱C.菲律宾、越南D.日本、文莱、老挝5. 我国最大的渔场位于()A.东海B.南海C.黄海D.渤海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纬度约60度B.我国领土从东到西跨越经度约50度C.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D.我国领土大部分处在低纬度地区7. 下列属于我国内海的是()A.渤海、琼州海峡B.渤海、黄海C.黄海、东海D.东海、琼州海峡8.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①广东②广西③云南④台湾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9. 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南、西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C.南北跨度大,兼有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D.东西跨度大,是跨越经度最多的国家10. 下列国家中,与我国陆上接壤的是A.韩国B.日本C.老挝D.柬埔寨11. 我国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最大的是A.新B.内蒙古C.藏D.川12. 2011年4月11日菲律宾海军士兵持枪登上黄岩岛海域作业的中国渔船,引发了南海的对峙事件。

关于黄岩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领土的最南B.位于中国南海,靠近菲律宾C.属于热带地区D.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海南省13. 下列省区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组合正确的是A.河南-鲁-郑州B.福建-闽-杭州C.湖南-湘-长沙D.江西-鄂-武汉14. 关于我国领土四至点的正确描述的是()A.最东端---乌苏里江B.最南端---海口C.最西端---帕米尔高原D.最北端---漠河15. 关于下图四个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曾母暗沙位于该省B.②省是我国西南边疆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壮族C.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行政中心是武汉市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同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相邻16. 下列属于我国内海的是()A.渤海、琼州海峡B.渤海、黄海C.黄海、东海D.东海、琼州海峡17. 下列关于我国行政区划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B.分为县、自治县、自治市三级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D.南部沿海将建立特别行政区18. 台湾海峡属于(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19. 我国的四个直辖市分别是( )A.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广州市B.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沈阳市C.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D.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成都市20. 海南省、河南省、湖南省的简称分别为( )A.琼、豫、湘B.豫、湘、琼C.鄂、湘、琼D.粤、桂、湘二、非选择题21. 我国有34个省级单位,包括_______________ 个省,_______________个自治区,___________ 个直辖市和_______________ 个特别行政区。

鲁教版(五四学制制)七年级上册地理第1-4章共4套单元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

鲁教版(五四学制制)七年级上册地理第1-4章共4套单元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

鲁教版(五四学制制)七年级上册地理第1-4章共4套单元测试卷汇编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中国疆域与行政区划图”,回答1—2题。

1.(2022山东烟台莱州期末)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地跨南北半球B.位于亚洲北部C.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D.海陆兼备,地理位置优越2.(2022山东烟台莱州期末)我国的大部分国土位于( )A.热带B.北寒带C.北温带D.南温带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总数14.1178亿人(不包含港、澳、台),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数13.3972亿人相比,增加0.7206亿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结合图,完成3—5题。

3.(2021山东临沂中考)图中数据不能够说明( )A.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多B.10年来我国人口呈低速增长态势C.我国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D.我国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4.(2021山东临沂中考)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汉族人口为128 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 547万人,占8.89%。

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

下列有关我国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和西部②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③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④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少数民族人口稳步增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2021山东临沂中考)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给经济发展带来的突出影响是( )A.就业困难,住房紧张B.科技创新力增强C.社会养老负担加重D.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已完成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下图为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图。

读图,完成6—7题。

6.(2021北京中考)2010—2020年间( )A.0—14岁人口数量减少B.15—59岁人口比重增加C.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D.全国人口增长超过1亿7.(2021北京中考)人口普查可以( )①掌握人口规模的变化②查清人口结构的状况③改变人口空间分布格局④提供人口政策制定的依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读香港、深圳、上海、台湾的相关资料,回答8—9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争夺拉丁美洲市场的竞争中,投资最多,成为拉丁美洲最大债主的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温言在口,大棒在手”,此言出自美国总统()
A.华盛顿 B.门罗 C.林肯 D.西奥多·罗斯福
3.在萨拉热窝事件中开枪刺死斐迪南大公夫妇的青年是哪族人?()
A.波斯尼亚族 B.塞尔维亚族 C.阿尔巴尼亚族 D.斯拉夫族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线1916年的大规模战役有()
①马恩河战役②东普鲁主战役③凡尔登战役④索姆河战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5.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的结果是()
A.推翻了沙皇的统治
B.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C.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在二月革命影响下,交战各国都发生了革命运动
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A.帝国主义战争,同时又具有民族解放的正义性质
B.初期是帝国主义战争,后来演变成为反帝国主义的正义战争
C.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D.民族解放战争
二、问答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哪些事件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三、识图题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①右图汽车中的两个人是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②不久就发生了什么事件?这个事件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一、1.A 2.D 3.B 4.B 5.A 6.C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俄国十月革命,各交战国的革命运动和美国的参战,加速了大战的结束。

三、①奥匈帝国的是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他们正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首府萨拉热窝进行访问。

②萨拉热窝事件。

当斐迪南大公夫妇的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一个塞尔维亚族青年刺杀了大公夫妇。

此事件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